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胆排石汤对胆结石小鼠脂类代谢及肝组织B_UGT活性的影响_梁颖

合集下载

探讨中药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

探讨中药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

探讨中药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对胆结石治疗中利胆排石汤的疗效进行研究。

方法:以我院收治60例胆结石患者为对象开展实验,将其划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其中运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患者,运用中药利胆排石汤治疗实验组患者,经过一个月治疗后对相关指标数据差异进行对比。

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具有更优的TG水平、TC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P﹤0.05。

结论:在胆结石治疗中利胆排石汤疗效显著,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利胆排石汤;有效率;不良反应胆结石是由于胆汁酸、胆固醇比例异常改变造成的,在其长期继续发展的情况下会造成胆囊积液,一旦发生合并感染就会产生胆囊炎,进而使患者遭受较大痛苦。

胆囊切除法是当前根治症状胆结石的核心方法,所以应当通过无症状期的有效治疗进行疾病发展的控制,并采用非手术治疗法进行症状发生后的治疗。

我院关于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结石研究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胆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划分为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3~61岁,平均年龄为(45.3±2.6)岁,结石直径平均为(0.9±0.4)厘米;实验组包括30例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30~63岁,平均年龄为(43.8±3.4)岁,结石直径平均为(0.8±0.5)厘米。

P>0.05,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试验方法患者的其他药物治疗在实验开展前一周停止,防止干扰实验结果。

运用西药UCDA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早晚一次,每日50毫克。

运用中药利胆排石汤治疗实验组患者,利胆排石汤中包括12克麦芽、3克甘草、18克姜黄、30克蒲公英、8克谷芽、15克海金砂、30克金钱草、8克茵陈、9克白芍、9克大黄、5克陈皮、15克郁金。

重要水煎内服,每天一剂,早晚各服用一次。

一个月为一疗程,同时开展对治疗患者控血脂情况、治疗有效率等指标的评价。

利胆排石汤辅助治疗胆囊结石性重症胆管炎(AOSC)腔镜术后的临床观察

    利胆排石汤辅助治疗胆囊结石性重症胆管炎(AOSC)腔镜术后的临床观察

利胆排石汤辅助治疗胆囊结石性重症胆管炎(AOSC)腔镜术后的临床观察作者:**来源:《甘肃科技纵横》2020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利胆排石汤辅助治疗胆囊结石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腔镜术后的疗效及对纤维连结蛋白(FN)、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环素(PG12)水平影响。

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接诊的60例胆囊结石伴AOSC患者,均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结石取石术,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

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利胆排石汤,均连续治疗4周。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FN、TXA2、PG12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术后住院时间,随访3个月,记录结石复发、结石残留、胆管狭窄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FN、TXA2、PG12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观察组FN明显比对照组高,TXA2、PG12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随访过程中,观察组结石复发、残留、胆管狭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胆囊结石伴AOSC患者腔镜术后应用利胆排石汤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其内在机制可能和调节FN、TXA2、PG12的表达相关。

关键词:胆囊结石;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利胆排石汤;纤维连结蛋白;血栓素A2中图分类号:R657.42 文献标志码:A胆囊结石发病率大约在25%左右,临床症状多以右上腹疼痛为主,若疾病严重则极易诱发高热、黄疸等症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是胆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其起病急、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相关数据显示其病死率在5%-38%左右,在老年人群中尤甚。

随着饮食水平、日常生活的不断改变,胆囊结石伴AOsc的发病率也日趋增加。

腹腔镜下胆囊结石取石术是该病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但由于胆囊结石难以取尽,易增加术后复发率,且手术带来的创伤也对术后恢复造成一定影响,术后单独给予抗生素、抗感染等药物效果不尽人意。

