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标点符号
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和意思

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和意思
1. 句号(.):表示句子的结尾,常用于陈述语句和命令语句。
2. 逗号(,):表示句子中的短暂停顿,常用于列举、分隔不同的成分,或连接两个简短的独立句子。
3. 分号(;):表示句子之间的紧密联系,通常用于连接两个相关的句子,或分隔成分较长的列举项。
4. 冒号(:):表示一个提示或解释,通常用于引言、例证、定义、解释或说明。
5. 感叹号(!):表示强烈的感情色彩,常用于表示惊讶、兴奋、愤怒、警示等。
6. 问号(?):表示疑问或询问,常用于疑问句和关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的信息查询。
7. 引号(‘’):用于引用直接的、口语式的语句或引述别人的话,也可用于表示特殊的用法、术语、俚语、外来语等。
8. 括号(()):用于补充或解释一些内容,通常用于注释、说明、例外、变量等情况。
9. 破折号(——):表示语意的变化或强调,通常用于表示对比、举例、条件、并列等情况。
10. 斜杠(/):表示或,用于连接两个相反的事物、不同的概念或两个相对的选择等。
11. 顿号(、):用于列举同类事物,或分隔短语和词组。
12. 波浪号(~):表示约数、近似、缩写等情况,通常用于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领域。
可以用的标点符号大全

可以用的标点符号大全句中点号(1)顿号则表示句子内部同列词语之间的停滞。
顿号则表示的停滞比逗号大,通常用以分隔同列的词或者同列短语。
同列的词之间用了“和”、“或”之类连词,就不再采用顿号。
顿号与“和”的促进作用就是一致的。
多个词语同列先用顿号,最后一个用“和”。
如果同列词语融合得很紧,没必要在行文中用停滞去注重它,则可以不加顿号。
同列词语中又存有同列词语时,小同列用逗号,大同列用顿号。
顿号运用方面常用错误例如:张三,李四,赵五经常到阅览室学习(两个逗号应改为顿号)市一中学的校长、主任、第三中学的校长、主任都去开会讨论了。
(此句混为一谈了同列词语的大小层次。
第二个顿号应当改成逗号。
)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此句用了“和”,前面的顿号应该删去。
)(2)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其主要用法有:a.用在较长的主语后面。
例如:这个演员表上排列在最后一名的小角色,却赢得了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b.用在须要特别强调的意味深长主语后面。
例如:北京,祖国的首都。
c.用在句首状语的后面。
例如:在一个明媚的早晨,他登上了去石家庄的列车。
d.用在较长的宾语前边。
例如:我不得不承认,他的实力比我强得多。
e.用在插入语前后。
例如:我来北京,往少里说也有十几次了。
f.某些句中关联词后面有时也用逗号。
这往往就是自身利益特别强调的须要,通常民政部下就是不必停滞的。
例如:劳动很艰苦,可是,我们根本不怕。
g.用在复句内部的分句间。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h.用在次序语后面。
例如:第一,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加劲干;第二,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i.用在倒装句中间。
例如:多么美丽,这一朵朵鲜花。
(3)分号表示一句话里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分句间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如果分句内部已用了逗号,分号之间必须用分号。
如:白天,战士们固守着已得的阵地;夜里,战士们向敌人发动代莱反击。
语文基本的标点符号

语文基本的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在语文写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准确表达思想,使文章更加通顺和易于阅读。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掌握基本的标点符号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语文基本的标点符号以及它们的用法。
一、句号(。
)句号是最常用的标点符号之一,用于标示陈述句、命令句和语气完整的感叹句的结束。
例如:“今天天气很好。
”、“请你关门。
”、“多么美丽的花啊!”。
句号有时也可以用于简化句子或表示省略。
二、问号(?)问号用于表示疑问句的结束。
例如:“你在做什么?”、“你喜欢吃苹果吗?”、“明天要上班吗?”。
问号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表达疑问的语气。
三、感叹号(!)感叹号用于表示惊讶、赞叹、激动等强烈感情的句子的结束。
例如:“多么美好的一天!”、“你真是太棒了!”、“太不可思议了!”。
感叹号的使用可以增强句子的感情色彩。
四、逗号(,)逗号是最常用的标点符号之一,用于标示同等重要的词、短语、句子的分隔。
例如:“我喜欢吃苹果,橙子和香蕉。
”、“他是一个聪明、善良的人。
”、“我想去北京,上海和广州旅行。
”。
逗号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思。
五、顿号(、)顿号用于列举词语、短语或句子的分隔,通常用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之间。
例如:“他买了苹果、香蕉、橙子。
”、“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去旅行、学习和努力工作。
”。
顿号的使用可以使句子更加清晰明了。
六、分号(;)分号用于连接两个相对独立但有关联的分句。
例如:“我喜欢看电影;我也喜欢听音乐。
”、“她是一个天才;她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
分号的使用可以使句子更加连贯和统一。
七、冒号(:)冒号用于引出例证、解释、列举、引文、段后引语等情况。
例如:“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天下文章一大抄。
’”、“我有很多爱好:唱歌、跳舞、画画和读书。
”、“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加油,你一定能成功的!’”。
冒号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丰富性。
八、括号(())括号用于注释、插入补充说明和附加信息,起到提醒或者解释的作用。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其中点号有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7种,标号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9种。
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5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对这些标点符号的含义及使用规范作出了详尽的阐释和规定。
下面就申论考试中常见的标点符号进行说明。
1.句号、问号、叹号、逗号句号、问号、叹号一般放在句末,表示末尾的停顿、疑问或强烈的语气。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停顿。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写在字行中斜下方,均占一个格子。
2.顿号、分号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写在字行中斜下方。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写在字行正中央。
顿号与分号在申论考试中均表示并列关系,起到与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同样的作用。
顿号与分号各占一个格子。
如2014年国考(副省级)试卷第二段材料写道:“在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价值观、就业模式、保障体系等,正在发生急剧变化,人们对未来缺乏安全预期、对未知充满担忧恐惧、对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对多元化心里认同不够,易产生焦虑、恐惧、迷茫心理,出现信任和诚信危机。
”其中,“价值观”、“就业模式”、“保障体系”表示并列的存在问题的领域,“对未来缺乏安全预期”、“对未知充满担忧恐惧”、“对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对多元化心里认同不够”表示并列的问题的具体表现,“焦虑”、“恐惧”、“迷茫心理”表示这些问题带来的不良后果。
