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07703交通运输工程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完整版)交通运输学 教学大纲

(完整版)交通运输学  教学大纲

(完整版)交通运输学教学大纲《交通运输学》(Principles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交通运输专业50学时)一、简要说明《交通运输学》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之一,总学时为50学时,理论授课40学时,实验课10学时,3学分。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交通运输发展的历史和展望,掌握交通运输学的基本理论、交通运输系统的要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熟悉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现代管理特点与方法,掌握公路网规划的方法,了解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应用现状.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l.了解交通运输发展的历史和展望;2.了解国内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3.熟悉汽车运材与道路和机械间的相互关系;4.掌握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5.掌握公路网规划的方法;6.了解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应用现状。

7.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从事交通运输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公路交通运输工程系统》邱荣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1:《汽车运输学》陈塘民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年。

参考书2:《汽车运输工程》李维斌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年。

参考书3:《汽车运用工程》高延龄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五、学分和学时分配总学时为50学时,实验课10学时,3学分。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内容(40学时)第一章概论(6)1.目的要求:了解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2.要点第一节交通运输系统1.系统与系统工程2.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地位、作用与基本特征第二节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历史第三节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与展望1.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过程2.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3.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公路交通运输系统预测(8)1.目的要求:了解公路交通运输系统预测意义,掌握公路交通运输系统预测常用的方法及其应用2.要点(完整版)交通运输学教学大纲第一节概述1.交通运输系统预测的概念与意义2.预测分类3.预测的步骤第二节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常用预测方法1.定性预测方法2.定量预测方法第三节社会经济预测1.社会经济预测的主要内容2.区域人口预测3.经济预测第四节区域交通运输需求量预测1.综合交通运输需求量预测2.交通运输方式分担预测3.交通量预测第三章汽车使用性能评价(8)1.目的要求:掌握汽车使用性能指标构成、概念及其评价方法.2.要点第一节汽车使用性能指标1.概述2.容载量3.汽车的质量利用4.使用方便性第二节汽车使用性能评价1.汽车的动力性2.汽车燃料经济性3.汽车制动性第三节汽车发展趋势1.车型发展趋势2.汽车性能发展趋势第四章汽车选型与更新(4)1.目的要求:掌握汽车选型优化方法,车辆更新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应用方法。

交通运输专业教学大纲

交通运输专业教学大纲

交通运输专业教学大纲总学时:42总学分:2.5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运筹学是技术经济与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

把数学知识同现实经济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和求解数学模型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合理利用,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定量的依据。

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经济管理中最常见的模型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应用领域以及基本思想体系。

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独立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相应数学的模型,并利用适当的软件工具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设计求解。

培养信息时代面向知识经济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科学决策能力。

使学员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的能力有显著提高,使高层次决策人员应具备的决策能力方面有明显的进步。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一) 绪论运筹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运筹学的主要分支。

目的要求:1. 了解运筹学的产生、发展及最新发展动向和成果;2. 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内容、特点及研究方法。

(二) 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及其标准形式;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线性规划问题解的基本性质单纯形法;大M法与两阶段法;线性规划的应用。

目的要求:1.掌握线性规划问题解的基本性质、单纯形法、大M法与两阶段法;2.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了解线性规划的应用。

(三)对偶理论与解的稳定性对偶问题及其基本性质;对偶问题的经济意义;对偶单纯形法;解的稳定性。

目的要求:1. 熟悉对偶问题及其基本性质;2. 了解对偶问题的经济意义;3. 掌握对偶单纯形法,掌握解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四) 运输问题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表上作业法;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及其求解方法。

目的要求:1. 了解运输问题的特点;2. 熟悉求解产销平衡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3. 掌握产销不平衡运输问题的求解方法。

(五)整数规划整数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及解的特点;分支定界法;割平面法;隐枚举法;指派问题与匈牙利法。

目的要求:1. 了解整数规划问题及其解的特点;2. 掌握分支定界法、割平面法和隐枚举法;3. 熟悉匈牙利法。

《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交通运输工程学(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课程代码:04410010学分:2.5学时:40(其中:课堂教学学时:40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课程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交通运输导论、交通运输认识实习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专业教材:《交通运输工程学》,于英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交通运输工程学》是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本课程概括介绍交通运输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趋势,系统阐述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种现代化基本运输方式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各种运输方式的组织管理和方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运输方式的主要内容、特点、组织方法、管理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熟悉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现代载运设备及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了解交通运输系统当前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储备必要的交通运输基础知识,同时为继续深造、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开拓新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1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状况、前沿技术和未来趋势;1.2熟悉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各种基本运输方式的特点、适用范围、主要设施、设备以及载运工具;1.3掌握各种基本运输方式的客、货运输组织和管理方法、基于多式联运的货物运输组织过程、集装箱运输组织过程以及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设施及组织管理方法。

