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及其分析方法习题
苑尚尊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

第1章 直流电路及其分析方法习题解答习 题 一1.1 题1.1图所示电路由4个元件组成,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
已知U 1= –5V ,U 2=15V ,I 1=2A ,I 2=3A ,I 3= –1A 。
试计算各元件的电功率,并说明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元件是负载?题1.1图解:1元件:102)5(111−=×−==I U P (W )是电源。
2元件:40315222=×==I U P (W )是负载。
3元件:15)1(15323−=−×==I U P (W )是电源。
4元件:202)155(14−=×+−−=−=UI P (W )是电源。
1.2 求题1.2图所示各元件的端电压或通过的电流。
题1.2图解:(a)10101−=×−=−=IR U (V)(b)155−=−==R U I (A) (c)1010)1(−=×−==IR U (V)1.3 电路如图1.3所示,已知U =12V ,E =6V ,R 0=2Ω,试根据电流、电压和电动势的正方向,分别计算图1.3中各电流I 。
题1.3图第1章 直流电路及其分析方法习题解答2 解:(a) 0U E IR =− 03 (A)E UI R −==− (b) 0U E IR =+ 0 3 (A)U EI R −== ©0U E IR =−− 09 (A)E UI R −−==− (d) 0U E IR =−+ 09 (A)E UI R +==1.4 已知电路如题1.4图(a )和(b )所示,试计算a 、b 两端的电阻。
解:(a)由图可知,电阻的串并联关系可等效为下图所示:则710//10210//]6)12//6[(2=+=++=ab R (Ω) (b)由图可知,电阻的串并联关系可等效为下图所示:则4.54.236//46//6=+=+=ab R (Ω) 1.5 在题1.5图中,R 1=R 2=R 3=R 4=300Ω,R 5=600Ω,试求开关S 断开和闭合时a 、b 之间的等效电阻。
电工学简明教程

6、在图示电路中,已知:US=12V,R1=6, R2=14,R3=16,R4=10,R5=20, R6=12。求电压U ? 解:
UR
4
US R4 5 V R2 R4
.
+ -
R2
R1
.-
R4
U
. +
R5
R3
.
I R6
US
UR
6
U S ( R3 R5 ) / / R6 7. 2 V ( R3 R5 ) / / R6 R1
.- - .
I3 I + US 2 R2 I2
R 3 + US -
IS
.- - .
I + US 2 R2 I2
I3 R 3 + US -
U S2 U S1 5 1 I1 1A R1 4
I3=I-I1=2-1=1A
3
I2=IS+I3=1+1=2A
8、图示电路中,已知:IS=2A,US=12V, R1=R2=4,R3=16。 U 求: 1 IS R1 (1)S断开后A点电位VA; . A (2)S闭合后A点电位VA。 . 解: (1)VA=R 3 IS-US=20 V
U S R2 (2) VA = = -2.4 V R2 R3
S R2 R3 - US +
.
9、图示电路中,已知:R1=4,R2=3,R3=2, US1=1V,US2=5V,I=2A,IS=1A。 用基尔霍夫定律求:US3=? 解:
I R1
.
