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指标

合集下载

毒理学上限指标

毒理学上限指标

毒理学上限指标毒理学是研究毒物对生物体造成的有害效应及其机制的科学领域。

在毒理学中,我们使用一系列的指标来评估和衡量毒物对生物体的毒性。

这些指标主要包括LD50、NOAEL、LOAEL、ADI、TTC等。

本文将对这些指标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LD50(半数致死量)。

LD50是指一种毒物在特定时间内使一组动物中一半个体死亡的剂量。

它通常被用于评估急性毒性。

LD50值越低,说明毒物的急性毒性越高。

毒物的急性毒性可以通过大量动物试验来测定LD50值,也可以通过规定的预测模型进行估算。

NOAEL(无观察到不可逆效应水平)和LOAEL(最低观察到不可逆效应水平)是评估慢性毒性的关键指标。

NOAEL是在动物实验中未观察到不可逆效应的最高剂量,而LOAEL是最低观察到不可逆效应的最低剂量。

这些指标是确定安全剂量的基础,通常用于确定人类和动物对毒物的接触水平。

ADI(每日容许摄入量)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每天可以摄入的毒物量。

ADI的计算通常基于NOAEL和一系列安全因子,如10倍安全因子等。

ADI被用于评估食品添加剂、农药、兽药等物质的风险。

TTC(潜在毒性药理学阈值)是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的风险评估方法,用于评估潜在致癌物质、基因毒性物质和非基因毒性物质的健康风险。

TTC法根据化合物的临床药理数据,评估由摄入其残留量引起的慢性风险。

TTC值一般是根据人的总体曝露水平进行估算的。

除了上述指标,毒理学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指标,例如EC50、IC50、TC50、MIC等。

EC50是指引起特定效应所需的半最大效应浓度或剂量,通常用于评估某些物质的生物活性。

IC50是抑制50%细胞増殖或酶活性所需的药物或毒物浓度。

TC50是指导致细胞毒性的半最大毒性浓度或剂量。

而MIC则是指抑制微生物生长或引起死亡所需的最低浓度。

在毒理学研究中,这些指标的选择和运用对于合理评估毒物的风险和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至关重要。

根据这些指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毒物对生物体的影响,并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保障人类和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毒物的毒性和分级

毒物的毒性和分级

毒物的毒性和分级毒物是指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毒性是衡量毒物对生物体的危害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毒物研究中,毒性可以分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种。

急性毒性是指毒物短期内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影响。

常用的急性毒性测试方法有LD50和LC50。

LD50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给实验动物灌服毒物的剂量,致使50%的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LC50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将毒物暴露于实验动物的呼吸空气中,致使50%的动物死亡的最小浓度。

LD50和LC50的结果可以用于确定毒物的毒性分级。

我国根据毒物的毒性对其进行了六级分级,分别为高度剧毒、剧毒、有毒、易燃有毒、腐蚀性、刺激性。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毒物的特性和对生物体的危害程度。

1. 高度剧毒高度剧毒的毒性最强,LD50<1毫克/千克。

这种毒物很少使用,主要是一些老鼠和蟑螂药。

高度剧毒毒物可导致呼吸暂停、中毒性心肌病、凝血障碍等病症,对人类和动物都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危害性。

2. 剧毒剧毒的毒性较高,LD50在1-50毫克/千克之间。

剧毒毒物主要是工业和农业用品中的化学品、农药和地下水污染物等。

剧毒毒物在短时间内就可导致中毒,引起症状包括呕吐、昏迷、抽搐、呼吸困难等严重危害。

3. 有毒有毒的毒性次于剧毒,LD50在50-500毫克/千克之间。

有毒毒物主要是一些比较常见的化学品和工业用品。

短时间内暴露于有毒毒物会引起中毒,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头晕和视力障碍等。

4. 易燃有毒易燃有毒的毒性与有毒类似,但同时也有引起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常用的易燃有毒物质包括石油、天然气和某些清洗剂等。

易燃有毒毒物对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都有伤害,同时也具有火灾和爆炸风险,一旦造成事故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5. 腐蚀性腐蚀性毒物在接触到皮肤和眼睛时,会造成腐蚀、烧伤等创伤,对皮肤和眼睛具有严重的危害。

