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评定

合集下载

脑瘫评估的常用方法

脑瘫评估的常用方法

碍④在进行运动功能评定的同时,判定是否存在癫痫、语言
等障碍⑤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重视量化指标及客观依据⑥以
评定为前提,将评定贯穿于康复治疗全程的不同阶段。
三方 、法 评及 定注 内意 容项
体格发育的评定
运动治疗评 定
评定内容
感觉统合能力发 展评定
作业治疗评定
术前、术后康复评定
视听觉障碍评定
言语障碍评定
(7)股角(又称内收肌角)
(2)围生期因素:低出生体重儿或巨大儿、早产、缺血缺氧等。
(2)观察家长抱扶患儿的方式,对患儿的支持部位和范围的大小;
在评定过程中,既要最大限度地借鉴患儿过去的病历,同时又要认真进行团队评定,根据评定结果来判断患儿是否需要手术、需要哪
2、评定 种手术、术后的效果如何。评定程序一般应为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并
反射发
育评定
(1)原始反射 ①觅食反射②吸吮反射③手与足
握持反射④拥抱反射⑤张口反射⑥跨步 反射⑦踏步反射⑧躯干侧弯反射。
(2)姿势反射 ①非对称紧张性颈反射(ATNR) ②对称紧张性颈反射(STNR) ③紧张性迷路反射(TLR) ④调正反应 ⑤平衡反应 ⑥保护性伸展反射(降落伞反射
) ⑦背屈反应
脑瘫评估的常用方法
一、脑瘫的概述

二、康复评定要求

三、评定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脑瘫概述
1、定义
脑性瘫痪是由于发育中胎儿 或婴儿期脑的非进行性损伤所致 持续性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活 动受限的一组综合征。脑瘫常并 发感觉、知觉、认知、交流、行 为紊乱、癫痫、继发性肌与骨骼 问题。脑瘫的三大特点为:发育 性、非进行性、永久性。
感知觉、 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智力评定、行为评定、学习

小儿脑瘫评定量表

小儿脑瘫评定量表

总量表:1、粗大运动:GMFM、Milani正常儿童发育评定、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贝利婴儿发育量表、神经系统评定表、徒手肌力评价表、关节活动度评价表、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2、精细运动:Gesell发育量表(4周~3岁)、Bayley婴儿发育量表(2~30月)、丹佛发育筛查量表(0~6岁)、Peabody量表(0~5岁)、FMGM3、言语功能:皮博迪图片词汇检查(PPVT 4~18岁)、伊利诺斯心理语言能力测试(ITPA 3~10岁)、韦氏学龄儿童智力检查修订版(WISC—R 6~16岁)、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 4~6。

5岁)、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法1~6.5岁)、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4、心理发育(1)发育量表: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GDDS 4周~3岁)、贝利婴儿发育量表(BSID 2~30月)、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 0~6岁)、0~6岁小儿神经心里发育检查表(2)智力测验: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SBIS 2~18岁)、图片词汇测验(PPVT 4~18岁)、绘人测验(GDPT 4。

5~12岁)(3)适应行为量表: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6月~14岁)、Vineland 适应行为量表(V ABS 0~30岁)(4)人格测试:艾森克个性问卷(EPQ 7~15岁儿童和16岁以上儿童)、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 14岁以上)、儿童人格问卷(PIC 3~16岁)(5)行为量表:奥芬巴赫儿童行为量表(CBCL 4~6岁和6~16岁)、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3~17岁)、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5、感觉统合: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3~12岁)0~3岁:1、粗大运动:GMFM、Milani正常儿童发育评定、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贝利婴儿发育量表、神经系统评定表、徒手肌力评价表、关节活动度评价表、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2、精细运动:Gesell发育量表(4周~3岁)、Bayley婴儿发育量表(2~30月)、丹佛发育筛查量表(0~6岁)、Peabody量表(0~5岁)3、言语功能: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法1~6。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前、后得重要工作—--—康复评定知识一、为什么要对小儿脑瘫进行康复评定脑性瘫痪因其类型受损部位不同而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即使就是同一个人处于不同年龄阶段而表现各异。

对患者进行系统得康复评估就是了解患者目前存在问题得主要手段为康复治疗计划得制定打下了科学基础。

也为治疗目标得拟订与修正提供了依据。

因此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以前必须对各项功能进行评估。

在诊断方面根据出生前出生过程中或出生后有CP等危险因素得如缺氧早产窒息等存在出现了不正常得运动模式及姿势及时常伴有言语感知智力等障碍排除其它疾病所致得中枢性瘫痪及一时性运动发育滞后即可作初步诊断。

