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海底世界 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二课时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3 海底世界 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3课《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重点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体会作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海底世界的景象和生物特点。
2. 词语理解: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窃窃私语”、“景色奇异”等。
3. 内容感悟:引导学生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和丰富多彩,理解作者对自然界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和丰富多彩。
2. 难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重点词语,如“窃窃私语”、“景色奇异”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海底世界的奇妙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分享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巩固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板书设计1. 课题:海底世界2. 重点词语:窃窃私语、景色奇异3. 主要内容:海底世界的景象和生物特点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选做题:收集关于海底世界的图片或资料,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准备:评估教具和学具的准备情况,是否满足教学需求。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23 海底世界教学目标1.认识“窃、私”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会写“宁、官”等12个字,会写“海底、宁静”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3.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4.能说出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感受海底世界的神秘与丰富,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语言应用:能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并能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思维能力: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审美创造: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认识“参、攻、推”3个字,正确书写“参、攻、推”3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3 自然段。
了解2-3 自然段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3.学习重点词句,理解“窃窃私语”的意思,体会语言表达的生动。
4. 理解2-3自然段段落间的关系【核心素养】文化自信: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语言应用: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能用“窃窃私语”造句。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思维能力:通过多样化的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更促进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
审美创造: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课时重难点学习重点语句,理解“窃窃私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生动。
教学过程课前导语: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年级下册第23 课《海底世界》。
要想学得好,课前准备要做好。
23 海底世界 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二课时_1

23 海底世界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二课时23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学片段教学目标1. 了解第四自然段写了哪些动物的活动方式,作者是如何进行说明的。
2. 能说出第四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3. 感知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了解第四自然段写了哪些动物的活动方式,作者是如何进行说明的;2、能说出第四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我们知道了海面虽波涛澎湃,但海底却十分宁静,但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那现在就让我们继续参观海底,帮这些鱼儿们找到他们的好朋友吧!(希沃白板课堂活动检测生字)二、顺学而教,感受语言(一)学习第4自然段,体会动物活动方法(教学内容与呈现技术相匹配)师:太好了,鱼儿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你们知道吗?海底动物不但能发出奇妙的声音,它们的活动方式更是别具一格。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请同学们迅速浏览第四自然段(出示文段),把中心句找出来,找到了吗?谁来读一读?指名师:真是找得又快又准。
下面就请你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看一看作者围绕这个中心句写了哪几种海底动物,又是怎样写出他们的活动特点的。
可以和你身边的同学交流,开始吧!预设1:海参,速度慢,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师:让学生了解一小时(一节课家两个课间)的时长,4米的距离就是两块黑板宽,这么长的时间只走了4米,你感觉怎样?作者用具体数字突出海参活动速度慢,这种说明方法叫做列数字。
(黑板张贴:列数字)师:为什么这么慢?预设:因为伸缩爬行师:你们还见过其它动物伸缩爬行吗?(蜗牛、毛毛虫)因为这种独特的爬行方式使它前进的速度特别慢。
瞧,海参慢吞吞的样子,多么可爱啊,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师:课文中有一种动物正好和它相反,是谁呢?(梭子鱼)梭子长什么样,我们来看看。
再来看看梭子鱼,像不像呀?那哪位同学来和我们交流交流梭子鱼的活动方式呢?预设2:梭子鱼的速度很快师:课文是怎么说的?你又是如何感受到快的呢?生: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比普通的火车还快师:让学生感受几十千米很长(学校内圈跑道大概为250米,几千米相当于几十上百圈那么长的距离)火车速度很快,通过作比较让同学感受到快。
《海底世界》第2课时一等奖说课稿参考

《海底世界》第2课时一等奖说课稿参考《《海底世界》第2课时一等奖说课稿参考》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海底世界》第2课时一等奖说课稿参考师: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平静。
可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边读边加上对词的理解。
生:开始练读课文。
师:指名学生读课文。
其他同学在他读的时候注意配音。
生:读课文。
同学们做动作理解“窃窃私语”,配音理解“嗡嗡”、“啾啾”、“汪汪”、“打鼾”等词。
师:同学们对“窃窃私语”和“汪汪”理解的真好!请你听听我这是蜜蜂“嗡嗡”、小鸟“啾啾”和“打鼾”的声音吗?学三种动物的声音。
生:不像。
师:为什么?生:蜜蜂“嗡嗡”叫的声音太重了,小鸟“啾啾”应该这样叫“啾-啾啾,啾-啾啾......”师:说的真好!而“打鼾”的声音像什么?像不像驴叫?所以,同学们应该注意要把声音模仿得像。
下面请同学们边感情朗读课文边加声音,齐读这段。
生:齐读。
师:要求学生练习背诵。
生:齐背课文。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段背熟了。
师: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作者在这里写了几种?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这几种动物。
生:自读课文,画出几种动物。
师:同桌配合,边读边加动作,看哪两个同学加的最像。
生:自由练读,加动作。
师:检查配合情况,请一同学读课文,一同学加动作。
并指名表演好的同学到前台表演。
男女展开朗读比赛:男同学读时,女同学做动作,女同学读时,男同学做动作。
师:引背“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多种......”师:同学们的记忆力就是惊人!我看同学们把两部分连在一起,能不能背下来,为了保证背诵的正确性,还是请同学们认真快速地再读两遍吧。
生:自读。
师:检查背诵。
孩子的记忆速度是我没有料到的。
看看下课的时间未到,我便让孩子抄写了自己喜欢的语句。
2、《海底世界》第2课时一等奖说课稿参考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课题23 海底世界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随文识记“肌、达、胞、煤、储、属"这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会写“参、攻、推、迅、速、退、轮、煤、铁"这9个字。
2.指导朗读,能说出第4、5自然段是怎么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说清楚的。
3.理解“窃窃私语”和“免费的长途旅行"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章是如何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
学情分析新课标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
本课主题是大海,询问学生对大海的印象时,应鼓励学生不拘于课文所介绍的海洋特点。
同时,在指导学生谈论喜欢的动物的活动方式时,涵盖了各种不同的阅读兴趣指向,预设中尽可能考虑可能出现的每种情况,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设计的课外延伸环节,尽可能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架好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桥梁。
