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常用药物

合集下载

麻醉科常用药物配制及用法

麻醉科常用药物配制及用法

麻醉科常用药物配制及用法麻醉科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药物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而这些药物的配制及使用方法是麻醉科医生必备的基本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麻醉科常用药物的配制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麻醉药物的配制及用法1. 麻醉诱导剂麻醉诱导剂常用的有丙泊酚、咪达唑仑等。

配制时可以将药物溶解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中,注意要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进行操作。

用法上,通常静脉注射给药,注射速度要适中,过快可能引起循环系统的紊乱。

2. 麻醉维持剂麻醉维持剂常用的有异氟醚、芬太尼等。

异氟醚是靠气体吸入的方式使用,可以使用麻醉机或面罩给药。

芬太尼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贴敷透皮贴剂的方式给药。

3. 麻醉辅助剂麻醉辅助剂常用的有氧化亚氮、阿托品等。

氧化亚氮是一种吸入麻醉剂,常用的给药方式是通过面罩吸入,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呼气浓度,避免过度麻醉。

阿托品可以通过注射给药,也可以通过口服或贴敷透皮贴剂给药。

4. 麻醉镇痛剂麻醉镇痛剂常用的有吗啡、布洛芬等。

吗啡通常通过静脉注射或患者自控镇痛的方式给药。

布洛芬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用法上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量。

二、药物配制的注意事项1. 配制环境要无菌在配制麻醉药物时,要确保操作环境的无菌。

使用无菌注射器、针头和无菌溶剂,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 配制前检查药物有效性和保存期限在配制药物前,要仔细检查药物的有效性和保存期限。

过期的药物可能会失去效力或产生不良反应,要及时淘汰并更换新的药品。

3. 控制药物剂量在配制药物时,要按照医嘱或临床实践的标准参照药物说明书控制药物的剂量。

过量使用药物可能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4. 配制后检查药物外观和颜色在配制完药物后,要仔细检查药物的外观和颜色。

如果发现药物出现异常变化,如颜色变浅或变深,不均匀等情况,应停止使用并咨询专业医师。

三、用药注意事项1.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在使用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麻醉科常用药药物通用名称

麻醉科常用药药物通用名称

麻醉科常用药药物通用名称
精神类药物
1.红花油 - 丁香油酸钠
2.吗啡 - 吗啡
3.咪达唑仑 - 咪达唑仑
4.芬太尼 - 芬太尼
5.氟哌利多 - 氟哌利多
镇痛类药物
1.氯胺酮 - 氯胺酮
2.突尼西林 - 突尼西林
3.丙泊酚 - 丙泊酚
4.阿片类药物 - 阿片类药物
5.明可欣 - 明可欣
麻醉类药物
1.丙戊酸 - 丙戊酸
2.噻唑氯铵 - 噻唑氯铵
3.依托咪酯 - 依托咪酯
4.羟考酮 - 羟考酮
5.强力松 - 强力松
非诊断性药物
1.盐酸克林霉素 - 盐酸克林霉素
2.多巴胺 - 多巴胺
3.乙醚 - 乙醚
4.氧气 - 氧气
5.硝酸甘油 - 硝酸甘油
镇静类药物
1.肌肉松弛剂 - 肌肉松弛剂
2.丁磺酰胺 - 丁磺酰胺
3.暴力松 - 暴力松
4.依托咪酯 - 依托咪酯
5.甘油苯考酮 - 甘油苯考酮
麻醉科常用药药物通用名称多种多样,细节千变万化,同时也是临床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

医生们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根据病情、病史和不同的临床情况进行选择,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最佳治疗效果。

麻醉科急救药物

麻醉科急救药物

麻醉科急救药物麻醉科急救药物是指在麻醉科急救过程中使用的药物,用于处理急性麻醉相关事件和紧急情况。

这些药物具有迅速、有效地恢复患者生命体征和稳定患者病情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麻醉科常用的急救药物及其使用方法。

