食品保质期的确定
食品保质期的一般确定方法

食品保质期的一般确定方法目前国内省级疾控中心是这样做的:将产品放在恒温恒湿培养箱中,质量卫生指标每月测一次,如果三个月各项指标稳定,则产品的保质期可定为三年.培养条件:温度约37,湿度约75%.当然,如果你的产品质量卫生指标本来就不理想的情况下,你可以适当缩短检测周期.相应产品保质期可以推算在做饮料保质期实验时,一般设置三个温度,即将样品分别存放于5度、25度、37度三个恒温箱中,5度的样品作为标准样品或对照样品,25度的样品作为模拟货架上的样品,37度的样品作为环境破坏性样品。
每隔5天左右对37度条件下的样品进行品评,品评时与5度的样品进行比较。
当37度下的样品出现与5度的样品有较大差异或出现不能被接受的差异时,37度条件下的样品停止实验,那末在37度条件下样品存放的时间乘以3得到的时间即为产品的大致保质期。
25度条件下的样品继续进行实验,当25度下的样品也出现与5度条件下的样品相比不能接受的差异时,25度条件下的实验也停止,其保存的期限作为产品的实际保质期。
饮料的保质期试验应分成三块:微生物、外观、口感,应分别设计试验来比较。
微生物预测较简单;外观主要是发现变色、沉淀、分层问题,试验者首先要根据产品配方、工艺、经验预期会最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无色饮料的变黄、有色饮料的退色,奶类的沉淀加剧及分层,用37℃与冷藏样来预测沉淀分层问题,50℃与冷藏样来预测变色问题。
口感要分是否柑橘属、是清淡还是浓郁风味,模拟市场销售环境来预测。
这主要是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方法是大同小异的,但应用起来还要具体产品具体分析。
加速试验(也就是破坏性实验)一般都会做,和温度与时间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说,在酸奶中做37度保温试验一星期,证明市场上可保持半个月。
纸巾在54度下半个月,证明可保持一年,若在37度下保温一个月,证明可保持一年.我知道有一种实验数学的方法,可使实验次数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优的结果;即优选法(又称黄金分割法);或称0.618法;此法为做实验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在证券分析中也经常使用!早在六、七十年代由数学家华罗庚推出,当时即被普遍使用;具体地讲,即您在做各项试验时,比如:假设您在做酸奶37度保鲜试验时,如果保温一个月后早已变质;此时您可以用30乘0.618的天数,即18.5天重新做此实验;结果如果仍已变质,则用18.5天继续乘以0.618,即约11.5天进行实验;而如果在18.5天还没有变质,则您可用30天减18.5天后的数乘以0.618再加上18.5天,即约25天做此实验,如此反复;就可以以最少的实验次数,取得最佳的实验数据,从而确定出您的食品的实际保鲜数据;运用此实验法也可用于食品配方的研究工作;98年我曾用此法帮一个朋友进行过“采石茶干”配方的实验;只做了六次实验,用了不到六十斤黄豆(还是因为磨浆机较大,一次最少即需用10斤)即取得了最佳的配方数据;做出来的茶干较市面上的不论是韧劲还是口感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什么是食品的保质期

什么是食品的保质期
食品的保质期是制造商在生产食品时标注在包装上的一个时间范围,表示在正常存储条件下,该食品在保持最佳品质和安全性方面的期限。
保质期是根据生产和测试的数据来确定的,通常包括两种主要类型:
1. 最佳食用日期(Best Before):这一日期通常出现在非易腐食品的包装上。
它表示在这个日期之前,食品在质量上达到最佳状态,包括口感、味道和营养价值。
然而,过了这个日期,食品仍然可能是安全的,但可能会有质量上的变化。
2. 使用期限或保质期(Use By或Expiration Date):这一日期通常出现在易腐食品,如肉类、乳制品、新鲜果蔬等的包装上。
它表示在这个日期之前,食品在安全性方面的保质期限,即保持食品的微生物、理化和营养安全性。
过了这个日期,食品可能存在更高的细菌污染风险,因此使用期限过后的食品应谨慎食用。
注意事项:
•保质期是在正常存储条件下给出的,如果食品受到不当存储,保质期可能缩短。
•在购买食品时,最好注意检查包装上的保质期,并购买合适的数量以确保在保质期内食用。
•不同类型的食品可能有不同的保存要求,比如冷藏、冷冻或阴凉处等。
总的来说,遵循食品包装上标注的保质期,可以帮助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当然,对于易腐食品,超过使用期限后,如果食品出现异味、颜色变化或质地不佳等明显变质迹象,应避免食用。
食品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_食品保质期规定

