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及髁间粉碎性骨折术前小结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步骤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的步骤可能因医生的偏好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般的步骤概述:
1. 术前准备: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手术风险和制定手术计划。
2. 麻醉:通常使用全身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3. 切口:在肘部做一个适当的切口,以暴露骨折部位。
4. 骨折复位:通过手法或牵引等方法,将骨折端复位到正常的位置。
5. 内固定:使用钢板、螺钉或其他适当的内固定物将骨折固定在位,以确保稳定性。
6. 缝合:关闭切口,使用缝线缝合皮肤。
7. 术后处理:给予适当的止痛药和抗生素,进行康复训练。
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步骤可能因患者的具体情况、骨折类型和医生的经验而有所变化。
在进行任何手术之前,患者应与医生进行详细的讨论,了解手术的风险、益处和可能的并发症。
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6例体会

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6例体会目的:探讨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体会方法:2009年5月~2014年9月间,我院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26例,按AO分型:C1型9例,C2型12例,C3型5例。
其中2例为开放骨折。
均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手术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肱骨小头和肱骨滑车复位后,用松质骨螺钉或空心螺钉固定,肱骨干和肱骨远端之间采用AO双钢板或“Y”钢板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结果:术后对26例患者中22例获得12~36个月随访,按Cassebaum肘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9例;可,5例;差,1例。
优良率72.5%。
结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采用AO技术,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双重建钢板或“Y”钢板内固定,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大多数患者疗效满意。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是临床上累及肘关节面的一种严重损伤,好发于青年和壮年,保守治疗困难,一般均选择手术治疗,由于肱骨远端特殊的解剖形态,骨折的显露和内固定均存在一定的困难,固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和关节粘连,易导致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肘关节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我院在2009年5月~2014年9月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6例。
现将情况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患者,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19~68岁,平均45。
3岁;致伤原因:跌伤5例,高空坠落伤8例,车祸伤13例,其中开放性骨折2例。
按AO分型:C1型9例,C2型12例,C3型5例。
均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
1.2 治疗方法手术采用臂丛或全麻,患者侧卧位或将患肢置于前胸,上臂根据情况上止血带,取肘后纵形切口长约10~16cm,过尺骨鹰嘴弧形弯向桡侧,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筋膜,向两侧游离皮瓣,在尺神经沟处充分游离尺神经,并用橡皮条牵拉保护,在距离尺骨鹰嘴尖端约2cm处“V”字形楔形截骨将截断的尺骨鹰嘴及附着其上肱三头肌向近端翻起,暴露肘关节腔,充分显露肱骨髁间的关节面及骨折情况。
个案护理报告(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

到博爱医院诊治给予石膏外固定术。为求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就 诊。
专科查体: 患侧外院带入高分子夹板外固定制动,石膏完整、松紧适宜, 皮肤完整,局部压痛明显,桡动脉搏动弱,指关节活动度好,肿胀 明显。
入院诊断: 左侧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
病例介绍---相关检查
DR
心电图
血常规、尿常规、传染 四项、凝血四项、肝肾功、 血脂、葡萄糖测定
病例介绍---相关检查
病例介绍---治疗经过
日期
2019.7.12 08:26
治疗经过
入院,高分子夹板固定尚可,给予疼痛及相关危险因素评估,无高危风 险、精神尚可。介绍入院环境及石膏托固定注意事项。
2019.7.13 16:00 2019.7.13 20:40 2019.7.14 08: 3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臂丛麻醉下行左侧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准备完善,焦虑明显, 给予相关指导宣教。
出院指导
1.为患者制定出院康复计划单,告知患者坚持功 能锻炼的重要性,通过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掌 握患者骨折愈合情况。 2.指导患者注意对患肢的保护,避免意外情况的 发生。患肢负重需在去除内置物后开始。 3.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进行出院带药指导及 饮食指导。
疾病相关知识
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是肘部比较复杂 和严重的关节内骨折。
健康教育
以患肢的肌肉舒缩活动为主,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 环,减轻肿胀,防止关节僵硬,利于骨痴生长。功能锻 应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主。
1.手术6小时后,指导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的手指屈伸运动。 2.术后第1-2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肩关节及腕关节运动及手指握拳运动 3.术后第3-5天可逐渐进行肘关节的屈伸运动,动作轻柔,被动逐渐转为主动活动。 同时可进行全身的功能锻炼。 4.术后7~10日后,骨折基本稳定时,可加强肘关节屈伸运动。每日活动数次,以促 使肘关节产生轻度屈伸及旋转运动,如此可防止关节之粘连,并对关节面有“自 身模造”作用。可由别人用一手扶住肘窝,另一手握住患者腕关节,给与加强肘关 节屈伸及前臂的旋转。骨折基本连接后,即可主动锻炼膝屈伸,直至功能恢复正 常。 5.进行负重活动须待骨折牢固愈合后,一般不少于6~8周。
肱骨髁上骨折手术记录

