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告白观后感
《告白》电影观后感

《告白》电影观后感电影《告白》以一起杀人案件为开篇,通过凶手的自白和教师的复仇,揭示了少年犯罪背后的家庭、教育和社会问题。
影片看似致郁,实则蕴含着治愈的力量,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影片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案件为引,让观众迅速沉浸其中。
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发现凶手并非表面那么简单,他们甚至不认为自己有错,这引发了对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思考。
家庭在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并非是造成他们悲剧的唯一原因。
少年们在成长过程中遭受了来自同学的欺凌和父母的不理解,这使得他们内心的冷漠和自私逐渐滋生。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可救药,只是他们选择了人性中的自私冷酷。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渡边修哉是一个聪明但内心扭曲的少年,他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母亲的复杂情感驱使他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而直树则是一个在母亲的溺爱下长大的孩子,他对生命的意义感到迷茫,最终陷入了绝望。
这两个少年的命运让人深感惋惜,同时也引发了对教育和家庭的思考。
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少年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懂得珍惜生命、尊重他人?影片还探讨了少年法的问题。
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少年法的存在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但也有人认为它存在一定的缺陷。
渡边修哉和直树的行为表明,他们缺乏对生命和法律的敬畏之心。
我们应该如何完善法律,既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又能让他们承担起应有的责任?电影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维特老师,他是一个充满热情和善良的人。
他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渡边修哉和直树,但最终却遭到了他们的杀害。
这一情节反映了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善良可能会被误解或利用。
因此,我们在善良的同时,也要有选择地对待他人,避免受到伤害。
此外,影片还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
渡边修哉和直树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缺乏与他人的沟通和理解。
我们应该学会倾听他人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感受,用爱和关怀去化解矛盾,而不是用冷漠和暴力去对待。
《告白》电影观后感

《告白》电影观后感《告白》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主题探讨了人性、复仇、教育等问题。
影片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少年犯罪的故事,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让人看后心寒齿凉。
电影开篇,便展现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校园杀人事件。
老师的女儿被两个学生误杀,而这两个学生的行为背后,却隐藏着令人意想不到的原因。
少年 A 是一个心理变态的学生,他的行为让人不寒而栗,而少年 B 则是一个被母亲宠坏的孩子,他的犯罪行为让人感到惋惜。
学校对这起事件的处理方式也让人感到失望,他们没有及时给予学生心理辅导,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逐渐了解到少年 A 和少年 B 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
少年 A 的母亲为了他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对他期望很高,但却缺乏真正的关爱和沟通。
这种缺失的母爱让少年 A 感到孤独和失落,最终导致了他的心理扭曲。
少年 B 则是在母亲的溺爱下长大,缺乏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他的犯罪行为不仅是对他人生命的漠视,也是对自己未来的断送。
影片中的老师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人,他为了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采取了一种极端的方式。
他向学生们投放了艾滋病毒,让他们感受到恐惧和绝望。
