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_第二章_第一节_文化因素

合集下载

跨文化沟通的五个关键因素

跨文化沟通的五个关键因素

跨文化沟通的五个关键因素跨文化沟通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和理解的过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沟通变得愈发重要。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跨文化沟通常常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为了更好地实现有效的跨文化沟通,以下是五个关键因素:一、语言能力语言是交流的媒介,对于跨文化沟通至关重要。

首先,双方需要具备共同的语言能力,以确保信息能够准确地传递。

其次,了解对方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也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会导致词义的不同理解,因此,在进行跨文化沟通时,需要尽量避免使用具有歧义的表达方式或俚语。

此外,尊重对方的语言和文化,以及愿意主动学习对方的语言,也是跨文化沟通成功的关键。

二、文化意识文化意识是指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在跨文化沟通中,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至关重要。

每个文化都有其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准则,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行为和言语。

例如,一些行为在一个文化中可能被视为礼貌,在另一个文化中可能被视为冒犯。

因此,通过学习并尊重对方的文化,我们可以避免误解和冲突,从而实现更好的跨文化沟通。

三、非语言沟通除了语言,非语言沟通也是跨文化沟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语言沟通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和姿势等。

不同文化对非语言沟通的解读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在进行跨文化沟通时,我们需要注意他人的非语言信号,并根据对方的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解读。

例如,一些文化中直接的眼神交流被视为礼貌,而在其他文化中被视为无礼。

因此,准确地理解和运用非语言沟通是跨文化沟通的关键之一。

四、礼貌和尊重跨文化沟通需要做到礼貌和尊重。

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价值观,不对对方进行贬低或歧视的言语和行为,是保持良好跨文化关系的基础。

同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具有冲突性或具有拼写错误、语法错误的词汇和短语,以免造成误解。

尊重对方的时间观念,并不断感谢对方的合作和努力,也是有效跨文化沟通的重要因素。

五、灵活性和适应性在跨文化沟通中,灵活性和适应性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2章 文化因素与跨文化

第2章 文化因素与跨文化

一、价值观念
【案例】 杨国枢在1964-1965年对1389名台湾大学生 进行调查,发现他们最喜欢的生活方式是“保持人 类最好的成就”。二十年后的1984年,杨国枢和 黄丽莉对969名台湾大学生进行了同样的调查,结 果发现他们最喜欢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最喜欢的是“轮流体会欢乐和孤独”的生活。
然而,我们还应认识到,不管变化多大,传统观念
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文化的底层具有相当的稳定
性。Elliott曾对新华社1950年1月1日——1989年12
月31日发布的英文版国际新闻的任意抽样进行了调
查,以了解其内容所反映的价值取向。结果证明一
些传统的价值观念(尊重权威、过去取向、崇尚关 系、道德至上、社会和谐、相信命运)仍在起作用。
1. 什么是价值观
在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研究中,学者们都 认为价值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可以是 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不理解价值观的差异 就不能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根本差异,也就 不能真正理解跨文化交际。
一、价值观念
Prosser: 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主要通过文化交际构成的模式。 它们是最深层的文化,我们认为所有的人都有价值 观。 赫夫斯泰特Hofstede: 喜欢某种事态而不喜欢另一种事态的大致倾向。 克鲁克亨Kluchhohn: 个人或群体所持有的一种显性或隐性的认为什么是 可取的观念,这一观念影响人们从现有的种种行动 模式、方式或目的中做出选择。
代是尚未开发的不毛之地,瘴气弥漫难以穿越;北
边虽然开阔,又被秦始皇修了万里长城,筑起了一
道人为的屏障。中华民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包围
圈”里,完全为自然环境所封闭。
三、自然环境
但同时,中国幅员辽阔,文化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气候属温带,适合农耕。这样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

跨文化语言交际教案

跨文化语言交际教案

上海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上海市重点课程全国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系列教材之一跨文化语言交际授课教案吴为善2008年5月故事一:英国某小镇。

这儿,有一个青年人,整日以沿街为小镇的人说唱为生;这儿,有一个华人妇女,远离家人,在这儿打工。

他们总是在同一个小餐馆用餐,于是他们屡屡相遇。

时间长了,彼此已十分的熟悉。

有一日,我们的女同胞,关切地对那个小伙子说:“不要沿街卖唱了,去做一个正当的职业吧。

我介绍你到中国去教书,在那儿,你完全可以拿到比你现在高得多的薪水。

”小伙子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反问道:“难道我现在从事的不是正当的职业吗?我喜欢这个职业,它给我,也给其他人带来欢乐。

