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蓝藻爆发的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蓝藻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蓝藻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蓝藻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蓝藻是一种常见的藻类,它在水体中繁殖迅速,不仅会影响水质,还可能产生毒素,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蓝藻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应对蓝藻问题,制定一套科学的蓝藻防治工作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水质监测和数据收集工作。

定期对水体进行监测,了解蓝藻的分布和数量,掌握藻类的生长规律和季节变化,为制定后续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采取生物控制措施。

引入一些天敌生物,如浮游生物、小型鱼类等,以控制蓝藻的生长。

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控制蓝藻的数量,又不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太大影响,是一种相对环保的防治方式。

另外,加强水域生态修复工作也是蓝藻防治的重要手段。

通过植被的修复和水体的生态恢复,改善水质,减少蓝藻的生长空间,从根本上解决蓝藻问题。

此外,加强对水源的管理和保护也是蓝藻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减少营养盐和有机物的输入,从源头上减少蓝藻滋生的可能。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蓝藻防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众正确对待蓝藻问题,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防治工作,共同维护好水环境的健康。

综上所述,蓝藻防治工作实施方案需要综合运用监测、生物控制、生态修复、水源管理和宣传教育等手段,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水体的生态质量,有效控制蓝藻的滋生,为人类提供更加清洁、安全的水资源。

希望各级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积极落实蓝藻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为改善水环境质量贡献力量。

蓝藻应急治理方案

蓝藻应急治理方案

蓝藻应急治理方案
背景
蓝藻是一种常见的浮游植物,也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态资源。

但是,当蓝藻过度繁殖时,会产生大量的毒素,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都会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对蓝藻进行应急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应急治理方案
监测
及时的监测是应对蓝藻污染的重要前提,有很多种监测手段,如
遥感探测、水样采集、传统实地监测等。

其中,物联网技术在蓝藻监
测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通过上传数据实时监测水质,分析水质状况,为蓝藻应急治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防治
针对蓝藻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其中,物理方法主要采用机械收割、水面撑船等方法,但因为效果不
如化学和生物方法持久,所以较少使用。

化学方法主要采用添加杀藻
剂来控制蓝藻的繁殖,但这种方法会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

生物方法
主要采用添加微生物和生物材料等方法来降解蓝藻,且可持久处理,
所以成为蓝藻治理的主要手段之一。

应急处置
当蓝藻污染已经发生,需要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处理,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人员疏散:尽可能让周边的居民远离受到蓝藻污染的水域。

2.切断污染路径:及时调整供水管道等设施,避免污染物扩散。

3.应急处理:及时启用遮盖材料和生物处理剂等工具,进行
应急治理。

总结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应对蓝藻污染,应加强蓝藻监测、加强综合治理、加强应急救援,同时加强公众环保意识的普及。

蓝藻水华危害防治措施论文

蓝藻水华危害防治措施论文

蓝藻水华危害防治措施论文摘要:蓝藻水华会造成鱼虾死亡,导致水体污染,水道堵塞,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除此之外,蓝藻毒素也会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

我国众多湖泊水体蓝藻水华发生频率高,藻类生物量巨大,水华种类的产毒力强,因此,迫切需要具有长效、经济和安全的预防和控制蓝藻水华策略和技术措施。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蓝藻水华的发生机理,并结合国内外爆发蓝藻水华事件及后果,分析水华爆发的三大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蓝藻水华;发生机理;危害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但近年来,我国的江河、湖泊及近海海域的氮磷污染呈加重趋势,内陆主要湖泊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深。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部分藻类以及其他水生生物异常大量繁殖,造成水体透明度下降,产生异味,水体功能遭到破坏。

2007年太湖、滇池以及巢湖蓝藻暴发进一步引起了人们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关注。

因此,治理富营养化水体,防治水华,恢复水体的综合功能,已成为当前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一蓝藻与蓝藻水华蓝藻是藻类生物,又称蓝细菌或蓝绿藻,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牯藻,一般呈蓝绿色,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光合自养生物。

