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管理风格

合集下载

什么是管理风格

什么是管理风格

一、什么是管理风格?所谓管理风格,一般说来就是:指管理者受其组织文化及管理哲学影响所表现出来的作风、格调、行为模式等,例如海尔、三九是群牛式(集权式)领导体制。

在海尔张瑞敏是一言九鼎;在三九,赵新先是一人拍板说了算。

而联想则是群雁式(民主式)的领导体制。

在联想,柳传志作重大决策时,一般会和副总及部长们交流和沟通,而且他还有一个做法,一旦一把手和副总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要听副手的意见,而不是一把手的意见。

在联想看来,主管副总最了解有关情况,所以由他首先做出决策。

二、管理风格的类型。

在日常的管理中,通常存在四种管理风格:1.指令式的管理风格由管理者来指定下属或团队的具体工作,做什么事,如何做,何时做,在何处做,做到什么程度,事无巨细,无微不至(称为高职责行为)。

其管理行为模式是:“我来决定,你来做”。

其使用的管理工具是告知、指示、指导和建立。

2.教练式的管理风格在具有指令式特征的同时,管理者与下属之间采取双向或多向的沟通、倾听、鼓励、辅导、澄清和激励(称为高支持行为)。

其管理行为模式是:“我们探讨,我来决定”。

其使用的管理工具是推销、解释、澄清和说服。

3.团队式的管理风格管理者给下属以大致说明,并与下属一同展开工作,注意倾听下属的意见与感受,激励下属积极地参与。

其管理行为模式是:“我们探讨,我们决定”。

其使用的管理工具是参与、鼓励、合作和承诺。

4.授权式的管理风格管理者在充分相信下属的前提下,给予下属以充分的授权,在管理过程中更多地使用高支持(关系)行为。

其管理行为模式是:“你来决定,你来做”。

在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局限于比较不同管理风格的优劣,关注的是哪一种管理风格更有效,管理者应该采用支持行为,还是职责行为。

其结论往往是鼓励管理者多采取授权式的或团队式的管理风格。

而许多管理者也存在固定的思维模式,认为自己的管理风格是长期形成,难以改变,最终形成“本色管理”,拒绝改变,而希望下属适应自己的管理风格。

四种不同的领导风格

四种不同的领导风格

宏观教化员工的智慧(下)四种不同的领导风格指挥性行为和支持性行为,这两种行为的不同组合会得出四种不同的领导方式。

任何一位领导者都不可能仅仅只有其中的一种行为,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其他的行为,所以指挥性行为、支持性行为在每一个领导者的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只是程度上有所不同而已。

有的人指挥性行为偏强,有的人支持性行为偏强。

把指挥性行为作为一条横轴,支持性行为作为一条纵轴,通过这样两个轴就会得出四个部分的内容,也就是四种不同的领导风格和方法。

图2-1 四种不同的领导风格(一)命令式的领导风格指挥多,支持少,这是一种命令式的领导方式。

也就是第一种领导类型,用S1(style,是领导风格的类型)表示。

1.命令式的领导风格的特征领导者对员工的角色和目标给予详尽的指导,并密切监督员工的工作成效,以便工作成果给予经常的反馈。

领导者经常告诉下属应该在哪里、什么时候做什么和怎样去完成各种任务。

决策由领导者自己决定,交流是单向的,对如何完成工作目标的规则和纪律约束清晰、明确。

2.命令式领导风格适用的员工的类型针对高工作意愿而低工作能力的员工多采用命令型领导风格。

(二)教练式的领导风格见图2-1,在右上角的部分,这种领导方式称为S2,教练式的领导风格。

指挥性行为偏高,支持性行为也偏高。

教练采用的就是一种高指挥、高支持的方式。

在球场上踢球的时候踢什么阵型是教练决定的,但是当队员球踢得很好的时候,教练也会给他支持,给他激励,所以他一边指挥,一边激励。

一边通过指挥的方式调整员工的技能,一边通过支持的方式提升员工的工作状态,这就是所说的教练的方式。

1.教练式领导风格的特征领导者命令与支持并重,领导者仍给予大量指示,同时也试图倾听下属对决定的想法。

决策的控制权仍掌握在领导者手中,对员工好的行为给予赞赏,关注工作进程,及时对下属提供工作表现好坏的反馈。

2.适合指导的员工类型高指挥对员工的能力有帮助,高支持对员工的意愿有帮助,什么样的员工既缺能力又缺意愿呢?应该是第二阶段。

利克特的四种领导方式

利克特的四种领导方式

十三、利克特的四种领导方式:1、专制--权威式2、开明--权威式3、协商式4、群体参与式十四、菲德勒模型(是第一个综合的领导权变模型):1、确定领导者风格。

影响领导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领导者的基本领导风格2、确定情景。

列出三个评价领导有效性的关键要素,即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领导与成员的关系.3、领导者与情景的匹配4、费德勒的模型的发展十五、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部下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