腐蚀性毒物还可以导致内脏毒性,损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肝脏等器官。

6. 刺激性刺激性毒物包括有刺激性的气体、粉尘、烟雾等,它们对皮肤、眼睛、呼吸道等有轻微的刺激性并且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食品毒理学·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食品毒理学·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完整ppt
13
一、致死剂量
(四)最大耐受剂量 maximal tolerance dose,MTD或LD0,指化学
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若高于该剂量即可出现死亡。与LD100的情况相似,
LD0也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存在很大的波动性。 LD0和LD100常作为急性毒性试验中选择剂量范围的
•结果相差小于2倍者12种,2~2.5倍者8种, 2.5~3倍者3种,大于3倍者3种
•说明LD50有较大的波动性。
完整ppt
9
一、致死剂量:半数致死量测定方法
将一群动物(一般50只)等分为五组,每组给 予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测得不同的死亡率;
以剂量为横坐标,死亡百分率为纵坐标,绘制 曲线;
完整ppt
10
一、致死剂量:半数致死量测定方法
在曲线中段,即50%死亡率附近,斜率最大, 对应的剂量即为LD50。
同时计算95%的可信限(即5%的误差)。
完整ppt
11
LD50测定
完整ppt
12
一、致死剂量
(三) 最小致死剂量 minimal lethal dose,MLD或LD01 ,指化 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 剂量。 从理论上讲,低于此剂量即不能引起死亡。
完整ppt
15
二、阈剂量:类型
1. 急性阈剂量(acute threshold dose,Limac): 与化学物质一次接触所得;
2. 慢性阈剂量(chronic threshold dose, Limch):
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所得(针对车间环境)。
完整ppt
16
完整ppt
17
二、阈剂量
▪ 慢性毒作用的敏感阈剂量最低; ▪ 因人与动物的敏感性差异,在剂量外推到人时设

工业毒物毒性的分级标准

工业毒物毒性的分级标准

工业毒物毒性的分级标准工业毒物是指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其毒性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为了对工业毒物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管理,需要对其毒性进行分级标准。

毒性的分级标准是根据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科学评定,以便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

一般来说,工业毒物的毒性分级标准主要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个方面。

急性毒性是指毒物在短时间内对人体产生的危害,通常以LD50(半数致死量)来表示。

LD50越小,毒性越大,对人体的危害越严重。

慢性毒性是指毒物在长期接触下对人体产生的危害,通常以NOAEL(无观察到不适效应水平)和LOAEL(最低观察到不适效应水平)来评价。

NOAEL和LOAEL越小,毒性越大,对人体的慢性危害越严重。

根据毒物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工业毒物可以分为四个等级,A级、B级、C级和D级。

A级毒物是指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都非常强的毒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极大。

这类毒物通常具有极低的LD50和NOAEL/LOAEL值,甚至在极小的剂量下就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例如,氰化物、砒霜等。

B级毒物是指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较强的毒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较大。

这类毒物具有较低的LD50和NOAEL/LOAEL值,需要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例如,某些有机溶剂、重金属化合物等。

C级毒物是指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一般的毒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较小。

这类毒物具有中等的LD50和NOAEL/LOAEL值,需要一定的管理和控制。

例如,某些农药、染料等。

D级毒物是指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较弱的毒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较小。

这类毒物具有较高的LD50和NOAEL/LOAEL值,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较小。

例如,某些食品添加剂、医药中间体等。

在实际工业生产和使用中,对工业毒物的分级标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对于不同等级的工业毒物,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减少其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生产性毒物的毒性分级

