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梁湖蓝藻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内陆水体有害蓝藻水华发生的环境影响要素综合

中国内陆水体有害蓝藻水华发生的环境影响要素综合

中国内陆水体有害蓝藻水华发生的环境影响要素综合
中国内陆水体有害蓝藻水华发生的环境影响要素综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体富营养化:由于过量施肥、养殖排放、工业废水排放等原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提供了蓝藻生长所需的养分。

2. 高温和强光:夏季高温和强光是蓝藻水华发生的重要条件,这些因素有助于蓝藻快速生长和繁殖。

3. 光照透明度:水体中悬浮物、浑浊度增加会降低光照透明度,抑制水中浮游藻类的生长,但对蓝藻的生长却没有抑制作用。

4. 水体流速:水体流动较慢的湖泊、池塘等水体中,蓝藻容易聚集并形成水华。

5. pH值:水体中pH值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蓝藻生长,但蓝藻对酸性环境相对较为适应。

6. 氧气含量:过量的蓝藻生长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对水生生物造成生存威胁。

综上所述,水体富营养化、高温和强光、光照透明度、水体流速、pH值以及氧气含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是导致中国内陆水体有害蓝藻水华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

蓝藻爆发的诱因及治理方法

蓝藻爆发的诱因及治理方法
生态与环境
蓝藻爆发的诱因及治理方法
何玉玲 ( 芜湖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 近年来, 太湖蓝藻总有不同程度的爆发, 对蓝藻爆发的诱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办法。 关键词: 蓝藻爆发; 诱因; 治理方法
2007 年 5 月底太湖蓝藻 提 前 爆 发 , 在 一 夜 之间让数百万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 胁, 再次敲响了中国水污染问题的警钟, 触动了 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那根敏感神经。据 当地市民反映, 近年来, 蓝藻已成为太湖的常 客, 每到夏天蓝藻都有不同程度的爆发, 只是这 次闹大了, 大家才特别关注。难怪在无锡会商治 理蓝藻问题的专家们不无感慨地说“这是一场 迟到的、被动的会战。”如此说来, 这次蓝藻的大 规模爆发早有征兆, 却为何要等严重到如此地 步才引起有关方面的真正重视。这次的蓝藻爆 发 事 件 让 我 们 看 到 了 太 湖 治 理 的 紧 迫 性 。但 是 , 我们不禁要问, 如此大规模的蓝藻爆发到底是 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自然界中有很多原生物都可以抑制藻类的 选择具有强大降解氮磷能力的净水微生物, 采
生 长 , 它 们 主 要 包 括:蓝 藻 病 毒( 噬 藻 体) 、溶 藻 用适当的方法添加到太湖水体中去, 以消解蓝
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放线菌。它们直接分离 藻生长所需的氮磷营养, 尤其是降低乃至消除
于自然界, 因此使用这些生物控藻, 不会像营养 磷的含量以达到治理蓝藻的目的。
值在 10~15 之间, 对于蓝藻的生长繁殖极为有 化氢; 提高溶解氧, 消解污泥等。应用微生治理
利。
蓝 藻 的 原 理 是 : 浮 游 藻 类 生 长 的 碳 、氮 、磷 之 比
2 治理方法初探
为 41:7.2:1。在太湖梅梁湖, 磷的比例相对较低,

气候变化对蓝藻水华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蓝藻水华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蓝藻水华的影响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各种生态系统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其中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

蓝藻水华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问题,它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如何影响蓝藻水华的发生和发展。

首先,气候变化导致了水温的升高,这是蓝藻水华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蓝藻是一种蓝绿色藻类,它们在较高温度下生长迅速。

而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水体中的温度上升会刺激蓝藻的繁殖。

由于水温升高,蓝藻的生长周期缩短,从而导致其数量迅速增加,形成水华现象。

水华不仅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还造成了毒素的释放,危害了生态链上的其他生物。

其次,气候变化也导致了水域富营养化的加剧,为蓝藻水华的发生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川融化加快,大量的营养物质被冲入水体中。