已知蓝藻约2000种,中国已有记录的约900种,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数(约75%)生活在淡水中,少数分布在海水中。

在环境条件适宜时,某些蓝藻能快速生长,当达到一定生物量时,这些蓝藻在水体表层大量聚集。

形成肉眼可见的藻类聚集体,即蓝藻水华。

二水华的发生机理水华又称“水花”或“藻花”,是当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时,只要具备适当的温度、光照、风浪悬浮等有利于藻类滋生的气象、水文等自然地理条件,就能促使淡水水体中某些蓝藻类过度生长繁殖或聚集并达到一定浓度,引起水体颜色变化,并在水面上形成或薄或厚的绿色或者其他颜色的藻类的漂浮物的现象。

蓝藻水华爆发需有以下条件:水体处在重度富营养化状态。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主要营养物氮、磷含量增加导致浮游生物过量繁殖的现象。

保障蓝藻治理工作方案

保障蓝藻治理工作方案

保障蓝藻治理工作方案
蓝藻的暴发往往会对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困扰。

为了有效治理和预防蓝藻的暴发,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蓝藻治理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首先,对于水体的监测工作需加强。

定期对水体进行全面综合监测,了解水体中藻类的密度和种类等信息,及时掌握蓝藻的发生状况。

同时,加强对水质中蓝藻生长的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如水温、营养盐浓度等,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要加强水体的生态修复工作。

蓝藻暴发往往与水体中的营养盐过剩有关,因此,应该加强对水质中的营养盐含量进行控制,减少藻类生长的营养源。

同时,要恢复和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功能,如恢复湿地、植被等,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蓝藻暴发的风险。

第三,加强水体的治理工作。

一旦蓝藻暴发,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可以采用物理处理方法,如机械除藻或生物除藻等;也可以采用化学处理方法,如使用除藻剂。

治理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措施,并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估,确保治理效果。

最后,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提高公众对蓝藻暴发和治理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举办蓝藻治理知识讲座、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广大公众普及相关知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蓝藻治理工作。

综上所述,蓝藻治理工作方案应该包括监测、生态修复、治理和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蓝藻暴发,保障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同时,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保护水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浅谈太湖水库蓝藻治理

浅谈太湖水库蓝藻治理

浅谈太湖水库蓝藻治理通过对温岭市太湖水库水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生活污染排放、农业污染流失、水产养殖污染等影响水库水环境三大方面因素,得出蓝藻治理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库区及集雨区范围内进行综合治理,通过营养方面控制,斩断蓝藻大面积爆发的能量来源,从而有效治理蓝藻。

标签:水库水环境;问题;控制与措施2014年8月至11月期间水库的表层出现大面积绿色漂浮物,特别是在大溪供水公司位于太湖水库的取水口附近处有腥味,部分区域有死鱼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对水库水质、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提出质疑,水环境综合治理被提上议程。

根据调查发现太湖水库表层大面积绿色漂浮物是水中蓝藻大面积爆发造成的,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直观表征。

这次蓝藻水华会引起什么危害后果,这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

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对其他水生植物造成影响。

大面积高密度的浮游藻类会阻挡光线透射,底栖的水生植物因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减少了光合产物的产量,进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

二是破坏水域生态景观。

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往往密集在水面形成一层薄皮或泡沫,水体颜色变绿,加之死亡的浮游生物和鱼类漂浮在其中,使水体变得色泽混杂,恶臭难闻。

三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浮游藻类释放的藻毒素和死亡的浮游生物会污染水源,导致水质下降,影响下游城乡居民生活用水质量,造成用水不便与困难。

长期饮用含有该毒素的水可引发肝癌,危害人体健康。

要治理蓝藻水华首先要分析了解蓝藻水华的产生原因,针对其相关特性进行针对性的治理蓝藻是藻类生物,又叫蓝绿藻;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枯藻。

