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共识:治疗老年人消化不良,补充消化酶是基本措施

合集下载

57.《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专家共识》解读

57.《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专家共识》解读

《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专家共识》解读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科老年病科郑松柏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2015-09-17郑松柏教授,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老年消化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老年消化协助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老年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副总编辑,《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等杂志编委。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一组源自上腹部、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的症候群,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上腹胀闷或早饱感或餐后饱胀、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症状,但上消化道内镜、肝胆胰影像学和生化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前述检查有明显异常者称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

鉴于老年人共病多、多重用药等多方面的特殊性,为规范诊治流程、合理应用相关药物、提高老年人FD的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和《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委会组织国内老年医学、消化病学和临床药学专家,制定了本专家共识。

老年人是FD高危高发人群发达国家消化不良发病率为15%~41%,亚洲不同地区发病率为8%~23%,我国报道的发病率为18%~35%。

比利时一项多中心调查报道,消化不良症状发生率随增龄增高,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达24.4%。

我国广东地区普通人群的消化不良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为24.5%。

老年人FD病因和病理生理特点1.胃电活动减弱、节律紊乱,胃运动功能减退。

老年人的胃电活动和胃动力变化主要包括胃电活动减弱、节律紊乱,胃运动功能减退;胃电图测定胃电活动发现老年人胃电波幅较青年人显著降低,基本胃电节律紊乱比例明显高于青年人;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餐后胃蠕动和收缩力降低,胃排空延迟,低体力活动者多见;这些改变可能与肠神经系统的老化(肠神经元数量减少和Cajal间质细胞丢失)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关。

消化酶与老年消化不良

消化酶与老年消化不良

消化酶与老年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和老年人消化是人的最基本的生理过程。

进食食物后,消化系统就开始行动了。

把大分子物质变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是消化过程。

消化的机制是非常复杂的,主要分为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机械性消化与食管、胃肠动力有关。

化学性消化与各种消化酶、胆汁、胰液的参与有关。

老年人,我们过去常说,人老了,病就多了。

民间常有“老人”、“年过半百”来形容人走向老年。

过去说“六十曰老”,也就是说把六十岁称为老年期的界限。

传统习惯常常以十年为一个界限,称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曰耄,八十曰耋,九十曰鲐背或黄耆,百年曰期颐。

现在国际上对于老年人的年龄界限无统一标准,一般发达国家和地区规定65岁以上为老年人。

发展中国家规定60岁以上属于老年人的范畴。

人老是自然规律,各种功能衰退也是自然的状态。

有的老人情况好些,也就是健康老人,有的老人可能身体就差一些,总有一些慢性疾病相伴左右。

从消化系统来说,老年人的口腔会有牙病,食管胃肠会出现肌肉萎缩、收缩力减弱、蠕动减慢,食物通过时间延长等,胃肠粘膜萎缩,消化腺体减少,分泌的消化液、消化酶减少,导致消化不良的发生。

消化不良的主要表现有腹胀、进食后上腹部不适、嗳气、打嗝、反酸、腹胀、腹泻、肠鸣、口臭等。

其实,老年人消化不良症状中,有很多与消化酶的缺乏有关。

消化酶对于消化的帮助,贯穿整个消化过程中,与机械性消化一起协调完成消化过程。

我们知道,随着年龄的增加,消化系统的器官结构和功能也存在生理性退化,这也是导致老年人消化不良高发的主要原因。

研究发现,我国广东地区消化不良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率高达24.5%。

上面也谈到,老年人消化不良的发生机制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有关,胃排空延迟、内脏敏感性异常、消化腺体分泌功能减退等有关,尤其是消化酶的缺乏等有关。

消化酶有哪些呢?消化酶有唾液淀粉酶、酸性磷酸酶、核糖核酸酶、胃蛋白酶原、胆汁、胰腺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纤维素酶等。

老年人中医保健常见消化不良的调理方法

老年人中医保健常见消化不良的调理方法

老年人中医保健常见消化不良的调理方法消化不良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在中医保健中有许多传统方法可以帮助调理消化系统,改善老年人的消化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调理方法。

