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化学化工课程教学研讨会课件(爱课程中心)
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

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1、《聪慧的源泉——数学导读》。
南昌大学?朱传喜,11周,每周3-5小时。
课程性质:?类通识课——自然科学与技术。
3月10日,5月26日。
网址链接:#/info2、《唐诗经典》。
浙江大学?胡可先,12周,每周4小时。
课程性质:?类通识课——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
网络链接:#/info3、《文学欣赏与批评》。
武汉大学?陈国恩,12周,每周3学时。
课程性质:?类通识课——人文科学与艺术审美。
网址链接:#/info4、《网络素养》。
中山大学?张志安等,12周,每周2小时。
课程性质:?类通识课——社会科学与人类发展。
网址链接:#/info5、《现代礼仪》。
湖南大学?袁涤非,12周,每周1-2小时。
课程性质:?类通识课——社会科学与人类发展。
网址链接:#/info6、《急救常识》。
武汉大学?赵剡,9周,每周3小时。
课程性质:?类通识课——医学与生命科学。
网址链接:#/info超星(尔雅通识课)1、《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清华大学?彭林,2学分,在线学习59集(每集20分钟)。
课程性质:?类通识课——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
网址链接:2、《老子论语今读》。
东南大学?陈怡,2学分,在线学习59集(每集20分钟)。
课程性质:?类通识课——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
网址链接:3、《中国哲学概论》。
西安交通大学?陆建猷,2学分,在线学习60集(每集20分钟)。
课程性质:?类通识课——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
网址链接:4、《中华民族精神》。
华中科技大学?李太平等,2学分,在线学习51集(每集20分钟)。
课程性质:?类通识课——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
网址链接:5、《先秦君子风范》。
首都师范大学?赵敏俐,2学分,在线学习46集(每集20分钟)。
课程性质:?类通识课——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
网址链接:6、《项目管理学》(双语教学)。
南开大学?戚安邦,2学分,在线学习45集(每集20分钟) 课程性质:?类通识课——社会科学与人类发展网址链接:7、《物理与人类文明》。
2019届高三化学复习研讨交流会课件

命题框架
核心素养
真实情景
实际问题
化学知识
高考命题依据
• 根据普通高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 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科类化学科考 核目标与要求。 • 即:高考命题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 高考命题不会局限于教材
化学学科特点与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 化学的基本观念与研究方法 • (1)理解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化学 促进社会发展等基本观念。 •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能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 的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有关化学问题。 • 特别关注教材上的“科学探究”内容。
高考对化学学科能力的要求
新精神四个方向。
高考改革的顶层设计
“一体”、“四层”、“四翼”
“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 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高考“为什么考”的问题。 “四层”即高考要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四个层次,回答了高考“怎么考”的问题。 “四翼”即指高考试题要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 养、创新精神,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高考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 2、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 分析、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论,用化学术语及文字、 模型、图形、图表进行正确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高考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 (1)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的方法,能设
2024版化学说课课件(PPT课件)

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与互动•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反思与展望课程介绍与目标课程背景及意义0102 03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化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实验技能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化学基础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0102 03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选用《化学》(人教版)作为主要教材,该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实验技能的训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分析为拓宽学生视野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可选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等辅助教材。
