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效应对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的影响
农残分析检测中的基质效应及消除

农残分析检测中的基质效应及消除农残是指在农作物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使用农药后留在农产品和环境中的化学残留物。
长期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不仅会影响人体健康,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因此,检测农残的含量是十分必要的。
在进行农残分析检测时,基质效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基质是指样品中的除待测农药外的组分,包括水分、灰分、油脂、蛋白质等。
这些基质不仅可能与待测农药相互作用,影响检测结果,还可能掩盖待测农药的信号,使得检测灵敏度降低。
常见的基质效应主要包括下面两种情况:1. 矩阵增强效应。
基质中的某些成分能够增强待测农药的信号,导致检测结果偏高。
这种情况尤其在高浓度下容易出现。
为了消除基质效应,常见的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样品前处理。
对于不同样品应选择不同的前处理方法,以尽可能减少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如熟化、蒸馏、提取等。
2. 样品萃取。
加入一定的溶剂,将待测物从基质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样品萃取方法包括SPE、SPME、LLE等。
3. 内标法。
内标法是通过加入一个已知浓度的标准化合物作为内标来消除基质效应。
内标与待测物相同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够在分析过程中与待测农药经历类似的化学反应,对农药的分析结果进行修正。
4. 校正曲线法。
根据已经获得的干净样品中的信号强度及浓度数据,建立标准曲线,通过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来建立标准曲线;好的标准曲线在检测中可以起到绝对的校正作用。
总之,基质效应是影响农残分析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为了减少和消除基质效应,需要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分析手段,以及采取内标法、校正曲线法等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残检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血脂与脂蛋白测定中的基质效应问题

质 效应 不 明显 的有 通用性 的参考 血 清 , 尚未 象 胆 固醇 测 定那 样 建 立起 但 完 整 的参考 系统 , 即使 连参 考 方 法也 尚未 推选 。 目前 ao IB测 定 的 准 pA 、 确 性只 能依 赖 于准确 的 WH 2F C参考 血清 的靶 值 转移 , 于如 何 长期 O IC 至 维 持参 考材 料 的可通 用性 , 如何 使制 造 商 的校 准 液有 准 确 定值 并 校 正基 质 效应 的影 响 , 然仍 是一 项艰 巨 的工作 。 显
定 病人 标本 时用 这 种血 清校 准 , 果不准 确 。 结 R s 等学 者 分析 了 C P os A 2疾 病 控制 中心 ( DG 的 调查 材 料 , 参 与 C ) 将 的 9 7个 实 验 室 分 为 3 9 7个 同类 方 法组 , 冻 千 的 制 备 物 测 胆 固 醇 时 , 用 7 % 的组有 明显 基质 偏差 ( 16% 至 2 1 ) 他 主 张对 制备 物 的 胆 固 0 一1 . .% , 醇 定值 用 “ 基质 偏差 校正 因数 ” 行修 正 , 进 修正 后有 9 % 一 5 4 9 %符 合 美 国 国会临 床 实 验 室 改进 法 案 ( LA 8 ) 的误 差 不 超 过 1% 的 目标 。有 C I 8 0 9 % ~ 3 的总误 差 达到 国家 胆 固醇教 育计划 ( C P 制 定 的 < .% 的 2 9% NE ) 89 目标 。N l 等 报 告 在 V 2 A 2 D 的 联 合 调 查 , 新 鲜 血 清 标 本 及 ao t A C PC C 用 19 C P调 查用 制备 物连 夜送 给各 参与 实验 室 , 90A 并要 求 同时各 测定 3份 , 结 果在 8个 同方 法 组 中 , 6组 对 制备物 出现显 著基 质偏 差 , 对新 鲜 血 有 但 清 的胆 固醇 测定 仍能 保持 准确 。 由此可 见根据 室 间质评 的成 绩也 不 能真 实 判断 实验 室分 析病 人标 本 的准确 性 。 2 T H L C与 L L C测 定 : 乏详 细研究 , 的研究 报 告指 出 T 1 G、 D 2 D2 缺 有 G H L C常规 方法 与 C C 的 参 考 方 法 比较 , 明 显 偏 差 , 至 >1% 。 