⾷品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_⾷品保质期规定 每样⾷品都有⼀个保质期,那么你知道⾷品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品的保质期是由《药典》的规定和实验室数据双重确定的。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品保质期规定,希望对你有帮助。
⾷品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 保质期可以说是伴随⾷品⼯业和⾷品流通产⽣的。
⾷品⼚⽣产的⾷品要想卖给消费者,需要经过储存、运输、摆上商店货架,还要等待消费者买⾛。
这段时间⾥,它不能变质、变味,否则⼚家就会⾎本⽆归。
所以每⼀种⾷品的研发都会考虑保质期,其中不仅包括你最容易想到的细菌引起的腐败变质,还包括脂肪酸败的哈喇味、结块、潮解、变⾊、结晶析出等各种奇葩问题。
当然,保质期有⼀个好朋友叫做保存条件,常见的⽐如:常温保存、避光、避热、冷藏、冷冻等。
如果不遵守保存条件,⾷品的保质期很可能缩⽔,甚⾄丧失安全性保障。
⽐如曾经出现过的速冻⾷品在保质期内出现致病菌超标、发霉的问题,很可能就是冷链不完善造成的⾷品解冻、微⽣物繁殖。
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呢?⼀般是通过“稳定性试验”确定的。
⽐如⼀个保质期1年的⾷品,可以放在接近真实储存条件的恒温、恒湿试验箱⾥,每隔⼀段时间拿⼀批出来看看保存效果如何,包括微⽣物、感官指标、理化指标等。
如果嫌时间太长,可以⽤⾼温⾼湿的环境做“加速试验”,然后⽤公式推算,⽐如⽤3个⽉模拟1年。
当然,模拟真实条件的试验结果更可靠⼀些。
⼀般产品上市后,⼚家还会根据货架实际抽样的结果以及顾客投诉等信息验证保质期的有效性。
其实保质期1年的⾷品并不意味着⼚家就做1年的试验,或者刚好能保质1年。
因为现实中⾷品可能经历温湿度的波动、光照变化、运输颠簸等,所以需要有⼀个保险系数,否则企业的风险也太⼤了。
⾷品保质期的含义 “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证⾷品仍然是可以⾷⽤的”。
其中“规定的条件”,⼀般指的是储藏⽅法,如⼲燥、阴凉、冷藏等,在保质期内⾷品完全适于出售和⾷⽤。
对超过保质期的⾷品应加以区别,如该⾷品的⾊、⾹、味没有改变,它仍然可以⾷⽤。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质期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质期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 保质期管理规定1. 目的:确保食品在保质期内的安全性和质量,防止过期食品流入市场,保障消费者健康。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及销售环节。
3. 责任部门:质量管理部负责保质期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4. 保质期定义:保质期是指食品在正常储存条件下,保持其品质和安全性的期限。
5. 保质期标识:所有食品必须在包装上明确标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识应清晰、易读,不得模糊或脱落。
6. 保质期确定:质量管理部应根据食品特性、储存条件和相关法规,科学确定每种食品的保质期。
7. 保质期内食品管理:- 生产部门必须确保生产过程中不使用过期原料。
- 储存部门应定期检查库存,确保食品在适宜的条件下储存,并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 销售部门应确保所有销售的食品均在保质期内。
8. 过期食品处理:- 发现过期食品应立即下架,不得销售。
- 过期食品的处理应符合环保和卫生要求,不得随意丢弃。
- 对过期食品的处理情况进行记录,以备追溯。
9. 员工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和保质期管理的培训,提高员工对保质期重要性的认识。
10. 监督检查:质量管理部应定期对保质期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规定得到有效执行。
11. 违规处理:对于违反保质期管理规定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或解除合同等处罚。
12. 记录和文档管理:所有与保质期相关的记录和文档应妥善保存,保存期限不得少于食品保质期后的一年。
13. 持续改进:根据监督检查结果和市场反馈,不断改进保质期管理制度,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14.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质量管理部负责解释,并定期进行评审和更新。