辅助教材为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可选用《化学实验基础》等实验教材。
实验教材教材分析与选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简要介绍化学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详细阐述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反应机理等。
明确指出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合理规划课时,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课程概述知识体系重点与难点课时分配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理论。
明确每个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与课程内容的联系。
实验目的详细解释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原理和反应机理。
实验原理提供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设计与操作教学过程与互动通过讲述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入化学史话展示化学之美提出挑战性问题利用精美的化学图片和视频,展示化学的独特魅力和美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化工课程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化工安全技术授课对象:化工专业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化工生产中的安全风险和常见事故类型。
2. 掌握化工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规范。
3. 能够识别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4.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课程导入- 引入案例:分析一起化工事故,引发学生对化工安全问题的关注。
二、化工生产特点及危险性分析1. 化工生产特点:- 化学反应复杂多变- 物质危险性强- 生产环境复杂- 安全管理要求高2. 危险性因素分析:- 化学品泄漏- 爆炸和火灾- 机械伤害- 电气伤害- 环境污染三、化工安全技术基本原理1. 防爆技术2. 防腐蚀技术3. 防泄漏技术4. 防毒技术5. 防火技术四、操作规范与应急处置1. 操作规范:- 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定期检查设备设施- 遵守安全管理制度2. 应急处置:- 紧急情况下的报警程序- 事故现场处理方法- 应急疏散程序第二课时一、案例分析- 分析一起典型的化工事故案例,让学生了解事故原因和教训。
二、化工安全技术实践操作1. 演示防爆技术操作2. 演示防腐蚀技术操作3. 演示防泄漏技术操作4. 演示防毒技术操作5. 演示防火技术操作三、小组讨论与总结-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化工安全技术?- 如何提高化工生产的安全性?- 如何加强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 演示法- 小组讨论法- 讲授法教学工具与材料:- 多媒体课件- 演示设备- 化工安全技术相关书籍和资料- 个人防护用品考核方式:- 课堂参与度- 小组讨论成果- 课后作业教学反思:-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通过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 定期进行课程评估,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高考化学研讨会 PPT 课件

高一开始进入的省份
• 2004年: 山东、广东、海南、宁夏
• 2005年: 江苏
• 2006年: 福建、浙江、安徽、天津、辽宁
• 2007年: 北京、湖南、陕西、吉林、黑龙江
• 2008年: 山西、江西、河南、新疆
• 2009年: 湖北、内蒙古、河北、云南
• 2010年: 甘肃、四川、青海、西藏、贵州、广 西
摒弃复杂的信息题但简单的信息题开始出现。
• (5)常考反应类型有取代、加成、消取、酯化等。 • (6)常考物质有以葡萄糖双官能团为基础的变式,羟
基羧酸、羟基醛、烯酸(酯)、烯醛、环酯、含苯 环的衍生物等。
2. 通过变化考查适应新情境的能力— —常规考点变换考
氧化还原:电子守恒,配平,酸性氧化性,优先选择
仍然有不少同学失误,这一点正说明如何强
化基础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2009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Ⅱ卷答卷分析
173514
题号 27 28 29 30
平均分 8.87 9.81 6.03
4.22
标准差 3.99 3.85 4.34
难度 0.59 0.65 0.40 0.28
区分度
0.67 0.64 0.64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新形势下高考命题分析与趋势研究
主要内容:
• 一、网上阅卷
• 二、高中新课程标准与高考
• 三、2019年甘肃理综化学答卷分析
• 四、新课程理念下高考给我们教学 的启示
一 网上阅卷
1、严密性,科学性 2、准确性,公正性
二、高中新课程标准与高考
• 1.新课程标准改革进程
• 时间
(6)答题无联系观点,所有碳原子在同一直 线联想不到乙炔,所以无法解答。
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

