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竹菊“四君子”》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上册《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本章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绘画技法和审美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难点: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如何将四君子的生长特点、线条、墨色、构图等技法灵活运用,创作出富有表现力的作品。
1.知识目标:学生能了解梅、兰、竹、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掌握其绘画的基本技法,如线条、墨色、构图等,并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2.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审美能力,提高绘画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具有梅、兰、竹、菊元素的美术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于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美术创作水平。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在本章节的导入环节,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介绍梅、兰、竹、菊四君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教学过程:
(1)教师讲述梅、兰、竹、菊四君子背后的历史典故,让学生了解其象征的高洁、坚韧、谦逊等品质。
(2)展示梅、兰、竹、菊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四君子的美感,激发学习兴趣。
1.过程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图片,了解梅、兰、竹、菊的生长特点,分析其绘画技法,进行创作实践。
2.方法目标: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师指导等方法,掌握绘画技巧,提高创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绘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梅兰竹菊教案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东塍中学张哲学教学目标:了解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的由来。
欣赏国画梅兰竹菊。
学画梅兰竹菊。
初步了解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
教学重难点:了解梅兰竹菊的特点,学画梅兰竹菊。
教学设计:一、导入:梅兰竹菊图片欣赏二、教学展开:1、四君子由来:(1)“四君子”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
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2)、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确实各有它的特色: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3)、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
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艳清贞。
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象征和隐喻。
2、分说梅、兰、竹、菊:(1)、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
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满树繁花,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2)、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
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
兰花从不取媚于人,也不愿移植于繁华都市,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
因此,兰花只适宜于开在人迹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适宜于开在诗人们的理想境界中。
(3)、竹既有梅凌寒傲雪的铁骨,又有兰翠色长存的高洁,并以它那“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使诗人画家在其中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风。
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诗人画家超群脱俗。
初中美术浙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梅兰竹菊“四君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浙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梅兰竹菊“四君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竹子的生长结构与造型特点,领会传统文化中托物言志的思想内涵。
2.学习写意画墨竹,了解笔墨技法与造型关系,尝试用写意技法画竹子。
3.通过学习写意画墨竹,感受写意墨竹形式美感与蕴含的“君子”品格,体会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君子”品味。
2学情分析
竹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
因此墨竹成了书、画、道(哲学)的综合体,成了人格、人品的直接写照,寓意兴寄愈益丰厚,成为中国画史千载不衰的画种。
初一学生对于竹子的这种精神是有所理解的,结合课内外知识对描写竹子的诗词歌赋也能说出几句来。
但是大部分同学没有用过毛笔,讲解怎么用笔用墨是个关键,毕竟美术课没有作业呈现无疑于耍流氓。
还有国画材料,乡镇学生也很难购置全面,建议统一购置或学校发放。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写意画墨竹,尝试用写意技法画墨竹。
教学难点:写意墨竹的笔墨技法与造型关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情境导入
同学们都看见教室里四周挂的墨竹了,有没有一种置身竹林中的感觉啊?今天我们就在这“墨竹林”中感受清风竹影,学习写意画墨竹。
(板书课题:清风竹影)
2【讲授】讲授新课
(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

1、情境导入。
出示关于梅花的录像或摄影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引导欣赏梅花诗词与绘画作品。
(1)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梅花的诗词并加以解释。
(2)展示优秀的梅花绘画作品,如王冕的《墨梅图》,并请学生谈谈感受。
(3)展示关山月的作品《俏不争春》,让学生比较与古人作品的区别。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工作
撰写报纸广告、杂志广告、海报;撰写企业样本、品牌样本、产品目录;撰写日常宣传文案白领一族
文案白领一族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题材的学习,初步了解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学习中国传统四君子的画法并尝试运用笔墨表现梅兰竹菊。