1. 术中急救药物:- 心血管急救药物:包括肾上腺素、多巴胺、硝普钠等。

这些药物用于处理手术中浮现的心律失常、低血压和心肌缺血等情况。

- 镇痛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用于处理术中的剧痛或者术后疼痛。

- 镇静药物:如丙泊酚、咪达唑仑等,用于维持患者的麻醉状态。

- 解痉药物:如氯化钙、氯胺酮等,用于处理术中浮现的肌肉痉挛或者抽搐。

2. 术后急救药物:- 镇痛药物:如吗啡、氯胺酮等,用于处理术后疼痛。

- 解痉药物:如氯化钙、苯妥英钠等,用于处理术后浮现的肌肉痉挛或者抽搐。

- 抗恶心药物:如异丙嗪、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等,用于处理术后恶心和呕吐。

3. 麻醉急救药物:- 心血管急救药物:包括肾上腺素、多巴胺、硝普钠等。

这些药物用于处理麻醉过程中浮现的心律失常、低血压和心肌缺血等情况。

- 呼吸急救药物:如氧气、异丙嗪等,用于处理麻醉过程中浮现的呼吸抑制或者呼吸暂停。

- 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地塞米松等,用于处理麻醉过程中浮现的过敏反应。

4. 麻醉中毒急救药物:-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如纳洛酮、丙戊酸等,用于处理麻醉药物过量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 心血管急救药物:包括肾上腺素、多巴胺、硝普钠等,用于处理麻醉药物过量引起的低血压和心律失常。

5. 麻醉过敏急救药物:- 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地塞米松等,用于处理麻醉过程中浮现的过敏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急救药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遵循正确的用药剂量和途径。

- 在使用药物前,应对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和用药史进行充分了解,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或者不良反应的药物。

- 使用药物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类型。

- 使用药物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麻醉科急救药物

麻醉科急救药物

麻醉科急救药物标题:麻醉科急救药物引言概述:麻醉科急救药物是在麻醉科手术中常用的药物,用于应对突发情况和急救患者。

了解和熟练掌握这些药物的使用方法对于麻醉科医生至关重要。

一、快速作用药物1.1 丙泊酚:丙泊酚是一种作用快速、效果持久的全身麻醉药物,常用于诱导和维持麻醉。

1.2 芬太尼: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作用迅速,用于术中镇痛和麻醉诱导。

1.3 氧化亚氮:氧化亚氮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用于快速诱导和维持麻醉,效果迅速。

二、心血管支持药物2.1 厄贝沙坦:厄贝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用于控制高血压和心衰患者的血压。

2.2 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强心药,用于增加心肌的收缩力和心排血量。

2.3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一种升压药,用于紧急情况下提高心输出量和血压。

三、抗心律失常药物3.1 利多卡因:利多卡因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动过速。

3.2 腺苷:腺苷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用于治疗心房颤动和心动过速。

3.3 普罗帕酮:普罗帕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动过速。

四、呼吸支持药物4.1 丙酮酸:丙酮酸是一种呼吸兴奋剂,用于提高呼吸中枢的兴奋性。

4.2 沙丁胺醇:沙丁胺醇是一种β2受体激动剂,用于扩张支气管,缓解气道痉挛。

4.3 氨茶碱:氨茶碱是一种呼吸兴奋剂,用于治疗支气管痉挛和哮喘。

五、抗过敏药物5.1 氯雷他定:氯雷他定是一种抗组胺药,用于治疗过敏性反应和过敏性休克。

5.2 甲基泼尼松龙:甲基泼尼松龙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用于控制过敏反应和炎症。

5.3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一种抗过敏药物,用于紧急情况下治疗过敏性休克。

结论:麻醉科急救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该不断学习和提高对急救药物的了解和掌握。

麻醉科急救药物

麻醉科急救药物

麻醉科急救药物麻醉科急救药物是指用于麻醉科急诊情况下的紧急治疗药物。

麻醉科急救药物的使用旨在迅速控制病情,并保证患者的安全。

下面将详细介绍麻醉科急救药物的常见种类、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常见的1. 麻醉诱导剂:常用的麻醉诱导剂包括丙泊酚、异丙酚等。

这些药物能够迅速诱导患者进入麻醉状态,使手术操作更加顺利。

2. 镇痛药物:常用的镇痛药物有吗啡、芬太尼等。

这些药物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手术的舒适度。

3. 肌松剂:常用的肌松剂包括琥珀胆碱、罗库溴铵等。

这些药物能够使患者的肌肉松弛,便于手术操作。

4. 血管活性药物: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有麻黄碱、多巴胺等。

这些药物能够调节患者的血压,保证手术过程中的血流稳定。

5. 抗心律失常药物: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利多卡因、胺碘酮等。

这些药物能够恢复患者的心律,防止心脏发生异常。

二、麻醉科急救药物的使用方法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在使用麻醉科急救药物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2. 控制剂量和速度:在使用麻醉科急救药物时,医生需要控制药物的剂量和注射速度。

过高的剂量和过快的注射速度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3.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使用麻醉科急救药物时,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麻醉科急救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在使用麻醉科急救药物时,医生需要注意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并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三、麻醉科急救药物的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麻醉科急救药物属于特殊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患者和家属不得擅自使用或更改药物剂量。

2. 注意药物保存:麻醉科急救药物应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药物过期或变质后不得使用。

