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侠夫将军简介

合集下载

察哈尔抗战中的西北红军将领

察哈尔抗战中的西北红军将领

察哈尔抗战中的西北红军将领作者:张化民来源:《新西部》2014年第01期察哈尔抗战中,抗日同盟军一度收复多伦,这是中国人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从外国侵略者手中收复失土。

但更加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个仅仅存在一个多月的军事行动中,谢子长、阎红彦、许权中等陕西共产党人和西北红军将领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为收复多伦,西北红军将领强龙光光荣牺牲,成为在抗日前线牺牲的第一个中国工农红军将领,也是有文字记载的由中共参与组织的抗日前线中牺牲的第一个中共党员。

1931年9月18日,东北的侵华日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

局部抗日战争爆发。

1932年,与中共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的冯玉祥决心组织抗日同盟军对日作战。

这年9月,冯玉祥的旧部宋哲元出任察哈尔省(现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和山西省)主席,于是,中共在北方成立的秘密组织华北政治保卫局(即中共北方特科)建议冯玉祥到张家口组建抗日力量,冯玉祥接受了这一建议。

随着建立抗日同盟军准备工作的初步展开,一批来自陕西的共产党干部渐渐聚集到了冯玉祥的周围。

冯玉祥召旧部举旗抗日1932年10月9日,冯玉祥秘密抵达张家口,他要求共产党派人到张家口帮助他组织新的军队和抗日政府。

应冯玉祥邀请,中共北方特科派张慕陶(陕西旬邑人,曾任冯玉祥联军总政治部政治处长,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参与策划了清涧、渭华起义)、吴化之(湖北汉川人,1925年到1927年陕西和西安党团负责人)、武止戈(陕西渭南人,曾任中共旅苏莫斯科支部书记)等人来到了张家口。

1933年1月,中共北方特科决定,由张慕陶、吴化之、武止戈三人组成中共张家口特委,负责领导推动抗日同盟军的工作,特委书记由张慕陶担任。

中共北方特科还指定肖明(渭华起义担任中共陕东特委委员,渭南县委书记)负责对特委的联系与指导,共产党员宣侠父、张存实、刘继曾(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兼中共陕东特委书记,领导了渭华起义)、刘少文(河南信阳人,1931年6月作为中央巡视员帮助改组了陕西省委,建立了西安市委)、许权中(陕西临潼县人,曾任冯玉祥联军卫队师代理师长、渭华起义总顾问)、杨晓初(陕西渭南人,渭华起义军委财经委员)、马志敬(陕北人,参加过渭华起义)和汾阳军校的共产党员赵力钧等也被派往张家口工作。

宣侠夫将军简介

宣侠夫将军简介

宣侠夫将军简介宣侠父(1899一1938),浙江诸暨人。

1916年考入浙江省立特种水产学院,毕业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准公费去日本留学。

在日本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被母校停止公费留学待遇。

1922年回国,和共产党人俞秀松、宣中华在杭州、台州等地从事革命活动。

1923年在杭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员,曾为"左联"秘密盟员。

宣侠父是黄埔一期学生中的特殊人物,因蒋介石破坏以党治军的制度而抗命不从,被蒋介石开除出黄埔。

1929年后,宣侠父在国民党军队中从事兵运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议,从事统战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工作,因工作卓有成效,招致国民党当局忌恨,1938年被暗杀于西安。

牺牲时任八路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议。

宣侠父1899年12月5日出生在浙江诸暨的一个贫寒的小知识分子家庭。

宣侠父幼时就读于本乡的坑坞小学,后转到他父亲教书的学校,17岁时毕业于店口觉民小学。

宣侠父少年时聪慧锐敏。

其父宣铁珊是远近有名的拔贡,铁珊为人忠厚老实,诗词歌赋俱精。

因为家境清贫,曾充"枪手"替代别人中过举人。

宣侠父的旧学基础就是跟他父亲打下的,旧体诗词写得也很好,极受同窗和远近亲朋所喜爱。

他爱好书法,练就一手王羲之的兰亭体小楷,写得隽秀飘逸;还会写一手漂亮的空心字。

宣侠父1916年考入浙江省立特种水产学院本科渔捞科学习。

1920年夏,以优异成绩考取官费留学资格,东渡日本,入北海道帝国大学水产专业攻读生物学。

在日本,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熏陶,特别是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他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信心,也明确认识到只有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救中国,从而抛弃实业救国思想,积极投身中国留日学生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此时,浙江水产学校因宣侠父在日本参加革命活动,而停止了他官费留学的待遇;1922年,被迫离开日本回到杭州;1923年,加入共青团,任团杭州地委秘书;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宣侠夫将军简介

