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虽寿-翻译
《龟虽寿》原文及翻译

《龟虽寿》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龟虽寿》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龟虽寿》原文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龟虽寿》注释 1.该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
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还有死亡的时候。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寿,长寿。
3.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4.“螣蛇”二句: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螣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腾云驾雾。
螣音同“腾”5.骥(jì):良马,千里马。
枥(lì):马槽。
6.已:停止。
7.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暮年:晚年。
8.盈缩:原指人的寿星的长短变化,现指人寿命的长短。
盈,满,引申为长。
缩,亏,引申为短。
1《龟虽寿》原文翻译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
龟虽寿 译文

《龟虽寿》原诗及译文、注释原诗:龟虽寿东汉末年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注释:(1)龟虽寿:曹操所作乐府组《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
(2)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寿,长寿。
(3)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4)腾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
(5)骥:良马,千里马。
伏:趴,卧。
枥:马槽。
(6)烈士:操有远大抱负的男子。
这里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暮年:晚年。
(7)已:停止。
(8)盈缩: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的寿命长短。
盈,增长。
缩,亏,引申为短。
(9)但:仅,只。
(10)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
怡,愉快、和乐。
(11)永:长久。
永年:长寿,活得长。
(12)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
幸,庆幸。
至,极点。
最后两句每章都有,应为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龟虽寿》翻译、主题思想

《龟虽寿》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
【原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槽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跑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的雄心不会停止。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长寿。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作者】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主旨】
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而弥坚、建功立业的豪迈气魄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真切地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龟虽寿原文及翻译完整版

龟虽寿原文及翻译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曹操《龟虽寿》原文、注释、译文

曹操《龟虽寿》原文、注释、译文
作品简介:
本诗表现了不甘衰老和人命不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精神。
原文:
《龟虽寿》
曹操
神龟(2)虽寿,犹有竟(3)时。
腾蛇(4)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5)伏枥(6),志在千里。
烈士(7)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8)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9)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1)选自《乐府诗集》。
《龟虽寿》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2)〔神龟〕龟的寿命很长,古人将它作为长寿动物的代表。
(3)〔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4)〔腾 (téng)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
(5)〔骥〕一日能行千里的良马。
(6)〔枥〕马槽。
(7)〔烈士〕指怀有雄心壮志的正直人士。
(8)〔盈缩〕盈,长;缩,短。
(9)〔养怡〕保养身心健康。
译文: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曹操龟虽寿原文及翻译

曹操龟虽寿原文及翻译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曹操龟虽寿原文及翻译》的内容,具体内容:《龟虽寿》,是东汉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曹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解,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首篇为序,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
我这里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原文和翻译...《龟虽寿》,是东汉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曹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解,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首篇为序,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
我这里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原文和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龟虽寿》原文:作者:曹操【魏晋】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注释:1.该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
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
这首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此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2."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寿,长寿。
3.竟:完毕,结束,这里指死亡。
4."腾(tng)蛇"二句: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5.骥(j):良马,千里马。
6.伏:趴,卧。
7.枥(l):马槽。
8.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暮年:晚年。
9.已:停止。
10.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
盈,增长。
缩,亏,引申为短。
11.但:仅,只。
12.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
怡,愉快、和乐。
13.永:长久。
永年:长寿,活得长。
1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附文,跟正文没关系,只是抒发作者感情,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15.为:化为。
《龟虽寿》原文翻译及赏析

《龟虽寿》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龟虽寿》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龟虽寿》原文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原文翻译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我非常高兴,要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龟虽寿》诗歌赏析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螣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螣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
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
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
龟虽寿原文及翻译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龟虽寿翻译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诗中“老骥伏枥”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全诗的韵调跌宕起伏,开头四句娓娓说理,“犹有“终为”两个词组下得沉着。
而“老骥”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时露霸气”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
而最后数句则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
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
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
《过故人庄》诗韵
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题破山寺后禅院》译文
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诗的大意
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
重重花木掩映这弯弯的小路,来到禅房,更觉幽静。
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
主题思想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译文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夜雨寄北》赏析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
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
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
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
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
“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
“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泊秦淮杜牧
译文:
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
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
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
歌女如春,“游客”颠狂,《后庭花》的歌声弥漫江上,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
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
如首句七个字却勾画出一幅生动的秦淮河的迷蒙夜景,大可以看出语言的精练、准确、形象。
末二句,上句明白如话,朴素自然;下句却运用了浅显的典故,以表达他深沉的感情,颇为雅丽清新。
这一切,都使得这首诗显得词来清丽,画面鲜明,风调悠扬,富有艺术勉力。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的问题。
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回过头来再看一下这首词,作者在回忆旧时的美好生活,可是,夕阳西下,光阴似箭,那昔日的情景何时能再现? 落花坠地,更引发词人年华流逝的无可奈何之感;似曾相识的燕子去年飞走今年尚且还会归来,而过去的岁月却一去不返了。
想到这里,词人不禁独自在园中充满花香的小路上徘徊。
思想与动作构成双重叠合,在
徘徊沉思中遥应上片的回忆,造成循环往复的态势,使读者更加感到时间的宝贵,与诗人产生强烈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