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自然增长率及影响因素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个地区、国家或整个世界的人口数量在特定时期内因出生和死亡而发生的净变化率。
简而言之,它衡量了人口数量的增长或减少速度,不考虑移民和移出的影响。
如何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如下:人口自然增长率 = (出生人数 - 死亡人数)/(中间期人口数)* 1000其中,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通常以每千人为单位进行计算,中间期人口数是指所选择的特定时期开始和结束时的人口数的平均值。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出生率:出生率指的是每年每千人的出生人数。
出生率高会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加,而出生率低则会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减少。
2.死亡率:死亡率指的是每年每千人的死亡人数。
死亡率高会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减少,而死亡率低则会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加。
3.平均预期寿命:平均预期寿命是指在出生时可以预期的平均年龄。
当平均预期寿命增加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往往会降低,因为较长的寿命意味着较低的死亡率。
4.婚姻率和家庭计划政策:婚姻率和家庭计划政策也会对人口自然增长率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国家实施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限制每对夫妇的子女数量,从而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意义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可持续发展: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可能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以及社会经济压力增加等问题。
2.老龄化社会:随着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许多国家正在经历老龄化社会的现象。
这对社会保障、医疗和养老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3.人口结构变化: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会导致人口结构的变化,例如人口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等。
这些变化对教育、就业市场和社会福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以下是一些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每千人)尼日尔47.2亚美尼亚-9.9乍得39.6日本-0.3加拿大 3.4这些数据表明不同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很大,反映了各国人口政策、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人口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13地理科学2班1307079087 马登科摘要:人口是一个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人口的变动,影响人口的数量,人口的结构,以及生产劳动结构,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研究人口增长,分析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对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尤为重要。
关键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影响因素、人口政策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发展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也是计划生育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
指一定时期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相对水平,,是反映人口再生产活动的综合性指标。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有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医疗、军事因素、文化、教育、、性别比等,自然因素有地质、气象气候因素。
(一)、社会因素,首先来看政治因素。
一、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是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根本因素,对人口的在较短时间具有迅速的影响,例如: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以尽快的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发起大跃进”运动,基建投资急剧膨胀,不切实际的实现高指标,导致瞎指挥、浮夸风泛滥,计划部门使用夸大的数据,人力资源从农业被转移到工业,广大群众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出现空前未有的饥荒。
中国个别省份人口变动情况:结果:由表可知,除个别省份,全国大多数省份陷入大饥荒,人口大量死亡,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极低有些省份为负,高达:-42.3‰;达到:-27.66‰;达到-25.79‰;达到:-25.58‰,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经济发展滞后,人均GDP有的省份低至两位数,如仅为79元、仅为86元。
政府的政策的影响:政策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具有可操作性,持久稳定,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为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提供了法律的保障,控制人口出生率及自然增长率。
2023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

文章标题:2023年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影响因素解析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人口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2023年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意义。
二、经济因素对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影响1. 收入水平2. 教育水平3. 城乡差异三、政策因素对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影响1. 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2. 生育补贴和福利政策3. 教育和宣传政策四、社会文化因素对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影响1. 婚姻观念和生育观念2. 女性地位和权利3. 媒体宣传和文化传统五、环境因素对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影响1. 社会环境压力2. 自然灾害和健康状况3. 生活环境和资源保障六、总结与展望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受到经济、政策、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为了有效增长和促进人口健康发展,需要国家和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调整相关政策,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七、个人观点与理解个人认为,2023年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政策、社会文化和环境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需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同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023年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国家和社会各个方面联合努力,共同促进人口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为2023年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影响因素的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经济因素对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在经济因素中,收入水平是影响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收入水平通常意味着人们更有能力承担生育和抚养孩子的成本,因此会倾向于生育更多的子女。
另外,教育水平也与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密切相关。
在发达国家,教育水平较高的女性往往更加注重事业和个人发展,因此生育率相对较低。
