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排水设计.ppt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案例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
• 排水制度(分流制或合流制)的选择,应根据 当地的自然条件、卫生要求、原有排水设施、 水质和水量、地形、气候、水体和污水利用等 条件,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确定。
• 新建的排水系统一般采用分流制,同一城镇的 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制度。
•雨水口的间距一般为25m-50m。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
• 雨水口的构造包括水篦、井身和连接管三部分。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
• 雨水口型式有平式、立式和联合式 • 平式雨水口:雨水口的盖平铺在道路边沟上,雨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
• 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道路布置及街坊内 部的地形、出水口位置等布置雨水管道, 使雨水以最短距离排入街道低侧的雨水管 道。
• 雨水干管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应考虑与其他 地下构筑物在相交处相互协调,排水管道 与其它各种管线在竖向布置上要求的最小 净距应满足规范要求。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
• 分散和集中两种布置形式。 • 当出口的天然水体离流域很近,水体的
• 包括街沟、雨水口、连接管、干管、检查井、出 水口等。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
• 城市中排除雨水可用暗管,也可用明沟。 • 一般在城市市区和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
区,均采用暗管排除雨水。卫生情况较好,对 地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通影响小,养护方便,造价高。 • 在城市郊区或建筑密度低、交通量小的地方, 可采用明沟,节省工程费用,降低造价。
合流制排水制度
• 将污水和雨水用同一管道系统排除,称为合流 制排水系统。
• 目前常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在临 近天然水体边建造一条截流干管,同时在截 流干管处设置溢流井,并设置污水厂。
城市市政道路排水设施

合流制和分流制的比较:
环保方面:合流制对环境污染大,雨天时部分污水 溢流入水体,造成污染。
造价方面:合流制比分流制可省投资20%~40%,但 合流制泵站和污水处理厂投资要高于分流制,总造 价看,完全分流制高于合流制。而采用不完全分流 制,初期投资少、见效快,在新建地区适于采用。
维护管理:晴天时合流制管道内易于沉淀,在雨天 时沉淀物易被雨水冲走,减小了合流制管道的维护 管理费。但是合流制污水厂运行管理复杂。
(二)完全分流制特点
优点
完全分流制卫生情况好,并可分期建设,减少一 次投资。实际采用较多。
缺点
•管道数多,投资比合流制大。雨水直接排入河 道,初降的雨水较脏,有可能污染河道。
(二)分流制
12
12
1 2 只设污水管道系统
,不设雨水暗管,
雨水沿地面边沟和
明渠泄入天然水体
3
3
3
4
4
4
5
7
6
半分流制排水系统
4. 管道的埋设深度
最大允许埋深:一般在干燥 土壤中,管道最大埋深不超 过7~8m,地下水位较高, 可能产生流沙的地区不超过 4~5m。 最小埋深:等于管直径与管道上面的 最小覆土深度之和。在车行道下,管 顶最小覆土深度一般不小于0.7m。 在管道保证不受外部荷载损坏时,最小覆土深度可适当减小。 冰冻地区,要依靠防冻要求来确定覆土深度。
雨水口布设 :
雨水口平面布置、结构形式、间距、竖向高程: ① 低洼积水点和交叉口竖向规划必须的雨水口。 ② 根据道路纵横坡、街道宽度、周围建筑物,选择雨
水口形式及布设方式。 ③ 根据当地暴雨强度、雨水口泄洪能力,确定雨水口
数量、位置与间距,一般25~50m,纵坡较大或过小 时都应缩小间距。。 ④ 交叉口单独设计。 ⑤ 立式雨水口进水孔底面比附近地面略低;平箅式雨 水口比附近路面低3-5厘米。
市政工程排水管道设计及施工PPT课件