这种做法虽然有些极端,但却让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然而,老师的做法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他的行为过于残忍,而有人则认为他是在拯救学生。
电影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少女 C,她是少年 A 的同学,也是唯一愿意帮助他的人。
她的存在让少年 A 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也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然而,少女 C 的命运也十分悲惨,她最终被少年 A 残忍地杀害。
整部电影的剧情紧凑,节奏明快,让人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紧张感。
导演通过巧妙的叙事方式和细腻的镜头语言,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刻画得淋漓尽致。
同时,电影也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让观众们对教育、家庭、社会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告白豆瓣影评

告白豆瓣影评篇一:影评《告白》影评《告白》导演: 中岛哲也编剧: 中岛哲也/ 凑佳苗主演: 松隆子/ 冈田将生/ 木村佳乃/ 西井幸人/ 桥本爱/ 芦田爱菜/ 三吉彩花/ 藤原薰/ 井之肋海/ 野本萤/ 清水尚弥/ 高桥努类型: 剧情/ 惊悚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语言: 日语片长: 106分钟上映日期: 2010-06-05(日本)剧情简介· · · · · ·一所平凡的中学,1年B组即将迎来春假。
不知天高地厚的学生们肆意吵闹,殊不知一场绵亘数月的风暴正向他们袭来。
级任教师森口悠子(松隆子饰)全然无视这片混乱,静静地向学生们做出最后的告白。
这个单亲妈妈独自抚养着可爱的女儿(芦田爱菜饰),然而女儿最终在游泳池中溺水身亡。
警察认定这是一起意外,森口则认定女儿死于班上两个学生之手。
她不动声色地指责着犯人A和B,并宣布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复仇。
在此之后,森口辞去教师职务,1年B班的学生也心怀惴惴迎来了春假。
新学期开始,残酷的风暴袭向了这群无知无畏的少男少女……本片根据湊かなえ的原作改编,并成为2010年电影旬报十佳影片。
告白:一个社会的悲哀,是否中国的孩子也会这样?《告白》是有良心的推理作品,杀人者荒唐,但有社会成因,复仇者冰冷,但意在警世。
故事人物不多,但格局很大。
段落和角度海量,但叙事效率很高。
和许多强调谋杀手段奇技淫巧的故事相比,这是真正关注现实,不落俗套的好故事。
从神职者到传道者,森口从未单纯的理解善意,在她冰一样凄凉的心里,世界就如电影中的教室那样,是泛着深蓝的铅色。
于是在这个黑板般熟悉的小世界里,她开始说出真相。
校园的问题在哪里,凑佳苗笔下的校园不是活祭的地狱,更像一个大家都走错门的尴尬集散地,每个人都为了摆脱无穷的尴尬和孤独感用尽全力交流着,这是校园本质的可怕之处。
学生们用红笔写出“孤“”世“”幸福”,青春热血的喊出:“人并不是孤独的,世道虽然险恶,幸福的活下去吧”此类的口号的同时,又以自我萌发出的主观正义感,创造了所谓的制裁制度,集体性的对渡边修哉进行校园欺凌。
《告白》观后感

《告白》观后感电影《告白》是一部由中岛哲也编剧并执导的日本犯罪悬疑片。
影片以复杂的剧情和反转的结构,展现了爱与恨、善与恶、正义与邪恶的辩证关系。
观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受触动,并对其中的几个主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首先,电影以一起校园连环杀人案为背景,通过不同人物的独白和回忆展示了多角度的真相。
在故事的开头,我们看到主人公的母亲与一名同学发生争执并被杀害。
然而,在影片中段,我们却发现这并不是真相,而是由另一名学生杀害的。
这种反转的结构让观众们对故事的真相产生不断的怀疑和好奇,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常常依靠主观感受,从而导致误解和错误判断的现象。
通过故事中多个人物的独白,观众可以对故事的真相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这种独白的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和复杂性。
与此同时,影片中对于正义和复仇的主题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电影中的一个重要线索是对女主角的哥哥杀人的复仇。
女主角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最终让真正的杀人犯面对法律的制裁。
然而,在影片的结尾,女主角却选择了放弃继续追求复仇,并忏悔自己的过错。
这让我想到了复仇心理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复仇往往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进行,但这种复仇行为往往只能制造更多的伤害和恶性循环。
正义的追求应该是通过法律和道德规范来实现,而不是个人的情绪宣泄和私人决定。
此外,电影还通过对校园欺凌问题的揭示,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在影片中,女主角的哥哥在面对校园欺凌时做出了悲剧性的抉择。
这让我想起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系列类似事件。
