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成语故事——守株待兔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守株待兔》(精选12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守株待兔》(精选12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守株待兔》篇1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守株待兔”,知道不努力付出是不会成功的。
2、初步尝试根据画面线索提问,并用语言清楚表述。
活动准备:图片。
关键点:知道不努力付出是不会成功的。
活动过程:1、观察图片,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的故事只有图片,所以小朋友要认真、仔细的看,才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2、幼儿观察图片(从开始到农夫天天站在树下)。
3、观察解惑,初步感知。
(1)看了故事前面这几张图片,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2)兔子自己撞在树上的事情会不会天天发生?师:这样不会经常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说是偶然的、碰巧的、难得的事。
(3)还有谁想问问题的?(4)我也想问一个问题,如果农夫一直这样等下去,田里的庄稼会怎样?(5)幼儿观察故事后半部分图片。
(6)故事看完了,你现在有什么话要说?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4、完整欣赏,加深理解。
(1)下面,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一遍。
一会请你来说说:你觉得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不努力付出是不会成功的。
5、了解名字,延伸活动。
师:刚才这个故事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守株待兔。
6、延伸:“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许多成语像“守株待兔”一样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些道理。
小朋友回家可以向爸爸妈妈学一些成语故事,以后我们来讲给大家听。
愉快结束。
附:《守株待兔》古时候,一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一只野兔从草丛里窜出来。
它见有人,非常害怕,于是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树干上,死了。
农夫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农夫回到家,吃着香喷喷的野兔肉,非常高兴。
第二天,农夫来到地里,可他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勤快、专心干活了。
他总希望再有兔子窜出来撞在树干上。
后来,农夫干脆不想花费力气,他不再种地,每天守在树干旁,希望再捡到兔子。
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兔子,而农田里的苗因为他无心照顾而慢慢枯萎了。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篇1:《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简介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于是他便放下锄头每天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到树上的兔子。
下面是关于《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简介的内容,欢迎阅读!守株待兔成语故事相传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是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倒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
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用此故事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
守株待兔能用于褒义,只要掌握了规律,在兔子必经之道上栽几棵树等兔子撞,也是可以的。
比如某地是日军必经之地,我们只要在此做好准备,守株待兔即可。
原文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出自《韩非子·五蠹》译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成语解释【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
比喻原来的经验;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死守教条。
【示例】: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之辈。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语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篇2:成语寓言故事相信大家都听听过很多寓言故事了吧,那大家对哪些成语故事比较熟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源于寓言故事的经典成语,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成语寓言故事鹬蚌相争的故事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守株待兔》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守株待兔》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故事《守株待兔》的基本内容。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
4.通过故事,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准备1.故事《守株待兔》的图片或书籍。
2.幼儿的个人感受和评论。
3.小摆设、玩具等辅助教具。
三、教学过程1.热身教师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单的眼保健操和口语操,准备好听故事的心情。
2.导入教师展示《守株待兔》的图片,询问幼儿是否听说过这个故事。
如果有幼儿已经知道这个故事,可以请他们简单说说故事的大致内容。
如果没有幼儿知道,教师可以简单地梗概一下《守株待兔》的故事情节。
3.故事讲解教师以生动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向幼儿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并利用故事中的图片或道具展示给幼儿观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4.让幼儿表达感受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忆和思考故事情节,并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例如,你觉得故事中的农夫怎么样?他是如何守株待兔的?你认为他的行为对吗?5.启发幼儿思考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农夫守株呢?他为什么不主动去生产?你们觉得农夫的这种行为对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工作和生活?6.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故事里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每个小组可以指定一位小组长,带领小组发言。
