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粒子与大宇宙导学案自

合集下载

沪科版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导学案

沪科版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导学案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11.1 走进微观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有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了解分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的探索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

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通过合作和交流的方式归纳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预习感知1.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最远的距离和最小的尺度各是多少?2.宇宙万物,变化万千,大到天体,小到原子,它们的运动与组成,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3、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4、你能简单说明物质是有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吗?合作探究一:自然的尺度看课本P192了解浩瀚的星空、远飞的大雁、非典病毒,从而认识自然界的神奇,直观的了解自然界物质的尺度。

二:物质的组成读课本P1931,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问题。

了解自然界里的所以物质都是由最小的微粒组成的。

什么是分子?分子是什么时间由谁发现的?观察图片了解分子的结构图象。

1、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由水、火、土、所组成,称为“”。

2、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称为“”。

人们认识到若将物质无限的分下去,所得到的颗粒将愈分愈小,小到这种颗粒能保持化学性质不变为止,通常所说的物质就是由这种颗粒构能的。

3、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最早把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的小颗粒称为“分子”。

因此,他被后人称为“分子之父”。

4、物质是由或组成的?看课本P181图10-4,放大后的硅表面的原子图像,图10-5DNA生物大分子结构示意图,课本P181图10-6龟裂的土地。

思考与讨论:干旱的田龟裂为土块,土块可碎成细泥,细泥又碎为沙尘,沙尘还能继续分裂吗?沙尘随风飘荡?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吗?5、分子有多小?(生可参照P194信息窗中的知识回答)三:微观粒子1.自学课本P194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习题:(1)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吗?还可以分割吗?分子是由构成的,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才证明了的存在。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1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3节探讨宇宙导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1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3节探讨宇宙导

第三节探讨宇宙【学习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讨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

2.熟悉到人类对宇宙的探讨将不断深切。

【学习重点】对宇宙的了解。

【学习难点】通过人类对宇宙探讨历程的展现,培育学生对科学的追求,熟悉宇宙的科学态度,探讨宇宙的科学精神。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式指导:1.太阳系中行星运动的一路特点: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太阳自转的方向一致,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

2.恒星是由灼热气体组成的,是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运行的天体。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探索的历程自主阅读教材P224~225的内容,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继“神舟九号”升空后,“神舟十号”也于2013年6月11日成功发射,再次实现与“天宫一号”进行载人交会对接,我国探讨宇宙又向前迈进一大步。

其实,人类对宇宙的探讨经历了__地心__说→__日心__说→牛顿创建了运动定律→飞向太空。

知识板块二浩瀚的星空自主阅读教材P226~227的内容,并观看图,回答问题:如图所示中①~⑧代表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其中咱们居住的星球是__⑥__(填序号)。

其实,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地球是__太阳__系中一般的一员,而太阳又是__银河__系中的一颗一般恒星。

宇宙中有很多如此的星系。

方式指导:探讨宇宙使咱们加倍了解日地空间环境,有效地预报和预防如宇宙射线、太阳风等对地球的阻碍,还能够为咱们解开宇宙演化的隐秘,探讨生命的起源等。

因此咱们要不断探讨宇宙,及早揭开宇宙之谜。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

依照完成情形挑几组同窗率领大伙儿别离学习板块一、二、三,其他同窗补充或纠错。

教师选择两组同窗在全班展现方案一、二,小组同窗彼此点评。

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现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讨,一路解决。

【一线教师整理】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全册导教学设计: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一线教师整理】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全册导教学设计: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一线教师整理】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全册导教学设计: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粒子与大宇宙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2.理解宇宙的组成及宇宙的起源。

3.掌握常见的宇宙观测方法。

4.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11.1 小粒子:粒子的发现•11.2 中微子:神秘的小粒子•11.3 物理宇宙和粒子世界•11.4 用什么观测宇宙?三、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导入时可以通过问题、图片或实物等进行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引导问题: - 你知道物质由什么构成的吗? - 你了解宇宙和粒子世界的关系吗?3.2 知识讲解与讨论(20分钟)3.2.1 小粒子:粒子的发现在这一部分,可以通过PPT、讲解及实物等方式介绍粒子的发现历程、粒子的分类以及粒子的性质等内容,让学生对粒子有初步的认识。

3.2.2 中微子:神秘的小粒子在这一部分,可以通过实验故事的方式,引入中微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中微子的特性、作用以及科学家对于中微子的研究成果。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进行讨论。

3.2.3 物理宇宙和粒子世界在这一部分,可以通过图表、例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物理宇宙和粒子世界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对宇宙的组成和粒子的结构有更深入的认识。

3.2.4 用什么观测宇宙?在这一部分,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宇宙观测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宇宙观测方法和设备,如望远镜、卫星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科学家是如何通过观测来研究宇宙的。

3.3 讨论与总结(15分钟)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总结本章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宇宙和粒子世界的疑问,并解答。

3.4 拓展与应用(15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拓展与应用。

可以给学生布置小组或个人任务,例如设计一个宇宙观测方案,或就某个具体的宇宙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汇报。

