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食品标准中的“保质期”
食品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_食品保质期规定

食品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_食品保质期规定推荐文章新税制对海淘的影响有多大热度:海淘购物优缺点有哪些热度:海淘购物的过程及优缺点热度:海外购购物流程有哪些步骤热度:初学者钢琴的选购标准与指南热度:每样食品都有一个保质期,那么你知道食品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食品的保质期是由《药典》的规定和实验室数据双重确定的。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食品保质期规定,希望对你有帮助。
食品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保质期可以说是伴随食品工业和食品流通产生的。
食品厂生产的食品要想卖给消费者,需要经过储存、运输、摆上商店货架,还要等待消费者买走。
这段时间里,它不能变质、变味,否则厂家就会血本无归。
所以每一种食品的研发都会考虑保质期,其中不仅包括你最容易想到的细菌引起的腐败变质,还包括脂肪酸败的哈喇味、结块、潮解、变色、结晶析出等各种奇葩问题。
当然,保质期有一个好朋友叫做保存条件,常见的比如:常温保存、避光、避热、冷藏、冷冻等。
如果不遵守保存条件,食品的保质期很可能缩水,甚至丧失安全性保障。
比如曾经出现过的速冻食品在保质期内出现致病菌超标、发霉的问题,很可能就是冷链不完善造成的食品解冻、微生物繁殖。
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呢?一般是通过“稳定性试验”确定的。
比如一个保质期1年的食品,可以放在接近真实储存条件的恒温、恒湿试验箱里,每隔一段时间拿一批出来看看保存效果如何,包括微生物、感官指标、理化指标等。
如果嫌时间太长,可以用高温高湿的环境做“加速试验”,然后用公式推算,比如用3个月模拟1年。
当然,模拟真实条件的试验结果更可靠一些。
一般产品上市后,厂家还会根据货架实际抽样的结果以及顾客投诉等信息验证保质期的有效性。
其实保质期1年的食品并不意味着厂家就做1年的试验,或者刚好能保质1年。
因为现实中食品可能经历温湿度的波动、光照变化、运输颠簸等,所以需要有一个保险系数,否则企业的风险也太大了。
食品保质期的含义“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证食品仍然是可以食用的”。
如何理解食品标准中的“保质期”

如何理解食品标准中的“保质期”一、标准中规定保质期的意义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对食品保质期的定义为: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
一般认为,所谓食品的保质期应当是生产该食品的企业自己确定的,反应了企业对其产品品质的自信,也是企业对消费者作出的保证,表明企业对保质期内的产品的品质质量承担相应的责任。
那么在以往制定的标准中为什么会确定保质期?而新颁(修)标准却无保质期规定?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食品工业技术亦欠发达。
无论在食品原料的选择、生产工艺应用、生产人员素质、企业的质量安全体系管理等都不能满足高标准食品产品的生产,此时期食品的生产往往满足社会对量的需求(解决温饱问题),而非质的满足。
在此情况下,国家必然会制定强制性的食品保质期限,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同时促进食品企业的工艺革新,以达更高的食品品质,满足社会需要。
因而,此时期规定的食品保质期往往是最低的要求,即最短应达到的期限,达不到该期限即为不合格产品。
相反地,保质期限相对较长,应证明该产品的品质更好。
随着经济的发展,食品工艺进步日新月异,使得食品的保持品质的期限大大延长,亦使得国家规定强制性保质期的必要性大大降低,其体现即为新修(制)定的食品标准不再规定保质期。
如:粮食行业标准LS/T3212-1992《挂面》在第,而在新修定的LS/T3212-2014《挂面》同样删除了对保质期的规定。
正因为国家标准不再对保质期加以规定,从而给生产企业留下了自主制定保质期限的空间。
这也就是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食品时,同样的食品,不同的企业规定着不同的食品保质期。
