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寓言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守株待兔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寓言故事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寓言故事吧,好的寓言的寓意,会随着读者的阅读进程而逐渐明晰,这是寓言独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
守株待兔文言文翻译朗读

昔者有耕者,得兔走株下,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及朗读:
古有农夫,一日耕作于田,忽见一兔疾走,不慎跌入树桩之下。
农夫遂放下手中的农具,立于株旁,希望能再次捕获此兔。
然而,兔子并未再次出现,农夫却因此成为宋国人的笑柄。
昔日,有一位农夫,正在田间辛勤耕作。
突然,一只兔子慌不择路,撞到了树桩上。
农夫见状,心生一计,便将手中的农具放下,决定在树桩旁守候,希望能再次捕捉到这只兔子。
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兔子并未如他所愿再次出现。
农夫的这种行为,最终成了宋国人的笑谈。
此故事用以警示世人,不可因偶然之事而放弃努力,更不可贪图不劳而获。
农夫的愚蠢,在于他错将偶然当成了必然,以为兔子会再次光顾,从而忽视了耕作的劳作。
此乃守株待兔之谓也。
朗读:
昔日有耕者,得兔走株下,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农夫耕于田,兔忽跌树桩,
放下农具守株旁,望兔复来。
然兔不至,农夫成笑谈,
世人皆知守株待兔之愚。
此故事警世人,勿因偶然而忘努力,
更莫贪图不劳而获。
农夫守株,终为笑柄,
守株待兔,误把偶然当必然。
朗读完毕。
守株待兔古诗文

守株待兔古诗文
《守株待兔》是先秦韩非的《韩非子·五蠹》中的一篇寓言故事,描述的是一个农夫偶然在田里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从此放弃了农耕,每天守在树桩旁等待撞死的兔子出现。
古诗文可以参考《守株待兔》的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然而,兔子是不会再跑树桩子边来撞死了。
结果,他什么兔子也没有得到,却被宋国人耻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主动努力而存侥幸心理,指望意外获得成功是不明智的。
我们应该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去实现目标。
守株待兔课文原文及注释

守株待兔课文原文及注释守株待兔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一则故事。
下面是《列子·守株》的原文及注释:原文:列子守株列子守株,有渔人之利。
视其所守,有兔而守之,有豚而守之,有狙而守之,有蛇而守之。
弟子曰:“夫子视亦不远矣。
亦曰‘守株待兔’,何谓也?”列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一手一株,莫知所以然。
彼既不知所以然,如何知吾所以然?注我其根,归我其株,申我以其间,导我以其广。
蕙草之宜,斩伐之故也。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适彼窅冥者,果何故而然也?试述之!’有始也者,有未始也者,有未有也者,有已有也者,小成若腰矣,大成若缁矣。
成者,有疵也;仁者,无疵也。
彼童子无教,无诲,故无有,童子之好杀,与我何干?所用者,与彼同也,所由者,皆出于我。
彼童子之牛,其状若何?焉取彼之血?注之而已矣!”注释:守株待兔:原意是指一个农夫守住一棵树,等待兔子撞死在树上。
这个寓言故事后来成为了一种形容某些人坐等机会而不努力奋斗的比喻。
在这里,守株待兔被引申为指不思进取,只依赖运气的心态。
列子:《列子》是古代中国哲学家列御寇的著作,是一部以寓言和对话为形式的哲学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道家思想的内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指人的生命有限,但知识无限。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味着人应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这样就会有危险。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指做好事不一定能得到名声,做坏事也不一定会受到惩罚。
人应该追求道德善行,而不是为了名声或避免惩罚。
缘督以为经:以德行来自律,以保护自己的生命和生活。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是古代的厨师,文惠君是一个贵族。
这里用庖丁为例,说明人可以通过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来实现自我完善。
蕙草之宜,斩伐之故也:蕙草是一种植物,它的香气可以随风传播。
这里比喻人的言行可以通过模仿和学习来传播和影响他人。
守株待兔文言文与翻译

守株待兔文言文与翻译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大家都听过,那么,你们知道守株待兔文言文与翻译吗?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守株待兔文言文与翻译,一起来看看吧!守株待兔文言文与翻译原文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出自《韩非子五蠹》译文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
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
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
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
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
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
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
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
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注释】[1]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走:跑,逃跑。
