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及其危害
商品房高价格的成因危害以及对策探析

商品房高价格的成因危害以及对策探析一、商品房高价格的成因1. 土地供应不足商品房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资源受限,据统计,我国土地面积仅占全球土地总面积的7%,而我国人口却占全球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土地资源的供给与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使得土地价格持续攀升。
2. 融资成本上升随着政策调控的不断收紧和信贷政策的紧缩,开发商融资成本不断上升,房地产开发成本增加,开发商将成本转嫁到了房价中,因此导致商品房价格上涨。
3. 区位因素城市发展不均衡导致了资源的集中,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城市的商品房价格一直都很高。
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及区位优劣都会影响到商品房的价格。
4. 市场供需关系市场供需关系是推动商品房价格上涨的主要内在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品质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于高品质商品房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商品房高价格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
首先是给普通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担,高房价使得普通百姓难以承担购房成本,造成了“买房难”现象。
其次是加大了社会贫富分化,大量的财富被困在了房地产市场中,大量的资金被房地产市场占用,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再次是加大了社会矛盾,房价高涨使得年轻人无法置业,导致他们的生活压力增大,对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商品房高价格还导致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市场资源的失衡,房地产价格泡沫的膨胀,土地资源的浪费等问题。
在当前我国商品房高价格的情况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以化解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减轻市民的购房负担,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1. 加大土地供给政府应该通过相关政策来加大土地供给力度,稳定土地供应的合理控制土地价格的上涨。
通过土地供给的增加能够有效压制商品房价格的上涨。
2. 政策引导政府应该在政策上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引导,加大对房地产开发商的监管力度,规范房地产市场,防止市场价格出现异常波动。
3. 金融政策在金融政策上应该适时进行调整,合理引导市场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减轻对房地产市场的依赖。
高房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高房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作者:张舵来源:《科技风》2016年第22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行业也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
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最直接的联系,房价的上涨或者下跌都会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
另外,房地产的不断发展不但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还可有效的解决就业问题,但是当前房价的上涨导致我国房地产行业滥无节制的扩张,加剧了房地产行业泡沫经济的形成。
高房价不但不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会增加居民的经济负担,给社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危害。
所以,要想促进经济社会以及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对房价进行调控,避免过高的房价阻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房价;中国经济;影响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房地产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房价也在不断的上涨,但是过高的房价不但不会促进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加重居民的经济负担,不利于经济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