3. 注意过敏反应:麻醉科急救药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

麻醉科急救药物

麻醉科急救药物

麻醉科急救药物一、引言麻醉科急救药物是指在麻醉科急救过程中使用的药物,用于处理意外事件或者紧急情况,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麻醉科急救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麻醉科急救药物的种类1. 心血管系统急救药物心血管系统急救药物主要用于处理心血管系统相关的急症,如心脏骤停、心律失常等。

常用的药物包括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托品等。

2. 呼吸系统急救药物呼吸系统急救药物主要用于处理呼吸系统相关的急症,如窒息、呼吸衰竭等。

常用的药物包括氧气、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等。

3. 神经系统急救药物神经系统急救药物主要用于处理神经系统相关的急症,如癫痫发作、中风等。

常用的药物包括地西泮、苯妥英钠、氯胺酮等。

4. 代谢系统急救药物代谢系统急救药物主要用于处理代谢系统相关的急症,如低血糖、酸中毒等。

常用的药物包括葡萄糖、碳酸氢钠、胰岛素等。

5. 其他急救药物除了上述几类常见的急救药物外,麻醉科急救药物还包括其他一些特殊用途的药物,如镇痛药、抗过敏药等。

三、麻醉科急救药物的作用机制1. 心血管系统急救药物的作用机制心血管系统急救药物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提高心率等方式,恢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

2. 呼吸系统急救药物的作用机制呼吸系统急救药物通过扩张气道、促进肺泡通气等方式,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保证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3. 神经系统急救药物的作用机制神经系统急救药物通过抑制神经传导、减轻神经兴奋性等方式,控制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防止进一步损伤。

4. 代谢系统急救药物的作用机制代谢系统急救药物通过补充缺乏的代谢物质、调节酸碱平衡等方式,纠正代谢系统的紊乱状态。

四、麻醉科急救药物的使用方法1. 心血管系统急救药物的使用方法心血管系统急救药物通常以静脉注射的方式赋予,剂量和速度需根据患者情况和急救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呼吸系统急救药物的使用方法呼吸系统急救药物可以通过吸入、雾化、静脉注射等途径赋予,具体方法需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患者的病情来确定。

麻醉科急救药物

麻醉科急救药物

麻醉科急救药物麻醉科急救药物是指在麻醉科急救过程中使用的药物。

麻醉科急救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可以匡助医生有效地控制病人的疼痛、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和处理紧急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麻醉科急救药物及其用途:1. 麻醉诱导药物:常用的麻醉诱导药物包括丙泊酚、异丙酚等。

它们用于快速诱导麻醉,使病人迅速进入无意识状态,为手术或者其他麻醉操作做准备。

2. 镇痛药物:麻醉科急救过程中,病人可能会浮现疼痛。

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吗啡、芬太尼等。

它们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减轻或者消除疼痛感。

3. 麻醉维持药物:在麻醉过程中,需要使用麻醉维持药物来维持麻醉的效果。

常用的麻醉维持药物包括异氟醚、七氟醚等。

它们通过吸入或者静脉注射的方式赋予,维持病人的麻醉状态。

4. 肌松药物:在某些麻醉操作中,需要使病人的肌肉松弛,以便进行手术或者其他操作。

常用的肌松药物包括虎魄胆碱、罗库溴铵等。

它们通过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使肌肉松弛。

5. 反应性药物:在麻醉过程中,病人可能浮现过敏反应或者其他不良反应。

常用的反应性药物包括氯苯那敏、地塞米松等。

它们可以匡助缓解过敏反应或者其他不良反应。

6. 心血管药物:在麻醉过程中,病人可能浮现心血管系统的问题,如低血压、心动过缓等。

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包括多巴胺、肾上腺素等。

它们可以匡助维持病人的心血管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麻醉科急救药物的使用应该由专业的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决定。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医生应该注意剂量的选择和监测病人的反应,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总结起来,麻醉科急救药物是在麻醉科急救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包括麻醉诱导药物、镇痛药物、麻醉维持药物、肌松药物、反应性药物和心血管药物等。

这些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应该由专业的医生进行,并且需要注意剂量选择和病人的反应监测,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麻醉科麻醉药物分类与作用

麻醉科麻醉药物分类与作用

麻醉科麻醉药物分类与作用麻醉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致力于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管理。

在麻醉的过程中,麻醉药物起着重要的作用。

麻醉药物可根据其作用机制和药理特性进行分类。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麻醉药物分类以及它们的作用。

一、全身麻醉药物全身麻醉药物主要包括静脉麻醉药和吸入麻醉药。

静脉麻醉药是通过静脉注射给予患者的药物,作用迅速、效果可控。

常见的静脉麻醉药物有以下几类:1. 巴比妥类药物:如戊巴比妥钠,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镇静和催眠效果。