(l/s)
式中: Q设-设计污水量(l/s)
K总-总变化系数
F-流域面积(ha)
q-面积比流量市政工程排水管道设计及施工
21
第三节 管渠水力计算简介
一、水力计算公式
现行设计规范规定,水力计算按谢才-曼宁公式
计算:
v
1
2
R3
1
i2
QAv
n
式中:Q——流量,m3/s;
A——过水断面面积,m2;
v——流速,m/s
市政工程排水管道设计及施工
12
第三节 排水系统的组成
排水工程系统中包括接受、排除、处理、利用 等几部分。其基本组成是:室内排水设施、室 外排水管网及其附属构筑物、泵站与压力管道、 污水处理构筑物以及尾闾工程等五部分。
市政工程排水管道设计及施工
13
第三节 排水系统的组成
• 进行管道布置时,要考虑下列原则:充分利用 地形,主要干线要布置在地形高程较低的低谷 区,以便最大限度地接入支干管渠。同时要考 虑尽量沿城市街道布置在人行道下或慢车道下, 以减小动荷载和便于检修。当街道宽度较大时, 应考虑在街道两侧各设一条,以减少过街管; 还要尽量避免地上地下交叉。避免小流量长距 离的管道。在布置雨水管时,要充分利用地形, 就近排入水体。
市政工程排水管道设计及施工
34
第三节 雨水管渠系统及共布置
在排水流域面积内,不可能为单一种类的地面,
因此在设计计算时需要按加权平均法求得综合 的迳流系数。
1F1
F1
式中:-设计时所采用的迳流系数。 1 -各种不同各类地面的相应迳流系数。
市政工程排水管道设计及施工
25
第四节 设计管段与管段设计流量
一、设计管段 设计管段的意义是两个检查井之间的一个管段, 如果设计流量、坡度都不变,则可取同一管径, 称为一个设计管段。
9第九章道路排水

§9-2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路基排水工程:地面排水,地下排水
一、地面排水设备
1.边沟:设在挖方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 多与线路平行。主要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 向路基的少量的地面水,不宜与其它沟渠合并使用。 1)形式:梯形、矩形、三角形、流线型 2)尺寸:一般底、高为0.4~0.6m,特殊时局部加大 尺寸。 3)长度:不宜过长,尽量就近排除路基范围。 纵坡一般与路线相同。但不小于0.5%。
5)截水沟离开路基的距离的确定 6)截水沟的沟槽加固 一般要求不能使水下渗,影响边坡稳定。 对于地质不良地段应避免积水成害; 对于纵坡大的截水沟为防止冲刷; 平台上设的边沟,防止水流渗漏影响稳定。
3.排水沟:主要用来引水,将路基范围内各种水源的 水流(边沟、截水沟、取土坑或路基附近低洼处汇 集的水)引排到桥涵、天然河沟或远离路基指定地 点。 1)形式:一般梯形 2)尺寸:经水力水文计算确定。B、h大于等于 0.5m 3)布置:离路基尽可能远,距路基坡脚一般不宜 小于3~4m,高速公路高路堤,坡脚排水沟不小于 2m,纵坡应保证水流畅通,不产生冲刷或淤积, 一般不小于0.3%,不大于3% 4)长度:小于500m
2 iz B 1 2 ih
vs
1 kb ne
2 2 i z ih
五、边缘排水系统
1)定义:由沿路面边缘设置的透水性填料集水沟, 纵向排水沟,横向出水管和过滤织物组成的排水 系统。 2)构造:集水沟、横向出水管、过滤织物、纵向排 水沟 3)使用条件: 适用于改建路面、基层透水性小的路面结构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 4)尺寸:管的直径一般为7-15cm,按水力计算确 定。
2)尺寸:需水力计算来确定尺寸,水流量不大时, 可用标准尺寸 3)构造:进水口、主槽、出水口 4)出水连接:桥涵、自然沟、排水沟
城市道路排水工程设计