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结石症临床研究_高永昌

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结石症临床研究_高永昌

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结石症临床研究The Clinical Research of Cholagogue and Removing Calculus Decoction on Cholelithiasis高永昌Ga o Yong chang,刘团霞Li u T uanxia,吕树芹Lu Shuqin汝阳县中医院,河南汝阳471200Ruyang County Hospital of Chinese M edicine,Ruyang,Heanan,China,471200摘要:目的:探讨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结石症疗效。

方法:选116例住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利胆排石汤和常规口服药物对比观察。

结果:有效率治疗组93.1%,对照组81.0%,差异有显著意义。

结论: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结石效果肯定。

Abstract:O bjective:to approach the effect of cholagogue and removing calculus deco ction on treating cho lelithiasis.M ethod:116 cases were divided r andomly into2groups and treated wit h cholag ogue and remov ing calculus decoct ion and common drugs.R esult: t he effectiv e pow er is93.1%in treatment and81.0%in control.Conclusion:the cholagogue and removing calculus decoction has the function to treating cholelithiasis.关键词:胆石症;利胆排石汤;熊去氧胆酸片;利胆醇;消炎利胆片;复方鸡内金片Key words:cholelithiasis;cholagog ue and r emoving calculus decoction;ursodeox ycho lic acid;livonal;dephlog isticate and cholagogue t ablets;co.corium stomachium galli tablets中图分类号CL C number:R259.756+2文献标识码Document code:A文章编号Ar ticle ID:1672-6839(2007)05-0040-02胆石症是指发生在胆囊或胆管内的结石,是外科常见多发病之一,属中医学/胆胀0、/胁痛0、/结胸0、/黄疸0等范畴。

利胆排石汤治疗胆道结石

利胆排石汤治疗胆道结石
【病因】
胆囊炎的病因,主要是胆总管阻塞,细菌感染和胆汁的化学成分改变而成。胆囊出口的阻塞,可能因胆囊内结石阻塞胆囊管,也可因胆管系统机能失调,胆囊管括约肌或Oodi氏括约肌发生痉挛所引起。但因结石是引起阻塞约占70%~80%,所以说胆囊结石与胆囊炎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因果,彼此促进的。胆囊炎有利于胆结石的形成,而胆囊结石又会造成胆囊管阻塞,引起胆囊炎的发生。胆囊管梗阻后,胆汁在胆囊内大量淤积,因部分水分被胆囊壁吸收致胆汁浓缩,胆盐稠度增加。高浓度的胆盐损伤胆囊粘膜致急性化学性胆囊炎。磷脂酶A可因胆汁储留或结石嵌顿从损伤的胆囊粘膜上皮释放出来,使胆汁中的卵磷脂水解成溶血卵磷脂,后者使细胞生物膜结构改变引起急性胆囊炎。胆囊管梗阻不缓解,胆囊腔内压力增高,胆囊壁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而水肿,胆囊内压进一步增高以至胆囊血流明显减少,致胆囊壁缺血,缺血致使局部抵抗力降低,故胆囊壁容易继发细菌感染,梗阻也致胰液反流入胆道;胰酶被胆汁激活,侵蚀囊壁,均可以引起胆囊炎性改变。急性胆囊炎可最后并发胆囊坏疽或穿孔。50 % 的急性胆囊炎病人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细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亦可导致胆囊的炎性改变,其病源大多为肠道寄生菌群,由于肠道细菌自门静脉回流至肝脏,如未能被单核—巨噬细胞消灭,肝内细菌可经淋巴管蔓延至胆囊,或随胆汁排出于胆囊;肠道内细菌也可由蛔虫钻入胆道而带入。亦有随血流进入胆囊,即血源性,如伤寒、副伤寒及大肠杆菌随血流进入胆囊,继而出现全身感染。此外,本病还与性激素的影响有关,如妇女在妊娠时,由于性激素的影响,胆囊排空延缓,胆囊扩张, 胆汁郁积,而致胆囊炎症。疼痛、恐惧、焦虑等神经及精神因素,出血、麻醉、发热、饮食不当以及战伤、车祸等均可以因胆囊排空障碍,而导致胆汁郁积,胆囊壁受到化学性刺激而引起胆囊炎 。
【现代药理】
1.增加胆汁分泌:金钱草、茵陈蒿、大黄、黄芩、柴胡、枳壳;