有什么不好?我何必要远渡重洋,抛弃亲人,抛弃家园,去做我并不喜欢的工作?”邻桌的英国人,无论老人孩子,也都为之愕然。

他们不明白,仅仅为了多挣几张钞票,抛弃家人,远离幸福,有什么可以值得羡慕的。

在他们的眼中,家人团聚,平平安安,才是最大的幸福。

它与财富的多少,地位的贵贱无关。

于是,小镇上的人,开始可怜我们的女同胞了。

中国山东,有这样一对夫妇。

刚刚结婚时,妻子在济宁,丈夫在枣庄;过了若干年,妻子调到了枣庄,丈夫却一纸调令到了菏泽。

若干年后,妻子又费尽周折,调到了菏泽,但不久,丈夫又被提拔到了省城济南。

妻子又托关系找熟人,好不容易调到了济南。

可是不到一年,丈夫又被国家电业总公司调到重庆。

于是,她所有的朋友,就给她开玩笑——你们俩呀,天生就是牛郎织女的命。

要我们说呀,你也别追了,干脆辞职,跟着你们家老张算了。

但是,她以及公婆、父母,都一致反对。

“干了这么多年,马上就退休了,再说,你的单位效益这么好,辞职多可惜。

要丢掉多少钱呀!再干几年吧,也给孩子多挣一些。

”其实,他们家的经济条件已经非常优越。

早已是中层阶级,但是他们仍然惦念着那一点退休金。

于是,夫妻两个至今依然是牛郎织女。

我们,是一个尚义轻利的民族。

中国人一直是为了某种自己未必真正明白的主义而活着。

跨文化交际学-2

跨文化交际学-2

2.1.6 过去取向 / 将来取向Past / Future
中:“性本善”→过去取向→圆式时间观 →充裕的时间意识,使用时间随意,节奏 慢。 圆形时间观:时间的变化协调与自然状态, 向自身复归以及始终沿着自身运动的周期 性成圆弧运动。 西:“性本恶”→未来取向→线式时间观 →时间紧缺意识,使用时间精确。

西:“天人相立”→企图征服、战胜自然 → “做事”有所成就 Social attitudes as expressions of this value Achieve specific goals Show the world what you can do Pay attention to actions back
2.1.1 天人合一 / 天人相分
中:天人合一 人对自然规律的顺从和对自然的崇拜。 西:天人相分 人与自然相分对立,人处在支配和改造 自然的位置。
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
欧洲园林
欧洲园林
欧洲园林
欧洲园林
欧洲园林
欧洲园林
欧洲园林
2.1.3 求变 / 求稳
美:“变化”---打破常规,不断创新 体现在不同形态的流动方面:职业、社会 地位,地域等的流动。 体现在家庭危机,婚姻解体等方面。 中:“稳定”---家族、家庭、社会和国家 乃至个人社会地位、地域、社会关系等方 面的稳定。 back

2.1.4 做人 / 做事 Being/Doing

Basically Good: Protect people’s virtue Reward good behavior Find the most virtuous people Basically Evil: Expect to find evil and fight against it Punish bad behavior Save people from their evil nature

跨文化外语教学张红玲章节小结

跨文化外语教学张红玲章节小结

本文对跨文化外语教学中的张红玲章节进行小结。

在跨文化外语教学领域,张红玲教授的《跨文化外语教学》一书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学术价值。

本小结将围绕章节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背景与教学目标》主要介绍了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明确了语言和文化的紧密联系,强调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第二章《文化差异与语言学习》重点探讨了文化差异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文化因素来促进学习。

我们需要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通过引入文化元素和跨文化对比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智慧,帮助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自信和流利。

第三章《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则进一步深入探讨了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本章从语言的结构、语用和语言习得等方面出发,解析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语言与文化的关联性,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与应用。

第四章《文化视角下的语调和音位》重点关注了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调和音位的重要性。

语调和音位是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本章详细讲解了语调和音位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并介绍了如何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语调和音位,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交际效果。

第五章《文化视角下的语法和词汇》探讨了跨文化外语教学中语法和词汇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语法和词汇是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化视角来教授语法和词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本章提供了一些在教学中常用的语法和词汇教学方法,并强调了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本文对《跨文化外语教学》一书中的章节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小结。

通过对这些章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核心要点,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教学水平。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自学题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自学题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自学知识点第一章跨文化交际名词跨文化交际填空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