所以,当前要想促使经济社会以及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就需要不断的调控房价,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还可以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以此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1 ]。
一、高房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直接的联系,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房价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都会导致金融系统出现动荡的现象,对经济的稳健运行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过高的房价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会形成房地产泡沫,在一定程度上泡沫就会破裂,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二)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创新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相关行业的利润也不断提高,同时也吸收了较多的资源,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关企业资源需求的增加以及行业的发展,进而加深了国民经济的结构转变程度,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创新。
浅谈中国高房价对政府的影响

浅谈中国高房价对政府的影响近年来中国经济克服了次贷危机及各种自然灾害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与此相对应,中国的高房价问题也越发突出,本文主要从目前的经济状态下高房价对政府的不利影响来说明高房价的问题。
标签:政府房地产0 引言中国经济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
在支撑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内需一直不振,外贸已过度透支,唯有投资仍在高速前进。
2010年投资占中国GDP的比重已高达69%,一般国家也就在30%左右,可见中国经济已畸形严重程度。
中国各地之所以能连年维持投资的高增长,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功不可没。
不断暴涨的房价、令人垂涎欲滴的财富效应在吸引各路资金踊跃进入这一市场。
火爆的市场引来了巨额的投资、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也为各级政府带来了滚滚财源。
财政报告表明,2010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达到29109亿元,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35%、地方财政收入的71.68%,占到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的89.3%,在沿海一些城市甚至超过了政府财政收入。
正是有巨额土地出让收入作基础,各地政府才能大手笔上马包括高铁、高速公路等在内的众多基础建设项目;也正是有了这些固定资产投资,各地政府能让当地经济增长速度轻松超过10%。
1 高房价风险与利益并存多数人看来各级政府是高房价的受益者,也是支撑高房价的背后力量。
异常繁荣的房地产市场不但让各地方长官有了政绩,也让不少贪官多了敛财渠道,他们是实实在在高房价的获益者。
然而抛开具体的人、将时间跨度稍稍拉大一些再来观察,事情就将完全不同。
高房价让许多城市居民难圆住房梦;由于房奴们背负沉重房贷,会严重抑制内需,不利于经济转型;会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造成严重社会问题。
然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问题的严重程度远超我们想象。
高房价对政府财政是一条绝路。
在人们惊叹一年2.9亿人民币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时,并没有用心思考这到底能走多远。
根据国土资源部统计:2010年全国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和新疆建设兵团)住房供地计划18.47万公顷,实际完成12.54万公顷。
高房价带来的社会影响及对策

集美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高房价带来的社会影响及对策专业:工程管理准考证号:姓名:指导教师:松教师职称:副教授2014 年 3月高房价带来的社会影响及对策[摘要] 这些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 房地产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但与此同时,不断上涨的房价却远远超出了大部分城镇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 影响了居民消费需求,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而且有碍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了解我国房地产价格高涨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控制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对实现房地产行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对房地产行业现状分析,列举影响高房价的因素及其社会影响,并相对应的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高房价社会影响对策目录引言 (1)1.