D2 D 有 甚 0 但 常规 检测 方 法 对 有 9 % ~9 % 符 合 美 国 国会 临 床 实 验 室 改 进 法 案 4 5 ( LA8 )的误差 不超 过 1 %的 目标 。制备 物 有基 质 效应 该 是 肯定 的。 C I 8 0 用 3份制 备 的血清 同 时观察 T C与 H L C测 定 中 的基 质效 应 , D2 结果 7种 H L C测 定法 中有 6种 出 现基质 效 应 。 人 用 C P的评 价 方 法 , 了 5 D2 有 A 试 份 C P冻干 的制 备血 清及 9份 C C冰 冻 混合 血 清 , 2 A D 用 4份 新 鲜血 清 为 对照 。 以 3种 商 品 T G酶试剂 测定 , C C参考方 法为 对 比方法 , 以 D 校正 游 离甘 油后 , 商 品试剂 对 C P及 C C血清 均 无基 质 效 应 , 2种 A D 另一 种 商 品 试 剂 对 4份 C P血清 有基 质 效 应 , 学者 发现 血 清冰 冻 可在 免疫 法 ( A 有 用 ao I E抗 体分 离 L L p 与 A D )直 接测 定 L L C时 出现 明显基 质 效 应 , 清 D2 血 如果 冰冻 保 存 2—2 6周 后 , D 2 L L C测 定 值 平 均 偏 低 大 约 1% 左 右 。 0 H L C与 L L C的参 考血 清 目前只有 C C用 超离 心结 合选 择性 沉 淀 法 D2 D2 D 定值 的新鲜 冰 冻血 清 。如何 制备 无基 质效应 而又 能长 期保 存的 校准 物 也 是 一个 棘 手 的问题 。 aoA 与 aoB测 定 : aoA 与 aoB免疫 测定 中 , p I p 在 p I p 如何 控 制 每一 批 试 剂 ( 括 抗 血 清 ) 校 准 物及 仪 器 的 分 析变 异 , 临 着严 重 的挑 战 。 包 、 面 WH 2F C的 aoA 、 O 1C p IB标 准化研 究 , 过 多年 努 力 , 已选 定 第 一 份基 经 虽
动物实验取血

血液1.动物方面如果是动态取血,那么就只能静脉取血。
如果是一次性取血,大鼠采用腹主动脉取血,小鼠可以采用心脏取血或者腹主动脉取血。
血清做代谢组学效果会更好,因为血浆中的抗凝剂引起的基质效应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但是由于在凝血过程中,(尤其是因为时间地点不同造成的)因操作以及凝血时间的不一致,引起的外源性多肽与黄嘌呤类物质在各样本中出现较大变化,从而导致代谢数据受到影响。
所以对于临床样本,是建议用血浆2.动脉血是在体循环(大循环)的动脉中流动的血液以及在肺循环(小循环)中从肺回到左心房的肺静脉中的血液。
动脉血含氧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呈鲜红色。
由于是刚从心脏发出的,因而动脉血管壁承受血压较高。
动脉血是肺泡中的氧气到身体其它组织的运输载体(准确来说应该是动脉血中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是载体)。
当经过其它组织将氧气吸收并将二氧化碳释放时,动脉血就会转变为静脉血;静脉血液通常指的是在体循环的静脉中流动的血液。
即大循环中静脉中流动的血液以及在肺循环(小循环)中右心房到的肺动脉中的血液。
动脉血和静脉血在含氧量、氧饱和度和外观颜色上有明显区别,也就是说除了血气分析外的其他生化检测一般结果大致相同。
(即血常规区别几乎没有,生化指标如PH,CO2,PO2少数指标有较大差别)3.全血、血清、血浆的区别1)血液经抗凝处理后的全部血液为全血;离心除去血细胞后所得到的淡黄色液体为血浆。
如血液不经抗凝处理,让其自行凝固,则在抽血后的一段时间内,血液会自动在一系列凝血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凝集,血液首先凝固成一个整体,再经过一段时间或用离心机离心,血液中凝固的部分会与一些清澈淡黄色的液体分离开,这些液体称为血清。
血清与血浆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其内在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是未经抗凝处理过的血液凝固后得到的。
抽血做化验中常遇到某些化验要求用血清测定、用全血测定、用血浆测定,即是指血液标本的三种主要处理方式和要求。
2)用途不同:血清多用于血液生化、免疫等方面的测定;血浆多用于凝血等方面的测定;全血则多用在血细胞、血常规、血沉等方面的测定。
农残分析检测中的基质效应及消除

农残分析检测中的基质效应及消除【引言】农药残留是指农药在农产品上残留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农药在种植、施用、管理、采收和储存等环节中被广泛应用,导致在农产品上残留一定量的农药及其代谢物。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农产品中农残的安全检测及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基质效应】农残分析检测中的基质效应是指样品基质中存在的物质对农残分析的影响。
