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检查要点
无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要点指南

无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要点指南无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要点指南无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是制造企业的核心,它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检查、质量试验和保障。
这些检查和试验是确保空气和水的质量,设备和材料的可靠性,以及生产线上的工人和操作员的表现符合要求的重要手段。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无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检查要点指南。
一、设备保养与维护无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中重要的一项是设备保养与维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清洁:在使用前需要对设备进行清洁处理,除去污物和灰尘等杂物。
2.设备校准:在正式使用之前,需要经过校准,以保证设备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设备维护:设备在正式使用期间,需要根据要求和计划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
设备维护应该规范化和标准化,以保证高效、安全和可靠的生产过程。
二、生产管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工人及现场操作员的素质:无菌医疗器械生产对操作员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操作经验。
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细节观察力和工作态度,确保所有生产过程都严格按照要求完成。
2. 现场环境:生产现场需要做到严格控制环境,避免外部环境影响到产品质量。
生产环境干净整洁,无异味,无尘污,无杂质和噪声,确保生产过程的最佳。
3. 生产记录:生产过程需要标准化记录并及时备案,以便于监督和检查工作的进展和质量情况。
同时记录中还需要包括出现异常和原因等相关情况的说明。
三、物料管理无菌医疗器械生产需要严格控制物料,特别是原材料、辅助材料和耗材等,防止引入污物或组织细胞等影响质量的因素,需要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检查和品质控制管理,确保物料和产品质量的安全和可靠。
四、检验管理无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中检验和测试是必不可少,并且对于检验的结果应该依据相关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检查和判定,确保产品全部符合标准和要求。
五、质量文档管理生产过程中所有质量相关的文档应该依据标准格式进行标准化管理,包括生产记录、检验记录、审批记录等行为记录。
无菌药品GMP检查指南

无菌药品GMP检查指南2015年10月目录一、目的 (3)二、适用范围及检查依据 (3)三、无菌药品生产工艺概述 (3)四、检查要点 (6)(一)质量管理系统 (6)(二) .............................................................................................. 厂房、设施及设备系统9(三) ....................................................................................................................... 物料系统15(四)生产系统 (18)(五) .......................................................................................................... 包装和贴签系统24(六)实验室控制系统 (26)五、参考文献 (29)一、目的本指南的主要目的是为检查员在实施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检查时提供指导。
检查组应参照本指南的要求检查无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情况,评价企业无菌保证的能力,以确定企业是否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以下简称GMP)的要求。
二、适用范围及检查依据本指南适用于无菌药品的GMP检查,包括无菌制剂生产全过程和无菌原料药的灭菌和无菌生产过程.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通常包括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粉针剂、冻干粉针剂、眼用制剂、耳用制剂、埋植剂、供雾化器用的液体制剂、冲洗剂、外用制剂、无菌原料药等。
无菌药品按生产工艺可分为两类:采用最终灭菌工艺的为最终灭菌产品;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为非最终灭菌产品.本指南适用于对上述不同生产工艺及不同类型的无菌药品的检查.检查过程中,检查员应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及其附录来确定检查缺陷所涉及的条款。
无菌药品GMP检查指南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无菌药品GMP检查指南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无菌药品GMP检查指南2015年10月目录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408229860" 一、目的 3HYPERLINK \l "_Toc408229862" 二、适用范围及检查依据 3三、无菌药品生产工艺概述 (3)HYPERLINK \l "_Toc408229866" 四、检查要点 6HYPERLINK \l "_Toc408229867" (一) 质量管理系统 6HYPERLINK \l "_Toc408229886" (二) 厂房、设施及设备系统9 HYPERLINK \l "_Toc408229887" (三) 物料系统15HYPERLINK \l "_Toc408229888" (四) 生产系统18HYPERLINK \l "_Toc408229889" (五) 包装和贴签系统 24HYPERLINK \l "_Toc408229891" (六) 实验室控制系统 26HYPERLINK \l "_Toc408229893" 五、参考文献 29目的本指南的主要目的是为检查员在实施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检查时提供指导。
检查组应参照本指南的要求检查无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情况,评价企业无菌保证的能力,以确定企业是否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以下简称GMP)的要求。
药品生产现场检查要点