生产性毒物的毒性分级
生产中易发生中毒,后果严重
生产中可发生中毒,预后良好
偶尔可发生中毒
迄今未见急性中毒,但有急性影响
慢性中毒患难与共病状况
患病率高(≥5%)
患病率高(≥5%)或症状发生率高(≥20%)
偶有中毒病例发生或症状发生率较高(≥10%)
无慢性中毒而有慢性影响
慢性中毒后果
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
脱离接触后可基本治愈
表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
指标
分类
1.(极度危害)
2.(高度危害)
3.(中度危害)
4.(轻度危害)
急性
毒性
吸收LD50(mg/m3)
经皮LD50(mg/kg)
经口LD50(mg/kg)
﹤200
﹤100
﹤25
200—
100—
25—
2000—
500—
500—
﹥20000
﹥2500
﹥5000
急性中毒发病状况
生产性毒物的毒性是如何进行分级的
习惯上使用半数致死剂量LD50作为衡量各种化学性物质急性毒性大小的指标。国际上按照LD50值的大小、可将毒物的急性毒性分成五级,即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见表1。
表1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分级
毒性
分级
大鼠经口LD50
(mg/kg)
6只大鼠吸入4h后死亡2~4只的毒物剂量
脱离接触后可恢复,不致严重后果
脱离接触后自行恢复,无不良后果
致癌性
人体致癌性
可疑
人体致癌物
实验
动物致癌物
无致癌物
最高容许浓度(mg/m3)
﹤0.1
0.1—
1.0—
﹥10
(×10‾6)

毒性分级

毒性分级
分级(度)
0
1
2
3
4
头发

轻度脱发
中度、斑状脱发
完全脱发,可再生
脱发,不能再生
感染(特殊部位)

轻度感染
中度感染
重度感染
重度感染伴低血压
心脏
节率
正常
窦性心动过速,休息心率>100次/分
单灶PVC,房性心律失常
多灶性PVC
室性心律不齐
心功能
正常
无症状,但有异常心脏征象
短暂的心功不足,但不需治疗
有症状,心功不足,治疗有效

无症状
症状轻微
活动后呼吸困难
休息时呼吸困难
需完全卧床
发热(药物性)

<38℃
38~40℃
>40℃
发热伴低压
过敏

水肿
支气管痉挛,不需注射治疗
支气管痉挛,需注射治疗
过敏反应
皮肤

红斑
干性脱皮,水疱、瘙痒
湿性皮炎,溃疡
剥脱性皮炎、坏死,需手术
N=正常值上限
NCI-CTC3.0常见毒性分级标准
毒副反应指标
NCI-CTC3.0常见毒性分级标准
毒副反应指标
分级(度)
0
1
2
3
4
血液系统
血红蛋白(g/L)
≥110
95~109
80~94
65~79
<65
白细胞(×109/L)
≥4.0
3.0~3.9
2.0~2.9
1.0~1.9
<1.0
粒细胞(×109/L)
≥2.0
1.5~1.9
1.0~1.4

毒性分级标准

毒性分级标准

毒性分级标准毒性分级标准是指根据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进行分类,以便对毒物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控制。

毒性分级标准一般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致癌性等指标,通过对毒物的毒性进行评估和分类,可以有效地指导毒物的使用和处理,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首先,急性毒性是指毒物对人体造成急性危害的能力,通常以LD50(半数致死量)来评价。

根据LD50的大小,毒物可分为高毒、中毒和低毒三个级别。

高毒物指LD50小于50毫克/千克,中毒物指LD50在50-500毫克/千克之间,低毒物指LD50大于500毫克/千克。

对不同级别的毒物,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急救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

其次,慢性毒性是指毒物长期接触或低剂量暴露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

慢性毒性的评价一般包括长期接触毒物的毒理学效应、致畸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等指标。

根据这些指标,毒物可分为无慢性危害、有慢性危害和潜在致癌物三个级别。

对不同级别的毒物,应采取相应的监测和控制措施,以减少慢性毒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最后,致癌性是指毒物对人体造成致癌的能力。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评价结果,毒物可分为致癌物、可能致癌物和非致癌物三个级别。

对致癌物应采取严格的监测和控制措施,以减少致癌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综上所述,毒性分级标准是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的重要依据,对毒物的合理管理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准确地评价和分类毒物的毒性,可以有效地指导毒物的使用和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希望各行各业都能重视毒性分级标准,合理使用和管理毒物,共同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毒性是指物质对生物体产生有害影响的能力,而急性毒性则是指物质在短时间内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影响。

为了对化学品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应对突发化学品事故,各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制定了一套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这些标准是基于大量实验数据和毒理学研究成果,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评估化学品的毒性,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急性毒性分级标准通常包括了对化学品的毒性级别、毒性浓度和毒性症状等内容。

根据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常见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主要包括了LD50值、LC50值和急性毒性类别等内容。