教学辅助1.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任务一:了解海底动物的活动1.朗读课文研读课文第1、7自然段你可知道,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开头设问,引出了下文,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尾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2.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它的主要意思。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阳光很难射进深海,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
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海底光线暗3.朗读第3自然段并概括主要意思。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海底有声音4.读下列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3《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2023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3《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2023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阅读《海底世界》全文,理解文章大意。
2. 海底生物介绍:介绍课文提到的各种海底生物,如海参、珊瑚、贝类等。
3. 海底环境探讨:讨论海底世界的特点,如黑暗、压力大、生物适应等。
4. 互动活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加深对海底世界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海底世界的特点。
2.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海底生物的适应性和海底环境的独特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海底世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黑板和粉笔。
2.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重点内容。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海底世界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3. 生物介绍:教师详细介绍课文提到的海底生物,学生记录重点。
4. 环境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海底世界的特点,每组派代表发言。
5. 互动活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海底生物的生活状态。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海底世界的独特性和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海底世界》2. 正文:- 海底生物:海参、珊瑚、贝类等- 海底环境:黑暗、压力大、生物适应3. 总结:保护海洋环境,探索海洋奥秘作业设计1. 阅读作业:复习课文,加深对海底世界的理解。
2. 写作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海底生物的短文,包括其特点和适应性。
3. 拓展作业:查找更多关于海底世界的资料,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23.《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

二、教学内容
1.海底世界的生物分类和特点。
2.海底地形及对生物的影响。
3.探讨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第一课时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兴趣。
2.新课导入(10分钟)
(1)介绍海底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学情分析
四年级(2)班的学生在学科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具备以下特点:
1.知识层面: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海底世界的知识,如简单的海洋生物分类、海底地形等,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对于海底生物的详细分类、生态特点以及海底地形对生物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学生的了解尚浅,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深入学习。
-严格执行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保护海洋生态。
-减少海洋污染,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禁止乱倒垃圾。
-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5.典型例题五:
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海底生物观察实验。
答案:实验名称:观察海底生物的适应策略。
实验步骤:
1.准备材料:显微镜、载玻片、海水样本、海底生物标本。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资源共享和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海底生物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海底探险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海底生物的分类、特点和适应策略,结合具体生物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探究能力、生态保护意识、地理空间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海底世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特点,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借助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其生态保护意识。此外,通过绘制海底世界生物分布图,培养学生对地理空间关系的理解和运用,增强地理空间观念。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学会相互交流、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提升团队合作精神。总之,本节课将有助于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海底世界》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认读本课的16个生字,理解“依然、是否、窃窃私语、免费、长途旅行、稀有金属、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海底世界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教具准备:1、CAI课件、多媒体电脑。
2、展牌:光、声音、动物、植物、矿物3、头饰: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放课件导入: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蓝色的部分表示海洋,被海洋所包围的是陆地。
海洋占地球面积的四分之三。
这样辽阔的海洋底下是怎样的世界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放录像)2、看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感受?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3《海底世界》,通过学习你们一定会对神奇的海底有更多的了解。
(板书:海底世界)提醒“底”字下面有个点。
读题二、初读、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老师跟读)2、(出示课件)这些字你会认吗?其它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借助拼音读一读。
3、默读课文,找一找,想一想哪句话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提醒“异”三、精读课文1、创设情境:现在,我来做船长,你们就是潜水员,潜入课文中的海底世界,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发现了情况立即向船长报告。
2、汇报交流(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宁静”A“依然”还可以换什么词来理解。
B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呢?读出气势。
多么奇异的景象啊!(板:宁静)(2)“在一片黑暗的深海里游动”A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师范读。
B你们想像到了这种奇异的景象吗?请大家边想边读一读。
C海底暗中有光,真是景色奇异!(板书:黑暗却有光)(3)“――窃窃私语―――”A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B请你和同桌窃窃私语一下。
C(演示放水中听音器)我们用水中听音器来听一听,(听声音)D自己读一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海底世界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二课时
23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窃窃私语”的意思,体会“窃窃私语”和“免费的长途旅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2.能说出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3.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2.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复习导入
1、回顾课文内容: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光线、声音、动物、植物、矿藏)
(2)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用课文中的原文来回答。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2、情境复习生字:
(1)介绍导游——小海豚,今天就由它带领大家到海洋里游览一番。
帮小海豚完成任务:
任务一:读词消垃圾。
因为部分人类乱丢垃圾,这些海洋垃圾破坏了水资源,导致我游泳困难,你们能帮我把这些垃圾清理掉吗?