注意,第,表明所设保质期限为最短期限。
而第,分别按照,在标签上具体标注产品的保质期。
”说明企业可自主标注保质期的具体期限。
二、有权解释机关的解释虽然企业可自主规定食品的保质期,但现行强制性标准、企业产品标签标示的推荐性标准或企业标准中已规定保质期的,企业就必须遵照执行。
食品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_食品保质期规定

⾷品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_⾷品保质期规定 每样⾷品都有⼀个保质期,那么你知道⾷品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品的保质期是由《药典》的规定和实验室数据双重确定的。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品保质期规定,希望对你有帮助。
⾷品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 保质期可以说是伴随⾷品⼯业和⾷品流通产⽣的。
⾷品⼚⽣产的⾷品要想卖给消费者,需要经过储存、运输、摆上商店货架,还要等待消费者买⾛。
这段时间⾥,它不能变质、变味,否则⼚家就会⾎本⽆归。
所以每⼀种⾷品的研发都会考虑保质期,其中不仅包括你最容易想到的细菌引起的腐败变质,还包括脂肪酸败的哈喇味、结块、潮解、变⾊、结晶析出等各种奇葩问题。
当然,保质期有⼀个好朋友叫做保存条件,常见的⽐如:常温保存、避光、避热、冷藏、冷冻等。
如果不遵守保存条件,⾷品的保质期很可能缩⽔,甚⾄丧失安全性保障。
⽐如曾经出现过的速冻⾷品在保质期内出现致病菌超标、发霉的问题,很可能就是冷链不完善造成的⾷品解冻、微⽣物繁殖。
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呢?⼀般是通过“稳定性试验”确定的。
⽐如⼀个保质期1年的⾷品,可以放在接近真实储存条件的恒温、恒湿试验箱⾥,每隔⼀段时间拿⼀批出来看看保存效果如何,包括微⽣物、感官指标、理化指标等。
如果嫌时间太长,可以⽤⾼温⾼湿的环境做“加速试验”,然后⽤公式推算,⽐如⽤3个⽉模拟1年。
当然,模拟真实条件的试验结果更可靠⼀些。
⼀般产品上市后,⼚家还会根据货架实际抽样的结果以及顾客投诉等信息验证保质期的有效性。
其实保质期1年的⾷品并不意味着⼚家就做1年的试验,或者刚好能保质1年。
因为现实中⾷品可能经历温湿度的波动、光照变化、运输颠簸等,所以需要有⼀个保险系数,否则企业的风险也太⼤了。
⾷品保质期的含义 “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证⾷品仍然是可以⾷⽤的”。
其中“规定的条件”,⼀般指的是储藏⽅法,如⼲燥、阴凉、冷藏等,在保质期内⾷品完全适于出售和⾷⽤。
对超过保质期的⾷品应加以区别,如该⾷品的⾊、⾹、味没有改变,它仍然可以⾷⽤。
保质期

确定方式
概述
参考中国食品工业协会2017年备案的保质期标准,T/CNFIA001-2017 《食品保质期通用指南》,保质期确 定的基本程序包括确定方案、设计试验方法、方案实施、结果分析、确定保质期和保质期验证6个步骤。在确定保 质期时,应充分考虑食品安全风险因素对保质期的影响,如不同贮存温度下的微生物风险等。过工艺条件,参照 同类型产品,预估食品的可能保质期。通过加温加湿、光照等破坏实验,评估保质期。常温保存实验。将产品常 温保存,每月检测,一直做到需要的保质期,且感官理化安全性符合要求。产品的保质期并不是越久越好,还要 考量市场周转、消费者接受度等因素。目前,常采用以下2种方法确定食品保质期。①从市场中同系列产品入手进 行调查分析,同时兼顾消费者的相关需求,确定相对合理的产品保质期。②针对食品的不同存储状况进行详细试 验检测,明确相应食品在不同情况下的保质期。
保质期确定
方法
保质期可通过试验法、文献法、参照法确定。确定保质期主要依据成熟的保质期试验理论和现有的研究成果 以及资料。试验法:可通过基于稳定性的保质期试验确定食品的保质期。
不同国家关于保质期、保存期相关的定义

食品保质期是决定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判断食品安全销售期限的一个最直观的依据,是消费者选购食品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2020年7月16日,央视315晚会曝光汉堡王过期面包更改保质期后售卖,使“食品保质期”再次成为舆论热点。
那么国内外对于“食品保质期”到底是如何管理的?针对大家关注的这一重点问题,食品伙伴网编制了《食品保质期指南》,分为“食品保质期”释义、“食品保质期”标识、临期食品和超期食品管理三篇,将陆续在食品标法圈发布,敬请关注。