问答1、跨文化交际日益重要的原因?2、对跨文化交际有哪些不同理解?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名词跨文化交际学社交-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填空1、一般认为,Edward Hall 在1959年出版的《》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2、跨文化交际学被正式纳入传播学,是在年。

问答1、跨文化交际学为什么产生在美国?2、跨文化交际学一般包括哪些内容?第三章文化的定义与特性问答1、文化的特性包括哪些?2、哪些文化因素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比较大?3、一般性了解文化的各种定义第四章交际名词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5W模式填空1、传播可分为与。

2、人类传播分为与。

3、非社会传播指或。

4、社会传播包括、与。

问答1、了解几种常见的传播定义2、了解基本的传播模式名词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文化词汇交际风格填空1、语言既是文化的,又是文化的。

2、就语言要素与文化的关系而言,与文化的关系最不密切,次之,而关系最密切反映最直接的是。

3、词汇可以分为一般词汇与。

4、词汇意义具有和的区分。

5、就词汇意义而言,其指示意义实比较固定的,而隐含意义则因时因人而异,因为隐含意义是通过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隐含意义又可称为或。

国情语言学正是在此基础上创建的。

6、逻辑在所有文化中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逻辑概念本身有着很深的。

有学者笼统地把逻辑分为和。

7、东西方说理方法的不同实际上体现了的差异。

8、归纳式和演绎式交际模式的真正分歧在于。

问答1、文化词汇相对于一般词汇而言具有什么特点?练习根据影视文学材料分析问题【可选用推荐电影,也可自选电影、英剧、美剧或小说】1、片中何处体现了词汇的指示意义与隐含意义的不同2、片中何处体现了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风格的不同名词非语言交际体态语副语言填空1、非语言交际对语言交际大致起着、、、、或的作用。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f334b180-7164-11ec-82d6-7cb59b590d7d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过程。

今天,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的进步和交际手段的发展,来自不同国家、种族和民族的人们可以频繁地接触和交流。

l、哈姆斯认为,世界上的交流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出现;用词;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来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工具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交流。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交流的特点是跨文化交流。

二、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1.首先,它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国的移民,有自己的文化体系和习俗,并逐渐形成了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格局;美国与其他国家交往频繁。

2.edwarhall《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3.1970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

今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传播是传播的核心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

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一、沟通与沟通三、传播的种类沟通可以分为人际沟通和非人际沟通;人际交往可以分为社会交往和非社会交往。

非社交沟通指的是内向沟通(自我沟通)。

社会传播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四章语言交际一、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有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

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

广义的文化包括语言,同时文化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语言,使语言为了适应文化发展变化的需要而变得更加精确和缜密。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

e.g.①亲属称谓是语言反映文化的一个突出例证。

汉族不仅注重长幼顺序,而且对于是父系、母系或婚系亦十分重视。

古人有强烈的传宗接代的观念,按血缘远近区别亲疏,家族里又有内外嫡庶之别。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版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版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

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

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

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三、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1.首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

1972 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Samovar&Richard《跨文化交际学选读》John Condon&Fathi Yousef 《跨文化交际学入门》5.跨文化交际学内容:Richard Porter 8态度、社会组织、思维模式、角色规定、语言、空间的组织与利用、时间观念、非语言表达Porter&Samovar 3观点(价值观、世界观、社会组织)、语言过程(语言、思维模式)、非语言过程(非语言行为、时间观念、对于空间的使用)Michael Argyle 心理学家6 语言、非语言交际、社会行为准则、家庭和同事的关系、做事的动力和动机、思想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宗教‚原罪说‛ • 人们不断忏悔,设法改变 ‚罪‛的本性,努力超越现 世,以期待末日审判,从而 达到彼岸 • 宗教作为自我约束的手段, 强化法制对人的行为约束, 维持社会秩序
6、时间取向 ‚如果有什么能改变生活本性的话,那就是 时间是如何使用的。时间并不像英国人类学家所 描绘的仅仅是一种习惯,它是生活中最基本的组 织系统的一个因素,因为所有情景中的行为都存 在着时间和空间规范。‛
一、价值观念 (Valu的规则、思维的方式、认知的准 绳、处世的哲学、演绎推理的模式、评价事物的 规范、道德的标准等等。
‚在美国,价值观念这个词所包含的意思是多 方面的,它指一个人的处世态度,也包括一个人 的信仰和爱好,抱负和追求,希望和恐惧,傲慢 与偏见。然而一个人内心的价值观念无论多么错 综复杂,甚至自相矛盾,都无可避免地在他的生 活方式中表现出来。‛ ——叶进
——林语堂
中国社会的群体取向: 提倡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在必要时可以忽略,可以牺牲。 言行上不愿得罪人、逢人说好话;主张“审时度势”、“以和为贵”。
安分守己
锋芒毕露
树大招风
人言可畏
因势利导
西方社会的个人取向: 提倡个人主义,崇尚个性解放、提倡自我奋斗。
self—support、self-help、self-dependence、self-confidence
以女子口吻诉说人言可畏。
2、群体取向与个人取向
(Collectivism vs. Individualism) 中国
• 群体取向: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 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必要时可以忽 略,牺牲。 • 他人取向:做事先考虑别人怎么看 怎么说 • 积极:谦虚谨慎、合作互助、爱国 主义、内敛含蓄、成功时将功劳归给 别人 • 消极:缺乏个人进取精神、个人竞 争意识、过分看中‚关系‛、过分注 重面子、表里不一、失败时怨天尤人
——A.T.HALL
6、时间取向 (1)过去取向与未来取向 (Past vs. Future Orientation) 中国:
• 心情与天气 • 西方:天气影响心情 中国:心情不受影响
• 交通工具 • 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发展的层次不同。
处理问题