保质期的确定

f2=f1 Q10∆/10f1:在较高测试温度T1下的测试时间(天,周)f2:在较低测试温度T2下的测试时间(天,周)∆:T1与T2的温度差因为如果一个产品在40°C测试一个月,则30°C,Q10=3,产品需最少测试f2=1x3(10/10)=3个月。
如Q10未知,最好进行多次测试,最少需要有6个资料点来将误差最小化,否则得到的储存期可信度就会贬低。
u. 计算各个测试条件下,储存的样品的数量。
v. 开始ASLT,把得到的资料画在坐标图上,可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取样的次数。
w. 从各个测试储存条件,评估K值或储存期并适当建立储存期图形,据此估算出正常条件下的储存期。
C.实际应用例子因为我公司的产品主要是脱水汤料,选择两个储存条件:30°C/75%相对湿度和37°C/75%相对湿度。
- 感官测试方法按照国际标准方法ISO3972。
- 恒温恒湿装置:可采用德国产的VC0057型恒温恒湿箱,调整到所需的温湿度;或将玻璃干燥皿内干燥剂取出,放入氯化钠饱和溶液,再将它放到温度分别为30°C和37°C和恒温培养箱内,也可得到所需的恒温恒湿装置。
•无色、无味的饮用水。
•电炉或煤气炉。
•要求测试者回答的问卷。
•独立、隔音的测试区域,白色荧光灯。
•标准样(汤料产品,调料产品….)•盘子、玻璃杯、汤匙。
将样品放入恒温恒湿装置内,每隔1.5~3个月评价一次(时间间隔根据产品的种类和储存条件不同而定),并与标准样相比较。
评价结果按以下评分:5,- 产品的所有特征与标准样完全一致4,5 产品可以接受,但与标准样相比较则有轻微差别4,- 产品可以接受,但与标准样相比较则有些差别3,5 产品可以接受,但与标准样相比较则有明显差别3,- 产品既不能接受,也不能说不能接受2,5 产品稍微有点不能接受2,- 产品有点不能接受1,5 产品很明显地不能接受1,- 产品完全不能接受将得到的结果进行平均。
食品保质期的确定(论文)

食品保质期的确定食品的保质期是决定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判断食品安全销售期限的一个最直观的依据,是消费者选购食品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何为保质期,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中明确了食品保质期的定义: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
对于保质期的解释,在GB 7718-2011实施指南中给出的解释是: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是保持食品品质的期限,准确讲是最佳食用期限,由生产者经过科学验证后确定并通过标签、标示等方式提供给消费者。
但由于食品在配方、工艺、包装等各方面的差异,各类食品有不同的保质期。
尽管国家对已有的各大类食品的保质期已有具体的规定,但对于新产品的出现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等的应用,生产商需对产品的保质期进行准确的测定,以保证产品在流通、销售等环节中质量的稳定,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新鲜、营养的更高需求。
食品保质期的确定与食品劣变有关,食品劣变包括感官质量、营养价值、食品安全、色泽、质构、风味等方面发生的改变。
引起食品劣变的常见外源性因素包括温度、相对湿度、光照、氧以及污染物的介入;食品的成分、水分活度和水分含量、微生物和酶的种类及含量水平、渗透压、pH值等是重要的内源性因素;食品中酶反应和非酶反应、氧化反应的情况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食品劣变是与时间相关的不可逆过程,当随着时间的变化,食品的感官产生明显的不可接受改变、各项理化指标也不再符合质量要求时,即表明该食品达到了不可接受的劣变终点。
作为食品劣变的特征性时间之一,食品保质期的确定非常重要:一方面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另一方面表达了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的色、香、味等质量特性上对消费者的承诺。
确定食品保质期应建立程序,并需要企业的研发、生产、质量、采购、销售、物流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和多角度论证。
食品保质期的确定程序从本质上讲不是一种食品安全与质量的控制手段,仅是企业为得到一个承诺期限所执行的内部程序;但该程序对于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水平和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具有评价和验证作用。
