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测量试题

变形测量试题
变形测量试题

A 变形监测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测点观测:观测点相对工作基点的变形观测

2.变形网:由基点和工作基点组成的网

2.垂直位移:变形体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形(沉降沉陷)

3.观测点:在变形体上具有代表性的点。

4.变形分析:对野外观测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的整理分析,找出真正变形信息和规律的过程。

二:简答题

1.变形观测必要精度是如何确定的,试举例说明。

解:对变形观测的必要精度的需要还要与现实可能性位移量的大小变形发展趋势季节变化以及建筑变形的特点等因素有关。为了监测建筑物的安全,观测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为科研目的,观测中误差不超过允许变形值的1/20~1/100。我国把允许倾斜值的1/20作为观测精度指标。

2.如何提高沉降观测过程中观测精度。

a 提高观测仪器精度定时检查仪器

b固定观测人员仪器,选择最佳时间环境观测

c固定水准视线要和以前观测路线相同

d 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基点和被观测物上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

定所观测的环境要一致观测路线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e 按照国家规范严格执行

3.基准线法测定水平位移的基本原理。

解:以变形体的主轴线或是平行主轴线为基准线,过基准线的竖直平面为基准面。每个观测点相对于基准面的变形就是水平位移。

三:问答题

1,双金属标作为基点的工作原理?

解:双金属标作为工作基点的原理是一般是铝是钢的线膨胀系数的两倍关系作为双金属标的钢管和铝管当双金属标温度变化时当其长度相同并处在同一环境下,钢的变形量大,铝的变形量小,通过这一差值来计算双金属标相对于根部基岩的变化来求得双金属标的绝对高度,作为测量或监测的稳定起算点。

2.无定向角导线测定水平位移基本原理?

解:根据导线边长变化和导线的转折角观测值来计算监测点的变形量。以曲线形的工程为例,在不同高程的变形体上设观测点,两端设工作基点;与常规的控制测量一样,如果要提高精度可以隔点测量,因为是无定向角导线,因此仅有边条件。观测出来的边长等于已知边长。

3.试论述变形观测的特点?

解:1.对同一标志进行重复观测得出数据,推理分析出变形规律的过程。

2.精度高误差值与变形值是一个数量值

3.综合数据处理更加严密例如广义平差回归分析函数模型统计监测等方法。

4.结合应用各种观测手段例如水准测量液态静力水准测量

导线测量基准线法测量前方交会法

5.多学科配合例如摄影测量技术GPS等技术

4.变形观测系统?

解:由基点、工作基点、观测点构成的观测系统称之为变形观测系统

四综合题

1.请谈下变形测量的发展方向

解:1.观测手段方法更加先进会出现摄影测量和自动化

2.在数据处理方法上理论更加严密例如广义平差

3.在计算机上的运用例如观测现场的自动控制自动观测数据自动

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成果保存

4.综上所述变形监测以后发展的特点会具有更加连续实时自动化

网络监控等特点。

2.计算题

解:ΔL=Li-L0 MΔL∧2=MLi∧2+ML0∧2=2MLi∧2 MΔL=MLi√2 MΔl=Δ/20=1mm ML= MΔL√2/2=0.707 Ma=ρML/s=(206265*0.707) /200000=0.707”

B

1.水平位移:变形体在水平面上的位移,是不同时间内平面方向与距离方向,建筑物的

水平位移是指建筑物的整体平面移动。产生水平位移的原因主要是建筑物及其基础受到水平

应力的影响而产生的地基的水平移动

2.基点观测:工作基点相对于基点的变形观测。

3.基准点:通常埋设在稳固的基岩上或变形区域以外

4.挠度:建筑物在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弯曲和扭曲,弯曲变形时横截面形心沿与轴线垂直方向的线位移称为挠度。

5.变形观测周期:变形监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周期,即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周期的测量工作

6.测点观测:观测点相对工作基点的变形观测

无定向角导线观测水平位移的基本原理?

以城市高层建筑为例分析变形引起的原因,如何组织实施变形观测?浅论述小角观测水平时,为什么量边精度不高?

变形观测必要精度应如何确定?试举例说明

变形观测的必要性?

如何提高沉降观测过程中的观测精度?

精密测量与变形监测题目及答案

1、客运专线无渣轨道施工的高程控制网分为哪几级?应采用什么方法测量?其主要精度 指标是什么? 第一级为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_:线路水准基点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第二级为CPIII高程控制网—:CP川控制点水准测量可按本规范附录 F.2.1的矩形环单程水准网 或附录F.2.2的往返测水准网构网观测,精度:CPIII控制点水准测量应附合于线路水准基 点,按精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CPIII控制点水准测量应对相邻 4个CP川点所构成的水 准闭合环进行环闭合差检核,相邻CP川点的水准环闭合差不得大于 1mm,区段之间衔接时, 前后区段独立平差重叠点高程差值应< 3mm,相邻CPIII点高差中误差不应大于±).5mm 第三级为轨道基准网(_GRN ):电子水准仪中视法,相邻点间相对点位中误差。平面精度w 0.2mm 高程精度w 0.1mm 2、轨道基准网之平面网的直接观测值是什么?如何得到轨道基准点在线路独立坐标系下 的坐标? 直接观测值:CPIII和GRP的站心坐标系的坐标,相邻自由测站之间搭接一定的GRP点, 联系CPIII点进行坐标转换从而转换为和CPIII点统一的坐标系统 3、客运专线无渣轨道施工的平面控制网分为哪几级?各级控制网控制点的密度是一般是怎 么规定的? 第一级为框架控制网(CP0 ):沿线路每50km布置一个CPO点,为GPS三维控制网第二级为基础控制网(_CP I:)在基础框架平面控制网(CP0 )或国家高等级平面控制网的 基础上,沿线路走向布设,按GPS静态相对定位原理建立,为线路平面控制网和轨道控制 网CP川起闭的基准。CPI网点间距为4km 第三级为线路控制网(_CPH):在基础平面控制网(CP I )上沿线路附近布设,CPII网点间距为400~800m,为GPS 三等二维网

