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观课报告范文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精选11篇)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精选11篇)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小学语文观课报告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观课报告(精选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1《最后一头战象》这节课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与台上的孩子们一起走进一个发生在动物身上的撼人心扉、令人动容的悲情故事,结识了一头有血有肉、重情重义、善良忠诚的战象嘎羧,并与战象嘎羧一同经历了生命大限将至时的心路历程——从英雄垂暮时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时的英武豪迈,从重临旧地时的深切缅怀到安葬自己时的坦然安详,真是:英雄垂暮近黄泉,重披战甲忆当年。

凭吊故地念战友,庄严归去共长眠。

听这节课总体感觉是:教学思路在清晰连贯中蛇行,教学环节在自然流畅中游走。

动态生成中彰显教师的教育智慧,气定神闲中透露教师的扎实功底。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是一节本色的语文课堂。

本色语文,就是让学生徜徉在内涵丰富的语言文字中,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用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去关照语言文字,用语言文字滋养稚嫩的心灵,用自己积淀的语言文字去放飞心灵。

本色语文就是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语文的魅力在语文里。

这节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本色导入。

紧扣题目中的“战象”,以一句“你们见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引领学生快速进入了文本的第一自然段,在对象兵的介绍中学生感受到了战象在战场上的作用,它们不光驮着象兵浴血搏杀,还像一位勇猛无谓的展示奋力杀敌,“长鼻劈敌”、“象蹄踩敌”,它们像象兵一样威风凛凛、势不可挡。

它们哪里是象,分明是战士,是士兵。

对这样的战象,未曾走进故事,便已肃然起敬。

在了解了战象的作用,交流了印象之后,老师很自然地引出最后一头战象——嘎羧。

这样的导入方式没有花架子,充满了语文味,刘老师是在用语文的方式导入新课。

2、本色理解。

阅读理解过程以一个主问题(核心问题)贯通全文——“文中的嘎羧有着怎样的情感,课文又是怎样来表现它的情感的呢?”,这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近日,笔者参加了一次小学语文观课活动,对此有一些感想和收获。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一、教学内容观看的这节语文课是一节四年级课程的阅读课,主要内容为《蒲公英的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情境烘托为手段,让学生了解蒲公英的生长发育过程,并引导学生从中领悟到人生的道理和美好。

此外,老师还通过多种形式,如视频、图片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蒲公英的特点。

整节课堂内容生动、实用,深入浅出,让学生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上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问答、图像理解等,尤其是在教学内容较抽象的情况下,老师采用了情境化教学法,让学生更能够深入理解。

例如在蒲公英种子扩散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场外来寻找蒲公英并亲自体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蒲公英的特点,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

此外,老师还在课堂中多次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启发和思维训练,如提出一些思维难题,让学生通过推理、分析等方式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如课堂提问、随堂测试等,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中的差距,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此外,老师在课堂中还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鼓励,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收获。

四、结语这节小学语文课让我收获颇丰。

不仅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更让我意识到教师教育技能的提高是必然的趋势。

只有通过不断改进教育技能,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多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更能从生活中认识和理解知识;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希望今后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语文观课报告(15篇)

语文观课报告(15篇)

语文观课报告语文观课报告(15篇)我们眼下的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观课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观课报告120xx年10月15日至19日,我有幸在景东县小、民小参加第四期小学语文听课评课活动。

这次活动是由县教师进修学校为落实骨干教师培训理论学习成果,由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观摩学习的交流活动。

这次活动,每位老师的讲课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使我对新课程、新概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对新课改教学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为期五天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我们总共听了十九节语文课,包括“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不同版本。

老师们绘声绘色的精彩课堂不但使我受益匪浅。

课堂教学中,体现了以下几个优点:一、教学目标明确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情操。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总目标的一部分。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包括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

落实“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标准对一节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上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明确,传授那些知识,进行那些语文基本功训练,每一项知识、训练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十分明确、具体。