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

大约距今35一33亿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

所有的蓝藻都是单细胞生物,它们没有细胞核,细胞中央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色素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

其主要繁殖方式为营养繁殖,即细胞直接分裂(裂殖)、群体破裂和丝状体产生藻殖段等几种方法。

分布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数(约85%)淡水产,少数海产。

蓝藻爆发的诱因及治理方法

蓝藻爆发的诱因及治理方法
生态与环境
蓝藻爆发的诱因及治理方法
何玉玲 ( 芜湖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 近年来, 太湖蓝藻总有不同程度的爆发, 对蓝藻爆发的诱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办法。 关键词: 蓝藻爆发; 诱因; 治理方法
2007 年 5 月底太湖蓝藻 提 前 爆 发 , 在 一 夜 之间让数百万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 胁, 再次敲响了中国水污染问题的警钟, 触动了 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那根敏感神经。据 当地市民反映, 近年来, 蓝藻已成为太湖的常 客, 每到夏天蓝藻都有不同程度的爆发, 只是这 次闹大了, 大家才特别关注。难怪在无锡会商治 理蓝藻问题的专家们不无感慨地说“这是一场 迟到的、被动的会战。”如此说来, 这次蓝藻的大 规模爆发早有征兆, 却为何要等严重到如此地 步才引起有关方面的真正重视。这次的蓝藻爆 发 事 件 让 我 们 看 到 了 太 湖 治 理 的 紧 迫 性 。但 是 , 我们不禁要问, 如此大规模的蓝藻爆发到底是 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自然界中有很多原生物都可以抑制藻类的 选择具有强大降解氮磷能力的净水微生物, 采
生 长 , 它 们 主 要 包 括:蓝 藻 病 毒( 噬 藻 体) 、溶 藻 用适当的方法添加到太湖水体中去, 以消解蓝
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放线菌。它们直接分离 藻生长所需的氮磷营养, 尤其是降低乃至消除
于自然界, 因此使用这些生物控藻, 不会像营养 磷的含量以达到治理蓝藻的目的。
值在 10~15 之间, 对于蓝藻的生长繁殖极为有 化氢; 提高溶解氧, 消解污泥等。应用微生治理
利。
蓝 藻 的 原 理 是 : 浮 游 藻 类 生 长 的 碳 、氮 、磷 之 比
2 治理方法初探
为 41:7.2:1。在太湖梅梁湖, 磷的比例相对较低,

蓝藻爆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措施

蓝藻爆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措施

蓝藻爆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措施蓝藻是一种分布广、适应性很强的藻类,常见蓝藻主要有微囊藻、念珠球藻、颤藻、项圈藻、鱼腥藻、胶鞘藻等。

蓝藻爆发原因蓝藻爆发是由于残饵粪便等有机物过多,水温高、光照强、pH值高、氮磷比例失衡、藻相菌相不平衡、日常管理不当等造成的。

蓝藻的危害1、蓝藻大量繁殖,最终形成优势种群,在此过程中蓝藻会大量产生蓝藻毒素,限制其它藻类繁殖,从而使水体藻相结构不正常,藻相单一,最后只剩蓝藻。

2、pH升高(9.0以上),养殖动物长期生长在这种水体里生长速度会减慢,时间久了还会出现碱中毒的现象,苗种成活率降低。

一旦赶上“暴晴天”水体溶解氧会过饱和,导致气泡病而大量死亡,直接造成经济损失。

3、蓝藻大量死亡,沉积在池塘底部,经过厌氧菌的发酵分解,使池塘底部环境严重恶化,发热、发臭。

蓝藻在死亡以后会产生三大毒素:神经毒素、细胞内毒素和肠毒素,养殖动物摄食后,轻者出现肠炎,重者会中毒而死亡。

对虾池塘蓝藻问题处理高温季节容易出现蓝藻水华,pH居高不下,蓝藻毒素损害虾的肝胰脏及神经,对虾出现肠道弯曲、消化不良、白便等症状。

解决方案:遇到蓝藻要适度降低水位,多开增氧机,形成水流,少量蓝藻可采用以下几个方法控制:方案一:腐植酸钠1-2公斤/亩,“强效EM”1瓶配合红糖2斤发酵2-3天,泼洒2-3亩,抑制蓝藻疯长。