这些营养物质包括氮、磷等化学元素,它们是蓝藻生长所必需的。

蓝藻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具有竞争优势,可以迅速繁殖,形成水华。

而水华不仅浑浊了水质,还对水中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的进一步破坏。

另外,气候变化还会影响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从而加剧蓝藻水华的发展。

气候变化导致了降雨量和湿度的增加,这会使得水体中溶解氧的浓度降低。

蓝藻在低氧条件下能够快速繁殖,而其他水生生物则难以适应这种环境。

当水体氧气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蓝藻水华就会迅速扩大,并对其他水生生物造成威胁,甚至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此外,气候变化对降雨分布和水体流动性也有一定影响,这会进一步促进蓝藻水华的发生。

降雨分布的不均匀会导致某些地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为蓝藻生长提供了更适宜的条件。

同时,水体流动性的改变也会使得蓝藻在水中的分布更加广泛。

这样一来,蓝藻就能更为迅速地进入其他水域,形成新的水华。

这种扩散和传播加速了蓝藻水华的发展,对生态系统造成了进一步破坏。

综上所述,气候变化对蓝藻水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导致水温升高、水域富营养化加剧、氧气含量降低以及降雨分布和水体流动性的改变,这一系列因素共同促进了蓝藻水华的发生和发展。

蓝藻爆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措施

蓝藻爆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措施

蓝藻爆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措施蓝藻是一种分布广、适应性很强的藻类,常见蓝藻主要有微囊藻、念珠球藻、颤藻、项圈藻、鱼腥藻、胶鞘藻等。

蓝藻爆发原因蓝藻爆发是由于残饵粪便等有机物过多,水温高、光照强、pH值高、氮磷比例失衡、藻相菌相不平衡、日常管理不当等造成的。

蓝藻的危害1、蓝藻大量繁殖,最终形成优势种群,在此过程中蓝藻会大量产生蓝藻毒素,限制其它藻类繁殖,从而使水体藻相结构不正常,藻相单一,最后只剩蓝藻。

2、pH升高(9.0以上),养殖动物长期生长在这种水体里生长速度会减慢,时间久了还会出现碱中毒的现象,苗种成活率降低。

一旦赶上“暴晴天”水体溶解氧会过饱和,导致气泡病而大量死亡,直接造成经济损失。

3、蓝藻大量死亡,沉积在池塘底部,经过厌氧菌的发酵分解,使池塘底部环境严重恶化,发热、发臭。

蓝藻在死亡以后会产生三大毒素:神经毒素、细胞内毒素和肠毒素,养殖动物摄食后,轻者出现肠炎,重者会中毒而死亡。

对虾池塘蓝藻问题处理高温季节容易出现蓝藻水华,pH居高不下,蓝藻毒素损害虾的肝胰脏及神经,对虾出现肠道弯曲、消化不良、白便等症状。

解决方案:遇到蓝藻要适度降低水位,多开增氧机,形成水流,少量蓝藻可采用以下几个方法控制:方案一:腐植酸钠1-2公斤/亩,“强效EM”1瓶配合红糖2斤发酵2-3天,泼洒2-3亩,抑制蓝藻疯长。

方案二:高浓度“利生素” “强效EM”控制,适度用“鱼虾可乐(氨基酸培藻精)”3亩/瓶“速调107” 2亩/瓶肥水。

当大量蓝藻形成水华时,可局部或全塘杀藻后,再采取以上操作。

河蟹池塘蓝藻问题处理预防方案:(1)定期泼洒“利生素”3亩/袋,配合“强效EM”3亩/瓶,补充水体有益菌,可预防蓝藻爆发。

(2)定期使用“生物底爽”10亩/袋,减少塘底淤泥的蓄积,从根本上切断蓝藻营养来源,调节水体营养比例,使水体有益藻类(如:硅藻、绿藻等单胞藻类)成为优势藻种群,有效抑制蓝藻爆发。