7.展示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并让其他小组进行评论和提问。
8.巩固与拓展教师可以通过其他故事、游戏或活动,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故事和主题的理解。
例如,可以引导幼儿画一幅自己想象中的故事场景或画一个自己的梦想。
四、教学反思通过《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幼儿不仅能够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引导幼儿思考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小组活动,幼儿还能在交流和讨论中相互了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成语故事《守株待兔》

成语故事《守株待兔》守株待兔作文篇一古时候的一天,有个农夫在田里干活,他看见有只兔子“噌噌”的朝他田地里最大的那棵树冲去,因为只顾着跑,没有注意,所以撞到树上撞死了,农夫想:“难道是天上掉馅饼,还是天助我也?不管了,拿回家再说。
”说着,农夫很快就把兔子拿回了家。
在回家地路上,农夫又想:“要是天天有兔子让我抓那该有多好呀!”于是第二天,农夫去田里最大的那棵树下,希望还能抓到兔子,可是没有捉到。
农夫不甘心,第三天,农夫又去了,可还是没等到。
慢慢的,农夫连田里的活都忘了干了。
结果,田里的庄稼都死光了,兔子也没抓到。
农夫的儿子长大了,农夫的儿子知道爸爸想抓兔子,而给人们留下了笑柄,农夫的儿子就想办法,要想人们改变对他爸爸的看法。
农夫的儿子就想:“兔子既然不来找我,我就去找它。
”于是,农夫的儿子就在田里所有兔子能到的地方布下了天罗地网,果然农夫的儿子抓到了很多兔子。
于是他又想:“我天天这样抓兔子,太省力了,我真是太聪明了!天天有兔子抓,我不用干农活了。
”于是,农夫的儿子开始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可是慢慢地连小兔子也抓完了,他的庄稼也没有种成,兔子也没有了。
最后农夫的儿子落了个地荒人瘦的下场。
真是坐吃山空。
农夫的孙子长大了。
他去外面读书,学到很多知识,回来后,决心改变爷爷和爸爸的干活方法。
农夫的孙子买了兔种开始培育兔子,等兔子长大又繁殖小兔,再把大兔子卖掉,一边在田上种庄稼,因为他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辛勤劳动才会有收获。
几年后,农夫孙子的家业越来越大,变成了一座很大而且很漂亮的庄园。
这个祖孙三代的故事告诉我们:有勤奋之心、科学之心、奋斗之心才有前途。
这真是:农夫爷儿守株待兔,饿死。
农夫爸儿张网待免,人瘦。
农夫孙儿养兔种庄稼,富了。
守株待兔作文篇二三年级下学期我学了《守株待兔》这篇寓言故事,故事写了古时候有一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
野兔飞一般的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种田人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乐滋滋地回家去,从此他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他的庄稼也全完了。
大班语言活动:守株待兔

大班语言活动:守株待兔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农民守株待兔的故事。
这个故事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不愿意付出努力,而是寄希望于侥幸的心态。
下面是一个关于守株待兔的故事,希望能帮助到你:从前有个农民,他种了一块地,结果长出一株大树,但是树下没有出现兔子,他感到很失望。
一天,他听说了一种方法可以让兔子跳到自己面前,他便想要试试。
于是,农民为了吸引兔子,他选择站在树下持续不断地守株待兔。
每天清晨,农民都会早早起床,来到树下,耐心等待兔子的出现。
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兔子始终没有出现。
农民开始怀疑,他不明白为什么兔子没有按照他的期待出现,他开始质疑自己的方法。
正当他感到迷茫的时候,一位路过的智者看到了他的守株待兔,他走过去询问农民的情况。
农民向智者诉说了自己的经历,智者听后深深地叹了口气,他向农民解释道:“守株待兔的方法是错误的,兔子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你应该主动出击,去寻找兔子的踪迹,才可能找到它。
”农民聆听智者的忠告,他意识到自己陷入了错误的思维方式中。
他决定换一种方法,主动出击,积极寻找兔子的踪迹。
他开始留心田地周围的兔子穴,寻找它们的足迹和食物的痕迹。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农民终于不负所望地找到了一只兔子。
这只兔子变成了他的养殖种兔,为他带来了更多的兔子,最终使他的收入翻了一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寄希望于侥幸不如主动出击,付出努力。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如果我们只是静观其变,守株待兔,那么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错失许多机会。
我们应该学会积极主动地面对问题,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依赖于运气或侥幸。
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化守株待兔为行动起来,取得更好的结果。
守株待兔是一种懒散的行为,它表明人们对于成功的错误理解。
成功不是靠等待和侥幸得来的,而是通过努力和付出所取得的。
只有勤奋付出,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如果我们只是坐等运气的到来,那么我们将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大班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精选13篇)

大班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精选13篇)大班故事《守株待兔》篇1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守株待兔”的由来。
2、理解“守株待兔”的寓意,体验不劳而获是不会成功的。
准备:1、《守株待兔》动画视频、农夫、兔子的手偶。
2、“守株待兔”寓意的相关图片若干幅。
过程:一、通过猜测,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农人”:“这是谁啊?”(这是一个宋国时期的农人)2、教师出示“兔子”:“这是谁啊?”(兔子)3、“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么一起来听听看。
”二、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成语“守株待兔”的由来。
1、教师讲述故事开头至“等着兔子跑过来撞死”。
提问:(1)“他是在什么地方捡到兔子的?”(树桩旁)(2)“兔子是怎么死的?”(自己不小心撞死的,是碰巧,是偶然遇上的)(3)“农人捡到兔子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5)“你觉得兔子还会再来吗?为什么?可是那个农人一直相信它会再来。