合同关于食品保质期的描述

合同关于食品保质期的描述
一、食品保质期是怎么定的
1、食品保质期是根据对食品进行微生物试验、理化试验
及感官检查等客观的质量变化分析确定,由生产者在现实使用的食品上提供标注,保质期内的食品应当完全适于出售和食用。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四条,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二、买到变质食品怎么赔偿
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
接到消费者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首负责任制,先行赔付,不得推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经营者赔偿后有权
向生产者追偿;属于经营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经营
者追偿。
食品的保质期是指

食品的保质期是指食品的保质期是由食品生产企业根据食品的种类、成分、加工工艺、包装方式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的。
一般来说,食品的保质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常温保质期、冷藏保质期和冷冻保质期。
常温保质期是指食品在室温下可以保持其原有品质和营养成分的时间,一般为数天或数周;冷藏保质期是指食品在冷藏条件下可以保持其原有品质和营养成分的时间,一般为数周或数月;冷冻保质期是指食品在冷冻条件下可以保持其原有品质和营养成分的时间,一般为数月或数年。
食品的保质期对于消费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食品在保质期内可以保持其原有的口感、颜色、香味和营养成分,可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健康。
一旦食品超过了保质期,就可能会发生变质、霉变、腐败等现象,不仅影响食品的品质和口感,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食品的保质期,尽量选择保质期较长的食品,避免购买已经过期的食品。
除了消费者自身的注意,食品生产企业也有责任确保食品的保质期。
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食品的卫生、质量和安全,确保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到污染和损坏。
同时,食品生产企业还要对食品的保质期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测试,确保食品的保质期设定合理准确。
此外,食品生产企业还要对食品的包装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包装的密封性和耐用性,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正确存放和处理食品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食品的保质期是在适宜的储存条件下才能得以保持的。
比如,一些易腐食品如肉类、奶制品等应该放在冰箱中保存,而一些常温食品如面粉、大米等则应该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
此外,消费者在食用食品时也要注意遵守食品的使用说明,尽量避免食品的浪费和过期食用。
总的来说,食品的保质期是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保障。
消费者要注意食品的保质期,选择新鲜、保质期较长的食品,避免购买已经过期的食品。
食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控制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确保食品的保质期设定合理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保质期的确定1 食品保质期的确定目前国内省级疾控中心是这样做的:将产品放在恒温恒湿培养箱中,质量卫生指标每月测一次,如果三个月各项指标稳定,则产品的保质期可定为三年.培养条件:温度约37,湿度约75%.当然,如果你的产品质量卫生指标本来就不理想的情况下,你可以适当缩短检测周期.相应产品保质期可以推算在做饮料保质期实验时,一般设置三个温度,即将样品分别存放于5度、25度、37度三个恒温箱中,5度的样品作为标准样品或对照样品,25度的样品作为模拟货架上的样品,37度的样品作为环境破坏性样品。