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可探索病因并对判断预后可能有一定得参考价值但不能作为诊断得依据。

二、评定前要了解脑瘫得分型不就是得。

从分型中可以明了其病变部位大体在哪里。

一痉挛型早常见全身肌张力明显增高原始反对持续存在全身“僵硬"主要病变在锥体束。

二手足徐动型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变化不定有不随意运动病理反射一般为阴性病变在基底核。

三共济失调型少见主要表现为平衡协调性差意向震撼主要病变在小脑、四弛缓型以肌张力低下为主。

五ﻩ混合型以上任何二型或二型以上得症状混合出现。

如果按肢体障碍情况可分为单瘫双瘫截瘫三肢瘫四肢瘫、临床上以四肢瘫与双瘫为多见。

但这种“瘫”并不就是不能动而就是动得不好就是有障碍得“瘫痪”。

三、怎样对功能障碍进行评定共进行六个方面得评定如体格发育障碍评定、运动功能障碍得评定、特殊感觉障碍得评定、言语障碍、智力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得评定、由相关专业人员进行。

一)。

体格发育障碍得评定通过对患儿体格发育得评定可以瞧出患儿比同年龄小儿发育差别得程度与发育滞后得时间明确就是否有畸形挛缩等情况。

小儿体重估计出生前半年体重KG =出生体重+月龄*0.7出生后半年体重KG =出生体重+6*0.7+(月龄-6)*0。

52岁以上体重 KG=年龄*2+8其个体差异不应超过平均数+/—10%、二)运动功能障碍得评定 1 运动发育障碍得评定正常小儿得运动与姿势发育有一定时间与顺序如2-3个月时卧位能抬头4-5个月能主动伸手触物两手各握一玩具。

小儿脑瘫评定

小儿脑瘫评定

小儿脑瘫评定小儿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其主要特征是神经和运动功能受损。

脑瘫的评定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早期评定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其预后。

评定方法小儿脑瘫评定主要分为临床评定和专业评定两种方法。

临床评定临床评定主要由医生和家长完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早产或者分娩困难等病史;•运动发育情况,如抬头、翻身、坐、爬、走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如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等。

专业评定专业评定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神经影像学检查;•运动功能评定,如肌力、肌张力、平衡能力等;•智力评定。

专业评定可以更加准确的评估小儿脑瘫的类型和程度。

评定标准小儿脑瘫评定主要采用瑞格斯(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 GMFCS)评定标准和瑞格斯运动功能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

GMFCS评定标准GMFCS评定标准主要用于评估小儿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并分为5个等级:•等级I:可进行运动体育运动,且运动范围和能力基本正常;•等级II:步态表现较差,在室内可不用辅助器(如助步架、手杖),但户外行走时需要辅助器;•等级III:需要辅助器才能行走并保持平衡,无法进行运动体育运动;•等级IV:步态表现很差,行动能力有限,需要轮椅等辅助器;•等级V:非常严重,不仅需要轮椅等辅助器,还需要全天候监护。

GMFM评定标准GMFM评定标准主要用于评估小儿脑瘫患者在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功能水平,包括88个项目,可分为5个维度:•卧位和腹位活动;•坐位活动;•站位活动;•行走和奔跑;•反应速度和协调性。

小儿脑瘫评定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有效评估小儿脑瘫患者的程度和预后,并为治疗提供方向。

对于家长来说,及时进行评定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孩子的疾病状况,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脑瘫儿童康复评估量表(修订版)

脑瘫儿童康复评估量表(修订版)

脑瘫儿童康复评估量表(修订版) 神经系统评估表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日期:项目左右中腹壁浅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肱二头肌深反射肱三头肌深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内收反射原始反射病理反射Hoffmann反射Babinski反射Chaddcd反射STNR反射Moro反射吸吮反射注:浅反射、原始反射、病理反射和其他栏中使用“-”表示阴性,使用“+”表示阳性。

