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一定要读的经典寓言故事_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的故事

守株待兔的故事守株待兔的故事守株待兔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五蠹》。
下面是守株待兔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守株待兔的故事相传在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民,他整日在地里偷懒,所以即使是遇上好年景,地里的粮食也仅够他填饱肚子的。
一旦要是遇上荒年啊,那他可就要挨饿喽。
这一天,他正在农田里耕地,从远处传来一阵阵打猎的吆喝声。
那声音啊,此起彼伏,在山谷中不断回响,受了惊的小动物在农田周边的草丛中窜来窜去,拼命奔逃。
突然,一只小兔子慌慌张张地从草丛中跑出来,一头撞在地里的树上,折断脖子死了。
农夫赶忙捡起兔子,心里甭提多高兴:“呵呵,一只送上门的兔子”当天晚上,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把肚子吃了个溜圆。
第二天,他照旧到地里干活儿,可是却心不在焉,时不时地向草丛中瞄一眼,希望还能捡到一只送上门来的兔子。
就这样,他在地里晃悠了一天,该干的活儿全都没干完。
可是,直到太阳落山,也没有兔子来撞树,他只好扛着锄头,失望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把农具往地里一扔,索性坐在那颗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树。
他等啊等,等了整整一天,可还是什么也没等到。
“哼,肯定等得到,我明天还等。
”农夫不甘心,絮絮叨叨地向家走去。
从此,农夫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在大树旁,可是兔子撞树的事情再也没发生。
地里的草越长越高,已经成了一片荒地,农夫也因此成了全国人的笑柄。
成语释义:守着树桩等待兔子跑来撞。
比喻死守片面的经验,或妄想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株:树桩。
故事链接:宋国有个种庄稼的人,一天在田里干活,忽然看到有只野兔从远处奔过来。
只见它狂奔乱闯,最后撞在一个树桩上。
他走近一看,那野兔已经折断头颈死去了。
农夫高兴极了,把那只死兔拣起来,带回家去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次,农夫放下农具,再也不下田干活了。
他就坐在那个树桩边,等待着再发生野兔撞树桩而死的事,以便白白地拣到死兔。
一天、两天过去了,十天、半个月过去了,农夫再也没有等到第二只撞树桩的野兔,而田里的庄稼却荒芜了。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
标题:《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
一、故事概述
《守株待兔》是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五蠹》。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偶然看到一只兔子撞到树桩上死去,于是他便放弃了耕田,每天坐在树桩旁等待兔子自投罗网。
结果,他再也没有等到兔子,反而荒废了农田。
二、故事解析
这则寓言旨在告诫人们不要妄想不劳而获,不能因为一次偶然的成功就放弃正常的劳动和努力。
只有通过辛勤的工作和持续的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同时,这也揭示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道理,如果只是坐等机遇降临,那么很可能会错过真正的机会。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守株待兔》的故事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许多人希望一夜之间就能取得成功,或者期待幸运之神的眷顾,而不愿意付出努力和时间。
然而,这种心态往往会让人陷入困境,甚至失去已经拥有的东西。
因此,我们需要明白,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脚踏实地,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来实现。
四、结语
总的来说,《守株待兔》是一则富有哲理的故事,它提醒我们,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需要我们付出汗水和努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住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许多年前,有一位渔民想要赚取一笔财富,他于是放置了一棵树,等待着买只兔子。
不久,一位有钱的客人走过来,告诉渔民如果他的树上可以养成兔子,他将付给渔民一笔巨款。
因此,渔民便终日守着树不离开,想要让树上养出兔子。
可是几个季节后,兔子仍未出现,渔民终于灰心失望,认为自己已经浪费了时间。
此时,他终于看到了一只小兔子,他正站在树旁恋恋不忘。
渔民であ有一种莫名的感慨,学会了“守株待兔”的道理。
只有恒心等待,才能获得想要的结果,而不能着急和放弃。
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想获得成功,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勤劳努力、坚持不懈,多些耐心和积极的态度,才有可能得到最终的成绩。
而我们常说的有志者,事竟成,也正是这种道理蕴藏其中。
想要获得成功,每个人都要拥有恒心和积极的心态,并坚韧不拔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不要太看重短期的成果,而要以长远的眼光去审视,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彼岸。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善于发现成功的机会,在一片黑暗的世界中,有时候就会发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惊喜,那些东西可能就是我们寻找成功的答案,也可能是真正的财富。
