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共45页
5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公元前2 0 6 高祖元年楚。
齐。
荆。
淮南。
燕。
赵。
梁。
淮阳。
代。
长沙。
20 5 二都彭城。
都临灾。
都吴。
都寿春。
都蓟。
都邯郸。
都淮阳。
都陈。
十一月,初王韩信元年。
都马邑。
24三二20 3 四初王信元年。
故相国。
十月乙丑,初王英布元年。
初王张耳元年。
薨。
三20 2 五齐王信徙为楚王二。
徙楚。
二后九月壬子,初王敖元年。
敖,初王彭越元年四。
降匈奴,国二月乙未,初王文王吴芮元元年。
反,废。
王卢绾元年。
耳子。
除为郡。
年。
薨。
20 1 六正月丙午,初王交元年。
交,高祖弟。
正月甲子,初王悼惠王肥元年。
肥,高祖子。
正月丙午,初王刘贾元年。
三二二二成王臣元年2七二二二四三三三二19 9 八三三三五四四。
废。
四三19 8 九四。
来朝。
四。
来朝。
四六。
来朝。
五初王隐王如意元年。
五。
来朝。
四如意,高祖子。
19 7 十五。
来朝。
五。
来朝。
五。
来朝。
七。
来朝。
反,诛。
六。
来朝。
二六。
来朝。
反,诛。
复置代,都中都。
五。
来朝。
1 9 6 十一六六六。
为英布所杀,国除为郡。
十二月庚午,厉王长元年。
长,高祖子。
七。
三二月丙午,初王恢元年。
恢,高祖子。
三月丙寅,初王友元年。
友,高祖子。
正月丙子初王元年。
六1 9 5 十二七七更为吴国。
十月辛丑二二月甲午,初王灵王四。
死。
二二二七,初王濞元年。
濞,高祖兄仲子,故沛侯。
建元年。
建,高祖子。
1 9 4 孝惠元年八八二三二淮阳王徙于赵,名友,元年。
是为幽王。
三为郡。
三八19 3 二九。
来朝。
九。
来朝。
三四三二四四哀王回元年1三十十四五四三五五二9 219 1 四十一。
来朝。
十一。
来朝。
五六。
来朝。
五四。
来朝。
六六三19 0 五十二十二六。
来朝。
七六。
来朝。
五七七四18 9 六十三十三。
薨。
七八七六八八五18 8 七十四。
来朝。
初置鲁国。
哀王襄元年八。
来朝。
九。
来朝。
八。
来朝。
七。
来朝。
初置常山国。
九。
来朝。
初置吕国。
复置淮阳国。
九六1 8 7 高后元年十五四月初王张偃元年。
偃,高后外孙,故赵王二九十九八四月辛卯,哀王不疑元年。
诸侯年表

二十七日蚀。
二十八公如楚。 葬康王。
三晋栾 逞来 奔,晏 婴曰「 不如归 之 四」 欲。 遣 栾逞入 曲沃伐 晋,取 朝歌。 五畏晋 通楚, 晏子谋 。
六晋伐 我,报 朝歌。 崔杼以 庄公通 其妻, 杀之, 立其 弟 齐, 景为 公 杵臼元 年如 晋,请 归卫献 公 二。 庆封 欲专, 诛崔 氏,杼 自杀。 三冬, 鲍、高 、栾氏 谋庆 封,发 兵攻庆 封,庆 封奔吴
612
匡王元年
十五六月辛丑, 日蚀,齐伐我。
齐懿公 商人元 年
611
二
十六
二不得 民心。
610
三
609
四
608
五
十七齐伐我。
三伐鲁 。
十八襄仲杀嫡, 立庶子为宣公。
四公刖 邴歜父 而夺阎 职妻, 二人共 杀公, 立桓公 子惠公
鲁宣公俀元年鲁 立宣公,不正, 公室卑。
齐惠公 元元年 取鲁济 西之田 。
四杀鲁 桓公, 诛彭生 。
四周公欲杀王而
693
立子克,王诛周 鲁庄公同元年 五
公,克奔燕。
692
五
二
六
691
六
690
七
689
八
三
七
八伐
四
纪,去 其都邑
。
五与齐伐卫,纳 惠公。
九
688
九
六
十
687 甲午 十
686
十一
685
十二
684
十三
七星陨如雨,与 雨偕。
十一
八子纠来奔,与 管仲俱避毋知乱 。
九鲁欲与纠入, 后小白,齐距 鲁,使生致管仲 。
三会晋、宋、卫 、曹伐郑。
四公如晋,晋不 敬,公欲倍晋合 于楚。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3)全文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3)全文[7] 管,指管叔,名鲜。
周武王之弟。
武王灭商后封他于管(今河南郑州)。
与蔡叔、霍叔并称三监,负有监视殷遗民之责。
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旦摄政,他和蔡叔等不服,曾和武庚一起叛乱,后被周公旦平定,他被杀死(一说自杀)。
事详本书《管蔡世家》。
蔡,指蔡叔,名度。
周武王之弟。
武王灭商后封他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
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旦摄政时,他和管叔、武庚一起叛乱,事败后他被放逐。
事详本书《管蔡世家》。
曹,周初,武王封弟叔振铎于曹,都陶丘(今山东定陶西南)。