课程目标2.能力与素质方面2.1具有综合运用交通运输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2具有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对运输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能力;(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三、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无)四、学时分配及教学方法五、课程考核课程考核方式包括期末考试、平时及作业、测验情况考核。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成绩计算方法:课程成绩=平时X 20%+期末考试X 80%。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教学大纲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教学大纲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教学大纲《交通运输工程导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021052适用专业:交通运输总学时:46学时(42+4)一、编写说明1.修订的依据本教学大纲是依据交通运输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修改编定的。

2.课程简介本书以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为对象,主要介绍现代社会运输的性质和作用,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以及我国各种交通运输系统的现状;阐述各类载运工具的特点和与交通运输工程设计有关的特性;扼要介绍交通运输工程规划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择要阐明轨道、道路、港口和机场工程的主要组成、功能要求和设计要点;简略介绍各种载运工具在交通运输设施运行时进行交通控制和管理的要求与方法。

3.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社会运输的性质和作用,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以及我国各种交通运输系统的现状;各类载运工具的特点和与交通运输工程设计有关的特性;轨道、道路、港口和机场工程的主要组成、功能要求和设计要点。

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工程规划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各种载运工具在交通运输设施运行时进行交通控制和管理的要求与方法。

4.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交通运输工程学、交通管理工程学、汽车运用工程学、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运输监理组织学、交通安全工程学等学科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二、大纲内容绪论(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城市交通运输系统.2.使学生了解运输的性质和作用及我国各种交通运输系统概况。

(二)教学内容1.运输对经济发展、对社会、对政治、环境的影响。

2.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性能,各类运输系统的特点,综合运输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趋势。

3.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交通运输系统和管道运输系统。

4.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特点、组成。

(三)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性能,各类运输系统的特点,综合运输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趋势,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交通运输系统和管道运输系统。

最新交通工程教学大纲(交通运输能源类交通运输管理)

最新交通工程教学大纲(交通运输能源类交通运输管理)

《交通工程学》教学大纲(英文名称traffic engineering)一、课程名称《交通工程学》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交通工程》课程涉及的交通流基本特性、交通调查的一般方法、交通流理论、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交通管理与控制和交通环境等知识内容是该专业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对培养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解决交通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交通管理和相关工作做准备。

《交通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联系密切,它把前期所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内容运用到了实际交通分析、设计及管理工作中。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一)绪论交通工程学的基本概念,交通工程学的产生与发展。

重点:交通工程学的基本概念。

(二)交通流基本特征。

交通量、速度、交通密度的基本概念和分布特性,车头时距、车头间距、空间占有率、时间占有率的基本概念,交通量、速度、交通密度三者的关系。

重点:交通量、速度、交通密度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三)交通调查与分析交通量、速度、交通密度、车头时距、行车延误等参数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及调查数据的处理和应用。

重点:交通量、速度、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数据处理和应用。

(四)交通流理论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理论、排队论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跟驰理论、流体力学模拟理论和交通波理论。

重点: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理论、排队论和交通波理论。

(五)道路通行能力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基本概念、道路路段、平面交叉口和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计算以及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手段和途径。

重点:通行能力的基本概念、、道路路段、平面交叉口和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计算。

(六)交通控制与管理交通控制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交通法制、交通标志标线、交通控制信号设计以及高速公路交通管制。