+
设各支路电流的正方 向如下图所示:
R3 + U S3 -
IS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电流和电路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要使L1和L2两只灯泡组成并联电路,开关的断开与闭合情况是()A. S1、S2断开,S3闭合B. S1、S3闭合,S2断开C. S1、S2、S3都闭合D. S2、S3闭合,S1断开【答案】 B【解析】【解答】解:要使两个电灯并联,就应使每个电灯并列接到电源的两极上,故S1、S3闭合,S2断开,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并联电路中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根据定义判断开关的闭合或断开.2.汽车的手动刹车器(简称“手刹”)在拉起时处于刹车制动状态,放下时处于解除刹车状态。
如果手刹处在拉爆状态,汽车也能运动,但时间长了会损坏刹车片,有一款汽车设计了一个提醒司机的电路;汽车启动,开关S1闭合,手刹拉起,开关S2闭合,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会亮;汽车不启动,开关S1断开,指示灯熄灭,或者放下手刹,开关S2断开,指示灯也熄灭,下列电路图符合上述设计要求的是()A. B.C. D.【答案】 A【解析】【解答】根据用电器的工作要求,当开关都闭合时用电器才能工作,所以电路是串联电路,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串联电路的特点是各用电器互相影响。
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S后,灯L1、L2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 灯L1短路B. 灯L2短路C. 灯L1断路D. 灯L2断路【答案】C【解析】【解答】解:A、如果灯泡L1短路,将形成电源短路,电流表被烧坏,电压表示数为零.不符合题意;B、如果灯泡L2短路,整个电路短路,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变为零.不符合题意;C、如果灯泡L1断路,电流表测量L2支路电流不受影响,示数不变;电源电压不变,电压表示数不变.符合题意;D、如果灯泡L2断路,不发光;电流表断路无示数、示数变小,但电压表还是测量电源电压,示数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如图所示,两灯泡并联,电流表测灯L2中电流,电压表测并联电路中电压.根据电流表、电压表在电路中特征来判断.4.交通法规定,不但司机要系安全带,副驾驶也应该系安全带.假设驾驶员和副驾驶的安全带分别对应开关S1和S2,系好安全带,相当于闭合开关,且只有当两人都系好安全带时,才会指示灯熄灭,提示音消失.符合上述要求的正确电路图是A. B. C. D.【答案】 C【解析】【解答】根据要求,当开关闭合时,灯泡不亮,电铃不响,则开关和用电器并联,为了电路不出现电源短路,则电路中要有电阻保护电路,C符合题意。
电路图练习题及答案

电路图练习题及答案一、基本电路元件识别1. 判断下列元件的名称及其功能:图1所示的元件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图2所示的元件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图3所示的元件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2. 下列电路图中,哪些是串联电路?哪些是并联电路?图4所示的电路是______电路。
图5所示的电路是______电路。
图6所示的电路是______电路。
二、简单电路分析1. 分析下列电路图,求出各支路的电流和电压:图7所示的电路中,电流I1=______,电压U1=______。
图8所示的电路中,电流I2=______,电压U2=______。
图9所示的电路中,电流I3=______,电压U3=______。
2. 下列电路图中,判断哪些元件处于通路状态?哪些处于断路状态?图10所示的电路中,元件A的状态是______。
图11所示的电路中,元件B的状态是______。
图12所示的电路中,元件C的状态是______。
三、复杂电路分析1. 分析下列电路图,求出等效电阻及各支路电流:图13所示的电路中,等效电阻R=______,电流I1=______,电流I2=______。
图14所示的电路中,等效电阻R=______,电流I1=______,电流I2=______。
图15所示的电路中,等效电阻R=______,电流I1=______,电流I2=______。
2. 下列电路图中,求出电源的输出功率及各元件的功率消耗:图16所示的电路中,电源输出功率P=______,元件A的功率消耗P1=______。
图17所示的电路中,电源输出功率P=______,元件B的功率消耗P2=______。
图18所示的电路中,电源输出功率P=______,元件C的功率消耗P3=______。
四、实际电路应用1. 根据下列实际电路图,分析其工作原理:图19所示的电路用于______,其工作原理是______。
电工学导论作业习题及讲解

A
6Ω
1A
+
4Ω UAB
8Ω
+ 2V
-
-
B 图 24
6、用叠加原理计算图 25 电路中的 4Ω电阻上的电流 I。
2Ω
1Ω
I
10A
4Ω +
5Ω
10V
-
图 25
7、应用叠加定理计算图 26 所示电路中 6Ω电阻上的电流 I。
3A
3Ω
+
I
9V
−
6Ω
6Ω 3Ω
图 26
8、试用戴维宁定理计算图 27 电路中,6Ω电阻中的电流 I。
班级
学号
姓名
第1章
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一、简答题: 1、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某元件的电流和电压,试判断该元件是电源性质,还 是负载性质。
↓ I =1A
+
U = −1V
-
↓ I = 1A
-
U = −1V +
↓ I = −1A
+
U = 1V
-
↓ I = −1A
-
U = −1V +
图1
图2
图3
图4
2、计算图示电路中的等效电阻 Rab 。
8、已知某用电设备的复阻抗 Z=(4+j3)Ω,电路如图 10 所示,供电电压
•
U = 22030 V,则该设备的功率因数为多少?
