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治理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记得小时候就时常唱起这首歌,可自从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无锡人就谈水色变。
作为一名无锡人,在目睹了这一切之后更是感触颇深。
当你打开水龙头,就能闻到一股股恶臭;一盆水中有着一层绿色沉淀物时;市民开始疯抢纯净水……你就能知道水的珍贵了!太湖水污染,只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个缩影。
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和祲占,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森林滥砍滥伐,矿山私自采挖,污水恣意排放,能源严重消耗-----,唇亡齿寒,太湖爆发的一场水危机,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小小惩罚,但如若不进行深刻反思,我们将彻底砸掉子孙赖以生存的饭碗,人类社会,将自取灭亡。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蓝藻即蓝藻门,又称蓝绿藻,是一门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
蓝藻的主要特征是:植物体简单,单细胞生物,各式群体和丝状体;细胞中无真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没有核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生物。
蓝藻可以分为几十个种类,其中有一种叫微囊藻,它所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子二(口恶)英。
同时,蓝藻还存在着许多危害,如蓝藻可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也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等水生生物的死亡,使水体遭受污染。
尽管是死亡的蓝藻,它在被细菌分解的过程中还是会产生毒素,同样污染水体。
河流湖泊中,蓝藻含量过高是否会对人体有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它对肝、脾都有一定的影响。
而且蓝藻爆发的周边地区,其癌症爆发比例要比其他没受蓝藻污染的地方大。
自从1998年12月,国务院就发起了太湖水污染治理“零点行动”,拉开了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序幕。
可惜的是,九年以来,投资资金达百亿元,太湖水质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善,甚至还一度出现加重的趋势。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太湖蓝藻的爆发呢?直接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远远超过我们所做的努力。
蓝藻爆发的原因有哪些该如何治理

蓝藻爆发的原因有哪些该如何治理蓝藻也被称为蓝菌门,是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的细菌门,蓝藻的爆发很有可能是预兆着环境污染问题。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析蓝藻爆发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蓝藻爆发的原因1. 化肥流失,化肥是很多富营养化区域的主要养分来源,例如在密西西比河流域,67%的氮流入水体,随之流入墨西哥湾,波罗的海和太湖中超过50%的氮也来自化肥的流失。
2. 生活污水,包括人类的生活废水和含磷清洁剂。
3. 畜禽养殖,畜禽的粪便含有大量营养废物如氮和磷,这些元素都能导致富营养化。
4. 工业污染,包括化肥厂和废水排放。
5. 燃烧矿物燃料,在波罗的海中约30%的氮,在密西西比河中约13%的氮来源于此。
6.蓝藻使水体缺氧,使动物死亡,分解者分解是又消耗氧气,造成恶性循环。
蓝藻的介绍蓝藻植物体有单细胞的、群体的和丝状体(filament)的,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质,但存在环状DNA——质粒。
蓝藻(Cyanobacteria)和具原核的细菌等一起,单立为原核生物界。
所有的蓝藻都含有一种特殊的蓝色色素,蓝藻就是因此得名。
但是蓝藻也不全是蓝色的,不同的蓝藻含有不同的色素,有的含叶绿素,有的含有蓝藻叶黄素,有的含有胡萝卜素,有的含有蓝藻藻蓝素,也有的含有蓝藻藻红素。
红海就是由于水中含有大量藻红素的蓝藻,使海水呈现出红色。
蓝藻是单细胞原核生物,又叫蓝细菌、蓝绿菌、蓝藻或蓝绿藻,或称为蓝菌门。
虽然传统上归于藻类,但有研究发现因为没有核膜等等,与细菌非常接近,因此现时已被归入细菌域。
蓝藻并不是绿藻。
蓝藻是一类藻类的统称,其标志便是单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
常见的蓝藻有蓝球藻(色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等。
蓝藻都为单细胞生物,以细胞群形式出现时才容易看见,也就是我们通常见到的“水华”。
衣藻属于绿藻,真核生物,不同于蓝藻。
一般来说,我们用肉眼是分辨不清蓝藻细胞的。
但当它们以细胞群形式存在时,如水华(由于淡水水水域污染,富营养化引起),才可看见。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记得小时候就时常唱起这首歌,可自从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XX人就谈水色变。
作为一名XX人,在目睹了这一切之后更是感触颇深。
当你翻开水龙头,就能闻到一股股恶臭;一盆水中有着一层绿色沉淀物时;市民开场疯抢纯洁水……你就能知道水的珍贵了!太湖水污染,只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个缩影。