宣侠夫将军简介

宣侠夫将军简介宣侠父(1899一1938),浙江诸暨人,1916年考入浙江省立特种水产学院,宣侠父天赋异禀,书法诗文俱佳。

在浙江省水产学校以总成绩第一名毕业。

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准留学公费赴日本帝国大学学习。

为传播革命思想,乃中断学业,回国从事革命活动。

在日本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被母校停止公费留学待遇。

1922年回国从事革命活动。

1923年在杭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为“左联”秘密盟员。

宣侠父是黄埔学生中的特殊人物,因蒋介石破坏以党治军的制度而抗命不从,被蒋介石开除出黄埔。

1929年后,宣侠父在国民党军队中从事兵运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议,从事统战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工作,1938年被暗杀于西安,牺牲时任八路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议。

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受中共浙江党组织委派,带领宣铁吾、胡宗南、石祖德等人,从上海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第一期。

宣是“归国留学生”,文化、识见、才情都比其他同学高出一筹,很快成为众望所归。

黄埔军校开学未及三月,宣不满蒋介石对国民党党小组长由校长指定的非民主作风(他本人是被指定的小组长之一),上书蒋介石,劝他不要开启独裁之风,并要他收回成命。

蒋不答应,而宣坚持己见,蒋介石下令关他三天禁闭,让他写“悔过书”。

三天后,蒋介石问悔过书写好没有,宣回答:“学生无过可悔。

”蒋介石即一纸手令:“该队学生宣侠父,目无师长,不守军纪,再三教育,坚拒不受,着即开除学籍,即令离校,以申军纪,而整校风。

”事情闹大,何应钦领衔教职员共同请求蒋介石对宣从轻处理,蒋鼎文就是其中的求情者之一;党代表廖仲恺又出面调停,让宣“委曲求全”,不要拂碰蒋校长;可宣拒不认“错”,认为“个人事业前途事小,建立民主革命风气,防止独断专行作风是大事”,乃从黄埔校门扬长而出。

这就是沸沸扬扬的“蒋宣事件”。

宣离开黄埔后,先后到冯玉祥部出任要职,到甘肃创建第一个共产党组织,资助“左联”开办湖风书店,出版《西北远征记》《入伍前后》二部书籍,策动吉鸿昌、南汉宸组织反法西斯同盟等,这些都足以载入中共党史和文学史。

《诸暨籍国民党将领传》来龙去脉

《诸暨籍国民党将领传》来龙去脉

《诸暨籍国民党将领传》来龙去脉浙江各地,人文渊海,如绍兴、诸暨、鄞州等地,在某一时代,往往会出现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闪亮于历史的天空,留下一抹值得深深回味的痕迹。

本文所述的一本关于国民党将领传的书稿,就是以诸暨这种独特文化现象为素材的。

一、书稿的缘起上世纪80年代中期,浙江各地编纂县志党史蔚然成风,笔者受命主持诸暨县县志、党史编纂工作。

诸暨是越国古都,西施故里,建邦立县,两千多年,句践(这里“句”读音“勾”)的韬略,西施的美艳,创立曹洞宗的良价,独步于画林的王冕、陈老莲,人们耳熟能详。

笔者则在繁杂的零星资料中,发现了近现代史上一个并未被关注或尚未被发现的现象,这就是在原国民党军队中,诸暨籍的将军似乎特别多。

因有所触动,我开始有意识地收集,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已收集到少将以上诸暨籍将领90多人。