读、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活动,落实读写训练。

二、新课程概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1、重视了学生的朗读教学,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如:杨成金、孙灵梅和程燕锦等教师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做到不漏、不添、不重、不读颠倒;默读以求读通顺、连贯、流利,并粗知课文大意;展示读让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阅读技能去充分地朗读教材;还有范读、指导读等,在读中悟,悟中读,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找出自己疑惑得地方……利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也加强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7篇)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7篇)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7篇)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7篇)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1“这真是精心设计的流程,扎实推进的课堂”在认真地观摩了董老师执教的《两只鸟蛋》一课之后,我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这节课,董老师真正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从“文本解读”转向了“能力培养”,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就从董老师本课时教学流程的设计这一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教师首先出示图片,渲染气氛:“同学们,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的季节,你喜欢春天吗?你还能用哪些词来描绘春天?是啊,春天这么美好,你们愿不愿意到大自然中玩一玩呀?小动物也和你们一样,来到了美丽的大自然中。

听!谁来了?哦!是小鸟飞来了,它们你一句我一句,唧唧喳喳的唱的可高兴了”接着提问“那鸟妈妈是怎么把小鸟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加声音,点课件)”从而引出课题。

这一步的设计,以声音和图片为媒介设置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效果很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小朋友们,关于这两只鸟蛋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呢!谁想知道?故事就藏在咱们的课本里,快去读读吧!”然后让四位小朋友来接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流利,正确,有感情。

这一步的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而且目标明确,但我觉得在初读课文时就让学生有感情,要求有点高,可以在精读时再让学生达到有感情朗读这个目标。

三、闯关游戏,快乐识字教师带领大家去鸟的王国里看一看,让学生通过四关拿到四把智慧金钥匙,才能顺利到达鸟的王国。

第一关,读带拼音的词语,自由读,请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拿到金钥匙,见到蜂鸟第二关:去掉拼音读词语,变向开火车读,拿到金钥匙,见到鸵鸟第三关:单个字,男生女生对抗赛读,做猜字游戏认识“捧、抬、投”拿到金钥匙,见到啄木鸟第四关:用“蛋”组词这个环节,把整个识字过程设计成一个闯关游戏,设置四个关卡,一个比一个增加难度,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用做动作猜字的游戏让学生认识新字,学生记忆深刻,也学会了一种新的识字方法。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今天我来到某小学观摩了一堂语文课,体验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堂。

以下是我对于这堂课的观察和感受。

课堂氛围和学生表现这堂课的氛围非常轻松活泼,学生们都充满了兴趣和热情。

当老师走进教室时,同学们立刻安静下来,迅速就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他们专注地看着老师,没有打闹和分心的情况。

整个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有条不紊地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且对于自己的回答充满自信。

他们展示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主动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教学设计和方法老师的教学设计非常有趣和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这节课的主题是《小猫钓鱼》,老师通过一段描写小猫钓鱼的课文,引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在课前,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们讨论和猜测课文的内容,激发了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接着,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故事背景。

随后,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朗读课文,并对重要的词汇和短语进行了解释和记忆。

通过多次的朗读和翻译,学生们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课文阅读完毕后,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来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他们分成小组,展开了课文情景的角色扮演,并且将自己的表演录制下来并分享给全班。

这种互动式的活动引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每个小组都呈现出不同的版本,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互动和师生互动在这堂课中,我观察到课堂互动和师生互动非常频繁且积极。

老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并耐心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

学生们也互相之间进行分享和讨论,互相学习和帮助。

这种积极的互动氛围使得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不再害怕犯错或者被评判。

评价和反思这堂语文课在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想象力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

通过观察与学校教学大纲相结合,这堂课符合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唯一我认为可以优化的是对于一些学生的个别指导,有些学生在朗读和表达方面还有待提高。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范文(最新)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范文(最新)

2021小学语文观课报告范文(精选5篇)今天听了xx老师执教的《称赞》一课,收获颇多。

这篇课文带给我们的是一个非常美丽的童话故事,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洁生动、童趣盎然,故事性强,童话所独有的优势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

我们教研组成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观摩:一、教学流程:张老师这节课环环相扣,实效性强,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

教学流程观察记录表:本教学流程脉络清晰,设计合理,科学实用,创设多处情境指导朗读的教学方法,无不体现着语文的美丽转身。

建议:当然,课堂永远是一种有遗憾的艺术,这节课我们考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生字教学在扎实一些,可抓几个重点字写一写,这样更能体现低年级语文教学特点;2、创设情境感情朗读上,上一些分割,多一些整合。