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4]翼:希望。
[5]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1、保留法:即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谥号、庙号、年号、书名,等等,不必翻译。
2、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3、解释法:即对某个词怎么解释就怎么翻译。
4、转述法: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
5、改写法:即将文言文中习惯用语改译为现代说法。
6、补充法:即先补上文言句中的省略成分,然后再翻译。
7、调序法:即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主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译成非倒装句。
成语出处《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守株待兔”。
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宋国人,他有一块肥沃的田地。
守株待兔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寓言故事(通用20篇)守株待兔寓言故事篇1有些人总想着不劳动,就得东西。
从古至今都有这样的人。
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农民。
他长着小小的眼睛,大鼻子,大嘴巴。
他60多岁,头发都白了。
他有一个儿子,当时被抓去当兵了,他只好自己种地。
由于劳累,无情的皱纹已经爬上了他的额头。
他一直是一个勤劳的人,但是一件偶然的事却让他一命呜呼了。
一天,农民正在地里锄草,突然看到一只兔子像一溜烟似的从草丛里飞奔出来,一头撞在树上,脑袋一歪死了。
农民看到了,立即扔掉锄头,跑了过去。
他一看是一只大兔子,捡起来就飞奔到家。
他已经好久没有吃肉了,美美地吃了一顿。
他想:“要是每天都可以遇到这样的事该多好呀!”第二天,农民没有像往常一样拿起锄头,去田地里锄草,而是空着手去昨天捡到兔子的那棵树旁等着。
他希望好运再次降临,能够再捡到撞树的兔子。
就这样,他从早上等到中午,又从中午等到太阳落山。
他心想:白天我没捡到兔子,那我黑天继续等。
他一夜也没睡觉,瞪着眼睛来等撞树的兔子。
他一直等了五天五夜,饿得不行了,倒了下去。
过年了,他那当兵的儿子回来了,却见屋里空空的,不见父亲的身影。
他到处寻找他的父亲。
找来找去,却发现父亲死在自家田地的大树旁……世界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
不劳而获,一定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守株待兔寓言故事篇2二年级的时候,我学过一个寓言故事,名叫《守株待兔》。
它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种田的人在田里干活,突然从树林里窜出一只兔子,一下撞在树桩上死了。
那个种田人急忙跑过去,乐滋滋地把兔子捡回家去了。
从此以后,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等着,看还有没有兔子撞死在树桩上。
最后,他的庄稼全都枯死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那个种田人很愚蠢。
因为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件很偶然的事,可他却把这件事当成经常发生的一件事了,所以他才会一无所获。
这个故事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劳而获的事情是没有的。
那个种田人不靠自己的劳动生存,只想着天天白捡兔子,真是异想天开呀!就像我们的学习一样,如果我们平时不努力,就不会取得好成绩。
关于守株待兔的寓言

关于守株待兔的寓言一、原文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二、字词解释1. 株- 树桩。
在文中“田中有株”,就是说田里有一个树桩。
2. 走- 跑。
“兔走触株”,这里的“走”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步行,而是快速奔跑的意思,兔子快速奔跑撞到了树桩上。
3. 因- 于是。
“因释其耒而守株”,表示一种顺承关系,于是放下他的农具(耒)去守着树桩。
4. 释- 放下。
5. 耒- 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6. 冀- 希望。
“冀复得兔”,希望再得到兔子。
三、寓意1. 批判不劳而获的思想- 故事中的农夫偶然捡到一只撞在树桩上死去的兔子后,就放弃了耕种,守着树桩等待兔子再次出现。
耕种是需要付出劳动才能收获庄稼的,而他却想不劳而获,这种思想是不可取的。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总是幻想不通过努力就能获得成功,比如一些人整天梦想着中彩票大奖而不去努力工作,或者总是期望别人的帮助而自己不积极进取。
2. 强调做事要与时俱进、积极主动- 农夫的做法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改变。
兔子撞到树桩是一个偶然事件,他却把这个偶然当成必然,继续守株待兔。
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机会,并且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
例如在商业活动中,如果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企业不能还按照原来的模式经营,而要积极创新,适应市场的变化,不能像农夫一样守着旧的方式(守株),期待好运再次降临(待兔)。
3. 警示人们不能心存侥幸- 农夫心存侥幸,认为还会有兔子撞到树桩上。
这种侥幸心理会让人陷入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中,从而忽略了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比如学生在学习上,如果心存侥幸,平时不努力学习,总是幻想考试的时候能够蒙对题目,最终肯定不会取得好成绩。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成语故事篇一原文: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译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结果,兔子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现在居然想用过去的**方案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寓意:①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的不可能发生的。