太湖蓝藻水污染事

太湖蓝藻水污染事
第四难,难在环保意识薄弱。正如以上说的,国人在环 境问题上后知后觉,奉行“先污染,后治理”,殊不知,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早已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
对环境及人群的影响
1.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 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 ,影 响水质,使水源受污染。
5、国家环保总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修改 太湖流域的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 实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组织江苏、浙江、 上海两省一市,会同水利、建设、环保等部门编制《太 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江苏省政府与南京、苏州、 无锡、常州、镇江市政府签订了治污减排责任状,讨论
投 放 鲢 鱼
3、江苏省太湖渔管委和无锡市滨湖区渔种管理站组织 了10万公斤约200万尾花、自鲢鱼种在西太湖的梅梁 湖投放,利用“生物链”治理西太湖上游无锡等地的 水域蓝藻污染。 4、无锡市政府通过兴建水利工程,建立经常的调水机 制,让太湖水流动起来。在未来几年将实施清水渔业、 生态植物种植、工厂和居民搬迁等工程,加强饮用水 源地保护和生态修复。
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 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 大障碍。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 类疾病有8%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 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号杀手 。
1.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 有关部门要划定水源区,在区内设置告示牌并加强 取水口的绿化工作。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从根 本杜绝污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法。无锡山水、苏州园林、

吴县洞庭东山和西山、宜兴 洞天世界都是太湖地区的著
湖长 名旅游胜地。太湖地处江南 中心,河网调蓄量大,水网位的比较稳定,利于灌溉和 三 航运。太湖流域总面积36500平方公里,人口3400

太湖梅梁湾水域蓝藻水华前与水华末期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

太湖梅梁湾水域蓝藻水华前与水华末期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

3!) 和 1492r ( 5! TACGGYTACCTTGTTA CGA CTT 3!) 扩增 细菌 的 16S rDNA. 反应体系 ( 50 !L ) 含有 40 . 5 !L ddH 2 O, 5 !L 10 ∃ buffe r , 2 !L 模板 DNA, 1 !L dNTP, 各 0 . 5 !L 的引物和 0. 5 ! L T aq 聚合酶 . 使 用降落 PCR ( td PCR ), 程序如 下 : 94 # 变 性 5 m in , 80 # 加酶 , 接着 94 # 30 s 、 退火 温度 30 s 、72 # 1 m in35 个循环 , 最后 72 C 延 伸 7 m in . 在 反应 的前 12 个 循环 中 , 退火温度以每一个循环下降 0. 5 # 从 65 # 降至 59 # , 后 23 个循环中退火温度均为 59 # . 以相同 体积的超纯 水替代模 板做阴性对照 . PCR 产物通过 1 % 琼脂糖 凝胶电 泳检测 , 并在 纯化后克隆到 pUCm T 载体中 , 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 DH 5 .
98
应 用与 环 境生 物学 报
C hin J App l E nviron B io l
13卷
对富营养化湖泊中的 浮游植物进行 , 对其中的浮游细菌群落组 成的研究却很少 . 开展对后 者的研 究 , 对 于湖泊 富营养 化的生 物监测和生物修复 , 丰富和 发展湖 沼学理 论 , 都 有着非 常重要 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 本文分别以 3 月 ( 水华未发 生前 ) 及 9 月中旬 ( 水华末期 ) 太湖梅梁湾水 域的浮游 细菌群落为 研究对 象 ,水域中 细系 统中开展的 , 而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情况了解 很少 [ 2] . 细菌在水环境中的作用十 分重要 , 它们 是有机 物的首 要分解者并能把 有机物矿化成 能被浮游 植物用 来进行 初级生 产的无机化合物 [ 3] . 作为许多原生 动物和 后生动 物的猎 物 , 它 们可能也是水生 食物网中重要的营养环节 , 因为它们把浮游植 物分泌的可 溶 性有 机 物转 变 成 可以 传 递到 更 高 营养 级 的颗 粒 [ 4] . 太湖作为我 国五大淡 水湖 之一 , 现 有 70% 左右 的水 体处 于富营养状态 , 蓝藻水华频 繁爆发 . 国内 大量研 究工作 都是针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太湖蓝藻污染事件发生于2007年5、6月间,我国江苏省的太湖爆发严重蓝藻污染,造成无锡市全城自来水污染。

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严重短缺,超市、商店里的桶装水被抢购一空。

太湖,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其流域气候温和,特产丰饶,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

太湖风景秀美,引人入胜,是江苏省著名旅游景区。

然而近来几乎年年夏季爆发的蓝藻时间却为太湖蒙上了一层阴影。

太湖蓝藻爆发事件即为我们常说的水体富营养化,俗称水华。

水华(Water bloom)或明确的藻华(Algal bloom),学术名词为“水体富营养化”,是发生在淡水中,由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导致藻类突然性过度增殖的一种自然现象,同时也是一种二次污染。