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建设规范与服务爱课程2019年9月爱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服务机制课程编辑:首轮开课全程服务所有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服务工作均由课程团队完成,课程编辑只是提供必要的协助、建议和咨询服务开课前检查基础资源是否完备、合理、合法熟悉平台操作如何登录课程管理后台如何添加课程团队如何发布课程介绍页基于平台功能形成教学的全程设计课程架构、考核机制开课中开课后按时发布课程内容、测试、作业和考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服务工作:利用平台提供的工具与学习者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发公告、发邮件、讨论区答疑、课内直播、批改作业、确认成绩及时申请开设新的学期,并对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更新迭代。
开课服务流程教务处提交《在线开放课程开设登记表》爱课程创建课程管理后台系统发邮件到课程负责人的邮箱,通知已建课程管理后台课程负责人登录课程管理后台,准备好至少三周的教学内容,设置好评分规则,发布课程介绍页,添加课程团队爱课程分配课程编辑课程编辑审核课程介绍页与课程团队联系(加QQ群)告知需要修改的内容,协商开课时间开课全程服务课程团队注意事项:至少要准备好三周的教学内容才能审核通过,准备开课从发布课程介绍页到开课,建议间隔两周的时间,进行课程宣传和积累选课学生课程团队随时可以添加,不是一定要全部添加齐备才能发布课程介绍页关于课程负责人的账号爱课程在创建课程管理后台时,会为课程负责人设置好教师账号,并将课程管理后台创建在课程负责人的账号下。
课程负责人如何找到课程管理后台?l如果课程负责人以前在爱课程网注册过账号,就用原账号和密码登录l如果课程负责人以前没有注册过爱课程账号,爱课程会将其账号设置为《在线开放课程开设登记表》上填写的邮箱,密码是111111课程负责人如何进入课程管理后台01020403开课前的准备MOOC工作流程课程的宣传开课中的运行开设新的学期课程团队工作流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学重构),技术和拍摄是辅助l选题分析——讲授的课程主题l课程定位——学习者、受众l教学目标——学习什么知识,掌握什么能力,达到什么水平l课程评价——如何设计考核l教学安排——如何安排教学内容、活动、策略l教学资源——采用什么资源形态l团队成员及分工推荐学习一门MOOC课程资源准备n课程名称、图片和推介词n视频(包括宣传片)n视频驻点问题(插入视频中)n文档(PDF格式)n随堂测验题n课堂讨论题n测验题(客观题)n作业题(主观题)n考试题(客观、主观)视频制作的质量要求n 一个教学单元可以由多个视频组成,体现序列化、路径化n 碎片化,时间短,每个视频时长建议但不局限于5~15分钟n 主题聚焦,相对独立完整,能讲清一个知识点或者内容n 形式多样,借助技术实现最佳教学效果n 尽量不要出现学生的画面n 不建议全程板书(PPT)配音视频制作的技术规范n视频分辨率不低于720p(1280×720),建议1920*1080 n视频文件编码格式:mp4(H.264)n清晰的音频(注意噪声控制)n屏幕比例:16:9n字幕文件单独制作,srt格式n字幕文件保存时采用UTF-8编码格式n视频上不要有任何制作公司的标识n片头片尾不宜过长,控制在10秒以内测验题(客观题)n单选题公式转成图片插入n多选题n判断题n填空题作业题(主观题)n学生互评n老师批改视频中提问、随堂练习n按照发帖数量评分n按照发帖被赞数量评分考试n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个部分,可以两部分都选,也可以只选择其中之一n客观题部分支持试题库随机组卷功能发内容每周按时发布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如作业、测验等)发公告有新的教学内容发布和教学活动发布时,教师需广而告之东南大学 孟桥 “信号与系统”武汉理工大学 张晓文 “爱情心理学”答疑讨论主讲教师和团队成员要有值班制度,在论坛中为学生答疑,并活跃讨论作业批改:大部分工作由平台自动完成,但也有一些工作需要教师处置成绩确认:期末的结课工作发放证书平台设置认证证书(纸质+电子,收费),学生可自愿申请。
《化工专业课程设计》课件

。
工艺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确定生产任务和目标
明确产品的规格、产量和品质要 求。
收集资料
了解原料、产品、工艺条件等相 关信息。
工艺流程构思
根据生产任务和目标,初步确定 工艺流程方案。
工艺流程优化与改进
根据实际情况,对工艺流程进行 优化和改进,提高生产效益。
工艺流程图绘制
用图形符号表示工艺流程中各个 单元操作和设备。
课程设计的成果展示与评价
成果展示
通过PPT课件详细介绍了课程设计的 成果,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布置图 、管道布置图等。
评价标准
建立了科学的评价标准,从设计方案 的可行性、技术创新性、经济性等方 面对课程设计进行了全面评价。
课程设计的经验教训与改进建议
经验教训
总结了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如方案调整、团队协作等,并分析其原因。
确保管道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稳定运 行,避免出现泄漏、超压等问题。
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管 道系统的投资和运行成本。
环保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
合理选用绿色环保的管材和防腐保温材料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根据工艺流程和设备布置,合理确定管道 走向和支架位置,方便后期维护和改造。
管道设计的材料与规格
改进建议
针对经验教训,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如加强前期调研、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等 。
化工专业课程设计的未来发展
发展趋势
分析了化工专业课程设计的发展趋势,如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
展望未来
基于发展趋势,对未来化工专业课程设计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THANK YOU
制定合理的维护和检修计划,定期对管道 进行检查、清洗、维修和更换,确保管道 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2009年安徽省化学研讨会课件(下)

三、加强实验教学, 注重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1)注重课本实验原理的复习和改进
细节决定成败: (1)基本实验仪器 (2)常用试剂的保存 (3)基本实验装置 (4)实验规范操作 (5)经典实验回顾
一器多用
(1)洗气瓶
有水、没水? 长进、短进?
(2)集气瓶
(3)安全瓶
改进方法?