样品基质可以是农产品中的水分、脂肪、蛋白质、糖等。
这些基质对于农残的分析会产生以下几种影响:1. 干扰性效应:样品基质中的成分会干扰农残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脂肪对于某些农残的分析会造成信号的偏低或者信号的掩盖,从而导致分析结果的偏差。
2. 提高检测极限:样品基质中存在的物质会使得农残样品的分析极限变高,即提高了农残的检出限,因为这些基质成分本身会对分析方法造成干扰,使得低浓度的农残很难被准确地检测出来。
3. 影响分析方法的反应性:样品基质中的物质会与分析方法中的试剂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分析方法的反应性。
这种影响可能会导致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下降,使得农残的检测更加困难。
【基质效应的消除】为了消除基质效应,提高农残的检测准确度和灵敏度,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样品预处理:通过样品的预处理来减小基质效应。
常见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包括样品的提取、净化和浓缩等。
提取可以通过溶剂抽提方法、超声波和微波辅助萃取等技术进行。
净化可以利用固相萃取、液相萃取等技术去除样品中的干扰物质。
浓缩可以使用蒸发浓缩或者氮吹等方法进行。
样品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基质中的干扰物质,提高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2. 校正方法的选择:根据不同基质对分析方法的影响程度,选择合适的校正方法。
校正方法可以是内标法、标准曲线外推法等。
内标法是在样品中加入已知浓度的内标物质,通过内标物质与农残的响应比例来校正分析结果。
标准曲线外推法是根据不同基质对分析方法的影响程度,设定不同的校正系数,使得分析结果更加准确。
生化检验2

4、适应现代临床医学需要:如血气分析仪一次可以分析三个参数,即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pH,再由此计算出其它气体及酸碱平衡诊断指标。
急诊检验:实验室为了配合临床危急、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抢救而实施的一种特需检验。
检验者在接到“急诊检验”标本后必须快速、准确地发出报告,一般要求从接受标本开始至检验结果发出最长不得超过2h。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一、实验室外:医生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和收检二、实验室内:设施与环境、仪器和设备、外部供应品、实验室检测系统、标本验收、室内质量控制仪器和设备的标识1、绿色”标识:经过校准、检定、厂家验收合格或检查功能正常的仪器,表明该仪器设备为合格状态或正常状态。
2、“黄色”标识:有部分缺陷,但不影响检测所需的某项功能,经过校准、检定或质控仍然合格,表明该仪器设备为准用或降级使用。
3、“红色”标识:仪器设备处于维修状态或损坏、性能无法确定或经检定/校准不合格,表明该仪器设备为停用状态。
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1、核实检测系统性能:如果实验室的检测系统具有溯源性,并已被许多实验室广泛应用,实验室只需核实该系统已被认可的性能。
——精密度和准确度。
2、确认检测系统性能:如果实验室购置的检测系统在国内刚刚推出,但产品的分析性能已经由厂商进行了详细的评价,所有的分析性能资料已被生产厂商所在国的有关监督机构认可,且获得了生产许可证,实验室在使用该检测系统检测患者标本前应对该检测系统的基本性能进行评估。
确认实验应做精密度、准确度和结果可报告范围。
3、评价检测系统性能:一个新的检测系统或对原有检测系统的任何改变都必须对该系统的性能进行全面评估,内容有精密度、准确度、可报告范围、分析灵敏度、分析特异性和参考区间。
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包括校准物质和正确性质控物质。
1、校准物:主要用于实验室的校准、标准曲线的绘制。
2、质控物:主要用于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
血浆血清基质效应解决方案

血浆血清基质效应解决方案一、基质匹配基质效应是指不同来源、不同处理方式的样本中,除了目标分析物以外的其他成分对分析物测定的干扰。
为了减小基质效应,可以采用与待测样本相同或尽可能接近的基质来制备标准品和校准品,即基质匹配。
这样可以确保标准品、校准品与分析样本处于相似的化学环境,从而减小基质效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二、校准校准是解决基质效应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临床化学检验中,通常采用与待测样本基质相同或接近的校准品进行校准。