3.冒号、破折号冒号通常在公文写作中用在称呼语后边,也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等词语后边、总说性话语的后边、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或引出解释、说明。
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也用破折号表示。
冒号和破折号在申论中通常起解释说明或提起下文的作用,写在字行正中央。
冒号占一个格子,破折号占两个格子。
如2011年国考(市地级)试卷第一段材料写道:“然而,这样的学校绝大部分都带着‘非法’的帽子——没有办学许可证,很难逃脱被关停的命运。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 16 种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 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
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
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 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
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4 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常用的标号有9 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一.顿号误用•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
但易出现下列误用现象。
• 1.表约(概)数的数字间误用顿号•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点拨]这儿“三、四”是约(概)数,不应有顿号。
•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
•[点拨]由“共同”可知“三四”并非一个班。
不能缺顿号。
•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
•[点拨]“大专院校”是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能断开。
另如,“工农兵”“中小学生”“公检法三家”等。
• 4.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
•[点拨]“中学生、广西”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平方米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句中“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内成分并列,而是三个分句并列,所以三者之间不应该用顿号,而应该改用逗号。
•动宾短语并列时同此,如“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
”也错,应改为“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
”• 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
•[点拨]名词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应该用逗号,不用顿号。
•7.连词前面误用顿号•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花船、辰溪红船、以及沅陵黄船。
常用的标点符号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十六种7种点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9种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接号、书名号、专名号。
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1、句末点号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一个较大的停顿。
⑴句号(。
)句号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陈述句完了之后一个较大停顿。
⑵问号(?)问号用在一句话的末尾,表示疑问语气。
例如:注意点:a、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
前者只问不答,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句子中;后者自问自答,以期引起读者的注意,但二者均是疑问语气,因而句末都用问号。
例如:b、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因而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
例如:c、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用问号。
例如:d、有的问句,主语和谓语倒置,应注意把问号放在句末。
例如:e、有的句子里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
例如:⑶感叹号(!)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2、句中点号包括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四种,表示句中的停顿和结构关系。
⑴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⑵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例如:使用分号应注意几点:①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如:②并列关系句,分句较短的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如:⑶顿号(、)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
例如:注意点:a、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及”“与”“或”“或者”等就不必用顿号。
b、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c、并列词语作谓语、作补语,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如: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

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
1.句号。
用于陈述句的末尾,表示句子的意思已经完整表达。
2.问号。
用于疑问句或反问句的末尾,表示句子中的疑问或反问语
气。
3.感叹号。
用于感叹句的末尾,表示句中的强烈情感或感叹语气。
4.逗号。
用于句子中主语与谓语之间,动词与宾语之间,以及其他
需要停顿的并列成分之间。
5.顿号。
用于并列词语之间,表示词语之间的停顿。
6.冒号。
用于句子中表示提示、总结之后的停顿。
7.引号。
用于引用别人的话或特定的词语、短语。
8.省略号。
用于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或意思没有说完的部分。
9.破折号。
用于表示解释、话题转换或延长语气。
10.书名号。
用于标注书名、报刊名等。
11.括号。
用于标注需要解释或补充的文字。
12.着重号。
用于强调特定的词语或短语。
13.连接号。
用于连接或表示顺序的词语或短语。
14.间隔号。
用于分隔日期中的年月日或时间中的小时分钟。
15.专名号。
用于标注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
常用标点符号类型

这次会议对玉米、小麦、大豆、和棉花的收购任务,做了重新安排,大家都很满意。
4.并列的词语后有叹号,中间不用顿号。
水果之乡的市场上,到处都摆着水果,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香梨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
(五)分号பைடு நூலகம்
1.句中没有逗号不能直接用分号,并列的句子中,至少一个分句内用了逗号才能用分号。
3.选择疑问句最后用问号,前面一般用逗号。