与此同时,我也留意奉化籍的国民党将领;没有想到的是,蒋介石故乡的将领,单从人数而言还远不如诸暨多。

其时,我已意识到,如果再花些精力和时间,做进一步考核甄别,就可以结集成《诸暨籍国民党将领传》一书。

不过,当时繁重的本职工作是首先编纂出一本《诸暨县志》,而国民党将领传录之类的书籍,只不过是顺带的副业。

时处80年代,其时的政治气氛也不免让人有所顾忌。

当时海峡两岸的气氛远未宽松,作为共产党领导的、由人民政府主持的地方史志编写主要负责人,怎可以为对手去树碑立传呢?兼之,当时还年轻的我,对仕途尚有非分之想,触碰这类题材无异是向高压线靠近。

然而,这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又深深地吸引着我,全国尚未有这类书籍,如果成书,不仅视角独特,而且具有开创价值。

深入还是不深入?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和煎熬之中。

我与第一任诸暨县志编委会主任何德康先生谈了想法。

何德康先生是原诸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退休后返聘在诸暨史志办工作。

他党性坚定,工作勤勉,由于长期主管宣传工作,在当地享有崇高的威望。

在一番长谈后,何先生答应与我一起合作撰写这本书稿。

虽然有了何先生的首肯,也有了何先生的屏障,但资料搜集、文字整理依然处于半地下状态。

宣侠夫将军简介

宣侠夫将军简介

宣侠夫将军又名尧火、藏名扎西才让,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

1916年他考入浙江省立特种水产学院,毕业后以第一名的成绩公费赴日本留学。

因为在日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而被母校取消公费留学待遇。

1922年回国后和共产党人俞秀松、宣中华在杭州、台州等地从事革命活动。

1923年在杭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员。

1924年考入第一期黄埔军校,是黄埔一期学生中的特殊人物,因蒋介石破坏以党治军的制度而抗命不从,被蒋介石开除出黄埔。

1925年10月,宣侠夫随冯玉祥部刘郁芬师入甘,以甘肃省党部委员的身份,同党员张一悟、钱清泉组成甘肃省特别支部,领导并开展甘肃地下党工作。

与此同时,长期深受宁海镇守使马麒压榨的拉卜楞地区藏族人民,推举拉卜楞寺寺主黄正清率领藏族代表团赴兰州控告马麒。

代表团在刘郁芬督办公署面遇宣侠夫,向其详细叙述了马麒宁海军的暴行。

宣侠夫听后,万分愤慨,深表同情和关注,他反复指出:“一个弱小的民族要求得自身的生存和解放,就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军阀的欺压”。

他和代表团成员成了朋友,也是此时,拥有了一个吉祥的藏族名字——扎西才让。

1926年5月2日,在宣侠夫等人的帮助下,“拉卜楞藏民文化促进会”在兰州教育会馆正式成立.为了进一步的揭露马麒军阀在拉卜楞藏区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宣侠夫向黄正清提出赴拉卜楞藏区,实地调查。

1926年8月,在翻译桑木旦等人的陪同下,宣侠夫一路跋山涉水、途经东乡、临夏,沿大夏河进入甘南藏区。

路上察访了岔岗寺、白石崖寺、多合寺、阿木去乎寺、西仓寺等,又经十几天的马背颠簸,渡过玛曲黄河到达参智合寺。

数日后终于到达拉卜楞寺第五世嘉木祥避难的欧拉草地,受到藏族僧民热烈的欢迎。

宣侠夫甘南藏区之行,历时50多天,返程后他立即向刘郁芬汇报了甘南之行所了解的情况,要求刘郁芬责令马麒迅速撤离拉卜楞藏区。

但因马麒势力庞大,迟迟无果。

为此,他连夜修改《甘边藏民泣诉国人书》,巧妙地将其卷入省党部向外寄送的材料中,送往全国各地,同时黄正清等代表团成员借兰州东校场召开庆祝冯玉祥五原誓师大会之际,将《泣诉国人书》贴在兰州的四个城门上,并在大会会场大量散发,沉重打击了马麒军阀欺压藏族人民的嚣张气焰。