(一)“食品保质期”释义1.中国大陆我国《食品安全法》、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对“食品保质期”进行了明确规定。
“食品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
在GB 7718-2011实施指南进一步解释说明: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是保持食品品质的期限,准确讲是最佳食用期限,由生产者经过科学验证后确定并通过标签、标示等方式提供给消费者。
此外,团体标准T/CNFIA 001-2017《食品保质期通用指南》也规定“食品保质期”指食品在既定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贮存环境参数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总体而言,关于食品保质期的确定具有以下原则:一是食品保质期应当限定于特定贮存条件,于既定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贮存环境下才有参照意义;二是食品在保质期内需保持食品品质,若在既定贮存条件下,食品不能保持食品特有的风味、色泽、气味等品质,则不能认定尚在保质期内。
2.中国台湾《市售包装食品有效日期评估指引》中对“保存期限”和“有效日期”的定义如下:保存期限:在特定储存条件下,市售包装食品可保持产品价值的期间,其为时间范围,例如「保存期限:二年」。
有效日期:在特定储存条件下,市售包装食品可保持产品价值的最终期限,应为时间点,例如「有效日期:Ο年Ο月Ο日」。
3. 中国香港依据香港食品安全中心网页介绍:"此日期前最佳"属于食品质量标记(例如味道、质感、香味和外观等)。
保质期试验名词解释

保质期试验名词解释定义:保质期是指食品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原有品质的最短日期。
食品经过保质期,即使在适宜的贮藏条件下,也会发生物理、化学变化,食品的品质不再保持原有的新鲜程度。
一般根据产品的类型、季节和气候选择保质期。
在高温高湿地区、季节,应选较短的保质期;在低温干燥地区,应选较长的保质期。
2、保存期:食品从生产出来到最终消费之间的时间。
3、保证期:指明确标示的保证食品质量和食用安全性的日期。
4、品质:产品对于特定目的——消费者或用户的效用所显现出来的特征或属性。
5、营养素:是指食品中具有营养功能的成分。
6、感官:感觉器官的总称,是指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知觉来直接感知食品的外观形态及其内部结构,并借助触觉判断其形体、色泽、质地、组织、性状及气味等食品的品质的过程。
7、品牌:指企业在一定市场上使用的名称,是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纽带。
8、商标:指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的,具有显著性特征的标志。
9、品质管理体系:是一套用于控制食品质量和安全性、预防食品污染以及保障食品安全的管理系统,包括内部和外部审核程序、合规性评价程序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10、检验批:指用于食品质量监督和检验的小样本。
11、无菌:指在一定条件下,完整无损伤地将整个或部分样品施行灭菌,而使被灭菌物表面上的微生物或环境中的其他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全部或局部杀死的一种状态。
12、无菌检验:指检验食品中是否有微生物存在的检验。
13、保质期:指食品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原有品质的最短日期。
食品经过保质期,即使在适宜的贮藏条件下,也会发生物理、化学变化,食品的品质不再保持原有的新鲜程度。
14、退货:是指消费者因购买的商品的质量不符合预定要求而在保修期内提出的修理、更换或退货的请求。
15、挑选:即从混杂的一堆商品中选出合乎要求的少数商品。
16、垃圾食品:含有高脂肪、高糖、高盐或高添加剂的食品,通常指油炸、腌制、罐装、脱水果蔬类和膨化等五类食品。
食安常识——食品保质期和保存期

食安常识——食品保质期和保存期
在食品包装盒上,对于商品的安全食用时间,有的标注的是保质期,有的则是保存期,经常有消费者提出疑问:这两者是一回事,还是有所区别呢?