我国大部分地区房价的现状 (2)2.造成高房价的原因 (4)建安成本上涨 (4)建房用地成本上涨 (4)追逐 (5)投机 (5)3.高房价带来的影响 (6)高房价带来的经济影响 (6)高房价对消费的影响 (7)高房价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7)高房价对物价的影响 (7)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8)4.高房价各方的应对措施 (9)政府的应对措施 (9)4.1.1多建公租房、廉租房 (9)4.1.2改革土地出让方式 (10)4.1.3宏观调控及市场引导 (11)房产开发企业的应对措施 (11)4.2.1加强企业的自律性 (11)4.2.2走规模化,集团化道路 (11)4.2.3采取多项措 (11)百姓的应对措施 (12)4.3.1不要加入投机的行列 (12)4.3.2改买房为租房 (12)4.3.3回农村居住 (13)结论 (14)致谢 (15)参考文献 (16)引言城市的高房价问题是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普遍遇到的一个难题。
高房价不仅透支国民未来财富,扩大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社会和谐,还会使经济发生泡沫,最终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原因、危害及对策摘要: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是事关民生的重要产业;房地产安全直接关系着国家金融安全和宏观经济的安全。
其上涨原因主要有:供求矛盾逐步凸显;开发商违规囤地行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平衡;经济适用房所占比例极小,无法影响供给、平抑房价;流动性过剩下的被动投机;户籍制度间接推动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容易出现房地产行业的泡沫,增加金融风险,不利于中国经济良性、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价格;原因分析;调控政策一、房地产价格的概念房地产价格可以用“房价收入比”和“价格租金比” 两个指标来衡量。
房价收入比即住房总价与居民年收入的比值,该指标用于判断居民住房消费需求的可持续性,国际上通常认为房价收入比在4~6倍之间较为适当,这是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银行专家黑马提出的一个世界银行认为“比较理想”的房价收入比。
黑马指出,房价收入比高于6倍,就难以形成买方市场,要使人们买得起房,房价收入比要在5以下。
而中国全国的平均房价收入比在7~10倍左右,在一些城市已超过或远远超过10倍,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收入比超过14倍。
这反映了中国房地产价格呈现过快上涨状态。
房地产的“价格租金比”反映房价与租价的背离程度,也是判断房地产价格是否理性增长的重要因素。
二、房地产价格攀升的原因大规模的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中国的房地产是否是泡沫已成为经济学家们讨论的焦点。
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严重地打击了其经济,造成了其近十年的经济衰退。
国内的许多经济研究者都以日本房地产泡沫为参照作了大量的对比研究,并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
但是,日本房地产发展有其特殊的一面,它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经济形势下产生的。
日本泡沫经济的背景和环境与我国经济现状有很大的区别,中国房地产不会出现类似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只有了解中国房地产价格上升的真正原因,才能有效地采用相关政策来指导房地产行业的正确发展。
高房价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部分城市房价过. 陕上涨的通知》 ,承诺 全 面开 征 房 产
增加保障房供给 , 不点名规定房价过快 税 。 制定差别化 上 涨城市提 高二套房首 付 比例 和贷款 的房 产 转 让 税 基准利率。 但政策执行后 的几个月房价 率 。 对持有时间 仍然是上涨的 , 对房价的遏制作用并不 不 同 的住 房 征
阻碍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近 快 , 味着财富以货币和固定 资产 的形 估量 。 意
年来 , 在高利润 的刺激下 , 各种资 源纷 式 向经济发达 、 居住环境较好 的地 区在
资额 的疯狂增长 , 带动 了对建筑材料诸 购房者 和房地产商手 中集聚 。相 对而
( )对公 民价值观和社会 稳定 的 二
展方式的转变 。
、
高房 价的主要负面影响
( ) 一 对经济发展的危害
高 昂的房价加大了居住成本 , 阻碍了 也
1 .对经 济的平稳健康运行埋下隐
3 .将严重削弱扩大 内需 的政策效 各类 人才的流动性 , 长期 来看 , 不利 于 6 .为财富外流创造了条件 。由于
