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断层地震动特征参数对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
近断层地震对隔震桥梁的影响

近斷層地震對隔震橋梁的影響南二高嘉南大圳北幹線一號排水橋案例研究第二結構部工程師蔡孟豪第二結構部經理葉銘煌顧問張國鎮摘要由於近斷層地震通常具有較長週期的脈衝震波,對結構物的危害往往會比相同規模的遠域地震為大,尤其是在近十年來國內外的幾個大地震發生後,近斷層效應的影響更是受到重視。
本文以南二高嘉南大圳北幹線一號排水橋為研究案例,利用現地試驗結果與量測的地震反應,建立其分析模型,以探討近斷層效應對此隔震橋梁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近斷層效應的影響與脈衝震波形式、週期、貢獻量、地表加速度大小以及隔震裝置的非線性程度有關。
當脈衝震波週期接近隔震橋梁振動週期時,近斷層效應最為嚴重。
同時,當隔震裝置進入高度非線性範圍後,近斷層效應將不會再隨地表加速度增加而放大。
所以,若能確保隔震裝置於設計地震時已進入高度非線性範圍,則可在設計階段計及隔震橋梁的近斷層效應影響。
此外,藉由加裝阻尼器提高支承系統的阻尼比,得以有效地降低近斷層效應的影響。
一、前言從早期南部第二高速公路的部份橋梁,到1999年921集集地震後遭到破壞的一些公路橋梁重建,隔震技術在國內橋梁工程的應用已將近十年。
尤其在921集集地震後,隨著隔、減震技術的推廣,最近亦開始有廠辦大樓與醫院等建築物,採用基礎隔震作為其抗震的選擇。
位在南二高白河新化段的嘉南大圳北幹線一號排水橋,為國內首次應用隔震技術的橋梁之一[1]。
在該隔震橋梁完工之初,即曾經進行現地微振試驗、強迫振動試驗與自由振動試驗,以瞭解該隔震橋梁的實際動力特徵以及其在常態載重與中、小地震下的反應[2]。
而在現地試驗完成後,中央氣象局在該橋梁工址附近與橋體裝設加速度感測計,以隨時記錄該隔震橋梁的實際地震反應。
該隔震橋梁雖然經歷過921集集地震,然而所呈現的地震反應較小,並無法明顯看出隔震的效益。
隨後,同年的10月22日,在嘉義市西北方2.5公里處發生規模6.4的地震,從所量測到的地震反應記錄,則明顯呈現出該橋梁的隔震效益[3],證實隔震裝置能有效降低地震力的輸入。
近断层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结构抗倾覆性能的分析

t bih d f s n h n f e r c r so e rfu tp lel e g o n o in a d frf l at q a e we e a l e i ta d t e i eo d fn a -a l u s —i r u d m t n a -i d e rh u k r s r v k o e
s b tdt e rfut a tq a e u jce on a-a l e rh u k e
DU n -e g ,XU a Yo g fn Ch o ,LIHu i '
( .I t ueo 1 nsi t fEat q a ePr e to n s se t rh u k otcina d Dia t rM iia in,La z o tg t o n h uUni.o v fTe h e .,La z o 7 0 5 nh u 3 0 0,Chn ia;2 .W e tr senCe t ro Di— n e f s a trM iia in i vlEn n e ig,TheM iity o se tg t n Cii o gie rn nsr fEdu ain,La z o i.of e .,La h u 7 0 5 c to n h u Unv Te h nz o 3 0 0,Chia n)
第3 8卷 第 5 期
21 0 2年 1
学
学
报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 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98YAN JIUJIAN SHE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Jin duan ceng di zhen dong zuo yong xiakuang jia jie gou de di zhen xiang ying fen xi李醒龙近几年,我国出现了多次地震灾害事件,从集集地震到汶川地震。
近断层的地震灾害的作用往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会对工程建筑结构造成极大破坏。
在事故灾害中,绝大多数的财产损失严重的地震区域,以近断层地区的地震较为集中。
所以进一步探究框架结构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的具体响应规律以及破坏形态是非常关键的,为在近断层土地周围建筑物的结构抗震设计和减少近断层地震带来的危害提供一定帮助。
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的建筑结构,探究地震波对框架结构的具体影响不仅在理论层面上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后续阶段的相关抗震工程项目的建造。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M8.3级地震,地震波及了大半个中国地区以及亚洲多个国家,在辽宁,上海,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泰国,越南,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在地震中,破坏面积10万km 2,造成了近七万人死亡,近四万人受伤,约两万人失踪。
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8452亿元人民币。
对灾害进行评估时,发现震中附近区域遭受的破坏性较为严重,近断层地面运动会产生大幅度,长周期的速度脉冲。
近断层地面运动导致了近断层地面运动的反应谱与远场地面运动反应谱比较,近断层地面运动的加速度较大,且是长周期性的。
一、近断层地震的定义近断层地震是发生在距离断层距较小的区域,与震级和断层距相关,同时与断裂机制以及断层特性也有一定的关联。
研究人员把距离断层破裂面小于20公里的区域看做近断层区域。
