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础化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新大学化学第3章答案

3.2习题及详解一.判断题1. 在25℃及标准状态下测定氢的电极电势为零。
( X )2. 已知某电池反应为,21212B A B A +→+++而当反应式改为B A B A +→+++222时,则此反应的E Θ不变,而Δr G m Θ改变。
( √ ) 3. 在电池反应中,电动势越大的反应速率越快。
( X ) 4. 在原电池中,增加氧化态物质的浓度,必使原电池的电动势增加。
( X ) 5. 标准电极电势中θE 值较小的电对中的氧化态物质,都不可能氧化θE 值较大的电对中 的还原态物质。
( X ) 6. 若将马口铁(镀锡)和白铁(镀锌)的断面放入稀盐酸中,则其发生电化学腐蚀的阳极反应是相同的。
( X )7. 电解反应一定是0,0<∆>∆G G r r θ的反应。
( X ) 8. 超电势会导致析出电势高于平衡电势。
( X )二.选择题1. 下列关于氧化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氧化数是指某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表观电荷数B.氧化数在数值上与化合价相同C.氧化数均为整数D.氢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皆为+12. 若已知下列电对电极电势的大小顺序E Θ(F 2/F -) > E Θ(Fe 3+/Fe 2+) > E Θ(Mg 2+/Mg) >E Θ(Na +/Na),则下列离子中最强的还原剂是( B )A.F -B.Fe 2+C.Na +D.Mg 2+3. 已知电极反应Cu e Cu →+-+22的标准电极电势为0.342V ,则电极反应+-→-2242Cu e Cu 的标准电极电势应为( C )A.0.684VB.-0.684VC.0.342VD.-0.342V 4. 已知E Θ(Ni 2+/Ni)= -0.257V ,测得镍电极的E(Ni 2+/Ni)= -0.210V ,说明在该系统中必有( A )A.121)(-+⋅>kg mol Nim B. 121)(-+⋅<kg mol Ni mC. 121)(-+⋅=kg mol Ni mD.)(2+Ni m 无法确定 5. 下列溶液中,不断增加H +的浓度,氧化能力不增强的是( D )A.MnO 4-B.NO 3-C.H 2O 2D.Cu 2+ 6. 将下列反应中的有关离子浓度均增加一倍,使对应的E 值减少的是( C )A.Cu e Cu →+-+22B. +-→-22Zn e ZnC. --→+Cl e Cl 222D. +-+→+242Sn e Sn7. 某电池的电池符号为(-)Pt|A 3+,A 2+ ¦¦ B 4+,B 3+|Pt(+),则此电池反应的产物应为( B )A. A 3+, B 4+B. A 3+, B 3+C. A 2+, B 4+D. A 2+, B 3+ 8. 在下列电对中,标准电极电势最大的是( D )A.AgCl/AgB.AgBr/AgC.[Ag(NH 3)2]+/AgD.Ag +/Ag 9. A 、B 、C 、D 四种金属,将A 、B 用导线连接,浸在稀硫酸中,在A 表面上有氢气放 出,B 逐渐溶解;将含有A 、C 两种金属的阳离子溶液进行电解时,阴极上先析出C ;把D 置于B 的盐溶液中有B 析出。
整理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1-8章

整理人 尼克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18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复习题参考答案:1、D2、C3、A4、D5、B6、ABCD7、ABCD8、ABCD9、ABCD 10、ACD 11、ABCD 12、BCD 13、ABC第二章复习题参考答案:1、C2、A3、B4、B5、D6、ABC7、ABCD8、ABCD9、AD 10、ABCD第三章复习题参考答案:1、D2、B3、D4、C5、C6、ABCD7、ABCD8、ABC9、AC 10、ACD第四章复习题参考答案:1、C2、B3、B4、D5、D6、C 7、AC8、AB9、ABCD 10、ABCD11、BCD 12、CD第五章复习题参考答案:1、D2、B3、D4、D5、A6、A7、B8、D 9、D 10、D 11、D 12、ABCD 13、ABCD第六章复习题参考答案:1、B2、B3、B4、A5、CB6、B7、DE8、ACDE9、ABCDE 10、ABCDE 11、ABCDE 12、ABCDE 13、ABCE 14、ABCDE 第七章复习题参考答案:1、C2、D3、B4、C5、A6、ABC7、ABCDE8、ABCDE9、BCD 10、ABCDE第八章复习题参考答案:1、C2、C3、A4、A5、C6、ABE7、ABE8、BDE9、ABCE 10、BCDE第九章复习题参考答案:1、A2、B3、B4、C5、B6、B7、B8、A9、C 10、C11、CDE 12、BCD 13、ABDE 14、ACE 15、BCDE整理丨尼克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基础化学电子教案习题解答(第三章)

习题解答(第三章)一、选择题1.与环境只有能量交换,而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称为( C )。
(A )敞开系统 (B )隔离系统 (C )封闭系统 (D )孤立系统2.某系统由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经历了两条不同的途径,与环境交换的热和功分别为Q 1、W 1和Q 2、W 2。
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B )。
(A )Q 1=Q 2,W 1=W 2 (B )Q 1+W 1=Q 2+W 2(C )Q 1>Q 2,W 1>W 2 (D )Q 1<Q 2,W 1<W 23.当系统状态发生变化后,其热力学能差值一定为零是( A )。
