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的检测原理

合集下载

尿素检测步骤

尿素检测步骤
y=0.001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0068
y-吸光度x-尿素浓度(g/L)
尿素浓度为:
x= ×稀释倍数(g/L)
3.操作步骤
(1)取5mlDMBA溶液加入到25ml比色管中,用水稀释到刻度,做为空白样。
(2)尿素含量大于2%的时候,稀释500倍
用1ml移液管吸取1ml样品加入到100ml容量瓶中,定容。然后吸取稀释后溶液5ml,加入25ml比色管中,加入5mlDMBA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20min。以空白样做对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20nm波长下测定,记录吸光度。
(3)尿素含量小于2%的时候,稀释100倍
用5ml移液管吸取5ml样品加入到100ml容量瓶中,定容。然后吸取稀释后溶液5ml,加入25ml比色管中,加入5mlDMBA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20min。以空白样做对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20nm波长下测定,记录吸光度。
4.计算
标准曲线为:
尿素检测步骤
1.原理:
DMBA与尿素反应生成黄色的对二甲胺基甲醛脲,此物质的颜色深度与溶液中尿素含量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测定在一定波长下反应溶液的吸光值来定量溶液中的尿素浓度(该反应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2.试剂:
对二甲胺基苯甲醛(DMAB)溶液(浓度0.0975mol/L):溶解8.0gDMAB于500mL无水乙醇中,加50mL盐酸。

尿素检测步骤

尿素检测步骤

尿素检测步骤1.原理:
DMBA与尿素反应生成黄色的对二甲胺基甲醛腺,此物质的颜色深度与溶液中尿素含量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测定在一定波长下反应溶液的吸光值来定量溶液中的尿素浓度(该反应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2.试剂:
对二甲胺基苯甲醛(DMA B)溶液(浓度m o 1 /L):溶解g DMA B于500 m L无水乙醇中,加50m L盐酸。

3.操作步骤
(1)取5ml DMBA溶液加入到25ml比色管中,用水稀释到刻度,做为空白样。

(2)尿素含量大于2%的时候,稀释500倍
用1ml移液管吸取lml样品加入到100ml容量瓶中,定容。

然后吸取稀释后溶液5ml,加入25ml比色管中,加入5ml DMBA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20min o以空白样做对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20nm波长下测定,记录吸光度。

(3)尿素含量小于2%的时候,稀释100倍
用5ml移液管吸取5ml样品加入到100ml容量瓶中,定容。

然后吸取稀释后溶液5ml,加入25ml比色管中,加入5ml DMBA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20min o以空白样做对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20mn波长下测定,记录吸光度。

4.计算
标准曲线为:
y二吸光度x-尿素浓度(g/L)
尿素浓度为:
+ 0.006S
X稀释倍数(g/L) 0.0013。

血清尿素氮测定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清尿素氮测定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清尿素氮测定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清尿素氮(BUN)是反映肾脏排泄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评价肾脏疾病和代谢紊乱的标准检查之一。

BUN的原理方法:
BUN是指血液中尿素的浓度,它的检测是通过测定血液中尿素的含量来完成的。

尿素
是蛋白质代谢的末端产物,经由肝脏转化生成后再经过肾脏排泄。

正常情况下,尿素在肾
小球滤过后主要在肾小管内被再吸收,防止其大量丢失。

血中尿素的浓度,受到肝脏合成、尿素的经肾脏的再吸收、肾脏排泄和肾脏灌注量的影响。

BUN的测定方法包括酶法、光度法、电化学法、液体色谱法等,其中光度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临床意义:
BUN的高低可以反映肾脏功能是否受到影响。

一般来说,BUN增高是肾功能受损的重要指标,包括急性肾损伤、肾衰竭、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泌尿系梗阻等病态情况。

此外,由于肝脏是尿素生成最重要的器官,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也会影响BUN的测定结果。

对于临床医生而言,BUN的测定结果可以作为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线索,也可以用来监测肾
脏疾病和代谢紊乱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BUN的测定结果还应考虑个体差异、摄入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等因素
的影响。

在诊断或监测疾病的过程中,应结合临床病史、身体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综合分析判断。