人口的自然增长知识点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不足,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空间得不到合理利用;个人及社会赡养负担增加,社会福利和保障面临的压力增大,国防兵员不足等问题
鼓励生育
接纳移民
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太快、人口年龄结构年轻
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各方面的社会开支扩大,压力增大,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资源需求增大,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弃物增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人地矛盾进一步被激化。
(2)低死亡率:生产力水平随着社会向工业化发展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主要分布地区
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印度
欧日美等发达地区和少部分发展中国家,如中国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历史发展表明,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
【结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死亡率的下降,出生率的下降最终促使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实现。
二、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及类型
(1)构成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2)类型
根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特征
出生率
高
高
低
死亡率
高
低
低
自然增长率
(1)发达国家:属于现代型
(2)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尚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3)全世界: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第16讲 人口的增长和迁移-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第16讲人口的增长和迁移【基础知识梳理】一、人口自然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特征(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思考: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的国家人口一定增长多?人口一定增速快?(2)人口自然增长的三种模式: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划分为原始型(高高低模式)、传统型(高低高模式)和现代型(低低低模式)思考:在传统型阶段导致死亡率下降的原因是因为什么?“高”与“低”往往以1%为参照,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3)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特点①发展中国家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城市病”措施:要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②发达国家(中国、古巴、韩国)问题: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60以上超过总人口10%,65以上超过总人口7%)、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问题;措施: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等措施。
2、人口结构及其问题 ※人口结构含义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1)人口年龄结构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
(2)人口的性别结构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
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3)人口的文化结构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人口总体文化水平过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经济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率

经济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经济增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经济增长有着高度的关注和期待。
然而,经济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却往往被忽略。
本文将探讨经济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影响因素。
首先,经济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着密切的联系。
经济的增长通常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能力的提高,从而带动就业机会的增加。
相应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会受到影响。
一方面,经济增长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生育率的上升。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使人口的死亡率下降。
总体来说,经济增长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是复杂而多元的。
其次,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需求。
劳动力资源的增加可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市场需求的增加可以刺激企业的投资和创新,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可以被看作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基础条件。
然而,经济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并非一帆风顺。
过快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压力和负面影响。
一方面,过多的人口增长会导致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造成失业率的上升,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另一方面,过多的人口增长也会对资源环境造成压力,使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加剧。
因此,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是十分重要的。
影响经济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包括政策、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等。
国家的政策对经济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些国家通过实施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来鼓励人口自然增长,如税收优惠和福利政策。
与此同时,政策也可以通过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奖励政策。
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也对经济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产生影响。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关密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通常会减少生育率,而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发展和质量生活。
人口的变化重难点及专题

结论:自然增长率由零变为负值时人口数量达到 最大。
2、人口数量增长随时间的不匀速性 1、数量少,增长缓慢。
欧洲的德国
生产力水 平高低
生存环境、 生活水平、 医疗水平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数量 自然变化
结论:引起人口数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 平高低。
2、人口数量增长的空间差异
2、人口数量增长的空间差异
人口增长最多的大洲:
亚洲 人口增长最少的大洲:
大洋洲 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
非洲 人口增长最慢的大洲:
农业文明时期
高出生率、较高 的死亡率和较低 的自然增长率
产业革命时期
高出生率、低 死亡率和高的 自然增长率
现代社会时期
低出生率、低 死亡率和很低 的自然增长率
趋于低增长或 停止或负增长
主要特征
人口增长状况
速度极为缓慢
速度有所加快
增长迅速
形成原因
生产力水平低 下,抵御疾病 和自然灾害能 力低,战争频 繁 一些发展中 国家的个别 地区
发展中国家
一些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 增长的措施,人口增长速 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 会增加
发达国家