”(幼儿猜测)2、“他到底有没有等到兔子呢?我们继续往下听这个故事。
”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至最后。
提问:(1)“他等到了吗?有没有再捡着兔子?为什么没有等到兔子?”(2)“他没有等到兔子,反而怎么样了啊?”教师小结:他坐在树桩旁边等呀等,庄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后一只兔子也没有等到。
3、“那现在我请小朋友再来听一遍这个故事,等下请小朋友来告诉我如果你是这位农人,你会怎么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播放“守株待兔”动画视频,理解成语“守株待兔”的寓意。
1、看完视频后教师提问:(1)“原来他的庄稼长得怎么样?后来又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呢?”(2)“可是为什么等了却得不到兔子呢?他该怎么做才能得到很多的兔子呢?”(3)“如果你是这个人,你轻松的得到了一只兔子,你会像他这样天天等兔子吗?为什么?那你会怎么做呢?”2、引出成语“守株待兔”的字面意思,及寓意。
(1)“这个故事的题目叫做什么?”(守株待兔)(2)“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那你现在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谁来说说看”(3)“守”“株”“待”“兔”分别是什么意思?(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教师小结:字面意思:守在树桩旁边等待着兔子。
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成语故事——守株待兔

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成语故事——守株待兔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意义与来由,明确它所含有的道理。
2、学习并积累新的生活常识词汇,掌握一些关于发生在生活中的故事与事情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准备:1、黑板、彩笔2、贴图:守株待兔、野兔三、教学过程:Step1、导入(1)启发幼儿的想象力,来猜测“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意思。
(2)引导幼儿了解和学习这个成语背后的寓意。
Step2、学习新单词(1)小班教师先图片及动作示范方式,让大班幼儿学习生活中新的生词:野兔。
(2)老师通过图片及描述、互动等方式介绍生词所在背景与意义。
Step3、故事演绎(1)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向幼儿介绍“守株待兔”的释义,让幼儿自己去感受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2)引导幼儿从故事中寻找可以理解守株待兔背后寓意的语段。
Step4、口头表述(1)指导幼儿自己尝试去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
(2)教师和幼儿互动讲述,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讲出它所蕴含的道理。
(3)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发现与“守株待兔”类似的故事,尝试着去总结并储存。
Step5、反思总结(1)老师让幼儿带领大家回想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总结其中的知识点,并分享自己学习的体验。
(2)引导幼儿通过瞬间模拟,将学到的知识点真正运用到生活中,落到实处。
四、教学反思:1、针对于口头表述,教育者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这一方面的讲解。
2、教育者可以随时通过常常情况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来分析和理解看待,“守株待兔”的内涵并将之融入生活,让幼儿学以致用。
大班语言《成语“守株待兔”》

大班语言《成语“守株待兔”》哎呀,今天我们来说说一个古老的成语——“守株待兔”。
这个成语的故事可有意思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从前,有一个农夫,他每天都在地里辛勤劳作,但是他的收成却总是不太好。
有一天,他在地里发现了一棵长满了大兔子的树。
这可把他高兴坏了,他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好事。
于是,他决定每天就在那棵树下等着兔子自己跑过来。
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兔子却没有再来。
农夫等得实在是无聊透顶,就开始琢磨着怎么才能让兔子自己跑到他的面前来。
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找来了一根长长的竹竿,把竹竿插在地上,然后在竹竿上绑了一个胡萝卜。
他想,只要兔子看到胡萝卜,就会自己跑过来了。
果然,没过多久,一只兔子真的被胡萝卜吸引过来了。
它看到了地上的胡萝卜,兴奋地跳了起来。
可是,就在这时,农夫突然出现了,一把抓住了兔子。
他高兴地大喊:“我终于等到你了!”可是,他没想到的是,这只兔子已经死了。
原来,这只兔子是被竹竿上的陷阱给困住的。
农夫虽然抓住了兔子,但是他的收获却是一无所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能抱着侥幸心理,要脚踏实地地去做事。
有些人总是想着走捷径,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
就像那个农夫一样,他以为只要守在树下等待兔子自己送上门来,就能轻松地得到收获。
可是,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付出努力,就永远不可能有收获。
所以啊,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努力工作,不能总是指望天上掉馅饼。
只有脚踏实地地去做事情,才能取得成功。
当然啦,成功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到的。
就像那个农夫一样,他虽然抓住了一只兔子,但是他的收获却是一无所获。
因为他没有珍惜眼前的机遇,反而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今天的小故事就讲到这里啦。
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不要像那个农夫一样抱着侥幸心理哦!如果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或者想法,欢迎在下面留言告诉我哦!我会认真回复你们的!再见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目标:
1.通过欣赏课件,理解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的内容,知道不努力付出是不会成功的。
2.能根据故事课件大胆提问,并用丰富的语言进行表述。
3.产生对学习成语的兴趣。
准备:
网络故事动画片,“守株待兔”字卡,甘萍演唱的歌曲《守株待兔》。
过程:
一、萌发欣赏无声故事动画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动画片,这个动画片有点特别,只有图像,没有声音,所以小朋友要认真、仔细地看。
(教师简洁明了地提出观看动画片的要求,将幼儿的注意力直接指向了故事动画片的图像。
)
二、通过大胆提问,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无声故事动画片第一部分(从开始到农夫天天站在树下等),提出疑问。
师:看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1)幼:为什么这只兔子会撞在大树上?
