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特性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特殊特性管理规定

特殊特性管理规定

目的:对部品和产品性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特殊特性加以控制。

以确保符合政府法规和企业对于产品安全、尺寸、性能的要求。

2.适用范围:本企业的产品与过程,之设计开发和生产制造过程。

3.参考文件:3.1《文件管理程序》。

3.2《产品设计开发管理程序》。

3.3《生产过程管理程序》。

3.4《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3.5《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3.6《产品检验和试验管理程序》。

4.权责:4.1文件签核的拟稿栏:研发部,审核,研发部主管,核准:研发部上二级主管。

4.2研发部负责新产品设计时间的特殊特性的确定与标识。

4.3生产工程部负责制造过程的特殊特性的确定与标识。

5.定义:5」特殊特性:由顾客指定、法律法规要求、公司确定的产品和过程的特性,对可能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或法规符合性、配合、功能、性能或其后续过程的产品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

6.程序内容:6.1特殊特性分为以下两类:6.1.1安全特性:国家法律法令强制规定的关于产品及过程中会严重危险人身安全的产品和过程特性,如易燃,噪声无线电干扰、漏电、高压等。

6.1.2特殊特性:可能显著影响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指非安全性/符合性)如外观、尺寸、配合、功能、可靠性等。

6.2特殊特性的确定:6.2.1安全特性的确定:根据产品的质量、技术要求,国家和国际的相关法律法规来确定,例如安全元气件、PT、电源线、开关、保险丝等。

6.2.2特殊特性的确定:6.221如顾客指定,则按顾客的要求确定。

6.222参考法律法规要求或行业规范。

6.223产品设计和工艺过程的关键特性,如关键部品控制清单、关键过程列表和关键特性(KPC)清单等等,也包括部品的设计图纸的关键尺寸(也是厂商在生产过程中的必检尺寸和IQC进料检验的必检尺寸)和产品的关键技Jit参数(也是生产过程中必须100%检验的技Jlt参数)等等。

6.224特性的标识:6.224.1特性的标识符号:6.224.1.1客指定,按顾客的要求标识。

特殊特性管理规范

特殊特性管理规范

特殊特性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特殊特性是指产品或服务中具有特殊要求或特殊功能的特性,其管理对于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特殊特性的管理,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本特殊特性管理规范。

二、定义和分类1. 特殊特性:指产品或服务中具有特殊要求或特殊功能的特性,包括但不限于技术要求、安全要求、环境要求等。

2. 分类:根据特殊特性的性质和管理要求,将特殊特性分为技术特性、安全特性和环境特性三类。

三、技术特性管理1. 技术要求的明确:对于产品或服务中的技术特性,需明确具体的技术要求,包括性能指标、功能要求、测试标准等。

2. 技术评估和验证:在设计和开发阶段,对技术特性进行评估和验证,确保其满足产品或服务的需求。

3. 技术文档的管理:对于涉及技术特性的文档,需进行版本控制、审批流程管理,确保技术文档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四、安全特性管理1. 安全要求的明确:对于产品或服务中的安全特性,需明确具体的安全要求,包括安全性能、安全控制措施等。

2. 安全风险评估:在设计和开发阶段,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确定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

3. 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对于涉及安全特性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提高其对安全特性的认识和管理能力。

五、环境特性管理1. 环境要求的明确:对于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特性,需明确具体的环境要求,包括环境适应性、环境保护要求等。

2. 环境影响评估:在设计和开发阶段,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确定潜在的环境影响,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

3. 环境监测和改进:对于涉及环境特性的产品或服务,进行环境监测和改进,确保其符合环境要求,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六、管理要求1. 责任与授权:明确特殊特性管理的责任和授权,确保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2. 流程和程序:建立特殊特性管理的流程和程序,包括技术评估流程、安全风险评估流程、环境影响评估流程等。

3. 监督和审核:对特殊特性管理进行监督和审核,确保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特殊特性管理规定

特殊特性管理规定

页数:第 1 页共 4 页1.0目的准确、全面识别产品特殊特性,并对其管控的过程要求。

2.0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新品开发时产品特殊特性和过程特殊特性的识别和管控,特殊特性主要包括法规特性、关键特性、重要特性,还包括高影响度特性(HIC)和传递特性(PTC)。

3.0定义3.1特殊特性:由顾客指定的产品和过程特性,包含顾客要求、政府法律法规和安全特性,以及由供方通过产品和过程或以往类似产品的了解选出的产品特性和过程特性。

3.2传递特性:指由外部供应商或公司内部因制程没有控制所产生,直接传递到顾客工厂的产品特性。

不良的传递特性可能会影响到顾客装配工厂或购买的最终消费者。

3.3公司生产产品不涉及关键特性,本管理办法重点针对重要特性。

4.0职责4.1工程部负责特殊特性(包括顾客指定和/或要求的特性以及在过程开发中公司自己识别的特性)的识别确定和将特殊特性导入过程流程图、PFMEA、CP等资料,包括传递到分供方。