2、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中国画,培养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优秀传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旧时衙门里草拟文牍、掌管档案的幕僚,其地位比一般属吏高。《老残游记》第四回:"像你老这样抚台央出文案老爷来请进去谈谈,这面子有多大!"夏衍《秋瑾传》序幕:"将这阮财富带回衙门去,要文案给他补一份状子。"
文案音译
文案英文:copywriter、copy、copywriting
文案拼音:wénàn
现代文案的概念:
【重点、难点】
重点: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欣赏历代花鸟画作品,了解中国画的审美、艺术特色,了解梅兰竹菊等的画法及其文化内涵;体验笔墨情趣,学习竹子、梅花的画法。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梅、兰、竹、菊的生长习性与造型特点,领会传统文化中托物言志的思想内涵。
2.学习竹子和梅花的写意画法,了解中国画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提高鉴赏能力。
3.感受“四君子”的自然美,培养学生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梅、兰、竹、菊的象征寓意及写意形式的表现手法。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蕴含的人文精神以及物象写意的表达方式。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梅、兰、竹、菊的诗句或图片资料(师)教学课件、图片资料教学过程:1.问题导入:(1)“君子”是什么意思?(2)你知道植物世界中的“四君子”吗?为什么人们赋予它们“君子”的美誉呢?(3)教师归纳:合而观之,四者有一共同点,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4)揭题:《梅兰竹菊“四君子”》2.审美引导:(1)出示王冕的《墨梅图》,思考:画家为什么要把梅花画成了墨梅呢?(2)简要介绍元超低时代背景和画家经历。
(3)展示郑思肖的作品及其诗作。
(4)从苏东坡《绿竹筠》中的诗句引发思考。
问题:中国古代文人为什么喜欢画竹子?(5)赏析历代以竹为主题的名作。
对文同、郑板桥、吴昌硕的竹子作品进行观察和比较。
竹子诗词和竹子绘画的繁多不仅因为竹子独特的自然美特征,更重要的是竹子虚心有节、不畏霜雪的特性,吻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融合了他们的精神追求,进而使竹子成为中国传统美德的物质载体。
(6)赏菊咏菊3.升华主题“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画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特点,画家“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了融化物我,创造意境,从而达到“以形写神”的目的。
4.知识拓展冬季是万木皆凋零的时节,而松、竹、梅在严寒中仍能保持其生机,年年月月仍旧不变,因此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比喻友情长存。
梅兰竹菊教案(优秀3篇)

梅兰竹菊教案(优秀3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这3篇梅兰竹菊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梅兰竹菊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梅兰竹菊教案篇一《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授课时间】20xx年11月2日【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对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学习,了解他们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的四种品格。
2、通过对梅兰竹菊四君子学习了解,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团结、友爱、互助、珍惜友谊的精神。
三、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并使学生受到道德的熏陶,学习四君子高风亮节的高贵品质,在思想上得到升华。
【重点、难点】通过学习梅兰竹菊四君子,了解他们内涵品格,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整体感知法、演示法、讲解法【教具】梅兰竹菊图文并茂的图片【教材分析】做人与处世同样重要,我们不但要学会做人更要学会做事。
梅、兰、竹、菊,被历代的文人雅士称为花中“四君子”,占尽春夏秋冬。
春之兰,夏之竹,秋之菊,冬之梅。
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是古今文人墨客所钟爱,是诗画中较常见的题材。
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象征,代表着淡泊、清逸、高洁、气节四种品格。
梅高洁傲岸,兰优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自古以来,梅、兰、竹、菊象征着中国人的气节。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学生共同准备收集有关梅花,兰花,竹,菊花的诗词等,了解他们的内涵。
课堂教学:一、导入新课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
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四君子”。
梅、兰、竹、菊的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
二、整体感知“花中四君子” 梅兰竹菊,其四者的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最佳教案教学设计七年级美术《竹子的画法》(《梅兰竹菊“四君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本课是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八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与六、七课合为中国画学习单元。本节课在了解了“梅、兰、竹、菊”四君子作为中国文人画家常见题材的缘由及欣赏了大量经典作品之后重点通过对郑板桥等名家墨竹的欣赏,使学生了解到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从竹子的图例、墨竹的画法示意图中了解竹子的生长结构、与表现技法,进而掌握竹的形态、结构要点、疏密关系和人文内涵。更进一步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继承。
提问:你能说说跟竹子有关的成语吗?
学生欣赏。
学生思考并回答。
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
考察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强化美术学习与其他学科的练系。
品诗感画,体会寓意。
引导学生观察每幅作品中的竹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不同?墨色变化有哪些变化?
观察、讨论、分析、回答
针对学情进行知识补充,快速进入教学。让学生从章法布局角度理解中国画同类题材的艺术创作不拘一格的特点,理解画面构图要讲究主次、呼应、虚实、动静等关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主要采用教师讲述、示范与学生欣赏、练习的方法,组织学生探讨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情趣,意境表现。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竹子的象征意义及写意形式的表现手法。
难点:理解作品蕴含的人文精神以及物象写意的表达方式。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导出课题。
播放一段竹子的视频,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竹子的画法》教学设计
课题:《竹子的画法》(《梅兰竹菊“四君子”》第二课时)
科 目
美 术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课时
一
提供者
《梅兰竹菊“四君子”——傲雪梅花》教学设计