②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性事件是十分愚蠢的。
③比喻不想努力,就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④说明当时**的**,**的愚笨。
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大纲篇二学习国家相关的规章**,了解各种工程程序;通过阅读图纸,了解设计的意图、设计方案、施工细部;了解在工程建设中可能发生的实际问题,并学习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等。
(一)建筑学知识参观校内单体建筑及建筑组群,参观特色建筑,了解分析以下内容:1、根据所学知识,对所参观建筑组群的总平面布局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进行分析。
2、参观建筑物外观及内部,了解各层平面布局及房间布置,观察建筑外观特点。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建筑平面布局、空间造型和立面处理方法。
3、分析建筑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是否符合要求。
(二)房屋构造通过去参观某项在建工程现场情况,了解以下内容1、了解该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构造特点、建筑作法、承重方式、施工方式、抗震等级等;2、了解该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础类型、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3、了解该建筑物的墙体类型、结构布置、细部构造及施工特点;4、了解该建筑物板、梁、柱等的类型,配筋方式及其与墙、梁的连接构造,了解楼地面、屋面构造及顶蓬构造特点;5、了解该建筑的楼梯、阳台等的详细构造;6、了解建筑物的建筑装修构造。
(三)建筑材料通过去建筑工地实地参观,了解以下内容:1、了解水泥、砖、砂子、石子、钢筋等主要材料的规格、标号、特性及使用要求;2、了解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标号、生产工艺所用设备以及养护要求;3、了解各种钢筋加工情况;4、了解有关装饰材料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两则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4、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重难点:
体会寓意
设计特色:
在阅读中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师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课前准备:
搜集其他寓言成语。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先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们打个招呼吧。
师:第几次来这里上课了?和上一次来这里上课有什么不同吗?看到你们的爸爸妈妈们都坐在这里和你一起上课,心里怎么样?(紧张)
你们知道今天爸爸妈妈过来最想看到是什么吗?想对爸爸妈
妈们说点什么吗?
师:好,希望我们都能用最好的表现给你们的爸爸妈妈们一个惊喜!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
让我们一起跟老师来把课题写一遍。
师:你能来把课题读一读吗?
生:读题
师:你真了不起!这里边有两个生字,谁再来读一读?谁还想读?一起读。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的吗?(什么是寓言?)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师:你的知识面真广!了不起!
那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吧,你能回忆一下,以前你都听说过那些寓言故事吗?
出示:(掩耳盗铃、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坐井观天)
指名读。
(扩大读的数量)
师:这篇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两则”。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揠苗助长》。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揠苗助长”。
二、检查预习情况
课后大家预习了吗?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出示生字。
师:这些生字你都掌握了那些?指名学生说
师:那你能来读一读吗?
yùzésòngjiāopímènbó
寓言两则宋国焦急筋疲力尽纳闷兴致勃勃
指名读
师:这些生字中,你觉得那些字在字形、字音上有必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齐读
2、生字学会了,老师还要看看你们的书读的怎么样,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完成填空:
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自己的禾苗就把禾苗结果。
3、现在谁能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助”又是什么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师评价:你真了不起,老师不讲你也能自己解决。
明确:揠,“拔”的意思。
揠苗助长就是拔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三、自读自悟
1、这篇课文很有意思,咱们试着演一演,怎么样?(想)别忙,想要演好这篇寓言,首先咱们就要揣摩一下文中这个人的动作、语气,把这个人当作自己,来,自己先试着读读课文。
看看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从他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他是这样的语气?(焦急)从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的出来呢?
