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科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音乐’课程纲要

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音乐’课程纲要

2-2 音樂美感原則之創作應用
四、音樂知識與練習 1.基本練習 1-1 節奏練習
1-2 曲調練習
1-3 音程練習
1-4 基本指揮練習
2.樂理常識 2-1 音階及調號
2-2 記譜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3 曲式(Ⅰ)
282
必修-藝術領域-音樂課程綱要
音樂Ⅱ
主題 一、審美與欣賞
主要內容 1.本土音樂
2.世界音樂 3.西洋音樂
二、歌唱與演奏 1.歌唱
2.樂器演奏
三、即興與創作
3.音樂展演 1.即興
2.創作
四、音樂知識與練習 1.基本練習
2.樂理常識
說明 1-1 臺灣原住民音樂之認識(Ⅱ) 1-2 臺灣傳統音樂之認識與賞析(Ⅱ) 1-3 臺灣當代音樂發展之認識(Ⅱ) 1-4 臺灣當代作曲家及作品之賞析(Ⅱ) 2-1 各國民族音樂之聆聽與賞析(Ⅱ) 3-1 曲式與曲種之認識(Ⅱ) 3-2 音樂史與樂派風格之認識(Ⅱ) 3-3 代表作曲家與作品之賞析(Ⅱ) 1-1 歌唱表情與詮釋 1-2 獨唱曲(Ⅱ) 1-3 二聲部以上合唱曲 1-4 歌詞意涵與語韻之探究 2-1 樂器之認識(Ⅱ) 2-2 樂團編制之認識(Ⅱ) 2-3 樂器演奏(Ⅱ) 3-1 音樂展演活動之規劃與實作(Ⅱ) 1-1 節奏之即興與變奏 1-2 曲調之即興與變奏 2-1 曲式之創作應用 2-2 多媒體音樂創作之認識或實作 1-1 和絃練習 1-2 和聲練習 2-1 曲式(Ⅱ) 2-2 音樂術語與表情記號
參、時間分配
音樂分為音樂Ⅰ、音樂Ⅱ、音樂Ⅲ三階段,每階段各為二學分。音樂Ⅰ、音 樂Ⅱ為基礎課程,音樂Ⅲ為進階課程。基礎課程宜安排在第一或第二學年。
281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

音乐教学课程大纲

音乐教学课程大纲

音乐教学课程大纲第一部分: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欢乐和享受,还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因此,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介绍一份音乐教学课程大纲,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教学指南,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发展。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和演出,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通过声乐和乐器演奏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技巧和演奏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合唱和乐团等集体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4. 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

通过音乐理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理论水平。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 音乐欣赏- 介绍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包括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

- 学习音乐欣赏的基本技巧,如听音乐时的注意事项、音乐的表达方式等。

- 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旋律、和声和节奏等要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声乐训练- 学习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技巧,培养学生的嗓音和发音准确性。

- 练习歌曲演唱,包括独唱和合唱,提高学生的音准和音色美感。

- 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如音域的掌握、情感的表达等。

3. 乐器演奏- 介绍不同类型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吉他等,并学习其基本演奏技巧。

- 练习乐器演奏,包括独奏和合奏,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 学习乐谱的阅读和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乐理素养和乐感。

4. 集体音乐活动- 组织合唱团和乐团等集体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学习合唱和乐团演奏的技巧,如声部的分工与协调、指挥的指导等。

- 参与校内外音乐演出,展示学生的音乐成果和艺术才华。

5. 音乐理论- 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音高、音程、节拍等。

六年级音乐下册课程纲要

六年级音乐下册课程纲要

六年级音乐下册课程纲要
学科目标
本学期音乐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提高他们的音乐表演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音乐欣赏:介绍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音乐理论:研究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包括音符、节拍、音
阶等。

3. 音乐表演:研究基本的音乐表演技巧,包括声乐和乐器演奏。

4. 音乐创作: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
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1. 听觉教学:通过听音乐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欣赏能力。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演奏和表演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

3. 创造性教学: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
想象力。

4.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促进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音乐作品和表演成果。

3. 测试评估:进行音乐理论和音乐欣赏的测试评估。

教学资源
1. 音乐教材:使用本教材提供的音乐教学资源。

2. 音乐器材:提供适当的乐器和音乐设备供学生使用。

3. 多媒体资源: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和展示教学素材。

其他注意事项
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发展他们的音乐天赋和兴趣。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合作与表达能力。

3. 课堂上遵守音乐礼仪,尊重他人的演奏和创作作品。

4. 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和表达自己的机会。

以上为六年级音乐下册的课程纲要,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有所收获。

初中音乐学科纲要教案

初中音乐学科纲要教案

初中音乐学科纲要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学内容:1. 音乐基本知识:音乐术语、音符、节奏、和声等。