近断层地震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由断裂机制和断裂扩散方向决定的方向性效应;方向性效应与断层的破裂方向,破裂速度,断层面的滑动方向,观测点的位置等因素有关,当破裂方向和断层面的滑动方向为同方向时,方向性效应也较为明显。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隧道响应的强度指标研究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隧道响应的强度指标研究王伟1,张磊2,汪俊诚3(1.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00;2. 天津轨道交通线网管理有限公司,天津300000;3. 河海大学,江苏南京210098)摘要:在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过程中,不同的地震动强度参数的选取对分析结果会有不同的影响,合理地选取地震动对结构地震响应影响的评价参数关乎分析的准确性。
因此建立了隧道动力有限元模型,引入了土体的非线性动力本构,选取了40组脉冲地震动进行剔除速度脉冲处理,通过在模型底部水平向输入,得到加速度、位移和应力响应;选择了15个地震强度参数与响应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1)部分加速度型强度指标和速度型强度指标与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参数高度相关,但位移型强度指标与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几乎不相关,断层距RR���与地震结构响应呈现负相关,且相关性较小;(2)第一自振周期相关的强度指标参数与结构响应之间的相关性最为显著,适用于任何地震动作用下隧道结构的时程分析;而与0.1~0.5s周期内加速度谱SS�相关的强度指标参数与脉冲地震动的结构响应相关性差,与非脉冲地震动的结构响应有一定的相关,不适合作为脉冲型地震动强度指标。
关键词:隧道工程;方向性脉冲地震动;地震动强度指标;数值分析中图分类号:U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478(2023)03-0188-07 Study on Intensity Measures for the Response of Tunnel to Near-Fault SeismicWANG Wei1, ZHANG Lei2, WANG Juncheng3(1. Hubei Provincial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Wuhan Hubei430000, China; 2. Tianjin Rail Transit Network Management Co., Ltd., Tianjin 300000, China;3. Hohai University, Jiangsu Nanjing 210098, China)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structural seis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different parameters of ground motion strength will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analysis. Rational selection of parameter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ground motion on structural seismic response is related to the accuracy of the analysis. Therefore, the dynamic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unn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non-linear dynamic constitutive force of soil is introduced. Forty groups of impulse ground motion and corresponding velocity impulse are selected to eliminate the impulse. Acceleration, displacement and stress response are obtained by input horizontally at the bottom of the model. Fifteen seismic intensity parameters and response parameters were selected for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some acceleration-type strength measures and velocity-type strength measures a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structural response parameters under earthquake, but displacement-type strength measures are almost not correlated with structural response under earthquake, and fault distance RR���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ismic structure response and has little correlation. (2)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arameters of intensity measure related to the first natural vibration period and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time-history analysis of tunnel structure under any seismic action. Intensity measure parameters related to acceleration spectra SS�have poor 收稿日期:2023-04-01作者简介:王伟(1985-),男,湖北荆州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隧道抗震.