利胆排石汤治疗肝胆湿热型胆结石的临床研究

利胆排石汤治疗肝胆湿热型胆结石的临床研究

利胆排石汤治疗肝胆湿热型胆结石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利胆排石汤治疗肝胆湿热型胆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于2010年01月至2011年0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肝胆湿热型胆结石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38例患者给予胆康胶囊治疗,而治疗组的38例患者利用利胆排石汤进行治疗。

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其胆结石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组治疗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效率为76.67%,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龙胆泻肝汤对于治疗肝胆湿热型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好,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利胆排石汤;肝胆湿热型胆结石;治疗下面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01月至2011年06月收治的76例肝胆湿热型胆结石患者,对照组38例患者给予胆康胶囊治疗,而治疗组的38例患者利用利胆排石汤进行治疗。

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其胆结石变化情况,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试验选用的患者均为2010年01月至2011年0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肝胆湿热型胆结石患者。

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8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28到60岁之间,平均年龄41.16±5.66岁;对照组38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32到60岁之间,平均年龄43.49±4.99岁。

两组患者的病程在半年到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31±0.44年[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38例患者给予胆康胶囊治疗,每天饭前服用,每天三次,每次服用四粒,连续治疗一个月。

治疗组的38例患者利用利胆排石汤进行治疗,药物成分主要包括:莪术30克,蒲公英40克,姜黄20克,金钱草40克,木香20克,白芍8克,连翘10克,大黄8克,茵陈40克,枳壳15克,甘草5克等[2]。

利胆排石汤利胆作用的实验研究

利胆排石汤利胆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 医 药 信 息
72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8 年第 25 卷第 1 期 Vol125 ,No11 ,2008
密度值 。 21213 HCO3 测定 μ μl 进样器加一滴溴 取胆汁 10 l 于滴定盘中 ,用 50 甲酚紫指示剂 , 利用微量 搅拌器的震动 , 用 50ul 进样 器缓缓滴加 10mmol/ L HCl , 使溶液由紫色 → 纯黄色为 止 , 记录所耗 HCl 的量 ,计算 HCO3 的量 。

21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1010 软件系统进行方差分析 , 组间比较 采用 t 检验。 3 结果 311 利胆排石汤对大鼠胆汁流量的影响 结果见表 1。
[1]
容积 ) 蒸馏水组 。实验前 12h 禁食不禁水。实验时每 鼠以水合氯醛 0155mg/ kg 腹腔注射麻醉后 , 仰位固定 于固定板上 , 沿腹正中线切开 2cm , 打开腹腔 , 在十二 指肠降部肠系膜中找到白色有韧性的胆管 , 在其下穿 2 根丝线 ,结扎乳头部 ,向肝脏方向作 “V ” 形切口 ,插入 塑料管 , 用小烧杯收集胆汁 。手术后用止血钳夹闭腹 壁 , 以盐水纱布覆盖 。待稳定 20min 后 , 先收集 30min 胆汁 ,然后各组大鼠由十二指肠给予药物各 1ml/ 100g , 空白对照组注入等容量生理盐水。给药后每隔 30min 收集胆汁 1 次 , 共 3 次 , 记录胆汁流量 , 计算给药后胆 汁流量增加百分率。 212 利胆排石汤的利胆实验 取 300~ 400g 大鼠 50 只随机分 5 组 , 每组 10 只 , 雌雄兼用 ,利胆排石汤高 、 中、 低剂量组 (药量同前) , 利 胆排石片 01144g/ kg 阳性对照组 , 空白对照 ( 等容积 ) 蒸馏水组 ,给药量均为 10ml/ kg , 每天灌胃给药 1 次 , 连 续给药 7d ,末次给药前用 10 % 水合氯醛麻醉大鼠 , 背 位固定 , 于上腹正中切口 , 暴露胆总管 ,结扎下端 ,向胆 总管近肝端插入 515 号头皮针作胆管穿刺 , 固定针头 形成瘘管引流胆汁 ,待胆汁流量稳定后 , 经十二指肠进 行末次给药 , 给药 1h 后开始收集胆汁 , 每小时记录 1 次胆汁流量 , 共 3 次 ,并计算 3 次的总流量 。 213 利胆排石汤对大鼠胆汁成分的分析 取利胆实验和胆汁流量实验后大鼠的胆汁。 21311 胆固醇的测定 取带塞离心管 ,准确加入胆汁 011ml ,向管底加入 无水乙醇 419ml ,用 力振 摇半 分钟 , 室温放置 10min 后 再振摇混 合 ,2500rpm 离心 10min 取上 清液 。充 分混 匀 ,20 ℃ 室温静置 24h ,3000rpm 离心 10min , 取上清液 用空白管调零点 , 于 615nm 波长处比色 ,读取标准管光 密度 ,以测定管的空白对照管调零点 ,读取测定管的光