校园欺凌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问题,更是对社会整体价值观的反思。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对周围的欺凌现象保持警惕,并通过合适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为社会营造更加友善和公正的环境。
最后,电影中对于人性的揭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个人动机,他们的行为和选择并非单纯好坏。
这种对人性的深入刻画让观众们无法简单地做出判断和定论。
电影告白观后感

电影告白观后感电影《告白》观后感电影《告白》是日本导演中岛哲也创作的一部心理悬疑电影,于2010年上映。
影片以多重视角和时间跳跃的方式叙述了一起发生在初中生之间的谋杀案,探讨了复杂的道德、心理和亲子关系问题。
观看完《告白》后,我深受触动,通过本文将分享我的观后感。
一、情节铺陈《告白》的情节铺陈独特,通过将同一个事件以不同视角呈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电影以一个被指控谋杀同班同学的女子为起点,通过她的告白,揭示了案件的真相。
而后,故事发生了巨大的转折,我们看到其他视角的人物,如受害者的母亲、教师和另一个嫌疑人,他们的谈话和回忆揭示了更多的细节。
这样的叙事手法使得故事更为引人入胜,引发观众对故事真相的好奇心。
二、道德困境《告白》通过深入探讨内心的道德困境,引发观众对于正义和伦理的思考。
影片中的主要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坚持,他们都在通过各自的方式寻求自我救赎。
观众会陷入一种道德判断的迷茫中,考虑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道德准则。
《告白》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令人深思熟虑的故事,引发了我对伦理和正义的反思。
三、亲子关系电影中亲子关系的刻画使得影片更具张力和触动。
故事中的母亲不仅在追求对女儿的净化和宽恕,同时也为了自己的内疚感付出了巨大代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见证了母亲与孩子之间深刻而矛盾的情感纠结。
《告白》通过这种方式给予观众一种催人泪下的触动,同时提醒人们应当更加珍惜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四、细致入微的表演《告白》的演员们展现出了出色的演技,他们准确地传达了各自角色的情感和内心戏。
演员们的表演使得观众更易于投入到电影情节中,生动地感受到角色的痛苦、愤怒和爱意。
这使得电影更加真实和感人,增强了观众与电影之间的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告白》是一部细致入微、引人深思的心理悬疑影片。
通过多重视角的叙事方式、道德困境的探讨、亲子关系的刻画以及演员们的出色演技,这部电影成功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并引发了对于复杂人性的思考。
《告白》电影观后感

《告白》电影观后感在观看了电影《告白》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主题、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表演,给我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和思考。
让我来谈谈对电影本身的看法。
电影的整体构架与原著基本相同,以不同人物的独白贯穿而成,这种叙事方式让观众能够深入了解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
同时,电影对书中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虽然没有搞出奇妙的分支剧情,但这种改动对部分人物的刻画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电影中,修哉的独白里对他去见母亲这一段撒了谎,而书中是他冷静地发表了这段事实。
这种改动也许是为了加强悠子的复仇计划,削弱书中修哉冷酷自私的一面,凸显出他是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
然而,在我看来,这样的改动并没有完全展现出修哉的复杂性和可恶之处。
书中的修哉把发现母亲再婚、发现自己被抛弃等事实坦诚地发表在网上,并冷静地阐述自己的计划,这显示出他的无情和对社会的不满。
相比之下,电影中的修哉更像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为了报复母亲而做出的傻事,还幻想母亲临死前为他而哭泣,这种处理方式让我对修哉这个人物没有一丝好感,只觉得他恶心。
此外,电影中悠子知道修哉的弱点是通过与美月的一次谈话,而书中则是根据悠子的电话标明得知其弱点的信息来源于修哉同学发在网上的那篇独白。
这样的改编可能是为了美月这个角色而进行的,将她与修哉的关系描绘得更加复杂。
在电影中,美月被刻画成一个被修哉玩弄的单纯女生,而在书中,美月对悠子的惩罚方式表示质问,这表明她并非那么单纯。
电影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改动,例如悠子最初放血的复仇方式,以及最后悠子对修哉说的话。
这些改动虽然削弱了人物的冷酷程度,但也增加了电影的悲剧感。
电影的结局让我感到无奈,复仇最终,谁也无法得到救赎。
接下来,我想谈谈对演员的看法。
松隆子、冈田将生、木村佳乃的选角都非常到位,符合我看完书后对书中人物的想象。
