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水吸收丙酮的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水吸收丙酮课程设计

水吸收丙酮课程设计

目录第1章概述 (3)1.1吸收塔的概述 (3)1.2吸收设备的发展 (3)1.3吸收过程在工业生产上应用 (4)第2章设计方案 (5)2.1设计任务 (5)2.2吸收剂的选择 (5)2.2吸收流程的确定 (6)2.3吸收塔设备的选择 (7)2.4吸收塔填料的选择 (7)第3章吸收塔的工艺计算 (11)3.1基础物性数据 (11)3.1.1液相物性数据 (11)3.1.2气相物性数据 (11)3.1.3气液相平衡数据 (11)3.2物料衡算 (12)3.3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13)3.3.1塔径的计算 (13)3.3.2填料层高度计算 (14)3.4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16)第4章塔内件及附属设备的计算 (17)4.1液体分布器的计算 (17)4.2填料塔附属高度的计算 (18)4.3填料支撑板 (19)4.4填料压紧装置 (20)4.5液气进出管的选择 (20)4.6液体除雾器 (21)4.7筒体和封头的设计 (22)4.8人孔的设计 (23)4.9法兰的设计 (23)第5章设计总结 (25)符号说明 (27)感想 (29)参考文献 (30)第1章概述1.1吸收塔的概述吸收塔是实现吸收操作的设备。

按气液相接触形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气体以气泡形态分散在液相中的板式塔、鼓泡吸收塔、搅拌鼓泡吸收塔;第二类是液体以液滴状分散在气相中的喷射器、文氏管、喷雾塔;第三类为液体以膜状运动与气相进行接触的填料吸收塔和降膜吸收塔。

塔内气液两相的流动方式可以逆流也可并流。

通常采用逆流操作,吸收剂以塔顶加入自上而下流动,与从下向上流动的气体接触,吸收了吸收质的液体从塔底排出,净化后的气体从塔顶排出。

气体吸收过程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气体混合物的分离操作,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特定的液体吸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实现各组分分离的单元操作。

实际生产中,吸收过程所用的吸收剂常需回收利用。

故一般来说,完整的吸收过程应包括吸收和解吸两部分。

丙酮和水吸收塔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丙酮和水吸收塔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丙酮和水吸收塔化工原理-从结构、工艺过程和应用角度深度探讨丙酮和水吸收塔是一种常用的化工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具有吸收、分离、净化等功能。

本文将从结构、工艺过程和应用角度深度探讨丙酮和水吸收塔化工原理。

一、丙酮和水吸收塔结构丙酮和水吸收塔主要由塔壳、填料层、进料管道、排气管道、循环泵和控制系统组成。

塔壳一般为不锈钢或碳钢材质,填料层可以是泡沫塑料、陶粒或塑料制品。

进料管道和排气管道负责分别导入和排出气体。

循环泵则起到循环液体的作用,控制系统用于调节塔内气体温度和流速等参数。

二、丙酮和水吸收塔工艺过程丙酮和水吸收塔的工艺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吸附、溶解、反应和分离。

1. 吸附当气体进入丙酮和水吸收塔时,它们就开始接触填料上涂有吸收剂的表面。

此时,气体中的废气开始与吸收剂发生接触,废气中的污染物开始逐渐被吸收剂吸附。

2. 溶解在吸附的基础上,当气体与吸收剂发生接触时,吸附剂会逐渐溶解。

目的是使废气在吸收剂中形成分子内的显著降解和溶解,在这一步骤中,需要预先调节液体和气体的比例,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以确保溶解的发生。

3. 反应在液池中发生吸收剂与废气中污染物之间化学反应,使废气中的污染物逐渐被分解降解,从而减轻对环境负担。

4. 分离在经过吸附、溶解和反应之后,液池中的吸收剂会变得过度饱和。

这时,液池内的液体会通过流量调节阀流入分离器,使污染物与吸收剂分离。

而气体则经过排气管道排出丙酮和水吸收塔。

三、丙酮和水吸收塔应用丙酮和水吸收塔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环境保护、化工生产、医药生产和食品加工等。