采取了鼓励生育和接纳海 外移民的政策,人口数量 将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 还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对策及 今后变 化趋势
知识拓展:
人口老龄化: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 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 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综合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因素

综合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因素人口自然增长指的是人口数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出生率高于死亡率所导致的。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层面。
下面将综合分析这些因素。
首先,经济的发展水平对人口自然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人们更容易满足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从而促进生育率的提升。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生育率普遍较低,主要因为人们更加看重个人的发展与幸福,对生育意愿的降低。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人们普遍较依赖子女养老,因此生育率较高。
其次,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文化因素如宗教、民族、婚姻制度、家庭观念等对人们的生育决策产生影响。
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传承会对生育行为产生规范和约束,如一些宗教鼓励生育多子女,因此会增加生育率。
而在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家庭观念的转变,女性独立意识的增强,都导致了生育率下降的趋势。
第三,教育水平也是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重要因素。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普遍对生活品质有较高的要求,更注重个人的发展和事业追求,从而对于生育的意愿减弱。
因此,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对其人口自然增长有明显的影响。
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教育普及率,普遍导致生育率下降,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普及程度较低,生育率相对较高。
第四,医疗卫生水平对人口自然增长也产生重要影响。
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健康状况的改善可以降低婴儿死亡率、提高人们平均寿命,从而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基础医疗设施不完善,医疗水平较低,导致了婴儿死亡率相对较高,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对较低。
而一些发达国家的医疗技术发达,医疗卫生水平高,婴儿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最后,政策因素也是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政府在人口管理方面的政策会对人口自然增长产生直接的影响。
例如,一些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来控制人口数量,这种政策导致了生育率的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一、人口增长模式(一)、人口自然增长率及影响因素:2011年10月31日,地球人口突破70亿影响人口增长的直接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社会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水准、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影响人口增长根本原因: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补充:1、发达国家地区之间也略有差异a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0.1%) 即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人口连续多年负增长的欧洲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等零增长: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b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左右,也很低。
c北美(仅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约在0.4%到0.8%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集中分布区;a. 除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外的大洋州其它国家和非洲国家——“过渡型”b 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过渡型”和“现代型”如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拉美的古巴、乌拉圭等是现代型。
中国:有些地区已经属于“现代型”,如上海3、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及图示:中国人口增长状况:因为政治制度、经济、计划生育的实施,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三)、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1、扩张性(年轻型):下宽上窄,真正的金字塔形青少年儿童比重大,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比较高2、静止性(成年型):底部变窄,金字变瘦变长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大致持衡,出生率、死亡率差不多3、收缩型(老年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变形青少年儿童比重减少,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出生率长期下降,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趋势二、人口合理容量(一)、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某一地区: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1、人口容量:(极限人口)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它有三个特点:1)临界性,2)相对性,3)警戒性。
2、人口合理容量:(最佳人口)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3、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区别:人口容量是环境综合因素与供养人口的关系;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二、人口流动≠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三个判断标准:①有无变更定居地②有无跨过行政区界线③永久性或长期性(一年以上)2、人口流动:指人口在短期内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包括:①钟摆式人口流动②人口季节性流动③人口不定期流动3、人口迁移的类型及影响因素A、类型:国际迁移: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国内迁移: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发展中国家当前前一类型)世界人口迁移现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落后国家---富裕国家;人口密集国家---人口稀少国家我国人口迁移现状: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内地到沿海;经济欠发达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主要人口流出省:四川、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安徽、主要人口流入省:广东、浙江、上海、江苏4、人口迁移的影响:迁入地:a、有利影响: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2.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3.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b、不利影响: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迁出地:a、有利影响1.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3.可以更好地开放利用土地资源b、不利影响: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三、地域文化与人口1、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文化=物质财富+精神财富)2、外国文化与人口:文化的差异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婚俗(如初婚年龄、婚姻的稳定程度)和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很大。
