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湖蓝藻水华发生的生态学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蓝藻水华研究进展及预防控方法初探

蓝藻水华研究进展及预防控方法初探
根据研究报道"我国绝大部分湖泊暴发的都是蓝 藻水华"包括微囊藻水华’鱼腥藻水华’束丝藻水华和 拟柱胞藻水华等(#) & 有学者对水华蓝藻优势种的形 成展开了研究"’7h:G>G和 2B:ODBJ在温带和! 亚$ 热带 地区浅水和深水湖泊的原始调查数据和文献资料基 础上分析并讨论了蓝藻优势形成的机制"认为蓝藻的 长期优势与由营养盐浓度’湖泊形态’水温’水底光可 用性及 混 合 条 件 等 相 关 (&) & 早 期 观 察 发 现 !! 24$ , !! 2_$ n!& b&+ 的 湖 泊 容 易 发 生 蓝 藻 水 华" !! 24$ , !! 2_$ i!& 的湖泊 中 没 有 发 生 蓝 藻 水 华& 而 现 有 研 究揭示较高的氮磷比水体中也会形成蓝藻水华"较低
基于误差 反 向 传 播 算 法 ! O60h VJ7V6/6M>7D$ 的 多 层前馈网络! 简称 H_网 络 (&&) $ 模 型 是 目 前 应 用 最 广 泛的人工神经网络"通过模型中输入与输出的非线性 关系特征"对代表 案 例 进 行 学 习 和 训 练 " 能 够 掌 握 事 物的本质特征"已被广泛应用于藻类生长和水质状况 等 方 面 的 研 究 (&Z8&+) &
’()%!%*!&#%+ ,-$.-/0$#%!1%&%%]
!"0,"2 (*%I$1(J$%/"!,$ J-((+ $1G $ J!,"*#/.GI (1 ,/#’!"0"1/,0" $1G %(1/!(-+"/&(G

太湖的富营养化发生的原因与治理对策

太湖的富营养化发生的原因与治理对策

太湖的富营养化发生的原因与治理对策摘要: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又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太湖流域的GDP总值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众多人为因素的影响,已导致太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特别是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情况日趋严重。

本文简述了太湖富营养化的成因、发展与现状,并简单介绍了一些治理太湖富营养化的治理对策。

前言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位于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流域包括苏州、无锡、湖州等38个市县,是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淡水资源,太湖水是沿湖居民的生命之水,其中苏州和无锡的生活、生产用水中80.0%取自于太湖。

太湖是典型的大型浅水湖泊,湖泊面积约 2338km²,平均水深只有 1.9m ,湖水滞留期约 300 天,各湖区水动力差异显著。

20世纪60年代,太湖略呈贫营养状态,1981年时仍属于中营养湖泊,但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周边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太湖北部的梅梁湾开始频繁暴发蓝藻、水华。

而后,太湖污染日趋严重,造成了湖泊富营养化,水质恶化,蓝藻水华频繁暴发。

曾经让人流连忘返的太湖现在已变得腥臭远扬。

一、太湖富营养化的成因(一)太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1.农业污染农药和肥料的流失成为农业污染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据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单位耕地面积的化肥施用量(折纯)由20世纪80年代不足200 kg·hm-²提高到目前600 kg.hm-²左右.单位耕地面积的农药用量达25 kg.hm-²至30kg·hm-²。

但是农药和化肥的利用率却没有随着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反而降低了。

人们用的化肥和农药逐渐增多,水体的氮磷含量明显升高。

雨水冲刷不当和灌水不当,带有超含量氮、磷的水体就流入河道。

既造成营养和有效成分流失、又污染水环境。

农药和化肥施用的广泛、分散、不合理等特点,使之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污染。

蓝藻水华危害防治措施论文

蓝藻水华危害防治措施论文

蓝藻水华危害防治措施论文摘要:蓝藻水华会造成鱼虾死亡,导致水体污染,水道堵塞,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除此之外,蓝藻毒素也会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

