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的检疫期
常用传染病隔离时间表

病名 麻疹
病人隔离期限 隔离至出疹后5 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疹后1间不少于1 周。
流行性腮腺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 细菌性痢疾
隔离患者直至腮肿消退,至少隔离14 天,最长隔离期不超过 病后21天
自发病之日起不少于21 天 自发病之日起隔离40天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或大便培养2-3次阴性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12 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
医学观察至少23天(从停止接触起算)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症状消失且隔离期不少于7天
风疹 手足口病 水痘
隔离至出疹后5 天 隔离时间不少于10 天,直到退热,口足的溃疡及水泡结痂 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不少于病后14 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1 天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隔离患者症状消失后3 天,不少于病后7 天
百日咳 阿米巴性痢疾 猩红热 白喉
伤寒
痉挛性咳嗽出现后30天或发病后40天解除隔离 症状消失后连续3 次粪检未发现滋养体或包囊,可解除隔离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咽培养连续3 次阴性或发病后7天 症状消失后,连续2次咽培养阴性,或症状消失后14天
病临床症状消失后5 天起大便培养2 次阴性或症状消失后15 天可解除隔离
接触者应隔离/观察期限 易感者医学观察21 天
接触者进行观察,不需隔离,疫情的 追踪应至少持续到事件结束后一周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0 天
密切接触者应进行检疫45 天 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20天 接触者观察7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至少7 天(自最 后接触之日算起) 接触者观察21天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隔离和检疫期限

编号
病名
潜伏期
常见 最短最长
隔离日期检疫期1麻疹源自10—14天6—18天
无合并症者疹后5天
21天
2
风疹
18天
14—21天
一般不必隔离,必要时个例至皮疹出后5天
不检疫
3
水痘
14—16天10—21天
隔离至脱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2周
21天
4
流感
1—2天
数小时-4天
热退后2天或症状消失为止
最后一个发病后3天
5
流腮
16—18天
8—30天
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为止,至少与发病后10天
21天
6
甲肝
30天
14—45天
自发病之日起21天
45天
7
乙脑
10—14天
4--21天
隔离至体温正常为止
不检疫
8
菌痢
1—2天
数小时-7天
隔离至病程结束停药5天,或两次粪便培养阴性
7天
9
流脑
2—3天
1-7天
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但从发病日计算不得少于7天
7天
11
幼儿急诊
10—15天
隔离15天
15天
12
脊灰
5—14天
3--35天
隔离期不少于发病后40天
20天
13
猩红热
2—4天
1-7天
症状消失后,咽拭子连续3次阴性解除隔离但自治疗起不‹7天
7—12天
10
手足口
2-7天
隔离两周
14天
14
乙肝
60—90天60--160天
急性期应隔离至HBSAg阴转,恢复期不阴转者按HBSAg携带处理,动态隔离,定期观察有无乙肝病毒复制指标,至抗HBS产生
常见传染病的临床症状、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限

病名
典型临床症状
传染期
潜伏期(天)
患者隔离日期(返校条件)
接触者检疫日
常见
最短
最长
甲型肝炎
起病急骤,前驱期1-5天,发热,全身不适,类似感冒症状;继而出现明显乏力,厌油食,恶心,呕吐等,
自潜伏期末至出现黄疸后2~3周或更长。
30
15
50
急性病人自发病起不少于30天,托幼机构要隔离40天。
疫源地处理后,对密切接触者观察40天。
细菌性痢疾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
从发病开始就有传染性,一般症状消失后1~2周内停止排菌,迁延性病人可长期排菌,并有传染性。
2~3
1
7
临床症状消失后,隔日连续2次粪便培养,结果阴性者即可解除隔离、或大便正常后一周解除隔离。
疫源地实行终末消毒后,观察7天。
水痘
发热1~2天出现红色丘疹,数小时变为圆形的呈“露珠”状疱疹,躯干、腰、头皮多见、四肢稀少、易破、发痒
发病前1~2日至全部皮疹干枯结痂为止。
14~16
11
24
皮疹全部干燥结痂
21天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肿大(一侧或双侧),疼痛,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
发病后只腮腺肿完全消失为止(10~14天)。
1~2
数小时
3
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不得少于7天)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从潜伏期末至退热时止均有传染性,能迅速侵犯易感人群。
1~2
数小时
4Hale Waihona Puke 退烧后24小时最后一个病人
发病后3天
麻疹
前驱期:中度以上发热,咳嗽,鼻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症。出疹期:发热后4~5天开始出疹,自耳后,发际向面、颊、躯干及四肢蔓延。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
各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