排石汤SD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病理学研究

排石汤SD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病理学研究

文章编 号 : 1 0 0 6- 0 9 7 9 ( 2 0 1 4 ) 0 4— 0 1 0 1— 0 2
红花 是蒙医临床应用最广泛 的药材之一 。本 药性凉 , 味微 苦, 具 有重 、 钝、 软、 柔、 固等性能和封 闭血管 、 月经不 调 、 消除肝 热、 滋补、 止痛 及消肿之 功能。蒙医认 为“ 肝脏之好 ” , 对 肝脏疾 病 的治 疗 作 用 较 突 出。长 期 以来 , 该 药 物应 用 部 位 仅 限 于 “ 花” , 其他部 位被弃掉而出现资源浪费现象。课题组从 充分利 用红花药材资 源的角度出发 , 对红花“ 花” 以外其他部位进 行 了 保肝作用 的探 索性 研究。在前 期研究 中发现 , 红 花茎醇提取 物 具有 明显的抗 c c l 4致 急性 肝损 伤作 用。 因此 , 本研究 在前 期 研究 的基础上 , 通过 观察 红花茎 醇提 取物 对 C C l 4致 急性肝 损 伤小 鼠肝 和脾 脏 匀浆 液 中 G S H —P X、 S O D、 MD A等 指标 的 影 响, 探讨 红花茎醇提取物保肝作用可能的作用机理 。 1 材 料 与 方 法 ‘ 1 . 1 实验材料 : 仪器 : 电热套 , 旋 转蒸 发仪 , 电子天 平 , 电动 匀 浆机 , 分光 光度计 ; 药材 : 红花茎 , 护肝 片 ; 试剂 : 水 (自来水 ) , 四 氯化 碳 ( 纯度 9 9 . 5 %, 天津市 化学试 剂研究所, 批号: 2 0 0 8 0 7 0 3 ) ; 谷 草转氨酶 ( A S T ) 、 谷丙转氨酶 ( AL T ) 、 超氧化物 歧 化酶( S O D) 、 丙二醛 ( MD A) 和 谷 胱 甘肽 过 氧 化 物酶 ( G S H— P X) 试剂盒 : 由南京建 成生物研究所提供 。 1 . 2 实验方法 : 取昆 明种小 鼠 6 0只 , 按 体重 随机 分为 正常对 照组 、 模型组 、 阳性 对照组 、 红 花茎 大剂量 组 、 红花 茎 中剂量组 及红花茎小剂量组等 6组 , 每组 1 O只。从 实验第 一天 开始 , 各 给药组灌 胃相应的药物溶液 , 正常对照组 和模型组分 别灌 胃等 容量的生理盐水 。每天灌 胃 1 次, 连续 灌 胃 7天。第 6天灌 胃 后, 除 了正常对照组 腹腔 注射 0 . 2 5 % 四氯 化碳 。禁食不 禁水 , 2 4 h后断头取血 , 3 0 0 0 fm i n , 离心 1 5 m i n , 分离血清 , 待测定各组

