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教案

学生评价相结合。
1.学生在课堂总结环节谈自己的收获与感受。
2.下一次课堂中学生自评是否在生活中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游戏】我的左右手小结:心理暗示(他暗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现象。
【设计意图】激趣,引出本节课探究的主题。
【环节一】1.观看成语故事视频:杯弓蛇影 思考:这个成语故事给予我们什么启示?2.学生自学导学案材料:心理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雅格布森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
”半年后,罗森塔尔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
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借用希腊神话中一位王子的名字,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思考:为什么随机挑选的学生都能那么厉害?小结:消极的自我暗示对人产生极大的负作用;积极的自我暗示能激励人、鼓舞人。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自学相关资料,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其思考探究的意愿。
【环节二】1.心理测试:半杯水思维——面对这半杯水,你关注的是半杯水还是空缺的一半? 关注空缺的一半——消极的心理暗示;关注拥有的一半——积极的心理暗示; 提问:你更关注自己所欠缺的还是拥有的? 2.生活实例:泰瑞莎修女的回信3.学习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简单、重复、正面等。
【设计意图】1.心理测试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心理暗示属于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2.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确积极心理暗示的重要性。
3.通过锦囊妙计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
【环节三】1. .同伴体验:请每位同学写出同桌的三个优点并读给同桌听,接着大声对他说三遍:“你很棒,你能行!”;角色互换体验;每位同学伸出右手握紧拳头,对自己说三遍:“我很棒,我能行!” 2.小组活动:体验自我暗示每个人至少写出三件想实现但无法做到的事:我无法做到…我无法实现…我无法完成……写完后,分别大声向组员朗读自己的三句话。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_觉察自我 走向成功——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察觉自我走向成功——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教学设计一. 热身小活动:我说你做思考:1.为什么“挂石头”的胳膊下沉了?二.小品《卖拐》赏析思考:2.范厨师是怎么瘸的?三.心理暗示定义: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
分类:积极暗示消极暗示四.身边的故事1.师生对话(多媒体)小组讨论:从上面的对话中,你认为该生学习学不好的原因是什呢?2.罗森塔尔效应(多媒体)思考:世上真有这么一种测验可以测出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前途吗?讨论: 罗森塔尔效应给你带来什么启迪呢?五.我们的故事小组讨论:1.生活当中有哪些暗示现象存在?2. 你以前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曾经用过哪些方法暗示过自己?六.自我暗示方法●语言暗示:包括言语、表情语言和肢体语言●想象暗示●音乐暗示※我们最常用的是语言暗示法七.学以致用想一想:如何运用积极的暗示来挖掘心灵财富的力量,使我们充满成功的信念呢?八.五个锦囊九.我相信我能行★我能行!★我很棒!★我能做得更好!★我非常热爱学习!★我确信我都记住了!★我很重要!★我是独特而唯一的!★我有力量创造自己成功的未来!学情分析从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大阶段理论来看,高中生正处在人格发展最重要的阶段。
这个阶段学生要面对选择的困惑、接受竞争与失败的挑战,还有来自家长、同学朋友、老师对自己的种种表现的不同的评价等等,这些时常会让身心速猛发展而又缺乏生活经验的高中生感到迷茫、困惑、烦恼。
这一阶段处理不当,难免会倾向于角色混乱,影响个人以后的发展。
角色混乱主要还是积极的自我概念与消极的自我概念的冲突。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心理暗示有着一定的联系。
比如在人际交往中,有的学生老是觉得“人家不喜欢我”,到头来发现,大家果然不再喜欢她了,使她形成了消极的自我概念。
根本原因是她老是这样消极地暗示自己,大脑的意识就停留在她那些不好的方面,她的行为就难以逃出这些不好的方面。
如果她是积极地暗示自己,相信她的人际关系一定可以改善。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三十一课我能行-学会积极心理暗示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三十一课我能行-学会积极心理暗示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三十一课我能行-学会积极心理暗示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了解什么是积极心理暗示;2)了解为什么需要积极心理暗示;3)学会如何进行积极心理暗示;4)学会如何应用积极心理暗示。
2. 整体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听讲解、互动问答、故事讲述、小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的。
在每个环节中,老师都会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积极心理暗示做好铺垫。
3. 具体过程环节1:导入老师可以问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解决的过程中都有哪些关键因素起作用?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就是遇到困难时,望眼欲穿,希望发生变化,但希望总是泡影,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环节2:展开1)什么是积极心理暗示?通过讲解可以得出,积极心理暗示是指运用特定的语言或形式暗示自己有能力,从而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2)为什么需要积极心理暗示?通过讲解可以得出,积极心理暗示能帮助我们更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如果没有积极心理暗示,很多人就会选择回避,拖延或者陷入沉闷的情绪之中,无法自拔。