城市道路排水工程设计的探讨1、路基排水设计路基是道路的基础,道路要实现其交通功能,首先需要一个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均较好的路基基础。
路基位于路面结构以下,对于水的作用非常敏感,正确处理好路基排水,对于道路的整体稳定性至关重要。
1.1疏干潮湿或过湿路基对于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 应进行处理后才能作为设计路基,处理方法如下:⑴对于过湿路基,无法进行碾压、晾晒的,可采取换填方式进行处理,如抛石挤淤、换填好土、换填透水性好的粒料材料等。
⑵对于潮湿路基,含水量不是太高,可以在施工前在路基两侧挖纵向排水沟,并每隔一定距离挖一些横向排水沟,将路基水收集到排水沟内,通过吸水泵排走,从而疏干路基。
1.2 在地势较低处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中要充分重视下立交处道路路基排水问题。
⑴通过设置排水泵站的方法来排除汇集在地势最低处的地面水。
⑵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使路基处于干燥状态。
在下立交处一般路面标高较低,大部分路基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尤其是南方地下水位较高而雨水又多地区, 若不进行处理路基就会长期浸泡在地下水中,导致路基湿软、变形、强度降低,最终发生破坏。
降低地下水位通常可以在路基下地下水位一定高度范围内设置盲沟、暗沟、渗沟等,实践证明盲沟对于降低地下水位有着良好的效果。
盲沟设置方法:盲沟断面通常为矩形或梯形,在沟底和中问回填粒径3~5cm 的碎石或卵石,在粗粒碎石的两侧和上部按一定比例分层回填较细的粒料一中、粗砂、中砾等作为反滤层,逐层粒径比例大致按4:1 递减,或者采用土工布包裹有孔的pvc 管,管四周填以等粒径的碎石、砾石组成盲沟。
顶部铺设双层反铺草皮,并在其上夯填厚度不小于0.5m 的粘土层,作为封闭层,防止地面水和泥土进入。
2、路面排水设计2.1 车行道排水设计城市道路路面排水有双坡排水和单坡排水。
当车行道宽度较宽时,为了减少地表水在道路表面的径流时间并迅速将水排除,通常采取双坡排水方式, 在道路两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雨水口的方式收集路面水, 并通过与其连接的雨水支管将收集到的地表水排入埋设在路面下的雨水主干管内,最终排入保留水系或河流中。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1. 引言1.1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概述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是指为了防止城市道路路面及路基产生积水现象,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保护道路设施的健康运行而进行的设计工作。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旨在合理引导和处理道路上的降水,将雨水及时有效地排走,避免雨水在道路上停留造成积水,减少道路水损,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提高道路抗载能力。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道路的纵、横坡、路基土质、降水量等。
合理的排水设计不仅需要考虑排水效果,还需兼顾经济性、实用性和美观性。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设计,需要工程师对道路特性进行全面分析,从而确定最佳的排水方案。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减少交通事故,减轻城市雨水过程带来的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城市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度,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和保障。
1.2 城市道路路基排水设计的重要性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可以有效预防道路因雨水积聚而导致的漫水和塌方等安全隐患。
良好的路基排水系统可以及时将雨水排除,降低路面积水和泥浆的积聚情况,保证道路通行的安全性和畅通性。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可以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如果道路路基排水设计不合理,雨水积聚在路面上会导致路基变软、龟裂甚至冻融损伤,加速路面的破损和老化,降低路面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排水设计,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减少污水和泥沙对城市的污染,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环境质量。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不仅直接关系到道路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还关系到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市民的生活品质。
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要充分重视路基排水设计的重要性,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与施工,确保道路的安全、畅通和持久。
2. 正文2.1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原则1.合理设计斜度:路基排水设计中,路面应该设置一定的纵坡和横坡,保证雨水能够迅速排走,避免积水和漫水现象的发生。
市政道路管线设计培训(排水与管线综合)(ppt 52页)

1) 设计依据
常用规范、标准及图集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09版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 各专业有关国家、行业地方技术规程、规范等
b)水力计算——定量(确定管线的管径、管长及坡度)
均匀流
流量公式:Q=A·v 流速公式:v=C· (R·I)1/2 曼宁公式:C= R1/6 /n
v
1
2
R3
1
i2
n
Q
1
A
2
R3
1
i2
n
式中:Q——流量; A——过水断面面积; v——流速; R——水力半径(过水断面积与湿周的比值); i——水力坡度(即水面坡度,等于管底坡度); n——管壁粗糙系数。
雨水口布置在道路的相对最低点。 对接过路的留预埋管线的位置要准确。 起始端管道的埋深要确保周围一定距离范围内的管道能够顺
利接入管道。 注意高填方路段的预埋管的布置,能否收集两侧的雨污水。 排水管道检查井盖尽量避让车轮碾压、人行道盲道砖及路缘
市政路基排水工程设计图,乡村明沟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