我国众多湖泊水体蓝藻水华发生频率高,藻类生物量巨大,水华种类的产毒力强,因此,迫切需要具有长效、经济和安全的预防和控制蓝藻水华策略和技术措施。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蓝藻水华的发生机理,并结合国内外爆发蓝藻水华事件及后果,分析水华爆发的三大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蓝藻水华;发生机理;危害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但近年来,我国的江河、湖泊及近海海域的氮磷污染呈加重趋势,内陆主要湖泊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深。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部分藻类以及其他水生生物异常大量繁殖,造成水体透明度下降,产生异味,水体功能遭到破坏。

2007年太湖、滇池以及巢湖蓝藻暴发进一步引起了人们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关注。

因此,治理富营养化水体,防治水华,恢复水体的综合功能,已成为当前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一蓝藻与蓝藻水华蓝藻是藻类生物,又称蓝细菌或蓝绿藻,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牯藻,一般呈蓝绿色,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光合自养生物。

已知蓝藻约2000种,中国已有记录的约900种,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数(约75%)生活在淡水中,少数分布在海水中。

在环境条件适宜时,某些蓝藻能快速生长,当达到一定生物量时,这些蓝藻在水体表层大量聚集。

形成肉眼可见的藻类聚集体,即蓝藻水华。

二水华的发生机理水华又称“水花”或“藻花”,是当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时,只要具备适当的温度、光照、风浪悬浮等有利于藻类滋生的气象、水文等自然地理条件,就能促使淡水水体中某些蓝藻类过度生长繁殖或聚集并达到一定浓度,引起水体颜色变化,并在水面上形成或薄或厚的绿色或者其他颜色的藻类的漂浮物的现象。

蓝藻水华爆发需有以下条件:水体处在重度富营养化状态。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主要营养物氮、磷含量增加导致浮游生物过量繁殖的现象。

太湖富营养化原因与治理工程

太湖富营养化原因与治理工程

太湖富营养化原因与治理工程——秦伯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8)郑正(主持)——前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近期加盟复旦:复旦环科的大气化学方向的前沿地位是不可争议的,但在水体污染治理方面加强才能使环境排名符合复旦的地位。

(以湖泊命名的研究所仅此一所)一、太湖饮水危机供水时太湖的主要功能。

梅梁湾---贡湖水厂取水口:2007年5月爆发蓝藻水华危机。

6月1日太湖站科研人员取样,有严重的腥臭味(蓝藻的氮磷含量高达40%),6月3日已经大大好转,但仍大大劣于湾中心地带。

——太湖蓝藻年年爆发,但近期威胁到了水厂的水质。

>> 具体表现:1.中心磷、叶绿素浓度持续增高2.持续时间长3.范围扩大4.水生植物大量死亡,于是生态系统状况的恶化【多年治理依然严重显示了其困难和复杂程度】>>蓝藻爆发的原因:1.气温和水温——全球变暖2.水位——单位水体光强大3.风向——三月初至五月末,西北风,有利于藻类在取水口堆积,为水质时间创造条件。

4.湖流——湾内向湖中心,利于取水口堆积。

容易把堆积在取水口沿岸腐烂的取水口沿岸正在腐烂的蓝藻水华冲向取水口。

二、太湖富营养化的原因分析>>蓝藻水华爆发是水体富营养化的而最主要生态学体现。

>>中国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其中淡水湖(60%)和浅水湖泊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

目前中营养和富营养的湖泊已经达到70%——严峻。

【2008年5月27日,在太湖宜兴湖岸出现黑水团】>>湖泊富营养化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鱼类,底栖动物……——湖泊中搞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小鱼动物上升,浮游动物减少,导致了藻类水华的上升原因:1.人类活动:A工业化B工业化城市扩展与城市化(早期只考虑了防洪,以建造排水系统>> 滇池污水大多来自昆明)C农业生产方式强度——高度养料D渔业发展,湖岸围垦——滩地浅水区域,原本是缓冲地带E闸、坝、环湖大堤东城,降低了河湖水量减缓熟虑改变湿地,减小自净能力。