重点:交通控制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交通控制信号设计。

交通运输工程学课件

交通运输工程学课件
研究内容:港口、航道、船 舶等水路交通运输设施的设 计、建设和运营
船舶设计:包括船舶结构、 船舶动力、船舶自动化等
水路运输管理:包括运输组 织、运输调度、运输安全等
水路运输经济:包括运输成 本、运输效益、运输市场等
航空交通运输工程
研究内容:航空运输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 主要领域:航空运输网络规划、航空运输设施设计、航空运输运营 管理、航空运输安全与环保 应用领域:民航、通用航空、航空物流、航空旅游等
交通基础 设施:需 要持续投 入资金和 资源,建 设高质量 的交通基 础设施
交通政策: 需要制定 科学合理 的交通政 策,引导 交通可持 续发展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PPT 汇报时间:20X-XX-XX
交通运输工程学具有很 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需要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解决实际问题。
学科发展历程
古代:交通运输工程学的萌芽阶段,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进行运输
工业革命:交通运输工程学的快速发展阶段,蒸汽机、铁路、轮船等交通 工具的出现
20世纪初:汽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交通运输工程学进入现代 阶段
绿色交通系统发展与挑战
绿色交通系统的定义和特点 绿色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绿色交通系统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绿色交通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策略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与挑战
挑战: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技术成熟度、法律法规等
机遇:提高交通效率、降低 事故率、优化交通规划等
应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 能预测、智能交通系统等
交通安全: 包括交通 安全管理、 交通安全 设施设计 等
交通环境: 包括交通 环境影响 评价、交 通环境改 善等
交通运输工程学基础知识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概论》教学大纲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概论》教学大纲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Major
课程代码:0601300
授课专业:交通工程、交通运输、物流工程
开课单位:交通工程学院
开课学期:1
学分/总学时:1/16 理论学时:16 实验学时:0
先修课程:无
考核方式:考查
二、课程简介
交通工程专业概论是对交通运输领域的规划、设计、管理的基本介绍,并结合本专业进行专业概况和培养计划介绍,使学生能较全面的了解专业培养方向。

教学目标1:了解交通运输领域的规划、设计、管理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2:了解本专业概况和培养计划,使学生能较全面的了解专业培养方向。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321
交通运输专业概论的课程成绩分专业评定,布置论文和学习感想总结,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级标准。

五、参考教材和资料
[1]交通工程概论。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20303Z10
课程名称(中/英文):交通运输工程导论/Introduction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教材:交通运输工程学讲义(自编教材)
教学参考书: 1. 交通运输工程学, 沈志云,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是土木工程与铁道工程专业设立的拓展知识体系的学科基础课,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交通运输工程导论这门课程,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了解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各种运输方式的基本情况及发展方向,为从事土木工程及相关行业的研究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应掌握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交通运输业的特点,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主要设施、运输流程。

能力:从人类同环境和能源关系的角度去考察问题,具有提出符合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要求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同时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交通运输复杂工程问题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的能力。

素质:建立交通-能源-环境一体的概念,通过课程中的分析讨论辩论培养分析沟通交流素质;建立从全局考虑问题的思维模式,提升有预见地、有计划地进行综合考虑,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关系的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无实践内容。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工程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交通运输工程学
英文名称: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00407703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
课程性质:学位课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预修课程:
大纲执笔人:刘树勇
一、课程目的与要求
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培养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交通运输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让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掌握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组织与管理、规划与评价、配制与协调以及交通运输工程的现代化发展趋势,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主要设备、设施和建设技术。

力求硕士研究生交通运输工程方面的知识结构达到“博”与“专”的统一。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铁路运输系统6学时
一、概述
二、固定设备、移动设备
三、运输工作组织
四、铁路运输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公路运输系统4学时
一、概述、通行能力、运输设施、
二、汽车、道路建设新技术、公路快速运输
第三章水路运输系统2学时
一、概述、水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船舶与水运基础设施
二、航行安全保障技术、船舶运输组织、港口装卸工艺、水路运输现代化
第四章航空运输系统2学时
一、概述、运输设备与设施
二、运输管理与空中交通管制、航空运输发展与趋势
第五章管道运输系统2学时
一、概述、输油管道、输气管道、矿场油气集输管道、固体物料浆体的管道运输
第六章综合运输与多式联运4学时
一、概述、综合运输布局与规划
二、集装箱运输
三、多式联运、多式联运信息化
第七章城市交通运输系统4学时
一、概述、交通设施、交通管理
二、交通设计、常规公交系统
第八章交通运输系统规划2学时
一、概论、城市道路(公路、水运、铁路、航空)交通系统规划
第九章智能运输系统2学时
一、绪论、定位系统、交通流诱导系统、交通通信系统、电子收费系统、汽车自动驾驶
系统、智能运输系统的评价和标准化、铁路、水路、航空智能运输系统
第十章物流工程2学时
一、物流及物流工程、物流机械设备、物流信息系统与技术、物流系统
研讨2学时带领硕士研究生对交通运输工程学内容进行研讨,硕士研究生发言为主,老师引导为辅。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1、沈志云、邓学钧编著,《交通运输工程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第二版
1、王炜,《交通工程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2、成耀荣编著,《综合运输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谢如鹤,《交通运输导论》,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4、李江,《交通工程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