方案二:高浓度“利生素” “强效EM”控制,适度用“鱼虾可乐(氨基酸培藻精)”3亩/瓶“速调107” 2亩/瓶肥水。

当大量蓝藻形成水华时,可局部或全塘杀藻后,再采取以上操作。

河蟹池塘蓝藻问题处理预防方案:(1)定期泼洒“利生素”3亩/袋,配合“强效EM”3亩/瓶,补充水体有益菌,可预防蓝藻爆发。

(2)定期使用“生物底爽”10亩/袋,减少塘底淤泥的蓄积,从根本上切断蓝藻营养来源,调节水体营养比例,使水体有益藻类(如:硅藻、绿藻等单胞藻类)成为优势藻种群,有效抑制蓝藻爆发。

蓝藻防治应急预案

蓝藻防治应急预案

蓝藻防治应急预案各社区(村),各企事业单位,各科室:香山街道地处度假区中心区域,大半沿线涉及太湖水域,近些年来蓝藻灾害虽未大面积爆发,但仍未完全消除,为积极应对蓝藻的危害,保证饮水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现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街道实际,在总结往年蓝藻防治经验基础上,特制定本预案。

具体措施如下:一、成立蓝藻防治组织机构香山街道蓝藻防治领导小组:组长:沈小红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副组长:王正街道工会主席成员:高峰舟山村党委书记顾卫列墅里社区居委会党总。

) ;6区:山后尖浜北―吕浦闸(责任单位:舟山村) ;7区:长沙岛、叶山岛水域(责任单位:长沙社区)。

由蓝藻巡查员上午、下午两次巡查,发现情况,及时汇报。

并建立日报制度,每天将监测情况汇总后由农发科陈晓男负责统一上报区水利局等有关单位。

三、建立蓝藻打捞队伍组织蓝藻打捞,保证所辖太湖水面不出现大面积蓝藻积聚和腐烂,做到全力打捞,日积日清。

1.常设队伍:香山保洁公司30人,农发科相关人员5人,长沙社区2人。

2.应急队伍:一旦蓝藻严重,出现聚集成片、有地图状条形片时,长沙社区、墅里社区、蒋墩社区、小横山社区、梅舍村委会、舟山村、香山村、长沙水厂、度假区水厂、涉湖相关企业应组织成立应急分队10-20人,加大打捞力度。

四、蓝藻监测与应对清理机制蓝藻暴发性繁殖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后果,与气温高、水位低有直接的关系。

(随着温度升高而形成,因风力影响吹集连片),蓝藻形成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1.初现阶段,星点混浊现象。

河水出现混浊,水中出现星点蓝藻时,即是蓝藻将发生的前奏,此时打捞难度大,也不易捞起,一般监测点应严密注意蓝藻的发展动态,同时根据天气温度的变化,增加巡查地点,如果温度继续升高有可能在风向的下风口、死角出现蓝藻的聚集点。

2.聚集成片阶段,有地图状条形片。

观察到蓝藻星点散状,逐步出现水质变绿,水质粘度变厚,风向下风处死角区出现条形状连片,此时应立即组织人力,同时投入小型吸藻设备吸藻,在设备不能用的水域以人力用网兜打捞,绝不能让蓝藻成片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湖蓝藻爆发防治措施
1242103103 胡雨
太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今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全部水域在江苏省境内,湖水南部与浙江省相连。

系华东最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是中国著名的环太湖风景名胜区。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太湖以水的灵气表现了吴越文化的精髓,也使太湖明珠—无锡成为海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