蓝藻水华产生原因、危害及防控措施

蓝藻水华产生原因、危害及防控措施

2021年第10期广东化工第48卷总第444期ꞏ151ꞏ蓝藻水华产生原因、危害及防控措施王端明*,陈昌文(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海洋工程系,广东汕尾516600)[摘要]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蓝藻水华爆发的次数越来越多,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的效能,并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蓝藻水华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综述了蓝藻水华形成原因,蓝藻对生产、生态和生活的危害,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出几种行之有效的蓝藻水华防控技术,以期为蓝藻水华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蓝藻水华;成因;危害;防控[中图分类号]TQ[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865(2021)10-0151-03Summary of the Causes,Harm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Cyanobacteria BloomWang Duanming*,Chen Changwen(Department of Marine Engineering,Shanwei Polytechnic,Shanwei516600,China) Abstract:The problem of eutrophication in water bodi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which leads to more and more cyanobacteria blooms,reduces the efficiency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and causes serious ecological damage and economic loss.Therefore,cyanobacteria blooms ar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In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auses of cyanobacteria blooms and the harm of cyanobacteria blooms to production,ecology and life were reviewed.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several effective control technologies of cyanobacteria blooms were summarize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yanobacteria blooms.Keywords:cyanobacteria bloom;cause;harm;prevention and control蓝藻是一种含氧的光合作用细菌,天然存在于淡水、咸淡水、海水和陆生环境中。

蓝藻爆发的诱因及治理方法

蓝藻爆发的诱因及治理方法
生态与环境
蓝藻爆发的诱因及治理方法
何玉玲 ( 芜湖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 近年来, 太湖蓝藻总有不同程度的爆发, 对蓝藻爆发的诱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办法。 关键词: 蓝藻爆发; 诱因; 治理方法
2007 年 5 月底太湖蓝藻 提 前 爆 发 , 在 一 夜 之间让数百万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 胁, 再次敲响了中国水污染问题的警钟, 触动了 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那根敏感神经。据 当地市民反映, 近年来, 蓝藻已成为太湖的常 客, 每到夏天蓝藻都有不同程度的爆发, 只是这 次闹大了, 大家才特别关注。难怪在无锡会商治 理蓝藻问题的专家们不无感慨地说“这是一场 迟到的、被动的会战。”如此说来, 这次蓝藻的大 规模爆发早有征兆, 却为何要等严重到如此地 步才引起有关方面的真正重视。这次的蓝藻爆 发 事 件 让 我 们 看 到 了 太 湖 治 理 的 紧 迫 性 。但 是 , 我们不禁要问, 如此大规模的蓝藻爆发到底是 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自然界中有很多原生物都可以抑制藻类的 选择具有强大降解氮磷能力的净水微生物, 采
生 长 , 它 们 主 要 包 括:蓝 藻 病 毒( 噬 藻 体) 、溶 藻 用适当的方法添加到太湖水体中去, 以消解蓝
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放线菌。它们直接分离 藻生长所需的氮磷营养, 尤其是降低乃至消除
于自然界, 因此使用这些生物控藻, 不会像营养 磷的含量以达到治理蓝藻的目的。
值在 10~15 之间, 对于蓝藻的生长繁殖极为有 化氢; 提高溶解氧, 消解污泥等。应用微生治理
利。
蓝 藻 的 原 理 是 : 浮 游 藻 类 生 长 的 碳 、氮 、磷 之 比
2 治理方法初探
为 41:7.2:1。在太湖梅梁湖, 磷的比例相对较低,

太湖蓝藻水污染事

太湖蓝藻水污染事
第四难,难在环保意识薄弱。正如以上说的,国人在环 境问题上后知后觉,奉行“先污染,后治理”,殊不知,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早已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
对环境及人群的影响
1.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 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 ,影 响水质,使水源受污染。
5、国家环保总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修改 太湖流域的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 实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组织江苏、浙江、 上海两省一市,会同水利、建设、环保等部门编制《太 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江苏省政府与南京、苏州、 无锡、常州、镇江市政府签订了治污减排责任状,讨论
投 放 鲢 鱼
3、江苏省太湖渔管委和无锡市滨湖区渔种管理站组织 了10万公斤约200万尾花、自鲢鱼种在西太湖的梅梁 湖投放,利用“生物链”治理西太湖上游无锡等地的 水域蓝藻污染。 4、无锡市政府通过兴建水利工程,建立经常的调水机 制,让太湖水流动起来。在未来几年将实施清水渔业、 生态植物种植、工厂和居民搬迁等工程,加强饮用水 源地保护和生态修复。
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 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 大障碍。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 类疾病有8%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 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号杀手 。
1.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 有关部门要划定水源区,在区内设置告示牌并加强 取水口的绿化工作。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从根 本杜绝污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法。无锡山水、苏州园林、