利胆排石汤对胆结石小鼠脂类代谢及肝组织B—UGT活性的影响

利胆排石汤对胆结石小鼠脂类代谢及肝组织B—UGT活性的影响

U T活性 。结 果 : G 利胆 排 石 汤组和模 型 对照 组 小鼠血 清 T C和 非 HD L—C含 量 差 异不 显 著 ; 利胆 排 石
汤组 小 鼠结石 中胆 固醇的 沉淀量 显著低 于模 型 对 照 组 ( < . 5 ; P 0 0 ) 利胆 排 石 汤组 小 鼠肝 组 织 B—U T G

±2 g 由哈尔 滨 医科 大 学 附 属 第 三 医 院实 验 动 物 室 ),
基金项 目: 黑龙江省攻 关项 目( 2 6 4 2) 黑 龙江省 中 医管 理局 资助 G 0C0 ;
性 降低及 其基 因表 达下 降可 能影 响胆 红素 的葡 萄糖 醛 酸 化 , 胆 汁 中 MC 使 B增 多 , 而诱 发 胆结石 。 从
1 材料 和方 法
顺 丁烯 二 酸, 津 市 光 复 精 细 化 工 研 究 所 , 号 : 天 批 200 0 。氨 基磺 酸铵 , 津市光 复 精细 化工 研 究所 , 05 8 1 天
20 0 8年第 2 5卷第 6期
V 1 2 No 6, 0 8 o . 5, . 2 0





・ 7・ 7
I f r t n o r d t n lC ie e Me ii e n omai n T a i o a h n s d cn o i
利胆 排 石 汤 对 胆 结 石 小 鼠脂 类代 谢
及 肝 组 织 B—U T活 性 的影 响 G
梁 颖 , 阳 , 克滨 , 勃 岩 孙 毕 吴
( 龙江 中 医药大 学 , 黑 黑龙 江 摘 哈 尔滨 104 ) 500
要: 目的 : 过利胆 排 石 汤对 实验性 胆 结石 小 鼠脂 类代 谢 及 肝 组 织尿 苷 二 磷 酸 葡 萄糖 醛酸 转 移 酶 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胆排石汤对胆结石小鼠脂类代谢及肝组织B-UGT活性的影响梁颖,孙阳,毕克滨,吴勃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摘 要:目的:通过利胆排石汤对实验性胆结石小鼠脂类代谢及肝组织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B-UGT)活性的影响,观察其对胆结石的抑制作用。

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利胆排石汤给药组,8周后处死并取材,检测血脂水平,结石中胆固醇沉淀量及肝组织中B-UGT活性。

结果:利胆排石汤组和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TC和非HDL-C含量差异不显著;利胆排石汤组小鼠结石中胆固醇的沉淀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利胆排石汤组小鼠肝组织B-UGT的活性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

结论:利胆排石汤可能是通过提高B-UGT活性,影响脂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实现其治疗胆结石的作用。

关键词:利胆排石汤;胆结石;胆固醇;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06(2008)04-0077-02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攻关项目(G206C402);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资助(ZHY06-Z47)作者简介:梁颖(1978-),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中药药理及中药抗突变的研究。

通讯作者:*吴勃岩(1958-),女,硕士生导师,教授,主要从事中药药理及中药抗突变研究。

收稿日期:2008-03-01修回日期:2008-04-10 胆石症是胆系组织内出现了类似石头或泥沙样的物质,致使胆系管道梗阻、感染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病症。

胆结石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包括胆囊、胆总管、肝内胆管结石,在最常见的急腹症中居第二位,是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

