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分子的改造方法及研究进展
酶分子的化学修饰

酶分子的化学修饰
酶分子化学修饰就是在分子水平上 对酶进行改造,以达到改构和改性的目 的。在体外将酶分子通过人工的方法与 一些化学物质,特别是一些有生物相容 性的物质进行共价连接,从而改变酶的 结构和性质。这些化学物质称为修饰试 剂,酶化学修饰主要用于基础酶学的研 究和疾病治疗。
酶化学修饰的应用领域
例如用聚乙二醇共价修饰超氧化物歧化 酶(SOD),不仅可以降低或消除酶的抗 原性,而且提高了抗蛋白酶的能力,延 长了半衰期,从而提高了药效。
PEG是线性大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 性和水溶性,在体内无毒性、无残留、 无免疫原性,并可消除酶分子的抗原性, 被广泛用于酶的修饰。
PEG末端活化后可以与酶产生交联,使酶 分子被覆盖上一层疏松的亲水外壳,导 致动力学发生改变,从而产生许多有用 的性质,如可以在广泛的pH范围内溶解、 不被离子交换剂吸附,电泳迁移率下降 等。
加酶液
E E E
S
P
图:反相胶团的结构和酶的分布
二、酶分子的内部修饰 (一)非催化活性基团的修饰:通过对 非催化残基的修饰可以改变酶的动力学 性质,改变酶对特殊底物的亲和力;
(二)酶蛋白主链的修饰:主要是靠酶 法进行修饰,用蛋白酶对主联进行部分 水解,可以改变酶的催化特性。
(三)催化活性基团的修饰:通过选择 性修饰催化活性氨基酸的侧链来实现氨 基酸残基的取代,使一种氨基酸侧链转 化为另一种氨基酸侧链,这种方法又称 为化学突变法。
46
40 20 50 0
64
90 99 95 80
二、抗原性:修饰酶的抗原性与修饰剂 有关,目前比较公认的是PEP和人血清白 蛋白在消除酶分子抗原性方面效果较好。
修饰酶的抗原性变化
酶
胰蛋白酶 过氧化氢酶 Arg 酶
酶工程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酶工程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酶工程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医药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酶,作为生物体内的一类特殊蛋白质,具有高效、专一和温和的催化特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等多个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酶工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重点分析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酶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包括酶的来源、分离纯化、固定化以及酶反应器的设计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论述酶工程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多个应用方面,如药物合成、药物转化、药物分析和疾病诊断等。
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分析,展示酶工程技术在提高药物生产效率、降低药物成本、改善药物质量和提高疾病诊疗准确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还将对酶工程技术在医药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酶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更加深入和广泛。
例如,新型酶的发现与改造、酶固定化技术的创新、酶反应器的优化以及酶工程技术在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新兴领域的应用等,都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和方向。
酶工程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酶工程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酶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酶工程技术,作为一门应用生物技术的分支,其基础理论主要涵盖酶学基本原理、酶反应动力学、酶分子设计和改造以及酶固定化技术等方面。
酶学基本原理是酶工程技术的基石。
酶是生物体内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具有高度专一性和高效性。
酶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速生物化学反应,使得原本难以进行的反应在温和条件下也能迅速进行。
了解酶的结构、催化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对于酶工程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
酶反应动力学是研究酶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关系的科学。
通过对酶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可以了解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反应速率常数以及反应机制等,为酶工程技术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酶分子的化学修饰

2、定点突变和化学修饰结合技术
利用定点突变法来改变酶的底物专一性,开发出 了新型的酶制剂。将定点突变所得酶进行化学修饰, 得到一些新颖的酶制剂。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在酶的关 键活性位点引入一个氨基酸残基,然后利用化学修饰 法对突变的氨基酸残基进行修饰,引入一个小分子化 合物,得到一种化学修饰突变酶。
枯草杆菌蛋白酶化学修饰突变过程
1、交联技术
酶的人工交联可在一条多肽链内形成,是一种作 用于分子间或分子内部的交联方式,能提高酶的稳定 性,防止酶在不良环境中失活。 Fernandez 等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分子内交联方式。 实验表明这种方式在酶主要的氨基基团上,戊二醛 (GLU)对其进行了交联修饰(修饰度45% ~ 55%), 然后把修饰酶在pH 9 和20C 的条件下老化30 min。在 这段时间内酶的活性虽然有所损失,但是稳定性提高 了3 倍。
实验结果分析: 反应pH对PA-PPL活性的影响—— 修饰酶PA-PPL的水解活性明显高于原酶PPL, 且PPL在修饰前后,最适pH范围未发生明显变 化,均为7.0-8.0。
实验结果分析: 反应温度对PA-PPL活性的影响——
在试验温度范围内,修饰酶PA-PPL的水解活性明显高 于原酶PPL,但二者的最适反应温度相同,都为 40℃ .