可是,这几年的太湖水质逐年下降,2007年4月无锡太湖蓝藻出现异常,5月蓝藻爆发,导致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发臭,无法饮用,无疑颠覆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太湖蓝藻是几十年来一直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然而,2007年太湖无锡水域的大规模蓝藻爆发却令人们对其关注程度大幅上升。

蓝藻是一种含叶绿素的细菌,它细胞外有一层很厚的胶质,可以抵抗外界的冷热刺激。

具有极强的自适应能力和旺盛的繁殖能力,是湖泊水生态系统生物链上一个重要环节。

温度和水体富营养化都是蓝藻爆发的重要原因。

蓝藻在条件充足的时候会大量繁殖,消耗掉湖水中的溶解氧,使鱼类无法生存。

大面积的蓝藻会遮挡住射下水中的阳光,使水草也不能正常生长。

当蓝藻繁衍过多时,还会大面积的死亡、腐烂,进一步夺走水中的氧气,并放出一种毒素,剩余的有机物供蓝藻新一轮的生长。

且经生物实验,发现放出的毒素对生物的肝功能有较大影响。

蓝藻的过多繁殖还会造成自来水源遭严重污染,影响日常用水的供应。

据对无锡当地居民的询问,无锡在去年蓝藻大量爆发期间蓝藻平均厚度达到2~4厘米。

自来水呈绿色且伴有较强臭味,完全无法用于饮用、洗漱等。

在影响日常生活的同时,蓝藻的爆发也严重影响了无锡旅游业的正常经营。

大量腐烂且散发着臭气的蓝藻堆积在岸边,使太湖四周几乎所有景点都不得不暂停营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在蓝藻爆发的两方面原因中,水体的富营养化是蓝藻繁殖的基础。

对发生富营养化作用来说,磷的作用远远大于其他营养元素的作用,磷的含量不很高时就可以引起富营养化。

(贫营养湖与富营养湖之间的临界负荷量是:总磷为
0.2~0.5克/(平方米*年),总氮为5~10克/(平方米*年))。

一旦水体中
磷含量上升,蓝藻的爆发就已经拥有了物质基础,所以磷是一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

无锡初期的企业以传统的印染和冶金为主,后期又涌现出大批的机
械制造业。

然而冶金业废水若非重金属冶炼产生,一般含有毒物质较少,更没
有很多的有机物;机械加工废水则主要是含机械润滑油、树脂、油漆等杂质,机械加工各种金属制品所排出的废液和冲洗废水,其中含有各种金属离子如铬、锌以及氰化物等;印染废水含有大量染料、淀粉、纤维素、木质素、洗涤剂等有机物,以及碱、硫化物、各类盐类等无机物。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无锡附
近的工业废水排放并不是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这些废水没有提供蓝藻大量繁衍所需的含磷有机物。

它们所起的作用主要是使水质恶化,减少了其余水中生
物的生存空间,从而为蓝藻提供了较为宽裕的生存空间。

蓝藻的大量爆发,问题还是出在农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其中更主要的则是农业废水。

这两种废水
有机物含量高,富含蓝藻繁衍所需的磷元素。

太湖周围有大量的农田。

农业生产所使用的肥料和农药,要么通过土壤渗透进地下水,进入太湖,要么被直接
排入河道,流进太湖。

肥料和农药富含氮磷,是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此外,生活污染也加快了富营养化的速度。