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
(三)叹号
1.倒装句中叹号应该放在句末。
歌唱吧!为迎接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
(四)顿号
1.临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数字之间不能用顿号。
我们是十四、五岁的金色少年,具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
2.集合词语之间不用顿号。
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哼”,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二)问号
1.虽有疑问句但非问句,用逗号而非问号。
NBA总决赛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球迷们都在纷纷竞猜骑士队和勇士队,谁能夺得总冠军?
2.倒装句中最后用问号前面一般用逗号。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同志们。”厂长严肃的问。
(七)省略号
1.省略号表示等的意思时,后面就不能再用等了。如果用等就去掉省略号。
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八)括号
1.句内括号要紧,跟在注释内容之后,如果正文在这里有标点应放在括号后面。
一般图书馆与资料室都备有各种卡片箱,里面盛着目录卡片,(分类卡片、说明卡、著作者卡片)供人查找。
2.句外括号应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标点符号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1、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
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
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
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2、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
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
一、句号•句末点号,主要表示句子的陈述语气。
形式是“。
”。
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
使用句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陈述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甲:咱们走着去吧?)乙:好。
2.有时也可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
•请您稍等一下。
•我不由地感到,这些普通劳动者也是同样值得尊敬的。
二、问号句末点号(也有标号用法,),主要表示句子的疑问语气。
形式是“?”。
基本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
使用问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疑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你怎么还不回家去呢?•难道这些普通的战士不值得歌颂吗?•(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
2.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
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几乎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用逗号。
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
•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这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尾:现实主义的?传统的?大团圆的?荒诞的?民族形式的?有象征意义的?•(他看着我的作品称赞了我。
)但到底是称赞我什么:是有几处画的好?还是什么都敢画?抑或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我不得而知。
•这一切都是由客观的条件造成的?还是由行为的惯性造成的?3.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
通常应先单用,再叠用,最多叠用三个问号。
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问号。
•这就是你的做法吗?你这个总经理是怎么当的??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消费者???4.问号也有标号的用法,即用于句内,表示存疑或不详。
•马致远(1250?―1321),大都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
•钟嵘(?―518),颍川长社人,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
三、叹号句末点号,主要表示句子的感叹语气。
形式是“!”。
基本1.用于句子末尾,主要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可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反问语气等。
使用叹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感叹语气和语调或带有强烈的祈使、反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才一年不见,这孩子都长这么高啦!•你给我住嘴!•谁知道他今天是怎么搞的!2.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
•咔嚓!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空。
•咚!咚咚!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3.表示声音巨大或声音不断加大时,可叠用叹号;表达强烈语气时,也可叠用叹号,最多叠用三个叹号。
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叹号。
•轰!!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
•我要揭露!我要控诉!!我要以死抗争!!!4.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如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问号、叹号各一)。
•这么点困难就能把我们吓倒吗?!•他连这些最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还敢说自己是高科技人材?!四、逗号句内点号,表示句子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形式是“,”。
基本1.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见分号基本1),一般都用逗号。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学历史使人更明智,学文学使人更聪慧,学数学使人更精细,学考古使人更深沉。
•要是不相信我们的理论能反映现实,要是不相信我们的世界有内在和谐,那就不可能有科学。
五、顿号句内点号,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
形式是“、”。
基本1.用于并列词语之间。
•这里有自由、民主、平等、开放的风气和氛围。
•造型科学、技艺精湛、气韵生动,是盛唐石雕的特色。
2.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他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辩解着。
3.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
•我准备讲两个问题:一、逻辑学是什么?二、怎样学好逻辑学?•风格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甲、题材;乙、用字;丙、表达;丁、色彩。
4.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