刘宏芳,侯瑶,赵新淮;大豆蛋白限制性酶解修饰与产品的溶解性和保 水性变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01,40(1):97-103. 田国贺,郭佳宓,吕团伟等;聚乙二醇对菠萝蛋白酶的化学修饰[J]; 生物技术;2006-02,16(1):35-38.
二、原理、修饰剂及反应
1、化学修饰原理
1)增强酶天然构象的稳定性与耐热性
修饰剂分子存在多个反应基团,可与酶 形成多点交联。使酶的天然构象产生 “刚性”结构。
酶分子的改造方法及研究进展

酶分子的改造方法及研究进展裴蓓10生物技术及应用班摘要:酶工程的研究已经发展到分子水平,在体外通过基因工程、化学、物理等手段改造酶分子结构与功能,大幅提高了酶分子的进化效率和催化效率,生产有价值的非天然酶。
本文对常见的酶分子的改造方法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化学修饰法、生物酶工程法、定点突变法,最后结合当今的形式对酶改造的发展前景做了描述。
关键词:酶分子改造方法前景正文:1 酶分子改造的目标1.1 提高酶的稳定性1.2 提高酶的活性1.3 增强酶的选择性1.4 改变酶的表面特性2 改造酶分子的方法近年来,特别是随着蛋白质工程的(protein engineering)应用,即把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计算生物化学结合起来,根据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知识,经过计算机辅助的分子设计,按照人类的需要,产生性能优良的酶分子。
就目前情况来看,现在常用的酶分子修饰方法有:2.1化学修饰法在应用过程中,有时会因酶的稳定性差、活力不够理想及具有抗原性等缺点而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常需对酶进行适当再修饰加工,以改善酶的性能。
酶的修饰可分为化学修饰和选择性遗传修饰两类。
酶分子的化学修饰是指通过主链的剪接切割和侧链的化学修饰对酶分子进行改造,造的目的在于改变酶的一些性质,创造出天然酶不具备的某些优良性状扩大酶的应用以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
酶分子的化学修饰常见的方法有:部分水解酶蛋白的非活性主链,利用小分于或大分子物质对活性部位或活性部位以外的侧链基团进行共价修饰,酶辅因子的置换等。
2.2生物酶工程法酶的化学修饰法并非改造酶的惟一手段。
随着人们对酶的深入研究以及氨基酸一级结构的测定、基因重组技术的应用等,可以彻底地改造、合成并且模拟酶。
这也就是生物酶工程的主要内容。
生物酶工程主要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酶和蛋白质工程技术改造酶两方面内容。
对自然酶的化学结构进行修饰以改善酶的性能的方法很多。
例如,a一淀粉酶一般有 Ca2+,Mg等金属离子,属于杂离子型,若通过离子置换法将其他离子都换成Ca2=,则酶的活性提高3倍,稳定性也大大增加;胰凝乳蛋白酶与水溶性大分子化合物右旋糖酐结合,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某些细微改变,使其催化活力提高4倍;还有对抗白血病药物——天冬酰胺酶的游离氨基进行修饰后,该酶在血浆中的稳定性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分子改造 高效表达研究及应用

一、碱性磷酸酶的特性
3、底物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具有多种底物特异性,可根据底物的不同分为不 同的亚型。例如,肠型碱性磷酸酶(intestinal alkaline phosphatase,IAP) 主要催化小分子磷酸酯的水解,而骨型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P)则主要催化磷酸基团从骨胶原等大分子中释放。
背景
背景
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是一种丝氨酸磷酸酶,能够催化磷酸基团的裂解,具有 广泛的底物特异性。然而,天然的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在某些应用场景下可能存 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催化效率不高、稳定性欠佳等。因此,针对大肠杆菌碱性 磷酸酶的分子改造和高效表达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目的
目的
本次演示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进行分子改造,提高其催 化效率和稳定性,并探究高效表达的策略。具体研究问题包括:1)如何对大肠 杆菌碱性磷酸酶进行分子改造?2)这些改造对酶的催化效率和稳定性有何影响? 3)如何实现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的高效表达?