当地居民排出的有机废物如粪便等,随着卫生设备冲进下水道再经过一定处理之后被排进河流湖泊。

这其中也含有一定的氮磷成份。

温度则是蓝藻爆发的诱因。

蓝藻虽然可以抵抗外界的冷热刺激,但是其繁
衍仍受温度的很大影响。

近年来全球气温上升,就犹如一根导火索,引爆了蓝藻这个火药桶。

如前所述,蓝藻的繁衍和农业关系较大。

这样的话,为什么在
工业不太发达而农业较普及的上世纪末太湖蓝藻问题并不十分严重呢?这就和温度有关。

在太湖旁边的照相摊点里,我们看见了3月、5月和6月的几张照片。

发现3月蓝藻明显较少,而5、6月蓝藻则越来越多。

从网络上查找资料
也可以知道,蓝藻大量繁殖的时期正常应在5~6月,近几年4月中旬就开始爆发蓝藻即为温度升高引起。

再加上近年来的“暖冬”,更使蓝藻休眠期大大缩短。

这就导致了蓝藻有了比往年更多的繁衍时间。

另外,太湖的自净能力也较弱,水体循环缓慢,不利于蓝藻的稀释。

太湖蓝藻事件已经严重影响了周围人民的正常生活,太湖的生态平衡被严
重破坏,大量鱼虾死亡。

太湖,失去了它本来清澈的面貌。

如何采取有效地防
治措施,才能拯救太湖?
一、工程防治
从根本上限制污水的排放。

必须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之后再进行排放,并
限制周围化工企业的建设。

政府应建立相关监督系统,并加强全民意识,保护
太湖,利在千秋。

预防措施。

建立太湖水环境质量预测、预警、预报工作机制,做好监测工作。

人工打捞和设置蓝藻拦截设施。

必要时进行人工打捞集聚在岸边水域浓稠
的蓝藻,同时设置太湖蓝藻拦截设施,减少蓝藻数量,防治大范围聚集繁殖,
以减轻蓝藻危害,并妥善处理打捞后的蓝藻。

“引江济太”,实施引江济太和梅梁湖泵站调水,严格沿太湖水闸控制运行,增加太湖水流动性,以遏制太湖蓝藻进一步暴发。

无锡与苏州交界处,有
一条望虞河,北起长江边的耿泾口,流经嘉陵荡、漕湖等数个湖泊后,在沙墩
口注入太湖,全长60.8公里。

正如一条“脐带”,它从长江引水,注入污染严重的太湖,“输血换肾”。

太湖治理者们对这项“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寄
予厚望。

据太湖流域管理局2011年年底最新监测资料,通过“引江济太”工程,太湖的水质已经发生转变。

2011年,太湖主要水质指标浓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分别达到了III类、II类、IV类和劣V类,比2007年分别下
降了17%、42%、12%和12%。

二、生物防治
1、恢复沿岸带水生植被,增强太湖自净能力。

沿岸带水生植被有抑制风浪、促进沉降、固持底泥、吸收净化、保护水质的显著功效压,对浮游藻类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2、采取科学方法防治。

对于整个太湖湖区的蓝藻应该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主要采用用生物调控措施实现湖内生态恢复,着力改善和提高水源地水质及水
源地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如通过直接投放肉食性鱼类来控制食性鱼类,借此促
进大型浮游动物的发展,以控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通过植食性鱼类影响浮
游植物,以控制藻类的过度生长,提高水质;通过人工饲养、直接添加方法,
建立合适的浮游动物种群,控制浮游植物的大量发生
3、建立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低成本、低能耗、低技术要求的处理技术,近年来被较多地应用于湖泊营养化修复的研究中。

湿地是地球之肾,能有效缓解太湖的生态破坏。

4、生态浮床。

在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的前下,利用生态浮床技术,采用浮床陆生植物作为先锋种植载于水面,如菖蒲,美人蕉等,利用它们对氮、磷营养物质的大量吸收,最终通过收割植物彻底去除水中过量的营养物质,使水体透明度增加,为水生高等植物的生长、繁殖提供条件,最终使水体系统得到全面修复。

但是,彻底治好太湖,绝非一夕之功,“污染它只要不到10年,让它恢复清澈,至少需要几倍时间。

”要想彻底将蓝藻清除掉并不现实, 这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蓝藻在湖泊中是客观存在的, 就像人体中存在癌细胞一样, 当达到生态平衡时, 蓝藻不会大面积地显现出来, 而一旦富营养化加剧, 这颗“定时炸弹”就会爆炸。

我们必须时刻警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