总之,“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教会了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通过坚持不懈勤劳,不断尝试创造,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成功。
耐心和积极去追求目标,我们一定能获得充满满足与成功的生活。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道理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道理
守株待兔是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守在树旁等待兔子撞树死亡的经历。
故事中蕴含的寓意是:不努力工作,只依赖运气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以下是守株待兔寓言故事的道理:
1. 勤奋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故事中的农夫整天守在树旁等
待兔子撞死,没有为自己的生活做出任何努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取得成功,依赖运气是不可靠的。
2. 创造机会比等待机会更重要:农夫守株待兔,完全依赖于
兔子撞在树上。
然而,机会不会从天而降,成功需要我们主动去创造和追求。
故事中的农夫没有采取任何主动行动,最终一无所获。
3. 守株思维是思维定式的一个例子:故事中的农夫守在原地,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
守株思维指的是固守一种思维定式,不愿意接受新观念和新方法。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要不断改变和学习,知识和信息的更新是成功的关键。
4. 追求长期稳定发展:故事中的农夫只关注短期的利益,没
有考虑到长期的发展。
他完全依赖于撞树兔子的出现,没有考虑到撞树兔子数量的稀缺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长期的规划和发展战略,以实现稳定和持久的成功。
综上所述,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努力创造机会、勤奋努力、改变思维方式和追求长期稳定发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寓言故事守株待兔1一天,兔子一家正在发愁。
原来,兔子家附近来了一群狼,整天眼巴巴地等待着猎物的出现,为了避免被当成食物,兔子一家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
但是这样下去它们一定会饿死的,于是,勇敢的兔妈妈准备亲自找吃的。
兔妈妈来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大森林里。
它心惊胆战,深怕自己会被敌人发现,就飞快地跑了起来。
突然,一个身影从它面前飞过,兔子妈妈害怕了起来,但是今天它一定要找到食物,于是就闭着眼睛往前冲。
一不小心,撞在了树桩上,昏迷不醒。
正在种田的农夫看见了,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心里十分欢喜,他马上丢下铲子,拎起兔子就往家走。
妻子见了问:“你不是去种田了吗?怎么还去市场里买了一只兔子?”“我可没有买,是我在种田的时候,一只兔子无缘无故地撞在树桩上呢!”“哦?天下竟有这样的好事,不如,我们在田边盖座房子,专门等待撞死的兔子吧!”“好!”夫妻俩一拍即合,马上着手准备。
他们在盖房子的时候,兔子爸爸见兔子妈妈几天不见踪影,便出来寻找,一不小心,也撞在了树桩上,正好又被农夫逮住了,从此,农夫更坚定了守株待兔的想法。
他信心倍增,忘乎所以,特意把窗口设在了刚好能看见树桩的地方,还把床安在了这里。
从此以后,农夫每天都趴在床上,等待着兔子撞死在他的眼前,时间长了,农夫的禾苗都死了,但是,农夫都没去料理,常常自言自语地说:“哎呀,兔子怎么还不撞死在树桩上呀!”最后,农夫和他的妻子都饿死了。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2话说农夫因为贪吃兔子肉而荒废了田地,导致身患重病而离开人世,临死前,他对儿子说:“儿子啊,你爸爸因为想不劳而获,种下了这颗致死的种子,你可不能学你爸爸呀!要好好耕种啊!”儿子两行热泪流了下来:“放心吧,爸爸。
”农夫死后,农夫的儿子厚葬了农夫,拿起那把陈年的锄头,儿子用了五个小时铲除了野草,接下来他用了两天翻好了菜地,播好了种子,便坐在菜地旁边的一块大青石上,想着:我一定要牢记父亲的教诲,不贪图小便宜。
寓言小故事守株待兔

寓言小故事守株待兔【篇一:寓言小故事守株待兔】【篇二:寓言小故事守株待兔】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下面我们就一起读一下它的,加深认识吧。
成语守株待兔寓言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
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
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
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
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
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守株待兔启示: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不能死守狭隘经验、墨守成规。
守株待兔主要批评不劳而获的人,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把偶然的事件当成必然性的事件是十分愚蠢的想法。
主要是讽刺那些不通过自己的劳动努力,却想有回报的人。
同时也说明当时政策的腐败,讽刺官员的愚笨。