通常水的颜色呈现出绿色或蓝色。

而一般“水华”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涉及到的藻类有蓝藻(即蓝细菌)、绿藻、硅藻等。

自然形成的水华现象会很快消失,并不会带来环境影响。

但是我国中国的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等地频频爆发的水华现象却离不开人为的因素,人类向往水体中排放氮素(主要是铵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和磷素(主要是正磷酸盐和各种形态的磷酸盐),使得淡水富营养化,超出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会导致“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

而发生在江苏太湖的蓝藻大范围爆发事件,一些专家人为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称是持续高热造成的,而国家环保总局认为既是天灾也是人祸。

民间却普遍认为是大量兴建排污严重的化工厂,以及政府对太湖污染治理不力造成了今天的恶性事件。

我却认为这件事的确存在自然和人为两部分原因,而人为才是主因:一、人为因素1、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加,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以及正近年来太湖周围兴建高污染化工企业,大量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包括人类的生活废水和含磷清洁剂等,未经适当处理便直接排入水体,使水体中氨氮、磷以及有机污染物等耗氧物质浓度的升高,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而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施用化肥逐年增加,经过雨水的冲刷和渗透,有更多的营养物质流失而进入水中,也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水产养殖方面,为达到渔业高产,太湖周围一些地区更是采用投放饵料的方法,这也成为水体接纳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渠道。

气候变化与太湖蓝藻暴发的关系

气候变化与太湖蓝藻暴发的关系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 ogy 2010,29(1):55-61 气候变化与太湖蓝藻暴发的关系3商兆堂33 任 健 秦铭荣 夏 瑛 何 浪 陈钰文(江苏省气象局,南京210008)摘 要 对太湖区域40多年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随时间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太湖蓝藻的爆发时间、次数、等级进行了统计,采用对比分析法对气候变化与太湖蓝藻暴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太湖区域1961—2007年总的气候倾向率,年平均气温为0135℃・10a-1,年累计降水量为31133mm・10a-1,年累计日照时数为-69100h・10a-1;而突变点,气温在1989年,降水量在1979年,日照时数在1999年,在突变点年份后,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和日照时数减少的趋势更加明显。

2000—2007年气候变得异常,主要表现为气温上升速度加快,约为1961—2007年的317倍,5月和10月的这种气候倾向性更明显;降水量减少,比1961—2007年减少了178110mm・10a-1,日照时数增加,比1961—2007年增加了244123h・10a-1。

气候变暖速度加快为太湖蓝藻的生长发育提供了热量条件;降水量减少,加速了太湖水质恶化,为蓝藻暴发提供了有利的水质环境条件;日照时数增多,充足的光照为蓝藻生长发育提供了优良的光合条件;温度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偏多的气候变化趋势对应太湖蓝藻暴发的次数也偏多,造成了太湖蓝藻暴发现象越来越严重。

关键词 气候变化;蓝藻;太湖中图分类号 X1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10)1-0055-07Rel a ti on sh i ps between clima ti c change and cyanobacter i a l bloom i n Ta i hu Lake.SHANGZhao2tang,RE N J ian,Q IN M ing2r ong,X I A Ying,HE Lang,CHE N Yu2wen(J iangsu M eteoro2logical B ureau,N anjing210008,China).Chinese Jou rnal of Ecology,2010,29(1):55-61.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variati ons in air te mperature,p reci p itati on,and sunshinehour in last40years in Taihu Lake regi on,a statistical analysiswas made on the relati onshi p s be2t w een the cli m atic change and the occurrence ti m e,frequency,and grade of cyanobacterial bl oomin Taihu Lake.I n the study regi on,the overall cli m ate change trend fr om1961t o2007was thatthe mean annual air te mperature increased by0135℃・10a-1,annual t otal p reci p itati on in2creased by31133mm・10a-1,and annual t otal sunshine durati on decreased by69100h・10a-1.The turning points of the variati ons in air te mperature,p reci p itati on,andsunshine hour were in1989,1979,and1999,res pectively.I n2000-2007,the cli m ate changedexcep ti onally,which wa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rap id increase of air te mperature(about317ti m es of that in1961-2007and more obvi ously in May and Oct ober),the decrease of p reci p itati2on(about178110mm・10a-1less than that in1961-2007),and the increase of sunshine hour(244123h・10a-1more than that in1961-2007).The increasing s peed of cli m ate war m ingp r ovided ther mal advantages f or cyanobacteria gr owth,and the decreasing p reci p itati on worsenedthe water quality and made the cyanobacterial bl oom occurred more quickly.The increasing sun2shine p r ovided a mp le illum inati on t o cyanobacteria gr owth.The cli m ate trend of elevated air te m2perature,decreasing p reci p itati on,and increasing sunshine hour was corres ponded t o the morefrequencies of cyanobacterial bl oom occurrence in Taihu Lake,leading t o the appearance of cya2nobacterial bl oom in the Lake more and more seri ously.Key words:cli m atic change;cyanobacteria;Taihu Lake.3江苏省基础性研究计划太湖专项资助项目(BK20077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龙寿朱骊姚华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无锡分局
摘要:太湖蓝藻爆发严重危害无锡地区供水安全、旅游经济和城市形象。