2. 音乐欣赏:中外名曲、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

3. 音乐创作:作曲技巧、即兴创作、音乐改编等。

4. 音乐表演:声乐、器乐、舞蹈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

2. 音乐欣赏与评价能力的培养。

3. 音乐创作与表演能力的提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音乐学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经历。

二、音乐基本知识学习(15分钟)1. 音符、节奏、和声等基本概念。

2. 练习识谱、唱名、拍子等基本技能。

三、音乐欣赏与评价(20分钟)1. 教师选取中外名曲、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不同类型的音乐进行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听后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观。

四、音乐创作与表演(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 学生分组进行音乐表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音乐欣赏与评价能力的发展。

3. 学生音乐创作与表演水平的提升。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质量。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课程纲要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课程纲要

202X至202X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音乐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材来源:人民音乐出版社适用年级:三年级设计教师: XX课时: 36 课时制定时间:202X年X月X日一、课程背景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课程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为其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2.通过创作儿童歌曲的系统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掌握最为基础的创作技巧,有一定的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对歌曲美的认识及鉴赏能力,感受旋律美、歌词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

3.在学习创作歌曲的同时,培养学生演唱(或演奏)自己创作歌曲的音乐表现能力。

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

4.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实践中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收集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

(一)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二)本册中共编排的内容本册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分别是:《爱祖国》、《美妙童音》、《我们的朋友》、《春天的歌》,《音乐会》、《牧童之歌》、《老师您好》、《家乡赞歌》。

每个单元分别有聆听、演唱、知识与技能、编创与活动等栏目。

本册共有演唱曲目16首,欣赏曲目20首,并配以游戏宫、欢乐谷、我的音乐表现、活页习题等内容。

在本册中,歌曲难度、篇幅相对加大,歌曲内容较广,学生体会不同的生活,感受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音乐风格。

学生通过学习合唱锻炼沟通能力、相互合作的能力。

本册音乐常识有:认识延长记号,反复跳跃记号,唱名.si,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全音符。

会区分笙,笛子,手风琴,钢琴等乐器的音色,感受节奏、速度、旋律3.本册内容与前后内容的联系(三)本册内容与前后内容的联系(四)学习能力本届学生经过两年的音乐课学习,在感受、欣赏、演唱、表现、创编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分析如下:1.感受与欣赏能力:能完整聆听歌曲并感受情绪、速度等,有较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但是有半数的学生聆听时注意力易分散。

音乐课程大纲

音乐课程大纲

音乐课程大纲课程目标:本音乐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以及发展他们的音乐才能。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悉不同流派的音乐,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课程内容:第一部分:音乐基础知识(250字)1. 音乐的定义和分类:介绍音乐的定义以及不同音乐类型的特点,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2. 音符和音阶:介绍音乐符号系统,包括音符的命名和持续时间,以及音阶的构成。

3. 节奏和节拍:探讨节奏和节拍的概念,教授基本的节奏记号和节拍技巧。

4. 和声和和弦:介绍和声的基本原理和和弦的构成,教授常见的和声规则和和弦进行。

第二部分:音乐欣赏(400字)1. 古典音乐欣赏:选取一些经典的古典音乐作品,包括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等大师的作品,介绍其背景和音乐特点。

2. 流行音乐欣赏:介绍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选取一些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流行音乐的多样性。

3. 民族音乐欣赏: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音乐,包括中国古典音乐、印度音乐、非洲音乐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音乐特色。

第三部分:音乐创作(450字)1. 创作基础:教授音乐创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调性、旋律构思、和声安排等。

2. 创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音乐创作实践,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音乐想法和情感。

3. 创作分享:组织音乐作品的演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第四部分:音乐历史与文化(400字)1. 音乐史概述:介绍音乐的历史发展,重点讲解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如巴洛克、古典、浪漫等。

2. 音乐与文化关系:探讨音乐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了解音乐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影响。

3. 音乐活动与节庆: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活动和音乐节庆,增加学生对音乐多样性和跨文化交流的认识。

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参与程度,包括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音乐校本课程纲要

音乐校本课程纲要

音乐校本课程纲要1. 总体目标音乐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技能,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通过研究音乐,学生能够发展出艺术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并增强团队合作和社交交往能力。

2. 课程结构音乐校本课程分为三个层次——初级、中级和高级。

每个层次的课程内容相对复杂度和研究难度递增。

2.1 初级课程初级课程主要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基本认识和兴趣。

课程内容包括音乐基础知识的研究、简单乐器的研究和基本节奏的练。

学生还将有机会参与合唱活动和小型乐团的表演。

2.2 中级课程中级课程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音乐理论的研究、乐器演奏技巧的提升以及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表演。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中型乐团的表演和参加音乐比赛。