食品保质期有两个别名,分别叫食品最佳食用期和食品最短适用日期,基本上已明确地表明了它的含义。
它的专业解释是: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例如0℃~4℃)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合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
超过此期限,在一定时间内,预包装食品可能仍然可以食用。
通俗解释是,例如牛奶,在冷藏条件下,在保持期限内(例如3天),牛奶的所有品质(香味、口感、营养、色质等)都会得以保持。
过了保质期的一定期限内(例如半天内),品质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仍然可以食用,不会吃坏肚子。
而保存期就不一样了:它的别名是食品推荐的最后食用日期,专业解释是: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例如牛奶是0℃~4℃)下,预计的终止食用日期。
它与保质期最大的不同是,过了食品的保存期,食品就不能再食用了,因为它很有可能已经变质了。
来自:/html/2014/sjaqsacs_0703/48.html。
食品安全了解食品保存期限

食品安全了解食品保存期限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而了解食品保存期限则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环。
正确了解和遵守食品的保存期限,可以有效地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障人们食用的食品质量和卫生安全。
本文将从食品保存期限的定义、食品保存期限的规定、食品保质期和食品最佳食用期的区别以及了解食品保存期限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食品保存期限的定义食品保存期限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日期之后,食品在一定储藏条件下能够保持一定的质量和卫生安全的时间。
具体的保存期限会因不同食品的特性和成分而有所差异,有的食品保存期限较长,有的则较短。
人们应该了解不同食品的保存期限,遵循科学的储存方式,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食品保存期限的规定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国家和相关食品监管部门对食品的保存期限进行了规定。
根据《食品安全法》以及相关标准和法规,食品生产企业应在食品包装上明确标注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或最佳食用期等信息。
同时,标签上还应明确食品保存条件和注意事项,消费者通过查看这些信息可以了解食品的保存期限及储存方式。
三、食品保质期和食品最佳食用期的区别在了解食品保存期限时,我们还需要了解两个重要的概念,即食品的保质期和最佳食用期。
保质期是指食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仍能保持基本上正常的质量和安全性。
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可能发生腐败变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时要特别注意食品的保质期。
最佳食用期是指食品在保质期内,其品质最好的时间段。
在最佳食用期内,食品的口感、香味、营养价值等方面都处于最佳状态。
但是,过了最佳食用期的食品不一定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只是品质上可能有所下降。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需求来选择。
四、了解食品保存期限的方法要正确了解食品的保存期限,消费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查看食品包装上的标签:食品包装上通常会标注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或最佳食用期等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查看这些标签去了解食品的保存期限及储存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食品标准中的“保质期”
一、标准中规定保质期的意义
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对食品保质期的定义为: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
一般认为,所谓食品的保质期应当是生产该食品的企业自己确定的,反应了企业对其产品品质的自信,也是企业对消费者作出的保证,表明企业对保质期内的产品的品质质量承担相应的责任。
那么在以往制定的标准中为什么会确定保质期?而新颁(修)标准却无保质期规定?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食品工业技术亦欠发达。
无论在食品原料的选择、生产工艺应用、生产人员素质、企业的质量安全体系管理等都不能满足高标准食品产品的生产,此时期食品的生产往往满足社会对量的需求(解决温饱问题),而非质的满足。
在此情况下,国家必然会制定强制性的食品保质期限,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同时促进食品企业的工艺革新,以达更高的食品品质,满足社会需要。
因而,此时期规定的食品保质期往往是最低的要求,即最短应达到的期限,达不到该期限即为不合格产品。
相反地,保质期限相对较长,应证明该产品的品质更好。
随着经济的发展,食品工艺进步日新月异,使得食品的保持品质的期限大大延长,亦使得国家规定强制性保质期的必要性大大降低,其体现即为新修(制)定的食品标准不再规定保质期。
如:粮食行业标准LS/T3212-1992《挂面》在第,而在新修定的LS/T3212-2014《挂面》同样删除了对保质期的规定。
正因为国家标准不再对保质期加以规定,从而给生产企业留下了自主制定保质期限的空间。
这也就是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食品时,同样的食品,不同的企业规定着不同的食品保质期。
注意,第,表明所设保质期限为最短期限。
而第,分别按照,在标签上具体标注产品的保质期。
”说明企业可自主标注保质期的具体期限。
二、有权解释机关的解释
虽然企业可自主规定食品的保质期,但现行强制性标准、企业产品标签标示的推荐性标准或企业标准中已规定保质期的,企业就必须遵照执行。
企业在标注食品保质期时,其实际标注大于和小于标准规定的保质期限意义
又如何呢?