“不撞南墙不回头” , “不可直中取,只可曲中求”。
对待愤怒 • 西方:率直 中国:隐忍
• 生活方式 • 很早实现工业化,注重自我价值实现,人格独立。 • 农业大国,群居意识强,注重集体力量。
• 自信很重要。但是自信不是你对自己断断续续地重复:‚我会做到‛, 而是没有任何条件的信任自己;
• 互相考验。这是我至今实行的信条,从中你可以看到人们身上的优缺 点,并以此作为任用职员的准则; • 仔细辨别争论。即使在烈火中,也应该保持冷静。优秀的领导人可以 在杂乱的争吵中分清主次,不称职的却会从争吵中迷失方向; • 忠于你的团队,热爱你的队员。不忠是所有人性缺点中最卑劣的一种。 我很少说:‚你被开除了!‛除非是别人首先出卖了你,否则在商场 上我会极力保持忠诚。


美国人:擅于展示个性,崇尚标新立异。
中国人:处事善于变通,可塑性极强。
从跨文化交际的现实情况来看,影响交际的 制约因素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 价值观念——文化特制的深层结构
• 民族性格——文化特制的外化表现
• 自然环境——文化特制的历史缘由
一、价值观念 (Value)
赫夫斯泰德(Hofstede): 价值观是喜欢某种事态 而不喜欢另一种事态的大致倾向。 克鲁克亨(Klunckhohn): 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所 特有的一种显性或隐性的认为什么是可取的观念, 这一观念影响人们从现有的种种行动模式、方式 和目的中作出选择。
第二章
文化背景与跨文化交际
Donald Trump 唐纳德· 特朗普
“I made more money in bad times than I made in good times.”
7条成功守则 • 你必须拥有一定的禀赋; • 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没有看到过任何一个成功的人不热爱他们的工作; • 永不停止。如果前进道路上有一道铁墙,你都要咬牙闯过去。你绝对、 绝对不要在心里说放弃;
美国人的创意广告
4、做人和做事 (Being vs. Doing)
中国: • 求内心与外部世界的和谐,修身养性,自我压抑。 • 宽容忍让,避免矛盾,相互依赖合作——静态
美国: •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重视外向的行动和行为, 认为自我压抑是不道德的,尽量满足自己的欲求。 • 冒险和竞争——动态
中国: • 顺从自然规律,对自然的崇拜,改变自己适应自 然。
儒家
孔子:‚天何言哉?‛ 董仲舒:‚以类和之,天 人和一也‛、‚天人感 应‛。
西方: • 不屈不挠地驾驭自然 和征服自然,改造自己。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哥白尼发现了新天体
Gilgen & Cho (1979) 做了一项详细的研究,比例了东西方世界 观的差异: 1、东方人信仰天人合一;西方人信仰天人隔离。 2、东方人信仰精神和物质一体;西方人信仰人涵括心、体、 灵。 3、东方人信仰心与体合一;西方人信仰上帝主宰人类。 4、东方人认为人与自然和谐一体;西方人认为人类生存之道 在于征服自然。 5、东方人认为人类同出一源不用分你我;西方人认为人必须 有理性和分析性的思考。 6、东方人认为科学与科技只是制造进步的假象;西方人认为 科学与科技提升人类生活品质。
• 对待孩子 • 于丹说“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 亲近的人中间,也应保有。”
• 聚会 • 团团圆圆
在餐厅 • 热热闹闹
旅游 • 西方:看 中国:纪录
• 排队 • “仓廪实而知礼节”,同时也折射出资源的丰裕状况。
• 人际关系 • “多个朋友多条路”,也反映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否。
• ⒒吃自助餐之前先把自己饿个半死 。
想象中的对方 • 清朝的装束,喝的是茶水,吃的是大米饭; • “卓别林”,吃的是火腿,喝的是啤酒。
• 时尚 • 边际效用递减。
三餐 • 西方:喜欢吃冷餐 中国:喜欢吃热餐
• 胃疼时的饮品 • 西方:可乐 中国:热茶水
• 沐浴时间 • 西方:白天 中国:晚上