有今山东西部。
公元前四八七年为宋所灭。
郑,公元前八○六年周宣王封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具东)。
周幽王时,桓公姬友见西周将亡,把财产、部族、家属等迁到雒水之东的东虢和郐之间。
桓公子武公即位后,先后攻灭郐和东虢,建都新郑(今河南新郑)。
公元前三七五年为韩所灭。
详见本书《郑世家》。
[8] 厉,指周厉王姬胡。
他任用好利的荣夷公执政,又命令卫巫监视国人,杀死议论他的人,引起反抗。
公元前八四二年国人发难,他逃奔彘(今山西霍县)。
十四年后死于彘。
事详本书《周本纪》。
幽,指周幽王姬宫湦(一作涅)。
宣王子,公元前七八一年继位,他任用虢石父执政,剥削严重,再加上地震和旱灾,使人民流离夫所。
又进攻六济之戎,大败。
因宠爱褒姒,废掉申后和太子宜臼,公元前七七一年,申侯联合曾、犬戎等攻周,他被杀于骊山下。
西周灭亡。
事详本书《周本纪》。
[9] 侯伯,诸侯之长。
[10] 九国,指齐、楚、荆、淮南、燕、赵、梁、淮阳、代。
[11] 长沙,汉初异姓诸侯王国,始封之王为吴芮。
其地域大致相当今湖南全省,都临湘,即今长沙市。
[12] 雁门,郡名。
西汉时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南)。
辖境相当今山西河曲、五寨、宁武等县以北,恒山以西,内蒙古黄旗海、岱海以南地。
太原,郡名。
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辖境相当今山西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辽阳,县名,属辽东郡,故城在今辽宁辽阳市梁水、浑水交会之处。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及其译文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太史公曰:殷以前尚矣。
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
然封伯禽、康叔於鲁、卫,地各四百里,亲亲之义,襃有德也;太公於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
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五,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以辅卫王室。
管、蔡、康叔、曹、郑,或过或损。
厉、幽之後,王室缺,侯伯彊国兴焉,天子微,弗能正。
非德不纯,形势弱也。
汉兴,序二等。
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虽独长沙异姓,而功臣侯者百有馀人。
自雁门、太原以东至辽阳,为燕代国;常山以南,大行左转,度河、济,阿、甄以东薄海,为齐、赵国;自陈以西,南至九疑,东带江、淮、穀、泗,薄会稽,为梁、楚、淮南、长沙国:皆外接於胡、越。
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於天子。
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
何者?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彊庶孽,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
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忕(shi 习惯于)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
天子观於上古,然後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馀焉。
吴楚时,前後诸侯或以適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於汉。
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馀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 戹塞地利,彊本幹,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臣迁谨记高祖以来至太初诸侯,谱其下益损之时,令时世得览。
形势虽彊,要之以仁义为本。
译文太史公说:殷朝以前年代久远,封爵的情况已不可考知了。
周朝的封爵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