师:咦!这是怎么回事呢?
(个别幼儿提出问题后,教师积极回应,并将问题抛给全体幼儿,鼓励幼儿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
)
幼:有可能兔子的眼睛瞎了,看不见。
幼:有可能它不会急转弯。
幼:也许后面有猎人在追它。
幼:有可能它没来得及停住。
幼:也许它奔跑时没有看前面。
幼:还有可能它今天太高兴了。
师:兔子自己撞在树上的事情会不会天天发生?
幼:不会,只会难得发生一次。
幼:今天是碰巧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师(小结):这样不会经常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说是偶然的事、碰巧的事、难得的事。
(教师抓住幼儿心中的困惑,以追问的方式呈现核心问题,引导幼儿想象、推理,为更好地理解成语故事作了铺垫。
)
(2)幼:为什么动画片里一会儿太阳从山的这边出来又从那边不见了,一会儿月亮又出来了?
幼:表示白天过去了,又到了晚上。
幼:就是一天又一天的意思。
幼:过去了很多天。
(3)幼:为什么这个人要一直站在树旁,别人叫他去干活他也不去呢? 师:就是呀,这是为什么呢?
幼:因为他还想等兔子来撞树。
幼:因为他太想吃兔子肉了。
幼:兔肉太鲜美了。
幼:因为干活很辛苦。
(4)师:老师也想问一个问题,如果农夫一直这样等下去,田里的庄稼会怎样?
幼:他不去给庄稼除草、浇水、施肥,庄稼会死的。
幼:他的田里会长许多杂草。
幼:别人丰收了,他家的人却要挨饿了。
(教师及时在幼儿的疑问中捕捉宝贵的教学资源,并以学习同伴的身份参与提问,既提高了幼儿提出问题、大胆表达自己见解的积极性,又将重点问题提炼出来,吸引幼儿深入探索,有利于幼儿逐步形成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学习品质。
)
2.欣赏无声故事动画片第二部分(故事结束部分),再次提问。
师:故事看完了,你现在有什么话要说?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教师再次为幼儿创造提问的机会,有助于幼儿对完整的故事进行梳理、剖析。
)
幼:农夫原来很胖,现在为什么会变得这么瘦呀?
幼:因为过了一年,他变老了。
幼:他只想天天捡便宜。
幼:他太想吃兔子肉了,可是那天是碰巧发生的,后来没有兔子再撞死,他就再也没有吃到兔子肉。
幼:他家的庄稼也死了,他没粮食吃了。
三、完整欣赏有声故事动画片
1.提出观看要求。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看一遍故事,这次我要把声音放出来。
大家听一听,想一想,农夫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幼儿带着问题完整欣赏有声故事动画片,既能加深对故事内容的解读,又能提炼故事的内涵。
)
2.讨论、交流。
师:你觉得农夫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幼:他是一个懒惰的人,不想干活,只想捡便宜。
幼:他是一个很傻的人,以为兔子天天会来撞树。
幼:他嘴巴很馋,天天想吃好东西。
幼:他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以为会等到第二只、第三只兔子。
师:生活中有没有像农夫这样贪吃的、偷懒的、傻傻的人呢?
四、利用字卡学习成语“守株待兔”
1.引出成语“守株待兔”。
师:你们喜欢听这个故事吗?一个懒惰的农夫天天守候在大树旁,傻傻地等待着兔子来撞树,这个故事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呢?就叫“守株待兔”。
(教师边用动作表演,边用语言介绍“守株待兔”的意思,能让幼儿直观地理解成语的意义。
)
2.幼儿完整观看动画片,学习成语“守株待兔”,可边看边用动作表演。
3.欣赏歌曲《守株待兔》。
(歌曲旋律欢快,歌词诙谐,充满了讽刺味,将一个懒惰、贪吃的农夫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有助于幼儿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视角加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
)
4.引发幼儿进一步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
师:“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
成语是我们中国语言中特有的一种词语,许多成语都像“守株待兔”一样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些道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知道的成语会越来越多。
你们的爸爸妈妈就知道许多成语。
今天回家请每个人学一个成语故事,并请爸爸妈妈写下来。
明天你们做小老师,把自己学到的成语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更多幼儿园课稿编辑:帮帮宝网
(让幼儿回家学习一个成语故事,然后做小老师讲给小朋友听,这一任务既满足了幼儿学习成语的需求,又让他们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