2. 本地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普鲁卡因,通过局部应用或静脉注射在局部麻醉部位产生麻木效果。

3. 吗啡类药物:如芬太尼、舒芬太尼,具有强烈的镇痛作用,在手术中常用于控制疼痛。

吸入麻醉药是通过呼吸吸入给予患者的药物,能够调节麻醉深度。

常见的吸入麻醉药物有以下几类:1. 氮氧化物:如笑气,具有快速的麻醉诱导作用,适用于急诊手术。

2. 吸入性麻醉药物:如七氟醚、异氟醚,通过吸入调控麻醉的深度和维持麻醉状态。

二、地方麻醉药物地方麻醉药物是通过局部应用抑制神经的传导,使感觉神经或运动神经暂时丧失功能。

常见的地方麻醉药物有以下几类:1. 利多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物,可用于皮肤表面的麻醉。

2. 普鲁卡因:也是一种局部麻醉药物,常用于较深部位的麻醉。

3. 盐酸肾上腺素:常与局部麻醉药物联合使用,延长麻醉效果。

三、神经阻滞麻醉药物神经阻滞麻醉药物是通过将麻醉药物靠近有感觉神经的部位进行注射,使神经的传导暂时中断,从而实现麻醉效果。

常见的神经阻滞麻醉药物有以下几类:1. 利多卡因:可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通过注射药物于椎管内产生麻醉效果。

2. 丁卡因:常用于神经阻滞麻醉,可用于局部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四、局部麻醉药物局部麻醉药物是作用于局部组织,使局部神经丧失感觉功能的药物。

常见的局部麻醉药物有以下几类:1. 利多卡因: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用于术后疼痛的缓解。

2. 盐酸肾上腺素:常与局部麻醉药物联合使用,延长麻醉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
1、体重<10kg,MP或者MK建议稀释1倍,用2ml注射器抽取
2、体重≤20kg,罗库溴铵建议用2ml注射器;体重>20kg罗库溴铵建议用5ml注射器
3、体重≤10kg,依托咪酯建议用2ml注射器抽取
4、如果芬太尼诱导需要量>0.1mg,建议不用稀释
5、血气分析建议用2ml注射器抽取1ml血液
6、5%碳酸氢钠:酸中毒时,5%NaHCO3需要量(ml)=kg*BE/4;心肺复苏抢救时,首次1mmol/kg,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每1g碳酸氢钠相当于12mmol碳酸氢根)。

7、补钾公式:10%KCL(ml)=(要求值-实测值)*kg*0.3/1.34=(要求值-实测值)*kg*0.22。

8、高钾处理:氯化钙10~20mg/kg或葡萄糖酸钙30~100mg/kg、葡萄糖1~2g/kg+胰岛素0.1 U/kg(《小儿输血性高血血症引起心跳骤停的预防》)。

50%GS 50ml或5%~10% GS 500ml+短效胰岛素6~18U(按每4g GS给予1U短效胰岛素静滴),10~20min起效,持续4~6h。

9、高糖处理:胰岛素10 IU+NS 20ml,0.1ml/kg.h=0.05 IU/kg.h,每1小时监测血糖。

10、新生儿低血糖:全血血糖<2.2mmol/L(40mg/dl);静脉输注葡萄糖200mg/kg后调整输液速度6~8ml/(kg/dl)和含糖浓度(2.5~5%)。

术中可加入2.5%葡萄糖溶液,按4~15ml/(kg.h)的速度静滴,采用输液泵调节滴速(《2014年新生儿/低体重儿麻醉指南》)。

新生儿给药最大浓度12.5%(0.125g/ml);0.5~1g/kg(推荐最大浓度25%;可50%葡萄糖+灭菌注射水1:1混合配制)。

(2015版心血管急救手册)
11、血钠<120mmol/L,应迅速提高血清钠至125mmol/L,按3%NaCL,12ml/kg提高10mmol/L 计算,4小时内补完;公式:需补充量(mmol/L)=(130-实际测定钠mmol/L)*0.6*体重(kg),先予1/2的量输入,速度≤1mmol/L(L.h);补钠速度1mmol/L(L.h)=1.2ml/kg(泵速)。

12、人血白蛋白,低蛋白血症患儿,视其白蛋白缺乏程度而定,<2g/(kg.d);严重烧伤或失血所致休克患者,可直接注射5~10g。

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适当稀释静脉滴注,滴速<2ml/min。

13、硫酸镁:无脉性扭转型室速,25~50mg/kg(极量2g)iv;扭转型室速(有脉)、低镁血症,25~50mg/kg持续给药10~20min(极量2g);哮喘持续状态,25~50mg/kg持续给药15~30min (极量2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