一、饮食调理老年人在饮食上需要注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于辛辣油腻的食物。

合理分配饮食,注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等营养物质。

进食时,可以小口慢咽,充分咀嚼,避免大量进食和吃太快。

二、药膳调理中医认为,一些食物具有调理消化功能,可以通过配制药膳来改善老年人的消化问题。

例如,生姜、山楂、枸杞、薏仁等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

可以将这些食材搭配煮成粥或炖汤,既可以滋补身体,又可以改善消化不良。

三、针灸调理针灸是中医常用的调理方法之一,适度的针灸可以刺激穴位,改善脾胃功能,调理消化不良。

老年人可以选择到正规的中医机构接受针灸治疗,或者在家中使用按摩棒按摩脾胃穴位,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

四、穴位按摩按摩也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调理方法,通过刺激穴位,促进气血循环,达到调理消化不良的效果。

老年人可以通过按摩腹部、胃经等穴位,按摩时要适度用力,避免过度刺激。

五、运动调理适量的运动对于老年人维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也可以帮助调理消化不良。

建议老年人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加速消化,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

六、心理调节心理因素对于消化系统的健康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老年人在饮食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过度焦虑或紧张。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进行放松,保持心态平和,从而促进消化吸收。

七、养生习惯良好的养生习惯对于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健康至关重要。

老年人应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

养成定时上厕所的习惯,避免便秘等消化问题的发生。

总结:老年人中医保健常见消化不良的调理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药膳调理、针灸调理、穴位按摩、运动调理、心理调节和养生习惯等。

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调理方法,改善消化问题,提升生活质量。

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那些事(二)

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那些事(二)

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那些事(二)消化不良是指位于上腹部的一个或一组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和早饱感,还可包括其他,如上腹部胀气、恶心、呕吐及嗳气等,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上述慢性消化不良症状,但消化道内镜、肝胆胰影像学和生化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检查有明显异常者称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

老年人(年龄≥60岁)上消化道结构和功能存在生理性退化,是FD高危人群。

上期为大家介绍了FD的症状及发病原因等,这期我们主要讲述老年FD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首先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如以餐后不适综合征(PDS)为主的患者,建议食用易消化的食物、低脂饮食、少食多餐等;以上腹痛综合征(EPS)为主的患者则建议食用胃排空较慢、对胃分泌刺激较少的食物;心理治疗等。

关于您的症状是餐后不适综合征还是上腹痛综合征的问题可参考上期科普: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一)。

二、药物治疗1. 促动力剂、抑酸剂(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是FD的一线治疗药物。

与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相关的患者,可首选促动力剂或合用抑酸剂;与上腹痛综合征(EPS)相关的可选用抑酸剂,必要时合用促动力剂。

经验性治疗的时间一般为2~4周,无效者应行进一步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或调整治疗方案。

常用促动力剂有: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常用抑酸药有:H2 受体拮抗剂(H2RA)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质子泵抑制剂有: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等。

2. 根除幽门螺杆菌(HP): HP感染的老年患者,根除HP治疗,除改善FD的症状外,还能减少发生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淋巴瘤的风险。

目前推荐的根除HP疗法为四联疗法(铋剂+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但对于高龄(≥80岁)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因此,对合并HP感染的高龄FD患者,应建议在应用促动力药、抑酸剂治疗无效时,再考虑根除HP。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摘要】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GERD)具有症状不典型、食管损伤相对较重、并发症较多等特点,治疗时也需要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

本共识总结了老年人GER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疗特点,并给出了相关推荐意见,为医务人员正确认识和规范诊治老年人GERD提供指导。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常见病,患病率随增龄增加而上升。

20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GERD患者也逐年增多。

相对于非老年人,老年人GERD具有症状不典型、食管损伤较重、并发症较多等特点,需给予格外的关注。

目前国内外尚未有专门用于规范老年人群GERD的诊断及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

一、老年人GERD的流行病学共识意见1:GERD的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推荐级别:A+,86%;A,14%。