河北省2018年工程测量员理论考试题

河北省2018年工程测量员理论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水准测量时,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尺读数为,B尺读数为,已知HA=,则视线高程为__。 A. B. C. D. 2、()GPS控制网的布设可采用快速静态定位测量的方法。 A.A级 B.B级 C.C级 D.D级 E.E级 3、若导线点需要保存较长时间,应埋设混凝土桩,桩顶嵌入带()的金属标志,作为永久性标志。 A.“十”字 B.“一”字 C.“T”字 D.“V”字 4、柱距是指单层工业厂房中两条横向轴线之间即两排柱子之间的距离,通常柱距以__为基准。 A.6m B.10m C.12m D.18m 5、下列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安全管理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A.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 B.按照作业要求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C.施工现场行走要注意安全,避让现场施工车辆,避免发生事故 D.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设施、设备、安全标志等未经领导同意不得任意拆除和随意挪动,特殊情况除外 E.进入现场作业面必须走人行梯道等安全通道,不得在墙顶、独立梁及其他高处狭窄而无防护的模板上面行走 6、等高线的主要特征是__。 A.在同一条等高线上高程相同;等高线是非闭合曲线,一般不相交;等高线与合水线正交;等高距一定时,相邻等高线的图上间隔与实地坡度成正比B.在同一条等高线上高程相同;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等高线与分水线、合水线正交:等高距一定时,相邻等高线的图上间隔与实地坡度成反比

工程测量考试题库(含答案)

1.消除视差的方法是(C)使十字丝和目标影像清晰。 A.转动物镜对光螺旋 B.转动目镜对光螺旋 C.反复交替调节目镜及物镜对光螺旋 D.调节微动螺旋 2.整理水准测量数据时,计算检核所依据的的基本公式是( A )。 A.∑a-∑b=∑h B.∑h=∑H终-∑H始 C.∑a-∑b=∑h=H终-H始 ≤Fh 3.地面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是指( C )。 A.该二地面点间连线的长度 B.该二地面点之连线投影于水平面上的线段长度 C.该二地面点之连线铅垂投影于水平面上的线段长度 D.过该二地面点的铅垂线之间的距离 4.导线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B )。 A.按角度大小成正比例分配 B.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C.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 D.按边长成反比例分配 5.普通水准测量中,在水准尺上每个读数应读( D )位数

6.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有( A )。 点比B点低 点比B点高 点与B点可能同高 、B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7.观测竖直角时,要求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其目的是(D )。 A.整平仪器 B.使竖直度盘竖直 C.使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 D.使竖盘读数指标处于正确位置 8.当竖盘读数为:81°38′12″,278°21′24″,则指标差为(D )。 A.+0′24″ ′24″ C.+0′12″ ′12″ 9.钢尺量距时,量得倾斜距离为123.456米,直线两端高差为1.987米,则高差改正为 ( A )m。 对某一边长观测四个测回,其结果分别为:123.041m、123.045m、123.040m、123.038m,则其观测值中误差为(C )m。 A.± B.±