患。曾有人惊 呼房地产绑 架 了中国经 果 。 扩大内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重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 济, 这个 观点乍 听起来 有点极端 , 但越 要 内容 , 然而高昂的房价透支 了居 民两 来 越多 的民间资金和银行 贷款进 人房 三代人的积 蓄, 工薪阶层一辈子 的收入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教育 、 环境等方面的 地产领域 , 多企业抛弃主业投资房地 都不够买一套房子 , 许 住房 已经成为老百 差距客观存在 ,近 3 O年来 出国移 民人
例 时有所 闻。历史经验表明 , 一代人价 可在相 同面积 的土地 上建设 更多 的住 往是购房者 , 这个实事有 目共 睹。
高房价带来的危害

自1998年房改以来,我国房地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
房地产业的蓬勃兴起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房地产价格的飞速上升。
高房价带来很多危害:1.抑制其它方面的需求,造成畸形经济结构。
毕业之后的大学生一方面要赡养父母,另一方面要攒钱买房子,因此他们会尽可能的压缩开支,然而他们又是工薪阶层中的高收入者,也就是未来的中产阶级,他们不消费,整个社会的消费就没有了支撑。
2.抑制其它方面投资,造成畸形发展。
目前我国各种尖端技术的落后和房地产过热不无关系,资本总是流向利润率最高的地方,房地产的行业的暴利吸引了过多的社会资本,从而削弱了其他方面的投资。
经济结构对不动产过强依赖,降低了我们在国际经济环境中的竞争力。
3.影响社会和谐,这一点应该是有目共睹的。
目前网络上流行着一种愤怒,仇恨的情绪,高房价是其一个重要因素。
高房价剥夺了众多房奴的幸福感,毁灭了他们十几年寒窗的梦想,让他们失去了消费的能力的同时,也将他们仅有的业余时间拉到了低成本的网络上。
4.投机盛行,影响社会的创造力,这是任何一种暴利行业的通病。
只要社会结构中存在一种暴利行业,人们就会对之产生向往,而当这种暴利的收入远远高于其他社会普通收入的时侯,就会造成投机盛行。
而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当劳动所得占整体社会的收入过低,甚至不能满足劳动者基本生存的时候,人们就不会再劳动,社会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原动力。
如何让房地产这一行业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促进其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眼:一是大规模推出经济适用房。
规模化推出经济适用房,根据地区特点统筹规划,完全可以很好地抑制商品房的价格。
国家要抑制房价的不合理上涨,主要办法还是大规模地推出经济适用房。
另外,规模化推出经济适用房还可以平抑过高的商品房价格。
二是强化土地资源管理。
通过土地资源供应量的调整,也可以控制商品房价格的不合理上涨。
要根据住房市场的需求,保持土地的合理供应量和各类用地的供应比例,实行土地出让公开招投标制度,控制一些城市过高的地价。
面对高房价的理性思考

() 1计划性的土地供应制度与商 品房市场化供求制度之间存在
现 “ 异动” 。这对于尚在进行宏观调控 ,尤其是颁发了 《 关于切实 矛盾 。我国土地使用权出让采 用土地批租制度 ,计划性的土地供 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 的政府来说 ,确实有些尴尬。面对高房价 应制度在人 多地少的国情条件下不可避免地造成地荒 ,而房地产 且不 断上涨的趋势 ,需要我们严肃反思。在此 ,本人谈几点认识。 开发商拿地 以后必然会理性地追求企业 自身利益最大化 ,不会拿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表现 .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 功调 控 土 地 市 场 的 可能 性 .但 是 由 于 房地 产 对 于 政 府 具 有 多重 作
观 要 求 。 中国会 在 未来 2 增加 4 城市 人 口 .他们 迁 入城 市 总 用和巨大利益 .实际实施的结果是城市政 府大都 以牺牲城市长期 O年 亿 得要有住处 这会带来 1 亿套的住宅需 求。但高房价使得收入水 利 益 和 民 众 共 利 益 为 代价 .获取 短 期 的财 政 收 入 和 政 绩 。
只能是这种市场掠夺的弱者。如此 ,社会财 富自然越来越 向少数 好。另一方面 .土地 是地方政府获取 土地 增值和地租的来源 ,同 时 房地 产 开 发 又 具有 政 绩 和 形 象 工程 的作 用 。在 此 目标 之 下 .土 3 高房价阻碍着城市化的进程 地价格最好能够不断上涨 。理论上虽然存在政府通过土地储备成
不安定因素。同时 ,高房价造成社会财 富分配不公 。住房商品的 为中心 。在土地批租 制度下 .地方政府具 有两个相互冲突的施政
特 性 不 仅造 成 严 重 的 信息 不对 称 ,也 容 易形 成 房 地 产 开发 商对 产 目标 :一 方 面 政 府 要提 供 住 宅 、厂 房 、 商厦 用地 .满 足 居 民居 住 品价格的完全垄断 ,房屋 市场控制在即开发商手 中,房屋 消费者 及商业活动的需要 .在此 目标之下 .土地价格越稳定 .越低廉越 人集 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房价的危害
高房价产生的原因1供求关系的影响人口多, 耕地不足.2分税制3宏观经济的影响稳定增长的宏观预期4金融因素5长期的货币流动性过剩、资金不够6低利率7进出口顺差、银行存贷差8人民币升值,资产重新定价9腐败10产权不清, 一个项目地块集中了多产权单位的居民拆迁难度相当高。
11投资渠道少12与户口的关系笼统解决方法用和平方式合并(吸纳)一个人少耕地多的国家,就可以降低房价,解决中国的住房问题.
