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机能训练
心理是脑的机能的例子

心理是脑的机能的例子
心理是脑的机能的例子包括:
1. 饥饿感:饥饿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大脑的机能。
当我们饥饿时,大脑会发出信号,提醒我们需要进食。
2. 疼痛感:疼痛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大脑的机能。
当身体受到伤害时,大脑会感知到疼痛并做出反应,以保护身体免受进一步的伤害。
3. 记忆:记忆是大脑的一种重要机能,它使我们能够存储和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
当我们学习新知识或经历新事件时,大脑会将这些信息存储在记忆中,以便我们以后使用。
4. 情绪:情绪是大脑的一种复杂机能,它使我们能够体验和表达喜怒哀乐等情感。
当我们面对不同情境时,大脑会根据情境的特征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
5. 思考:思考是大脑的一种高级机能,它使我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等活动。
当我们进行思考时,大脑会利用其复杂的神经网络进行分析和处理信息。
以上例子表明,心理是脑的机能,大脑通过其复杂的神经网络和化学信号来感知、处理和表达心理现象。
游泳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

差 距很 大 ,说 明有 经验 的运 动员 在 运 用 心
理 战 术时 ,更 注 重 在预 赛 中节 省 体 力 并迷 惑 对手 。 再 如 ,七 运会 决 赛 采 用各 种 心理 战 术 致 胜 的共 有 九个 项 目的八 名 运 动员 。采用 “ 后发制人” 心理 战 术致 胜的 运动 员 的 共 同 特 点是 :当比赛还 剩 最后 5 O 米 时都不 是 处 在 领先 位置 上 , 而是 在最后 5 0 米 转 身后 , 才 开 始 发起 冲突并 获 得 冠 军 。采 用 “ 后 发 制 人” 的运动员 , 除需要具备 良好的速度和速 度控制能力外 , 还应具备必胜 的信念 , 顽强 拼 搏 的精神 和坚 毅果 断 的作用 。见 表 ( 2 )
项目 姓名 最后 5 0 m名次 虽终获得 名次 男2 0 0米 自 毛春雨 3 1 男2 0 0米蛙 谢力 4 l
男1 0 0米蝶 毛龙 男2 0 0米蝶 王东 女1 0 0米 自 乐静宜
3 5 6
l l 1
游泳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I 练
二、 问题 提 出
为 什 么要进 行 心 理训 练 ?人 的 有机 体 是一 个 心 身不 断 平衡 的统一 体 ,人 的体 育
运动决不是单一的肢体的机械动作 ,而是 有意识 , 有 目的的复杂而又积极的活动。所 以, 在技术和体力 的训练的同时, 有计划有
可 以归 纳为 以下 几点 : 精确 的 知觉 能力 。运 动员 通 过 自己的 肌 肉、 关切 、 肢体活动情况的 自我体验 , 准 确 地 控 制 自己的动 作 ,用 动 觉 控 制代 替 视 觉 控制 。 改善 运 动单 位 的机 能 。大 运 动量 训 练 时掌握、 改进 动 作 技术 效 果不 好 , 而在 赛 前 进 行 技术 改 进 时最 有 效果 ,可 以起 到 画龙 点 睛 的作用 。 动作 的记忆 能力 。 —个优 秀运动员 必须 具备 把 自己头 脑 中平 时训练 中最佳 的技 术风 格 迅速而准 确地转化 为熟练动作 的能力 。 发展 必 要 的情 感 和意 识 品质 ,诸 如 勇 敢、 果断 自制力 、 镇静 、 必胜 的信念等都是 个优 秀运 动员 所 必须 具备 的心 理 品质 。 具有 高 度发 展 的 运动 及应 速 度 和 准确
脑功能开发与心理素质训练[1]
![脑功能开发与心理素质训练[1]](https://img.taocdn.com/s3/m/4981c2f79e314332396893f7.png)
三、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区,表达性失语症(说不清) 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区,接受性失语症(听不懂) 视觉性言语中枢:角回,失读症(看不懂) 书写性言语中枢:失写症,失写症(写不了)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定位说
颅相说 失语症病人的临床研究 潘菲尔德的电刺激法
整体说
整体活动原理 等势原理
机能系统学说 模块说
机能系统学说
鲁利亚—动态和系统的机能定位 第一机能系统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 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由脑干网状 结构和边缘系统组成,基本功能是保持大 脑皮层的一般觉醒,提高它的兴奋性和感 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提供 活动背景
机能系统学说
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收、加工和存储的 系统。位于大脑皮层的后部,包括枕叶、 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基本 作用是接受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包 括听觉,视觉、一般机体感觉),实现对 信息的空间和时间整合,并把它们保存下 来。
灰质(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白质(脊神经的神经纤维) 最低级的中枢,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
脑干
延脑:椎体交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 脑桥:神经纤维上下行的通道,也是联系大脑与小脑 之间神经纤维的通道 中脑:瞳孔反射和眼动的中枢 脑干网状结构
•由许多散在于纵横交错的神经网中的大小不等、类型不同的神 经元构成,贯穿于脑干的大部分区域 •调节睡眠和觉醒,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
二、巴甫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一)条件反射的抑制 外抑制:额外刺激的出现使条件反射停止反应。 超限抑制(保护性抑制):神经细胞长时间的工作,或者受到 强烈刺激的作用,会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 消退抑制:当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不再给予强化的时候,条件 反射会被抑制 条件反射的泛化现象:在条件反射形成的初期,类似于条件刺 激物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 分化抑制: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予强化,这样, 对其他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这种对其他刺激的反应的抑制 就是分化抑制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心理机能定位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心理机能定位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情志,即现在所说的心理学,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机能定位”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心理机能定位心理学理论假说。
