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
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知识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

(2)设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 下的体积 为 V (CO2)
BaCO3 2HNO3 Ba(NO3 ) 2 H 2 O CO 2
1mol 22.4L V(CO 2)
14 .5 4.66 mol 197
V( CO 2 )
22.4L
14.51 4.66 mol 197 1.12L 1mol
1
答案: ( 1)原混合液中 Na2CO3、Na2CO3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 400mo l/L,1.00mol/L; (2) 产生气体为 1.12L。
2
物质质量
物质的量 × 摩尔质量 ÷ 22.4 ÷ 22.4 × 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 22.4 × 22.4
微粒
标准状况下 气体体积
÷ 22.4× 6.02× 1023 ÷ (6.02× 1023)22.4
例:取 50.0mlNa2CO3 和 N a2SO4 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 BaCl2 溶液后得到 14.51g 白色沉 淀,用过量稀硝酸处 理 后沉淀量减少到 4.6 6g,并有气体放出,试 计算:
广东省揭阳一中 2013-2014 学年高中化学必修 1《第二节 化学 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知识总结: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 摩尔质量÷ 溶液体积 × 溶液体积× 摩尔质量 溶液物质的量 浓度 ÷ (6.02×1023)÷ 溶液体积 × 溶液体积× 6.02×1023
× 溶液体积 ÷ 摩尔质量 Nhomakorabea÷ 溶液体积 × 6.02× 1023 ÷ (6.02× 1023)
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02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解析版)

微专题02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化学学科中的有关计算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进行的,化学计算是高考的必考点,更是重点。
本专题对“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计算”进行分类解析,并通过分层训练达成掌握,提升,灵活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从而实现较难化学计算题的解题突破。
1.物质的量和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1)充分利用公式m A 1000=m V N Q V n c v M V N H Mρω=====⋅∆液 (2)充分利用守恒法、差量法、关系式法等。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相同条件结论 公式 语言叙述 T 、p 相同n 1n 2=V 1V 2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 T 、V 相同p 1p 2=n 1n 2 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 T 、p 相同 ρ1ρ2=M 1M 2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摩尔质量(或相对分3.解题要点(1)对气体来说,在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气体所处的外界条件,因温度、压强不同,气体体积不同,注意运用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当涉及NO2气体时,还要考虑2NO 2N 2O 4的转化。
(2)对于混合物中各物质进行分析,既要考虑反应,还要考虑反应进行的程度和过量问题。
(3)影响因素:V m 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决定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
一、与物质的量有关的计算1.根据AN n N =进行相关的计算 【典例精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1molH 2O 的质量为18g/molB .N A 个H 2SO 4分子的质量与H 3PO 4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相等C .3.01×1023个SO 2分子的质量为32gD .18gNH 4+含有电子数为10N A【答案】A【解析】A .1molH 2O 的质量为18g ,故A 错误;B .N A 个H 2SO 4分子的质量为98g ,H 3PO 4的摩尔质量为98g/mol ,两者在数值上相等,故B 正确;C .3.01×1023个SO 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23233.01106.0210⨯⨯=0.5mol ,质量为0.5mol×64g/mol=32g ,故C 正确;D .18gNH 4+的物质的量为1mol ,1个NH 4+中有10个电子,则1mol NH 4+中含有电子数为10N A ,故D 正确;【基础题】1.(2021学年广西象州县高一月考)1.6g 物质中含有3.01×1022个分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量是A .16B .16gC .32D .32g/mol【答案】C【解析】 1.6g 物质中含有3.01×1022个分子,则其物质的量为22233.01106.0210⨯⨯mol=0.05mol ,所以摩尔质量为 1.6g 0.05mol=32g/mol ,则相对分子质量为32; 故答案为C 。
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知识点学习卡片:卡片6 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

1.明确一个中心:必须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见量化摩,遇问设摩”。
2.用好一个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可概括为“三同定一同,两同见比例”,可用V =n ×V m 及m =V ×ρ等公式推导出:(1)同温同压时:①V 1∶V 2=n 1∶n 2=N 1∶N 2;②ρ1∶ρ2=M 1∶M 2;③同质量时:V 1∶V 2=M 2∶M 1。
(2)同温同体积时:①p 1∶p 2=n 1∶n 2=N 1∶N 2;②同质量时:p 1∶p 2=M 2∶M 1。
(3)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 1∶M 2=m 1∶m 2。