证据等级:高质量)。

二、老年人GERD的发病机制共识意见2:老年人食管动力障碍、廓清能力降低是老年人GERD的重要发生机制(推荐级别:A+,57%;A,43%。

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共识意见3:食管裂孔疝是老年人GERD的重要影响因素(推荐级别:A+,48%;A,48%;A-,2%。

证据等级:高质量)。

共识意见4:老年人常合并慢性疾病,可能与老年人GERD患病率升高有关(推荐级别:A+,28%;A,51%;A-,21%。

证据等级:低质量)。

共识意见5:老年人常用的多种药物可诱发或加重胃食管反流病(推荐级别:A+,76%;A,21%;A-,2%。

证据等级:高质量)。

三、老年人GERD的诊断共识意见6:烧心、反流仍然是老年者典型且最常见症状,但其发生率低于中G青E年RD患患者(推荐级别:A+,71%;A,24%;A-,5%。

证据等级:高质量)。

共识意见7:老年GERD患者烧心症状严重程度无法预测食管损伤程度,烧心的严重程度与糜烂6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不平行(推荐级别:A+,1%;A,33%;A-,6%。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一、本文概述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等症状,但并无器质性改变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疗中具有独特的理论和优势,因此,制定《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旨在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提高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为患者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中医诊疗方案。

本共识意见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疗方法、预防调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

本共识意见还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旨在为中医临床医师提供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指南,以促进中医在功能性消化不良领域的临床应用和发展。

通过本共识意见的制定和推广,我们期望能够进一步提高中医在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中的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推动中医消化病学的发展和创新。

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病因病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但没有胃肠道结构改变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FD的病因病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饮食不节:长期饮食不规律,或过食生冷、辛辣、油腻之品,均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和,气机不利,从而引发FD。

情志失调:中医认为,情志失调是导致FD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可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的升降功能,形成FD。

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是FD发病的内在基础。

脾胃虚弱,运化无权,升降失和,气血生化乏源,不能滋养脏腑,导致FD的发生。

外邪入侵:外邪如风寒、湿热等,可通过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和,气机不畅,从而引发FD。

2022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专家共识

2022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专家共识

2022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专家共识为及时更新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认识,规范临床诊疗,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在2015年我国FD诊治共识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最新进展和我国研究证据,制定了2022中国FD诊治专家共识。

本专家共识涉及FD的定义、发病机制、诊断和评估、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以及难治性FD等方面内容。

陈述1:消化不良指位于中上腹的一个或一组症状,主要包括餐后饱胀、早饱、中上腹痛、中上腹烧灼感,也可表现为胀气、嗳气、恶心和呕吐(证据级别:中等质量;推荐强度:强推荐;陈述同意率:100%)。

陈述2:FD指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解释的消化不良。

大多数无警报征象的消化不良为FD(证据级别:高质量;推荐强度:强推荐;陈述同意率:100%)。

陈述3:FD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FD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负担较大(证据级别:中等质量;推荐强度:强推荐;陈述同意率:100%)。

陈述4:多种因素参与FD的发病过程,肠-脑互动异常是主要的发病机制(证据级别:低质量;推荐强度:强推荐;陈述同意率:100%)。

陈述5:对于FD患者,除了评估有无警报征象、症状频率和严重程度外,还应进行心理社会状况评估(证据级别:中等质量;推荐强度:强推荐;陈述同意率:100%)。

陈述6:我国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高发国家,推荐初诊消化不良患者及时进行胃镜检查(证据级别:中等质量;推荐强度:强推荐;陈述同意率:100%)。

陈述7:对经验性治疗无效的消化不良患者可行幽门螺杆菌检测(证据级别:中等质量;推荐强度:强推荐;陈述同意率:82%)。

陈述8:消化不良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物化学、粪便隐血试验、腹部影像学和结肠镜检查等,应根据临床诊疗需求进行选择(证据级别:中等质量;推荐强度:强推荐;陈述同意率:100%)。

陈述9:胃肠功能检测有助于了解FD发病机制,可用于胃轻瘫等疾病的鉴别诊断(证据级别:中等质量;推荐强度:强推荐;陈述同意率:97%)。

中医养生之道老年人如何改善消化问题

中医养生之道老年人如何改善消化问题

中医养生之道老年人如何改善消化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常常面临各种消化问题,如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等。