《梅兰竹菊“四君子”——傲雪梅花》教学设计代清贵州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附中授课年级:初一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分三课完成。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梅、兰、竹、菊有着很高的地位,被称为花中“四君子”。
它们象征着高洁、虚心、坚韧等品格,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无数文人墨客更是争相诵咏,留下大量诗词歌赋。
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赞颂梅花不畏严寒、不畏孤独与寂寞,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高尚品质;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充分表达了中国人的爱竹情趣和爱竹心态;诗人屈原以“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惜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赞美其幽芳高洁的情操。
第三课时的教材选取岭南派代表画家关山月和其他名家的梅花作品,通过咏梅诗句和梅花写意技法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体验中国画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从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梅花的生长习性与造型特点,领会传统文化中托物言志的思想内涵。
2.学习梅花的写意画法,了解中国画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提高鉴赏能力。
3.根据对咏梅诗句的理解,临摹或创作一幅梅花。
要求浓淡得体, 层次分明,疏密有序。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在识梅、赏梅、诵梅、画梅的过程中了解中国画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中国画,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优秀传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培养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欣赏历代梅花优秀作品,了解中国画的审美、艺术特色,了解梅花画法及其文化内涵;体验笔墨情趣,学习梅花的画法。
难点:掌握一定的中国画笔墨技法,体验笔墨情趣。
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收集的有关梅花的诗词、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竹子的生长结构与造型特点,领会传统文化中托物言志的思想内涵。
2、学习写意画墨竹,了解笔墨技法与造型关系,尝试用写意技法画竹子。
3、通过学习写意画墨竹,感受写意墨竹形式美感与蕴含的“君子”品格,体会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君子”品味。
学情分析
竹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
因此墨竹成了书、画、道(哲学)的综合体,成了人格、人品的直接写照,寓意兴寄愈益丰厚,成为中国画史千载不衰的画种。
初一学生对于竹子的这种精神是有所理解的,结合课内外知识对描写竹子的诗词歌赋也能说出几句来。
但是大部分同学没有用过毛笔,讲解怎么用笔用墨是个关键,毕竟美术课没有作业呈现无疑于耍流氓。
还有国画材料,乡镇学生也很难购置全面,建议统一购置或学校发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写意画墨竹,尝试用写意技法画墨竹。
教学难点:写意墨竹的笔墨技法与造型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演示的工具、教学课件、梅兰竹菊图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同学们都看见教室里四周挂的墨竹了,有没有一种置身竹林中的感觉啊?今天我们就在这“墨竹林”中感受清风竹影,学习写意画墨竹。
(板书课题:清风竹影)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竹之品格。
竹,非草非木,实在是天地间一大造化。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争相诵咏,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和画更是数以万计。
学生探究一:你知道文人墨客为什么喜欢竹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虚心、有节、坚韧、挺拔……
教师归纳:竹子虚心、有节、坚韧、挺拔、不畏霜雪的自然属性,特别适合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文人将自身情感融入竹子,将竹子作为君子的象征。
(板书:一、品格)
文人画家们以竹为君子,描写竹子,实为描写自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2、画竹名家。
历代文人画士之中,爱竹的人很多,竹诗竹画也多得不可胜数。
学生探究二:你们知道有哪些画竹子的画家吗?
学生讨论回答:……
画竹无论是数量之多,还是格调之高,都莫过与一个人。
他早年家贫,努力好学,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他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为官清正,关心人民疾苦。
他擅长画兰竹,他题与竹画的诗数以百计,丰富多彩,把自己的人生态度融进了对竹子的生态描绘之中。
他是扬州八怪之一。
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号板桥。
下面我们来欣赏下郑板桥的墨竹。
①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学生齐读,并说诗句的思想感情。
教师归纳: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
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哪个方向的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
②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nángtuó)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找出诗中表现郑板桥所画竹子形象特征的关键词。
(清瘦)
学生说诗句的思想感情。
教师归纳:托物言志,借写所画竹子清瘦劲节的形象特征表明自己清正坚韧的节操。
表现了一个廉洁爱民,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
他认为画竹有三个阶段。
一是“眼中有竹”,二是“胸有存竹”,三是“胸无存竹”。
学生探究三:你对画竹的这三个阶段是怎么理解的?
教师归纳:①“眼中有竹”要仔细观察,反复临摹。
②“胸有存竹”,即在创作前对要画的竹了然在胸。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③“胸无存竹”,即在挥写的过程中,又不为胸中之竹所束缚,只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创造出新的形象。
活动3【活动】学习画法,体验笔墨
我们先来了解下眼中之竹,看看竹子都有哪些结构。
1、竹子的结构:竹竿,竹枝、竹节、竹叶。
教师示范画竹子。
2、写意竹子画法:用笔用墨。
①立竿。
学生对比两竹竿特征(粗细大小浓淡正测,不平行不并列,节与节间要高低错开);②画节(像单引号‘’);③添枝(左顾右盼,相互呼应);④加叶;⑤落款。
活动4【练习】学习画法,临摹范画
根据所学的技法临摹竹子。
活动5【测试】作业展示,师生评价
1、学生自评。
2、学生他评。
(你最喜欢那一幅作品,为什么?)
3、教师评价。
活动6【作业】学生练习,尝试画竹
根据所学的技法临摹竹子或自已创作一幅墨竹图。
练习时注意事项:
1、要求按顺序画,竹干—竹节—竹枝—竹叶—落款。
2、注意竹干用淡墨画,竹节用重墨画,竹枝用淡墨和重墨画,竹叶用淡墨、重墨和浓墨画。
3、墨色浓淡得体,竹干、竹枝和竹叶层次分明,疏密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