3)学会如何进行积极心理暗示?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成功的案例,并且总结成功的案例的共性及其内在原因。
同时,要教授学生如何在自己做事情的时候,进行积极心理暗示,如何自我鼓励,如何积极面对问题,如何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看待生活中的事情。
4)学会如何应用积极心理暗示每个学生可以通过做一个小游戏来尝试应用积极心理暗示。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及水平来选择适合的小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成功的过程中,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
环节3:总结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本节课的要点,以便加深对本节课的记忆。
4. 教学反思“我能行——学会积极心理暗示”是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经常提到的课程内容之一。
这个主题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学生打破负面态度和思维习惯,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自我调节能力。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_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生能够了解心理暗示的不同作用;认识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对人的心态及行为产生的积极影响。
2.过程和方法:学生通过课堂活动,积极进行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运用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进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及行为表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所带来的积极情绪情感,认识到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具有积极作用,从而能够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坦然面对挫折,让心理暗示为自己的生活与学习服务。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到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对人的心态及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学会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的具体方法。
2.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学会克服消极的暗示,寻找积极的自我暗示,形成习惯,让内心变得更强大,进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及行为表现,促进自己不断进步。
三、教学方法:游戏体验法、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练习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齐声宣读:相互尊重、真诚开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
(目的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课堂责任感。
)(一)课堂导入(热身游戏):首先,大家在我的指导下进行一个热身游戏。
指导语:现在请同学们保持舒适的坐姿,闭上眼睛,保持端坐,肩膀自然下垂。
做三次深呼吸,让自己的整个身心都放松下来。
请将你的双手平伸于前方,掌心朝下,并使双手保持在同一高度。
现在想象自己的左手牵着一个氢气球,氢气球慢慢地膨胀,变得越来越轻;而右手挂着一个很重的铅球,很沉很沉。
不停地想象左手越来越轻,右手越来越沉……(一分钟过后),好,现在手别动,请同学们睁开眼睛。
大部分同学睁开眼睛时,会发现自己的左手比右手要高些。
老师:同学们,是什么让你的手臂悄悄的发生了变化呢?学生反应:心理暗示老师:这个游戏呈现了一个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心理暗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心理暗示的话题。
小结:心理暗示具有很强的力量,有时它可以替代实物,让我们在不知不觉间按照它的提示去思想和行动。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想事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教学设计、教案

《心想事成—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心理暗示的力量。
2.使学生认识到积极暗示与消极暗示的区别以及产生的不同后果。
3.使学生学会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保持良好的心态,激发自身的潜能。
【活动设计】一、暖身游戏——魔法手指师:有同学提到,这是由于受到刚才的言语暗示了。
事实上,我们大家都看到了,语言的暗示确实可以刺激大脑,改变人的行为。
也就是说,心里想象的事情真的就变成现实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活动课的主题:心想事成——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
下面让我们先来看两个心理学中的小故事。
二、主题引入(一)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小学进行实验。
从学校选了几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然后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一年以后,罗森塔尔对那些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发现:凡是在名单中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他们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师:你觉得现实中真的有测验可以测出一个人未来发展前途吗?(生回答,如果回答“没有”的话,继续追问“可名单中的学生的确都进步了,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师:其实名单中的“最有前途”学生是罗森塔尔随机挑选出来的,既然是随机挑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生回答)教师小结: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些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给予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这个故事后来衍生出了一个著名的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也就是说,当你赋予自己或他人积极期望的时候,这个人的行为往往就会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