吴县洞庭东山和西山、宜兴 洞天世界都是太湖地区的著
湖长 名旅游胜地。太湖地处江南 中心,河网调蓄量大,水网位的比较稳定,利于灌溉和 三 航运。太湖流域总面积36500平方公里,人口3400

太湖水质调查的调研报告

太湖水质调查的调研报告

太湖水质调查的调研报告篇一:从太湖蓝藻爆发事件看水体富营养化案例: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太湖水污染治理是国家确定的“三河三湖”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XX年9月,国务院在苏州召开太湖水污染防治第三次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太湖水保护“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十字方针。

蓝藻是藻类中的一种,属浮游生物。

蓝藻在地球上大约出现在距今35亿年前,已知蓝藻约XX种,已有记录的约900 种。

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数(约75%)淡水产,少数海产。

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

有不少蓝藻(如鱼腥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

还有的蓝藻为人们的食品,如著名的发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螺旋藻等。

因此,从蓝藻本身来看,其与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一样,只不过是大千世界的一个物种。

XX年4月以来,太湖流域高温少雨,太湖水位比往年偏低,梅梁湖等湖湾出现大规模蓝藻现象,在太湖的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即为“水华” 。

大规模的蓝藻爆发,使得太湖水质严重恶化,水源恶臭,水质发黑,溶解氧下降到Omg/L,氨氮指标上升到5mg/L,部分鱼类因缺氧而死亡。

特别是无锡市太湖饮用水水源地受到严重威胁,5 月16 日梅梁湖水质变黑,22 日小湾里水厂停止供水,28 日贡湖水厂水源地水质恶化,居民自来水臭味严重,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还会产生藻毒素(简称MC,大约50%勺水华中含有大量MC MC是一种环状肽类物质,性质稳定,MC耐热,不易被沸水分解,不仅直接对鱼类、牲畜产生毒害之外,还是人类肝癌勺重要诱因。

因此,蓝藻爆发已不仅仅是一个生态问题,它已影响到人类勺生活和社会勺和谐稳定。

1、太湖蓝藻爆发勺成因我国面积1km2以上的湖泊2759个,总面积达91019km2 , 其中只有约1/3 勺湖泊是淡水湖泊, 并且绝大部分是富营养化浅水湖泊, 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 太湖就是这众多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典型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太湖蓝藻水华发生的生态学机制研究
近年来中国太湖频繁出现蓝藻水华,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带来了很大的
威胁。

为了探究这一问题,很多学者对太湖蓝藻水华发生的生态学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首先,太湖水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人类
活动和自然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太湖周边的人口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化学污染物、生活垃圾和废水排放。

这些垃圾和废水中包含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这些养分在水中会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物质,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

其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又加速了藻类生长的速度。

水华是以蓝藻为主的。

蓝藻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其存在形式通常是细胞在水体中聚集,形成大量类似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绿色细胞。

太湖的富营养化使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非常高,对蓝藻的生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太湖蓝藻水华的形成还与环境因素的影响有关。

在太湖生态系统中,夏季的气温和光照强度都非常高,这为蓝藻的生长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条件。

此外,太湖的水体水动力学也非常重要,由于太湖的面积较大,因此水流运动较慢,这为蓝藻在水体中停留生长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总之,太湖蓝藻水华发生的生态学机制非常复杂,需要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才
能真正达到发生水华的程度。

因此,为了预防和治理水华问题,不仅需要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还需要综合考虑水文、生态、环境等因素,制定出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