每隔5天左右对37度条件下的样品进行品评,品评时与5度的样品进行比较。
当37度下的样品出现与5度的样品有较大差异或出现不能被接受的差异时,37度条件下的样品停止实验,那末在37度条件下样品存放的时间乘以3得到的时间即为产品的大致保质期。
25度条件下的样品继续进行实验,当25度下的样品也出现与5度条件下的样品相比不能接受的差异时,25度条件下的实验也停止,其保存的期限作为产品的实际保质期。
饮料的保质期试验应分成三块:微生物、外观、口感,应分别设计试验来比较。
微生物预测较简单;外观主要是发现变色、沉淀、分层问题,试验者首先要根据产品配方、工艺、经验预期会最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无色饮料的变黄、有色饮料的退色,奶类的沉淀加剧及分层,用37℃与冷藏样来预测沉淀分层问题,50℃与冷藏样来预测变色问题。
口感要分是否柑橘属、是清淡还是浓郁风味,模拟市场销售环境来预测。
这主要是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方法是大同小异的,但应用起来还要具体产品具体分析。
加速试验(也就是破坏性实验)一般都会做,和温度与时间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说,在酸奶中做37度保温试验一星期,证明市场上可保持半个月。
纸巾在54度下半个月,证明可保持一年,若在37度下保温一个月,证明可保持一年.我知道有一种实验数学的方法,可使实验次数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优的结果;即优选法(又称黄金分割法);或称0.618法;此法为做实验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在证券分析中也经常使用!早在六、七十年代由数学家华罗庚推出,当时即被普遍使用;具体地讲,即您在做各项试验时,比如:假设您在做酸奶37度保鲜试验时,如果保温一个月后早已变质;此时您可以用30乘0.618的天数,即18.5天重新做此实验;结果如果仍已变质,则用18.5天继续乘以0.618,即约11.5天进行实验;而如果在18.5天还没有变质,则您可用30天减18.5天后的数乘以0.618再加上18.5天,即约25天做此实验,如此反复;就可以以最少的实验次数,取得最佳的实验数据,从而确定出您的食品的实际保鲜数据;运用此实验法也可用于食品配方的研究工作;98年我曾用此法帮一个朋友进行过“采石茶干”配方的实验;只做了六次实验,用了不到六十斤黄豆(还是因为磨浆机较大,一次最少即需用10斤)即取得了最佳的配方数据;做出来的茶干较市面上的不论是韧劲还是口感均有大幅度的提高;食品储存期加速测试及其应用摘要:利用化学动力学的原理,改变储存环境来缩短食品储存期,从而在短时间内可得到长寿食品(一年以上)的储存期,以及应用于食品稳定性的测试,确保食品的商业储存期。
A.基本原理食品储存期加速测试的原理就是利用化学动力学来量化外来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和光照等对变质反应的影响力。
通过控制食品处于一个或多个外在因素高于正常水平的环境中,变质的速度将加快或加速,在短于正常时间内就可判定产品是否变质。
因为影响变质的外在因素是可以量化的,而加速的程度也可以计算得到,因此可以推算到产品在正常储存条件下实际的储存期。
由于许多包装食品通常可以储存超过一年,评价对储存期产生影响的外在因素,如产品本身配料的改变(采用新的抗氧化剂或增稠剂),加工过程的改变(采用不同消毒时间或温度),或包装材料的改变(采用新的聚合体薄膜),都会希望储存期尽可能持续到产品所要求的时间(商业储存期)。
但许多公司都等不起这么长的时间来知道这些新产品/新加工过程/新包装材料能否提供足够的储存期,因为会影响到其他决定(如新工厂的合同,采购新设备,或者安排供应新包装材料等都有时间限制)。
因此需要有一些方法来加快产品储存期的测试,食品储存期加速测试(ASLT)因此产生了。
制药工业早就广泛应用类似的方法来进行储存期及药效测试。
2 食品保质期的确定在给定的条件下,产品质量的衰退与时间成反比例。
温差为10°C的两个任意温度下的储存期的比率Q10=温度为T时的储存期/ 温度为(T+10°C)时的储存期,对储存期有极大的影响:Q10对储存期的影响储存期(周数)温度°C Q10=2 Q10=2.5 Q10=3 Q10=550 2* 2* 2* 2*40 4 5 6 1030 8 12.5 18 5020 16 31.3 54 4.8年* 假设50°C时的储存期为2周。
通常来说,罐头食品的Q10为1.1~4,脱水产品为1.5~10;冷冻产品为3~40。
B.食品储存期加速测试(ASLT)步骤可采用以下步骤来设定食物产品的储存期:c. 测定产品的微生物安全及质量指标;d. 选择关键的变质反应,哪些会引致产品品质衰退,而这些品质衰退是消费者所不能够接受的,并决定哪些测试必须在产品试验过程中进行(感官上或仪器上的);e. 选择使用的包装材料:测试一系列的包装材料,这样可以选择出一个最为划算的材料(即经济又满足一定的储存期)。