深反射的记录方法:消失“-”、减弱“+”、正常“++”、亢进“+++”、阵挛“++++”、持续阵挛“+++++”。

感觉和共济运动正常可以用“N”表示,异常或不能用“AN”表示。

检查者签名:上肢徒手肌力评价记录表日期:左侧部位运动肌群月日月日月日前锯肌上举斜方肌上部外展斜方肌下部内收斜方肌中部屈曲菱形肌伸展背阔肌水平内收大圆肌外旋三角肌前部内旋三角肌中部屈曲胸大肌伸展外旋肌群外旋内旋肌群内旋肱二头肌屈曲肱桡肌伸展肱三头肌伸展旋前肌群旋前旋后肌群旋后水平外展三角肌后部外展桡侧腕屈肌桡侧腕长、短伸肌屈曲尺侧腕屈肌蚓状肌伸展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指总伸肌腕背伸MP屈曲PIP屈曲DIP屈曲四指 MP伸展内收外展对掌拇指MP屈曲尺侧腕伸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小指展肌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IP屈曲MP伸展IP伸展外展内收对掌XXX屈肌拇短伸肌XXX伸肌拇短展肌拇长展肌拇收肌拇指对掌肌右侧部位运动肌群月日月日月日前锯肌上举斜方肌上部外展斜方肌下部内收斜方肌中部屈曲菱形肌伸展背阔肌水平内收大圆肌外旋三角肌前部内旋三角肌中部屈曲胸大肌伸展外旋肌群外旋内旋肌群内旋肱二头肌屈曲肱桡肌伸展肱三头肌伸展旋前肌群旋前旋后肌群旋后水平外展三角肌后部外展桡侧腕屈肌桡侧腕长、短伸肌屈曲尺侧腕屈肌蚓状肌伸展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指总伸肌腕背伸MP屈曲PIP屈曲DIP屈曲四指 MP伸展内收外展对掌拇指MP屈曲尺侧腕伸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小指展肌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IP屈曲MP伸展IP伸展外展内收对掌XXX屈肌拇短伸肌XXX伸肌拇短展肌拇长展肌拇收肌拇指对掌肌颈及躯干徒手肌力评价记录表日期:左侧部位运动肌群月日月日月日颈前屈胸锁乳突肌后伸后伸肌群屈曲腹直肌旋转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躯干后伸右侧部位运动肌群月日月日月日躯干后伸骨盆上提以下是已经修改好的文章:胸背部伸肌群、腰背部伸肌群和腰方肌是徒手肌力评价记录表中的肌群。

脑瘫的评定

脑瘫的评定

脑瘫病人的异常步态最常见有由于痉挛引起的剪刀步态,垂足(划
圈)步态,及各种肌无力步态如臂中肌,臂大肌步态等。
康复评定
-----特殊感觉障碍的评定
◎ 视觉障碍的评定
可以粗略的检查是否有斜视,弱视,散光 视神经萎缩等
◎ 听觉障碍的评定 可利用视听反射了解患者听觉,听力等是否有问题. ◎ 触觉障碍的评定 可触摸患者身体某些部位如口唇 手掌等以了解患者反应是否过敏或迟钝
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
------肌力评定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肌力评定的要求不尽相同,发育前期,患者主动 运动较少,对其进行肌力评定,其治疗意义不大,但当患者会坐爬,甚至会站,走 路对其进行肌力评定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
------步态分析
对有行走能力但异常步态者必须进行步态分析,通过步态分析揭示 异常的性质和程度为进行行走功能评估和矫正提供必要的依据.
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
------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内收角:患者两下肢伸直,外展至最大限度,两大腿间的夹角 腘窝角:小儿仰卧位,屈曲大腿使其紧贴到胸腹部,然后伸直小腿,观察大腿与小 腿逐渐的角度。肌张力增高时角度减小,降低时角度增大。 足背屈角:小儿仰卧位,检查者一手固定小腿远端,另一手托住足底向背推,观察 足从中立位开始背屈的角度。肌张力增高时足背屈角减小,降低时足背屈角大。 足跟耳试验:小儿仰卧位,检查者牵拉足部尽量靠向同侧耳部,骨盆不离开床面, 观察足跟与髋关节的连线与桌面的角度。正常4个月龄后该角度应大于90°,或足跟 可触及耳垂。 头部侧向转动试验:正常时下颌可达肩峰,左右对称,肌张力增高时阻力增大下颌 难以达肩峰。 围巾征:将小儿手通过前胸拉向对侧肩部,使上臂围绕颈部,尽可能向后拉,观察 肘关节是否过中线,新生儿不过中线,4~6个月小儿过中线。肌张力低下时,手臂 会像围巾一样紧紧围在脖子上,无间隙;肌张力增高时肘不过中线。

脑瘫康复评估内容

脑瘫康复评估内容

康复评估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个是运动能力评估,这是脑性瘫痪评估的主要组成部分。

常用包括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步行能力、足底压力测试等;第二个是肌力和肌张力的评估。

现在临床用一些徒手肌力测定评估,测定脑瘫患儿肌张力。

国外多采用手握肌力测定仪来评价脑瘫儿童机体状况;第三方面是关节活动度评价,在脑瘫中最常见的是对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等部位进行测定。

第四个方面是对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主要是看这些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还有儿童功能独立检查量表。