现代变形监测重点内容与思考题答案

第1 章变形监测概述 一、什么是工程建筑物的变形?对工程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的意义何在?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由于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工程建筑物及精密设备都有可能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沉降、位移、挠曲、倾斜及裂缝等现象,这些现象统称为变形。 变形监测:利用专门的仪器和设备测定建(构)筑物及其地基在建(构)筑物荷载和外力作用下随时间而变形的测量工作。 内部变形监测内容主要有工程建筑物的内部应力、温度变化的测量,动力特性及其加速度的测定等; 外部变形监测又称变形观测,其主要内容有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挠度观测等。 意义:通过变形监测,可以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及其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 更好地了解建(构)筑物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建立正确的变形预报理论和方法; 以及对某种工程的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性能作出科学的客观评价。 二、工程建筑物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及变形的分类?原因:(1)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大气温度的变化,以及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 (2)与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如建筑物本身的荷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以及动荷载的作用、工艺设备的重量等。 (3)由于勘测、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管理方面的工作缺陷,还会引起建筑物产生额外变形。 分类:(1)按变形性质可以分为周期性变形和瞬时变形(2)按变形状态则可分为静态变形和 动态变形 三、变形监测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任务:是周期性地对拟定的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求得其在两个观测周期间的变化量;或采用自动遥测记录仪监测建(构)筑物的瞬时变形。 目的:(1)监测——以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为目的,通过变形观测取得的资料,可以监视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性;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可以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变形的几何分析) (2)科研——以积累资料、优化设计为目的,通过施工和运营期间对建筑物的观测,分析研究其资料,可以验证设计理论,所采用的各项参数与施工措施是否合理,为以后改进设计与施工方法提供依据。(变形的物理解释) 四、高层建筑的主要变形特点? (1)基础较深,需进行基坑回弹测量(2)沉降量较大,需进行沉降观测(3)楼体高力矩大,需进行倾斜观测(4)风荷载大,需进行风振测量(5)墙体温差大,需进行日照变 形观测 五、制约变形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观测点的布置;(2)观测的精度与频率;(3)观测所进行的时间。 六、确定变形监测精度的目的和原则? 变形监测的精度,取决于建筑物预计的允许变形值的大小和进行观测的目的。如何根据允许变形值来确定观测的精度,因其与观测条件和待测建(构)筑物的类型以及观测的目的相关。 七、确定变形监测的频率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应遵循什么原则? (一)因素:观测的频率取决于变形值的大小和变形速度,同时与观测目的也有关系。 (二)原则: 1. 变形监测的频率应以既能系统地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又不遗漏其变化的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来确定。 2. 当实际观测中发现异常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考题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题库 一、选择题 1.高程控制点标石的埋设要求,一般埋设后,多久可以开始使用观测。[A] A.不宜少于15d B.一个月 C.半年 D.不宜少于一周 2.高程控制网布设要求,每个测区基准点一般不应少于几个[D] A.5个B.2个C.6个D.3个 3.建筑物沉降观测复测周期,一般宜多久复测一次[A] A.一年 B.一月 C.15d D.半年 4.沉降观测的视线高度不宜低于[D] A.0.5m B.1m C.1.5m D.0.2m 5.建筑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当最后100天的沉降速率小于[C]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数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能确定。 A.0.01-0.02mm/d B.≤0.02-0.40mm/d C.0.01-0.04mm/d D.0.02-0.06mm/d 二、名词解释 1.沉降:建筑地基、基础及地面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竖向移动。

2.沉降差:同一建筑的不同部位在同一时间段的沉降量的差值。 3.建筑变形:建筑的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及其场地受各种作用力而产生的形状或位置变化现象。 4.观测点:布设在建筑的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其场地上的敏感位置上能反映其变形特征的测量点,亦称变形点。 5、基坑回弹观测:深埋大型基础在基坑开挖后,由于基坑上面的荷重卸除,基坑底面隆起,测定基坑开挖后的回弹量。 三、填空题 1、垂线分正垂线和倒垂线两种 2、基坑回弹观测的任务是测定基坑开挖后的回弹量 3、变形观测周期确定的原则是建筑物特征、变形速率、观测精度要求、工程地质条件及施工过程等 4、通常,在工程建筑物建成初期,变形的速度比较快,因此观测频率也要大一些。 5、建筑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率大小而定。除有特殊要求外,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1次,直至稳定为止。 四、简答题 1.沉降观测的观测周期和观测时间,在建筑物施工阶段如何具体确定? 答:1)普通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 2)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高层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不同施工阶段分别进行观测。若建筑施工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 3)施工过程中若暂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2.如何判断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

工程测量考试题库(试题1)

一.选择题 1.消除视差的方法是(C )使十字丝和目标影像清晰。 C.反复交替调节目镜及物镜对光螺旋 2.整理水准测量数据时,计算检核所依据的的基本公式是(C)。 A.∑a-∑b=∑h B.∑h=∑H终-∑H始 C.∑a-∑b=∑h=H终-H始 3.地面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是指( C )。 C.该二地面点之连线铅垂投影于水平面上的线段长度 4.导线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B )。 B.按角度个数平 均分配 5.普通水准测量中,在水准尺上每个读数应读( D )位数 D.4 6.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有( A )。 A.A点比 B点低 7.观测竖直角时,要求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其目的是(D )。 D.使竖盘读数指标处于正确位置 8.当竖盘读数为:81°38′12″,278°21′24″,则指标差为(D )。 D.-0′12″ 9.钢尺量距时,量得倾斜距离为123.456米,直线两端高差为1.987米,则高差改正 为( A )m。DH=-H^2/2/D A.-0.016 1

10.对某一边长观测四个测回,其结果分别为:123.041m、123.045m、123.040m、 123.038m,则其观测值中误差为( C )m。 C.±0.003 11.在一地面平坦,无经纬仪的建筑场地,放样点位应选用( A )方法。 A.直角坐标 12.坐标方位角是以(D )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夹角。 D.指向正北的方向 13.水准仪的使用步骤为( A )。 A.粗平-- 照准-- 精平 -- 读数 14.在进行水准测量时,由A点向B点进行测量,测得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0.698m, 且B点水准尺的读数为 2.376m,则A点水准尺的读数为( B )m。 B.3.074 15.竖直角的最大值为( A ) 。 A.90° 16.将经纬仪安置于A点且瞄准B点时,水平度盘读数为30°,欲测设45°的水平角值 于AB直线的左侧,则水平度盘的读数应为( A ) 。 A.345° 17.A、B的往测为213.41m,返测为213.35m ,其相对误差为( B )。 B.1/3500 18.在距离丈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用( B )。 B.相对误差 19.用角度交会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所需的数据是( C ) 。 C.两个角度 2