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
•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这种凶猛的动物常常三五成群地外出觅食和活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
5.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日”“月”构成“明”字。
•店里挂着“顾客就是上帝”“质量就是生命”等横幅。
•《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办公室里订有《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和《时代周刊》等报刊。
六、分号句内点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分句之间的停顿,以及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
形式是“;”。
基本1.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尤其当分句内部还有逗号时)之间的停顿。
•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内容没有分量,即使写得再长也没有用。
2.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之间的停顿。
•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
•尽管人民革命的力量在开始时总是弱小的,所以总是受压的;但是由于革命的力量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本质上又是不可战胜的。
•不管一个人如何伟大,也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因此,个人的见解总难免带有某种局限性。
•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雨,以为可以凉快些;谁知没有凉快下来,反而更热了。
3.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特聘教授的岗位职责为:一、讲授本学科的主干基础课程;二、主持本学科的重大科研项目;三、领导本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四、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七、冒号句内点号,表示语段中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停顿。
形式是“:”。
基本1.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例如”“证明”等)之后,表示提示下文。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她高兴地说:“咱们去好好庆祝一下吧!”•小王笑着点了点头:“我就是这么想的。
”•这一事实证明:人能创造环境,环境同样也能创造人。
2.表示总结上文。
•张华上了大学,李萍进了技校,我当了工人: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3.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
•(本市将举办首届大型书市。
)主办单位:市文化局;承办单位:市图书进出口公司;时间:8月15日―20日;地点:市体育馆观众休息厅。
•(做阅读理解题有两个办法。
)办法之一:先读题干,再读原文,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读课文。
办法之二:直接读原文,读完再做题,减少先入为主的干扰。
4.用于书信、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
•广平先生:……•同志们、朋友们:……5.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应套用冒号。
在列举式或条文式表述中,如不得不套用冒号时,宜另起段落来显示各个层次。
•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八、引号标号,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或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
形式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左侧的为前引号,右侧的为后引号。
基本1.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
•李白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2.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
•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3.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
•电视被称作“第九艺术”。
•人类学上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茶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4.当引号中还需要使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他问:“老师,‘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5.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号;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
•我曾在报纸上看到有人这样谈幸福:“幸福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
……“幸福是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和不擅长什么。
……“幸福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选择。
……”6.在书写带月、日的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含简称)时,通常只标引其中的月和日;需要突出和强调该事件或节日本身时,也可连同事件或节日一起标引。
•“5•12”汶川大地震•“五四”以来的话剧,是我国戏剧中的新形式。
•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九、括号标号,标示语段中的注释内容、补充说明或其他特定意义的语句。
主要形式是圆括号“()”。
此外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等。
基本1.标示下列各种情况,均用圆括号:a.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我校拥有特级教师(含已退休的)17人。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热烈鼓掌)b.标示订正或补加的文字。
•信纸上用稚嫩的字体写着:“阿夷(姨),您好!”。
•该建筑公司负责的建筑工程全部达到优良工程(的标准)。
c.标示序次语。
•语言有三个要素:(1)声音;(2)结构;(3)意义。
•思想有三个条件:(一)事理;(二)心理;(三)伦理。
d.标示引语的出处。
•他说得好:“未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
”(《板桥集•题画》)e.标示汉语拼音注音。
•“的(de)”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最常用。
2.标示作者国籍或所属朝代时,可用方括号或六角括号。
•[英]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唐〕杜甫著3.报刊标示电讯、报道的开头,可用方头括号。
•【新华社南京消息】4.标示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发文年份时,可用六角括号。
•国发〔2011〕3号文件5.标示被注释的词语时,可用六角括号或方头括号。
•〔奇观〕奇伟的景象。
•【爱因斯坦】物理学家。
生于德国,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移居美国。
6.除科技书刊中的数学、逻辑公式外,所有括号(特别是同一形式的括号)应尽量避免套用。
必须套用括号时,宜采用不同的括号形式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