()第3期王伟等,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隧道响应的强度指标研究189 correlation with structure response of pulsed ground motion in 0.1~0.5s period, and have certain correlation with structure response of non-pulsed ground motion. Therefore, they are not suitable for pulsed ground motion intensity measure.Key words:tunnel engineering; directional pulse-like ground motion; ground motion intensity measure;numerical analysis0引言我国地处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区分布较大,大部分地区处于地震频发区,历年来多次特大地震表明,地震重灾区往往在活断层附近,并且在断层区域内受到的影响危害最大。
近断层地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作业姓名:****学号:#####日期:2017年1月1日1引言近场地震动(near-field ground motion)是指当震源距较小时,地震波中的近场和中场项不能忽略的区域的地震动。
近断层地震动(near-fault ground motion)是指发生在近断层区域内的地震动,大部分研究人员将距离断层破裂面小于20km 的区域看作近断层区域。
近断层地震由于距离断层很近,显然包含近场效应,但近断层地震还具有某些近场地震不具有的特征。
目前,美国规范引入了近场设计反应谱放大因子,并将设计反应谱的长周期段设为等谱值的平台,从设计理论上考虑了近场效应,通过修正断层距10km 以内场地的地震动参数考虑近断层影响。
我国抗震规范2010第3.10.3条规定了近场影响增大系数来考虑近场地震的影响,但目前仍没有形成完善的用于近场和近断层区域的设计反应谱2本文研究内容(1)比较近场地震和近断层地震加速度反应谱与规范加速度反应谱,找出规范设计反应谱的不足;(2)分析近场地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3)分析近断层地震两种不同特性,即向前方向性效应和滑冲效应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3 近场地震加速度反应谱与规范谱的比较分析近场地震的特征需要用到大量的强震记录,ATC-63在FEMAP-695中推荐了相应的地震动记录集,包括22组远场记录(Far-Field Record Set)和28组近场记录(Near-Field Record Set),其中近场记录包括14组有脉冲(Pulse)的记录和没有脉冲的记录(No-Pulse)。
因为记录数量过少,不能根据场地条件进行筛选,故本文在ATC-63推荐的每组中随机挑选了7条进行研究,如表1所示。
表2地震波记录集地震名称台站震级断层类型断层距离(km)PGA(g)远场地震记录集SanFernando LA-HollywoodStor_FF 6.6 Reverse 22.8 0.210 Northridge BeverlyHills-14145Mulhol 6.7 Reverse 9.4 0.516 KocaeliTurkey Duzce 7.5 Strike-Slip 13.6 0.358 FriuliItaly Tolmezzo 6.5 Reverse 15 0.351 ImperialValley ElCentroArray#11 6.5 Strike-Slip 12.4 0.380 SuperstitionHills ElCentroImp.Co.Cent 6.5 Strike-Slip 18.2 0.358 KocaeliTurkey Arcelik 7.5 Strike-Slip 10.6 0.219近场无脉冲地震记录集ImperialValley Chihuahua 6.5 Strike-Slip 7.3 0.270 Northridge Northridge-17645SaticoySt 6.7 Reverse 0 0.477 ImperialValley Bonds_Corner 6.5 Strike-Slip 0.5 0.775 LomaPrieta BRAN 6.9 Reverse-Oblique 3.9 0.526 LomaPrieta Corralitos 6.9 Reverse-Oblique 0.1 0.644 Northridge LA-SepulvedaVAHospital 6.7 Reverse 0 0.749 KocaeliTurkey Yarimca 7.5 Strike-Slip 1.4 0.349近场有脉冲地震记录集ImperialValley ElCentroArray#6 6.5 Strike-Slip 0 0.439 ImperiaValley ElCentroArray#7 6.5 Strike-Slip 0.6 0.463 LomaPrieta Saratoga-AlohaAve 6.9 Reverse-Oblique 7.6 0.324 Landers Lucerne 7.3 Strike-Slip 2.2 0.727 DuzceTurkey Duzce 7.1 Strike-Slip 0 0.348 Chi-ChiTaiwan TCU065 7.6 Reverse-Oblique 0.6 0.603 Chi-ChiTaiwan TCU102 7.6 Reverse-Oblique 1.5 0.298 为与规范谱比较,并为后续动力时程分析提供有效的地震波,现对这21条地震波进行调幅。
地震动特性对隔震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

体分析时 , 采用屈服前刚度 , 硬化 比 和屈服强度 F 作为铅芯橡胶支座 的力学控制参数 , 将非线性模型
简化为双线性模型进行计算. 本 文选 用 的隔 震支 座为 广东 宇泰 减震 科技 有 限
公 司成 品支 座 , 力学性 能 见表 1 其 .