变形测量试题

A 变形监测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测点观测:观测点相对工作基点的变形观测 2.变形网:由基点和工作基点组成的网 2.垂直位移:变形体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形(沉降沉陷) 3.观测点:在变形体上具有代表性的点。 4.变形分析:对野外观测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的整理分析,找出真正变形信息和规律的过程。 二:简答题 1.变形观测必要精度是如何确定的,试举例说明。 解:对变形观测的必要精度的需要还要与现实可能性位移量的大小变形发展趋势季节变化以及建筑变形的特点等因素有关。为了监测建筑物的安全,观测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为科研目的,观测中误差不超过允许变形值的1/20~1/100。我国把允许倾斜值的1/20作为观测精度指标。 2.如何提高沉降观测过程中观测精度。 a 提高观测仪器精度定时检查仪器 b固定观测人员仪器,选择最佳时间环境观测 c固定水准视线要和以前观测路线相同 d 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基点和被观测物上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

定所观测的环境要一致观测路线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e 按照国家规范严格执行 3.基准线法测定水平位移的基本原理。 解:以变形体的主轴线或是平行主轴线为基准线,过基准线的竖直平面为基准面。每个观测点相对于基准面的变形就是水平位移。 三:问答题 1,双金属标作为基点的工作原理? 解:双金属标作为工作基点的原理是一般是铝是钢的线膨胀系数的两倍关系作为双金属标的钢管和铝管当双金属标温度变化时当其长度相同并处在同一环境下,钢的变形量大,铝的变形量小,通过这一差值来计算双金属标相对于根部基岩的变化来求得双金属标的绝对高度,作为测量或监测的稳定起算点。 2.无定向角导线测定水平位移基本原理? 解:根据导线边长变化和导线的转折角观测值来计算监测点的变形量。以曲线形的工程为例,在不同高程的变形体上设观测点,两端设工作基点;与常规的控制测量一样,如果要提高精度可以隔点测量,因为是无定向角导线,因此仅有边条件。观测出来的边长等于已知边长。

变形监测考试资料

变形监测定义 是指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几内部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变形监测的目的 1)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2)验证设计参数3)反馈设计施工4)研究正常的变形监测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 变形监测的意义 对于机械技术设备,则保证设备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为改善产品质量和新产品的设计提供技术数据;对于滑坡,通过监测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可进一步研究引起滑坡的成因,预报大的滑坡灾害;通过对矿山由于矿藏开挖所引起的实际变形观测,可以采用控制开挖量和加固等方法,避免危险性变形的发生,同时可以改变变形预报模型;在地壳构造运动监测方面,主要是大地测量学的任务,但对于近期地壳垂直和水平运动以及断裂带的应力积聚等地球动力学现象、大型特种精密工程以及铁路工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变形监测的特点 1)周期性重复观测2)精度要求高3)多种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4)监测网着重于研究电位的变化 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 现场巡视;环境监测;位移监测;渗流监测;应力、应变监测;周边监测 变形监测的精度和周期如何确定,有何依据 精度:1917年国际测量工作者联合会(FIG)第十三届会议上工程测量组提出:如果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使变形值不超过某一允许数值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则其观测的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如果观测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其变形的过程,则其中误差应比这个数小的多。 周期:变形监测的周期应以能系统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影响因素确定。 变形监测系统设计的原则 1)针对性2)完整性3)先进性4)可靠性5)经济性 变形监测系统设计主要内容 1)技术设计书2)有关建筑物自然条件和工艺生产过程的概述3)观测的原则方案4)控制点及监测点的布置方案5)测量的必要精度论证6)测量的方法及仪器7)成果的整理方法及其它要求或建议8)观测进度计划表9)观测人员的编制及预算 变形监测点的分类及每类要求 1)基准点:埋设再稳固的基岩上或变形区外,尽可能长期保存。每个工程一般应建立3个基准点,以便相互校核,确保坐标系统的一致。当确认基准点稳定可靠时,也可以少于3个,应进行定期观测。2)工作点:埋设再被研究对象附近,要求在观测期间保持点位的稳定,其点位由基准点定期监测。3)变形观测点:埋设再建筑物内部,0 变形呢监测点标石埋设后,应在其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稳定期一般不宜少于15天。 变行监测技术在哪几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①自动化监测技术②光纤传感检测技术③CT(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的应用④GPS在变形监中的应用⑤激光技术的应用⑥测量机器人技术⑦渗流热监测技术⑧安全监控专家系统 什么是垂直位移和沉降?建筑物沉降与哪些因素有关? 从词面来说,垂直位移能同时表示建筑物的下沉或上升,而沉降只能表示建筑物的下沉,对大多数建筑物来说特别是施工阶段,由于垂直方向上的变形特征和变形过程主要表现为沉降变化,因此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沉降一词。 影响建筑物沉降的因素有:(1)建筑物基础的设计(2)建筑的上部结构(3)施工中地下水的升降 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有哪些 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水准测量主要限差;沉降监测点的精度要求。 精密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有哪些?如何减弱i角误差对沉降观测结果的影响? 误差来源:1)仪器误差:水准仪i角误差;水准尺长与名义尺长不符2)外界环境引起的误差:高压输电线和变电站等强磁场的影响;温度和大气折光影响3)人为引起的误差 方法:减小i角误差的影响,必须严格控制前后视距差和前后视距累计差,又由于i角误差会受温度等影响,减弱其影响的有效方法是减少仪器受辐射热的影响;若i角误差与时间成比例地均匀变化,则可以采用改变观测程序(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的方法减小i角误差影响。 精密水准测量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有哪些 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监测时,从工作基点开始经过若干监测点,形成一个或多个闭合或附合路线,其中以闭合路线为佳,特别困难的监测点可以采用支水准路线往返测量。 要求: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水准测量主要限差;沉降监测点的精度要求。 测点布设原则与方法 建筑物水平位移监测的测点宜按两个层次布设,即由控制点组成控制网,由观测点及所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对单个建筑物上部或构件的位移监测,可将控制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 水平位移监测常用的观测方法有 1)大地测量法2)基准线法3)专用测量法4)GPS测量法 交会观测方法有几种及什么情况用哪种方法 1)测角交会法:采用测角交会法时,交会角最好接近90°若条件限制,也可设计在60°~120°,工作基点到测点的距离不宜大于300m。2)侧边交会法:r角通常应保持60°~120°,测距仔细,交会边长度a和b应力求相等,一般不大于600m;3)后方交会法 精密导线测量方法 1)边角导线法 2)弦矢导线法 数据处理和分析主要内容 1)粗差检查及处理2)点温度条件检查3)数据可靠性检查。 挠度及挠度观测及方法 定义:测定建筑物受力后挠曲程度的工作称为挠度观测。建筑物在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弯曲和扭曲,弯曲变形时横截面形心沿与轴线垂