胆结石包括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与混合性结石三种。

胆色素结石和胆固醇结石的色素核心中存在较多的单结合胆红素(MCB),而脂溶性的MCB有较强的促成核作用,可能是结石形成早期的一个促发因素[1]。

机体可以将单结合胆红素转变成结合胆红素,使之排出体外。

在这一过程中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B-UGT)起关键性作用。

因此,肝脏中B-UGT活性降低及其基因表达下降可能影响胆红素的葡萄糖醛酸化,使胆汁中MCB增多,从而诱发胆结石。

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 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30只,(18±2)g,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实验动物室提供。

1.2 主要实验药物、试剂与仪器1.2.1 实验药物与试剂 利胆排石汤:由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滑石、葶苈子、黑芝麻、威灵仙、柴胡、白芍、川楝子、白术、茯苓等药物组成。

以上药物水煎煮2遍,制成每毫升内含生药2g的汤药备用,药物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提供。

胆红素,FlukaChemieAGCH-9470Buchs,批号:293945/1493。

UDPGA,Sigma-Aldrich,批号:449030/131104156。

邻氨基苯甲酸乙酯,Sigma-Aldrich,批号:242977-100GBatch#:07615TD。

1-乙酸正丁酯,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批号:20060415。

考马斯亮蓝,Sanland-chemIn-ternationalInc.,批号:T2380。

Tris,Genebase,GB002。

顺丁烯二酸,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批号:20050801。

氨基磺酸铵,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批号:060822。

总胆固醇试剂盒,长春汇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006027。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试剂盒,北京北化康泰临床试剂有限公司。

批号:060524。

1.2.2 仪器 DY89-Ⅱ型电动玻璃匀浆机,722型可见分光光度计,LDZ-0.8自动平衡微型离心机,DPX-9162B-1电热恒温培养箱。

1.3 动物分组 小鼠随机分三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

模型对照组、实验组小鼠给予致石饲料[2](基础饲料中添加15%脂肪,1.25%胆固醇,0.5%胆酸),饮水不限,空白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

实验组小鼠每天8:00给于利胆排石汤灌胃,剂量为40g·kg-1,每日1次;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

喂养8周后,采集数据。

·77· 2008年第25卷第6期Vol.25,No.6,2008 中 医 药 信 息Informationo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1.4 小鼠血脂的测定 摘眼球取血,3000rpm离心20min,提取上清液分离血清。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测定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二者的差值为非HDL-C。

1.5 小鼠胆结石的处理 处死小鼠后,快速取出胆囊,透过胆囊壁或剖开胆囊后用肉眼观察,发现胆囊壁或胆汁中有明显黄色颗粒者,定为有结石形成。

收集胆石,干燥后置于磨口试管中,用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80:20V/V)200μl溶解。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测定其中总胆固醇沉淀量。

1.6 肝组织B-UGT活性测定 造模8周后,脱颈椎处死小鼠,快速取出肝组织,制成10%的肝匀浆。

取肝组织匀浆125μl,加入暗环境下现配制成胆红素白蛋白100μl,混合均匀,37℃保温10min,加入20mM的UDPGA75μl,37℃准确保温30min,以上反应均在暗环境下进行。

再加入1ml预冷的甘氨酸-盐酸缓冲液终止酶促反应,迅速混匀并放在冰中5min。

然后加入0.5ml偶氮试剂提取偶氮化合物,20℃保温30min。

然后加入10g·L-1的抗坏血酸0.25ml终止偶氮反应,混匀后加入2ml偶氮色素提取液,提取偶氮化的胆红素葡萄糖醛酸(结合胆红素)。

用力振荡混合液,并以4000rpm的速度离心10min。

取上清液,530nm处测定吸光度[3]。

蛋白质定量用Bradford法。

B-UGT活性以每毫克蛋白每分钟所生成产物的摩尔数表示。

偶氮化的胆红素葡萄糖醛酸的消光系数为44.4×103cm2·mol-1。

1.7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方差齐性检验和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实验结果2.1 小鼠血脂含量 模型对照组的TC及非HDL-C血清浓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1),利胆排石汤组的TC及非HDL-C血清浓度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