守株待兔揭示道理这个成语故事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天上掉馅饼的事不会天天有,如果自己不努力劳动,总有一天会什么都没有得到,却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要自己主动努力。
守株待兔读后感(一)《守株待兔》讲了古时候有一个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看见一只兔子从森林里跑出来撞死在树桩上。
种田人看见了就高兴地不得了,他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他就每天等在田边幻想野兔再跑来撞死,可是等了很久,一只兔子也没有,但是他的庄稼却全完了。
守株待兔成语故事

成语守株待兔的故事是说宋国一农夫某天耕作时一只兔子逃窜中一头撞到了树桩上,于是农夫以为上天对他有所眷顾,接下来的每天都什么也不干,只坐在树干旁边等着兔子送上门来,结果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了关于守株待兔成语故事,仅供浏览。
守株待兔成语故事1原文: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译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结果,兔子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现在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案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寓意:①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的不可能发生的。
②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性事件是十分愚蠢的。
③比喻不想努力,就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④说明当时政策的腐败,官员的愚笨。
守株待兔成语故事2【成语】:守株待兔【拼音】:shǒu zhū dài tù【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
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成语故事】: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
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
”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
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
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晕。
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守株待兔的原文故事

守株待兔的原文故事
守株待兔是一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最早记载于《战国策·齐策一》。
下面是故事的原文:
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农民,他很勤劳,田地里的庄稼长得非常好。
有一天,他在田间干活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只兔子从旁边跑过,一下子跳进了一个树桩中间。
这个农民觉得奇怪,兔子怎么会突然跳进树桩里呢?
于是,他走过去细看,发现原来这个树桩的形状和兔子的身体差不多,就是它经常在这里休息,把它的窝筑在了树桩里。
农民想到:兔子经常在这里出没,我为什么不在这里挖个陷阱,等着它自己跳进来呢?这样我就能轻松地捕捉到它了,再也不用追着跑了。
于是,他立即动手,挖了一个很大的坑,然后用树枝和草覆盖起来,将陷阱伪装得非常隐蔽。
然后,他坐在一旁守株待兔,等待着兔子自己掉进陷阱。
没过多久,一只兔子果然出现了,它从树林中走出来,看见这个看似美味的青草丛,便毫不犹豫地跳了进去。
然后,兔子便掉进了坑里,被农民捉住了。
这个故事通过守株待兔的形象来告诫人们不要固步自封,不要一味地依赖过去的成功或者惯性思维,而要时刻保持警惕和灵活的思维方式,不断探索、改进和创新。
因为过于依赖一成不变的方法,可能会错失更好的机会,甚至落入陷阱,导致失败。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
一年四季,早上天一亮就起床,扛着锄头往田野走;傍晚太阳快落山了,又扛着锄头回家。
他实在是很辛苦。
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
野兔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
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桩子上,折断脖子死了。
农夫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
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
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
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
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
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
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
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
而农夫地里的野草却越长越高,把他的庄稼都淹没了。
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把一次偶然的事件当作常有的现象、看成是一种必然规律的做法是缺乏根据和十分轻率的。
一个人如果那样去看问题,就会做出像这个宋国人一样的蠢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