(说明积极暗示的正面作用)(二)死囚的故事医生对一死囚说:“我们执行死刑的方式是使你放血而死,这是你死前对人类做的一点有益的事情。
学会积极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设计理念】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思想尚未成熟,经验积累不够,无法再面对困难时很好的对自己进行调整,不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因此,了解和掌握一些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极大的帮助。
【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时间】40分钟【任课教师】王博【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什么是心理暗示,2.行为目标: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积极暗示3.情感目标:体验积极、消极暗示对行为结果的影响【教学重点】掌握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教学难点】将积极暗示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学方法】讲授法、活动法【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5分钟)催眠暗示——手臂上升下降二、讲述三个实验:(7分钟)1气味辨别实验:受试对象是100名男子和100名妇女。
实验时,首先让每个人闻过烧酒、薄荷和鹿蹄草的气味,然后拿出1O瓶没有任何气味的蒸馏水,谎称其中有3瓶分别具有上述物质的气味,并让所有受试者分辨。
结果有48名妇女和37名男子声称他们完全嗅出来了;另一部分声称患有感冒,不能完全确定是哪种气味;只有6人表示没有嗅出任何气味。
2帽子实验:受试对象是儿童。
实验时,先由一个人对儿童讲话,讲完离去。
然后由主持实验的人问儿童:“刚才讲话的人哪只手里拿着帽子?”在受试的27名儿童中共有24名回答是左手或右手。
其实,刚才那个讲话的人手里根本没有拿帽子。
3皮肤实验:在受试者的皮肤上贴一片湿纸,并声称这是一种具有特殊功效的纸,能使皮肤局部发热,要求受试者用心感受那块皮肤的温度变化。
十几分钟过去之后,将湿纸取下,受试者被贴处的皮肤果然变红,摸上去还发热。
其实,那只是一张普通的湿纸,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使皮肤发生了变化。
“无中生有”成为上面三个实验的共同结果。
暗示的综合作用,即实验者对受试者的他暗示、受试者的自我暗示以及受试者之间互相心理影响的团体暗示,是产生“无中生有”结果的原因。
正确地运用心理暗示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高中心理与健康《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生能够了解心理暗示的不同作用;认识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对人的心态及行为产生的积极影响。
2.过程和方法:学生通过课堂活动,积极进行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运用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进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及行为表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所带来的积极情绪情感,认识到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具有积极作用,从而能够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坦然面对挫折,让心理暗示为自己的生活与学习服务。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到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对人的心态及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学会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的具体方法。
2.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学会克服消极的暗示,寻找积极的自我暗示,形成习惯,让内心变得更强大,进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及行为表现,促进自己不断进步。
三、教学方法:游戏体验法、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练习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齐声宣读:相互尊重、真诚开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
(目的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课堂责任感。
)(一)课堂导入(热身游戏):首先,大家在我的指导下进行一个热身游戏。
指导语:现在请同学们保持舒适的坐姿,闭上眼睛,保持端坐,肩膀自然下垂。
做三次深呼吸,让自己的整个身心都放松下来。
请将你的双手平伸于前方,掌心朝下,并使双手保持在同一高度。
现在想象自己的左手牵着一个氢气球,氢气球慢慢地膨胀,变得越来越轻;而右手挂着一个很重的铅球,很沉很沉。
不停地想象左手越来越轻,右手越来越沉……(一分钟过后),好,现在手别动,请同学们睁开眼睛。
大部分同学睁开眼睛时,会发现自己的左手比右手要高些。
老师:同学们,是什么让你的手臂悄悄的发生了变化呢?学生反应:心理暗示老师:这个游戏呈现了一个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心理暗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心理暗示的话题。