(A )循环过程 (B )绝热过程 (C )恒容过程 (D )恒压过程4.某理想气体恒温压缩时,正确的说法是( B )。
(A )ΔU >0,ΔH <0 (B )ΔU =0, ΔH =0(C )ΔU <0,ΔH <0 (D )ΔU <0, ΔH >05.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从300K 压缩到500K ,则其ΔH 为( B )。
(A )300R (B )500R (C )-300R (D )-500R6.298K 时,下列物质中θm f H ∆=0的是( B )。
(A )CO 2(g ) (B )I 2(g) (C )Br 2(l ) (D )C (s ,金刚石)7.下列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正确的是( A )。
(A )环T Q ds δ≥ (B )环T dQ ds ≥ (C )T Q ds R δ≥ (D )TdQ ds = 8.理想气体经不可逆循环,其熵变为( C )。
(A )0>∆S (B )0<∆S (C )0=∆S (D )0=∆总S二、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在热力学中,将研究的对象称为系统,而与系统密切相关的部分称为环境。
( √ )2.1mol H 2O (l )由373.15K ,101.325kPa 下,变成同温同压下的水蒸气,则该过程的△U =0。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标准答案-章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章————————————————————————————————作者:————————————————————————————————日期:习 题 答 案第一章 绪论1、求0.010kgNaOH 、0.100kg (21Ca 2+)、0.10kg (21Na 2CO 3)的物质的量。
解:(1)m (NaOH) = 0.010kg M (NaOH) = 40g ·mol -1n (NaOH) =4010= 0.25 (mol) (2)m (21Ca 2+) = 0.100kg M (21Ca 2+) = 40g ·mol -1 n (21Ca 2+) =20100= 5.0(mol) (3)m (21Na 2CO 3) = 0.10kg M (21Na 2CO 3) = 53g ·mol -1 n (Na 2CO 3) =53100= 1.89 (mol) 2、下列数值各有几位有效数字?(1)1.026 4位 (2)0.0208 3位 (3)0.003 1位(4)23.40 4位 (5)3000 无数位 (6)1.0×10-3 2位 3、应用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1)21.10 - 0.263 + 2.3 = 23.1 (2)3.20×23.45×8.912 = 667(3)31026.117.2322.3⨯⨯= 5.93×10-3(4)=⨯⨯⨯-15.2325.21032.44.52 4.6×10-2 4、(1) 以H 2SO 4为基本单元,M(H 2SO 4)=98g/mol ; (2) 以HSO 4-为基本单元,M(HSO 4-)=97g/mol ; (3) 以3H 2SO 4为基本单元,M(3H 2SO 4)=294g/mol 。
5、答:甲的报告更为合理,百分比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基础化学习题及详细答案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首页难题解析学生自测题学生自测答案章后习题解答难题解析 [TOP]例3-1 (1) NaOH和H3PO4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溶液pH值为4.66,溶液的渗透浓度为200 mmol·L-1,求混合前NaOH和H3PO4溶液的浓度各为多少?(2)若此 NaOH和H3PO4溶液以2:1的体积混合,溶液pH 和渗透浓度各为多少? (已知H3PO4:p K a1=2.16;p K a2=7.21;p K a3=12.32)分析 (1) NaOH和H3PO4溶液等体积混合,由pH=4.66知混合后只有NaH2PO4,那么NaOH和H3PO4浓度相等,再由混合溶液渗透浓度求得NaOH和H3PO4溶液的浓度。
(2)NaOH和H3PO4以2:1体积混合,可计算出溶液pH和渗透浓度。
解 (1)因NaOH和H3P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4.66=(p K a1+p K a2)/2,可判断混合溶液只含有NaH2PO4,因此混合前NaOH和H3PO4浓度相等,又混合溶液的渗透浓度为200 mmol·L-1,即2×c(NaH2PO4)= 200 mmol·L-1c(NaH2PO4)= 0.10 mol·L-1根据c(NaH2PO4)推出混合前c(NaOH)= 0.20 mol·L-1,c(H3PO4)= 0.20 mol·L-1(2) NaOH和H3PO4溶液以2:1的体积混合发生的反应为:2NaOH(aq) + H3PO4(aq)Na2HPO4(aq) + 2H2O(aq)由于混合前c(NaOH)= 0.20 mol·L-1,c(H3PO4)=0.20 mol·L-1,混合后溶液只含有Na2HPO4,浓度为c(Na2HPO4)= (2/3)×0.20 mol·L-1因此溶液的渗透浓度为3×(2/3)×0.20×1000 mmol·L-1=400 mmol·L-1由于混合溶液只含有Na2HPO4两性物质,pH=(p K a2 + p K a3)/2=(7.21+12.32)/2=9.76例3-2在0.100 mol·L-1HA溶液的解离度α为1.32%,(1)计算HA的解离常数。
《基础化学》教材习题答案(第3版)

第一章 习题答案1.答:能量单位J 、质量单位μg 、长度单位nm 、温度单位℃、属于SI 单位;其他不是。
2.答:SI 基本单位:m 、kg 、s 、A 、K 、mol 、cd 。