出示: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1)“巴望”是什么意思?(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
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我们来换个词来读读,看有什么不同。
①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指名读,扩大读的面积)
②我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2)“天天”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每一天都来)
师:星期一来吗?星期二来吗?……晴天来吗?阴天呢?
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一下吗?
(3)我们也来学着他的样子来把这一句读读看。
(齐读)
(4)这一段当中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他很希望自己的禾苗长的快些?
出示:“可他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
师:他读的怎么样啊?谁能来评价一下?(突出了几个字“一点儿也没有长”)
师:你也能学他的样子来读一读吗?
师: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吗?
生:禾苗实际上是长高了,只是生长的速度很慢,一两天是不会有多大的变化的,而这个人不懂植物生长的规律,所以就认
为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
于是就想办法帮它长。
师:这个人为什么觉得一点儿也没有长?
生:因为他太着急了!
师:来,我们一起再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农夫焦急的心情。
师:现在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总结一下这一段的意思?
过渡:心里着急就得想办法啊,于是他苦思冥想了一阵,终于想到了一个好的办法。
是什么办法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二小节,看看他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
(二)第二段
师:他想出了怎样的办法?
出示: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的筋疲力尽。
师:原来他苦思冥想的办法就是用拔的方式来帮助禾苗快快的生长。
师:想出了办法,按理说他应该是很轻松的,可是他还为什么筋疲力尽呢?
生:“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所以才筋疲力尽。
虽然是这么的累,你看看他的脸上的表情:高兴着呢,怎么会是这样的表情呢?(总算是看到了自己的禾苗生长了一大截)出示:观察人物图画
(词串联系)你能用你学过的词语来形容一下他的表情吗?
3、你能读出这种既高兴又累的感觉吗?试试看!谁再来读?
(扩大面读一读)
4、齐读
过渡:看着自己想出来的办法,农夫觉得自己的办法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默读就是不动唇,不发出声音,放在心里读!)
(三)、第三段
出示: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了!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生:认为自己的办法很好!
师:你是从文中的那些地方看出来的呢?(兴致勃勃)
看来这个人真的累极了,可是他又为什么兴致勃勃呢?
生:想到自己的禾苗要长高了,心里自然很高兴了
师:所以,他虽然是累坏了,但还说自己的力气“总算”没有白费,认为自己这么做对极了。
师:你们也能试着读一读吗?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啊?(请学生评价)那你来读读看!
齐读
(四)、第四段
过渡:他这么着急自己的禾苗快快长高,得到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齐读第四小节。
师: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
生:(太着急了)禾苗被他都拔起来了,违背了植物生长的规律。
师:如果你是这个农民的邻居,看到了这一幅情景,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禾苗要慢慢的长,急着长只会是坏事)
师:对啊,禾苗的生长也有它一定的规律,如果咱们不依照它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就会坏事,这----就叫做“揠
苗助长”。
(五)、表演内化
这样精彩的故事,想不想表演给你的爸爸妈妈看一看啊?先请同学们自己在小组里练习一下,一会我们找同学上来演一演(教师下去和学生一起探讨)
学生表演(评价)
师:表演结束了,老师想采访一下他们。
师:农夫,你看到你的禾苗长了一大截,心里怎么样啊?”
农夫:高兴啊,再累我也高兴,总算看见我的禾苗比别人的又长高了一大截。
师:“小禾苗,被农夫拔了上来,你有什么感觉?你想对禾苗说些什么吗?
生:(我难受死了,觉得好疼!)(我疼死了,刚刚在泥土里生根,又被拔上来了)(我觉得我吸不了养分了,喘不过气来了!)生:你这样把我们活生生的拔出来,你会后悔的。
师: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场景,你想对农夫说点什么呢?
四、拓展延伸:(说话练习)
老师曾经就碰到过这样一位妈妈,他要求他的孩子学钢琴,可她的孩子在一学期没有能达到她的要求,她就责怪打骂她的小
孩。
你能用上“揠苗助长”这个词,对她说点什么吗?
五、总结寓言道理:
师:学习完了这则寓言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生: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
欲速则不达。
师:我们不光要明白这个道理,最重要是要真正引以为戒,在生活中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好,这一节课就上到这个地方!下课,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