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和祲占,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森林滥砍滥伐,矿山私自采挖,污水恣意排放,能源严重消耗-----,唇亡齿寒,太湖爆发的一场水危机,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小小惩罚,但如假设不进展深刻反思,我们将彻底砸掉子孙赖以生存的饭碗,人类社会,将自取灭亡。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蓝藻即蓝藻门,又称蓝绿藻,是一门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
蓝藻的主要特征是:植物体简单,单细胞生物,各式群体和丝状体;细胞中无真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没有核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生物。
蓝藻可以分为几十个种类,其中有一种叫微囊藻,它所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在自然界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子二(口恶)英。
同时,蓝藻还存在着许多危害,如蓝藻可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也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等水生生物的死亡,使水体遭受污染。
尽管是死亡的蓝藻,它在被细菌分解的过程中还是会产生毒素,同样污染水体。
河流湖泊中,蓝藻含量过高是否会对人体有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它对肝、脾都有一定的影响。
而且蓝藻爆发的周边地区,其癌症爆发比例要比其他没受蓝藻污染的地方大。
自从1998年12月,国务院就发起了太湖水污染治理"零点行动〞,拉开了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序幕。
可惜的是,九年以来,投资资金达百亿元,太湖水质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善,甚至还一度出现加重的趋势。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太湖蓝藻的爆发呢?直接原因是经济社会开展速度过快导致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远远超过我们所做的努力。
蓝藻爆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措施

蓝藻爆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措施蓝藻是一种分布广、适应性很强的藻类,常见蓝藻主要有微囊藻、念珠球藻、颤藻、项圈藻、鱼腥藻、胶鞘藻等。
蓝藻爆发原因蓝藻爆发是由于残饵粪便等有机物过多,水温高、光照强、pH值高、氮磷比例失衡、藻相菌相不平衡、日常管理不当等造成的。
蓝藻的危害1、蓝藻大量繁殖,最终形成优势种群,在此过程中蓝藻会大量产生蓝藻毒素,限制其它藻类繁殖,从而使水体藻相结构不正常,藻相单一,最后只剩蓝藻。
2、pH升高(9.0以上),养殖动物长期生长在这种水体里生长速度会减慢,时间久了还会出现碱中毒的现象,苗种成活率降低。
一旦赶上“暴晴天”水体溶解氧会过饱和,导致气泡病而大量死亡,直接造成经济损失。
3、蓝藻大量死亡,沉积在池塘底部,经过厌氧菌的发酵分解,使池塘底部环境严重恶化,发热、发臭。
蓝藻在死亡以后会产生三大毒素:神经毒素、细胞内毒素和肠毒素,养殖动物摄食后,轻者出现肠炎,重者会中毒而死亡。
对虾池塘蓝藻问题处理高温季节容易出现蓝藻水华,pH居高不下,蓝藻毒素损害虾的肝胰脏及神经,对虾出现肠道弯曲、消化不良、白便等症状。
解决方案:遇到蓝藻要适度降低水位,多开增氧机,形成水流,少量蓝藻可采用以下几个方法控制:方案一:腐植酸钠1-2公斤/亩,“强效EM”1瓶配合红糖2斤发酵2-3天,泼洒2-3亩,抑制蓝藻疯长。
方案二:高浓度“利生素” “强效EM”控制,适度用“鱼虾可乐(氨基酸培藻精)”3亩/瓶“速调107” 2亩/瓶肥水。
当大量蓝藻形成水华时,可局部或全塘杀藻后,再采取以上操作。
河蟹池塘蓝藻问题处理预防方案:(1)定期泼洒“利生素”3亩/袋,配合“强效EM”3亩/瓶,补充水体有益菌,可预防蓝藻爆发。
(2)定期使用“生物底爽”10亩/袋,减少塘底淤泥的蓄积,从根本上切断蓝藻营养来源,调节水体营养比例,使水体有益藻类(如:硅藻、绿藻等单胞藻类)成为优势藻种群,有效抑制蓝藻爆发。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2)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记得小时候就时常唱起这首歌,可自从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无锡人就谈水色变。
作为一名无锡人,在目睹了这一切之后更就是感触颇深。
当您打开水龙头,就能闻到一股股恶臭;一盆水中有着一层绿色沉淀物时;市民开始疯抢纯净水……您就能知道水的珍贵了!太湖水污染,只就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个缩影。
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与祲占,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森林滥砍滥伐,矿山私自采挖,污水恣意排放,能源严重消耗-----,唇亡齿寒,太湖爆发的一场水危机,只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小小惩罚,但如若不进行深刻反思,我们将彻底砸掉子孙赖以生存的饭碗,人类社会,将自取灭亡。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蓝藻即蓝藻门,又称蓝绿藻,就是一门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