3.答:一切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都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法定计量单位中还明确规定采用了若干可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第二章习题答案1. 解: 根据)()O H ()O H ()O H (222蔗糖n n n x +=0292m o l .0m o l 342g g0.10)( mol 56.5mol 18.0g g 100)O H (1-1-2=⋅==⋅=蔗糖n n 995.00.0292m o lm o l 56.5mol56.5)O H (2=+=xkPa 33.20.995kPa 34.2)O H ()O H (2*2=⨯==x p p2.解:)B ()O H ()()O H (999.00.1molmol 08mol08)O H ()O H ()O H ()O H (899.00.1molmol 04mol 04)O H ()O H ()O H ()(999.00.1molmol 80mol80)()()()O H (999.00.1mol mol 80mol80)O H ()O H ()O H (*2**2*22*22*2*22*23***2*2*22*21答案为苯苯苯苯苯∴>=+⋅===+⋅===+⋅===+⋅==p p p p x p p p p x p p p p x p p p p x p p 3.解:与人体血浆等渗。
11os f 11os f B f B f f 11-1-1-os L mmol 310L mol 31.0C58.0K58.0L mol 31.0mol kg K 86.1L mol 31.0L00.1mol 147g g33.03mol 74.6g g 30.02mol 58.5g g 50.82-----⋅=⋅=︒-==⋅⨯⋅⋅=≈≈=∆⋅=⋅⨯+⋅⨯+⋅⨯=c T c K c iK b iK T c4.解:K 85.1mol kg K 512.00.510Kmol kg K 86.1mol g 1.28mol kg 0281.00.510K 250g g 00.7mol kg K 512.011b b f B f f 111b A B b B =⋅⋅⋅⋅⋅=∆⋅=⋅=∆⋅=⋅=⨯⨯⋅⋅=∆⋅⋅=-----K T K b K T T m m K MT f = -1.85℃ 5. 解:压略高于人体眼液的渗透kPa 869K 310K mol L kPa 314.8L mol 337.0L mmol 337L mol 337.0mL10001.000LmL 1000mol 61.8g g 00.17mol 161.5g g 00.52111-os 1-1-1-1-os =⨯⋅⋅⋅⨯⋅==⋅=⋅=⨯⋅+⋅⨯=--RT c Πc6. 解:11A fB f B 11A b B b B mol kg 61.1100g0.220K g0.19mol kg K 86.1mol kg 62.1100g 0.0600K g 0.19mol kg .512K 0----⋅=⨯⨯⋅⋅=∆=⋅=⨯⨯⋅⋅=∆=m T m K M m T m K M用两种方法计算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相同。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解析1_8章

习 题 答 案第一章 绪论1、求0.010kgNaOH 、0.100kg (21Ca 2+)、0.10kg (21Na 2CO 3)的物质的量。
解:(1)m (NaOH) = 0.010kg M (NaOH) = 40g ·mol -1n (NaOH) =4010= 0.25 (mol) (2)m (21Ca 2+) = 0.100kg M (21Ca 2+) = 40g ·mol -1 n (21Ca 2+) =20100= 5.0(mol) (3)m (21Na 2CO 3) = 0.10kg M (21Na 2CO 3) = 53g ·mol -1n (Na 2CO 3) =53100= 1.89 (mol) 2、下列数值各有几位有效数字?(1)1.026 4位 (2)0.0208 3位 (3)0.003 1位(4)23.40 4位 (5)3000 无数位 (6)1.0×10-3 2位 3、应用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1)21.10 - 0.263 + 2.3 = 23.1 (2)3.20×23.45×8.912 = 667(3)31026.117.2322.3⨯⨯= 5.93×10-3(4)=⨯⨯⨯-15.2325.21032.44.52 4.6×10-2 4、(1) 以H 2SO 4为基本单元,M(H 2SO 4)=98g/mol ; (2) 以HSO 4-为基本单元,M(HSO 4-)=97g/mol ; (3) 以3H 2SO 4为基本单元,M(3H 2SO 4)=294g/mol 。
5、答:甲的报告更为合理,百分比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第二章 溶液与胶体1、在25o C 时,质量分数为0.0947的稀硫酸溶液的密度为1.06g ·L -1,在该温度下纯水的密度为0.997 g ·L -1。
基础化学第八版课后习题答案

基础化学第八版课后习题答案基础化学第八版课后习题答案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检验理解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基础化学第八版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
第一章:化学世界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
它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转化过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
2. 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由一种组分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构成。