图 2 铅芯橡胶支座双线性滞回模型
1 L B数学模型 R
铅芯橡 胶 支 座 ( edRu brB aig L B) L a b e er , R 是 n
目 前桥梁减隔震设计中应用 比较多的一种减隔震支 座, 对大量的实验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后可知 , 其滞 回 曲线一般为梭形 , 图形呈现反对称 , 如图 1 所示L. 2 ]
第 3 O卷 第 6期 21 0 1年 1 2月
兰
州 交
通
大. 0 No 6 13 . De . 0 1 c 2 1
Jun [ fL n h uJatn ies y o r a o a zo i o gUnv ri o t
文 章 编 号 :0 14 7 ( 0 10 —0 6O 1 0 —33 2 1 )60 1一4
值速度 之比) 代表频谱特性 选取 了 8条地震波 , 计算分析 了不同地震动作用 下隔震桥 梁模 型 的地震反应. 计算结果 表明 : 随着 P A/ OV的增大, G P 隔震桥 梁地震响应 总体上 呈下降趋 势 , P A/ GV对结构的影响还 受结构 自振周 但 G P
期、 支座初 始刚度 的影响 , 实际设计 中应综合考虑.
和 分别
Q ,
为铅芯橡胶支座在 -方向和Y方向的相对位移 ; 为 z 叩
屈服后刚度与屈服前刚度的比值 ; y F 为铅芯橡胶支 座的屈 服 强度 , 应于 图 2中 的 . 对 此外 , 2中 k 图
地震动特性参数对结构响应影响的近似定量关系

地震动特性参数对结构响应影响的近似定量关系柳夏勃 俞瑞芳(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1)地震动非平稳特性对结构响应有重要影响。
通过讨论地震动特性参数的变化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建立地震输入对结构影响的近似定量关系。
通过分析对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的描述参数,选取强震平稳段持时和下降段衰减系数来描述地震动强度的非平稳特性,并对大量地震动记录的统计分析确定了各参数的取值范围。
基于DOE技术,采用均匀设计分析各参数的实验水平数,及各水平的取值情况,获得24组不同的参数组合。
论文基于特定的目标谱,对设计给出的24组参数组合进行分析,对每组参数拟合得到了7条地震加速度时程,进行不同周期结构的弹性、弹塑性分析;最后以输入时程与结构弹性响应的相关系数、以及结构弹塑性响应的最大值为目标,建立地震输入特性对结构响应影响的近似定量关系。
分析结果表明:(1)地震动稳态持时和衰减系数对输入与输出幅值之间的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水准都小于0.0001,这表明这两个特性参数对结构响应幅值的影响非常显著;但对输入与输出时程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特性参数对其的显著性显著降低,并且衰减系数对因变量的影响比持时要小很多,即说明输入时程的相位对于结构的弹性响应有较大的影响;(2)两个特性参数对不同周期结构弹塑性峰值影响的显著性都是比较显著的,并且呈现出结构周期越大,显著性越高的趋势。
(3)当以输入与输出时程曲线的幅值相关系数为因变量时,响应面的决定系数均在0.90以上,拟合效果比较理想,并且稳态持时的显著性要比衰减系数高,说明持时对结构响应的幅值影响较大;此外,响All Rights Reserved.应面二次项的决定系数很低,线性程度比较高;(4)当以结构弹塑性响应的峰值为因变量时,响应面的决定系数随单自由度体系自振周期的增大而增加,且决定系数和各自变量的显著性程度都不是很理想,说明对于结构的弹塑性响应,频率非平稳对结果的影响比较大,仅考虑强度的非平稳特性是不够的;或者是响应面的形式不能简单地用线性或者二次曲线来描述,具有比较复杂的响应面形式。
近断层地震动特点及对框架结构的影响

近断层地震动特点及对框架结构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09-09T15:00:22.869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7期作者:陈家川[导读] 摘要:近断层地震动会引起地面强烈的震动,导致建筑物和桥梁结构的严重损坏,其危害性较大,近些年来关于近断层地震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详细阐述了近断层地震动的特征及其对框架结构的影响。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摘要:近断层地震动会引起地面强烈的震动,导致建筑物和桥梁结构的严重损坏,其危害性较大,近些年来关于近断层地震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详细阐述了近断层地震动的特征及其对框架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近断层地震动;框架结构;1 近断层地震动的定义地震是一种无法预测的突发性、超强破坏性的自然灾害,近些年来,国内外发生了好几次破坏性较大的地震,国外如发生在美国的1979年Imperialvalley地震、1989年LomaPrieta地震、1994年Northridge地震,日本的1995年Kobe地震,土耳其的1999年Kocaeli地震等,国内如河北1976年唐山地震,台湾1999年集集地震,四川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等。
这些地震均对近断层区域工程结构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让人触目惊心。
近断层地震动会引起地面强烈的震动,导致建筑物和桥梁结构的严重损坏,其危害性较大,近些年来,众多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们陆陆续续开展了对近断层地震的相关研究,目前,对于近断层地震动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是指距离震源的距离在20km内发生的地震。