各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在人体内繁殖的疾病。
传染病的报告和监测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各国针对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有所规定,下面将对常见传染病的报告时限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对于痢疾、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我国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在发现病例后立即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情况、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此外,医疗机构应当每周报告一次本地区的痢疾、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的疫情情况,包括病例数、死亡数等。
其次,针对流行性感冒,我国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在发现病例后24小时内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情况、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此外,医疗机构应当每周报告一次本地区的流感疫情情况,包括病例数、死亡数等。
除了上述传染病外,对于其他传染病,我国也有规定报告时限。
例如,对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医疗机构应当在发现病例后24小时内报告;对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法定传染病,医疗机构应当在发现病例后12小时内报告。
除了报告时限外,医疗机构还应当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患者、追踪密切接触者、加强环境清洁等,以阻断疾病的传播。
总的来说,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及时报告的重要性。
只有及时报告,才能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有效阻断疾病的传播,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
在日常工作中,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传染病报告时限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报告意识和能力。
同时,加强卫生监督,对于迟报、漏报的情况要进行严肃处理,以确保传染病的及时报告和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各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报告时限进行报告,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监督,确保传染病的及时报告和有效控制。
13第七版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与接触者观察期

常见
14-21天 1-5天 14-28天 10-15天 7-12天 20-30天 约1年 约12周 3-5个月 2-3天 7-14天 7天 18天
潜伏期 最短-最长
4-60天 隔离至热退 患病期间性接触隔离 10-90天 11-25天 8-45天 不隔离 病室应防蚊、灭蚊
隔离期
不需检疫
接触者观察期
病原体
鼠疫杆菌
O1、O139
炭疽
1-5天
12小时-12天
皮肤炭疽隔离至创口痊愈,痂皮脱落为止。其他类 医学观察12天,密切接触者可用青霉素、四 炭疽杆菌 型患者在症状消失后2次(间隔3-5天)阴性。 环素、氧氟沙星等预防 医学观察20天,观察期间可用减毒活疫苗快 小核糖核酸V 速预防免疫。 医学观察7天 医学观察21天 ,儿童可用红霉素预防 疫水接触者检疫14天 不检疫 彻底灭虱后医学观察14天 一般不检疫 不检疫 医学观察14天 不检疫 同食者医学观察1-2天 森林脑炎V 白喉杆菌 百日咳杆菌 螺旋杆菌 布鲁菌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 10天 多症 恙虫病 黄热病 森林脑炎 沙门菌食物中毒 10-14天 3-6天 10-15天 4-24小时
第七版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与接触者观察期
病名
肾综合症出血热 淋病 梅毒 间日疟 恶性疟 三日疟 班氏丝虫病 马来丝虫病 黑热病 急性出血结膜炎 新生儿破伤风 人禽流感 风疹 冠状病毒感染 手足口病 肺结核 埃博拉出血热 麻风病
1-12天 7-46天 3-15天
至症状消失后,咽培养连续3次阴性或发病后7天 隔离至发热退 起病后7天
9天-10年以上 不隔离
第七版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与接触者观察期
病名
流行性斑疹伤寒 地方性斑疹伤寒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间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间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可通过传播途径(如空气、食物、水等)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的疾病。
根据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可以将传染病进行分类。
一、按病原体分类1. 细菌性传染病:如结核病、炭疽、沙门菌病等。
这些病原体主要是细菌,通过空气、食物、水等途径传播,引起呼吸道、胃肠道等器官的感染。
2. 病毒性传染病:如流感、艾滋病、登革热等。
这些病原体主要是病毒,通过空气飞沫、血液、性接触等途径传播,引起全身多脏器的感染。
3. 真菌性传染病:如念珠菌病、肺曲霉病等。
这些病原体主要是真菌,通过空气、土壤等途径传播,引起皮肤、呼吸道等部位的感染。
4. 寄生虫性传染病:如疟疾、血吸虫病、包虫病等。
这些病原体主要是寄生虫,通过水、食物等途径传播,引起多种脏器的感染。
二、按传播途径分类1. 空气传播:指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气溶胶等途径传播疾病,如流感、麻疹等。
2. 食物传播:指通过食物中的病原体传播疾病,如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
3. 水源传播:指通过水源中的病原体传播疾病,如霍乱、痢疾等。
4. 虫媒传播:指通过中间昆虫(如蚊子、苍蝇等)叮咬传播疾病,如疟疾、登革热等。
5. 血液传播:指通过血液传播疾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等。
三、报告时间为了及时监测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状况,各国都设立了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的报告时间一般是根据疾病危害程度和传播速度来确定的。
对于高度传染性和危害严重的疾病,如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禽流感等,通常要求在24小时内上报。
这类疾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及时上报可以帮助相关部门立即采取措施,遏制疫情的扩散。
对于病原体较为常见但仍有传染性的疾病,如肺结核、性传播疾病等,通常要求在7天内上报。
这类疾病虽然不具备极高的传染性,但对公共卫生造成一定影响,及时的报告可以协助相关部门进行监测和控制。
除了上述时间要求外,传染病报告中还有特殊情况需要关注。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隔离期、观察期等