这样可以更好地消除基质效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提高准确度和精密度。
在选择校准品时,应考虑其来源、处理方式、浓度范围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校准品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三、样本均质化样本均质化是指将待测样本中的所有组分充分混合,使其分布均匀。
在临床化学检验中,如果待测样本中存在沉淀、脂质等不溶性物质,可能会导致基质效应的产生。
因此,在测定前应对样本进行均质化处理,以减小不溶性物质对分析物测定的干扰。
常用的均质化方法包括超声波破碎、匀浆等。
四、标准化标准化是指在测定过程中采用一系列标准物质对测定仪器进行校正和验证,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临床化学检验中,可以采用标准品或质控品对测定过程进行标准化。
这样可以减小仪器误差、方法学误差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空白校正空白校正是指采用空白样本对测定结果进行校正,以减小背景干扰对分析物测定的影响。
在临床化学检验中,可以采用空白样本对仪器进行校正和验证,以减小仪器误差、试剂污染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同时,在数据处理时应对空白校正结果进行分析和修正,以获得更准确的测定结果。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甲功五项的基质效应评价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甲功五项的基质效应评价摘要】目的:评价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甲状腺功能五项指标的基质效应。
方法:选取甲状腺功能五项高值血清,用正常人血清、甲减人血清、甲亢人血清、小牛血清、马血清、水解明胶、BSA、PBS、生理盐水9种基质分别对 T3、T4、FT3、FT4、TSH 的高值血清进行对倍稀释,测定其稀释后甲功五项结果,评价其基质效应。
结果:T3 项目中小牛血清有明显的负基质效应;水解明胶、BSA有明显的正基质效应;正常人血清、甲减人血清、马血清无基质效应。
T4和FT3项目中小牛血清、PBS、生理盐水有明显的负基质效应;水解明胶、BSA有明显的正基质效应;正常人血清、甲减人血清无基质效应。
FT4项目中小牛血清、马血清、PBS、生理盐水有一些负基质效应;水解明胶、BSA有一些正基质效应;正常人血清、甲减人血清无基质效应。
TSH 项目均无明显基质效应影响。
结论:临床测定甲功五项时,如需稀释病人血清标本,可利用新鲜正常混合血清作为稀释液,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甲功五项;基质效应【中图分类号】R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7-0229-02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文件定义,“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是指标本中除分析物以外的其他成分对分析物测定值的影响,以及基质对分析方法测定分析物的准确度的干扰[1]。
作者发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甲状腺功能五项时也出现一定的基质效应。
为此,本文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评价不同基质对CLIA测定甲功五项的影响,以求寻找符合临床检验准确度要求的去除基质效应的方法。
1.材料和方法1.1 基质选取选取9种基质:正常人血清、甲亢人血清、甲减人血清、小牛血清、马血清、水解明胶、BSA、PBS、生理盐水。
配置好后,将9种基质液56℃30分钟灭活。
1.2 样本制备找一新鲜血清标本,T3、T4测定值分别高于正常参考范围2倍,FT3、FT4测定值分别高于正常参考范围2倍,用上述8种基质液(除去甲亢人血清)将其分别进行2倍、4倍、8倍稀释,平衡一小时后,进行同时测定。
农残分析检测中的基质效应及消除

农残分析检测中的基质效应及消除农残是指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畜禽兽药等对环境和作物留下的残留物,它们可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物进行检测。
但在农残检测中,存在一种叫做基质效应的现象,即食品样品本身对分析仪器的分析结果产生影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基质效应,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影响基质效应的因素基质效应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包括:样品组成、pH值、水分含量、颜色和气味等。