桂林理工大学工程测量学常考试题

第一章 1.工程测量学定义: 定义1. 研究各种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进行测量工作的学科.( 大众化易于理解) 定义2.研究工程、工业和城市建设以及资源开发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地形和有关信息的采和处理、施工放样、设备安装、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测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对测量和有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和使用的学科。(更具体、准确、范围更大) 定义3.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地面、地下、水下、空中)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更加概括、抽象、严密和科学) (1)工程测量学主要包括以工程建筑为对象的工程测量和以机器设备为对象的工业测量两大部分。 (2)工程测量学按工程建设阶段划分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工程测量按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三个阶段分为“工程勘测”、“施工测量”和“安全监测”,这三个阶段对测绘工作有不同的要求。 2.简述工程测量学的主要内容 1)地形图测绘(测图) 2)工程控制网布设(布网) 3)施工放样技术和方法(放样) 4)工程的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监测) 5)工程测量的仪器(仪器) 6)工程测量学中的误差及测量平差理论(数据处理) 7)大型精密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测量,工业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测和控制 8)工程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3. 工程测量的通用仪器:水准仪、经纬仪、陀螺经纬仪、全站仪和GPS接收机 用途:测方向、角度、距离、高差、坐标差等几何量。 4.专用仪器:机械式、光电式及光机电(子)多传感器集成式仪器或测量系统。 主要特点是:高精度、自动化、遥测和持续观测 基准线测量或准直测量仪器:有正锤、倒锤及垂线观测仪、引张线仪、各种激光准直仪、铅直仪(向下、向上)、自准直仪以及尼龙丝或金属丝准直测量系统等。 5工程建设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有哪些? 主要是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另外还要为工程,水文地质勘探以及水文测验等进行测量。对于重要的工程区的稳定性监测。 6工程建设施工建设阶段的测量工作有哪些? 建立施工控制网,工程建筑物定线放样,施工质量控制,工程竣工测量、变形观测以及设备的安装测量等。 7工程建设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有哪些?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建立工程进管理、维护信息系统。 第二章

工程测量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测量学 2、测定 3、测设 4、工程测量学 5、水准面 6、水平面 7、大地水准面 8、高程 9、相对高程 10、高差 11、高程测量 12、水准测量 13、视准轴 14、视差 15、水准点 16、附合水准路线17、闭合水准路线 18、支水准路线 19、高差闭合差 20、水平角 21、竖直角 22、竖盘指标差 23、距离测量 24、直线定线 25、直线定向 26、方位角 27、坐标方位角 28、象限角 29、系统误差 30、偶然误差 31、相对误差 32、容许误差 33、控制测量 34、平面控制测量 35、高程控制测量 36、导线测量 37、附合导线 38、闭合导线 39、支导线 40、坐标正算 41、坐标反算 42、三角高程测量 43、地物 44、地貌 45、地形 46、地形图 47、地形图的比例尺 48、比例尺精度 49、比例符号 50、地物注记51、等高线 52、等高距 53、等高线平距 54、山脊线 55、山谷线 56、地性线 57、鞍部 58、基本等高线 59、施工测量 60、极坐标法 二、填空题: 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以及确定地面点的的科学。主要内容分为和两个部分。 2、确定地面点位的三项基本工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3、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 4、水准仪由、和三部分构成。 5、经纬仪的安置主要包括______与_______两项工作。 6、角度测量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 7、水平角的观测常用的方法有和。 8、导线测量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三种导线布置形式,它的外业工作包括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9、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与两类。 10、光学经纬仪主要由、和三部分构成。 11、水平角的观测常用的方法有和。 12、高程测量可用、和等方法。 13、以作为标准方向的称为坐标方位角。 14、在同一竖直面内, 与之间的夹角称为竖直角。 15、控制测量分为和两种。 16、精密量距时对距离进行尺长改正,是因为钢尺的与不相等 而产生的。 17、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和。