本文在大量水文气象 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对太湖梅梁湖风向风力、水位、水温、PH 值、溶解氧DO 、高锰酸盐 指数COD Mn 、总磷TP 、总氮TN 、氨氮NH 3-N 等与藻密度建立相关,通过相关系数计算, 筛选出了对梅梁湖蓝藻影响较大的PH 值、总氮TN 、总磷TP 、太湖水位、高锰酸盐指数 COD Mn 和水温等6项因子,并进一步作了单因子分析,为科学治水、控制蓝藻大规模爆 发提供了基本依据。

1. 研究背景。

梅梁湖是太湖的一个湖湾,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南郊 4Km 处,南北长 16Km ,东西宽7-10 Km 。

沿湖风光秀丽,水厂密集,是无锡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取水水 源地集
中区。

由于梅梁湖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蓝藻容易爆发的水域,危害极大。

对梅梁湖蓝藻影响因素和生长规律的研究,对于科学治水,控制蓝藻大规模爆发,保护 旅游经济和供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2. 代表站、影响因子和资料系列的选择
1)代表站选择。

为了分析研究梅梁湖蓝藻的影响因素,选取位于该湖西北部的直湖 港东、西部的马山水厂、南部的拖山和东北部的小湾里水厂为蓝藻监测代表站,以各代 表站的藻密度及相关因子值的算术平均数代表梅梁湖藻密度及相关因子值。

具体位置见 图1。

小湾里水
:.大

2) 影响因子初选。

一定的气象水文因素是蓝藻生长和发育的条件,初步选择风向风 力、水位、水温、PH 值、溶解氧DO 、高锰酸盐指数COD/、总磷TP 、总氮TN 、氨氮
NH 3-N 等9项指标为蓝藻影响因子。

Mn
3) 资料系列选择。

2009年4月10日至10月20日,江苏省水文局组织了太湖蓝藻
「一 ------------------- 一有几天缺测外,其余天数资料齐全,可作为分析蓝藻影 梅梁湖蓝藻影响因素分析
III
巡查工作,各代表站除台风期间
响因素的资料系列。

梅梁湖蓝藻影响因子监测资料详见附表。

3
-影响程度分析
拖山
1 ‘'"I
根据各代表站2009年4月10日至10月20日共173天的风向风力、水位、水温、PH值、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 Mn、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藻密度等10项监测数据(台风期间缺测天数除外),计算其平均值,得到梅梁湖的相应指标值。

再采用EXCEL分析统计工具,对以上10项数据进行相关系数计算,计算成果见下表。

计算结果表明,对梅梁湖蓝藻影响较大的因子依次为PH值、总氮TN、总磷TP、
水位、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和水温;风向风力对梅梁湖总体蓝藻数量影响不大,但可影响局部湖湾的藻密度;溶解氧DO、氨氮NH3-N对蓝藻影响不大。

4. 单项影响因子分析
对蓝藻影响较大的PH值、总氮TN、总磷TP、水位、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和水温进一步作单因子分析评价,主要方法是绘制PH值、总氮TN、总磷TP、水位、高锰酸盐指数COD Mn、水温与藻密度的关系图,根据实测点据和趋势线作出相关评价。