2 近断层地震动的基本特征(1)上盘效应当断层面倾斜时,位于断层面上部的为上盘,位于下部的为下盘,在断层破裂过程中,距离断层在地面迹线相同距离的亮点A、B,相比于下盘,上盘距离断层面距离更近,其地震动能量大,地震反应更明显,上盘出现的位置是断面层,当地震波到达地面后会重新回到断层面的位置,然后再一次回到地面,这样不断的反复进行反射,会让大地产生的地震反应变得更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2 隔震支座参数 Table2 Nhomakorabeaarameters of the isolation bearing
产品型号
剪切模量 ( MPa)
有效直径 ( mm)
总高度 ( mm)
RB600-1
0. 6
600
152
RB600-2
0. 6
基金项目: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重点项目( KZ201110016020)
作者简介: 韩淼,博士,教授 收稿日期: 2012-04-19
度作为地震动强弱衡量标准[1-2]。 显然,对于地震动这种复杂的随机振动过程采用
少数参数来描述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国内外几次破 坏力空前的大地震( 如日本 Kobe 地震、中国台湾 ChiChi 地震、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 都证实了这一点。由 此,采用更多的地震动参数( 如地震动输入能量、频谱 周期、峰值速度等) 来衡量和估计地震动对结构的破 坏作用势在必行。至今为止各国学者对此都做出了 大量研究,但尚未得到统一的结论[3-8]。
根据上述原则所选择的 19 次典型地震如表 1 所 示。因为加速度峰值的数值差别是近断层地震动与 远场地震动的不同特征之一,故不对地震动记录加速 度峰值调幅。
表 1 选用的近断层地震记录 Table1 Earthquake records utilized in this study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 10 ·
土木工程学报
2013 年
框架基础隔震结构进行时程分析,研究不同自振周期 的基础 隔 震 结 构 在 水 平 单 向 地 震 动 作 用 下 的 地 震 响应。
地震动的输入方向为 X 向,即沿建筑的 长 边 方 向。两个钢框架模型采用相同的结构平面布置: X 向 3 跨,每 跨 6m; Y 向 2 跨,每 跨 6m。底 层 层 高 均 为 4. 2m,其他层层高均为 3. 5m,每个柱底设置一个隔震
结构地震响应的分析不仅取决于对地震动输入 特性的认 识,同 时 也 取 决 于 对 结 构 系 统 特 性 的 认 识。 基础隔震结构通过在建筑的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 置隔震层,增大结构自振周期以避开地震动的特征周 期,从而减小地震作用。因其优良性能在经过理论与 实践的不断检验后,近些年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势 头 迅猛。
Landers Northridge Kobe,Japan Kocaeli,Turkey Chi-Chi,Taiwan
发生时间 1987 1989 1992 1992 1992 1994 1995 1999 1999
震级 6. 54 6. 93 6. 93 7. 01 7. 28 6. 69 6. 90 7. 51 7. 62
移、上部结构顶层最大位移、顶层最大加速度、层间最 大剪力等动力响应参数与近断层地震动特征参数之 间的相关关系。
1 近断层地震动记录选择
选择全球 19 次典型近断层地震的 120 条地震记 录,作为输入结构的地震荷载。120 条近断层地震动 记录选自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PEER) 数据 库,选择原则如下:
( 1) 根据大多数学者公认的近断层地震定义,在 PEER 数据库中检索断层距不大于 20km 的地震记录;
( 2) 为突出近断层地震异于远场的强度特征,在 PEER 数 据 库 中 检 索 矩 震 级 不 小 于 5. 5 级 的 地 震 记录;
( 3) 为突出近断层地震动的强地面运动特性,在 PEER 数据库 中 检 索 峰 值 加 速 度 大 于 0. 1g 的 地 震 记录。
条数 5 13 2 3 2 21 5 2 19
2 结构分析模型
由于主要研究近断层地震动特征参数与基础隔 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对结构分析 模型采用两个基本假设: 上部结构反应在弹塑性范围 内; 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平面外刚度为零。
我国抗震规范( GB 50011—2010) 规定: 对于多层 砌体结构及与砌体结构周期相当的结构采用隔震设 计时,隔震后体系的基本周期,不应大于 2. 0s 和 5 倍 特征周期的较大值。考虑到一部分隔震结构的自振 周期 小 于 2. 0s,本 文 采 用 有 限 元 结 构 分 析 软 件 SAP2000 分别对一栋自振周期小于 2. 0s 的三层钢框 架基础隔震结构和一栋自振周期大于 2. 0s 的六层钢
支座,每个框架采用 12 个隔震支座。以自振周期为控 制目标,两个钢框架采用不同的构件尺寸及隔震 支 座,三层钢框架的自振周期为 T1 = 1. 496s,六层钢框 架的自振周期为 T1 = 2. 214s。隔震支座的具体参数 如表 2 所示,通过模态分析得到两栋隔震结构的第一 阶振型图如图 1 所示,由图可看到,隔震上部结构第一 振型为平动。
震级 6. 61 5. 74 6. 53 6. 06 6. 19 6. 76 6. 06 6. 19 5. 80 5. 99
条数 1 1 17 3 4 1 3 2 3 13
编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地震事件 Superstition Hills
Loma Prieta Erzican ,Turkey Cape Mendocino
但是这些按照远场地震动设计的基础隔震结构 一旦遭遇近断层地震动,易导致隔震层变形超过设计 变形极限,造 成 隔 震 失 效、结 构 破 坏。 如 何 考 虑 近 断 层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结构的设计也被越来越多的 学者所关注,但由于目前能够收集到的实际工程破坏 资料很少,所 以 这 方 面 的 研 究 成 果 较 少,还 需 要 进 行 更多探索。
第 46 卷第 6 期 2 0 1 3 年6月