(4)储气瓶
多器一能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化学元素,下面是某化工厂从海水中提取NaCl、Mg(以 MgCl2形式存在)和Br2(以NaBr的形式存在)及综合利用的生产流程简图:
请回答: (1)Mg(OH)2中加入盐酸中,要获得MgCl2・6H2O晶体,需要 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为 ; (2)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下 列关于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精制饱和食盐水进入阳极室 B.纯水(加少量NaOH进 入 阴极室C.阴极产物为氢氧化钠和氢气 D.电解槽的阳极用 金属铁网制成 (3)母液中常含有MgCl2、NaCl、MgSO4、KCl等,可进一步加 工制得一些重要的产品。若将母液加热升温到60℃以上,随 着水分的蒸发,会逐渐析出晶体,此晶体的主要成分 是 ;过滤上述晶体后,将滤液降温到30℃以下,又 逐渐析出晶体,用一定量的冷水洗涤该晶体,最后可得到比 较纯净的 晶体。
探究实验题的解答注意点
(1)细心审题是关键:目的、原理要划出。 (2)认真分析是核心:分析原理;分析材料; 分析变量;分析结果。 (3)正确表达是保障:表达过程中一定要按 格式答题,同时要体现出科学、等量、单 一变量与对照性等原则。
图像表格数据归纳题
正确分析数据:(寻找规律,发现异常) 掌握坐标要领:(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 曲线本身的含义;起点、终点、转折点的 意义;曲线变化趋势的意义;曲线以外区 域或某一点的意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 爱课程中心
长沙 2015年11月28日
1
对慕课(MOOC)的基本认识
2
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设计思想
3
慕课(MOOC)课程制作的一般要求
4
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IT OCW 项目启动
• 课后作业
• 主观题,有提交时间控制,采用同伴互评,计入平时成绩
• 结课考试
互动及教学活动组织
互动及教学活动组织
• 课堂讨论
• 教师在教学单元中发起的讨论 • 平台为每个话题形成讨论区 • 学生的发言被可被计入平时成绩
• 答疑
• 在线答疑,支持“同问”话题的排序
• 互动交流是在线课程的生命力
评价与证书
湾地区高校开设MOOC课程 • 上述国内本科学校开设 MOOC课程 241门(不含spoc课程) • MOOC课程总学期数442课次
MOOC课程教师团队教学状况
• 95%的课程是国内高校的学分课
• 只有5%的课程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
• 95%以上的课程至少开设了两个学期
• 只有5%不到的课程,在完成一个教学周期后,没有开设新的学期
国内在线开放课程的现状
• 以“985/211工程”高校为代表的70余所学校开始了MOOC类在线 课程的建设与应用
• 国内高校课程约566门 • 境外高校在国内平台开课70门 • 在校师生与社会学习者选课超过800万人次
• 注:上述数据仅统计国内全日制本科高校在国内平台开课状况
中国大学 MOOC
• 260万注册学生/610万人次选课 • 27所985工程高校、7所211工程高校、5所地方本科高校和1所台
在线开放课程的常见形式
• MOOC ——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面向公众开放 • SPOC —— 学校专属在线课程,针对校内或特定群体学习
• 以MOOC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为依托,把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为 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成为课程教学改 革的一个重要手段
1
对慕课(MOOC)的基本认识
2000
02
iTunes U 项目启动
可汗学院 建立
名校公开课 开始拍摄
斯坦福“人工智能导 论”MOOC引起关注
ACE CREDIT认可5门 MOOC课程学分
04
06
08
10
12
14
教育部 教育部持续 国家精品课程集成项目
启动精品课程 支持3000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建设 门精品课程
上线
教育部精品开放课程项目 (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
课程视频规范
• 教学内容讲授视频时长
• 规范:5~25分钟 • 建议:不超过15分钟 • 教学单元中可以有多个授课视频
• 教学视频中插入“课间提问”
• 让静态资源和学习者互动 • 课间提问示例
教学视频的拍摄
• 课间提问
• 插在视频文件中的单道客观题,如: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 判断题等
• 引导思维 • 评价效果 • 监督过程(学习是否发生?)