1) PH值。

弱碱性水体有利于蓝藻生长和发育,当PH值在8.0〜9.5之间较适宜于蓝藻的生长和发育(见图2)。

图2梅梁湖PH值~藻密度关系图
2)总氮TN。

当TN浓度位于1.0〜2.0mg/L时,梅梁湖藻密度趋高,表明这个区间
适宜蓝藻的生长和发育;当TN 浓度大于2.0mg/L 时,梅梁湖藻密度趋平,表明这个区间 不利于蓝藻生长和发育。

7月12日,TN 浓度2.89mg/L ,藻密度2309万个细胞/ L ,TN 〜 藻密度关系点突出,原因可能为当日梅梁湖局部区域月亮湾有小范围“湖泛”现象所致。

(见图3)。

图3梅梁湖总氮TN~藻密度关系图
3)总磷TP 。

据现有实测资料分析,当TP 大于0.08 mg/L 时,有利于蓝藻生长和发 总体趋势是TP 浓度越大,藻密度越大,越有利于蓝藻生长和发育(见图 4)。

2500
%

个万{度密藻
细个万{度密

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TN (mg/L )
2000
1500
1000 500
0.00
0.05 0.10
0.15
0.20
0.25
图4梅梁湖总氮TP~藻密度关系图
4)水位。

当太湖平均水位范围在3.20〜4.20m (吴淞基面)时,适宜于梅梁湖蓝藻生 长和发育,图中的趋势线主要受水温的影响并不能表明水位越高越有利于蓝藻生长和发 育。

(见图5)。

图5太湖平均水位~梅梁湖藻密度关系图
5)高猛酸盐指数COD Mn 。

当COD Mn 大于4.0 mg/L 时,有利于蓝藻生长和发育(示 见图6)。

2500
2000
图6梅梁湖高锰酸盐指数COD Mn ~藻密度关系图
细个万{度密藻
500
0 2.50
2.70 2.90
3.10 3.30 3.50 3.70 3.90
4.10 4.30 4.50
太湖水位(m )
2500
000 000
500
3.0 3.5
4.0 4.5
5.0
5.5
6.0 CODMn(mg/L)
6.5
7.0
00 0 0
6)水温。

当水温大于19^、小于32^的情况下,水温越高越有利于蓝藻生长和发育; 水温低于
19。

,不利于蓝藻生长和发育;水温高于 32。

,无实测数据,无法判断和分析 水温对蓝藻影响的程度,有待今后进一步作试验研究(见图 7 )。

图7梅梁湖水温~藻密度关系图
5. 结论
通过对大量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对梅梁湖蓝藻影响较大的因子依次为 PH 值、总氮TN 、总磷TP 、水位、高锰酸 盐指数COD Mn 和水温。

2) 弱碱性水体有利于蓝藻生长和发育,当 PH 值在8.0〜9.5之间较适宜于蓝藻的生 长和发育。

3) 当TN 浓度位于1.0〜2.0mg/L 时,适宜蓝藻的生长和发育;当TN 浓度大于2.0mg/L 时,不利于蓝藻生长和发育。

4) 当TP 大于0.08mg/L 时,有利于蓝藻生长和发育。

总体趋势是 TP 浓度越大,藻 密度越大,越有利于蓝藻生长和发育。

5) 当太湖平均水位范围在3.20〜4.20m (吴淞基面)时,适宜于梅梁湖蓝藻生长和发 育。

6) 当COD Mn 大于4.0 mg/L 时,有利于蓝藻生长和发育。

7) 当水温大于19 °C 、小于32 °。

的情况下,水温越高越有利于蓝藻生长和发育;水 温低于19 C ,不利于蓝藻生长和发育。

8) 应严格控制各类污水排放,特别要严格控制弱碱性废水、含磷废水的排放。

以上分析和结论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 5 0 0
2 0 0 0
15 0 0
10 0 0
5 0 0
0 1 5.0 1 7.0 1 9.0 2 1.0 2 3.0
2 5.0 2 7.0 2 9.0
3 1.0 3 3.0
水温(。

附表梅梁湖蓝藻影响因素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