认为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主管不同的心理机能。
19世纪欧洲的一批骨相学家首先倡导。
他们相信,脑的不同部位负责不同的心理官能。
此后,生理学家和医生基于广泛研究提出各种机能分区设想。
布洛德曼1909年提出的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分区图为大家所公认。
在此分区图上,大脑中央沟前方的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页的前部是躯体运动区,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协调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各部分的运动;中央沟后方的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区,包括枕叶的视觉区、颞叶的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分别接受来自眼睛的光刺激、来自耳朵的声音刺激以及来自皮肤表面和内脏的各种刺激等。
除上面具有感觉和运动两类明显不同机能的区域外,约占大脑皮层2/3以上的具有整合功能的皮层区域,称联合区。
从系统发生来看,联合区是大脑皮层上发展较晚的一些脑区。
动物的进化水平越高,联合区在皮层上所占的面积就越大。
根据在皮层上的分布和功能,联合区可以分为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和前额联合区,都与各种高级心理机能有密切关系。
人类特有的言语功能区也分布在联合区。
大多数人的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
言语区由较广大的脑区组成,主要包括额下回后部的言语运动区、额中回后部的书写中枢、颞上回后部的言语听觉区以及角回的言语视觉区。
研究发现,不仅大脑皮层以及脊髓、延髓、小脑、中脑、间脑等中枢神经系统都有心理机能定位。
心理机能的定位并不是绝对的。
如,中央前回主要管理全身的骨骼肌运动,也接收部分感觉冲动;中央后回主要管理全身感觉,但受刺激也可产生少量运动。
临床实践表明,脑的某一中枢损伤不是导致某一孤立的心理机能丧失,而是引起一系列心理过程障碍,经适当的治疗和功能锻炼,相应的心理机能常可由其他区域的代偿作用而恢复到一定的程度。
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1、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3、动机:是发动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推动力4、成就动机:人们对于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力求取得较好成绩的内部驱力。
5、兴趣:是在探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6、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
7、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俩个基本特征。
8、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9、绝对感受阈限:就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0、差别感觉阈限:指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11、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12、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它与幻觉不同,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
13、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14、短时记忆:信息在头脑中保持只有1分钟左右的记忆,一般15-30秒,甚至更短。
15、遗忘: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重现,或者错误地再认或重现的现象。
16、思维:是以感觉知觉为基础、以已经具有的知识为中介的高级复杂的认知心理活动。
17、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18、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19、情调:即伴随着感觉而产生的情感。
20、情操:即人对有一定文化价值的东西所怀有的复杂情感。
21、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且具有渲染性的情绪。
22、人格:是指那些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那些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心理训练方法

心理训练方法心理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对个体的心理素质进行调整和提高,以达到更好的心态和心理状态。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进行心理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训练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正念冥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
冥想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提高专注力和自我意识。
通过冥想,我们可以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