3.注意三个守恒: 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某原子离子或原子团的物质的量相等 电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数=还原剂失电子数 电荷守恒—任何体系中,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数=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数4.熟记两个公式(1)气体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标准状况下,1 L 水中溶解某气体V L ,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 ·cm 3,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g ·mol -1,则c =1 000ρV 22 400+MVmol ·L -1。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c =1 000ρw M(c 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mol ·L -1,ρ为溶液的密度/g ·cm -3,w 为溶质的质量分数,M 为溶质的摩尔质量/g ·mol -1)。
5.掌握两条规律:(1)稀释定律:如用V 1、V 2、c 1、c 2分别表示稀释前后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有c 1V 1=c 2V 2;如用m 1、m 2、w 1、w 2分别表示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和质量分数,有m 1w 1=m 2w 2。
(2)混合规律:同一溶质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判断方法:设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w 1和w 2的两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 。
专题4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专题突破)化学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专题4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第一部分知识梳理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1)概念: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基本物理量。
(2)符号及单位: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
2.摩尔3.阿伏加德罗常数二、摩尔质量【点拨提升】物质的量——“四化”1.(2021·江苏·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一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摩尔是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B .物质的量适用于计量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的集合体C .摩尔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个数的物理量D .物质的量就是指物质的质量 【答案】B 【详解】A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A 错误;B .物质的量是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适用于计量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的集合体,B 正确;C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物理量,C 错误;D .物质的量是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不是物质的质量,D 错误; 选B 。
2.(2021·黑龙江·佳木斯一中高一期中)下列关于摩尔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2mol 2CO 的摩尔质是1mol 2CO 摩尔质量的2倍B .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都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或相对原子质量C .某1个原子的质量是a g ,则该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 A N g/molD .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 【答案】C 【详解】A .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无关,故A 错误;B .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相同,而不是相等,故B 错误;C .1个原子的物质的量A AN 1n=mol N N ,摩尔质量A Am agM===aN g/mol 1n mol N ,故C 正确; D .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 ,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mol ,故D 错误; 故选C 。
【变式训练】1.(2021·山东·鄄城县实验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①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②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粒子 ③6.02×1023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 ④1 mol 氢原子就是一个氢原子 ⑤1 mol CO 2中含1 mol 碳和2 mol 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答案】D 【详解】①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基本物理量,①错误;②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由于未指明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因此该说法不合理,②错误;③6.02×1023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阿伏伽德罗常数为6.02×1023mol -1,③错误; ④1 mol 氢原子是阿伏伽德罗常数个氢原子,④错误;⑤1 mol CO 2分子中含1 mol 碳和2 mol 氧原子,未指明是O 元素的原子,因此该说法不合理,⑤错误;综上所述可知:上述五种说法均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拓展与归类-专题研析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

①n=M