LD50值是指半数致死剂量,它是一种衡量化学品急性毒性的重要指标。

LD50值越小,说明该化学品的毒性越大。

根据LD50值的大小,通常将化学品分为高毒、中毒和低毒三个等级。

高毒指LD50值小于50毫克/千克,中毒指LD50值在50-500毫克/千克之间,低毒指LD50值大于500毫克/千克。

LC50值是指半数致死浓度,它是衡量化学品对生物体急性毒性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LC50值越小,说明该化学品对生物体的毒性越大。

根据LC50值的大小,通常将化学品分为高毒、中毒和低毒三个等级,其划分标准与LD50值相似。

根据LD50值和LC50值,国际上通行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将化学品分为四个急性毒性类别,分别为,急性毒性I类、急性毒性II类、急性毒性III类和急性毒性IV类。

其中,急性毒性I类是指LD50值小于5毫克/千克或LC50值小于20毫克/升的化学品,属于高毒物质;急性毒性II类是指LD50值在5-50毫克/千克或LC50值在20-200毫克/升之间的化学品,属于中毒物质;急性毒性III类是指LD50值在50-300毫克/千克或LC50值在200-1000毫克/升之间的化学品,属于低毒物质;急性毒性IV类是指LD50值大于300毫克/千克或LC50值大于1000毫克/升的化学品,属于微毒物质。

在实际工作中,对化学品进行急性毒性分级有助于科学评估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程度,有利于采取相应的防护和应急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D50
半数致死量(lethal dose 50%, LD50):是指能够引起试验动物一半死亡的药物剂量,通常用药物致死剂量的对数值表示。

LD50及相应置信区间是由剂量-反应模型得出的最常用的统计量。

LD50是半数致死剂量,指在预定时间之内,如96h,导致50%被暴露个体死亡的剂量。

ED50:
半数有效量(50% effective dose, ED50)在量反应中指能引起50%最大反应强度的药量,在质反应中指引起50%实验对象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量。

意义:药物的ED50越小,LD50越大说明药物越安全
ED50的计算方法
回归法
简单几率单位法
寇氏法
LC50 :(Lethal Concentration 50,致死中浓度/半致死浓度/半数致死浓度)表示杀死50% 防治对象的药剂浓度,单位为PPm 。

半数致死浓度是衡量存在于水中的毒物对水生动物和存在于空气中的毒物对哺乳动物乃至人类的毒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毒物的致死效应与受试动物暴露时间有密切关系。

如果用LC50表示水中毒物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必须在LC50前标明暴露时间,如24小时LC50、48小时LC50和96小时LC50等。

如果用LC50表示空气中毒物对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一般是指受试动物吸入毒物2小时或4小时后的试验结果,可不注明吸入时间,但有时也可写明时间参数。

例如LCt50是指引起动物半数死亡的浓度和吸入时间的乘积,时间(t)一般用分钟表示。

在环境毒理学中
1经口服,腹腔、静脉或皮下注入,皮肤染毒方式引起急性中毒的半数致死量以LD50表示; 2以吸入的染毒方式引起急性中毒的半数致死浓度以LC50表示。

但空气中的物理因素(如核辐射)引起哺乳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用LD50表示。

4计算方法
计算毒物对水生动物的LC50常用直线内插法,即根据不同暴露时间,以及在等对数间距的各个试验浓度下测试动物的死亡率,求出不同暴露时间的LC50值。

计算时必须有使受试动物存活半数以上和半数以下的各种试验浓度。

根据毒物或废水试验浓度和受试动物的死亡率用半对数纸作图,在死亡率50%处划一垂线至浓度坐标,即可求出不同暴露时间内的LC50。

增加试验次数和适当缩小试验浓度间距,可提高LC50值的精确度。

运用图解法(Litchfield and Wilcoxon法),可计算出LC50值的可信限,从而估算出与受试动物同类的动物死亡50%的毒物浓度范围。

计算毒物对哺乳动物的LD50和LC50,较为简便、精确的方法是图解法。

由于染毒方式不同,动物的中毒反应往往有很大差异。

为便于对吸入染毒和其他方式染毒引起的动物急性中毒进行比较,可按一定的换算公式将染毒浓度换算成吸入的毒物剂量。

意义作用在比较各种污染物的毒性,不同种或不同发育阶段的动物对污染物的敏感性以
及环境因素对毒性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中,都以LC50为依据。