特别是木村佳乃的表演,她将慈母又神经质的特征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印象深刻。
电影《告白》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片子,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黑暗面。
《告白》观后感

《告白》观后感在观看了电影《告白》之后,我深受触动。
这部影片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黑暗面,让我对爱、复仇、成长等主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森口老师是一位深爱着自己女儿的母亲,然而,她的女儿却被学生渡边修哉和下村直树残忍杀害。
为了让凶手们感受到同样的痛苦,森口老师选择了一个极端的方式她向他们的牛奶中加入了HIV 病人的血液,让他们在余生中都生活在恐惧和绝望之中。
这种复仇的行为虽然极端,但也反映了森口老师内心的痛苦和愤怒。
渡边修哉是一个具有强烈控制欲和占有欲的人,他渴望得到母亲的关注和认可,但却始终无法如愿。
为了吸引母亲的注意,他制造了一系列残忍的事件,包括虐杀动物和试图在学校引爆炸弹。
他的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也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
渡边修哉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对母亲的爱与对她的忽视之间的冲突,使得他的行为变得不可理喻。
下村直树是渡边修哉的同谋,他在事件中扮演了一个相对被动的角色。
然而,他的行为同样不可原谅。
他在渡边的诱惑下参与了杀害森口老师女儿的计划,并且在事后对渡边的背叛感到愤怒和失望。
下村直树的内心也存在着一定的扭曲,他对渡边的依赖和对友情的渴望,使得他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一场悲剧。
美呆是渡边修哉的女友,她对渡边有着深厚的感情。
然而,她的理解和支持并没有改变渡边的行为,反而让她自己陷入了危险之中。
美呆的遭遇让人感到惋惜,她的爱情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变得苍白无力。
直树的妈妈是一位深爱着自己儿子的母亲,她为了保护儿子,甚至不惜帮他掩饰罪行。
然而,她的这种行为并没有真正帮助到儿子,反而让他陷入了更深的罪恶之中。
直树的妈妈在最后一刻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来结束一切,这也反映了她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内心世界,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
这部电影通过深入刻画这些人物的内心,让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黑暗。
同时,电影的画面和音乐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告白电影的观后感

告白电影的观后感《告白》是一部由中岛哲也执导的日本电影,它于2010年上映,堪称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
故事发生在一个寂静而风景如画的小镇上,主要讲述了中学女生穗花被几个同学欺凌致死的悲剧,以及导致悲剧发生的种种原因和秘密。
电影以一位中学教师的视角展开,穗花的班主任教师在她死后找到了一本名为《告白》的纪念簿。
这本簪有粉色花朵的笔记本里,穗花细致地记录了她被欺负的经历以及她对世界与自己的理解。
这本纪念簿成为了探寻真相的线索,也意味着女主角已经不在世了。
电影以一种非线性的方式展示了不同角色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通过不同人物的口述、回忆和疑问,观众逐渐了解到导致穗花死亡的真相。
而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一些角色开始编织谎言和隐瞒真相,这使得故事更加扑朔迷离。
导演在电影中运用了故事的发展来呈现人性的复杂性。
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内心挣扎。
教师作为班主任,感到内疚和无能为力;学生们在友情和欺凌之间挣扎;家长们在亲子关系和责任之间犹豫。
这种复杂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发了对于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除了复杂的情感描写,电影还展现了对于正义和道德的思考。
不同人物因为个人利益和良心间的冲突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有的角色选择了逃避,不愿面对真相;有的角色选择了道德和正义,勇敢地承担起后果。
这些选择展示了人性的不同层面和复杂性。
电影通过暴力和犯罪的手法揭示了人性中的黑暗面。
欺凌、复仇和谎言成为了导致悲剧发生的推动力。
观众看到这些黑暗和残忍的场景时,不禁思考人性中的善恶之间的边界和冲突。
电影中的角色们在试图保护自己的利益时,往往会忽视道德和他人的感受,这种冷漠和自私的一面令人震惊。
《告白》的观后感给人以启示,让人反思人性和社会现实。
电影中的角色虽然都是虚构的,但是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选择却是现实中存在的。
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善良和正义,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和后果,这些问题贴近了观众的内心。