如果这些任务越明确,而且部下责任心越强,则领导环境越好。

反之,当任务是非结构性的是,群体的角色越模糊,则领导环境就越差。

十六、情境理论:1、命令式阶段2、说明式阶段3参与式阶段4授权式阶段十七、根据情境模型理论,随着员工的成长,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要经历四个阶段,领导者因此要不断改变自己的领导风格,领导生命也随之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所以情境模型也称为领导生命周期模型。

十八、路径--目标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领导者的工作实质就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他们各自的目标与组织总目标的一致。

路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者的职能应包括:指明方向使通向工作目标的“旅行”更为顺利。

减少阻碍目标实现的路障。

通过提高实现绩效目标者的收益来增加个人满意的机会。

十九、路径--目标理论假设存在四种有关的领导行为:1、指示型领导。

即定位于任务导向的行为2、支持型领导。

即定位于关系导向的行为。

3、参与型领导。

4、成就导向型领导,即激励人们的行为二十、路径--目标理论还假设存在两项:下属的权变因素、环境的权变因素。

二十一、考虑下属的权变因素决定了各种领导方式的恰当性上,路径--目标理论给出下面的建议:1、指示型领导方式对拜权主义者尊重权威。

2、参与型领导方式对“内在控制点”类型的人更合适,因为这些个人更愿意对自己的生活施加更多的影响3、指示型领导方式在下属能力较低时更合适,指示型方式帮助人们理解应当做什么在考虑环境权变因素的影响上,路径--目标模型也引申出一些结论:4、相对具有高度结构化和安排完好的任务来说,当任务或压力过大时,指导型领导导致了更高的满意度5、当下属执行机构化任务时,支持型领导导致了员工高绩效和高满意度6、对知觉能力强或经验丰富的下属,指导型的领导可能被视为累赘多余7、组织中的正式权力关系越明确、越官僚化,领导者越表现出支持型行为,降低指导型行为8、当任务结构不清时,成就导向型领导将会提高下属的努力水平,从而达到高效绩效的预期二十二、领导者--参与模型是由两个阶段的工作组成:弗洛姆-叶盾模型和弗洛姆-亚戈模型二十三、领袖魅力式领导:是当代领导理论对于传统理论的复兴,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领袖魅力的领导者对下属和组织绩效会有什么影响。

试述管理方格理论与情境领导模型理论的主要内容。

试述管理方格理论与情境领导模型理论的主要内容。

试述管理方格理论与情境领导模型理论的主要内容。

管理方格理论是由管理学家布莱克和莫顿提出的一种管理风格分析框架,用于衡量和解释管理者在处理员工关系时所采用的风格。

该理论基于两个维度:任务导向与人际关系导向。

任务导向是指管理者注重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的程度。

人际关系导向是指管理者注重员工关系和沟通的程度。

结合这两个维度,管理方格理论形成了四种管理风格:1. 完全委任型(1,1):管理者很少参与员工工作,缺乏任务导向和人际关系导向。

这种风格通常导致管理者对员工缺乏指导和支持。

2. 任务导向型(9,1):管理者高度注重任务的完成,但忽视了人际关系。

这样的管理风格可能缺乏员工的信任和合作,导致员工的士气下降。

3. 人际关系导向型(1,9):管理者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但忽视了任务的完成。

虽然这种风格可能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但可能会忽视工作目标的实现。

4. 中间型(5,5):管理者兼顾任务导向和人际关系导向,注重任务完成的同时也重视员工的需求和关系。

这种风格通常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管理风格,能够平衡任务完成和员工关系。

情境领导模型理论是由赫尔曼·布隆和理查德·霍斯泰德提出的领导理论,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行为和效果依赖于领导者的情境。