蓝藻的主要特征就是:植物体简单,单细胞生物,各式群体与丝状体;细胞中无真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没有核膜与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生物。
蓝藻可以分为几十个种类,其中有一种叫微囊藻,它所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子二(口恶)英。
同时,蓝藻还存在着许多危害,如蓝藻可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也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等水生生物的死亡,使水体遭受污染。
尽管就是死亡的蓝藻,它在被细菌分解的过程中还就是会产生毒素,同样污染水体。
河流湖泊中,蓝藻含量过高就是否会对人体有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从实验结果来瞧,它对肝、脾都有一定的影响。
而且蓝藻爆发的周边地区,其癌症爆发比例要比其她没受蓝藻污染的地方大。
自从1998年12月,国务院就发起了太湖水污染治理“零点行动”,拉开了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序幕。
可惜的就是,九年以来,投资资金达百亿元,太湖水质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善,甚至还一度出现加重的趋势。
那么,到底就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太湖蓝藻的爆发呢?直接原因就是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与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远远超过我们所做的努力。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蓝藻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蓝藻类微生物,具有光合作用能力。
当水体中营养盐和有机物质过多,加上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就会导致蓝藻大量繁殖,进而引发蓝藻爆发。
太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近年来频繁发生蓝藻爆发事件,主要起因如下:1.农业活动:农业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被雨水冲刷到河流和湖泊中,增加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从而为蓝藻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2.城市污水:城市居民和工业活动产生的大量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其中含有高浓度的营养物质和有机废物,为蓝藻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3.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湖水温度升高,这是蓝藻繁殖所需的温度范围。
温度的升高还会导致湖水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加剧了蓝藻的生长。
4.水体富营养化:过量的养分和有机废物积累在水体中,形成富营养化现象。
这些物质为蓝藻的繁殖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促进了蓝藻爆发。
为了解决太湖蓝藻爆发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1.加强农田管理:通过推广科学合理的农田施肥和耕作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活动对水体的污染。
此外,还可以推广生态农业,利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2.加强污水处理: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确保城市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后排放,防止过量营养物质进入水体。
同时,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减少污水的产生。
3.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水质监测网络,对太湖及周边水域进行常态化的监测。
及时发现水体中过量的营养物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控。
4.利用生物控制蓝藻:引入一些天敌物种,如浅水植物、浮游动物和一些鱼类,与蓝藻竞争营养物质,从而控制其繁殖。
5.沉水植物的修复:在太湖等水体中适量引入具有吸收养分能力的沉水植物,如草鱼、水葫芦等,增加水体中的植物化竞争力,有效控制蓝藻的繁殖。
6.整治湖泊河道:加大湖泊和河道的整治力度,清理过量的蓝藻和水生植物,保持水动力环境平衡,降低蓝藻爆发的风险。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防止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防止措施XX 周英豪太湖烟波浩淼,辽阔雄浑,地处长三角经济最发达地区,总面积2400平方千米,分属江苏(53%)、浙江(%)、上海(%)两省一市,除去湖中岛屿,实际水面2338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9米,蓄水量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入湖水量亿立方米,换水週期约为300天。
太湖具有饮水、工农业用水、航运、旅游、流域防洪调蓄等多种功能,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水资源。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太湖以水的灵气表现了吴越文化的精髓,也使太湖明珠—无锡成为海内外着名的旅游城市。