肱骨髁上骨折手术记录肱骨髁上骨折手术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姓名:XXX年龄:XX岁性别:X住院号:XXX主诉:患者因右上肢剧烈疼痛、不能活动就诊。
病史:患者无特殊过敏史和手术史。
此前无相关肘关节疾病史。
体格检查:患者右上肢活动受限,肘关节明显肿胀,皮肤无损伤、无血肿,神经血管完整。
辅助检查:X光片显示右上肢肱骨髁上骨折,髁上碎裂骨块位于肘关节内。
诊断: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方案:骨科团队讨论后,决定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案为内固定手术,使用钢板和螺钉固定骨折髁上碎裂骨块,并恢复肘关节的稳定性。
手术过程:1. 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取侧卧位。
2. 清洁手术部位,覆盖无菌巾。
3. 静脉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
4. 进行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切口,切开皮肤和软组织。
5. 检查骨折髁上碎裂骨块的位置和大小。
6. 使用牙钳和骨钳清理骨折区域,恢复正常骨形。
7. 选择合适的钢板和螺钉,将其固定在髁上碎裂的骨块上。
8. 通过X光机确认内固定物的位置和固定效果。
9. 清洗手术切口,关闭皮肤,进行敷料包扎。
10. 患者转入恢复室观察。
术后处理:1. 术后患者监测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
2. 应用镇痛药和抗生素预防感染。
3. 术后第二天开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包括肘关节活动、手指功能锻炼等。
4. 术后第三天拆除引流管,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5. 根据术后X光片,定期复查骨折愈合情况。
6. 根据患者康复情况,逐渐加大康复训练强度。
7. 术后第三周拆除钢板和螺钉。
随访:患者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肘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评估手术效果。
结语:本次手术成功完成,术后患者肘关节稳定,疼痛减轻,功能逐渐恢复。
患者遵循康复训练方案,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目前术后随访显示骨折愈合良好,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肱骨髁上骨折手术记录

患者麻醉胜利后,患者仰卧位,右肘部置于外展手术台上,常规碘酒酒精消毒左肘部手术范围,铺巾,贴切口爱护膜,作右肘部外侧弧形切口,长约IO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电凝止血,沿肱三头肌与肱楼骨肌之间隙剥离,并向两侧牵开,切开肘关节囊,沿骨膜下剥离,暴露肱骨外股骨折端,见肱骨徽上骨折,远折端向后上方移位明显,并呈旋转移位,稍作断端四周骨膜下剥离,直视下予复位钳将骨折复位,见位置良好,分别钻入三枚克氏针固定。
活动右肘关节部未见骨折断端特别活动,剪除克氏针尾并折弯,予冲洗切口,松解止血带,检查切口内无活动性出血,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逐层缝合切口。
术中摄片示右肱骨骸上骨折复位良好,克氏针内固定位置良好。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耐受性良好,术中出血约180mL输液100OmL无输液反应。
术后观患肢末梢血运良好,病人耐受良好。
术后予护返病房。
肱骨髁上骨折 术前讨论

住院医师刘德荣: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10岁以下儿童,成年人很少见。根据暴力来源及方向可分为伸直、屈曲和粉碎型三类。伸直型最多见,占90%以上。跌倒时有肘关节在半屈曲或伸直位,手心触地,暴力经前臂传达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由于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造成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图3-260。骨折近段常刺破肱前肌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图3-27)。骨折时,肱骨下端除接受前后暴力外,还可伴有侧方暴力,按移位情况又分尺偏型和桡偏型;屈曲型较少见。肘并节在屈曲位跌倒,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髁上骨折后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常为后下斜向前上方,与伸直型相反。很少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粉碎型多见于成年人。引型骨折多属肱骨髁间骨折,按骨折线形状可分T型和Y型或粉碎型骨折
住院医师许开信: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诊断比较容易,患者多系儿童。外伤后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并有畸形。在诊断肱骨髁上骨折同时要注意手部温度、脉搏、运动及感觉,以明确有无血管,神经损伤。另外和肘并节脱位鉴别
住院医师赵军:肱骨髁上骨折一般采用手法整复或牵引治疗。当有血管、神经伤时,特别是血管伤应考虑手术探查,手术目的是修复血管或解除其压迫,对神经伤也同时采用手术治疗,顺便整复骨折。单纯为了整复骨折很少采用手术方法。该患者手法不宜复位,关节结构改变明显,适宜手术治疗。
主任医师唐高天:就对该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意见和手术方案问题,大家发表了很多很好意见,问题涉及到了许多方面,是一次互相学习与交流的好机会。下面我再谈一下个人看法,供进一步讨论与诊治参考:1、手术指征明确。2、对病人的全身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密切监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3、各项操作都应准确、轻柔。4、手术开始前应患肢驱血,包扎上臂止血带;术后用石膏托固定3-5周,逐渐练习腕关节屈伸活动,6-8周恢复负重行走。
肱骨髁间及髁上粉碎性骨折16例临床治疗观察