尿素检测标准操作规程SOP

尿素检测标准操作规程SOP
试剂2
还原型辅酶I(NADH)
0.3mol/l
α-酮戊二酸
13.0mol/l
不同批次的试剂不推荐混合使用
7.4储存条件有效期
试剂在2-8℃保存可稳定1年,试剂开瓶后于2-8℃可稳定1个月。
7.5参数设置
主波长
340nm
辅助波长
405nm
反应方法
速率法
反应温度
37℃
反应方向
向下
试剂1
200ul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样本
2.5ul
4.1生理性:高蛋白饮食可引起血尿素浓度和尿液排出量显著增高。成人血清尿素浓度男性比女性平均高出0.3-0.8mmol/l,并随着年龄增加有增高倾向。妊娠妇女由于血容量增加,尿素浓度比非孕妇低。
4.2病理性:分为肾前性、肾性、肾后性。①肾前性:主要是严重失水引起的血液浓缩,肾血流量減少及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从而使尿素潴留,可见于剧烈呕吐、肠梗阻和长期腹泻;②肾性:为最常见的因素,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盂肾炎及中毒性肾炎等,在肾功能不全的代偿期可见尿素轻度升高(>8.0mmol/L),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尿素可中度升高(17.9~21.4mmol/L),肌酐也中度升高(442.0umol/L);尿毒症时尿素>21.4mmol/L,肌酐也可达1800umol/L,为尿毒症的诊断标准之一;③肾后性:如前列腺肥大、尿路结石、尿道狭窄、膀胱肿瘤等都可能使尿路阻塞引起血尿素升高。血液尿素减少较为少见,除了妊娠、蛋白质营养不良等情況外。常表示有严重的肝病、肝坏死。
12.2尿素氮测定只是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诊断的指标之一,临床医师还要根据患者的体征、病史及其他的诊断项目、诊断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13.性能指标
13.1线性范围:在(0.3-35.7)mmol/L范围内:a)线性相关系数(r)应>0.995;b)(0.3-10.0)mmol/L范围内,线性偏差应≦2.0mmol/L;(10.0-35.7)mmol/L范围内,线性偏差应该≦10.0%。

尿素测定干化学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尿素测定干化学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尿素测定干化学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测定尿素含量是判断肥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干化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尿素含量的方法,它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将尿素转化为其他物质,并通过测定反应产物的含量来计算尿素的含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素测定干化学法的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测定方法。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尿素测定干化学法进行简要介绍,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尿素测定干化学法的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分析。

- 结论部分将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探讨该方法的应用前景,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尿素测定干化学法的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分析,以帮助读者了解这种测定方法的实施过程和结果分析。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掌握尿素测定干化学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从而在实验和应用中有效地运用这种方法。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尿素测定干化学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前景和展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系统的介绍和分析,本文旨在促进尿素测定干化学法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和推广,为相关领域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正文2.1 尿素测定干化学法原理:尿素是一种氮含量较高的化合物,在农业生产和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干化学法是一种常用的尿素测定方法,其原理基于尿素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产生氨气的特性。

在干化学法中,将待测尿素样品与硫酸铵等试剂一起加热至高温,尿素分解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碳。

氨气被吸收到硼酸溶液中,形成硼酸铵盐,并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溶液中氨气的量,进而计算出尿素的含量。

干化学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的优点,能够有效测定尿素样品中的氮含量。

此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肥料质量检测、土壤肥力评价以及水质监测等方面。

尿素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尿素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尿素测定标准操作规程1.检验原理:(酶偶联检测法)尿素经脲酶催化水解生成氨与二氧化碳,在谷氨酸脱氢酶催化下,氨与α-酮戊二酸、还原型辅酶Ⅰ(NADH )作用生成谷氨酸与氧化型辅酶Ⅰ(+NAD ),还原型辅酶Ⅰ在340nm 波长处有吸收峰,而氧化型辅酶Ⅰ几乎无吸收峰,还原型辅酶Ⅰ在340nm 吸光度的下降速率与样品中尿素含量成正比。