可是,这几年的太湖水质逐年下降,202X年4月无锡太湖蓝藻出现异常,5月蓝藻爆发,导致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发臭,无法饮用,无疑颠覆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蓝藻爆发的原因究竟何在呢?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
(一)、蓝藻爆发的自然因素1.无锡太湖水域地理位置的影响。
无锡市太湖水域地处太湖西北部,整体上是一个呈半封闭状的湖湾,湖域三面被陆地包围,一面向南方敞开,水体的流动性较差。
同时由于太湖流域常年以东南风居多,整个太湖水汙染往往随风飘向无锡水域并积聚不散。
其次,无锡市位于太湖流域中段,从上游流入无锡太湖湖域的京杭运河、金坛、溧阳来水水质均为ⅴ类,已基本没有环境容量,导致太湖无锡水域的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
从202X年起,水利部在原太湖的自然排水通道望虞河实施调水,造成无锡市东部地区水位抬高,形成水体“滞流”,使京杭运河成为唯一的排水通道,导致太湖排水不畅,进一步加剧了无锡太湖水域排水出路的矛盾。
这样,在上游汙水流入,下游东南风颳向无锡水域的双重作用下,当地水域的区域性整治,虽起了一些作用,但仍难免杯水车薪的结局。
2.近年来太湖水质整体持续恶化。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太湖湖体主要水质指标中总磷和总氮浓度,虽然与最高的年份相比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1989—1996年,全太湖总氮处在v—劣v类水平,1996—202X年,总氮浓度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劣v类水平,202X 年至今,总氮浓度有上升的趋势。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太湖蓝藻污染事件发生于2007年5、6月间,我国江苏省的太湖爆发严重蓝藻污染,造成无锡市全城自来水污染。
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严重短缺,超市、商店里的桶装水被抢购一空。
太湖,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其流域气候温和,特产丰饶,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
太湖风景秀美,引人入胜,是江苏省著名旅游景区。
然而近来几乎年年夏季爆发的蓝藻时间却为太湖蒙上了一层阴影。
太湖蓝藻爆发事件即为我们常说的水体富营养化,俗称水华。
水华(Water bloom)或明确的藻华(Algal bloom),学术名词为“水体富营养化”,是发生在淡水中,由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导致藻类突然性过度增殖的一种自然现象,同时也是一种二次污染。
通常水的颜色呈现出绿色或蓝色。
而一般“水华”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涉及到的藻类有蓝藻(即蓝细菌)、绿藻、硅藻等。
自然形成的水华现象会很快消失,并不会带来环境影响。
但是我国中国的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等地频频爆发的水华现象却离不开人为的因素,人类向往水体中排放氮素(主要是铵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和磷素(主要是正磷酸盐和各种形态的磷酸盐),使得淡水富营养化,超出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会导致“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
而发生在江苏太湖的蓝藻大范围爆发事件,一些专家人为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称是持续高热造成的,而国家环保总局认为既是天灾也是人祸。
民间却普遍认为是大量兴建排污严重的化工厂,以及政府对太湖污染治理不力造成了今天的恶性事件。
我却认为这件事的确存在自然和人为两部分原因,而人为才是主因:一、人为因素1、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加,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以及正近年来太湖周围兴建高污染化工企业,大量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包括人类的生活废水和含磷清洁剂等,未经适当处理便直接排入水体,使水体中氨氮、磷以及有机污染物等耗氧物质浓度的升高,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而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施用化肥逐年增加,经过雨水的冲刷和渗透,有更多的营养物质流失而进入水中,也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水产养殖方面,为达到渔业高产,太湖周围一些地区更是采用投放饵料的方法,这也成为水体接纳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渠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欧阳光明(2021.03.07)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记得小时候就时常唱起这首歌,可自从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无锡人就谈水色变。
作为一名无锡人,在目睹了这一切之后更是感触颇深。
当你打开水龙头,就能闻到一股股恶臭;一盆水中有着一层绿色沉淀物时;市民开始疯抢纯净水……你就能知道水的珍贵了!