慕课视频集锦
豪华版 实录版
大气版 亲切版
教学视频的拍摄
• 字幕
• 支持双语种字幕上传 • 字幕文件单独制作(不要与视频文件合成)
• 片头和片尾
• 没有明确要求 • 如制作,均应控制在10s以内
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
• 随堂测验
• 成卷的客观题,没有提交时间的控制
• 单元练习
• 成卷的客观题,有提交时间控制,计入平时成绩
一键发布成 MOOC
SPOC课程
爱课程网( )
• 国家开放精品课程共享系统
•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2011年) • 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2012年) • 中国大学MOOC(2014年5月8日)
•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项目工作组 • 爱课程中心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
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鼓励高校结合本校人才培 养目标和需求,通过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 结合等多种方式应用在线开放课程,不断创新校内、校 际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 。鼓励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 台在保障公益性的同时,积极探索课程拓展资源与个性 化学习服务的市场化运营方式 。
• 在线教学内容的分配
• 基本概念、基础内容采用在线方式教学(70%~80%的学生能够自主 学习)
• 重点难点、应用案例采用在线方式教学
• 全部教学内容上线(教材课) • 适合公众传播的内容上线(对学习者没有明显的学科背景要求)
核心问题:
课程定位 和 课程设计
1
对慕课(MOOC)的基本认识
爱课程网上线
爱课程网 中国大学MOOC
上线
质量工程的组成部分
• 推动教授上讲台 • 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 服务教师教学
全程视频课程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 以课堂实录为主的全程课程 • 应用驱动,建以致用
• 基本完整的教学资源
• 推动教学改革
• 以服务学生为导向
• 鼓励创新机制
从学生的视角看慕课
从学生的视角看慕课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
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 着力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的广泛应用。
适合我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
M
O
O
C
大规模 高校有一定授 课规模,在全 国高校中有相 对较多的学习 人群的课程
开放 符合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适合高校与社 会传播的课程
1
对慕课(MOOC)的基本认识
2
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设计思想
3
慕课(MOOC)课程制作的一般要求
4
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
在线课程与传统教学融合与结合
(1)平行式,作为传统课程教学的拓展和补充,不影响已有的传统教学; (2)替代式,学生学习在线课程,取得证书与学分可替代学校内的学分; (3)混合式,在传统教学中嵌入或者引用在线课程作为课程组成部分。
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设计思想
3
慕课(MOOC)课程制作的一般要求
4
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
在线课程 —— 几点共识
• 在线课程不是完全替代课堂教学 • 在线课程的教学应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 • 在线课程的内容和方法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 在线课程≠翻转课堂 • 适当考虑公众传播价值
在线课程 —— 教学设计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
认定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综合考察课程的教学内容 与资源、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活动与评价、教学效果与影 响、团队支持与服务等要素,采取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 的方式,2017年前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 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MOOC课程学生学习状况
• 学生总数260万 • 课均学生13133人 • 桌面用户平均学习时间:18’08”/次 • 移动用户123万
• 平均学习次数:2.6次/日 • 平均学习时常:9’58”/次
55
27 数学
基础课程分布情况
MOOC课数 资源共享课数 85
39
5 英语
48
20 物理
7 化学(含化工)
28
7 力学
MOOC教师
• 武汉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汪存信 唐玉海 胡涛 姜文凤 张兴文
基础课MOOC课均选课人次
课均选课人次
53337
英语
15840
数学
4574
化学
4523
物理
2676
力学
13133
平均
中国大学MOOC平台与SPOC教学
课程结构
• 按周设计教学单元
• 建议课程持续时间:6~10周 • 建议周学时:4~6学时(学时按传统方法计算,不等于录像的时长)
• 教学单元中基本的资源类型
• 教学内容(知识点)讲授的视频、课间提问 • 文档(PDF文件)、富文本(在线编辑) • 课堂讨论、随堂测验、单元练习、课后作业
• 课程结构体现教学计划,并串联教学内容
76233人
中国大学MOOC
在线课程中心
浙江大学SPOC课程
《工程图学》
在线课程中心
在线课程中心
SPOC班
…………
24所高校37个SPOC班
2143人
SPOC班
本校学生
首先探索在线课程建 设的规律以及支持本 校课堂教学的模式
在线课程中心
中国大学MOOC
• 服务学校教学与参加国家项 目完全结合
• 服务学校教学与服务社会完 全统一
基于 传媒 的教学活动 适合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 阅读习惯、教学资源和学习活动 由教师引导、督促与管理的学习过程 主动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提升
从教师的视角看慕课
充分放大为人师表的成就感 互联网产品的教研数据为老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校内、校际间的教学分享得到广大教师认可 当教改称为高等学校的主旋律,在线课程是重要的解决方案
• 问题:
• 部分翻转 or 全程翻转 • 大班教学 or 小班教学
对MOOC常态化建设与应用的几点认识
• 课程建设与服务体系的大格局 • 分层建设与分类指导 • 课程与学分认定的机制创新 • 互联网环境与教育理念的坚守 • 推进有组织的教学实践
应用驱动 建以致用
• 116所本科学校+16所职业院校+1所企业学校 • 425个SPOC班 • 3种教学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