结果见表1。

表1 血清中TC、HDL-C、非HDL-C的含量比较(x±s)(mmol·L-1)组别例数TCHDL-C非HDL-C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利胆排石汤组1010102.8±0.85.9±1.9***4.8±1.41.7±0.51.5±0.61.6±0.71.1±0.54.3±1.3***1.3±0.9 注:经t检验,利胆排石汤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01。

2.2 胆结石中胆固醇沉淀量 空白对照组小鼠均无胆结石形成,模型对照组结石形成率100%(10/10),利胆排石汤组结石形成率100%(10/10)。

结石呈多发、细颗粒状,淡黄色。

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胆固醇结晶。

两组胆结石形成率没有差异,但利胆排石汤组结石颗粒较模型对照组少。

模型对照组胆石胆固醇沉淀量为(9.0±2.6)mmol·L-1,利胆排石汤组为(5.5±2.5)mmol·L-1,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利胆排石汤能明显降低胆结石中胆固醇的沉淀量。

2.3 B-UGT活性 模型对照组小鼠肝组织中B-UGT的活性为(1.28±0.66)nmol·(g·min)-1,与空白对照组(3.75±0.68)nmol·(g·min)-1比较差异极其显著(P<0.001);利胆排石汤组小鼠肝组织中B-UGT的活性(1.93±0.65)nmol·(g·min)-1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但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1)。

3 讨论血清TC与胆汁胆固醇呈正相关,当血清TC> 4mmol·L-1时,胆囊中的胆汁已处于胆固醇超饱和状态,在有游离胆红素(UCB)作为核心的情况下,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

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和利胆排石汤组血清TC都超过了4mmol·L-1,也就是说两组胆汁中的胆固醇都已处于超饱和状态。

模型组血清TC、非HDL-C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1)。

但与模型组比较,利胆排石汤组对血清TC、非HDL-C的降低效果不显著(P>0.05)。

尽管模型组和利胆排石汤组小鼠都100%形成了结石,但是两组小鼠的结石量有所不同,模型组小鼠胆囊内的结石明显多于利胆排石汤组。

由于形成结石量少,难以准确称量结石的重量,我们用等体积的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混合液溶解结石,测定溶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间接表示胆结石中胆固醇的沉淀量。

结石中胆固醇的沉淀量也是脂类代谢异常在胆囊中的表现。

实验结果表明,利胆排石汤组结石中胆固醇的沉淀量低于模型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说明利胆排石汤虽未能完全抑制结石的形成,但能明显降低结石中胆固醇的沉淀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结石的生长。

从实验结果推测,利胆排石汤抑制胆结石并不是通过全身降脂实现的。

其是否通过影响LDL-C受体的功能而抑制胆固醇由血经肝分泌入胆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血中胆红素以“胆红素-白蛋白”的形式运送到肝脏,被肝细胞摄取,并与肝细胞内的载体蛋白特异性结合,从而从白蛋白分子上脱离,被转运到肝细胞内。

肝细胞中的B-UGT催化UCB和UDPGA生成葡萄糖醛酸胆红素(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即结合胆红素(CB)。

CB较UCB水溶性更强,易通过肾小球从尿排出。

如果B-UGT活性减弱,导致产物CB含量下降,底物UCB含量上升,UCB除了有水不溶性外,还有胆结石的促成核作用,在胆固醇过饱和的状态下促使胆·78·中 医 药 信 息Informationo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08年第25卷第6期Vol.25,No.6,2008结石形成。

实验结果显示:胆固醇结石模型动物中,肝组织B-UGT活性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1),可能是致石饮食中的某些因素干扰了B-UGT的活性,影响胆红素的葡萄糖醛酸化,促进了结石的生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