尿素+2O H 2−−→−脲酶2+4NH +-23CO Α-酮戊二酸++4NH +NADH++H −−−−→−谷氨酸脱氢酶L-谷氨酸++NAD +O H 2 2.试剂主要组成成分3.样本要求:新鲜无溶血血清。

在22~25℃保存8小时,2~8℃保48小时,-20℃保存7天,样本不可反复冻融!样本中抗坏血酸含量≤0.3g/L 、胆红素含量≤0.4g/L 、血红蛋白含量≤5.0g/L 、脂血含量≤5.0g/L 对检测结果基本无影响。

4.检验方法;仪器法(详见DF-603/DI-600标准操作规程)5.参考范围:6.检验结果的解释:6.1样本含量超出线性范围时,建议用0.9%(W/V )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样本,最大稀释不超过10倍。

6.2.单位换算:mg/dl=mmol/L×6.027.检验方法的局限性7.1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仪器的校正和测定温度、时间的控制。

7.2若试剂浑浊,或以水空白在340nm处吸光度小于1.000时不能使用。

7.3检验结果仅供参考,不作为临床诊断的唯一依据。

8.试剂性能指标8.1试剂外观:无色透明液体,无悬浮物及沉淀。

8.2装量:不低于标识值。

8.3试剂空白8.3.1试剂空白吸光度:在340nm处,光径1cm时,空白吸光度A≥1.0008.3.2试剂空白吸光度变化率:在340nm处,光径1cm时,△A/min≤0.004.8.4线性区间:试剂的线性区间为[0.9-35.7]mmol/L,在此线性区间内:a)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小于0.9900;b)[0.9-4.0]mmol/L区间内,线性绝对偏差不超过±0.4mmol/L;[4.0-35.7]umol/L区间内,线性相对偏差不超过±10%。

尿素国标检测方法

尿素国标检测方法

尿素国标检测方法尿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用于肥料、塑料和医药等领域。

为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尿素必须进行国家标准检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素国标检测方法。

一、检测对象尿素样品,如肥料、塑料和医药中的尿素。

二、检测原理尿素的检测原理是基于分子吸收光谱法。

尿素分子在紫外区域(200 ~ 400 nm)吸收光谱,主要为240 nm附近的吸收峰。

因此,可通过检测尿素样品在240 nm的光吸收情况,确定其存在的浓度。

三、检测仪器常用的尿素检测仪器是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可以根据样品吸收光谱的特点,测定样品中的尿素浓度。

此外,还可以使用红外光谱仪、液相色谱仪等仪器进行尿素检测。

四、检测试剂和设备(1)吸收液:向100ml容量瓶中加入0.650g KI和5ml草酸,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即为吸收液。

(2)标准品:按国家标准GB2440-81的规定制备。

(3)分光光度计:用于测定尿素样品中的吸光度。

(4)比色皿:用于装载待检测样品和标准品。

五、检测步骤1.样品的制备取适量待检测样品,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制备样品溶液。

不同样品的制备方法不同,具体可参考不同的国家标准。

2.标准曲线的制作(1)取含尿素的标准品约1ml,用蒸馏水将其稀释至10ml。

(2)分别取1ml、2ml、3ml、4ml、5ml以及10ml标准品溶液,加入10ml吸收液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得到吸收液A1~A6。

(3)将吸收液A1~A6分别置于比色皿中,对每种吸收液的吸光度,在240nm处的吸光度值与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得到标准曲线。

3.样品的检测(1)取适量样品溶液,使用移液器将其定量移入比色皿中。

(2)向比色皿中加入适量吸收液,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反应。

(3)在240nm处测定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尿素的浓度。

4.质量控制在检测过程中,应设置质量控制标准,并使用有患者样品检测。

检测结果的误差应在规定范围内。

六、检测结果的解释根据国家标准GB2440-81,尿素质量分数应满足以下条件:肥料中尿素:45.0%~46.0%工业用途尿素:≥99.0%在检测中,若样品的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则认为其合格;反之,则认为其不合格。