被开除的黄埔一期生:一张嘴顶200大炮

被开除的黄埔一期生:一张嘴顶200大炮

被开除的黄埔一期生:一张嘴顶200大炮作者:来源:《新传奇》2020年第15期冯玉祥后来多方打听到宣侠父在孙殿英处,向其提出要人。

孙殿英毫不含糊:“要宣侠父也可以,但我这里缺200盒子炮(驳壳枪)。

”冯玉祥爽快地送去了。

此事传开后,有人作词传诵道:“浙江出了个宣侠父,他的一张嘴,能顶200大炮。

”冯玉祥用200把駁壳枪换宣侠父宣侠父,1899年出生于浙江诸暨。

1923年在杭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后转为中国共产党。

宣侠父的堂侄宣涵说:“因为家庭环境不好,伯父从小就很上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6岁时就会背很多的古诗词。

1920年,伯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公费留学日本,后来因为参加留日学生爱国运动,被迫回国。

”1924年,宣侠父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然而仅过了3个月,宣侠父又离开了军校。

原来,军校成立后,蒋介石为加强控制,以校长、军校特别党部执委兼监委的名义要求军校内的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党小组长必须汇报党内活动情况。

文件下发后,宣侠父认为这是军阀的作为,他给军校特别党部写了一封信,要求否定蒋介石的决定。

蒋介石很不痛快,叫来宣侠父当面谈话。

“但年轻气盛时的伯父说话干脆利落,毫不避讳,当着蒋介石的面仍坚称他的命令不合规定。

”宣涵说。

蒋介石震怒之余,要求宣侠父写悔过书,否则便要开除。

宣侠父当即回敬道:“我没错,没有什么好悔过的。

”第二天,宣侠父愤然离开了学校。

1925年春,宣侠父在李大钊的推荐下,到张家口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做政治宣传工作。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冯玉祥也在部队中实行“清党”,宣侠父等共产党员被迫离开。

随后,宣侠父转向兵运工作。

宣涵称:“伯父的口才很好,他的社会交际能力很强,当时国民党的一些上层军官很赏识他。

中原大战期间,他辗转多个地方做兵运工作,认识了国民党的很多高级将领,先后做过中将参议、主任、秘书长等职务,这为他以后的统战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冯玉祥后来多方打听到宣侠父就在自己的旧部孙殿英处,便向其提出要人。

盘点抗战授国军军衔中共将领(组图)

盘点抗战授国军军衔中共将领(组图)

盘点抗战授国军军衔中共将领(组图)周恩来,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中将在1937年9月至1938年初,由国民政府授予将军军衔(分“任官”军衔和“职务”军衔两类,此处不作区分)的共产党领导干部有31位,其中上将1名(朱德)、中将(郭沫若、周恩来、宣侠父、彭德怀、叶剑英、林彪、贺龙、刘伯承、叶挺、萧克)、少将(左权、聂荣臻、周昆、陈光、周建屏、徐海东、黄克诚、周士第、卢冬生、张宗逊、彭绍辉、陈伯钧、王震、徐向前、倪志亮、王宏坤、王维舟、陈赓、陈锡联、项英)。

在后来的新中国十大元帅中,有8人在这一时期获将级军衔。

本文来源于环球网论坛或博客,不代表我网站赞成该内容或立场。

朱德(左),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上将彭德怀,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中将林彪,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师长,中将刘伯承,第十八集团军129师师长,中将贺龙,第十八集团军120师师长,中将徐向前,第十八路集团军129师副师长,少将聂荣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副师长,少将叶剑英,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中将宣侠父,第十八集团军总参议,中将叶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中将萧克,第十八集团军120师副师长,中将左权,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副参谋长,少将周昆,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参谋长,少将陈光,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343旅旅长,少将黄克诚,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344旅副旅长,少将徐海东,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344旅旅长,少将周士第,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参谋长,少将张宗逊,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358旅副旅长、旅长,少将彭绍辉,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358旅旅长,少将陈伯钧,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359旅旅长,129师385旅副旅长,少将王震,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359旅副旅长,少将来源环球网)。