太湖水污染,只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个缩影。
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和祲占,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森林滥砍滥伐,矿山私自采挖,污水恣意排放,能源严重消耗-----,唇亡齿寒,太湖爆发的一场水危机,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小小惩罚,但如若不进行深刻反思,我们将彻底砸掉子孙赖以生存的饭碗,人类社会,将自取灭亡。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蓝藻即蓝藻门,又称蓝绿藻,是一门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
蓝藻的主要特征是:植物体简单,单细胞生物,各式群体和丝状体;细胞中无真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没有核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生物。
蓝藻可以分为几十个种类,其中有一种叫微囊藻,它所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子二(口恶)英。
同时,蓝藻还存在着许多危害,如蓝藻可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也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
等水生生物的死亡,使水体遭受污染。
尽管是死亡的蓝藻,它在被细菌分解的过程中还是会产生毒素,同样污染水体。
河流湖泊中,蓝藻含量过高是否会对人体有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它对肝、脾都有一定的影响。
而且蓝藻爆发的周边地区,其癌症爆发比例要比其他没受蓝藻污染的地方大。
自从1998年12月,国务院就发起了太湖水污染治理“零点行动”,拉开了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序幕。
可惜的是,九年以来,投资资金达百亿元,太湖水质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善,甚至还一度出现加重的趋势。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太湖蓝藻的爆发呢?直接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远远超过我们所做的努力。
间接原因在于一些政府技术性官僚和学者,总是寄希望于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公共地悲剧”问题。
而我们在电视上及相关报道上,总是能听到这样一种解释,那就是水中氮磷含量超标,导致蓝藻大量繁殖,并极力强调使用无磷洗衣粉!其实这是有一定依据的,因为无锡初期的企业以传统的印染和冶金为主,后期又涌现出大批的机械制造业。
然而冶金业废水若非重金属冶炼产生,一般含有毒物质较少,更没有很多的有机物;机械加工废水则主要是含机械润滑油、树脂、油漆等杂质,机械加工各种金属制品所排出的废液和冲洗废水,其中含有各种金属离子如铬、锌以及氰化物等;印染废水含有大量染料、淀粉、纤维素、木质素、洗涤剂等有机物,以及碱、硫化物、各类盐类等无机物。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无锡附近的工业废水排放并不是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这些废水没有提供蓝藻大量
繁衍所需的含磷有机物。
它们所起的作用主要是使水质恶化,减少了其余水中生物的生存空间,从而为蓝藻提供了较为宽裕的生存空间。
蓝藻的大量爆发,问题还是出在农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其中更主要的则是农业废水。
这两种废水有机物含量高,富含蓝藻繁衍所需的磷元素。
太湖周围有大量的农田。
农业生产所使用的肥料和农药,要么通过土壤渗透进地下水,进入太湖,要么被直接排入河道,流进太湖。