二、碱性磷酸酶的应用
二、碱性磷酸酶的应用
1、生物分析:由于碱性磷酸酶具有优良的底物特异性,因此在生物分析领域 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可以利用AP的底物特异性来检测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的 活性,从而为研究生物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
二、碱性磷酸酶的应用
2、生物工程:在生物工程领域,碱性磷酸酶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和蛋白质 工程中。例如,可以利用AP的活性位点来设计新型的催化剂和药物分子。此外, AP还可以作为基因治疗和疫苗佐剂中的关键成分,用于调节免疫反应。
内容摘要
对于昆虫碱性磷酸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种类昆虫中碱性磷酸酶的分类、 基因结构、表达调控等方面。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昆虫碱性磷酸酶可以分为多 个亚家族,每个亚家族具有不同的基因结构和表达调控特征。例如,在蝗虫中发 现了两种碱性磷酸酶,分别命名为APL1和APL2,它们在基因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差 异,同时在表达调控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微生物酶分子改造研究进展

近年来,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手段对酶分子进行改造,以 提高其稳定性。以下是这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1、定点突变技术: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可以在酶分子中引入或替换特定的 氨基酸残基,以改变酶的稳定性。例如,将谷氨酸残基定点突变为赖氨酸,可以 提高酶在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
2、融合技术:将酶分子与其它蛋白质或蛋白质片段进行融合,可以改变酶 的稳定性。例如,将抑酶蛋白与目标酶进行融合,可以显著提高酶的热稳定性。
3、蛋白质工程:蛋白质工程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对酶分子进行全局 或局部的改造。通过优化酶分子的三维结构,可以显著提高酶的稳定性。
4、噬菌体展示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可以利用噬菌体为载体,将目标酶分 子与噬菌体蛋白融合表达。通过选择合适的配体,可以得到高稳定性的突变体酶。
5、结构生物学指导:结构生物学可以揭示酶分子稳定性的结构基础。通过 对稳定性和不稳定性的氨基酸残基进行鉴定,可以指导改造过程,提高酶的稳定 性。
研究方法
分子酶工程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设计、基因克隆、定点突变、蛋白质表 达与纯化、活性检测等多个环节。首先,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设计实验方案, 确定需要改造的酶基因序列和蛋白质结构。接着,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将目的基因 导入表达载体中,实现目的基因的高效表达。
研究结果
近年来,分子酶工程的研究成果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微生物酶分子改造研究进展
基本内容
微生物酶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和催化效能的生物分子,在许多工业和生物 技术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微生物酶的特性和功能往往取决于其蛋白质分子 的结构,因此,对微生物酶分子的改造和优化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这种优 化可以通过定向进化、理性设计或组合方法来实现,以改进酶的活性、稳定性或 选择性。
酶分子的改造方法及研究进展

酶分子的改造方法及研究进展裴蓓10生物技术及应用班摘要:酶工程的研究已经发展到分子水平,在体外通过基因工程、化学、物理等手段改造酶分子结构与功能,大幅提高了酶分子的进化效率和催化效率,生产有价值的非天然酶。
本文对常见的酶分子的改造方法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化学修饰法、生物酶工程法、定点突变法,最后结合当今的形式对酶改造的发展前景做了描述。
关键词:酶分子改造方法前景正文:1 酶分子改造的目标1.1 提高酶的稳定性1.2 提高酶的活性1.3 增强酶的选择性1.4 改变酶的表面特性2 改造酶分子的方法近年来,特别是随着蛋白质工程的(protein engineering)应用,即把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计算生物化学结合起来,根据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知识,经过计算机辅助的分子设计,按照人类的需要,产生性能优良的酶分子。