2.3 高级课程高级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音乐技能和独立创作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高级音乐理论的研究、乐器演奏技巧的精进以及音乐作品的创作和演出。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大型交响乐团的演出和参加国内外音乐比赛。

3. 课程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音乐校本课程的掌握程度,将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课堂表现、作品表演、理论考试和参与度评估。

学生的评估结果将反映在他们的课程成绩中,并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在音乐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

4. 教师要求为了保证音乐校本课程的质量,需要具备以下教师要求:- 具备音乐教育相关专业背景和资质;- 熟练掌握音乐理论和乐器演奏技巧;- 具备良好的教学和指导能力;- 具备与学生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能力。

5. 课程资源为了支持音乐校本课程的教学,需要提供以下课程资源:- 音乐教室和乐器设备;- 音乐教材和参考书籍;- 音乐演出场地和设备;- 音乐教育相关的软件和工具。

以上就是音乐校本课程纲要的内容概述,通过这一纲要,我们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和系统的音乐教育,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才能,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八年级下册《音乐课程纲要》

八年级下册《音乐课程纲要》

八年级下册《音乐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音乐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年版适用年级:八年级课时:16课时设计者:背景:整体内容共有六个单元,要求演唱的歌曲有6首,第一二四单元的歌曲比较简单,适合学生学习,但音域比较宽,要从学生唱法的学习入手。

第三单元的山歌旋律简单,但要求方言演唱就有些困难,提高学生兴趣是关键。

最后两个单元是戏曲环节,在教学生的过程中扩大教师的音乐容量,与学生共同进步。

目标:1、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提高学生的演唱和欣赏能力,养成良好的演唱和欣赏习惯。

3、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内容:生命之杯2课时乐海泛舟4课时山野放歌2课时亚洲弦歌2课时京腔昆韵2课时梨园春色2课时复习考试2课时实施:一、课程资源1.教材:(1)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2)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并愿意主动学习音乐知识,巩固与学习歌唱知识,提高歌唱水平。

(3)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像,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网络:利用班班通资源,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有意识的将音乐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

二、教学/方式1、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等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教唱与视唱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2、学习方式:利用体验、模仿、综合、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评价学期音乐学习成绩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

1.过程性评价(30分)2.终结性评价(70分)3.结果处理:(1)针对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比较弱的项目进行单独的指导,并提出要求,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2)对考试不认真和没有参加考试的学生进行二次补考,尽量做到针对全体学生进行严格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音乐学科》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八年级音乐课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授课时间:18 -21课时
授课教师:八千二中吕勇超
授课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

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

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

7~8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要适当减少唱歌的数量要求,注意嗓音保护。

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

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课程内容:
根据《普通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音乐出版社的《七年级音乐学科》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绿色家园(共3课时)
唱歌:给未来一片绿色
欣赏:瀑布与溪流管弦乐《九寨沟音画》选曲
日出《大峡谷组曲》
实践与创造
第二单元西南情韵(共2课时)
唱歌:阿西里西
欣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瑶族舞曲五月蝉虫唱的好演奏:瑶族舞曲
实践与创造
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共2课时)
唱歌:大海啊,故乡
欣赏:渔舟唱晚夜莺
实践与创造
第四单元歌剧世界(共2课时)
唱歌:猎人合唱歌剧《自由射手》选曲
欣赏:看天下劳动人民都解放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曲
饮酒歌歌剧《茶花女》选曲
卡门序曲
实践与创造
第五单元化蝶(共2课时)
唱歌:化蝶
欣赏:十八相送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
梁山伯与祝英台
实践与创造
第六单元婆娑舞姿(共2课时)
唱歌:军民团结一家亲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
欣赏:场景音乐芭蕾舞剧《天鹅湖》选曲
西班牙舞曲芭蕾舞剧《天鹅湖》选曲
飞天仙子舞剧《丝路花雨》选曲
实践与创造
第七单元梨园春色(共3课时)
唱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豫剧《红灯记》选段
欣赏: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豫剧《朝阳沟》选段
朝阳沟好地方豫剧《朝阳沟》选段
实践与创造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综合实践课教唱实践
(二)学习方式:集体学习,小组合作,自我展示
(三)课时安排:每周一节课
(四)课外拓展性练习:组织学生成立课外的合唱团
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期末的自我展示给他们划定ABCD 四个等级。

(二)评价方式及处理结果:学生自评,互评作为参考,每个等级的学生不得超过一定的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