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域各为四百里,这是以亲亲之义为本,同时也是对有德之人的褒奖。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太史公曰:殷以前尚矣。
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
然封伯禽、康叔於魯、衛,地各四百里,親親之義,褒有德也;太公於齊,兼五侯地,尊勤勞也。
武王、成、康所封數百,而同姓五十五,地上不過百里,下三十里,以輔衛王室。
管、蔡、康叔、曹、鄭,或過或損。
厲、幽之后,王室缺,侯伯彊國興焉,天子微,弗能正。
非德不純,形勢弱也。
漢興,序二等。
高祖末年,非劉氏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
高祖子弟同姓為王者九國,雖獨長沙異姓,而功臣侯者百有餘人。
自雁門、太原以東至遼陽,為燕代國;常山以南,大行左轉,度河、濟,阿、甄以東薄海,為齊、趙國;自陳以西,南至九疑,東帶江、淮、谷、泗,薄會稽,為梁、楚、淮南、長沙國:皆外接於胡、越。
而內地北距山以東盡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連城數十,置百官宮觀,僭於天子。
漢獨有三河、東郡、潁川、南陽,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雲中至隴西,與內史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頗食邑其中。
何者?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廣彊庶孽,以鎮撫四海,用承衛天子也。
漢定百年之閒,親屬益疏,諸侯或驕奢,忕邪臣計謀為淫亂,大者叛逆,小者不軌于法,以危其命,殞身亡國。
天子觀於上古,然後加惠,使諸侯得推恩分子弟國邑,故齊分為七,趙分為六,梁分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為王,王子支庶為侯,百有餘焉。
吳楚時,前后諸侯或以適削地,是以燕、代無北邊郡,吳、淮南、長沙無南邊郡,齊、趙、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納於漢。
諸侯稍微,大國不過十餘城,小侯不過數十里,上足以奉貢職,下足以供養祭祀,以蕃輔京師。
而漢郡八九十,形錯諸侯閒,犬牙相臨,秉其?塞地利,彊本干,弱枝葉之勢,尊卑明而萬事各得其所矣。
臣遷謹記高祖以來至太初諸侯,譜其下益損之時,令時世得覽。
形勢雖彊,要之以仁義為本。
汉书·诸侯王表全文

汉书·诸侯王表全文【说明】本卷表列西汉二百年间刘姓诸侯王的置废兴衰。
它与《诸侯王表》大为不同。
《史记》表以时间为经,以王国为纬,按年代记汉兴至太初百年间刘氏政权所封异姓和同姓诸侯王盛衰递变的情况。
本卷只摘取《史记》表有关同姓诸侯王的内容,而增加了天汉至汉末有关刘姓诸侯王的情况;尤为异者,它以诸侯王为经,以诸侯王的世系为纬。
立了号谥、属、始封、子、孙、曾孙、玄孙、六世、七世等栏,以记刘姓诸侯王的世系及其存亡继绝,这与《史记》表是大异其趣的。
本篇表序,总结汉代分封诸侯的历史经验,以为汉初分封同姓诸侯以代替异姓诸侯,颇有必要;只是矫枉过正,藩国自大,于是削藩,以收弱枝强干之效;但削藩过了头,以至本末俱微,被王莽钻了空子,篡权亡汉,是以究其终始强弱之变,是为了明监(鉴)戒。
班氏以为削藩过甚导致西汉覆亡,恐怕总结不大正确。
西汉衰亡是由经济、政治以及阶级关系上的种种矛盾所造成,并不像班氏说的那么简单。
昔周监(鉴)于二代(1),三圣制法(2),立爵五等(3),封国八百,同姓五十有余。
周公、康叔建于鲁、卫,各数百里,太公于齐,亦五侯九伯之地(4)。
《诗》载其制曰:介人惟藩,大师惟垣。
大邦惟屏,大宗惟翰。
怀德惟宁,宗子惟城。
毋俾城坏,毋独斯畏(5)。
所以亲亲贤贤,褒表功德,关诸盛衰,深根固本,为不可拔者也。
故盛则周,邵相其治(6)。
致刑错(措)(7);衰则五伯(霸)扶其弱(8),与共守。
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至乎厄岖河洛之间(9),分为二周(10),有逃责(债)之台⑾,被窃之言⑿。
然天下谓之共主⒀,强大弗之敢倾⒁。
历载八百余年,数极德尽,既于王赧⒂,降为庶人,用天年终。
号位已绝于天下,尚犹枝叶相持,得基其虚位,海内无主,三十余年⒃。
(1)二代:谓夏、殷。
(2)三圣谓文王、武王、周公。
(3)爵五等:公、侯、伯、子、男。
其实周无严格的五等爵之制。
(4)五侯:五等诸侯。
九伯:九州之伯。
何焯曰:《左传》但言五侯九伯,汝实征之;非兼有其地,盖班氏误也。
西汉诸侯王列表