例如,在环境保护领域,丙酮和水吸收塔主要应用于废气处理。

在化工生产中,丙酮和水吸收塔主要用于去除废气中的有机气体,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在医药生产和食品加工领域,丙酮和水吸收塔则主要用于去除废气中的异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提高晶体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综上所述,丙酮和水吸收塔化工原理是一种重要的工艺和设备,具有吸收、分离、净化等多种功能。

清水吸收丙酮填料塔的设计

清水吸收丙酮填料塔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清水吸收丙酮填料塔的设计学院医药化工学院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班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13(1)班姓名李凯杰学号 xx指导教师严明芳、龙春霞年月日设计书任务(一)设计题目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除空气中的丙酮蒸汽。

混合气体处理量为___4000____m3/h。

进口混合气中含丙酮蒸汽__6%__(体积百分数);混合气进料温度为35℃。

采用25℃清水进行吸收,要求:丙酮的回收率达到___95%___(二)操作条件(1)操作压力101.6 kPa(2)操作温度25℃(3)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倍数自己确定(4)塔型与填料自选,物性查阅相关手册。

(三)设计内容(1)设计方案的确定和说明(2)吸收塔的物料衡算;(3)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4)填料层压降的计算;(5)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6)绘制液体分布器施工图;(7)其他填料塔附件的选择;(8)塔的总高度计算;(9)泵和风机的计算和选型;(10)吸收塔接管尺寸计算;(11)设计参数一览表;(12)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A3号图纸);(13)绘制吸收塔设计条件图(A3号图纸);(14)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目录前言 (1)第1章填料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2)1.1 装置流程的确定 (2)1.2 吸收剂的选择 (2)1.3 操作温度与压力的确定 (2)1.4 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2)第2章基础物性数据与物料衡算 (2)2.1 基础物性衡算 (3)2.1.1 液相物性数据 (3)2.1.2 气相物性数据 (3)2.1.3 气液相平衡数据 (4)2.2 物料衡算 (4)第3章填料塔的工艺尺寸计算 (5)3.1 塔径的计算 (5)3.2 泛点率的校核 (6)3.3 填料规格校核 (7)3.4 液体喷淋密度校核 (7)3.5 填料塔填料高度的计算 (7)3.5.1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7)3.5.2 传质单元高度的计算 (8)3.5.3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9)3.6 填料塔附属高度的计算 (10)3.7 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10)第4章填料塔附件的选择与计算 (11)4.1 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11)4.1.1 液体分布器的选型 (11)4.1.2 分布点密度计算 (11)4.1.3 布液计算 (12)4.2 液体收集及分布装置 (12)4.3 气体分布装置 (13)4.4 除沫装置 (14)4.5 填料支承及压紧装置 (14)4.5.1 填料支承装置 (14)4.5.2 填料限定装置 (14)4.6 裙座 (14)4.7 人孔 (15)第5章填料塔的流体力学参数计算 (15)5.1 吸收塔主要接管的计算 (15)5.1.1 液体进料管的计算 (15)5.1.2 气体进料管的计算 (16)5.2 离心泵和风机的计算与选型 (16)5.2.1 离心泵的计算与选型 (16)5.2.2 风机的计算与选取 (18)设计参数一览表 (20)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24)参考文献 (25)前言吸收是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液体中的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气态均相混合物的一种单元操作。