变形测量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变形:由于某种原因改变了原几何形状 2、变形监测:从基准点出发,定期地测量观测点相对于基准点的变化量,从历次观测结果比较中了解变形随时间发展的情况。 3、测量机器人:是一种能代替人进行自动搜索跟踪辨识和精确照准目标并获取角度距离三维坐标以及影响等信息的智能型电子全站仪。 4、基坑回弹观测:深埋大型基础在基坑开挖后,由于基坑上面的荷重卸除,基坑底面隆起,测定基坑开挖后的回弹量。 5、挠度:在建筑物的垂直面内各不同高程点相对于底点水平位移。 6、变形体: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工程建筑物的块体,包括自然和人工的构筑物。 7、岩层垮落:矿层采出后,4采空区周边附近上方岩层便弯曲而产生拉伸变形。 8、冒落带: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时,直接顶板的破坏范围。 9、断裂带:冒落带以上到弯曲带之间。 10、弯曲带:断裂带以上直到地表都属于这一带。 11、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煤层采出后,使煤层底板压力重新分布,并使底板和,向采空区移动,导致底板岩体在采空区边界附近出现破坏。 12、底板岩层隆起:底板岩层较软时,矿层采出后,矿层采出后,底板在垂直方向减压而水平方向受压,导致底板向采空区方向隆起。 13、充分采动:地下开采后,地表出现的下沉值达到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应有的最大下沉值 14、非充分采动:当采空区的长度和宽度小于开采深度的1.4倍时,地表不出现应有的最大下沉值,则地表移动盆地呈碗形。 15、移动角:主断面上,采空区边界和地表危险移动边界的连线,与水平线所夹之锐角 16、起动距:地表开始移动时工作面的推进距离 17、超前影响角:工作面前方地表开始移动的点与当时工作面的连线,与水平线在煤柱一侧的夹角 18、开采影响传播角:在充分采动或接近采动的情况下,计算采边界与下沉曲线拐点的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下山方向所夹的角 19、地表移动持续时间:在充分采动或接近充分采动的情况下,下沉值最大的地表点从移动开始到移动稳定时持续的时间 20、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当地表达到充分采动后,在地表下沉速度曲线上,最大下沉速度总是滞后于回采工作面一个固定距离。 21、连续变形:当地表移动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连续渐变的性质,且不出现台阶状大裂缝,漏斗塌陷坑等突变现象 22、边界角:在主断面上,地表盆地边界点和采区边界的连线与水平线在煤柱一侧所夹的锐角 23、下沉系数:反映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最大下沉值与采厚关系的一个量度 24、主要影响角正切:连续主要影响范围边界点与开采边界的直线与水平线所成的夹角 25、水平移动系数:充分采动时最大水平移动值与最大下沉值之比 26、拐点移动距:拐点不在回采段边界的上方,而向采空区或煤柱方向偏移一定距离 27、采动系数:衡量在走向和倾向上地表能否达到充分采动程度的系数

工程测量考试题及答案

试卷 一、名词解释: 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表(包括地面上各种物体)的几何形状及其空间位置的科学。 2、测定: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列的数据,再把地球表面的地物和地貌缩绘成地形图,供规划设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使用。 3、测设:是指将图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4、工程测量学:研究各种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放样、竣工验收和营运中测量的理论和方法。 5、水准面: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称为水准面。任何自由静止的水面都是水准面。 6、水平面: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称为水平面。 7、大地水准面:水准面因其高度不同而有无数个,其中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8、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线长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简称高程,用H表示。地 9、相对高程: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线长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10、高差:地面两点之间的高程差称为高差,用h表示。 11、高程测量:测量地面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测量。 12、水准测量:是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然后通过已知点高程,求出未知点的高程。 13、视准轴:十字丝交叉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称为望远镜的视准轴。 14、视差:当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微移动时,若发现十字丝的横丝在水准尺上的位置随之

变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15、水准点: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简记为BM。 16、附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水准点出发,沿各个待定高程的点进行水准测量, 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水准点,这种水准路线称为附合水准路线。 17、闭合水准路线:由一已知水准点出发,沿环线进行水准测量,最后回到原水准点上,称为闭合水准路线。 18、支水准路线:由一已知水准点出发,既不附合到其他水准点上,也不自行闭合,称为支水准路线。 19、高差闭合差:由于测量成果中不可避免有些误差,使测量高差代数和不等于零,其不符值即为高差闭合差,记为fh。 20、水平角:系指相交的两条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所夹的角度,或指分别过两条直线所作的竖直面间所夹的二面角。 21、竖直角是指在同一竖直面内,一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测量上称为倾斜角,或简称为竖角。 22、竖盘指标差:当视线水平、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时,读数指标处于正确位置,即正好指向90°或270°。事实上,读数指标往往是偏离正确位置,与正确位置相差一小角度x,该角值称为竖盘指标差。 23、距离测量:就是测量地面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24、直线定线:地面两点间的距离大于整根尺子长度时,用钢尺一次(一尺段)不能量完,这就需要在直线方向上标定若干个点,这项工作称为直线定线。 25、直线定向:为了确定地面上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置,除了量测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外,还必须确定该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这项工作称为直线定向。