m g·
g mol-1
=Mm
mol;
②所含原子总数为M
m g·
g mol-1
×NA
mol-1×2=2mMNA ;
③V=M
m g·
g mol-1
×22.4 L·
mol-1=22M.4m
L。
(3)由Mm
=V(Vmg)
可知,M=1.6
g×22.4 0.56
L·mol-1 L
=64 g· mol-1。
(4)假设溶液质量 100 g,则含有溶质 NaOH 的质量是 14 g,
则 14%的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100
14 g÷40 g·mol-1 g÷1.14×10-3 g·L-1
≈4.0
mol·L-1;
从瓶中取出 20 mL 该溶液中含有溶质
的质量为 m=4.0 mol·L-1×20×10-3 L×40 g· mol-1
=3.2 g。故 A 正确。
例2把6.5 g Zn放入足量盐酸中,锌完全反应。 计算:
(1)6.5 g Zn的物质的量。 (2)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 (3)生成H2的体积(标准状况)。 答:(1)0.1 mol (2)0.2 mol (3)2.24 L
【解析】(1)Zn 的摩尔质量是 65 g·mol-1。
m ①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M_____ mol。
2mNA ②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M_____个。
22.4m ③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M_______L。
(2)如果a 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
22.4bc 况下的体积是___a_N__A_______L。 (3)标准状况下,1.6 g某气态氧化物RO2的体积为0.56 L。该气 体的摩尔质量是___6_4_g_·_m_o_l_-_1___。 (4)如图是实验室配制好的两瓶NaOH溶液的标签(14%的 NaOH溶液的密度为1.14 g·cm-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 计算中的应用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转化
2.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与相关物理量的关系
化学计量数 扩大NA倍 物质的量 质量 体积(标况)
2CO
+
点燃 O2 ===== 2CO2
2
1
2
2NA 2 mol
NA 1 mol
2NA 2 mol
提示 方法一:
设生成标准状况下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H2)
n(Al)=MmAAll=27
5.4 g =0.2 g·mol-1
mol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
3
0.2 mol 0.22mol=nH3 2
n(H2)
解得n(H2)=0.3 mol,所以V(H2)=n(H2)·Vm=0.3 mol×22.4 L·mol-1=6.72 L 即生成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是6.72 L。
物质的量的关系,如由硫黄制取H2SO4的三步反应:
S+O2=点==燃==SO2、2SO2+O2
催化剂 △
2SO3、SO3+H2O===H2SO4。
反应中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已知量——中间量——中间量——未知量
S―→
SO2―→ SO3―→ H2SO4
1 mol
1 mol
1 mol 1 mol
即S~H2SO4。 (2)根据原子守恒确定关系式
自我测试
123
2.在室温下,向100 mL CuSO4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经硫酸酸化的KI溶液, 发生反应:2Cu2++4I-===2CuI↓+I2,反应完全后,用0.625 mol·L-1的 Na2S2O3溶液进行测定:I2+2S2O32-===2I-+S4O26-,消耗了20 mL Na2S2O3溶液, 计算原饱和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课件1: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解析:第一步:分析测定实验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①中得到的2.330 0 g固体为Fe2O3和Al2O3的混合物;
②中发生反应:Zn+2Fe3+===Zn2++2Fe2+、5Fe2++MnO
-
4
+8H+===5Fe3++Mn2++4H2O;
③中发生反应:Ag++Cl-===AgCl↓。
第二步:根据原子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分别求n(Fe3+)、
根据质量守恒求n(Al3+):
n(Al3+)=2n(Al2O3)=2×2.313002
0 g-0.8 g·mol-1
g
=0.03 mol
根据原子守恒求n(Cl-):
n(Cl-)=n(AgCl)=1434.5.3g0·5 0mgol-1 =0.03 mol 根据电荷守恒求n(OH-):
3n(Fe3+)+3n(Al3+)=n(Cl-)+n(OH-)
方法二 守恒法 1.应用原理 所谓“守恒”就是物质在发生“变化”或两物质在发生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某些物理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在化 学变化中有各种各样的守恒,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原子守 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等。
2.解题步骤
突破训练
2.聚合氯化铁铝(简称 PAFC),其化学通式为[FexAly(OH)aClb·zH2O]m。某同 学为测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准确称取 4.505 0 g 样品,溶于水,加 入足量的稀氨水,过滤,将滤渣灼烧至质量不再变化,得到 2.330 0 g 固体。 ②另准确称取等质量样品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适量 Zn 粉和稀硫酸,将 Fe3 +完全还原为 Fe2+。用 0.100 0 mol·L-1 标准 KMnO4 溶液滴定 Fe2+,消耗标 准溶液的体积为 20.00 mL。③另准确称取等质量样品,用硝酸溶解后,加 入足量 AgNO3 溶液,得到 4.305 0 g 白色沉淀。通过计算确定 PAFC 的化学 式(m 为聚合度,不必求出)。
第2讲物质的量及化学基本计算

D项,
正确。
m (a b) g 1 000 ( a b) g/L ,因此只有选项C 3 V V 10 L V
答案 C
考点四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及误差 分析
【例4】 实验室配制500 mL 0.5 mol/L的NaCl溶 ①把称量的NaCl晶体放入小烧杯中, ②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500 mL容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2~3 cm 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