影片的导演巧妙地运用了剪辑手法,以及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对故事的真相充满了好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告白》
经同学介绍,看了《告白》,抱着很大的期待去看的,刚看的时候只见一女老师在那里独白,很诧异为什么同学会觉得这部片子好看,后来再静下心继续看完时,呵呵,觉得挺不错的,有些小感触,尤其在教育方面。
它的剧情不是像现在很多中国电影那么肤浅,情结的跌宕起伏令人在看的过程中很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一部电影,最重要的是剧情,曾经听影评家说过,好的剧情,电影也就成功了一半,很明显《告白》就做到了这一点,情结的离奇曲折激发观众的好奇心,会很渴望能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一部电影总共才一个多小时,当观众对未来故事的渴望多了,就会集中精神看下去,决不会觉得无聊,从而就留下了好评。
下面是我对剧中主要角色的分析:
1悠子老师:是《告白》中绝对的主角,她的告白贯穿着电影绝大部分,她是剧中的核心人物,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她的一次一次的告白,让人一次一次对她很惊讶,对她的性格迷惑不解,她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我在看电影时,由对她的同情、可怜变成恐怖、可怕,确实,她的这种报仇方式实在是有点过激了,自己身为一个老师,口口声声说着生命很重要,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但是为了他所谓报仇,却在无形之中伤害了很多人,美月、小直妈妈、、、这让我更加不相信孟子所倡导的“性本善”了。
2修哉:很典型的一个因为父母冷漠而走入歧途的孩子,他所犯的错父母亲教子无方的“杰作”,生下他,却把他抛弃,无情替代了本该对孩子的关怀,在故事的母亲被炸死也算是对自己所犯的错的一种惩罚吧,不过最可怜的还是修哉,虽然冷漠,但是一直还是很崇拜的母亲永远离自己而去了,再也见不到了,活在这个世界更寂寞了。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悠子老师在故事结尾时说的一句“开玩笑的”,这隐喻着修哉母亲没死,但是我还是确信修哉的母亲是已经被炸死了,因为在修哉演讲完作文后要按下炸弹是也说了一句“我开玩笑的”,况且悠子老师连美月和小直妈妈这些无辜的生命都不会在乎,更何况是杀她女儿的妈妈-----间接凶手呢?总之,修哉的人生是可怜的,其实他也不想过这样的人生,他也很想得到父母亲的爱,但是年幼的他,又能怎么办呢?只能让黑暗的火苗在他内心渐渐滋生,愈长愈旺。
3小直:小直的人生也是悲哀的,从小到大一直被同学骂他笨,从来没有得到肯定,当第一次被修哉肯定时,修哉成了他内心的英雄,于是他决心要帮助修哉,最后犯下大错,杀死了悠子老师的小孩,以致当老师在同学面前揭穿他时,他不敢面对同学,得了心病,终日忏悔中度过,内心的阴影是他受尽折磨。
4美月:悠子老师离开班级后,期间有很多部分一直是美月的独白,本以为她是老师心中善良的乖女孩,当知道她是露西娜事件的制造者时,让我大吃一惊,这无疑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不过,当看到她知道修哉的事情并不排斥,而且还很理解,并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去给修哉走出黑暗,她又是很善良的。
但是上天最终没有因为她的善良而怜悯她,女孩命运是不幸的,死在了阴谋之下,最可恨的是这个阴谋还是她最尊敬的悠子老师制造的。
4小直妈妈:当悠子老师拜访她家,指出小直的是杀人凶手,她义无反顾的说,不是小直的错,看着备受内心折磨的小直,身为母亲的她也很痛苦,于是选择带着儿子去天国,帮他解除痛苦。
为了儿子不惜牺牲自己自己的宝贵生
命,表现出了母爱的伟大,当然这种方式过于极端,最后也使她落的不幸的下场,惨死在自己儿子的刀下。
对于拍摄技巧的一些愚见:
1一开场时,女老师的很大一短独白来的有点突兀,观众在刚看电影时,精神不死很集中,还要很费力的去听懂老师的独白,尤其是语言不通,还要费力地去理解文字,容易使人走神,但是慢慢地,看懂之后,会消除这种乏味感,尤其是故事发生的结果一次一次的出乎我们的意料。
2剧中的灯光一直是阴暗、黑白的。
在我的印象中,这是日剧所惯用的手法,整个画面就一直笼照在压抑、沉闷之中,以前看过的一些日本拍的偶像剧也都是用这种灯光。
这种方法有好有坏,我个人是不太喜欢这种氛围的,尤其是整部剧看下来都是阴森森、比较沉闷。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韩剧的轻松、清新的画面。
当然对于这部剧来说,这种技法配合其剧情也是有其合理性的
3剧中有很多慢动作的部分,但是显得有点多了,尤其在开场时,教室的混乱的慢动作让人看得时候会觉得很不舒服,有点假,
感触:
小孩的教育很重要,父母对小孩的关怀与孩子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剧中修哉就是很好的例子,母亲对小孩过分的强求,完全不顾及小孩的年龄所能承受的范围,当发现小孩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目标后,最终选择抛弃孩子,这对孩子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小孩需要关怀时,身边却空无一人,渴望得到关怀却又害怕被再一次拒绝绝,日复一日,造成了性格上的扭曲,犯下一些大错,使自己珍贵生命显得毫无价值,随其而来的是无边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