二乙酰一肟检测尿素

二乙酰一肟检测尿素

2 试剂
2.1 0.2%二乙酰一肟溶液:称取0.2g二乙酰一肟 [CH3COC:(NOH)CH3]溶于10%乙酸中,并稀释至100ml, 保存于棕色瓶备用。 2.2 0.2%安替比林溶液:称取0.2g安替经林(1,5 -二甲基-2-苯-3-吡唑酮C6H5NN(CH3)C(CH3):CHC: O),溶于1+1硫酸中并用混酸稀释至100ml,棕色瓶中保 存。(注:硫酸浓度大于1+1时,显色缓慢且操作不便。) 2.3 尿素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000g尿素于小烧杯中, 加少量纯水溶解后转入1000ml容量瓶中,加0.1ml氯仿并 用纯水定容,此液每ml含0.1mg尿素。冷藏保存。 2.4 尿素标准使用溶液,准确吸取尿素标准储备溶液 1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纯水定容,此液每ml含 0.01mg尿素。
3 方法
3.1 定性测定:取使用液 2 mL 加入试管中,加 0.1 mL
牛奶,在电炉上快速加热至煮沸,保持沸腾 1 min,观察
颜色,用不含尿素样品做比较。正常奶颜色为淡红色, 添加尿素的牛奶反应颜色为玫红色。 3.2 定量测定:取5mL使用液加入0.1mL牛奶,于20 mL
的螺口试管中,加盖拧紧,于 95 ℃水浴中反应 20 min,过
( 011 ~ 11 5 m g /L), 吸光度偏低,反应产物不稳定, 溶液
显色后遇光褪色等多种问题, 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 为此 本法参阅有关文献[ 2, 3] , 通过摸索, 将国标法中的标准 曲线扩大, 定容体积由25 m l改为10 ml, 使线性范围变宽, 吸光度的值增大, 标准系列的稳定时间长, 结果满意, 其准 确度、精密度较好, 能满足基层实验室的需要。
1.原理
尿素在氨基硫脲存在下,与二乙酰一肟在强酸环境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素的检测原理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源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和尿液中。

尿素含有两个氨基和一个碳酰氮原子,是由肝脏代谢产生的主要废物。

尿素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能够反映肾脏排泄功能以及蛋白质代谢的状态。

因此,尿素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科研价值。

尿素的检测原理主要基于尿素酶法和标定法。

其中尿素酶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检测方法。

尿素酶法是基于尿素酶对尿素的催化作用进行的。

尿素酶是一种特异性催化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的酶。

该酶在尿素存在的条件下,会迅速催化尿素分解反应,并在反应过程中生成氨和二氧化碳,同时伴随着产生的氨的生成反应。

尿素酶法就是通过测定氨的生成量来间接定量测定尿素含量。

具体而言,尿素酶法的步骤包括:
1. 样品制备:取尿液样品,并加入适量的缓冲液,调节pH值。

2. 样品预处理:将样品经过蛋白沉淀、稀释等处理,以去除干扰物质。

3. 加入尿素酶:向预处理的样品中加入尿素酶,形成反应液。

同时,设置空白试管作为对照。

4. 反应条件:将反应液置于特定温度下(通常为37摄氏度)孵育一定时间,使尿素酶催化尿素分解。

5. 检测生成的氨:催化反应结束后,通过添加指示剂和碱,将生成的氨转化为在碱性条件下可见的缩酮铜络合物。

6. 分析测量:使用分光光度计对反应液进行测量,测得吸光度值。

7. 建立标准曲线:在同样的条件下,以不同浓度的标准品进行测定,建立尿素浓度与吸光度的标准曲线。

8. 计算尿素浓度:通过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值,并应用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尿素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尿素酶法测定尿素含量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取决于实验条件的控制和设备的精度。

同时,尿液中还存在其他物质,如尿酸、氨基酸等,可能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干扰。

因此,为了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除了进行样品预处理外,还可以结合其他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或质谱法,以提高尿素的测定精度。

总结起来,尿素的检测原理主要基于尿素酶法,通过测定尿液中生成的氨的含量,间接测定尿素的浓度。

这种方法简单、快速,可以应用于临床和科研领域,帮助
人们了解尿素代谢的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