f. 选择哪些将作用于加速反应的外在因素,见下表所建议温度,必须选择最少2个。
ASLT建议储存条件冷冻食品脱水食品罐头食品- 40°C 0°C 5°C - 15°C 23°C(室温)23°C(室温)-10°C 30°C 30°C - 5°C40°C 35°C 45°C 40°Cr. 使用坐标曲线,记录在测试温度下,产品的储存有多久。
如果未知Q10值,则必须进行全面的ASLT测试。
s. 确定测试的次数f2=f1 Q10∆/10f1:在较高测试温度T1下的测试时间(天,周)f2:在较低测试温度T2下的测试时间(天,周)∆:T1与T2的温度差因为如果一个产品在40°C测试一个月,则30°C,Q10=3,产品需最少测试f2=1x3(10/10)=3个月。
如Q10未知,最好进行多次测试,最少需要有6个资料点来将误差最小化,否则得到的储存期可信度就会贬低。
u. 计算各个测试条件下,储存的样品的数量。
v. 开始ASLT,把得到的资料画在坐标图上,可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取样的次数。
w. 从各个测试储存条件,评估K值或储存期并适当建立储存期图形,据此估算出正常条件下的储存期。
C.实际应用例子因为我公司的产品主要是脱水汤料,选择两个储存条件:30°C/75%相对湿度和37°C/75%相对湿度。
- 感官测试方法按照国际标准方法ISO3972。
- 恒温恒湿装置:可采用德国产的VC0057型恒温恒湿箱,调整到所需的温湿度;或将玻璃干燥皿内干燥剂取出,放入氯化钠饱和溶液,再将它放到温度分别为30°C和37°C和恒温培养箱内,也可得到所需的恒温恒湿装置。
•无色、无味的饮用水。
•电炉或煤气炉。
•要求测试者回答的问卷。
•独立、隔音的测试区域,白色荧光灯。
•标准样(汤料产品,调料产品….)•盘子、玻璃杯、汤匙。
将样品放入恒温恒湿装置内,每隔1.5~3个月评价一次(时间间隔根据产品的种类和储存条件不同而定),并与标准样相比较。
评价结果按以下评分:5,- 产品的所有特征与标准样完全一致4,5 产品可以接受,但与标准样相比较则有轻微差别4,- 产品可以接受,但与标准样相比较则有些差别3,5 产品可以接受,但与标准样相比较则有明显差别3,- 产品既不能接受,也不能说不能接受2,5 产品稍微有点不能接受2,- 产品有点不能接受1,5 产品很明显地不能接受1,- 产品完全不能接受将得到的结果进行平均。
分数3是可以接受的临界点,如果达到了这个分数就说明产品已到了储存期限了。
作为一个通用的标准,如果脱水产品(汤料,调料)分别在保持37°C/75%相对湿度和30°C/75%相对湿度的条件下储存3和12个月,仍可得到不低于3的分数,则此产品可被认为是合格的。
根据原理,脱水汤料产品可以根据以下ASLT资料所组成的坐标图来估算出标准储存条件下的储存期:温度T°C 储存期LogSLT1 LogSL1T2 LogSL2T3 LogSL3标准储存温度StdT(°C) 标准储存期Log(Std SL)D. 稳定性测试同样,还可以利用这个方法对产品进行稳定性测试,以确保产品的商业储存期,所用方法和仪器与以上相同,只是画的坐标图不同而已。
用鸡粉为例,作出详细的检验,评估,分析,结论是此产品的商业储存期设为24个月是可以保证的。
/z/q147269603.htm/question-3169.html加速试验综述1 概述当今,许多产品都能在极端严酷的环境应力下无故障地运转上千小时,为了确认设计缺陷或者验证预计的寿命,传统的试验方法已经不再胜任。
人们开始研究先进的试验方法与技术。
1.1 加速试验的目的与特点进行加速试验的目的可概括如下:➢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产品投入市场;➢满足用户预期的需要。
加速试验是一种在给定的试验时间内获得比在正常条件下(可能获得的信息)更多的信息的方法。
它是通过采用比设备在正常使用中所经受的环境更为严酷的试验环境来实现这一点的。
由于使用更高的应力,在进行加速试验时必须注意不能引入在正常使用中不会发生的故障模式。
在加速试验中要单独或者综合使用加速因子,主要包括:➢更高频率的功率循环;➢更高的振动水平;➢高湿度;➢更严酷的温度循环;➢更高的温度。
1.2 加速试验分类加速试验主要分为两类,每一类都有明确的目的:➢加速寿命试验——估计寿命;➢加速应力试验——确定(或证实)和纠正薄弱环节。
这两类加速试验之间的区别尽管细微,但却很重要,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作为试验的基础的基本假设、构建试验时所用的模型、所用的试验设备和场所、试验的实施方法、分析和解释试验数据的方法。
表1对这两类主要的三、先进的加速试验方案/思想过去,大多数加速试验都是使用单一应力和在定应力谱进行的。
包括周期固定的周期性应力(如温度在规定的上下限之间循环,温度的上限和下限以及温度的变化率是恒定的)。
但是,在加速试验中,应力谱不必是恒定的,也可以使用多种应力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