4.2品质部负责组织对特殊特性的跟踪、检查和验证,包括公司内和分供方。

5.0识别和管理5.1识别条件5.1.1新产品设计开发时。

5.1.2 顾客有新产品委托设计开发时。

5.1.3 顾客有新产品委托生产时。

5.2识别方法5.2.1来自顾客的指定。

5.2.2 来自法规的要求。

5.2.3 来自新品开发的项目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后所决定的重要特性。

5.2.4来自于分供方开发过程。

5.2.5特殊特性决定后应填写特殊特性清单,以保证后续的各项相关工作能有效落实推行;必要时,特殊特性清单必须提交顾客批准。

5.3特殊特性符号标识5.3.1“A”标示重要特性:重要特性:指这种产品特性:在可预料的合理范围内变动会显著影响产品的安全特性或政府法规的符合性(如:易燃性、车内人员保护、转向控制、制动等),排放、噪声、无线电子干扰等。

5.3.2“B”标识表示关键特性:关键特性:在可预料的合理范围内变动可能显著影响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非安全或法规方面),例如配合、功能、安装或外观,或者制造或加工此产品的能力。

特殊特性管理规定

特殊特性管理规定
6.3特殊特性的标识:
6.3.1安全特性的标识符号:
6.3.1.1如顾客指定,按顾客的要求标识。
6.3.1.2 根据法规的要求,安全元器件(1)电源线(连接市电压)﹐2)电源变压器﹐3)电压转换器﹐4)AC座(连接市电压)﹐5)保险丝﹐6)电源开关(连接市电压),7)X电容﹐8)Y电容)在电路图上,以及物管库存点,生产线高压、漏电、接地电阻测试点及相关设计文件与工艺文件均采用“ ”符号来标识(标准特别要求除外),安全接地采用“”,高压危险采用闪电符号“ ”,其它警告符号按照标准,法规要求标识。如果安全零部件的认定范围客户有要求﹐则依客户的要求执行。
6.程序内容:
6.1特殊特性分为以下两类:
6.1.1安全特性:国家法律法令强制规定的关于产品及过程中会严重危险人身安全的产品和过程特性,如易燃,噪声无线电干扰、漏电、高压等。
6.1.2特殊特性:可能显著影响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指非安全性/符合性)如外观、尺寸、配合、功能、可靠性等。
6.2特殊特性的确定:
6.3.1.3安全元器件对应的规格书加盖“安全零部件”章;厂商来料的内外箱均需标识,箱内的最小包装袋也需标识红色“PL”﹐以便进料\仓储\生产现场的管理。
6.3.2特殊特性的标识:
6.3.2.1若顾客要求,按顾客的要求标识。
6.3.2.2产品特殊特性的标识采用“∆”三角形符号标识。
6.3.3按照制定的产品内容,将这些特殊特性出现在产品文件上时加以标识,包括图稿、SOP(作业指导书)、产品和说明等等。
6.2.1安全特性的确定:根据产品的质量、技术要求,国家和国际的相关法律法规来确定,例如安全元气件、PT、电源线、开关、保险丝等。
6.2.2特殊特性的确定:
6.2.2.1如顾客指定,则按顾客的要求确定。

特殊特性管理规定

特殊特性管理规定

1目的为使在公司内部更好的识别、确定顾客的和公司定义的特殊特性要求,并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确保顾客要求得到满足。

2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到产品特殊特性、关键/特殊过程的产品的质量控制。

3定义特殊特性:可能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或法规符合性、配合、功能、性能或其后续生产过程的产品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

特殊特性分为产品特殊特性和过程特殊特性。

3.1产品特殊特性:在图纸或其他的工程技术资料上所描述的零部件或总成的特点与性能。

如尺寸、材质、外观、性能等特性。

3.2过程特殊特性:被识别产品特性具有因果关系的过程变量(如温度、电压、电流、粘度等),在制造和装配过程中其变差必须被控制在一定的目标值范围内以确保关键产品特性的变差保持在其目标值之内。

3.3关键过程是指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工序,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工序、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损失的工序。

3.4特殊过程是指产品质量不能通过后续测量和监控加以验证的工序,该工序的产品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交付之后,其不合格特性才能暴露出来。

例如:钎焊、焊接、清洗、涂装、制管等过程。

4职责技术部负责:a)产品特殊特性、关键/特殊过程的识别、确定;b)负责编制关键/特殊过程作业指导书;c)根据需要编制关键/特殊过程检验指导回d)负责组织对其确认或再确认。

4.1APQP小组参与产品特殊特性的识别、确定。

4.2质量管理部负责关键/特殊过程的质量控制。

5工作流程及内容《记录控制程序》《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工装管理规定》《设备管理规定》《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控制程序》7质量记录8。