岳飞1

岳飞1

白青 铁山 无有 辜幸 铸埋 佞忠 臣骨
岳飞
顾素琴 顾金乔 2011-12-11
人物简介
字鹏举,南宋著名抗金将领 出生地: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 主要成就:收复襄阳六郡之战、洞庭湖之
战、郾城大捷、颍昌府大决战 代表作品:《满江红》、《小重山》、 《五岳祠盟记》 官职: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 爵位:鄂王
治军品行:



廉洁奉公 严以律子,厚以待人 令出如山,赏罚分明 不纵女色 事母至孝 武艺绝伦,勇冠三军 身先士卒,行若明镜
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为奸臣和
昏君所害,死后封为“鄂王”;立岳庙 。

人们在杭州岳飞墓前铸造了秦桧夫妇等 四个铁人,造象为双手反剪面,向岳坟 跪着,墓阙上悬联:
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其精 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 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 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 人士气振奋的佳作。
岳 飞 抗 金
岳飞抗金
拒绝封赐 反对议和
失地收回 收复中原
十二道金牌 措置班师
十年之功 废于一旦
遭诬谋反 含冤而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侠夫将军简介
宣侠父,原名尧火,号剑魂,诸暨湄池长澜人。

宣侠父,原名尧火,号剑魂,诸暨湄池长澜人。

1916年夏,考入台州浙江省立特种水产学院本科渔捞科学习。

1920年夏,以总成绩第一名毕业,公费留学日本,入北海道帝国大学学习水产专业。

期间,对社会科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兴趣,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像暑天嚼冰一样痛快”。

1922年回国,任教于台州水产学校,并与俞秀松、宣中华等一起从事革命活动。

1923年,在杭州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任团杭州地委秘书。

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员。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任学生会干部国民党三中队区分部党小组长。

军校开学仅两个月,便爆出一桩震动全校师生的事件。

校方决定成立中国国民党军校党部。

校党部与队的区党部经过选举均己组成。

当产生分队党小组的小组长时,校长办公室却在分队中指定一名学生任该分队党小组长,而这份指定名单是用校长蒋中正的名义公布的。

名单一经公布,立刻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学生们议论纷纷,表示不满。

中共党员宣侠父虽被指名为党小组长,但他对此做法也表示反对。

他挺身而出,写了一份报告给蒋校长,指出:“由校长指定党小组的小组长,不符合党的组织法,校长应收回成命,改为由各小组选举产生自己的小组长。


蒋介石一看报告,立刻气炸了。

他派人把宣侠父找到办公室来教训,要他自动收回这份报告。

宣侠父:“我有权提此意见,校长你不应以势压人!”
蒋介石:“你无理取闹,限你三天之内写好悔过书,否则将严肃处理!”
三天后,宣侠父再度被叫到校长办公室。

蒋介石问他写好悔过书没有。

宣侠父:“学生无错,故亦无悔!”
蒋介石恼羞成怒,决定开除宣侠父的学籍。

消息一经传出,全校师生愤愤不平。

布告栏前,围满了人,大家对此议论纷纷。

这时,宣侠夫在学校的好友陈赓走了过来,一把抓住布告,撕了下来,大声地对围观的同学说:“孙总理的三民主义,首当一条是民权主义。

无民权,何谓民主、民族?
革命党内部若无民主制度,与封建军阀又有何等区别?侠父同学仅仅提了一条意见,请问,这犯了哪家的王法?违反了军校哪条校规?他蒋校长凭什么要开除侠父同学?难道只许他专制,不许人家民主吗?”
陈赓的一番话鼓动了大家。

一时许多人纷纷叫道:“对,不公平,就要提意见!”
陈赓稍停片刻,继续说道:“既然校方如此不民主,我提议,同学们以罢课的形式,抗议校方的专制做法。


陈赓的话,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赞成,眼看一场罢课抗议的行动就要付诸实施。

廖仲恺劝阻了陈赓,并要他以黄埔大局为重,带上他一同去看望宣侠父。

廖仲恺:“侠父同学,你的建议,我认为是对的。

但为了这件小事,硬要校长收回成命,按照你的意见办理,那么校长的威信问题怎么树起来?为了顾全大局,保持你的事业前途,我提一个拆中意见,我到校长那里去收回你的报告还给你,作为撤销原议,来结束这事。