钢结构变形检测模拟试卷A

第四分册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检测技术 第二篇钢结构工程检测 10、钢结构变形检测模拟试卷(A) 一、填空题 1.钢吊车梁的垂直度或弯曲矢高检查数量:按同类构件数抽查,且不应少于3件。 2.钢屋(托)架、桁架、梁及受压杆件跨中垂直度允许偏差为。 3.当H≤10m时,单层钢柱垂直度允许偏差为;当H>10m时,单层钢柱垂直度允许偏差为;单层钢柱弯曲矢高允许偏差为。 4.网架结构整体交工验收时,杆件轴线平直度允许偏差为。 5.网架结构整体交工验收时,支座最大高差允许偏差为;多点支承网架相邻支座高差差允许偏差为(L1为相邻支座间距)。 6.组合楼板中压型钢板与主体结构(梁)的锚固长度支承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端部锚固件连接应可靠,设置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 7.钢结构安装允许偏差一般项目其检验结果应有的检查点(值)符合GB50205-2001中合格质量标准的要求,且最大值不应超过其允许偏差值的倍。 8. GB/T50344-2004第6.8.8条规定钢网架的挠度,可用或水准仪检,每半跨范围内测点数不宜小于,且跨中应有1个测点,端部测点距端支座不应大于。 9.GB50205-2001中规定钢网架结构应分别测量其挠度值,且所测的挠度值不应超过相应设计值的倍。 二、单项选择题 1、为了消除使用阶段的挠度使人们在视觉或心理上对网架具有下垂的感觉,可对网架起拱。需要起拱时,起拱高度可取不大于()。L2为网架的短向跨度。 A、L2/200 B、L2/300 C、L2/500 D、L2/600 2、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66第12.3.4条规定钢网架结构总拼完成后及屋面工程完成后应分别测量其挠度值,且所测的挠度值不应超过相应( )的1.15倍。 A、设计值 B、标准值 C、容许挠度 D、起拱值 3、用作屋盖时,网架结构的容许挠度为()。L2为网架的短向跨度。 A、L2/200 B、L2/250 C、L2/300 D、L2/350 4、用作楼盖时,网架结构的容许挠度为()。L2为网架的短向跨度。 A、L2/1000 B、L2/500 C、L2/300 D、L2/250 5、钢结构主体结构的整体垂直度检查,除两列角柱外,尚应至少选取()中间柱。 A、一列 B、二列 C、三列 D、四列

现代变形监测重点内容与思考题答案

第1章变形监测概述 一、什么是工程建筑物的变形对工程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的意义何在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由于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工程建筑物及精密设备都有可能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沉降、位移、挠曲、倾斜及裂缝等现象,这些现象统称为变形。 变形监测:利用专门的仪器和设备测定建(构)筑物及其地基在建(构)筑物荷载和外力作用下随时间而变形的测量工作。 内部变形监测内容主要有工程建筑物的内部应力、温度变化的测量,动力特性及其加速度的测定等; 外部变形监测又称变形观测,其主要内容有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挠度观测等。 意义:通过变形监测,可以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及其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 更好地了解建(构)筑物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建立正确的变形预报理论和方法; 以及对某种工程的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性能作出科学的客观评价。 二、工程建筑物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及变形的分类 原因:(1) 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大气温度的变化,以及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 (2) 与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如建筑物本身的荷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以及动荷载的作用、工艺设备的重量等。 (3) 由于勘测、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管理方面的工作缺陷,还会引起建筑物产生额外变形。 分类:(1)按变形性质可以分为周期性变形和瞬时变形(2)按变形状态则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 三、变形监测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任务:是周期性地对拟定的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求得其在两个观测周期间的变化量;或采用自动遥测记录仪监测建(构)筑物的瞬时变形。 目的:(1)监测——以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为目的,通过变形观测取得的资料,可以监视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性;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可以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变形的几何分析) (2)科研——以积累资料、优化设计为目的,通过施工和运营期间对建筑物的观测,分析研究其资料,可以验证设计理论,所采用的各项参数与施工措施是否合理,为以后改进设计与施工方法提供依据。(变形的物理解释) 四、高层建筑的主要变形特点 (1)基础较深,需进行基坑回弹测量(2)沉降量较大,需进行沉降观测(3)楼体高力矩大,需进行倾斜观测(4)风荷载大,需进行风振测量(5)墙体温差大,需进行日照变形观测 五、制约变形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观测点的布置;(2)观测的精度与频率;(3)观测所进行的时间。 六、确定变形监测精度的目的和原则 变形监测的精度,取决于建筑物预计的允许变形值的大小和进行观测的目的。如何根据允许变形值来确定观测的精度,因其与观测条件和待测建(构)筑物的类型以及观测的目的相关。 七、确定变形监测的频率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应遵循什么原则 (一)因素:观测的频率取决于变形值的大小和变形速度,同时与观测目的也有关系。(二)原则: 1.变形监测的频率应以既能系统地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又不遗漏其变化的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来确定。 2.当实际观测中发现异常情况时,则应及时相应地增加观测次数。 八、简述变形监测的主要技术和数据处理分析的主要内容。

西藏2016年中级工程测量员试题

西藏2016年中级工程测量员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已知xA=1874.43m,yA=43579.64m,xB=1666.52m,yB=43667.85m,则αAB为__。 A.147°00’26” B.157°30’36” C.157°00’36” D.159°05’36” 2、确定直线的方向,一般用__来表示。 A.方位角 B.象限角 C.水平角 D.竖直角 E.真子午线方向 3、在工业厂房的屋架安装测量中,屋架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 A.薄腹梁为3mm,桁架为屋架高的1/100 B.薄腹梁为5mm,桁架为屋架高的1/150 C.薄腹梁为5mm,桁架为屋架高的1/250 D.薄腹梁为8mm,桁架为屋架高的1/250 4、从已知水准点开始测到待测点作为起始依据,再按相反方向测回到原来的已知水准点,称为__。 A.单程双线法 B.往返测法 C.闭合测法 D.附合测法 5、水平角是__在__。 A.地面上两条直线之间的夹角;水平面上的投影 B.水平面上两条直线之间的夹角;平面上的投影 C.空间两相交直线;水平面上的投影 D.地面上两条直线;水平面上的夹角 6、__是所有建筑平面图中首先绘制的一张图。 A.底层平面图 B.顶层平面图 C.屋顶平面图 D.局部平面图 7、水准点高程为24.397m,测设高程为25.000m的室内地坪。设水准点上读数为1.445m,则室内地坪处的读数为__。 A.1.042m B.0.842m C.0.642m