情境领导模型理论将领导行为分为四种类型:1. 任务导向型:领导者强调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关注工作要求和员工表现。

这种领导行为在任务明确、员工能力较高时比较有效。

2. 关注员工关系型:领导者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和人际关系,关心员工的福利和需求。

这种领导行为在员工士气低落、困难情境下比较有效。

3. 参与型:领导者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问题解决过程,与员工进行协商和合作。

这种领导行为在员工能力较高、任务相对复杂时比较有效。

4. 支持型:领导者给予员工情感支持和关心,传递信任和帮助员工克服工作困难。

这种领导行为在员工遇到压力和挫折时比较有效。

情境领导模型理论认为,领导者应根据情境的要求和员工的需求,选择适当的领导行为,并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这些行为,以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

四种员工管理方法

四种员工管理方法

四种员工管理方法在现代商业环境中,有效地管理员工是一个组织实现持续成功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员工管理方法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情境和组织文化。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见的员工管理方法,包括权威型管理、民主型管理、激励型管理和团队型管理。

一、权威型管理权威型管理是一种以领导者为中心的管理方式。

在这种方法中,领导者通常制定决策和指导员工的具体工作,员工需要按照领导者的指示执行任务。

这种管理风格适用于情况紧急、需求明确的情况下,或是组织中需要快速决策的时候。

该管理方式的优点在于有效的指导和控制,能够确保团队按时完成任务,并确保任务的质量。

然而,权威型管理也可能导致员工参与度不高,缺乏创新和合作精神。

二、民主型管理民主型管理是一种强调员工参与和团队合作的管理方式。

在这种方法中,领导者鼓励员工参与决策过程,倾听员工意见,并尊重员工的专业知识。

民主型管理适用于需要员工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的环境,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这种管理方式的优点是能够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工作动力,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和成长。

然而,民主型管理也可能导致决策过程缓慢,难以统一意见,尤其是在需要快速决策的情况下。

三、激励型管理激励型管理是一种通过激励手段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工作动力的管理方式。

在这种方法中,领导者通过奖励措施激励员工的表现,例如晋升、奖金或其他形式的赞扬和认可。

激励型管理适用于需要提高员工绩效和激发竞争力的环境。

这种管理方式的优点是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然而,激励型管理也可能导致员工的过度竞争和不健康的工作环境,以及对激励措施的依赖性。

四、团队型管理团队型管理是一种强调协作和团队精神的管理方式。

在这种方法中,领导者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互助,促进团队的目标实现。

团队型管理适用于需要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的环境。

这种管理方式的优点是能够促进团队精神和协作,提高团队的创造力和绩效。

然而,团队型管理也可能导致决策过程缓慢,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达成共识。

disc管理风格

disc管理风格

disc管理风格介绍在组织中,管理风格直接影响到整个团队的运作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态度。

DISC管理风格是一种基于心理学理论的管理模型,通过了解员工的行为和沟通风格,帮助领导者更好地与员工合作,提高团队的表现和效率。

本文将深入探讨DISC管理风格的基本原理、应用方法,以及如何利用DISC管理风格提升领导能力和团队效能。

什么是DISC管理风格DISC管理风格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由心理学家威廉·莫尔顿·马尔斯顿(William Moulton Marston)提出。

他认为,人们的行为和沟通方式可以划分为四种基本风格:支配型(Dominance)、影响型(Influence)、稳定型(Steadiness)和服从型(Compliance)。

根据这四种风格,可以确定不同员工的个性特点和沟通需求,从而采用相应的管理策略。

DISC管理风格的应用1. 了解员工的行为特点利用DISC管理风格,领导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员工的行为特点。

通过与员工进行交流和观察,分析其倾向性的行为特征,以及喜欢的沟通方式。

例如,支配型员工可能更喜欢直接、坦率的沟通方式,而影响型员工则看重情感和人际关系。

通过了解员工的行为特点,领导者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潜力。

2. 个性化管理根据员工的DISC类型,领导者可以采用个性化的管理策略。

对于支配型员工,领导者可以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和挑战,同时提供明确的目标和反馈。

对于影响型员工,领导者可以注重表扬和奖励,鼓励其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对于稳定型员工,领导者可以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和明确的规则,鼓励其细致和耐心。