+
•
U
Z
-
图 10
9、已知图 11 所示 RL 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中,总电压U = 30 V, L 上的电压
UL = 18V,则 R 上的电压为多少?
•
I
电路分析练习题

1-1试求图示电路中各电阻上的电压及其功耗,并计算各电源提供的功率。
解:. W 5, W 2 W,3, W 4,V 3,V 2)c (;W 5, W 2, W 3,V 3)b (; W 2, W 32, W 34,V 2)a (s s 4343s s 2s s 1====-===-==-==-===I U I U R I U R P P P P U U P P P U P P P U //1-2求I 和U .解:(a)U = 3–4I –3U ,I =–1 +U /2,∴U =0.875V ,I =-0.125A ,(b)U = 4–4.5I ,I =U +U ,∴U = 0.4V ,I = 0.8A .1-3应用等效电源变换的方法求电路中的电流I .解:∴I =-0.5A .1-4求各电路的入端电阻R i .解:(a)Ω===⇒⎪⎩⎪⎨⎧=+-+==63/1233242i 11111)(I U R I I I I I I U ;(b)Ω5.745.05.5i =⨯+==II I I U R(a)(c)(b)(a)+U -Ω1-5对图中电路,用支路电流法写出求解所需的方程。
解:(a)⎩⎨⎧=+=--⎪⎩⎪⎨⎧=+--=+-=++;40201004610,0205142154142321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1-6用网孔分析法求图中电流源发出的功率。
解:12311221332320640820.32A 6640420.16A 85.76W.424462 1.84A 21072242.88Vm m m m m m m m m m m m I I I I I I UI P I I U I I I U --===⎧⎧⎪⎪-+=-=-=⎪⎪⇒⇒=⎨⎨-+===⎪⎪⎪⎪-+===⎩⎩发/5/5/5/51-7用节点分析法求图示电路中的U 和I 。
解:(a)⎪⎩⎪⎨⎧=====⇒⎪⎩⎪⎨⎧=++-=-++-A3V7V48)131(3121031)31211(2410212121I U U U U U U U n n n n n n 1-8、U b 、U c (图中S 代表西门子)。
初中物理电路分析方法以及典型例题(超级有用)

在长期的初中教学实践中,本人逐步探索了一套电学综合问题教学方案,对于学生突破电学综合问题中的障碍有一定效果。
一、理清“短路”概念。
在教材中,只给出了“整体短路”的概念,“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
”而在电学综合题中常常会出现局部短路的问题,如果导线不经过其他用电器而将某个用电器(或某部分电路)首尾相连就形成局部短路。
局部短路仅造成用电器不工作,并不损坏用电器,因此是允许的。
因它富于变化成为电学问题中的一个难点。
局部短路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可用实验帮助学生突破此难点。
实验原理如图1,当开关S闭合前,两灯均亮(较暗);闭合后,L1不亮,而L2仍发光(较亮)。
为了帮助初中生理解,可将L1比作是电流需通过的“一座高山”而开关S的短路通道则比作是“山里的一条隧洞”。
有了“隧洞”,电流只会“走隧洞”而不会去“爬山”。
二、识别串并联电路电路图是电学的重要内容。
许多电学题一开头就有一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如果把电路图辨认错了,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等物理量的计算也随之而错,造成“全军覆没”的局面,所以分析电路是解题的基础。
初中电学一般只要求串联、并联两种基本的连接,不要求混联电路。
区分串、并联电路是解电学综合题的又一个需要突破的难点。
识别串、并联有三种方法,⑴、电流法;⑵、等效电路法;⑶、去表法。
⑴、电流法:即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流向看电流的路径是否有分支,如果有,则所分的几个分支之间为并联,(分支前后有两个节点)如果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无分支点),则各元件之间为串联。
此方法学生容易接受。
⑵、等效电路法:此方法实质上运用了“电位”的概念,在初中物理中,电压的概念,是通过“水位差”的类比中引入的。
那么,可借助于“高度差”进行类比,建立“一样高的电位”概念。
可以通过类比手法,例如:如果某学校三层楼上有初三⑴、初三⑵、初三⑶三个班级,二层楼上有初二⑴、初二⑵、初二⑶三个班级,那么初三年级与初二年级任意两个班级之间的“高度差”是一样的,都相差“一层楼”。
限幅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u2 ?
u1
R1
R2
E
E1
I
u2 E2
可见:此例解答的关键在于利用“电源的独立作用原理”求 I
解:
R R1 6
E供电
R2 3
E
u1
R1 E1
R2
i1 u 2 E
2
i1=1/3
E
u1
R1 E1
R2
E2
u2
E1供电
E
u1
R1 E1
R2 E i2 2
u2
i2=1/6
I=1A
E 4V
分析:
u1
u2 ?