就目前情况来看,现在常用的酶分子修饰方法有:2.1化学修饰法在应用过程中,有时会因酶的稳定性差、活力不够理想及具有抗原性等缺点而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常需对酶进行适当再修饰加工,以改善酶的性能。
酶的修饰可分为化学修饰和选择性遗传修饰两类。
酶分子的化学修饰是指通过主链的剪接切割和侧链的化学修饰对酶分子进行改造,造的目的在于改变酶的一些性质,创造出天然酶不具备的某些优良性状扩大酶的应用以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
酶分子的化学修饰常见的方法有:部分水解酶蛋白的非活性主链,利用小分于或大分子物质对活性部位或活性部位以外的侧链基团进行共价修饰,酶辅因子的置换等。
2.2生物酶工程法酶的化学修饰法并非改造酶的惟一手段。
随着人们对酶的深入研究以及氨基酸一级结构的测定、基因重组技术的应用等,可以彻底地改造、合成并且模拟酶。
这也就是生物酶工程的主要内容。
生物酶工程主要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酶和蛋白质工程技术改造酶两方面内容。
对自然酶的化学结构进行修饰以改善酶的性能的方法很多。
例如,a一淀粉酶一般有 Ca2+,Mg等金属离子,属于杂离子型,若通过离子置换法将其他离子都换成Ca2=,则酶的活性提高3倍,稳定性也大大增加;胰凝乳蛋白酶与水溶性大分子化合物右旋糖酐结合,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某些细微改变,使其催化活力提高4倍;还有对抗白血病药物——天冬酰胺酶的游离氨基进行修饰后,该酶在血浆中的稳定性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酶分子定向进化技术的原理,发展和应用

酶分子定向进化技术的原理,发展和应用一、引言酶分子定向进化技术是一种利用人工手段来加速酶的进化过程,以获取具有特定功能的酶分子的方法。
这一技术的发展,为生物科技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为医药、能源、化工等领域提供了更加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酶分子定向进化技术的原理、发展和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让读者对这一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酶分子定向进化技术的原理1. 酶的定向进化原理酶分子定向进化技术的原理基于遗传学中的自然选择与突变原理,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的演化过程,人为地筛选和改造酶的DNA序列,使其在实验室条件下得到指定的功能。
具体而言,该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酶库构建:通过收集、分离和筛选具有潜在进化价值的酶资源,构建一个原始的酶库。
(2) DNA随机突变:对酶的DNA序列进行随机突变,产生大量变异的酶序列。
(3) 筛选与筛除:将变异的酶序列进行筛选,保留具有目标功能的酶序列,淘汰其他无用的序列。
(4) 重复进化:通过多次重复的突变、筛选和繁殖过程,逐渐获得更符合要求的酶序列。
这一过程模拟了自然选择与突变的原理,通过实验室条件下的人为筛选与改造,最终获得了具有特定功能的酶分子。
2. 酶分子定向进化技术的原理意义酶分子定向进化技术的原理意义在于,通过人工手段对酶进行改造和优化,获取具有特定功能的酶,为人类创造了更多的生物资源。
由于天然界中存在的酶种类有限,而许多工业和生物医药领域需要定制的酶来完成特定的反应和功能,因此酶分子定向进化技术的意义不言而喻。
通过这一技术,研究人员可以获取到更为适用于特定领域的酶资源,推动了生物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
三、酶分子定向进化技术的发展历程1. 初期探索与应用酶分子定向进化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科学家们首次尝试通过体外实验室进化来改进酶的性质。
从那时起,人们就意识到酶分子定向进化技术的巨大潜力,并开始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与应用。
早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从事生物制药和有机合成反应等领域,对酶进行改造和优化,以获得更高效的反应催化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分子的改造方法及研究进展裴蓓10生物技术及应用班摘要:酶工程的研究已经发展到分子水平,在体外通过基因工程、化学、物理等手段改造酶分子结构与功能,大幅提高了酶分子的进化效率和催化效率,生产有价值的非天然酶。
本文对常见的酶分子的改造方法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化学修饰法、生物酶工程法、定点突变法,最后结合当今的形式对酶改造的发展前景做了描述。
关键词:酶分子改造方法前景正文:1 酶分子改造的目标1.1 提高酶的稳定性1.2 提高酶的活性1.3 增强酶的选择性1.4 改变酶的表面特性2 改造酶分子的方法近年来,特别是随着蛋白质工程的(protein engineering)应用,即把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计算生物化学结合起来,根据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知识,经过计算机辅助的分子设计,按照人类的需要,产生性能优良的酶分子。
