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汇编

合集下载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汇总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汇总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汇总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对很多学生来说,语文是成绩提升速度最慢的学科,同时也是学起来最为复杂的学科。

语文需要大量的背诵记忆,如果没有掌握好知识点,很容易就会遗漏知识,从而导致扣分。

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些2020中考语文复习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考点之多音字知识点总结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读音1.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

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

如“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

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知识点总结!附电子版可下载!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知识点总结!附电子版可下载!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知识点总结!附电子版可下载!2020《论语》十二章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可/以/为师矣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6)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7)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8)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9)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0)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11)匹夫不可夺志也夺:改变(12)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3)切问而近思切:恳切(14)富贵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15)必有我师焉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

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陋室铭(刘禹锡)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2)有龙则灵灵:神异(3)斯是陋室斯:这(4)惟吾德馨惟:只(5)谈笑有鸿儒鸿:大(6)可以调素琴调:调弄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汇总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汇总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汇总对很多学生来说,语文是成绩提升速度最慢的学科,同时也是学起来最为复杂的学科。

语文需要大量的背诵记忆,如果没有掌握好知识点,很容易就会遗漏知识,从而导致扣分。

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些2020中考语文复习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考点之多音字知识点总结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读音1.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

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

如“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

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

如“给”:口语读gěi;书面语读jǐ,给予、给养。

4.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

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部分地区。

如“忒”:tè,差忒(差错之意);tuī(方言),风忒大、房子忒小(忒:太)等。

5.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在而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等。

(此部分详见第二节“异读字”。

)积累卡片常见多音字例释行xíng①行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述而》)②运动天行有常(《荀子。

天论》)háng①路遵彼微行(《诗经。

七月》)②行列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汉乐府。

鸡鸣》)③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难nán困难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nàn患难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数shǔ①动词,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②数落,列举罪状晏子请数其罪(《贞观政要。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高频考点整理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高频考点整理

③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45. 光: ①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②光线(仿佛若有光) 46. 归: ①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47. 过: ①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②到(及鲁肃过寻阳) ③犯过失(人恒过) ④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48. 好: ①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②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 ③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49. 号:háo ①大叫,呼啸。(阴风怒号) ②hào,别号。(故自号曰醉翁也) ③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④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 50. 还: ①回家(还以与妻) ②xuán, 同“旋”,回转、掉转(还走) 51. 患: ①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②忧患(无冻馁之患) ③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 52. 惠: ①恩惠(大王加惠) ②同“慧”,聪明(汝之不惠) 53. 或: ①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②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③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54. 极: ①尽头、穷尽(此乐何极) ②尽、到(南极潇湘) ③穷尽,动词(尝极东方) ④非常、最(初极狭) 55. 寂: ①平静(视端容寂) ②寂静(寂寥无人) 56. 加: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 ①苦于(惩山北之塞) ②惩罚 13. 驰: ①骑(愿驰千里足) 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 ①发、起(方其出海门) ②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④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 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 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 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 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 ①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②应当。(当奖率三军) ③将要。(今当远离) ④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 ⑤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 ⑥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 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②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20. 得: 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 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 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② 敌人(盖以诱敌)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会知识点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会知识点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会知识点故1. 旧的,原来的。

例: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2. 特意。

例: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见蔡桓公》)3. 原因,缘故。

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4. 所以,因此。

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1. 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为“这样”、“如此”。

例: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

2. 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但是”等。

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3. 助词,分两种情况:①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作“……的样子”、“……地”。

例:秦王怫然怒。

(《唐雎不辱使命》)②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的格式,“……的样子”“像……似的”。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夫1. 指示代词,译为“那”。

例: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2. fú,句首发语词。

例: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 丈夫。

例:夫齁声起。

(《口技》)4. 成年男子的通称,可译为“人”。

例: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哉1.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3.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所1. 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

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所闻”即“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记》)2. “所”和“以”连用。

(1)“所以”表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

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2)“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可译为“用什么方法”、“用这些来”。

例:吾知所以距子矣。

(《公输》)/ 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用这些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结构,表被动。