特殊特性管理规定

特殊特性管理规定
5.2 特殊特性的分类、内容及标识
5.2.1 本公司的产品和过程特性分为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又可统称为特殊特性。其可等同于顾客要求的特殊特性标识。如顾客无特殊要求,则在公司内部均采用统一的标识。如顾客有特殊要求时,由技术质量部在向顾客提交相关带有特殊特性的文件时,则必须转化为顾客的标识后再提交。
3.6 过程特性:指与被识别产品特性具有因果关系的过程变量,亦称过程参数。可加修饰语,如关键过程特性、重要过程特性。
4.职责
4.1 技术部:负责特殊特性的选定并在相关的文件中进行标明。
4.2 相关部门:参与特殊特性的选定并对自己所管辖范围内出现的特殊特性进行管理。
4.3 市场部:查明顾客所有的特殊特性,并向公司内传递。
5.2.2 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的内容及标识(包括顾客等同的标识):
类别
序号
பைடு நூலகம்分类
产品特性
过程特性
华瑞标件
特殊
特性
1
关键
安全性和法律法规符合性

G
2
重要
配合、功能、性能等

5.3 特殊特性及相应程序对工序能力的设定
序号
相关过程
工序能力PPK
1
XX过程
≥1.67
5.4 在与特殊特性及相应过程相关的设备、工装/模具的设计、改造、采购及验收时,应确定规定的工序能力指数。
3.4 重要特性:指特性一旦失效后严重影响下道工序,虽然可以修复,但可能导致暂时停产的特性;或者,发至客户后而顾客无法进行装配,而导致顾客必须暂时停产返工的特性;或者,失效后严重影响产品性能,引起顾客非常不满意的特性;或者,严重影响整车质量,可能造成重新清查返工的特性。

特殊特性管理规范

特殊特性管理规范

特殊特性管理规范一、引言特殊特性是指产品或者服务中具有特定属性、特殊要求或者特殊功能的特性。

为了确保特殊特性的有效管理,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性能,制定本管理规范。

二、定义1. 特殊特性:指产品或者服务中具有特定属性、特殊要求或者特殊功能的特性。

2. 特殊特性管理:指对特殊特性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特性识别、特性评估、特性控制和特性验证等过程。

三、特殊特性管理流程1. 特性识别特性识别是指对产品或者服务中的特殊特性进行识别和记录。

具体步骤如下:(1)采集产品或者服务的相关信息,包括设计要求、客户需求等。

(2)识别产品或者服务中可能存在的特殊特性。

(3)记录特殊特性的具体要求和相关信息。

2. 特性评估特性评估是指对特殊特性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其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影响和重要性。

具体步骤如下:(1)对特殊特性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影响。

(2)评估特殊特性的重要性,确定其对产品或者服务质量和性能的影响程度。

(3)制定特殊特性管理计划,包括特性控制和特性验证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3. 特性控制特性控制是指对特殊特性进行控制和管理,确保其符合规定的要求。

具体步骤如下:(1)制定特殊特性的控制措施和方法,包括工艺控制、设备控制、人员培训等。

(2)实施特殊特性的控制措施,确保特性符合规定的要求。

(3)监控特殊特性的变化和趋势,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特性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4. 特性验证特性验证是指对特殊特性进行验证和确认,确保其符合规定的要求。

具体步骤如下:(1)制定特殊特性的验证计划,包括验证方法、验证标准等。

(2)进行特殊特性的验证,比对实测结果和规定要求,确认特性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3)记录特性验证的结果和相关信息,进行归档和存档。

四、特殊特性管理的要求1. 严格按照特殊特性管理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一个步骤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2. 针对不同的特殊特性,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方法,确保特性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特殊特性与特殊过程管理规定

特殊特性与特殊过程管理规定

特殊特性与特殊过程管理规定特殊特性与特殊过程管理规定1. 引言本旨在制定特殊特性与特殊过程管理规定,以确保在有特殊特性与特殊过程的项目中能正常运作并达到预期目标。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涉及特殊特性与特殊过程的项目。

2. 定义与术语2.1 特殊特性:指项目中独特且与众不同的特性,通常需要特定的技术或工艺来实现。

2.2 特殊过程:指项目中需要独特的流程或操作来完成的过程。

2.3 项目团队:指责任人、项目经理、技术专家等组成的项目执行人员团队。

3. 特殊特性管理流程3.1 特殊特性鉴定3.1.1 项目团队在项目启动阶段应识别和鉴定特殊特性,并明确其对项目目标的重要性。

3.1.2 鉴定特殊特性时,项目团队应考虑项目的技术要求、风险因素、需求以及法规要求等因素。

3.1.3 鉴定结果应记录在特殊特性鉴定报告中。

3.2 特殊特性计划3.2.1 根据特殊特性鉴定报告,项目团队应制定特殊特性管理计划,明确特殊特性的具体要求和管理措施。

3.2.2 特殊特性管理计划应包括特殊特性的实施时间、实施方式、负责人及相关资源需求等信息。

3.2.3 特殊特性管理计划应经项目经理审核并获得相关方的批准。

3.3 特殊特性实施3.3.1 特殊特性的实施应按照特殊特性管理计划进行,确保符合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3.3.2 特殊特性实施过程中应进行记录及验证,以确保特殊特性的有效实施。