冥想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专注于当下,减少对过去和未来的焦虑,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积极心态的培养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训练方法。
人们往往会因为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而产生消极情绪,而积极心态的培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我们可以通过学会感恩、培养乐观的态度、设定合理的目标等方式来培养积极心态,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另外,心理训练还包括情绪管理的技巧。
情绪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方法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情绪更加稳定和健康。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负面情绪,让自己更加愉快和放松。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认知重建、情绪释放等方法来处理负面情绪,让自己更快地走出情绪困境。
最后,心理训练还包括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
自我调节是指通过自我观察和自我调整,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更加稳定和健康。
我们可以通过学会自我放松、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等方法来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总之,心理训练是一项持续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付出持久的努力和坚定的决心。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一些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使自己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升,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
祝大家心理健康,生活愉快!。
低级心里机能名词解释

低级心理机能名词解释一、引言心理机能是指人类心理活动的各个层次,包括感知、思维、记忆、注意和意识等。
在这些心理机能中,有一些被认为是较为基础的,称为低级心理机能。
本文将对低级心理机能进行详细解释。
二、感知感知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接收、选择、组织和解释信息的过程。
它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的工作。
感知的过程涉及感官接收外界刺激、传递到大脑并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
2.1 视觉视觉是人类最主要的感觉之一,通过眼睛接收光线并将其转化为视觉信号。
视觉系统包括眼睛、视神经和大脑中的视觉皮层。
视觉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提供对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和位置等信息,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外界环境提供了基础。
2.2 听觉听觉是通过耳朵接收声音并将其转化为听觉信号的过程。
听觉系统包括耳朵、听觉神经和大脑中的听觉皮层。
听觉不仅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并感知其来源,还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语言、识别音乐、判断声音方向等。
2.3 嗅觉嗅觉是通过鼻子接收气味并将其转化为嗅觉信号的过程。
嗅觉系统包括鼻子、嗅觉神经和大脑中的嗅觉皮层。
嗅觉是人类最古老的感觉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辨别食物的味道、感知危险物质和识别个体之间的情感。
2.4 味觉味觉是通过口腔接收食物的化学物质并将其转化为味觉信号的过程。
味觉系统包括舌头、味觉神经和大脑中的味觉皮层。
我们能够通过味觉感知食物的甜、酸、苦、咸和鲜味,这些味觉信息对我们的饮食选择和健康意识有重要影响。
2.5 触觉触觉是通过皮肤和其他感觉器官接收物体的接触和压力,并将其转化为触觉信号的过程。
触觉系统包括皮肤、触觉神经和大脑中的触觉皮层。
触觉能够帮助我们感知物体的形状、温度、质地等特征,也是我们与外界进行互动和交流的重要手段。
三、思维思维是指人类进行推理、判断和概括等认知活动的过程。
它是人类高级心理机能之一,与语言、记忆和理解等紧密相关。
思维的过程涉及对信息的处理和加工,以及生成新的认知结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概念形成概念是思维中的基本单位,是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归纳的抽象概括。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特征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特征
机能主义心理学是一种研究人类心理机能的研究领域,探索人类的心理机能,以更好地了解和改善人类行为。
机能主义心理学有以下特征:
1)强调思维机能: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类的思维机能,认为人类的思维能力是由外界的刺激和内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思维能力又可以用于行为控制和问题解决等。
2)强调动作机能:机能主义心理学还强调人类的动作机能,认为人类行为是由外界刺激和内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行为有助于满足人类的需求,从而带来幸福感。
3)认知:机能主义心理学还强调人类的认知机能,认为知觉、记忆、思考和推理等机能是调节行为的重要因素,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精确识别环境、抓住机会和解决问题。
4)感知:机能主义心理学还强调人类的感知机能,认为感知可以帮助人类识别环境和对周围的变化做出反应,以此满足人类的需求。
5)发展:机能主义心理学还强调人类的发展机能,认为人类的发展是由外部社会环境和内在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有助于人类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运动员的心理技能