西汉诸侯王列表(共2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载,“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盭绶,掌治其国。
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
景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
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
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
成帝绥和元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本表列出西汉所有的诸侯王。
凡因谋反、犯罪、无后等各种原因而除国者,若此后又立同名国,则另立新表格于其下。
凡谥号仅列王号、侯号者,为因谋反、犯罪等原因而无谥号。
在位年数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计算。
楚国(前201年—前68年)楚国(前50年—9年)燕国(前202年—前181年)燕国(前180年—前180年)燕国(前179年—前127年)燕国(前117年—前80年)齐国(前203年—前125年)齐国(前117年-前110年)济北国(前178年—前176年)济北国(前164年—前86年)淮南国(前203年-前173年)淮南国(前164年-前121年)梁国(前202年-前180年)梁国(前178年-3年)梁国(5年-9年)代国(前200年-前199年)代国(前196年-前65年)淮阳国(前187年—前180年)淮阳国(前176年—前168年)淮阳国(前155年-前153年)淮阳国(前63年-9年)鲁国(前187年-前180年)鲁国(前155年-前5年)鲁国(前4年-9年)临江国(前155年-前152年)临江国(前150年-前147年)长沙国(前202年-前157年)长沙国(前155年-前47年)长沙国(前45年-9年)赵国(前203年—前153年)赵国(前152年—前68年)赵国(前66年—9年)中山国(前154年—前54年)中山国(前47年—前1年)中山国(1年—9年)河间国(前178年—前164年)河间国(前155年—前37年)河间国(前32年—9年)因避汉文帝刘恒讳,后将恒山改称常山恒山国(前187年-前180年)常山国(前145年-前113年)广陵国(前117年-前54年)广陵国(前47年-前17年)广陵国(前11年-9年)定陶国(前52年—前50年)定陶国(前41年—前5年)广川国(前155年-前152年)广川国(前148年-前70年)广川国(前66年-前50年)信都国(前37年-前23年)信都国(前5年-9年)东平国(前52年-前4年)东平国(1年-7年)山阳国(前144年-前135年)山阳国(前33年-前25年)济川国(前181年-前180年)济川国(前144年-前138年)广德国(前19年-前18年)广德国(2年-9年)南越国东海国闽越国南海国。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十六
三
七
七
复置广川 国。
十七
四
四月乙 八。来朝 八。来朝 巳,惠王 。 。 越元年。 景帝子。
十八
八
二
七
十八
五。来朝 九 。
九
二
十九
九
三
八
十九。来 六 朝。
十
十
三
二十
十
四。来朝 九 。
二十
七
十一
十一
四
二十一
十一
五
十
二十一
八
十二
十二
五
二十二。 十二 来朝。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十七 二十八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一 十八
157 七
十八
八
八
二十
八
八
156 孝景元年 十九
九
九
二十一
九
九
155 二
二十。来 分楚复置 十 朝。 鲁国。
十
二十二
十。来朝 十 。
154 三
六月乙亥 淮阳王徙 二十一。 鲁元年。 十一 反,诛。 是为恭王 。
十一
二十三
十一。 十一。徙 反,诛。 灾川。 为郡。
十二。徙 文王礼元 四。四月 济北。庐 懿王寿元 年。元王 二。来朝 二十四 江王赐徙 153 己巳立太 年 子,故平 。 子 衡山元年 陆侯。 。
十二。来 十四 朝。
四。徙城 十三。来 十五 阳。 朝。 四月丙 寅,王安 元年。淮 十四 南厉王 子,故阜 陵侯。 二 十五 三 四 五 六 十六 十七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十八。来 二十。来 朝。 朝。 十九 二十一 二十二
六。来朝 六 。 七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