D.0.603m 8、关于图2-3中各项数据的表示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8.35”为原地面标高,“77.85”为设计标高,“-0.50”为施工高度,“-”表示挖方 B.“78.35”为设计标高,“77.85”为原地面标高,“-0.50”为施工高度,“-”表示挖方 C.“78.35”为现地面标高,“77.85”为设计标高,“-0.50”为施工高度,“-”表示填方 D.“78.35”为原地面标高,“77.85”为设计标高,“-0.50”为施工高度,“-”表示填方 9、在测量学科中,距离测量的常用方法有__、电磁波测距和水准仪法测距。A.视距法 B.经纬仪法 C.钢尺量距 D.罗盘仪法 10、对于地势平坦,建筑物排列整齐的大中型建筑场地.施工平面控制网多采用()。 A.导线网 B.三角网 C.建筑基线 D.建筑方格网 11、大地水准面是一种通过__的水准面。 A.平面海水面 B.海水面 C.椭球面 D.平面 12、观测水平角时,照准不同方向的目标,应__旋转照准部。 A.顺时针方向 B.盘左顺时针、盘右逆时针 C.逆时针方向 D.盘左逆时针、盘右顺时针 13、通常使用__表示地形图。 A.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和注记 B.山脊、山谷、山顶、山脚 C.计曲线、首曲线、间曲线,助曲线 D.地物符号和地貌符号 14、经纬仪对中误差所引起的角度偏差与测站点到目标点的距离__。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没有关系 D.有关系,但影响很小 15、在新布设的平面控制网中,至少应已知()才可确定控制网的方向。A.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 B.两条边的夹角

工程测量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工程测量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⒈为了统一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做到、,使工程测量产品满足、的原则,而制定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答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安全适用 2.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测量、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答案:卫星定位导线 ⒊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依次为等。 答案:二、三、四、五 ⒋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点位应选在、的地方,同时要有利于,每个控制点至少应有通视方向,点位应选在倾角为的视野开阔的地方。 答案:土质坚实稳固可靠加密和扩展一个 15° ⒌水平角观测宜采用,当观测方向不多于时可不归零。 答案:方向观测法 3个 6.等高线有、、三种 答案: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 7.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公式D=1/2ct中,c表示。 答案:光速 8.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求得两点高差,并通过其中一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答案:水平视线 9.水准仪有、DSl、DS3等多种型号,其下标数字、1、3等代表水准仪的精度,为水准测量每公里往返高差中数的中误差值,单位为。 答案:毫米 10.全站仪的是的简称,它是由、、组合而成的测量仪器。答案:全站型电子速测仪光电测距仪电子经纬仪数据处理系统 11.水准仪由、和三部分构成。 答案:望远镜水准器基座 12.经纬仪的安置主要包括与两项工作。 答案:对中整平 13.角度测量分和。 答案:水平角测量竖直角测量 14.水平角的观测常用的方法有和。 答案:测回法方向观测法 15.导线测量包括、和三种导线布置形式。 答案: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利用正倒镜观测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竖盘指标差的影响。(√) 2.十字丝视差产生的原因在于目标影像没有与十字丝分划板重合。 (√) 3.水准仪的水准管气泡居中时视准轴一定是水平的。(×) 4.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用竖丝照准目标点;测量竖直角时,用横丝照准目标点。 (√ ) 5.用经纬仪观测竖直角半测回,指标差越大,则计算得到的竖直角误差越大。 (√ ) 6.比例尺越大,表示地物和地貌的情况越详细,测绘工作量越大。(√) 7.竖直角观测时,竖盘指标差对同一目标盘左、盘右两个半测回竖直角影响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8.平面图和地形图的区别是平面图仅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而地形图仅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9.视距测量可同时测定地面上两点间水平距离和高差。但其操作受地形限制,精度较高。(×) 10.地物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分为等高线、半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级仪器是指一测回水平方向中误差标称为2″的测角仪器(√)。 12.对工程中所引用的测量成果资料,应进行检核(√)。 :500比例尺地形图上1mm表示的实地长度是1m(×) 14.地形图上高程点的注记应精确至0.01m(√) 15. 水准测量要求后、前距差不超过一定限值,是为了消减大气折光和i 角误差(√)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光学经纬仪基本结构由()。 A.照准部、度盘、辅助部件三大部分构成。 B.度盘、辅助部件、基座三大部分构成。 C.照准部、度盘、基座三大部分构成。 D. 照准部、水准器、基座三大部分构成。 答案:C 2.竖直角观测时,须将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其目的是() (A)使竖盘指标差为零(B)使竖盘竖直 (C)使竖盘读数指标处于正确位置(D)使横轴水平 答案:C 3.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公式为() (A)∑?-(n+2)?180°(B)∑?-(n-2)?180° (C)∑?+(n+2)?180°(D)∑?+(n-2)?1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