中医养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帮助老年人改善消化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养生之道,帮助老年人维持良好的消化健康。

一、饮食调理饮食对于改善消化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年人应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尽量避免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中医认为,老年人脾胃功能较弱,可以适当增加食物的温度,例如喝些温热的粥或汤,有助于促进消化功能。

同时,老年人要注意分餐制,多吃少食,保持一定的定时饮食习惯,尽可能避免大鱼大肉或过量进食。

二、运动养生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老年人改善消化问题。

中医养生推崇“动而通,通则不痛”的理念,认为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消化功能。

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轻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坚持适量运动有助于消化道蠕动,促进食物顺利通过肠胃。

三、保持心情愉快中医强调情志与脏腑的关系密切,良好的心情可以帮助改善消化问题。

老年人可能面临孤独、抑郁等情绪困扰,这些负面情绪会对消化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老年人应该保持积极愉快的心态,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社交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

适当的休闲娱乐活动也是缓解压力的好方法,如欣赏音乐、看书、旅行等,可以帮助老年人放松身心,改善消化问题。

四、中草药调理中医草药有许多可以改善消化问题的良好效果。

老年人可以适当饮用一些中草药茶,如枸杞、山楂、荆芥等,这些草药有助于消化、促进食欲和增强脾胃功能。

然而,老年人使用中草药时应该注意合理用药,遵循医师的建议,避免滥用或误用。

五、调整作息老年人的作息时间和规律也对消化功能影响很大。

中医养生提倡“早睡早起,规律作息”,因为夜晚的消化功能较弱,而早晨的消化功能较强。

老年人应该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此外,老年人应该避免太紧张或过度劳累,这些都可能导致消化问题的加重。

总结起来,老年人如何改善消化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专家共识:治疗老年人消化不良,补充消化酶是基本措施
消化不良在老年人中并不少见,如何合理给予消化酶制剂?近期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消化学组就此发表了共识。

相关要点见下:
1.老年人消化不良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

消化酶分泌不足或缺乏是老年人消化不良重要的发病因素之一,因此补充消化酶制剂是治疗老年人消化不良的基本措施。

2.消化不良症状评估应特别关注患者的食欲、排便以及消瘦、贫血、上腹包块、频繁呕吐、呕血或黑便、无法解释的身体质量减轻(>身体质量的10%)等警报征象,并做必要检查;全面了解有无胰腺和非胰腺疾病病史,并做必要的生化、影像及内镜检查予以明确。

3.消化酶制剂应用的适应证和时机:
(1)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可在一线治疗(促动力剂或抑酸剂)的基础上,辅以消化酶制剂治疗,当一线治疗无效时,则应积极给予消化酶制剂或促动力剂联合消化酶制剂治疗。

(2)老年人在消化酶生理性排泌量减少和活性降低的基础上合并器质性消化不良,应在积极处理原发病的基础上,积极、适时补充消化酶制剂。

(3)老年人胰腺疾病相关器质性消化不良常需补充胰酶含量高的、较大剂量的胰酶制剂,以减轻胰腺的外分泌负担。

(4)老年人非胰腺疾病相关器质性消化不良,只要能够进行肠内营养,即可补充消化酶制剂,并可明显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5)慢性胃炎患者存在上腹饱胀、纳差等消化不良症状时,也推荐应用消化酶制剂。

4.胰酶肠溶胶囊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老年人消化不良,但急性胰腺炎早期和慢性胰腺炎的急性发作期禁用。

5.复方消化酶胶囊可用于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无胆道梗阻的器质性消化不良,但急性肝炎和胆道完全梗阻患者禁用。

6.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主要用于因胆汁分泌不足或消化酶缺乏而引起的消化不良,但肝功能障碍、急性肝炎、胆道梗阻及胆绞痛患者禁用。

7.米曲菌胰酶片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的总有效率较高,但急性胰腺炎早期和慢性胰腺炎的急性发作期禁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