评估之后,综合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达到精准化的康复治疗。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_第三部分第三章ICF-CY框架下的儿童脑性瘫痪评定第一节身体功能与结构评定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_第三部分第三章ICF-CY框架下的儿童脑性瘫痪评定第一节身体功能与结构评定
974 tIn|H11.rehabi rom
r.n
万方数据
中田麓重区学名矗
推荐 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应用关节稳定性评定、髋关节脱位评定及髋关节脱位预测进行评定(专家共识)。 3.骨骼活动功能评定(b720骨骼活动功能) 证据
2015
,第30卷,第9期
脑瘫儿童可能存在脊柱、肩胛骨、骨盆带、肢体长骨、腕骨和跗骨等的活动功能障碍,运动学和运动解剖学知识可以评定上
face,legs,activity,cry,consolability behavioral integrative
schedule,sis)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的前庭功能、本体感觉功能和触觉功
能等评定”71(1个I级证据)。可以敏感的反映出儿童的辅助感觉功能障碍””(1个Ⅱ级证据)。此外,可以应用儿童神经系统检
Ashworth muscle
testing,MMT)是lI缶床常用的肌力评定方法[37--391。
(2)器械肌力评定可用于等长肌力评定、等张肌力评定、等速肌力测定一…。
scale,MAS)简单易用,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肌痉挛评定
方法,用于评定屈腕肌、屈肘肌和股四头肌具有良好的评定者间和评定者内信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一2-(1个I级证 据)。MAS同一评定者间信度高,是一种可靠的评定肌痉挛的方法“2,(1个I级证据)。但评定者的经验不同会影响MAS测量 结果,不同评定者间的信度较低,MAS用于评定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肌张力时需谨慎”3“,(1个I级证据,1个Ⅱ级证据)。 推荐
中嘲庸重匡学骠忐
(2个I级证据)。 少儿气质性格量表中文版(junior 推荐 1.睡眠障碍评定量表可应用于存在睡眠障碍的脑瘫儿童(推荐强度A级)。 2.少儿气质、性格量表可应用于脑瘫儿童气质、性格的评定(推荐强度A级)。 二、感觉功能和疼痛 【一)视功能评定(b210视功能) 证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
一、为什么要对小儿脑瘫进行康复评定?
脑性瘫痪因其类型 受损部位不同而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即使是同一个人处于不同年龄阶段而表现各异。

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评估是了解患者目前存在问题的主要手段,为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打下了科学基础。

也为治疗目标的拟订与修正提供了依据。

因此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以前必须对各项功能进行评估。

在诊断方面,根据出生前,出生过程中或出生后有CP等危险因素的(如缺氧、早产、窒息等)存在,出现了不正常的运动模式与姿势与时常伴有言语、感知、智力等障碍排除其它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与一时性运动发育滞后,即可作初步诊断。

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可探索病因,并对判断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

二、评定前要了解脑瘫的分型吗?
是的。

从分型中可以明了其病变部位大体在哪里。

(一)痉挛型:早常见,全身肌张力明显增高,原始反对持续存在,全身“僵硬”主要病变在锥体束。

(二)手足徐动型: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变化不定,有不随意运动,病理反射一般为阴性,病变在基底核。

(三)共济失调型:少见,主要表现为平衡,协调性差,
意向震撼,主要病变在小脑。

(四)弛缓型:以肌张力低下为主。

(五)混合型: 以上任何二型或二型以上的症状混合出现。

如果按肢体障碍情况可分为:单瘫、双瘫、截瘫、三肢瘫、四肢瘫。

临床上以四肢瘫和双瘫为多见。

但这种“瘫”并不是不能动,而是动得不好是有障碍的“瘫痪”。

三、怎样对功能障碍进行评定?
共进行六个方面的评定,如体格发育障碍评定、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特殊感觉障碍的评定、言语障碍、智力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

由相关专业人员进行。

一).体格发育障碍的评定
通过对患儿体格发育的评定可以看出患儿比同年龄小儿发育差别的程度和发育滞后的时间,明确是否有畸形,挛缩等情况。

小儿体重估计:
出生前半年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出生后半年体重(KG)=出生体重+6*0.7+(月龄-6)*0.5 2 岁以上体重(KG)=年龄*2+8
其个体差异不应超过平均数+/-10%。

二).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
1.运动发育障碍的评定
正常小儿的运动和姿势发育有一定时间和顺序如2-3 个月时卧位能抬头,4-5 个月能主动伸手触物两手各握一玩具。