西方(美国)
• 个人主义:独特、自主、独立、 放任个性向往自由、追求差异
• 积极:积极进取、锐意创新 • 消极:过分张扬的个性影响群 体合力、过于自信影响了人际关 系的亲和力
《郑风· 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7、东方人认为经由冥思禅坐可以与宇宙合一;西方人认为行 动与竞争才是正途。
• A、中国:天人合一 • 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整合型句式,它首先注重整体形象, 然后再注重细节,先整体后局部。
• B、西方:天人相分。
• 体现在语言上,重逻辑,求精确。而且是分异型句式。
• “我家有三口人”“教室里有四十几位同
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别
观 念
1、人与自然 2、人际关系 3、对‚变化‛的态 度 4、动与静 5、人生态度
中 国
天人合一 群体主义 求稳 求静 做人
西方
天人相分 个人主义 求变 求动 做事
6、人之天性观
7、时间取向
‚性本善‛ 灵活 过去
‚性本恶‛ 精确 未来
1、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Oneness vs. Dividednes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vanka Trump 伊万卡· 特朗普
• 老外眼中的“中国人标志”:
• ⒈喜欢吃鸡脚鸭脖;
• ⒉吃鱼时吸鱼头; • ⒊吃动物内脏;
• ⒋喜欢唱卡拉OK;
• ⒌遥控器外面包着塑料; • ⒍从没吻过你父母; • ⒎餐后争着抢着买单; • ⒏拜访别人时会带着水果; • ⒐只用筷子打鸡蛋,从不用打蛋器; • ⒑在家喝茶总是用一个带盖的茶杯;
赛蒙法(Samovar)和博特(Porter): 价值观通常是规定性的,告诫人们什么是好 的和坏的,什么是正确的和错误的,什么是真实 的和虚假的,什么事正面的和反面的,等等。文 化价值观确定什么事值得为之献身的,什么是值 得保护的,什么会使人害怕,什么是应该学习的, 什么是应该耻笑的,什么样的事件会使人团结起 来。最重要的是文化价值观指导人们的看法和行 为。
学”
• “There are three people in my family”
“There are 44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2、群体取向与个人取向
(Collectivism vs. Individualism) 中国
• 群体取向: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 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必要时可以忽 略,牺牲。 • 他人取向:做事先考虑别人怎么看 怎么说 • 积极:谦虚谨慎、合作互助、爱国 主义、内敛含蓄、成功时将功劳归给 别人 • 消极:缺乏个人进取精神、个人竞 争意识、过分看中‚关系‛、过分注 重面子、表里不一、失败时怨天尤人
‚人们不哀鸣忧虑,他们尽力迈步向前;他 们不等待别人援助,他们自助;他们不等待机会, 他们制造机会。‛ ‚你们的出路就在你的脚下。在你认为出路 是在别处或别人身上时,你是要失败的。你的机 会,你的成功就包裹在你的人格中。你的成功是 在你自己的生命,正像未来的栎树隐伏在栎子中 一样。你的成功就是你的自我眼睛、开展和表 现。‛
的价值,崇拜个人奋斗。 体现在语言上,是I language的特点。
西方个人主义起源: • 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生物的个体是自认的基本单 位。‛ • 美国富兰克林:‚上帝帮助自助者。‛ • 英国首相丘吉尔:‚我们从我们的父母那里得到的只是我 们的名字而已,不是财产。我们必须寻找机会。我之特殊 不适继承而来的,而是我通过拼搏取得的。‛ 英语中以self为前缀的合成词有100多个,如‚selfsupport, self-help, self-confidence, self-respect,” et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