(填“偏高”、“偏低”或
(5)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应如何处理?加蒸
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 面 取。(3)根据c=
n ,V偏小,c V
。向容量 。
瓶中转移溶液时(操作步骤②)溶液流到容量瓶外
解析 (2)为防止仪器的遗漏,可根据步骤进行选
(4)加蒸馏水超过刻度,V偏大,c偏低这种情况
下配制的溶液浓度不是0.5 mol/L,因此要重配。 答案 (1)①②④③⑤ (2)500 mL容量瓶、托盘天
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问题,实质上是以 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物理量间的换算,需要特别注 1.状态问题,如标准状况下SO3为固态,戊烷为
液态。标准状况下的气体适用气体摩尔体积
(22.4 L/mol),相同状况下的气体适用阿伏加德罗 2.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如D2O、18O2 3.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如O3、白磷、稀有气 4.某些物质中的化学键,如SiO2、P4、CO2等。
24
如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 mol NH3,则原溶液
中的Al3+离子浓度(mol/L)为
2b c A. 2a
(
D. 2b c
6a
)
B. 2b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考点一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应用【考必备·清单】1.明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各个化学计量之间的关系2.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命题的“五大陷阱”陷阱一:注意“标准状况”“常温常压”等外界条件(1)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物质如H2O、SO3、戊烷、CHCl3、HF、NO2、苯等;(2)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陷阱二:注意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的数目,如Ne、D2O、18O2、H37Cl;(2)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的数目,如CO2、C n H2n+2等;(3)最简式相同的物质中的微粒数目,如NO2和N2O4、乙烯和丙烯、O2和O3等;(4)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中的微粒数目,如N2、CO、C2H4等。
陷阱三: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的判断(1)同一种物质在不同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如Cl2和Fe、Cu等反应,Cl2只作氧化剂,而Cl2和NaOH反应,Cl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Na2O2与CO2或H2O反应,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而Na2O2与SO2或NO等反应,Na2O2只作氧化剂。
(2)量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
如Fe和HNO3反应,Fe不足,生成Fe3+,Fe过量,生成Fe2+。
(3)氧化剂或还原剂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
如Cu和Cl2反应生成CuCl2,而Cu和S反应生成Cu2S。
(4)注意氧化还原的顺序。
如向FeI 2溶液中通入Cl 2,Cl 2首先氧化I -,再氧化Fe 2+。
陷阱四:注意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的判断(1)是否存在弱电解质的电离或盐类的水解。
(2)已知浓度,是否指明体积,用好公式n =cV 。
(3)在判断溶液中微粒总数时,是否忽视溶剂水。
陷阱五:注意一些可逆反应、特殊反应(1)2SO 2+O 2催化剂△2SO 3,2NO 2N 2O 4,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2)Cl 2+H 2OHCl +HClO 。
(3)NH 3+H 2O NH 3·H 2ONH +4+OH -。
(4)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5)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探题源·规律】[典例] (2019·河北衡水中学一调)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31 g 白磷中含有1.5N A 个P—P 键②1 L 0.1 mol·L -1的Na 2CO 3溶液中所含阴离子的总数为0.1N A③标准状况下,22.4 L HF 中含有N A 个分子④电解精炼铜时,若转移N A 个电子,则阳极溶解32 g 铜⑤1 mol H 2和1 mol I 2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HI 的分子数为2N A⑥常温下,含有0.2 mol H 2SO 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SO 2分子的数目小于0.1N A ⑦142 g Na 2SO 4和Na 2HPO 4的固体混合物中所含阴、阳离子的总数为3N A⑧N A 个Fe(OH)3胶体粒子的质量为107 gA .①③④B .①⑥⑦C .③⑤⑦D .①⑥⑧[解析] ①1 mol 白磷(P 4)中含有6 mol P—P 键,31 g 白磷(0.25 mol)中含有P—P 键数目为1.5N A ,正确;②CO 2-3+H 2O HCO -3+OH -,1个CO 2-3水解产生2个阴离子,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增大,所以1 L 0.1 mol·L -1的Na 2CO 3溶液中所含阴离子总数大于0.1N A ,错误;③标准状况下,HF 为液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错误;④粗铜中含有锌、铁、银等杂质,锌、铁先失电子,反应完全后,铜再失电子,转移N A 个电子时,阳极溶解的铜不一定是32 g ,错误;⑤1 mol H 2和1 mol I 2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 2+I2△2HI,反应不彻底,生成的HI的分子数小于2N A,错误;⑥浓硫酸与足量铜在加热条件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稀硫酸不与铜反应,所以生成SO2的分子数目小于0.1N A,正确;⑦若142 g全为Na2SO4,含有阴、阳离子总数为3N A,若142 g全为Na2HPO4,含有阴、阳离子总数为3N A,142 g Na2SO4和Na2HPO4的固体混合物中所含阴、阳离子的总数为3N A,正确;⑧Fe(OH)3胶体粒子为多个Fe(OH)3分子的集合体,N A个Fe(OH)3胶体粒子的质量大于107 g,错误。