任务二:送小螃蟹回家。
第二个任务是我的好朋友小螃蟹们因为外出贪玩找不到家了,你们能帮我把小螃蟹送回家吗?
二、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体会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
光线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海面上是怎样的?(波涛澎湃)
(2)海底是怎样的?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宁静)
(3)海底的光线怎样?用“——”画出来。
(阳光很难射进深海,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
)
师:可是海底真的就是黑乎乎一片吗?让我们齐读句子。
(出示:在这一片黑暗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
小海豚:看,这就是深海里的光点,多么像布满星星的夜空啊。
(播放发光水母视频。
)
教师点拨:
深深的海底,宁静,黑暗,却有着点点星光。
像这种奇特的风景你能用文中的哪个词来形容它呢?(景色奇异)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其景色的奇异。
声音
小海豚提问:海底如此宁静,那么,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的)
1、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用“~~~~”画出海底里有哪些声音。
检测默读情况,师生互动,请一位小朋友上台来填一填。
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
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
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
还有的好像在打鼾……
小海豚:你真会读书,全部填写正确,让我们齐声把这些句子朗读一遍吧。
2、语言迁移训练
(1)拉出句式:有的像_______一样_________,
有的像_______一样_________,
有的像_______一样_________,
有的还像_______一样_________。
(2)视频提示,播放海底动物活动时的声音、画面。
(3)学生练习表达
3、体会“窃窃私语”在写法上的好处。
(1)“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窃窃私语:指背着人轻轻地交谈。
文中是指动物发出轻微的声音。
)
(2)你们能表演一下“窃窃私语”的动作吗?
(3)如果把句子这样改,好不好呢?
海底的动物常常窃窃私语。
海底的动物常常发出轻微的声音。
小结:“窃窃私语”赋予了动物人的行为,好像它们在说悄悄话,把描写人的词语句用到动物身上,不仅让读者产生了亲切感,还使语句变得生动。
4、海底里只有这几种声音吗?不是的。
(引读)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小海豚:原来,在不同的情况下,它们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多么奇妙!不得不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
让我们齐读第三自然段,好好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
(二)、体会海底世界的物产丰富
动物
1、出示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这一自然段围绕中心句介绍了哪几种动物?请同学们用“○”把动物的名称圈出来,用波浪线划出这些动物的活动方法。
(3)完成表格,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预设汇报:
预设1: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预设2:
动物名称活动方法活动特点
海参爬慢
像梭子的鱼游快
乌贼和章鱼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
贝类巴免费的长途旅行
教师点拨:
2、体会“免费的长途旅行”这样写的好处。
教师点拨:(1)“旅行”一词一般用在谁的身上?
(2)此处“免费的长途旅行”用在贝壳身上,你感受到来什么?(语言生动、有趣、亲切)
3、小海豚:察这个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点拨:
(1)作者在选取动物时是随意挑选的吗?这几种动物的活动方式都一样吗?
小结:作者通过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把“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这句话的意思写清楚了。
4、学生齐读第四段。
5、总结学法
(1)读自然段。
(2)找中心句。
(3)再看是从哪几方面写具体的。
(4)再读再悟。
植物
(三)学法迁移
根据刚才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五段
1.读第五自然段,用——画出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2.这一段从哪两个方面写出海底植物差异大?(颜色大小)
小结:同学们,这一自然段抓住了海底植物的什么来写的呀?(差异)
齐读第五段。
矿产
小海豚:除此之外,海洋底下还蕴藏着许多的矿物,都有些什么呢?让我们齐读第六自然段。
除了植物,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矿物。
三、总结升华,课外拓展
1、过渡:刚才我们在海底世界畅游了一番,我们知道了“深深的海底黑中有光的,静中有声的,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奇特,植物差异极大和矿产资源丰富”。
我们不禁要发出赞美“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齐读感悟)
2、其实,海底的奥秘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
(1)小海豚介绍海底奇特的生物:水母、海鳐。
(2)小海豚给大家推荐一些有关于海洋的书本,一是《我爱海洋生物》系列,二是《走进海洋世界》系列,同学们如果感兴趣,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继续你们的海底探秘之旅吧!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