十大危害
一、家庭负担,包袱沉重
“鸟有鸟巢,鸡有鸡棚”,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总得有个窝,房价最高,也得咬紧牙关,收紧裤带去买。
这是当前许多工薪阶层买房的现状。
房是买了,包袱也就由此背上了,使原来一个或两个,甚至更多的轻轻松松的自由人,从此变成了仅有”死资产”,没有消费力,身负重担的“房奴”。
要到什么时候能够轻装上阵,少则十年、二十年,多则这就难说了,有的可能从此翻不了身。
可见高房价,害人之苦。
二、消费结构,严重扭曲
柴、米、油、盐、酱、醋、茶,或说衣、食、住、行、文、教、医,每个家庭的消费,需有一个合理的结构,才能使每个家庭成员过上幸福的生后,得到全面的发展。
可一旦全家竭全部之积蓄,统统投到房屋这一件上,其他什么衣食行……,或说文教医……只能少顾,甚至无法顾上了。
据有关部门分析,一个家庭合理的财产结构,房产一般只占其中三分之一,最多不能超过二分之一。
而我国在高房价面前,一个工薪家庭的房产,一般要占全部财产的80%、甚至90%以上,而且这不是真的家产,是背负沉重包袱的债产,至使家庭消费结构严重失衡,不仅影响人们正常生活,而且影响人的全面发展。
有些人甚至会出现由消费结构失衡,影响到心理素质失衡,做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事来。
三、银行信贷,千钧一发
在房产市场中,银行起着双重的作用:一边贷丶款给房产开发商,使他们能租地建房;另一边贷丶款给购房者,使他们能有条件购房。
开发商卖掉了房,把钱还给银行,使银行再有钱贷给购房者,这样就完成了由钱到房、再由房到钱的一个循环。
这个循环能否顺利和可持续地不断进行下去,关键是两条:一是购房者能否按期还款,如果购房者不能按期还款,银行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二是开发商建了房,能否按预期卖掉,如卖不掉,开发商就无法按期向银行还贷,银行资金链也会随之断裂。
两种情况,一个焦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消费者是否有钱购房,己购房者是否能桉期还贷。
在正常房价情况下,这是没有问题的。
何谓正常房价?据国际上有关权威部门测算:住房价格与家庭年收入比例比较合理,如美国的比例为4倍,日丶本为8倍,新加坡为5-8倍,我国香港为8倍左右。
这种比例,表明购房者具有还贷能力,银行就不会有风险,房产市场也能持续进行。
我国现在的情况如何?据《上海证券报》2009年12月18日一文《高房价危害性己远超想像》中揭示:一些城市房价收入比,己超过20倍。
其实,这还是算低了的。
这就隐藏着极大的风险,只要广大工薪劳动者无力买房,房产开发商就会卖不掉房;己购房者无力按时还贷,两股危机全向银行袭来,银行就会难以抵挡。
这不是抽象理论分析,而是银行面临千钧一发的现实反映。
四、储蓄资金,由活变死
城乡人民的银行储蓄,本应是具有充分活力的资金。
城乡人民根据生活需要,可以随时取用。
工商企业需要资金,随时可以向银行贷丶款。
资金活的标志,就是流得快,转得动。
但如果把大量储蓄资金投入房产市场以后(适量投入是可以的和必要的),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房产不是即时消费商品,而是耐用中特殊商品,一般使用寿命至少在五十年、甚至上百年左右。
因而房贷还款时间特长,十年、二十年、甚至在三十年左右。
如果房贷资金适度,
对整个资金流动影响不大;如果房贷资金占用比例极大,就使活资金变成了死资金。
如加上房产开发商和住房购买者,无力按期还贷,那就更使城乡储蓄资金由活变死了。
五、内需“马车”,难以快动
我国经济发展,靠着内需、出口和投资“三驾马车”的拉动,其中内需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为只有内需的持续增长,国家经济的增长才能建立在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
在一定时期,工薪劳动者的收入是一定的量,投入购房的钱多了,用于其他消费的钱就少了。
房价合理,影响不大。
如果是高房价,那就是把劳动者收入的大部、甚至极大部分,投到购房或租房上,其他消费只能是紧缩再紧缩,减少再减少,造成我国多年来内需不足。
有人认为,房产业是能带动多项产业发展的部门,不会影响内需不足。
其实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人民的消费品,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耐用消费、短期消费和即兴消费。