药品生产现场检查要点学习药品生产现场检查要点这么久,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首先呢,我理解人员这块儿很重要。
在药品生产现场,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才行。
我举个例子哈,就像开车得有驾驶证一样,制药工人得经过正规培训,有相关的岗位操作资格。
这里容易混淆的一个地方就是不同岗位要求可能不一样,我之前以为只要是在这个车间工作就都一样的培训内容,结果大错特错!后来才知道一些高精度操作岗位,像质检员之类的,培训可不是走过场,要专业且深入呢。
厂房环境也很关键,这个我总结为要干净、符合标准。
比如说啊,生产无菌药品的房间那得达到极高的洁净度要求。
不能像咱们平常打扫房间干净就好了那么简单,必须按照严格的标准,尘埃粒子、微生物限度都得达标。
这一部分我理解的记忆方法就是把厂房想象成一个大的无菌盒子,如果盒子不小心破了个口子(不合标准的点),那药品可能就被污染了,一想到这个就容易记住厂房环境要求的严格性了。
再说到生产设备,设备不能老出故障是基本要求吧。
我认为可以把设备想象成一部手机,如果它老是死机重启(设备故障),我们就不能好好用它了(药品生产不顺畅或者有质量问题),所以定期维护排查故障是必须的。
另外一个小困惑我以前有过,就是不同类型设备的维护频率怎么区分。
后来查资料加上问了一些前辈才知道原来是要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重要性还有设备厂家的建议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来确定的。
物料的管理也是重点内容。
物料的采购来源要正规,要有合格供应商资料,像是咱们买东西要小票一样。
存储物料也不能随便放,温湿度控制不当可能会让物料失效,这就好比夏天把巧克力放在外面会化掉一样。
我之前在学习这部分的时候会把物料管理比作照顾一个个小小的药品原料宝宝,怎么样给它们合适的环境、合适的照顾。
在学习物料管理相关要点的时候,资料来源可以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手册还有同行做的一些案例分析资料。
文件记录这部分可不能小看。
详细准确的文件记录是药品生产现场的“小账本”。
无菌产品GMP-检查重点内容(草稿)

无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自查报告自查企业名称(公章): 自查产品名称:自查日期: 自查人员(内审员):管理者代表(签名): 备案号:企业负责人(签名):无菌产品GMP 检查重点内容一、厂房设施:1 按照从物料,包装容器,密封系统,中间物料,产品的顺序看厂房设施的设计是否可防止污染。
2 检查地板,墙,吊顶是否表面光滑,坚硬,且易于清洁3 检查硬件是否可充分控制压差,微生物,灰尘,温湿度。
4 检查高效过滤器的控制(完整性测试,维护等)二、人员:在关键和控制区域观察人员的行为方式5 检查人员的培训记录:关于GMP 和无菌生产技术的6 检查人员的资质确认包括更衣资质确认7 检查更衣要求是否适当,更衣程序是否得到了严格的遵守8 检查预先包装好的无菌服的情况9 检查无菌区操作人员的培训程序和培训记录10 检查再培训的情况三、物料,容器和包材密封系统检查储存条件11 检查是否物料,药品容器及密封系统的处理和储存可有效防止污染。
12 检查是否原料容器的开封,取样和再封口的处理方式可防止其内容物受到污染。
13 必要时检查无菌设备和无菌取样技术的应用方式。
14 检查是否每个物料,容器和包材密封系统按照书面的质量标准进行了所有必要的检 验。
15 检查是否每批需要进行微生物检查的物料,药品容器或容器密封系统在使用前进行 了微生物检查。
16 必要时检查微生物负载和或热原负载的数据。
17 评价药品容器和包材密封系统在使用前进行了清洗,灭菌和去除热原的处理。
18 评价是否药品包材是否有书面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清洗方法,灭菌方法和去除 热原的方法,且实际是按照这些规程进行操作的。
19 评价是否容器和包材的清洗清洁程序进行了验证20 评价是否容器和包材的灭菌工艺进行了验证21 评价是否容器和包材的除热原程序进行了验证22 检查所有物料,容器和包材的不合格报告(首次和最终的调查,要在限定的时间完 成,且有必要的整改预防措施)23 检查容器密封系统的完整性测试,检查容器密封系统的完整性验证四、设备现场检查所有关键生产设备评价是否设备器具的清洁,维护,消毒规定有适当的时间间隔限制以防止污染。
无菌药品生产及检查指引提纲