土木工程学报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
Vol. 46 Jun.
No. 6 2013
近断层地震动特征参数对基础隔震结构 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
韩 淼 段燕玲 孙 欢 绳 雯
(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
摘要: 近断层地震动有着不同于远场地震动的特征。对两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不同自振周期的钢框架基础隔震 结构分别输入 120 条近断层地震波,分析隔震结构的隔震支座位移、上部结构顶层最大位移、顶层最大加速度、层间 最大剪力等动力响应参数,与近断层地震动 8 个特征参数( 断层距、地面峰值加速度、地面峰值速度、地面峰值位 移、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的比值、地震动持时、输入能、脉冲周期与自振周期的比值的相关性,比选出相关性强的 能表征近断层地震动破坏作用的主要参数,为基础隔震结构设计选用近断层地震动提供依据。 关键词: 近断层; 地震动特征参数; 基础隔震; 地震响应;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TU352. 1 + 2 TU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131X( 2013) 06-0008-06
Influence of characteristics parameters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on 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base-isolated structures
Han Miao Duan Yanling Sun Huan Sheng Wen
地震事件 San Fernando Coyote Lake Imperial Valley Mammoth Lakes Morgan Hill Nahanni,Canand N. Palm Springs Chalfant Valley San Salvador Whittier Narrows
发生时间 1971 1979 1979 1980 1984 1985 1986 1986 1986 1987
基于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选择近断层地震 动的 8 个特征参数( 断层距、地面峰值加速度( PGA) 、 地面峰值速度( PGV) 、地面峰值位移( PGD) 、峰值速 度与峰值加速度的比值( PGV / PGA) 、地震动持时、输 入能、脉冲周期与自振周期的比值( Tp / T1 ) ) ,选取 120 条近断层地震波,分析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支座 位
(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 Architecture,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differ from those of far-field ground motio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base-isolated structures and the parameters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were studied. Dynamic responses of base-isolated structures may include the displacement of isolation bearing,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and the maximum acceleration at the top level of superstructure and the maximum inter-story shear,while the parameters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include fault distance,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eak ground velocity,peak ground displacement,the ratio of peak ground velocity and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seismic duration, input energy,the ratio of pulse period and natural period of vibration. 120 near-fault seismic waves and two base-isolated structures with their own natural periods were employed in this study. The main parameters which can effectively characterize the damaging effects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are compared and selected for the base-isolation design in near-fault area. Keywords: near-fault; seismic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base-isolation; seismic respons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E-mail: yolanda456@ 126.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