3.5 布置作业与反思(5分钟)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11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学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11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学案 (新版)沪科版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一、知识梳理1.物质是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原子的组成和模型;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

2.水分子的运动和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分子的特征;分子的性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3.探索宇宙的历史;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二、题型、技巧归纳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恒星是绝对不动的B.闻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C.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D.“破镜难以重圆”说明了分子间有斥力2.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知识来解释的是()A.春天,柳枝吐芽 B.夏天,烈日炎炎C.秋天,丹桂飘香 D.冬天,雪花飘飘3. 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月面软着陆,下列关于月球叙述正确的是()A.月球表面有空气B.嫦娥三号可以采用降落伞缓慢降落C.月球上有水和生命D.月球表面最常见的月貌是环形山归纳小结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家德罗第一个把这种颗粒命名为“分子”;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还可以再分割,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原子的存在,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叫做“单原子分子”;绝大多数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叫“多原子分子”;20世纪中叶,人类为了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制造了各种类型的离子家速器。

借助不断完善的离子加速器,还发现了μк介子、Λ超子、Σ2.分子的运动:固体、液体的分子可能是一个挨一个的挤在一起,气体分子之间有间隙,固体的分子可能是静止不动的,而液体和气体具有流动性,它们的分子可能是运动的,分子之间有引力的作用,要不然就不会构成物质;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3、我们已经了解了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含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我们观察到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人们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月亮围绕地球转动,地球等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转动,恒星也在运动;太空技术的发展,人造地球卫星、太空望远镜、太空探测器、载人宇宙飞船等相继出现,实现了人类飞天的梦想。

(导学案) 小粒子与大宇宙导学案自

(导学案)  小粒子与大宇宙导学案自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会运用分析推理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3.激情参与,展现自己重点: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难点:能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的现象【学法指导】1.课前读书一遍,并用笔勾出学习目标对应的知识点............(但不能只看知识点,应通读一遍)然后完成预习案。

2.小组一起做探究活动中的实验,讨论并完成探究案。

【预习案】【教材辅读】1.物质是由__________或__________组成的。

我们把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___________不变的是最小微粒叫分子。

2.1909年,卢瑟福在成功地进行了______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的中心叫,在不同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的是带电的。

3.原子核由带正电的____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_____组成;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粒子__________组成的。

4.物质的状态常分为、和。

5.在固体中,分子彼此靠得很近,因而,固体有一定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在液体中,分子靠在一起,但在一定限度内,分子能运动或滑动,因而,液体__________确定的形状,但_______一定的体积(选填“有”或“没有”);在气体中,分子分离得比较远,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_________固定的形状,也__________确定的体积(选填“有”或“没有”)。

[来源:学科网]【我的疑惑】【探究案】探究点一:分子间有间隙吗做课本P219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入表格,比较和分析数据,你会发现什么?将实验结论补充完整:当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比预计的要。

结论:上述实验还表明:分子之间确实存在着。

探究点二: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①做课本P220的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根据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表明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一、教学内容本章复习的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原子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宇宙的组成和演化、太阳系的结构、地球的结构等。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物质的基本组成,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元素的性质,了解宇宙的组成和演化,掌握太阳系的结构,了解地球的结构。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物质的基本组成,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元素的性质。

2. 使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和演化,掌握太阳系的结构,了解地球的结构。

3.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组成,原子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宇宙的组成和演化,太阳系的结构,地球的结构。

难点:原子的内部结构,宇宙的演化过程,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地球的内部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物质的组成。

2. 讲解:讲解原子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宇宙的组成和演化,太阳系的结构,地球的结构。

3. 练习:让学生通过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列表等形式。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物质的基本组成。

2. 请画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 请列举三种元素的性质,并说明其原因。

4. 请简述宇宙的组成和演化过程。

5. 请说明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6. 请简述地球的结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原子的结构,元素的性质掌握较好,但在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地球的内部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深入讲解这些知识点,并采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宇宙的演化过程,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地球的内部结构,通过查阅资料,写一篇小论文,加深对these knowledge points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y.重点和难点解析:原子的内部结构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的第十一章中,原子的内部结构是学生理解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关键。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第十一章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第十一章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案例分析材料;3. 练习题。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第十一章知识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三、案例分析(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

活动重难点:重点:第十一章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第十一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然而,仍有一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出一定的困难。

在课后,我将继续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研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自主学习环节的设计补充和说明:自主学习环节的关键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我提供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我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好笔记,记录自己的思考和疑问,以便在后续的讨论和交流中能够更好地参与。

二、案例分析环节的实施案例分析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我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让他们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到所学的物理知识。

补充和说明:补充和说明:四、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引导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是培养学生持续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从小粒子到大宇宙——空间跨度》 导学案

《从小粒子到大宇宙——空间跨度》 导学案

《从小粒子到大宇宙——空间跨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小粒子的基本构成和特性。

2、掌握宇宙的组成和结构。

3、理解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宇宙的空间跨度概念。

4、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

二、学习重点1、微观粒子的种类和性质。

2、宇宙的层次结构和尺度。

3、空间跨度的概念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三、学习难点1、理解微观粒子的量子特性。