WHO
Quality assurance of pharmaceuticals, A compendium ofguidelines
and related materials volume 2, Chapter 17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已上市阶段:产品上市后,应进行适当的持续稳定性考察,监测已上市药品的稳定性,以发现市售包装药品与生产相关的任何稳定性问题(如杂质含量或溶出度特性的变化);也用于考察产品上市后因变更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
12.4
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及法规要求,我国的稳定性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影响因素实验
加速稳定性实验
第三条 持续稳定性考察主要针对市售包装药品,但也需兼顾待包装产品。例如,当待包装产品在完成包装前,或从生产厂运输到包装厂,还需要长期储存时,应在相应的环境条件下,评估其对包装后产品稳定性的影响。此外,还应考虑对储存时间较长的中间产品进行考察。
第四条 持续稳定性考察应有考察方案,结果应有报告。用于持续稳定性考察的设备(尤其 是稳定性试验设备或设施)应按照第七章和第五章的要求进行确认和维护。
长期稳定性实验
欧洲共同体药物评审委员会
(EMEA)
EUGuidelinesto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MedicinalProductsfor
HumanandVeterinaryUsePartI:BasicRequirementsforMedicinal Products, Quality Control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Health products and food
无菌药品GMP检查指南

无菌药品GMP检查指南2015年10月目录一、ﻩ目得ﻩ3二、ﻩ适用范围及检查依据3ﻩ三、无菌药品生产工艺概述………………………………………………………………………………………………3四、ﻩ检查要点 ....................................................................................................................... 6(一) ............................................................................................................... 质量管理系统6(二)ﻩ厂房、设施及设备系统.................................................................................... 9(三) ....................................................................................................................... 物料系统15(四)ﻩ生产系统.......................................................................................................... 18(五)包装与贴签系统2ﻩ4(六)实验室控制系统 (26)五、参考文献2ﻩ9一、目得本指南得主要目得就是为检查员在实施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检查时提供指导。
检查组应参照本指南得要求检查无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情况,评价企业无菌保证得能力,以确定企业就是否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以下简称GMP)得要求。
无菌医械生产质量控制中的检查要点