肥料和农药富含氮磷,是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此外,生活污染也加快了富营养化的速度。
当地居民排出的有机废物如粪便等,随着卫生设备冲进下水道再经过一定处理之后被排进河流湖泊。
这其中也含有一定的氮磷成份。
于此同时,温度更是给蓝藻的爆发提供了一个诱因。
蓝藻虽然可以抵抗外界的冷热刺激,但是其繁衍仍受温度的很大影响。
近年来全球气温上升,就犹如一根导火索,引爆了蓝藻这个火药桶。
从网络上查找资料也可以知道,蓝藻大量繁殖的时期正常应在5~6月,近几年4月中旬就开始爆发蓝藻即为温度升高引起。
再加上近年来的“暖冬”,更使蓝藻休眠期大大缩短。
这就导致了蓝藻有了比往年更多的繁衍时间。
另外,太湖的自净能力也较弱,水体循环缓慢,不利于蓝藻的稀释。
那么,人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防治蓝藻的再次爆发。
下面就谈谈我的观点。
1、对蓝藻进行打捞。
这也是无锡市采用的主要方法,科研机构还为此研制出了专用的蓝藻打捞船。
但是打捞漂浮在水面的蓝藻只是应急办法,只能产生眼不见为净的效果。
大部分蓝藻存在
于水中和水底淤泥里,无法打捞。
这种使用机械捞藻的方式主要运用在蓝藻暴发区的局部和蓝藻极严重水域。
打捞出水的蓝藻、水面漂浮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建造沼气发生池,通过蓝藻堆放发酵
产生沼气,作为能源进行利用,蓝藻发酵后的废料又可作为有机肥料;通过在蓝藻中添加木屑、砻糠等搅拌发酵后作为植物的基肥;通过在蓝藻中添加微生物进行除臭、分解等成为有机肥料。
2、除了打捞,还可以在水中投入粘土,使蓝藻吸附在粘土颗粒上沉降。
这种方法也无法长时间清除蓝藻,因为蓝藻沉下水中后很快还会继续繁殖,并再次构成危害。
3、实施生物链工程,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市民常见的“四大家鱼”中的鲢鱼其实是一种“食藻鱼”,是蓝藻天生的“克星”。
据测算,花鲢或者白鲢每增长1kg体重就能“消灭”40kg到50kg的蓝藻。
一条50g左右的鲢鱼苗在太湖中长到1.5kg左右,就要被捕捞上岸,由此推算,从放流鱼苗到捕捞上岸。
一条鲢鱼一共能吃掉60kg左右的蓝藻。
采用纯生物治理手段,向太湖投入价值1亿元、大约 2.8亿尾鲢鱼苗可有效控制太湖蓝藻的发生。
通过鱼类的代谢,蓝藻最终会被转化成无害的物质,吃蓝藻长大的鲢鱼没有危害性。
4、也是重要的一点:加强环境预警,将蓝藻暴发消灭在发生之前。
蓝藻的治理,离不开传统“先污染后治理”观念的转变和环保意识的提高。
只有全面提高环保意识,才是治理太湖蓝藻问题乃至治理所有污染的根本之策。
况且,目前全国各地从事蓝藻研究的科学家数量颇多,有人研究蓝藻的分类,有人研究蓝藻如何在暗光条
件下生存,有人研究是否有比其竞争能力更强的藻类,有人研究藻毒素如何进入人体,还有人研究水里是否有细菌能分解死亡藻类。
不过由于这些研究工作大多属于基础研究领域,因此尽管非常重要,却不容易得到研究经费方面的支持。
当一个地区发生了重大的蓝藻污染事件时,政府在短期治理上投入的资金远远大于科研上的投资。
这一情况显然不利于蓝藻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所以政府应注意在长期治理上的经费投入,对环境预警给予更多的关注。
对于我们的监督体制,我们也应及时反思。
我国现行的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首要的就是未赋予环保行政部门足够的职权。
这就导致了地方环保部门往往看地方政府的脸色行事,据报载,我们有些地方的环保部门是“三不管”政策:群众不举报不管,政府领导不发话不管,排污企业只要交钱就不管。
在我国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下,环境监督体制应该健全,让执法部门能够真正做到依法治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青山绿水永远是人类最向往的地方。
在经历蓝藻风暴之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了一项紧迫而又关键的课题。
动人的民歌,决不能仅仅成为我们这代人美丽的回忆,希望在百年,千年之后,我们的子孙后代依然能够泛舟太湖,青山相依,绿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