3、中国文化与人口:a生育——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b职业选择——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c人口流动——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第二章一、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区位分析与区位选择A、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B、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交通运输(株洲、石家庄、郑州)、矿产资源(大同、大庆)、旅游资源(桂林)、商业贸易(上海)等C、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国家政策(深圳、珠海)、外交、宗教(拉萨)、军事、科技(硅谷、筑波、班加罗尔)、教育等。
D、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内容和方法a、自然因素(静态因素):1.气候:气候优越 2.地形:地形平坦3.水源:河流提供水源和便利的交通 4.资源:矿产城市b、人文因素(动态因素)①.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有利于人口和产业聚集②.交通: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水陆交通便利又大大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③.政策:如深圳是由于改革开放促进其发展的。
2、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多,在人流、物流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河流交汇处或大的河流入海处,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3)在交通运输枢纽处,往往会形成较大的城市;4)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胜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可能形成较大的城市。
3、城市土地利用:A城市用地可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交通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休憩和绿化用地、水面等。
二、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制人口和产业活动现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域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2、城市化的三大标志:城市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正相关),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化。
4、城市化过程中问题: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地价房租昂贵,居住条件差;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
5、城市化过程中问题根本原因是: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和城市规模无限制扩大。
6、解决城措施:1)开放新区,建设卫星城 2)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 3)美化环境7、当代城市化的新特点: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8、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量土地被占用,大致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地面下沉、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三、区域产业结构(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1、农业、矿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产业活动的主要区位特点:(l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
(2 )矿业: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也最为密切。
(3 )工业:区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少,受社会经济条件影响较大。
(4 )商业和服务业: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2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①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生产协作:生产一件产品,承担着不同工序的工厂或车间之间的协作;共同为某一种产品提供零部件的工厂之间协作。
商贸联系:(l )区际贸易:一国范围内的贸易活动,是最主要的贸易方式(2 )国际贸易:以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因各国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的差异,受限制较多。
科技、信息联系:生产技术变革和信息技术推广使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及时获得技术创新的信息,企业之间、区域之间加强协作,扩大技术和信息交流。
②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企业之间生产上存在投人一产出联系,空间上存在共用基础设施和劳动力联系,信息上存在信息交流协作上的联系。
有投人一产出联系的企业或自发或通过规划集聚到一定的区域,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较高的规模效益的需要,从而形成了工业地域。
四、农业区位(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A.气候:①热量:热带水果与温带水果不同如南方的甘蔗,香蕉等②光照:青稞----光照、温差大(新疆长绒棉,吐鲁番葡萄等)③降水:干旱区----游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B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低山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C.土壤:酸性-----南方红壤(茶叶树、油茶、柑橘)、碱性-----甜菜、枸杞D.水源:蔬菜。
、花卉等接近水源和市场。
2、社会经济因素A.交通:园艺业和乳畜业B.市场:蔬菜、肉、乳、禽、蛋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地。
C.劳动力:对种植业来说经济作物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大于粮食作物,水稻劳动力>小麦劳动力D.政策E.科技2、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如下表:3、农业地域类型:(三)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热带种植园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地中海式农业混合型农业(一)以种植业为主(二)以畜牧业为主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7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基塘农业是典型的混合型农业5、美国商品谷物业:(美国中部大平原)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1)优越的自然条件: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区,有美国最大河流密西西比河流过,其有利的自然条件表现为: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足,降水丰富,夏季潮湿等。
2)发达的经济条件:①交通运输便利:五大湖以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相连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②地广人稀③高度发达的工业④农业科学技术先进⑤市场广阔6、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小麦—乳畜带):7、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牧牛业区位优势:气候温暖,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地租低廉;距海港近,利于商品经营;海上冷冻船的发明,扩大了市场六、工业区位因素八、交通运输布局12、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对城镇发展、兴衰的影响:A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运行,带来了扬州、济宁、聊城等城市的兴旺发达。
而当运河严重淤塞,京沪线建成,这些城市迅速衰落。
B铁路沿线的城市常能迅速发展壮大(如石家庄、徐州、株洲、怀化、格尔木),并逐渐形成由若干城市构成的经济中枢地带(如陇海一兰新沿线经济地带、京九铁路沿线经济地带、京广铁路沿线经济地带)。
C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分布的关系:交通主要是通过影响人流和物流来影响商业布局的。
便捷的交通运输,有利于商品的运输和销售,也有利于人流的集散,从而有利于商业网点的形成。
第四章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所有问题。
按环境问题的性质可分以下四种:●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