就目前情况来看,现在常用的酶分子修饰方法有:2.1化学修饰法在应用过程中,有时会因酶的稳定性差、活力不够理想及具有抗原性等缺点而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常需对酶进行适当再修饰加工,以改善酶的性能。
酶的修饰可分为化学修饰和选择性遗传修饰两类。
酶分子的化学修饰是指通过主链的剪接切割和侧链的化学修饰对酶分子进行改造,造的目的在于改变酶的一些性质,创造出天然酶不具备的某些优良性状扩大酶的应用以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
酶分子的化学修饰常见的方法有:部分水解酶蛋白的非活性主链,利用小分于或大分子物质对活性部位或活性部位以外的侧链基团进行共价修饰,酶辅因子的置换等。
2.2生物酶工程法酶的化学修饰法并非改造酶的惟一手段。
随着人们对酶的深入研究以及氨基酸一级结构的测定、基因重组技术的应用等,可以彻底地改造、合成并且模拟酶。
这也就是生物酶工程的主要内容。
生物酶工程主要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酶和蛋白质工程技术改造酶两方面内容。
对自然酶的化学结构进行修饰以改善酶的性能的方法很多。
例如,a一淀粉酶一般有 Ca2+,Mg等金属离子,属于杂离子型,若通过离子置换法将其他离子都换成Ca2=,则酶的活性提高3倍,稳定性也大大增加;胰凝乳蛋白酶与水溶性大分子化合物右旋糖酐结合,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某些细微改变,使其催化活力提高4倍;还有对抗白血病药物——天冬酰胺酶的游离氨基进行修饰后,该酶在血浆中的稳定性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酶进行化学修饰时,应注意:(1)修饰剂的要求 (2)酶性质的了解 (3)反应条件的选择大多数酶经过修饰后性质会发生一些变化,如酶的热稳定性、抗各类失活因子能力、抗原性、半衰期、最适PH值等酶学性质,酶修饰中存在的问题是,随着酶与修饰剂结合率提高,酶活回收率将下降。
克服的方法是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如添加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保护酶活性部位以及改进现有的修饰工艺,进一步完善酶的化学修法。
制备修饰酶的目标:提高酶活力;改进酶的稳定性允许酶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起作用最适PH 值或温度,改变酶的特异性使它能催化不同底物的转化改变催化反应类型,提高催化过程的反应效率。
2.2.1 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和生产酶基因工程改造酶分子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①用基因工程技术大量生产酶。
②修饰酶基因,产生遗传修饰。
③设计出新酶基因,合成自然界从未有过的酶。
自从 20 世纪 70 年代重组DNA技术的建立,使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天然酶的依赖,特别是当从天然材料获得酶蛋白极其困难时,重组DNA技术更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
近十年来,基因工程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较容易地克隆各种各样天然的酶基因,使其在微生物中高效表达,并通过发酵进行大量生产。
目前已有100多种酶基因克隆成功,包括尿激酶基因、凝乳酶基因等。
克隆是酶基因工程的关键的一步,是把编码目的酶的基因插入适当的载体然后带人与载体相容的宿主,并随宿主复制。
当酶基因插人载体后,在宿主中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利用自生携带的起始密码子,启动合成与天然酶完全相同的酶;另一种是利用载体所具有的密码子,合成相应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经化学或酶活水解后形成大然酶。
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和凝乳酶是应用基因工程获得大量酶的最成功例了人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是一类丝氨酸蛋白酶,能使纤维蛋白溶酶原水解产生有活性的纤维蛋白溶酶,溶解血块中的纤维蛋白,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促进体内血栓溶解。
利用工程菌株生产的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在疗效上与人体合成的酶完全一效,目前已用于临床试验。
凝乳蛋白酶是生产乳酪的必需用酶,其来源有限。
从微生物中提取的凝乳蛋白酶常会引起乳酪苦味。
因此,人们克隆了小牛凝乳酶基因在酵母系统中表达,得到的凝乳酶与从小牛胃中提取的天然酶性质完全一致。
2.2.2 蛋白质工程改造和生产酶2.2.2.1 合理设计合理设计是蛋白质工程最早使用的技术,而且现在也在广泛的使用。
要达到此目的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用结晶学技术来获得蛋白质结晶体,然后利用x一射线技术对晶体进行测量、分析,确定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第二借助计算机对蛋白质进行选择修饰,从氨基酸的化学结构预见空间结构,或通过人工智能等其它方法来确定蛋白质和功能的关系,找到要修饰的位点。