对于服从型员工,领导者可以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支持,让他们感到安全和受重视。

3. 沟通和冲突解决DISC管理风格也可以帮助领导者提高沟通和冲突解决的能力。

了解员工的沟通风格和喜好,领导者可以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更好地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

对于不同风格的员工,领导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沟通策略,如直接、感性、逐步等方式,提高沟通的效果和互动的品质。

管理风格主要分4种

管理风格主要分4种

管理风格主要分4种任何一个团队都有自己的风格,这些风格主要取决与一个经理的管理风格。

管理风格主要分四种。

1,包办型2,探照灯型3,文案型4,教练型包办型误区:这类经理往往忽视自己是团队的领导,喜欢带头做业绩。

这种类型的管理风格往往觉得自己很忙,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情。

其实他的时间都是用在帮业务员出业绩了。

没有真正去管理团队。

他们只是给了业务员一个结果。

而没去教他们过程。

正确的做法;这类经理首先要定位明白,经理的工作是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着重培训和帮助下属,而不是直接做销售。

同时还要明白,下属要通过自己做来学会做销售,不是看经理怎么做就会了。

在这一方面我现在还是比较多,以前我经常会帮助业务员去见客户,去打电话。

只要他们有困难我就会去帮他们。

很少让他们去想办法。

所以我要受他们以渔,不是受他们鱼。

探照灯型之所以称“探照灯”,是因为这类经理喜欢总盯着下属的缺点和做的不好的一面。

即使下属工作出色,也从来不给予奖赏。

他们认为只有不断警告下属,下属才能卖力工作。

这种类型的领导,必然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团队缺乏信任感。

上属根本不信任下属,下属又怎么会相信上级?▲下属没有成就感。

▲下属没有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类经理应该从两方面着手,进行自我改造▲改善沟通方式▲建立相互信任文案型这种风格就是主要以做记录为主要工作。

他们对客户资料、销售计划、电话记录、工作汇报、工作总结等文字性工作要求比较高,不断要求下属写计划、作汇报、填表格等。

花在文字上的时间比做业务的时间都要多。

改变的方法:▲确定目前所做的文字工作那些是必要的,那些是没必要的。

▲判断必要的文字工作,是否一定要自己亲自完成。

▲对自己必须要做而别人又替代不了的文字工作,是否可以做到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主要是把握销售环节中的重点。

不主要时间用在管理上。

提升工作的有效性目前我这这一方面已经在加强了,只是没有把工作做的很细,通过学习这里,我认为这一方面我的工作还要做的细点,一定要做到点上。

四种管理风格

四种管理风格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 year.Marchllinul r AW \\\s \1V1«S 口 U ! 4页)四种管理风格(2008-10-06 16:24:34)分类:管理思考转载▼标签:原创管理朵谈正文开始在日常的管理中,通常存在四种管理风格:指令式的管理风格由管理者来指定下属或团队的具体工作,做什么事,如何做,何时做,在何处做,做到什么程度,事无巨细,无微不至(称为高职责行为)。

其管理行为模式是:“我来决定,你来做”。

其使用的管理工具是告知、指示、指导和建立。

要点:发布指令注意任务到人,指令明确清晰,不要同时向两个人发布同一个指令;责任到人,有奖有罚;管理制度相对比较完善。

优点:能够让员工清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够提高执行效率;避免了一定程度的办公室政治;团队具备纪律性。

缺点:管理人员不是万能人:员工缺乏主管能动性,缺乏积极性;突发事件发生,没有人会去做,吃力不讨好;风气死板,团队缺乏活力。

适用环境:工作内容单一,重复性很高的工作。

如工厂工人、办公司打字员等等。

或者在执行特别紧急任务时。

教练式的管理风格在具有指令式特征的同时,管理者与下属之间采取双向或多向的沟通、倾听、鼓励、辅导、澄清和激励(称为高支持行为)。

其管理行为模式是:“我们探讨,我来决定”。

其使用的管理工具是推销、解释、澄清和说服。

要点:讨论问题应该清晰明确,过程步骤流程清晰:主持者态度要谦和,能够鼓励所有成员踊跃发言;管理者必须有一定的知识,能力,能够服众。

优点:尊重了员工参与决策的需求;是每一次决策变得更加完美;加深了所有成员彼此之间的沟通,增加了工作中的协调性;调动了员丄的积极性和主管能动性;能够让成员迅速成长。