患者均在 门诊 由手术医师随访 , 均采用 C seam/ 分标 准评 asbu 1 评
估 其 疗效 , 组优 9例 , 5例 , 1 , 1例 , 良率 为 本 良 可 例 差 优
8. 以下为本组 1 7 %. 5 例患者术前、 术后正位片( 见图 1图 2. 、 )
肘关节应 被动 屈 曲到 大致正常 范 围, 并开 始主动 活动 。术后 6周 ~ 0 , l 周 复查 x线片有骨痂生长时开始提重物或进行力量
恢复训练 。
2 结 果
碎性骨折简单实用, 安全有效 。
【 关键 词 】肱骨骨折
重 建 钢 板
பைடு நூலகம்
髁 间髁上
骨折 内固定术
锁定
本组 1 6例患者随访 4个月 一 , 3年 平均 1 8个月 。所 有 年 随着道路交通 的高速发展 ,高能量损伤患者 的 日益增多 , 强大暴力所致 的肱 骨髁上髁 间粉碎性 骨折逐年增加 , 如何 更好 地 处理 这 些 骨折 , 为 临床 医生 面临 的一个 难 题 。2 0 成 0 6年 1 0月一 2 l 年 5月 ,我科应用尺骨鹰嘴切断入路双锁定重建 0 1 钢板进行 肱骨髁 间及髁上粉碎性 骨折 的开放复位 内固定治疗 , 不仅获得了良好的固定效果, 而且简化了手术步骤 , 现报告如下。
红花黄色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王 秀 文
( 洮南市 富文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 , 吉林 洮南 1 7 0 ) 3 1 0
【 摘要 】目的
观察 注射 用红花黄 色素联合低 分子肝素钠
将 诊 断 明确 的 不稳 定 型 心
1 治疗 方法 . 2
对照组 给予硝 酸酯类 、血管紧 张素转换
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步骤

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步骤
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是一项复杂的程序,需要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来执行。
下面将
介绍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的一般步骤。
1. 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会接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以确
保手术过程中患者不会感到疼痛。
2. 切口,外科医生会在患者的手臂上做一个切口,以便进入受
伤的肱骨髁上部位。
3. 复位,在切口下,医生会重新定位骨折的骨头,确保它们恢
复到正确的位置。
这可能需要使用特殊的工具和技术来完成。
4. 固定,一旦骨头复位,医生会使用金属螺钉、钢板或钢丝将
骨头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以便愈合。
这些固定材料通常会留在患者
体内,直到骨折完全愈合。
5. 关切口,手术结束时,医生会缝合切口并进行包扎,以促进
伤口的愈合。
6. 康复,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和康复运动,以帮助手臂恢复功能和力量。
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是一项复杂的程序,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来执行。
手术后,患者需要密切关注伤口愈合情况,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以确保手臂能够恢复到最佳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指征:
1.左股骨内外侧髁骨折,波及关节面,具有手术指征,左胫骨平台骨折,为左膝外侧副韧带止点骨折,具有手术指征;
2.患者及家属具手术意愿强烈。
有无手术禁忌(心、肝、肾功能是否正常)
暂无。
血型及备血量:无备血。
术前讨论(麻醉方法、术式摘要、术中注意事项、拟定手术者及助手)
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
术式:切开复位星状钢板及空心钉内固定术。
术中注意事项:
1.术中小心操作,保护重要血管及神经;
2.尽量解剖复位;
拟定术者及助手:
(术前向家属单位领导详细交待病人的诊断,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危险性,以及发生突然死亡的可能性,术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并发症等,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完全同意后签字)
家属及患者签字:
是否同意手术:
患者:家属:(与患者关系:)
时间:年月日时
主管医师:
保山市中医医院
骨1病区术前小结记录
住院号姓名性别ຫໍສະໝຸດ 年龄岁入院日期
术前诊断:1.左股骨内外侧髁骨折;2.左胫骨平台外侧副韧带止点骨折
诊断依据(主要症状、体征及有关检查)
1.症状:左膝肿痛,活动受限;
2.体征:左下肢肿胀,左膝前可见皮肤擦伤,左膝及左大腿下段广泛压痛,左膝关节活动受限,左膝浮髌试验(+),左膝抽屉试验及研磨试验不能配合,左侧足背动脉搏动较右侧减弱,足趾浅感觉较右侧减退,足趾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