运动员心理技能的相关研究领域主要涉及: (1)与运动成绩相关的认知和心理行为 (2)运动焦虑 (3)自我知觉 (4)个性问题 (5)人际关系
在这些研究领域中,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心理 技能可分为一般心理技能和专门化的心理技能。
(二)运动员的心理技能
一般心理技能,指适合所有运动项目特点的心理 技能,如应激控制、唤醒水平控制、目标设置、 集中注意力、表象技能、放松技能、运动记忆技 能、情绪控制技能、意志培养技能等。
等)。
(二)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和类型
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内容与专项需要的 关系,可将心理技能训练分为一般心理 技能训练和专项心理技能训练。
(二)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和类型
一般心理技能训练法是培养和发展运动员普遍需要 的心理技能,即适应于参加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的 心理特征,以及健康、稳定的心理过程。
三、心理技能训练的意义和作用
简言之,心理技能训练就是有系统、持续化 的心智或心理技能的练习。
(二)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和类型
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理论基础,心理技能训练 的方法可分为:
1.行为主义理论与方法(如放松训练、生物反馈 训练和系统脱敏训练等)
2.认知理论与方法(如表象训练、认知训练等) 3.体育心理技能训练专用的方法(如模拟训练
专项心理技能训练,是集中发展从事艰苦的专项训 练和成功地参加专项竞赛,特别是高水平竞赛所需 要的专门化知觉、专门化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及心 理过程。
(二)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和类型
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周期,可以分为长 期心理技能训练(也称训练期心理技能 训练,即运动员在整个训练和比赛周期 的每次训练中都要进行的心理技能训练) 和短期心理技能训练(也称赛期心理技 能训练,即针对既定的比赛任务进行的 心理技能训练)。
方法 时间
内容
效果
广义
狭义
一般
专门
整个教学
赛前、赛中、赛后
/训练中(长期) (短期)
所有心理
改善某种心理状态
方面改善
消除某种心理障碍
无形、不明显 有形、明显
三、心理技能训练的意义和作用
(一)心理技能训练的意义 1.心理技能训练是竞技运动训练的重
要组成部分 2.心理技能训练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
础建设之一
行为策略测验
行为策略测验(TOPS)是由Thomas, Murphy 和 Hardy(1999)研制的,主要是 针对运动员运用策略的方法和技能进行测量。 在比赛环境下,TOPS测量的因素包括:自我 暗示、情绪控制、自动性、目标设置、表象、 激活、消极思维和放松。除了用注意力控制代 替消极思维之外,在训练环境中TOPS测量的 因素与在比赛环境中的一样。TOPS共计64个 条目,有32条与比赛情境有关,32条和训练情 境有关。
其中前五项最为主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见图
④
目标设置
唤醒水平控制
⑥
⑤
⑦
⑧
①
应激控制
②
集中注意 ③
表象
(二)运动员的心理技能
专门化的心理技能,通常是指适合于某一专项 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对于同一个运动项目而言,不同年龄的运动员 所需要的运动心理技能有相当的共性,但仍然 存在一定的差异。
此外,在训练和比赛不同阶段,运动员和教练 员选择使用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也不尽相同。
运动应对技能量表
运动应对技能量表(ACIS-28)是由 Smith,Schutz,Smoll 和 Ptacek(1995)设计的,测 量内容包括应对逆境和极大压力下的高峰体验 (peak experiences)、目标设置(goal-setting)、 心理准备(mental preparation)、注意力(attention)、 摆脱焦虑(eliminate anxiety)、自信心(selfconfidence)、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可训练性(coachability)等心理技能, 共计28个条目。ACSI-28也可对职业棒球运动员的击 球和投球行为做出恰当的预测(Smith & Christensen,1995)。
3.运动等级(技术水平)不同,运动员的心 理技能有差别。
4.我国优秀运动员心理技能不仅有水平差异, 而且具有结构上的差异。
(四)心理技能的测量
1.运动心理技能量表 2.运动应对技能量表 3.行为策略测验
运动心理技能量表
运动心理技能量表(PSIS)是由Mahoney, Gabriel & Perkins(1987)设计的。该量表用 于评定与运动员高水平竞技表现相关的6种心理技 能,即焦虑控制(AX)、集中注意力(CC)、自信 心(CF)、心理准备(MP)、动机(MV)、团 队意识(TM),共计45个条目。PSIS多用于区 分技巧性运动员的心理技能水平。
第二节 心理技能与心理技能训练
二、心理技能训练 (一)什么是心理技能训练 (二)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和类型
(一)什么是心理技能训练
心理技能训练(Psychological Skill Training , PST)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 施加影响,对大脑进行专门化训练,以达到 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三)中国优秀运动员的心理技能特征
1.中国优秀运动员已经初步掌握了焦虑控制、 集中注意力、提高自信心、提高动机水平和加 强集体意识的心理技能。
2.中国优秀运动员未表现出心理技能的差异 性,说明大多数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已掌握了6 种心理技能,不存在项目和性别上的差异。
(三)中国优秀运动员的心理技能特征
第七章
心理技能训练
第一节 心理技能与心理技能训动员的心理技能 (三)中国优秀运动员的心理技能特征 (四)心理技能的测量
(一)什么是心理技能
技能(skill)是通过练习熟练掌握某种 技术而形成的属于个体的一种身体和智力 的操作系统。
心理技能(psychological skill),是 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 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是一种与人类的 生活、学习、工作、劳动、身心健康以及 调节与提高人体身心潜能相关的,在人脑 内部进行与形成的内隐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