小结:心理暗示具有很强的力量,有时它可以替代实物,让我们在不知不觉间按照它的提示去思想和行动。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积极心理暗示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积极心理暗示(注:以下教案适用于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重点针对学生的积极心理暗示进行教育,帮助学生调整心态,逐步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积极心理暗示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和技巧,能运用于生活中;3. 提高学生的自我肯定和自信心,培养其勇于尝试和有信心面对挑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情绪,逐步培养其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PPT等教育工具;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教学用品;3. 教室需要保持安静、整洁。
三、教学过程1. 预热登上讲台,向学生们问好,欢迎他们来到本次课程。
然后以简短的方式,向学生们简单介绍本次课程的主题,使学生们有兴趣参与到这一课程中。
2. 导入请学生们谈论他们在课业、体育、人际交往和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经历。
通过这个小活动,帮助学生们回忆起过去的经历,找到并分析过去积极心理的暗示,加深他们对积极心理暗示的印象,帮助学生主动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3. 教学3.1 积极心理暗示的概念积极心理暗示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借助语言、行为和思维模式等方式,将一些积极、肯定、乐观、自信的信息反复嵌入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行为意向中,从而改变个体的自我认知方式和向往目标,达到积极、健康、快乐的心态效应。
3.2 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1. 增强觉察能力,提高自我意识;2. 维持人的心理平衡,增强心理韧性;3. 帮助人应对挫折,调整人的行为和心态。
3.3 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和技巧1.自我评价法:定期对自己进行评价并认可自己的优点;2.培养乐观心态:积极的人看待问题时充满希望和能量;3.强化自我价值感:要相信自己有价值,有优点;4.转移注意力:将注意力从负面事物转移到积极的方面,如逛街看花园等;5.练习自我冥想:不断的催眠自己,将一些积极的信息植入自己的潜意识中,从而反映在行为和思维模式中。
3.4 学生实践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们有机会实践积极心理暗示,并通过实践懂得如何灵活利用积极心理暗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是否能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运用于实际生活。
2.是否能用正面肯定的语言给予同伴积极的心理暗示。
1.注重学生自评及互评。
2.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1.学生在课堂总结环节谈自己的收获与感受。
2.下一次课堂中学生自评是否在生活中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游戏】我的左右手
小结:心理暗示(他暗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现象。
【设计意图】
激趣,引出本节课探究的主题。
【环节一】
1.观看成语故事视频:杯弓蛇影
思考:这个成语故事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2.学生自学导学案材料:心理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雅格布森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
”半年后,罗森塔尔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
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借用希腊神话中一位王子的名字,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思考:为什么随机挑选的学生都能那么厉害?
小结:消极的自我暗示对人产生极大的负作用;积极的自我暗示能激励人、鼓舞人。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视频、自学相关资料,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其思考探究的意愿。
【环节二】
1.心理测试:半杯水思维——面对这半杯水,你关注的是半杯水还是空缺的一半?
关注空缺的一半——消极的心理暗示;
关注拥有的一半——积极的心理暗示;
提问:你更关注自己所欠缺的还是拥有的?
2.生活实例:泰瑞莎修女的回信
3.学习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简单、重复、正面等。
【设计意图】
1.心理测试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心理暗示属于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2.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确积极心理暗示的重要性。
3.通过锦囊妙计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
【环节三】
1. .同伴体验:请每位同学写出同桌的三个优点并读给同桌听,接着大声对他说三遍:“你很棒,你能行!”;角色互换体验;
每位同学伸出右手握紧拳头,对自己说三遍:“我很棒,我能行!”
2.小组活动:体验自我暗示
每个人至少写出三件想实现但无法做到的事:我无法做到…我无法实现…我无法完成……写完后,分别大声向组员朗读自己的三句话。
朗读完后每位同学将“我无法”改成“我一定要”,再重新大声朗读,比较前后两次朗读情绪的不同。
【设计意图】
1.通过同伴体验学会用正面肯定的语言给予同伴积极的心理暗示。
2.小组活动感受积极暗示的神奇作用。
心理暗示的力量非常强大,消极的心理暗示对人产生极大的负作用,而积极的心理暗示能激励人、鼓舞人。
在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
60秒PR 法
(积极自我暗示训练)
写出自己的三个优点;
安静坐直但身体放松;
深呼吸两次,大声将自己写的话说出来——要全神贯注,没有一丝杂念;
每个句子重复说3遍;
每天练习两次:早上起床后及晚上睡觉之前各一次。
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能力——对快乐的感知力。
让我们善用积极暗示,心里装满快乐,成为人生路上幸福的进取者!
本课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用游戏方式情境导入,通过故事、心理效应让学生明确心理暗示的强大力量,运用心理测试、生活实例教给学生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再采取同伴体验、小组活动、拓展练习等方式初步掌握积极暗示方法,从学生课堂活动来看,基本达成教学目标。
课堂内容设计的活动比较多,所以在课堂总结环节请学生谈自己的收获与感受时间不够,可以把拓展练习环节布置课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