前文已述,标注的食品保质期小于标准规定期限的是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即不合格产品。
那么,标注的食品保质期大于标准规定期限的是不是也是不合格产品呢?
作为技术法规的标准,同样遵循谁制定谁解释的规定,我们来看看有权解释机关的解释。
2010年9月16日,国家粮食标准质量中心“关于粮食行业标准《挂面》、《花色挂面》中保质期问题的回复”中作如下表述:“粮食行业标准LS/T3212-1992《挂面》、LS/T3213-1992《花色挂面》标准中,均在各自的第,增加了产品的耐储性,可以适当延长产品保质期,企业可以将经过科学验证的最终保质期作为产品的保质期标注,这是企业对消费者的承诺,是值得提倡的。
”
某企业询问:食用玉米淀粉GB/T8885-2008 ,是否必须18个月?是否可多可少?2012年7月4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其官网上答复:食用玉米淀粉GB/T8885-2008 ,应为保质期不少于18个月。
2015年9月9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食品保质期相关问题的复函》(食药监办食监一函〔2015〕554号)中阐述,“一、食品保质期是食品生产经营者根据食品原辅料、生产工艺、包装形式和贮存条件等自行确定,在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证食品质量和食用安全的最短期限。
保质期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承诺,保质期一经确定并在包装上标注后,不得随意更改”。
以上有权解释机关的解释表明,标准规定的保质期为最低保质期限,企业自主标注的食品保质期限大于标准规定的保质期限是符合标准规定的,是合法的。
三、保质期设定原理
1、影响食品保质期的因素
影响食品品质的内部因素有微生物增殖、酶反应、物理化学变化等,这些因素可同步发生,而外部因素如温度、湿度、氧气、光照等则会影响这些反应的进行速度。
而与食品保质期有关的因素主要有食品的化学组成、加工技术、包装形式和贮藏条件等。
水分含量高、蛋白质丰富的食品是微生物优良的培养基,配合适宜的温度微生物即可快速增殖而使食品腐败变质。
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在空气中氧气的作用下易氧化,使产品氧化酸败,当同时有Fe,cu等矿物质存在时,
会加速这种反应的进行。
因此研究者在开发一种新产品时,为了延长保质期,会根据化学组成,添加一些防腐剂、抗氧化剂等。
而超高温、高压、辐照等杀菌及无菌包装技术的应用,可使容易腐败的食品如牛奶的保质期大幅度延长。
为了减少氧气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抽真空、充氮、二氧化碳的包装也应运而生。
适宜的贮藏条件可减缓食品中微生物增殖、酶反应、物理化学变化。
2、确定保质期的方法
在研发新产品或对已有产品的配方或工艺改进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限制,研发人员不可能对每种产品的保质期进行实际的测定。
在这种情况下,研发人员为了较准确地预计产品的保质期,一般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寻找有相同化学变化的相关产品,借鉴其保质期数据;或通过在短时间内加速破坏条件下得到的实验数据来外推估计可能的保质时间。
在产品上市后,再继续通过实际货架条件下随机抽取样品的方式来验证保质期,另外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质量投诉来了解保质期的状况。
综上所述,食品的保质期应由企业根据自身生产工艺水平自主制定。
一旦采用的标准有保质期规定的,则应当遵照执行。
标准中的保质期是该食品的最低保质期限,低于此期限为不合格产品。
企业通过革新工艺、质量管理等手段,增加了产品的耐储性,可以适当延长产品保质期而在产品的标签上予以标注,是符合标准规定的,是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