无菌医械生产质量控制中的检查要点生产记录企业应建立从原料投入到产品出厂过程的批生产记录,并按批保存归档。
应规定每批应形成的记录,内容应完整齐全。
生产记录的更改应受控,不得随意更改内容或涂改。
标识及可追溯性1.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应按规定方法对产品进行标识。
标识应明显、牢固、唯一,便于区分和识别,能够防止混用并能实现追溯。
应制定产品检验和试验状态进行标识的程序文件,并确保只有所要求的检验和试验合格的产品才能被放行。
2.可追溯性程序文件应符合要求,批记录应证实可实现追溯过程记录,内容应能满足原料采购、生产数量、入库数量、销售数量的追溯要求。
可追溯要求记录应当包括可能导致最终产品不满足其规定要求的所用的原材料、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和生产环境等记录。
3.无菌医疗器械应标记生产企业名称、批号,以保证其可追溯性。
如果标记会影响产品的预期性能,或因产品体积或物理特性难以清晰标记,上述信息应使用标签或其它方法标示。
4.每一个产品都有唯一的标识符(如:序列号、日期、批代码、批号)可以追溯到操作源头,是否向前可追溯到顾客,向后可追溯到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组件、原材料、设备、工作环境和操作人员。
对直接或间接接触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或脑脊髓液或药液的零配件应当至少能追溯到产品生产所用的原材料、灭菌设备和生产环境。
生产中特殊过程的确认1.企业应明确并充分识别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等需要进行验证的生产工艺,形成文件,并明确特殊过程的工艺参数的验证范围、工艺验证的方案、记录以及报告的要求。
特殊过程一般可包括铸造、锻造、热处理、钝化、电解、灭菌、无菌加工、制水、制气、焊接、冻干、末道清洗、初包装封口等;关键工序指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工序,如通过加工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工序,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的工序等。
2.过程确认方案和报告应包含每一重要参数过程验证记录。
工艺规程或作业指导书中规定的参数应和验证结果一致。
验证报告应由授权人签字批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检查要点
(一)原则
第三条 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
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
生产人员的技能、所接受的培训及其工作态度是达到上述目
标的关键因素,无菌药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精心设计并经
验证的方法及规程进行,产品的无菌或其它质量特性绝不能
只依赖于任何形式的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包括无菌检查)。
第四条 无菌药品按生产工艺可分为两类:采用最终灭菌
工艺的为最终灭菌产品;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
为非最终灭菌产品。
第五条 无菌药品生产的人员、设备和物料应通过气锁
间进入洁净区,采用机械连续传输物料的,应当用正压气流
保护并监测压差。
第六条 物料准备、产品配制和灌装或分装等操作必须
在洁净区内分区域(室)进行。
第七条 应当根据产品特性、工艺和设备等因素,确定无
菌药品生产用洁净区的级别。每一步生产操作的环境都应当达
到适当的动态洁净度标准,尽可能降低产品或所处理的物料被
微粒或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提出无菌工艺的本质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微生物、
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企业应以新修订GMP为基础,从人
机料法环各方面考虑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确保风险的
控制。
(二)洁净度级别及监测
第八条 洁净区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应的洁净度要求,包
括达到“静态”和“动态”的标准。
—是否根据产品工艺要求采用适当洁净级别的洁净区。
具体诘净区级别要求参见第十三条。
—是否对洁净区级别进行了“静态”和“动态”条件下
的确认,并定期进行再确认。
—是否有文件对洁净区级别确认进行规定,明确洁净区
级别确认标准和频次。
·检查时需注意:
—是否以文件形式对“静态”、“动态”条件进行界定,
明确相应的设备运转情况及人员限制情况,必要时应按操作
间的不同分别界定。
—不同洁净级别洁净区的再确认频次是否合理,是否根
据风险管理情况制定再确认周期。
第九条 无菌药品生产所需的洁净区可分为以下4个级
别:
A级: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区、放置胶塞桶和与无菌
制剂直接接触的敞口包装容器的区域及无菌装配或连接操
作的区域,应当用单向流操作台(罩)维持该区的环境状态。
单向流系统在其工作区域必须均匀送风,风速为
0.36-0.54m/s(指导值)。应当有数据证明单向流的状态并
经过验证。
在密闭的隔离操作器或手套箱内,可使用较低的风速。
B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洁净区所处的
背景区域。
C级和D级:指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重要程度较低操作步
骤的洁净区。
以上各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规定如下表:
洁净度级别 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立方米 静态 动态(3)
≥0.5μm ≥5.0μm(2) ≥0.5μm ≥5.0μm
A级(1) 3520 20 3520 20
B级 3520 29 352000 2900
C级 352000 2900 3520000 29000
D级 3520000 29000 不作规定 不作规定
注:
(1)为确认A级洁净区的级别,每个采样点的采样量不
得少于1立方米。A级洁净区空气悬浮粒子的级别为ISO 4.8,
以≥5.0μm的悬浮粒子为限度标准。B级洁净区(静态)的空
气悬浮粒子的级别为ISO 5,同时包括表中两种粒径的悬浮粒
子。对于C级洁净区(静态和动态)而言,空气悬浮粒子的级
别分别为ISO 7和ISO 8。对于D级洁净区(静态)空气悬浮
粒子的级别为ISO 8。测试方法可参照ISO14644-1。
(2)在确认级别时,应当使用采样管较短的便携式尘
埃粒子计数器,避免≥5.0μm悬浮粒子在远程采样系统的长
采样管中沉降。在单向流系统中,应当采用等动力学的取样
头。
(3)动态测试可在常规操作、培养基模拟灌装过程中
进行,证明达到动态的洁净度级别,但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要求在“最差状况”下进行动态测试。
·检查时需注意:
—是否以文件形式规定了洁净级别确认的最小取样点
和取样量。
—在洁净级别确认时,A级区的采样是否不少于lm3 ,
所采用的粒子计数器流速能否满足要求。
—必要时是否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和历史监测数据自行
建立D级区的动态悬浮粒子限度。
第十条 应当按以下要求对洁净区的悬浮粒子进行动
态监测:
(一)根据洁净度级别和空气净化系统确认的结果及风
险评估,确定取样点的位置并进行日常动态监控。
(二)在关键操作的全过程中,包括设备组装操作,应
当对A级洁净区进行悬浮粒子监测。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如
活生物、放射危害)可能损坏尘埃粒子计数器时,应当在设
备调试操作和模拟操作期间进行测试。A级洁净区监测的频
率及取样量,应能及时发现所有人为干预、偶发事件及任何
系统的损坏。灌装或分装时,由于产品本身产生粒子或液滴,
允许灌装点≥5.0μm的悬浮粒子出现不符合标准的情况。
(三)在B级洁净区可采用与A级洁净区相似的监测系
统。可根据B级洁净区对相邻A级洁净区的影响程度,调整
采样频率和采样量。
(四)悬浮粒子的监测系统应当考虑采样管的长度和弯
管的半径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五)日常监测的采样量可与洁净度级别和空气净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