由房产带动的消费,大多为耐用消费品,一旦购入,可用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以上。
在购入的时候是消费,此后就处于长期不消费。
要使内需始终保持旺盛的气势,最主要的是要使后两种商品能源源不断地消费。
六、社会分配,加剧恶化
分配差距过大,是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一大问题。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要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如何缩小分配差距?既需从第一次分配着手,也须协调好第二次分配。
而在高房价的情况下,却起着相反的作用:高房价,标志着房产开发商获得了更多、更高的剩余价值,进一步拉大了与建筑工人收入的差距;高房价,又表现为对价格的垄断,要求购买者多掏腰包,使劳动者仅有的一点收入,除了有一部分流进了地方政府的腰包外,极大多数则以房价形式流进了开发商的腰包,结果使富者更富,穷者更穷,导致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
七、地区经济,饮鸩止渴
对一个地区来说,经济的持续发展,坚实的基础,靠的是政府的正确决策,合理的产业结构,广大人民劳动的积极性……。
要做到这一点,对政府的要求很高:政府必须廉洁勤政、深入调查、服务人民,等等。
省力的途径有没有?有!这就是近几年有些地方政府找到的妙法――炒土地、炒房价。
通过地价抬高房价,抬高了房价,再推动地价……这样一来,财政收入有了,GDP也上去了,可谓一举数得。
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是不可能持久的。
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终有一天会炒完。
因而这种做法,无疑是“饮鸩止渴”,将会过早地诱发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衰退:一方面,炒地炒房将迅速拉升本地区的商务成本和生活成本,使竞争力急剧下降;另一方面,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无疑在给以后的财政挖坑,造成一系列后续问题。
从一线城市这两年的情况看,去除房地产虚假因素,已经出现了衰退迹象。
如果弹性系数差的二、三线城市也这么做,那后果将更不堪设想。
八、刺激预期,恶性循环
住房消费,分为即期消费和预期消费两类。
即期消费,是指当前就需居住的房屋;预期消费,是指要过三年、五年或十年以后才需要的房屋。
在合理房价的情况下,两类购房者时序非常清楚,预期消费的购房者,决不会提前购房。
因而房产市场能有序推进,供求能大致平衡;在高房价的形势下,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许多人为了怕今后房价不断上涨,大家就争先恐后地把预期购房变为现期购房。
有的不仅提前为自己买好房,甚至为儿子、孙子也买好了房,於是不断加剧房产市场的供求失衡,房产市场的供不应求,进一步推动房价的上涨。
九、民怨日增,影响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全国人民的企盼目标。
但在高房价的刺激下,却与此背道而驰:由于房价疯涨,使许多人买不起房,难免抱怨日益增多;开发商为了多赚钱,就要多征地,多拆房,引发群体性事件不断;地方政府为了靠出租土地,保财政,站在开发商一边,帮开发商讲话,造成政府与人民的矛盾,等等。
因
此,要构建和谐社会,消除上述矛盾,就必须使房价回到正常水平,建立起合理有序的房产市场。
十、疯涨不止,危机无情
对我国当前的房产市场,国际上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评论:一种可称之谓“无害论”。
认为中国房价不高,房产市场很正常,用不着杞人忧天;另一种可称之谓“崩溃论”。
认为不仅中国房产市场己到了崩溃的边缘,而且整个经济也到了崩溃的边缘,叫你听了毛骨悚然。
其实,这两种观点都不符合中国的实际。
中国的房产市场,既不是太平无事,也绝非要马上崩溃。
客观的现实是,有泡沫,需解决,如任其发展下去,那确实终有一天会破灭。
何谓泡沫?通俗的说,是由于大量的房产投机资金通过抢购房产,使房产市场出现了高比例的“伪需求”,从而导致房价严重脱离其实际价值的现象。
对我国现实的房产市场,虽不能把它看成己成崩溃灾难,但也确不能掉以轻心。
存有泡沫是客观事实,如不认真对待,防微杜渐,泡沫一旦破灭,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