水生动物的种类不同,对毒物的感受性有很大差异。

如镉对金鱼的96小时LC50为2.13毫克/升,而对一种端足类动物则为0.085毫克/升。

同一种毒物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同一种动物的毒性也不同。

如镍对刚孵化出的鲤鱼苗的96小时LC50为6.10毫克/升,而对体长为4~5厘米的鲤鱼鱼种则为35.0毫克/升。

因此,目前国内外用于研究污染物对水生动物急性毒性试验的动物,除鱼类以外,还有浮游动物、软体动物、甲壳类、环节动物、棘皮动物、水生昆虫和蠕虫等。

水的温度、pH值、溶解氧量、硬度、盐度等环境因素对污染物的毒性也有明显影响,因此报告某种毒物毒性时要有环境因素的记录。

影响毒物对哺乳动物的毒性的因素很多,而且情况比对水生动物复杂。

如纯度为95%以上的八氟异丁烯分别给小鼠吸入染毒和腹腔注入染毒,其试验结果前者的LC50为2ppm,后者LC50在500毫克/升以上。

经换算并进行比较,前者属于剧毒类,而后者属于中等毒类。

此外,毒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受试动物种类、种系、性别、年龄、体重和健康状况以及诸如气温、气压、湿度、季节等环境因素也与LC50或LD50有密切关系。

在水污染控制方面,化学物质对水生动物的LC50值有以下用途:①对可能进入水体的化学物质进行毒性过筛,以控制剧毒物质的生产和应用;②根据LC50值并运用应用系数推算出安全浓度,为制订水质标准提供依据;③检查废水处理效果,为制订废水排放标准提供依据;
④作为污染源监测和水污染生物评价的依据。

由于新的化学制品不断增多,广泛进行水生动物的慢性毒性试验受到许多限制,评定毒物安全浓度的简易生物测试法还不完善,因此LC50仍然是控制水污染必不可少的生物学参数。

哺乳动物毒理学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根据人类的经验和从动物实验获得的化学物质LD50和LC50值,可以估计化学物质对人的可能致死剂量。

根据对人的可能致死剂量,中国一般将化学物质的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等五个等级。

尽管目前对毒性分级的方法、标准以及毒性等级的用语还不统一,但在新的化学制品不断出现和广泛应用的情况下,测定化学物质对哺乳动物的LD50和LC50,进行毒性分级,对于保护人类环境和预防职业性中毒都有重大意义。

IC50half maximal (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 of a substance (50% IC, or IC50).
是指被抑制一半时抑制剂的浓度,这里的反应可以是酶催化反应,抗原抗体反应等。

在凋亡方面,可以理解为一定浓度的某种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50%,该浓度称为50%抑制浓度,即凋亡细胞与全部细胞数之比等于50%时所对应的浓度,IC50值可以用来衡量药物诱导凋亡的能力,即诱导能力越强,该数值越低,当然也可以反向说明某种细胞对药物的耐受程度。

半抑制浓度(或称半抑制率),即IC50。

在间接竞争ELISA标准曲线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标准曲线是一个S型曲线。

ICELISA中,不添加抑制物质的对照孔的OD值为B0,添加了抑制物质的孔的OD 值为B
B/B0% 就叫做结合率,在结合率为50%时所对应的抑制物质的浓度就叫做IC50。

一般IC50的数值越小,说明你的抗体的特异性能越强!
最小检测限为试剂盒标准曲线的最小的浓度,小于最小浓度或大于最大浓度,即不
在曲线范围内的都不准确,大于最大浓度可以稀释后测。

IC50为50%抑制浓度即B/B0=50%时所对应的浓度,半数抑制是用来衡量抗体灵敏度的半数抑制越低,说明抗体的灵敏度越高。

通常来说,试剂盒最大和最小量程应该是该抗体用来检测标准品的检测限,检测限分最大和最小检测限。

检测下限一般为理论值,是根据标准曲线算出来的理论上可以检测到的最小的值;
定量限为实际检测时可以定量的最低的值;
而最大检测限就是实际操作中抑制率达到100%时的药物浓度。

检测下限(LOD)对应的OD值:OD(LOD) =B0-3SD
定量限(LOQ)对应的OD值:OD(LOQ)= B0-10S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