[答案]B[规律方法]解答阿伏加德罗常数类题目的“三”个步骤【提素能·好题】1.(2019·全国卷Ⅱ)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3 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PO3-4数目为0.1N A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解析:选B A正确,3 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B错误,磷酸钠为强碱弱酸盐,PO3-4会发生水解,所以所含PO3-4的数目小于0.1N A;C正确,Cr的化合价变化为6-3=3,1 mol K2Cr2O7含有2 mol Cr,所以转移电子数为6N A;D正确,58 g正丁烷、异丁烷的混合物为1 mol,烷烃(C n H2n+2)中总键数为3n+1,则该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2.(2018·全国卷Ⅱ)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 AB.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C.92.0 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D.1.0 mol 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N A解析:选B Fe(OH)3胶体粒子是若干个Fe(OH)3的集合体,A项错误;氩气是单原子分子,标准状况下,22.4 L氩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B项正确;92.0 g甘油的物质的量为1 mol,每个甘油分子含有3个羟基,所以1 mol甘油含有的羟基数为3.0N A,C项错误;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有机物除了CH3Cl以外,还有CH2Cl2、CHCl3和CCl4,生成的CH3Cl分子数小于1.0N A,D项错误。
3.(2018·全国卷Ⅱ)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 AB.100 mL 1 mol·L-1 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 AC.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D.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解析:选C124 g P4的物质的量为1 mol,每个P4分子中含有6个P—P键,所以含有P—P键数目为6N A,A项错误;Fe3+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100 mL 1 mol·L-1 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小于0.1N A,B项错误;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5 mol,每个甲烷和乙烯分子都含有4个氢原子,所以含有氢原子数目为2N A,C项正确;SO2和O2的化合反应为可逆反应,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大于2 mol,即分子总数大于2N A,D项错误。
4.(2017·全国卷Ⅱ改编)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L 0.1 mol·L-1 NH4Cl溶液中,NH+4的数量为0.1N AB.2.4 g 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C.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D.0.1 mol H2和0.1 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解析:选BD溶液中含0.1 mol NH4Cl,由于NH+4部分水解,即NH+4的数量小于0.1N A,A项错误;2.4 g Mg的物质的量为0.1 mol,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0.2 mol电子,B项正确;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为0.1 mol ,其分子数为0.1N A ,C 项错误;H 2与I 2的反应虽为可逆反应,但由于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因此无论反应程度如何,分子总数均为0.2N A ,D 项正确。
考点二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一)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及其计算【考必备·清单】1.标准状况下气体形成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n =V 气体22.4 L·mol -1溶液的体积V =m ρ=m 气体+m 水ρ c =n V [名师点拨] 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 ,根据密度计算溶液体积的单位一般是mL ,要注意单位换算。
2.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体积为 V L ,密度为ρ g·cm -3的溶液,含有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 ,则物质的量浓度c 与质量分数w 的关系是:c =n 溶质V =m 溶质M V =m 溶质MV =1 000ρwV MV =1 000ρw M ⇨w =cM 1 000ρ。
【提素能·好题】1.1 mol HCl 溶解在1 L 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cm -3),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cm -3,质量分数为w ,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 -1,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 =1 mol·L -1B .所得溶液中含有N A 个HCl 分子C .1 mol HCl 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约为22.4 LD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 =36.5c 1 000ρ解析:选CD 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 =n V = 1 mol 36.5 g +1 000 g 1 000ρ g·L -1=1 000ρ1 036.5mol·L -1,A 项错误;盐酸中不含HCl 分子,B 项错误;n (HCl)=1 mol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C 项正确;溶质的质量分数w =36.5c 1 000ρ,D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