3.3.3 如果特殊特性的实施发生偏差或问题,项目团队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报告给项目经理。

4. 特殊过程管理流程4.1 特殊过程鉴定4.1.1 在项目启动阶段,项目团队应识别和鉴定特殊过程,并明确其对项目目标的重要性。

4.1.2 鉴定特殊过程时,项目团队应考虑流程的复杂性、难度、风险因素以及组织资源等因素。

4.1.3 鉴定结果应记录在特殊过程鉴定报告中。

4.2 特殊过程计划4.2.1 根据特殊过程鉴定报告,项目团队应制定特殊过程管理计划,明确特殊过程的具体要求和管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特性管理规定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1.0目的
准确、全面识别产品特殊特性,并对其管控的过程要求。

2.0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新品开发时产品特殊特性和过程特殊特性的识别和管控,特殊特性主要包括法规特性、关键特性、重要特性,还包括高影响度特性(HIC)和传递特性(PTC)。

3.0定义
特殊特性:由顾客指定的产品和过程特性,包含顾客要求、政府法律法规和安全特性,以及由供方通过产品和过程或以往类似产品的了解选出的产品特性和过程特性。

传递特性:指由外部供应商或公司内部因制程没有控制所产生,直接传递到顾客工厂的产品特性。

不良的传递特性可能会影响到顾客装配工厂或购买的最终消费者。

公司生产产品不涉及关键特性,本管理办法重点针对重要特性。

4.0职责
工程部负责特殊特性(包括顾客指定和/或要求的特性以及在过程开发中公司自己识别的特性)的识别确定和将特殊特性导入过程流程图、PFMEA、CP等资料,包括传递到分供方。

品质部负责组织对特殊特性的跟踪、检查和验证,包括公司内和分供方。

5.0识别和管理
识别条件
新产品设计开发时。

顾客有新产品委托设计开发时。

顾客有新产品委托生产时。

识别方法
来自顾客的指定。

来自法规的要求。

来自新品开发的项目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后所决定的重要特性。

来自于分供方开发过程。

特殊特性决定后应填写特殊特性清单,以保证后续的各项相关工作能有效落实推行;必要时,特殊特性清单必须提交顾客批准。

特殊特性符号标识
标示重要特性:
重要特性:指这种产品特性:在可预料的合理范围内变动会显着影响产品的安全特性或政府法规的符合性(如:易燃性、车内人员保护、转向控制、制动等),排放、噪声、无线电子干扰等。

标识表示关键特性:
关键特性:在可预料的合理范围内变动可能显着影响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非安全或法规方面),例如配合、功能、安装或外观,或者制造或加工此产品的能力。

标识表示过程特性:
过程特性:设备的重要参数会影响最终的产品特性。

在其所涉及的产品资料中,应将特性符号进行一致性标识。

以上为公司特性通用表示符号,如有顾客指定的符号例外,必须使用顾客指定的符号进行标识。

并建立顾客符合与公司等同符合的对照表。

在特殊特性符号标注完成后填写《特殊特性检查表》,并由多方论证小组组长签字确认。

顾客图纸特殊特性符号
.4识别流程与办法
特殊特性控制
针对MSA部份,只要是特殊特性,其GR&R%应<10%。

对特殊特性的检验一般作100%的检查或进行SZHFC控制,包含控制图的使用以及过程能力(PPK/CPK)的计算。

针对特殊特性在FMEA分析时应重点关注,以尽量减少发生失效的可能性,并尽可能采用防错技术进行缺陷预防。

针对顾客要求的其它特性按顾客的要求进行传递和控制,当传递到分供方处控制时,该特性应显示在分供方的PFMEA和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中,并结合融入到公司的PFMEA和控制计划中。

对PTC特性分供方按特殊特性进行控制,我公司在进货检验时须检验确认是否合格。

特殊特性的持续改进:
由于特殊特性和顾客要求的其它特性都是和顾客使用满意度有直接关系,所以优先进行持续改进,持续提高其制造能力,过程能力。

公司规定对用SZHFC控制的工序,每一张控制图打点完后都应进行 Cpk的计算
分析,建立Cpk的趋势图以便进行监控和改进。

编制:张朝平审核:吴玲艳批准:谈俊强日期:日期: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