胺均可将
病菌杀死
。
消化道
潜伏期末
即可排 菌,临床 症状期传 染性最 大,病后 带菌自数 天至4周 不等,少 数可数月 至1年以
临床症状 消失后, 隔日大便 培养,连 续2次阴 性或症状 消失后6 天解除隔 离
留验5 天,并连 续作粪便 培养2 次,阴性 者解除隔 离
用加倍量 的20%漂 白粉乳剂 或2~3% 来苏儿, 0.5%氯 胺,还可 用新药“ 84”消毒 液消毒
至少7~10 天
2天
75%酒精 、84消毒 或煮沸
(丙) (CA24)
医学观察
20天,对
发病前10
5岁以下
脊髓灰质 炎(乙)
3~35天 7~14天 消化道
天至病后 4周均有 传染性, 少数可达
隔离期不 少于病后 40天
儿童注射 胎盘球蛋 白或丙种 球蛋白,
4个月
可防止发
病或减轻
症状
艾滋病 (乙)
6个月~ 10年以上
带者处理 种乙肝疫
苗
潜伏期末
即有传染 性,临床 症状期传 染最大, 慢性病人 亦有传染 性,最长
急性期隔 离至病情 稳定,慢 性病例按 病原携带 者处理
目前无法 定措施
达6年
急性感染
后HDAg血
症可持续
25天,慢 性感染者 在HDAg与
同乙型肝 炎
目前无法 定措施
抗-HD肖
失前均有
传染性
发病前2
周至发病 后2周从 粪便中排
数年
传播途径 传染期
隔离期
接触者观 察期及管 消毒方式 理办法
呼吸道 呼吸道
对寒冷、
潜伏期末 即有传染 性,普通 型患者之 传染性可 持续6~7 周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检疫期 (1)

症状消失后连续2~3次大 便培养阴性可解除隔离
同食者医学观察1~2天
症状消失后连续3次粪查 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及 包囊阴性
饮食工作者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者应 调离工作
退热后48小时解除隔离
医学观察3天,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隔离
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 炎出疹后10天
易感者医学观察21天。接触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
出疹后五天解除隔离
一般不检疫,对孕妇尤其3孕个月内者,可肌注 丙种球蛋白
至全部结痂或不少于病 后14天
医学观察21天,免疫力低着可用丙种球蛋白
至腮腺完全消肿,约21天 一般不检疫,幼儿园及部队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0天
之症状消失后3天,但不 医学观察7天,可作咽培养,密切接触的儿童服磺胺或
少于发病后7天
不隔离
日常接触不需检疫
可以不隔离
疫水接触者检疫2周
隔离至肿大的淋巴结消退, 鼠疫败血症症状消失后培养3 次(每隔3天)阴性
接触者检疫9可服四环素或SD预防,发病地区进行疫区 检疫
就地隔离至症状消失后痰培 养连续6次阴性
同腺鼠疫
病程应隔离治疗
被可以狂犬病或狼咬伤者医学观察,并注射疫苗及免疫 血清
可不隔离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4~7天 2~21天
流行性乙型脑炎 7~14天 4~21天
森林脑炎 流行性斑疹伤寒 地方性斑疹伤寒 恙虫病 虱传回归热 肾综合症出血热
10~15天 7~30天 10~14天 5~23天 7~14天 4~18d 10~14天 4~20天 7~8天 2~14天 14~21天 4~60天
利福平预防
症状消失后连续两次咽培
养(间隔2天,第一次于 第14病日)阴性或症状
医学观察7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性
乙型脑炎
14
4
21
隔离到体温正常为止
不检疫
脊髓灰质炎
5~14
3
35
自发病起不得少于40天
21天
细菌性痢疾
1~2
数小时
7
症状消失、大便培养2次,阴性后解除隔离,带菌者要隔离。
7天
百日咳
7~10
2
21
自发病起隔离40天,自痉咳日起30天
21天
流行性
脑脊髓膜炎
1~4
1
7
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但从发病日计算不得少于7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天
猩红热
3~7
1
12
自发病起隔离2周或症状消失后一周,咽培养阴性
12天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限
病名
潜伏期(天)
患者隔离日期
接触者
检疫日
常见
最短
最长
麻疹
10
6
18
无合并症者疹后5天
21天
水痘
13~17
11
24
皮疹全部干燥结痂
21天
流行性感冒
1~2
数小时
4
退烧后24小时
最后1个病人发病后3天
流行性
腮腺炎
18
14
21
腮肿消失为止
21天
甲肝
14~42
发病起不得少于40天,慢性迁延性肝炎活动期要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