6-7 个月能单手或两手支撑坐起。

8-10 个月能爬。

1 岁能独自站立,1 岁-1 岁半能独走。

2 岁会跑。

3 岁会骑三轮车。

4 岁能爬梯子。

脑性瘫痪者在以上年龄阶段,一般达不到正常小儿或表现为主动活动减少。

2.肌张力与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人体肌肉和肌群一直存在着持续的肌张力活动。

正常情况下,肌张力的变化是有限度的,否则人体就丧失了运动的可能性。

脑瘫者肌张力机制受到损伤。

学儿由于反应过激或过迟而表现出肌张力过高或过低的状态。

这便决定了对患儿肌张力评估的重要性。

肌张力的异常又对关节活动度发生影响。

肌张力增高时,对关节活动产生较大的抵抗感。

肢体摆动幅度小,关节伸屈受限,反之,肌张力降低时,活动关节无抵抗等,肢体摆动幅度大,关节屈伸过度.此外,可通过以下关节活动度,间接了解肌张力的情况。

小儿取仰卧位 头和身体居中
A.内收角:患者两下肢伸直,外展至最大限度,两大腿间的夹角
B.腘窝角:将小儿一侧下肢拉直,抬高,屈髋关节,大腿与小腿在间的夹角.
C.足背屈角:尽量被动背曲踝关节,足背与小腿间的角度
D.足跟耳试验:牵拉患儿一侧足使尽可能向同侧耳部靠拢 足跟与臀部连线与桌面形成的角度。

正常小孩的关节活动度
关节活动度内收角腘窝角足背屈角
1—3 月40-80 80-100 60-70
4—6 月70-110 90-120 60-70
7—9 月100-140 110-160 60-70
10—12月130-150 150-170 60-70
3.协调功能与精细动作的评定
通过对患儿协调功能与精细动作的评定可了解四肢的共济活动,协调能力与手指基本功能状况。

较常用有以下几种方法:
A.指一鼻试验:小儿在任何体位将臂伸直再用食指触鼻尖。

有共济失调时难以准确完成。

B.对指试验:任何体位患者用拇指与其余指依次对指,有共济失调时难以准确完成。

C:轮臂动作: 快速、反复作前臂的旋前、旋后动作,有共济失调时难以准确完成。

4.原始反射与自动反应的评定
这一评定非常重要,通过检查可判断神经发育与动作发育水平,是指导训练的依据。

A.原始反射评定
a. 紧张性迷路反射:头取正中位,上下肢伸展,仰卧位时头后仰,全身伸肌张力增高,呈“伸展模式”,俯卧位时头前曲,四肢屈曲,全身屈肌张力增高呈“屈曲模式”则为阳性。

3-4 月消失。

持续阳性可阻碍小儿正常的运动发育。

b. 紧张性颈反射 TNR
⑴ATNR:仰卧,头居中,四肢伸直,将小儿头转向一侧。

阳性表现为面朝向侧肢体伸展,枕向侧屈曲。

3-4 月消失⑵STNR:俯卧,头颈尽量前屈和背伸,前屈时上肢屈曲 下肢伸展,背伸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则为阳阴性。

5 个月左右转阴。

若TNR 持续存在则可影响小儿四肢运动发育,平衡能力与抬头。

c. 握持反射:刺激患儿手掌侧,引起小儿手指迅速屈曲 紧握,该反射2-3 个月消失。

d. 交叉伸展反射,仰卧,头居中,让一侧下肢屈曲,后伸展,阳性表现为另一侧下肢则与之相反,该反射1-2 个月消失。

B:自动反应评定
自动反应评定包括翻正反应,平衡反应与保护性伸展反应翻正反应又称调正反应是小儿头和身体位置在空间发生化时,小儿头颈,躯干和肢体立即恢复到正常姿势和体位的反应,它包括颈旋转翻正反应,迷路,立直反应与躯干翻正反
应等,平衡反应包括倾斜反应、坐位反应、立位平衡反应。

可通过FUGL—MEYER 评定法了解患者的平衡反应能力,保持性反应,抱住小儿腋下,使他向高处向下接近桌面,小儿出现双上肢支撑床面反应该,反应于6 个月出现。

5. 肌力评定: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肌力评定的要求不尽相同,发育前期,患者主动运动较少,对其进行肌力评定,其治疗意义不大,但当患者会坐爬,甚至会站,走路对其进行肌力评定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6. 步态分析
对有行走能力但异常步态者必须进行步态分析,通过步态分析的揭示异常的性质和程度。

为进行行走功能评估和矫正提供必要的依据.
脑瘫病人的异常步态最常见有由于痉挛引起的剪刀步态,垂足(划圈)步态,与各种肌无力步态如臂中肌,臂大肌步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