二、课堂提问:课堂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中心,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成就直接影响着其自身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而张老师的这节课,正是用引导的策略和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整节课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温馨。

在《称赞》这节课上,对学生参与情况统计结果如下:从以上统计表可以看出,这节课的学生参与情况是比较好的,有37名同学主动参与了课堂,占全体同学的88%,这个比例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较广。

从学生回答问题次数来看,大部分同学只回答了一次或者两次,有14个同学回答了三次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本节课有5名同学没有发言,从课堂表现来看,举手回答问题不够积极,很少见这几位同学主动举手。

建议:1、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评价语言,鼓励这些孩子积极大胆的举手发言,以此来提高这些孩子学习的自信心。

2、充分关注这几个孩子上课的学习状态,如他们的听课情况、小组合作情况等。

3、多给这些孩子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根据问题的回答情况来判断这几个孩子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13篇)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13篇)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13篇)在现在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观课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1一、引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

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

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成为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为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们小组以一堂小学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新授课实录为观察对象,观察教学开始后第5分钟至第17分钟40秒(教师教授对大榕树的静态描写的过程)教师的提问状况。

二、观察方法1、观察工具我们使用自制的《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进行观察,该量表对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水平、教师提问方式、教师候答时间、学生回答方式、教师理答方式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量表见附件1)2、记录方法观察该课课堂实录。

我们先观察整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然后把观察段定位在第5分钟至第17分40秒。

在观察过程中,采用了小组成员先讨论、然后分工记录,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观察结果与分析1、观察结果我们对上述片段中出现的13次提问进行了统计汇总,得出如下结果,详见下表: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总表)2、分析1)在十二分钟里,教师提出的问题数为13个。

从问题的水平来看,其中记忆性问题2个,占总数的15.4%,理解性问题9个,占69.2%,创造性问题2个,占15.4%。

2)在教师提问的方式上,13个问题都是直问,无曲问,宽问8个,占61.5%,窄问5个,占38.5%,单问8个,占61.5%,重问5个,占38.5%。

精选三篇语文观课报告范文.docx

精选三篇语文观课报告范文.docx

精选三篇语文观课报告范文观看别的老师讲课其实是可以有很大的收获,所以有很多的老师也是会听很多的公开课,对于听到的课也是会有自己的观课报告,这是一个记录的习惯,也是一个总结。

精选三篇语文观课报告范文语文观课报告一、《花瓣飘香》观课报告认真学习了优秀老师的课例后,我感触根深,我充分感受到教与学的多样化,以及教与学的乐趣,受益匪浅。

严谨的教学设计,广博的知识、严谨的课堂语言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收获有以下几点: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学生有了兴趣,探求知识就会成为“心理需要”,就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重视探究活动,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探究既是语文学习的目标,又是语文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语文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语文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增长语文探究能力,获取语文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语文态度,了解语文发展的历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要教会学生通过自行设计实验等探究方法来获取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给予学生充足的材料和时空,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大胆尝试。

设计出合理、新颖、独特的研究方案,让学生在参与探究知识的全过程中,获取知识,磨练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真正掌握获取语文知识的本领。

三、重视课堂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语文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形成语文的探究方法,语文的阐述自己的语文观点。

因此,语文课上,我们首先要审视自己的语言是否科学,是否准确精练,不应该念叨不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范文
观课是由过去的听课演化而来,与过去的听课不同,观课强调教师多用感官收集信息,并将自己的听课感想写成报告。

以下是三小篇小学语文观课报告范文:
1
今年暑假以来,我认真学习并观看了张艳丽老师的《从现在开始》、刘梦荣老师的《十六年前的回忆》、韩庆芝老师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以及肖云兰老师的《月光启蒙》。

四位老师优秀的课例,精彩的课堂,巧妙合理的教学设计,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无缝衔接,让我深受启发。

总体评价:四位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全方位的感知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获取直觉的体验,共同参与到学习中去。

在学习中开展多种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活力四射。

倡导以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尽量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将生活和书本知识融为一体。