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

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

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二、通假字归纳:(1)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2)苟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陈涉世家》(3)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发起)——《陈涉世家》(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着)——《陈涉世家》(5)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上)——《木兰诗》(6)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通“又”:还有)——《核舟记》(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核舟记》(10)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11)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横放)——《核舟记》(12)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置放)——《愚公移山》(13)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愚公移山》(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愚公移山》(15)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16)汤熨之之所及也。

(“汤”通“烫”:用热水焐)——《扁鹊见蔡桓公》(17)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通"旋":回转、掉转)——《扁鹊见蔡桓公》(18)火齐之所及也。

("齐"通"剂":药剂,汤药)——《扁鹊见蔡桓公》(19)必能裨补阙漏。

2020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汇总

2020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汇总

2020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汇总文言文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这些都需要初中学生在学习语文文言文过程中弄明白,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1捕蛇者说唐代:柳宗元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2岳阳楼记宋代: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020年中考语文课标文言文梳理8.第8篇 富贵不能淫

2020年中考语文课标文言文梳理8.第8篇 富贵不能淫

第8篇富贵不能淫[《孟子》]知识盘点一、重点字词梳理1. 注音(1)一怒而诸侯惧.()(2)安居而天下熄.()(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4)丈夫之冠.()也(5)往之女.()家2. 通假字往之女家同,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3. 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富贵不能淫.原意为:惑乱,迷惑,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②贫贱不能移.原意为:改变,动摇,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③威武不能屈.原意为:屈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4. 一词多义(1)得:①是焉得.【F】为大丈夫乎②得.【F】志(2)戒:①戒.之曰②必敬必戒.(3)居:①居.天下之广居②居天下之广居.5. 其他重点实词(1)公孙衍、张仪岂.【F】不诚大丈夫....哉岂:___________________诚:___________________大丈夫: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怒而诸侯惧.【F】惧:___________________ (3)安居而天下熄.熄:___________________ (4)是.【F】焉得为大丈夫乎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丈夫之冠.也冠:___________________ (6)父命.之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往.【F】之女家往:___________________ (8)必敬.【F】必戒敬:___________________ (9)无违.【F】夫子违:___________________ (10)以顺.【F】为.【F】正.者顺:___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与民由.之由:___________________(12)独行..其道.独:___________________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此之谓.【F】大丈夫谓:___________________6. 重点虚词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二、重点句子翻译1.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汇编
通假字
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说”通“悦”,愉快、高兴。

02、女知之乎?(《论语十则》)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0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知”通“智”,智慧。

0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止”通“只”。

0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郑人买履》)
“坐”通“座”,座位。

06、出门看火伴。

(《木兰诗》)
“火”通“伙”,伙伴。

07、才美不外见。

(《马说》)
“见”通“现”,出现。

08、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亡”通“无”。

0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偏”通“遍”,遍及、普遍。

10、一切乌有。

(《山市》)
“乌”通“无”,没有。

古今异义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
6、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7、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

(《出师表》)
8、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9、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

(《出师表》)
10、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孟子>二章》)
11、走
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12、汤
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

(《两小儿辩日》)
13、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两小儿辩日》)
14、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常见文言虚词
【之的用法】
1、“之”作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之”作动词,“到”。

例句:送孟浩然之广陵。

3、“之”作结构助词,“的”。

例句:圣人之道。

4、“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例句:久之,目似瞑。

【其的用法】
1、代词,指“他、她、它(们)的”。

例句:欲知其轻重。

这里的“其”指“它的”,大象。

2、“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问等语气。

例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

【而的用法】
用作连词,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
转折、等关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表转接)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表并列)
3、温故而知新。

(然后,表承接)
【常见的语气词】
一般放在句尾,表陈述、疑问、感叹等,常见的有“也、矣、乎、耶、邪”。

1、此画斗牛也?
也,语气词“呀”。

2、谬矣。

矣,语气词“了”。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乎,语气词“吗”。

古文翻译
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
①留。

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

②补。

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

③删。

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

④换。

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

⑤调。

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