这对你来说是委曲求全,但为革命而受点委屈,是值得的。


宣侠父听了,两眼闪着泪花,激动地说:“党代表,你的好意我全领了。

然而,我认为个人事业前途事小,建立民主革命风气,防止独断专行的独裁作风事大。

党代表,我的决心已定,决不为此折腰。


几天后宣侠父怀着悲愤而慷慨的心情,告别了送行的师生,踏着坚定而从容的步伐,走出黄埔军校的大门。

宣侠父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唯一被开除的学员。

1925年春,被开除的宣侠父受李大钊派遣,以国民党员的公开身份,带一批共产党员到西北军冯玉祥部当宣传员,颇受冯玉祥推崇。

10月,随国民革命军第二师西征甘肃省会兰州。

冬,参与创建了中共甘肃特别支部,并整顿了国民党省党部。

1926年春,任国民革命军第三路军总政治处处长。

在西安举办西北军政治工作训练班,为西北地区培养了一批革命干部,并深入甘肃藏民聚居地区,宣传革命。

1927年5月,随冯玉祥出师潼关,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领中将衔。

7月,冯玉祥拥蒋反共,被“礼送”出境。

1928年8月,宣侠父回诸暨,与金城等党员开展农民运动。

9月,在诸暨城南滴水道院召开中共诸暨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中共诸暨县委,被选为委员,兼军事部长。

年底,县委决定实行“二五”减租,他与党员一起,首先组织全村农民向国民党县政府请愿,提出减租要求。

同年秋,又参与领导全县农民减租抗租斗争,迫使县政府答应农民的要求,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1929年,宣侠父入国民革命军梁冠英部,任二十五路军总参议和南京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

此时,与“左联”党团书记阳翰笙取得联系,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并以“今秋”、“石雁”为笔名撰写《西北远征记》及《入伍前后》两部自传体长篇小说。

1932年秋,去张家口支持冯玉祥建立抗日同盟军。

冯玉祥十分佩服他的理论修养和雄辩才能,曾对部下说:“宣侠父的口才能顶二百门大炮。

”1933年5月,察哈尔民众抗日盟军成立,他任该军中共前线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常委,兼二路军政治部主任、第五师师长。

抗日同盟军失败后,与吉鸿昌等在天津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

1934年3月,介绍吉鸿昌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陪吉鸿昌赴上海履行入党手续。

1934年夏,宣侠父奉调至上海,化名杨永清,参加中央特科工作,为特科负责人之一。

1935年,化名宣古渔,到香港进行统战工
作。

曾任中共华南工委书记,推动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组织反蒋抗日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任不管部长。

1936年6月,李宗仁等发动“两广事变”后,他任重建的十九路军政治部主任兼六十一师参谋长。

后任中华民族革命同盟悟市委主任。

“西安事变”后,奉周恩来、叶剑英电示,到西安红军联络处工作。

不久,在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

1937年9月,宣侠父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中将衔高级参议,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进行统战工作。

所撰写的《游击战争概述》一文使胡宗南赞叹不已,曾许以高官,竭力策动为其辅佐治军,但宣侠父谢绝说:“当官就应像林则徐,领兵就应像关天培,为的是民族,对得起百姓。

”同时,他团结孙蔚如、杜斌丞、赵寿山、杨明轩等陕西籍地方名流,动员大批青年去延安参加革命。

1939年3月,他还周密安排丁玲等率领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在西安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国民党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对宣侠父的活动十分不安,劝他留学法国深造,但他拒绝说:“山河破碎,民族危亡,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本人不敢奢求个人前途而置民族利益于脑后,还是等胜利以后再提此事吧!”蒋鼎文见他软硬兼拒,就借军统之手杀人。

蒋介石根据军统罗列的罪状,写手谕“将宣侠父秘密制裁”。

7月31日,宣侠父在西安被国民党军统特务秘密绑架杀害。

周恩来三次向蒋介石追查宣侠父的下落,答复说:“宣侠父是我的学生,他背叛了我,是我下令杀掉的。

”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时,为宣侠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