样品组成:样品的成分和性质不同,影响基质效应的程度也不同。
例如,含有较多的糖分、脂肪或蛋白质的食品样品与其他样品相比,基质效应较明显。
pH值:如果样品的pH值较低或较高,也会引起基质效应。
此时,需要调整其pH值,以降低或消除基质效应。
水分含量:水分含量对基质效应也有影响。
样品水分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基质效应加剧,因此需要对样品进行干燥处理。
颜色和气味:样品的颜色和气味也会影响基质效应。
有些具有鲜明颜色或特殊气味的食品会对仪器的光谱或测定器的灵敏度产生影响。
消除基质效应的方法基质效应产生的原因较多,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样品,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消除基质效应。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基质效应消除方法:样品处理:对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如削皮、去籽、切碎或制成浓缩液等,以降低其复杂性和影响,增加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液-液萃取:选用适当的溶剂,对样品进行萃取,将农残成分分离出来。
提高溶剂的极性或离子强度,可提高农药的溶解度和萃取率。
蒸馏水萃取:用蒸馏水对样品进行简单萃取,去除水中杂质。
可将蒸馏水用于传统样品处理方法的前处理步骤中。
固相萃取:使用特定的固相萃取柱,对样品进行萃取,以去除影响分析准确性的杂质和成分。
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可处理大批量样品。
内标法:添加内标物(即内部对照物)进行分析,采用定量技术来测定样品中残留物的浓度。
在分析中,内标物与农残成分共同通过分析系统,减小样品中的基质效应,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质效应对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的影响
王泰瑞;黄成垠;陈妍;周静宇
【期刊名称】《临床输血与检验》
【年(卷),期】2011(013)004
【摘要】目的探讨基质效应对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生理盐水和新鲜血浆两种基质稀释血红蛋白储存标准液,加显色剂显色后,比较两者的吸光度(OD)值;观察以两种基质配制的标准应用液检测常规样品的结果差异.结果在
0.217、0.108、0.054和0.027 g/L 4种血红蛋白浓度下,生理盐水基质产生的OD 值分别为1.121±0.019、0.492±0.015、0.227±0.004、0.145±0.008,新鲜血浆基质产生的OD值分别为0.376±0.015、0.176±0.011、0.094±0.011、
0.017±0.004,两者比较,P<0.01;应用两种基质配制的标准应用液测定20份样品,其结果分别为(0.053±0.037)g/L;(0.092±0.106)g/L,两者比较,P<0.05.结论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中存在基质效应,用新鲜血浆做基质配制血红蛋白标准应用液可消除基质效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页数】2页(P328-329)
【作者】王泰瑞;黄成垠;陈妍;周静宇
【作者单位】210042南京,江苏省血液中心;210042南京,江苏省血液中
心;210042南京,江苏省血液中心;210042南京,江苏省血液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1.1+41;R446.11
【相关文献】
1.邻-甲联苯胺法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基质效应及消除方法 [J], 屠湧涛;刘清琳;徐敏敏;王莺
2.微板速率法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J], 杨茂;邓晓琴
3.用HBHBA作色原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J], 陈会海;郝万鹏
4.大鼠跑台连续疲劳运动后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J], 陈筱春;文质君;屈菊兰;熊静宇
5.“A、B液法”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探讨 [J], 魏寿忠;肖小慧;许冰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