3. 化学变化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化学反应和核反应。
4. 化学反应的特征有:起始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质的变化,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5. 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确定,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熔点等;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表现出的性质,如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等。
第二章:物质的量和化学反应1. 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数量的物理量,用单位摩尔(mol)表示。
1摩尔物质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用单位克/摩尔(g/mol)表示。
2. 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为:摩尔质量 = 物质的质量 / 物质的量。
3.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必须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4. 反应的量比关系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来确定。
系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
5. 化学计量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关系的学科。
它可以通过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来确定反应的量比关系。
第三章: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可以通过热量变化来描述。
化学反应吸热时,称为吸热反应;放热时,称为放热反应。
2. 反应的焓变(ΔH)是描述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物理量。
焓变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或计算得到。
3. 反应的焓变可以通过热量计(卡计)进行测量。
热量计是一种用于测量物质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的仪器。
4. 焓变的计算公式为:ΔH = 反应物的焓 - 生成物的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习题解答
1.(1)错误。
原因:氨水为一元弱碱,其[OH -]=c k b θ
(2)错误。
原因:n HCl =n HAc 故所需NaOH 的摩尔数应相同,体积相同。
2.I=1/2∑CiZi 2
=1/2[0.050×(+3)2+3×0.050×(-1)2+2×0.020×(+1)2+0.020×(-2)2] =0.36 (mol ·L -1)
51
.3 101.3%31100.1][ %
31 1 , 500 / , 20 3.432
=⨯=⨯⨯===-=〈〉⋅--+pH c H c k k c K c K a a a w a a ααα
αθ
θ
θ按近似式计算 4. 应加入碱。
原因:H 2S
HS -+H + HS -S 2- + H + 要使[S 2-]增加,应减
小[H +],使平衡右移,故应加碱。
5.稀氨水中加入少量晶体NH 4Ac ,会产生同离子效应,氨水解离度减小,颜色变浅(或消退)。
101.13.0)1097.2()1012.1(]
[][][]
[]
[][ 10
97.23.01.01091.8][][][
]
[]
[][ 6. 9
812222228
82121
2---+
--
--
+-+---+-
-+-
+⨯=⨯⨯⨯=⨯=∴⋅=
+⇔⨯=⨯⨯=⨯=∴⋅=+⇔H HS K S HS S H K S H HS H S H K HS S H HS H K HS H S H a a a a θ
θ
θ
θ
7.NH 4+-NH 3, Ac —-HAc, H 2O-H 3O +, H 2O-OH -, HSO 4—-SO 42-, HNO 3-NO 3-, H 2SO 4-HSO 4-,
CO 32—-HCO 3-, HCO 3—-H 2CO 3 8. 质子酸:HCl
质子碱:NH 3, SO 42-, NO 3-, Ac -, OH -
两性物质:[Al(H 2O)4]3+, HSO 4-, HS -, HCO 3-, H 2PO 4-, H 2O 9. 否。
原因:pH=-lg[H +]
10. pH=5.0 [H +]=1.0×10-5 =C HCl
pH=11.0 [OH -]=1.0×10-3 =C NaOH 两者混合后,
[OH -]≈1.0×10-3 故 pH ≈11.0
11.pH=1.4 [H +]=3.98×10-2 pH=5.0 [H +]=1.00×10-5 故成人胃液是
婴儿胃液[H +]的3980倍。
6
6a
6-1--1-21075.30.03
02
.01062.5[HB]]][B [H K : 105.62][H 5.25]-lg[H pH L 0.02mol ][B L 0.03mol [HB] 0.02 0 0.02-0.05 0
100
00.201.0 10050.000.1 O H KB KOH HB 12. ---+++⨯=⨯⨯==⨯===⋅=⋅=⨯⨯+=+θ
HB 则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