下面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进行一下分析点评。

四位老师课通过多种读的形式帮助学生体验角色,真切地进入文中的情境,才能制造出符合文本的课堂气氛,从而感悟文本中蕴含的道理。

张艳丽老师的《从现在开始》,从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特点出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认真阅读全文的重点段,了解动物轮流当“万兽之王”的过程,并抓住动物的语言,让学生充分的读,体会角色的心理和人物的个性特点,从而使本文的难点在讲读中得到突破。

刘梦荣老师的《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的来理解课文,结合孩子们课下搜集资料及课上老师补充的资料,进一步走入人物内心,从而对人物的理解更立体。

韩庆芝老师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引导学生感受人间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无私奉献的爱能创造奇迹,采用资料补充、情境渲染法,体会
人物的复杂内心、感悟人物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肖云兰老师的《月光启蒙》通过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优美、感情真挚,体会此刻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对学生情感上进一步升华。

三、观后反思
通过这次观评课,对照自己平时的教学,深深体会到:
1、教师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结合文本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的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努力实现学生主体与文本客体的对话,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灵的感受。

3、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各项业务水平,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完善我的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胥老师首先采用谈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花生是我们常见的一种食品,你能说说你对花生的了解吗?”接着又让同学们质疑课题,相机介绍了有关花生的资料,如“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你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等等。

在这些问题的交流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而且为文本的顺利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字词的学习方面,胥老师既注重字词的认读,有特别强调有特点的词语的读音,比如“便宜、尝尝、石榴、体面”等词语的最后一个字的读音读轻声,采用个别读、齐读等形式巩固字词的认读。

在梳理文章脉络和文章大意时,胥老师采用填空的形式,这样既简便,又利于学生直接抓住文章大意。

胥老师还让学生去看看每个小标题分别是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落,在学生回答的同时相机引出课文的写作方法之一“详略有序”,以此来让学生明白了哪些内容是每节课的学习重点。

与此同时,胥老师还特别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分析进行教学,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自由、和谐的实践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
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多思、多说、多听,尽情发挥。

如:“居然”等词语,因为地荒,因为没有精心耕作,没有料到能丰收,所以用“居然”。

但我认为这里分析的还不够深入,如果能进一步引出花生潜在的品质——好种易活就更好了。

此外,在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两段话这一环节时,父亲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

教学时,老师不过多地讲解分析,而是让学生先自己读,自己学,这样学生在自学中就慢慢体会出了花生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炫耀自己的品格。

接下来,胥老师对于体会花生与苹果、石榴、桃子的价值时,并没有一味地按照教参,让大家都在体会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时,而否定苹果、石榴、桃子的价值。

最后,胥老师特意留出了时间让孩子们直抒胸怀。

小练笔的设计符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从孩子们当堂交上来的练笔中能看出这节课老师语言文字美的引导确实很到位,学生的活动受到老师言、行、举、止包括情绪的影响,老师的激情影响感染到了学生,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结束后,胥老师又介绍了作者许地山的生平事迹,而且让学生了解作者许地山之所以给自己取笔名为“落华生”,就是因为他喜欢“落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并以此笔名来告诫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总之,胥老师的这节《落花生》将老课文注入了新活力,在授课上不落窠臼,是一节优秀的课例。

3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学生主动参与的实现,需要其自身发展具备一定条件。

其中一个主要条件是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的发展水平。

聆听殷老师的课,我们重点观察了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

根据课堂观察,我对学生的参与数量进行了统计:教师课堂提问叫答人次共26次。

课堂中学生参与自主探究学习4次。

参与回答问题的有21人,占总人数的76%。

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有11人,占总人数的38%。

通过数
字统计,我们了解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以主动参与为主,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活动。

从学生参与的情况来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可以从中看出,全班有77%左右的学生独立回答过问题,即使没有单独回答问题的学生,也通过自主探究、同桌交流读等形式,参与了课堂活动,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自主探究、同桌交流等集体活动,做到了全班参与,这样的集体活动,整堂课一共有4次,说明课堂上教师能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并尽力照顾到全班学生。

2、课堂上有很多孩子还是特别活跃的,有四个孩子回答了3次问题,有三名孩子回答了2次问题,说明孩子对老师的提问积极性很高。

总的来说,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班级中只有四位同学没有独立回答问题,若再多照顾一下这几位边缘生就更好了。

总之,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在祁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学得轻松,课堂效果非常好。

通过统计发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参与面也较广,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最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