R1
R2 u2 E2
E
E1
例题:如图所示,三个直流电源的电动势分别为
E1 2V 、
E 4V 、
E2 3,其内阻均可忽略,三个电阻的阻值分别为 V
R R1 6 R2 3 ,求 c 、d 两端的电压 、
分析: 对于gh支路, 若求得支路电 流 I ,则可得: u2 = IR2-E2
习题1:如图所示的是电子 技术中用到的限幅电路,电池的 电动势均为E,内阻不计,左侧 a、b两端接正弦交变电压
u1 E E
u2
u1 2E sin t
试画出右侧c、d两端的输出电压 u 2 随时间变化的 图像,并分析说明理由。
习题2:如右图所示的是电子技术中用到的限 幅电路,电池的电动势均为E,内阻不计,左侧a、 u1 b两端接正弦交变电压 u1 2E sin t ,则右侧 c、d两端的输出电压 u 2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应如 下图中的哪一个所示 ( )
限幅电路
电路
如图所示的是电子技 术中常会用到的限幅电 路,电路中的和是理想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 性,其正向电阻趋近于 零,而反向电阻趋近于 无穷大。 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判断题:
1. 理想电流源输出恒定的电流,其输出端电压由内电阻决定。
()
2. 电阻、电流和电压都是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
()
3. 电压是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
因此电路中有电压必有电流。
()
4. 绝缘体两端的电压无论再高,都不可能通过电流。
()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当元件两端电压与通过元件的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时,即为假设该元件()功率;当元件两端电压与通过电流取非关联参考方向时,即为假设该元件()功率。
A、吸收;
B、发出。
2. 一个输出电压几乎不变的设备有载运行,当负载增大时,是指()
A、负载电阻增大;
B、负载电阻减小;
C、电源输出的电流增大。
3. 当电流源开路时,该电流源内部()
A、有电流,有功率损耗;
B、无电流,无功率损耗;
C、有电流,无功率损耗。
4. 某电阻元件的额定数据为“1KΩ、2.5W”,正常使用时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为()
A、50mA;
B、2.5mA;
C、250mA。
四、计算题
1.1已知电路如题1.1所示,试计算a、b两端的电阻。
1.2根据基尔霍夫定律,求图 1.2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1和I2;
1.3 有一盏“220V 60W”的电灯接到。
(1)试求电灯的电阻;(2)当接到220V电压下工作时的电流;(3)如果每晚用三小时,问一个月(按30天计算)用多少电?
1.4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求图1.3图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1、U2和U3。
1.5 已知电路如图1.4所示,其中E1=15V,E2=65V,R1=5Ω,R2=R3=10Ω。
试用支路电流法求R1、R2和R3三个电阻上的电压。
1.6 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图1.5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1、I2、I3、I4和I5。
(只列方程不求解)
1.7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图1.6电路中的电流I3。
1.8 应用等效电源的变换,化简图1.7所示的各电路。
1.9试用电源等效变换的方法,求图1.8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1.10 试计算题1.9图中的电流I。
1.11 已知电路如图1.10所示。
试应用叠加原理计算支路电流I 和电流源的电压U。
1.12 电路图1.11所示,试应用叠加原理,求电路中的电流I1、I2及36Ω电阻消耗的电功率P。
1.13 电路如图1.8所示,试应用戴维南定理,求图中的电流I
1.15 电路如下图所示,试应用戴维南定理,求图中的电压U。
1.17电路如下图所示,已知15欧电阻的电压降为30V,极性如图所示。
试计算电路中R的大小和B点的电位。
1.18 试计算图中的A点的电位:(1)开关S打开;(2)开关S 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