第三,通过对基因序列的了解,运用定点突变技术来进行碱基替换。
通过此法来改变蛋白质的功能,但要想获得理想的蛋白质工程产物往往要经过多次分析,替换才能达到目的[2]。
2.2.2.2 定向进化定向进化是蛋白质工程的新策略,它是在不需要事先了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模拟自然进化机制,以改进的诱变技术结合确定进化方向的选择方法。
因此它能解决合理设计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定向进化是在待进化蛋白质基因的PCR扩增反应中,利用TaqDNA多聚酶不具有3'-5’校对功能的性质,配合适当条件,以很低的比率向目的基因中引人突变,构建突变库,凭借定向选择方法,选出所需性质的蛋白质。
定向进化实际就是随机突变加上选择,它与自然进化不同,整个过程都是在人为控制下进行的,并且还可以模拟真核细胞中DNA 随机拼接这一蛋白质进化过程来加速蛋白质的优化[3,4]。
酶的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仍需要应用基因工程的全套技术。
所不同的是,酶的基因工程主要解决的是酶大量生产的问题,而蛋白质工程则致力于天然蛋白质的改造,制备各种定做的蛋白质,但也要用到基因工程的技术手段。
2.3 酶分子的定向改造和进化酶分子设计可以采用定点突变(sited directedmuta genesis)和体外分子定向进化(in vitromolecular directed evolution)两种方式对天然酶分子进行改造[5]。
2.3.1定点突变定点突变需要知道酶蛋白的一级结构及编码序列,并根据蛋白质空间结构知识来设计突变位点。
定点突变技术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已知DNA序列中取代、插入或缺失一定长度的核苷酸片段[6]。
该方法与使用化学因素、自然因素导致突变的方法相比,具有突变率高、简单易行、重复性好的特点。
图1为overlap extension PCR介导定点突变的基本过程[1],其中C和D是相互匹配、并含有特定突变点的一对引物。
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对天然酶蛋白的催化性质、底物特异性和热稳定性等进行改造已有很多成功的实例,酶性质随着经定点突变而改变,正是由于突变的定向性、取代残基的可选择性、对高级结构的无(少)干扰性、检验手段的可靠性,与其他技术相比,定点突变技术显得准确而有效[7]。
然而,定点突变技术只能对天然酶蛋白中少数的氨基酸残基进行替换,酶蛋白的高级结构基本维持不变,因而对酶功能的改造较为有限。
2.3.2 体外分子定向进化体外定向进化是近几年新兴起来的一种蛋白质改造新策略,它可以在尚不知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或者根据现有的蛋白质结构知识尚不能进行有效的定点突变时,借鉴实验室手段在体外模拟自然进化的过程(随机突变、重组和选择),使基因发生大量变异,并定向选择出所需性质或功能,从而使几百万年的自然进化过程在短期内得以实现。
具体的在上面已经详述过。
3酶分子改造展望相对于其它各种功能蛋白质,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还处于幼年期,如何能够对酶蛋白实施分子改造,使它们的性能得到改善,是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近年来,特别是抗体酶的发展为酶分子设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它打破了化学酶工程和生物酶工程的界限,结合了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等技术,制备出具有高度底物专一性及特殊催化活力的新型催化抗体。
人们预测,随着新生物工程技术和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发展,将有更先进的重组技术用来直接从抗体库中筛选催化抗体。
参考文献:[1]朱俊晨.王小菁. 酶的分子设计、改造与工程应用.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24(8):32--37[2] 吴华昌.邓静.吴晓莉.韩莎. 蛋白质工程在改造工业用酶中的应用. 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2004,17(2):81--84[3] 甘景镐. 从蛋白质工程学谈漆酶改造的途径. 福建师范大学高分子研究所论文,1988:28--29[4] 唐良华.夏黎明.苏敏.微生物脂肪酶分子改造研究进展.生物技术,2003,13(3):42--44[5] [1]Zhangxe.Molecular control of enzyme used in analysis molecular[J],Wuxi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1999,18(5):1l8—121[6] 许伟.李艳.严明. 定点突变技术在转氨酶改造中的应用.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4):55—58[7] ]张今.分子酶学工程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