2、想象和理解宇宙的巨大尺度和复杂结构。

四、知识回顾在开始探索从小粒子到大宇宙的空间跨度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些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

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又由原子构成。

原子则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内有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又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

在物理学中,我们还学习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它描述了物体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

五、微观世界:小粒子的奇妙之旅(一)基本粒子1、夸克夸克是构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粒子。

目前已知有六种夸克: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粲夸克、底夸克和顶夸克。

夸克之间通过强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

2、电子电子是带负电的基本粒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它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是粒子,又表现出波动性。

3、中微子中微子是一种质量极小、几乎不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的粒子。

它们在太阳内部的核聚变过程中大量产生。

(二)微观粒子的特性1、量子化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能量、角动量等,是不连续的,只能取特定的数值,这就是量子化现象。

2、不确定性原理根据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我们无法同时精确地确定一个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六、宏观世界:宇宙的浩瀚与神秘(一)太阳系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其质量占据了太阳系总质量的绝大部分。

(二)银河系银河系是一个巨大的星系,包含大约 1000 亿到 4000 亿颗恒星。

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心约 26000 光年。

(三)星系团和超星系团星系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会组成星系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会运用分析推理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3.激情参与,展现自己
重点: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难点:能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的现象
【学法指导】
1 .课前读书一遍,并用笔勺申学可号松呼座竽与那序(但不能只看知识点,应通读一遍)然后完成预习案。

2.小组一起做探究活动中的实验,讨论并完成探究案。

【预习案】
【教材辅读】
1.物。

质是由________ 或___________ 组成的。

我们把组成物质的
仍能保持其____________ 不变的是最小微粒叫分子。

2.1909年,卢瑟福在成功地进行了_______ 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
子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的中心叫____________ ,在不同轨道上绕着原子核
运动的是带电的______________ O
3.原子核由带正电的___________ 和不带电的_____________ 组成;20 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粒子 ______________ 组成的。

4.物质的状态常分为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_ o
5.在固体中,分子彼此靠得很近,因而,固体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在液体中,分子靠在一起,但在一定限度内,分子能运
动或滑动,因而,液体____________ 确定的形状,但________ 一定的体积(选填“有”或“没有”);在气体中,分子分离得比较远,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_____________ 固定的形状,也 ___________ 确定的体积(选填“有”或“没有”)。

[来源:学科网]
[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探究点一:分子间有间隙吗
做课本P219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入表格,比较和分析数据,你会
发现什么?将实验结论补充完整:
当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比预计的要 _________ O
结论:上述实验还表明:分子之间确实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 。

探究点二: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①做课本P220的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根据我们观察到的实
验现象表明
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②分别向冷水和热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墨水是否散开,哪个散的快。

结论: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_
2 ____ 有关。

______ 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

【针对训练】
1.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糖块放入水中,水变甜了
B.洒水车将水喷洒在地面上
C.扫地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D.沙粒放入水中,水变浑浊了
2.小青把驱蚊片放在电驱蚊器的发热板上,通电一段时间后,在整个房
间里就能闻到驱蚊片的气味,说明_______________ o如果驱蚊片不加热,在房间里就很难闻到驱蚊片的气味,可见____________ 越高,这种现象越
明显。

探究点三: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吗
做课本P221的实验,认真观察,并将实验结论填入相应的空格。

1 •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压紧,下面吊一个重物时_________________把
它们拉开。

2.利用针筒抽取半筒水,用食指按住针筒嘴,然后用力推入活塞,
实验结论: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 _____________ ;物体很 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
存在 _________________ O
【针对训练】
3. 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引力 B.只有斥力 C.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D.引力和斥力大小总是
相等
分子间存在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1)物质是由大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成的;(2)看看能否将水压缩?水
被压缩。

看不见的运动
分子间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在永不停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是不停地做_________ 运动的;(3)分子间存在着______ 和 ____ —的作用。

2.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____________ o
3.将体积分别为仏、V2的水和酒精混合后,发现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V 总_____ (选填“V” “ = ”或“>”)V1+V2,这一实验表明液体分子间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4.烧菜时,在很远我们就能闻到菜的浓香味,当菜凉下来后.,所闻到
的杳味就逐渐变淡,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5.将煤堆放在墙角多年,发现涂墙的石灰层内很深处帶变黑了,这是
现象,它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学科网]
6.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o
A.风的形成
B.烟从烟囱中冒出
C.秋天,黄沙扑面
D.离花园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
7.为了预防感冒,有人常在屋里放一碟醋,不久整个房间就会充满醋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D.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空气分子没有运动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瞬糖块溶于水中,尝到甜味 B.汽车驶过沙漠地带,沙土飞扬
9.关于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分子的排列方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十分紧密
B.液态物质的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可以移动
C.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几乎不受力的约束
D.既然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不同的物质中分子的排列情况应该相同
10.请指出下图中的几个实验,各是演示什么现象?
(1)甲是演示
(2)乙是演示
(3)丙是演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滴人墨水
热水

冷水
"•如下图,能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的图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