缺点:没有相对应的制度,容易流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化团队成员的矛盾;决策的时间相对较长,延迟了执行。

适用环境:刚建立不久,整体素质较高,需要发挥成员主管能动性的团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3/2 21:22:00
四种管理风格 (2008-10-06 16:24:34)
分类:管理思考
转载

标签:原创管理杂谈
正文开始
在日常的管理中,通常存在四种管理风格:
指令式的管理风格
由管理者来指定下属或团队的具体工作,做什么事,如何做,何时做,在何处做,做到
什么程度,事无巨细,无微不至(称为高职责行为)。

其管理行为模式是:“我来决定,你来做”。

其使用的管理工具是告知、指示、指导和建立。

要点:发布指令注意任务到人,指令明确清晰,不要同时向两个人发布同一个指令;责
任到人,有奖有罚;管理制度相对比较完善。

优点:能够让员工清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够提高执行效率;避免了一定程度的办公
室政治;团队具备纪律性。

缺点:管理人员不是万能人;员工缺乏主管能动性,缺乏积极性;突发事件发生,没有
人会去做,吃力不讨好;风气死板,团队缺乏活力。

适用环境:工作内容单一,重复性很高的工作。

如工厂工人、办公司打字员等等。

或者
在执行特别紧急任务时。

教练式的管理风格
在具有指令式特征的同时,管理者与下属之间采取双向或多向的沟通、倾听、鼓励、辅导、澄清和激励(称为高支持行为)。

其管理行为模式是:“我们探讨,我来决定”。


使用的管理工具是推销、解释、澄清和说服。

要点:讨论问题应该清晰明确,过程步骤流程清晰;主持者态度要谦和,能够鼓励所有
成员踊跃发言;管理者必须有一定的知识,能力,能够服众。

优点:尊重了员工参与决策的需求;是每一次决策变得更加完美;加深了所有成员彼此
之间的沟通,增加了工作中的协调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管能动性;能够让成员
迅速成长。

缺点:没有相对应的制度,容易流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化团队成员的矛盾;决
策的时间相对较长,延迟了执行。

适用环境:刚建立不久,整体素质较高,需要发挥成员主管能动性的团队。

如建立不超
过半年的销售团队,策划团队等等。

团队式的管理风格
管理者给下属以大致说明,并与下属一同展开工作,注意倾听下属的意见与感受,激励
下属积极地参与。

其管理行为模式是:“我们探讨,我们决定”。

其使用的管理工具是参与、鼓励、合作和承诺。

要点:平时工作中,团队成员之间要有良好的交流习惯;重要问题应该清晰问题的各个
方面,每一个方面都细分,设立优先等级,没有成员都进行讨论,然后通过不同等级的
问题综合决策。

优点:极大的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使得决策考虑的范围更加全面;执行的过程中,员工会更加努力的工作。

缺点:决策更加缓慢,有时计划赶不上变化;完善的决策优先级很难制定,操作难度很大;对员工个人素质要就较高;在中国的人文环境下,容易形成小团体,形成团队分化和内耗。

适用环境:建立很长时间(一年以上)的销售团队,策划团队;要求员工有很强烈的主观意识和高知识型工作,如软件开发团队,战略规划团队,咨询团队等等。

授权式的管理风格
管理者在充分相信下属的前提下,给予下属以充分的授权,在管理过程中更多地使用高支持(关系)行为。

其管理行为模式是:“你来决定,你来做”。

要点:建立良好的授权制度,进行权限等级划分;有良好的监控体系,比如财物监控,内部审计,内部监察等等;授予的权限和责任清晰明确,不模糊化。

优点:下属会认为被上级赏识和器重,工作会更加努力;上级可以从很多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有精力做更重要的事情;管理思路会比较清晰,机构的执行力会大大增加
缺点:对执行人的软性要求(人品、道德素养等等)和硬性要求(主业素养和技能)较高;没有做好要点,企业陷入一片混乱。

适用环境:各级管理人员和资深专业人士。

这四种管理风格没有孰优孰劣,它们各有优缺点,各有适用环境。

对于管理者来说,选取哪种风格可以依据个人性格,团队形成时间,上级领导风格,团队工作性质来进行选择。

不能一概而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