水吸收丙酮—空气常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水吸收丙酮—空气常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水吸收丙酮常压填料吸收塔学生姓名:学号:*********系别: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指导教师:***起止日期:2014.12.30~2015.01.082015年01月08日目录概述及设计方案简介 (2)一、设计任务书及操作条件 (7)二、设计条件及主要物性参数 (8)三、设计方案的确定 (9)四、物料计算 (10)五、热量衡算 (12)六、气液平衡曲线 (14)七、吸收剂(水)的用量Ls (15)八、塔底吸收液浓度X1 (16)九、操作线方程 (17)十、塔径计算 (18)十一、填料层高度计算 (21)十二、填科层压降计算 (26)十三、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27)十四、填料吸收塔的辅助设备及选型 (27)十五、填料塔的设计结果概要 (29)十六、课程设计总结 (30)十七、设计一览表十八、主要符号说明 (31)十九、参考文献 (32)二十、附图(工艺流程图、主体设备设计条件图) (33)概述及设计方案简介一、介绍在化工、炼油、医药、食品及环境保护等工业部门,塔设备是一种重要的单元操作设备。

其作用实现气—液相或液—液相之间的充分接触,从而达到相际间进行传质及传热的过程。

它广泛用于蒸馏、吸收、萃取、等单元操作,随着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塔设备的合理造型设计将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塔设备有板式塔和填料塔两种形式,下面我们就填料塔展开叙述。

填料塔的基本特点是结构简单,压力降小,传质效率高,便于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等,对于热敏性及容易发泡的物料,更显出其优越性。

过去,填料塔多推荐用于0.6~0.7m以下的塔径。

近年来,随着高效新型填料和其他高性能塔内件的开发,以及人们对填料流体力学、放大效应及传质机理的深入研究,使填料塔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气体吸收过程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气体混合物的分离操作,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特定的液体吸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实现各组分分离的单元操作。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丙酮和水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丙酮和水

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拟建立一套连续板式精馏塔分离丙酮-水溶液,进料中含丙酮50%(质量分数)。

设计要求废丙酮溶媒的处理量为 12 万吨/年,塔底废水中丙酮含量不高于 6% (质量分数)。

要求产品丙酮的含量为 99% (质量分数)。

(二)操作条件1) 塔顶压力 4kPa(表压)2) 进料热状态自选3) 回流比自选4) 塔底加热蒸气的压力为 0.5Mpa(表压)5) 单板压降≤0.7 kPa(三)塔板类型自选(四)工作日每年工作日为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五) 设计说明书的内容1. 设计内容(1) 流程和工艺条件的确定和说明(2) 操作条件和基础数据(3) 精馏塔的物料衡算;(4) 塔板数的确定;(5) 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6) 精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计算;(7) 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8) 塔板的流体力学验算;(9) 塔板负荷性能图;(10) 主要工艺接管尺寸的计算和选取(进料管、回流管、釜液出口管、塔顶蒸汽管、人孔等)(11) 塔板主要结构参数表(12) 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2. 设计图纸要求:(1) 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A3号图纸);(2) 绘制精馏塔设计条件图(A3号图纸)。

目录1. 设计方案简介 (1)1.1设计方案的确定 (1)1.2操作条件和基础数据 (1)2.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1)2.1 原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的摩尔分率 (1)2.2原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的平均摩尔质量 (1)2.3物料衡算 (2)3.塔板数的确定 (2)3.1理论板层数N T的求取 (2)3.1.1 求最小回流比及操作回流比 (2)3.1.2 求精馏塔的气、液相负荷 (3)3.1.3 求操作线方程 (3)3.1.4 图解法求理论板层数 (3)3.2 塔板效率的求取 (4)3.3 实际板层数的求取 (5)4.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5)4.1操作压力计算 (5)4.2 操作温度计算 (5)4.3 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 (5)4.4 平均密度的计算 (6)4.4.1 气相平均密度计算 (6)4.4.2 液相平均密度计算 (6)4.5液体平均表面张力计算 (7)4.6液体平均黏度计算 (7)5.精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计算 (8)5.1塔径的计算 (8) (8) (9)5.2精馏塔有效高度的计算 (9)5.3精馏塔的高度计算 (10)6.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 (10)6.1溢流装置计算 (10)lw (10)6.1.2 溢流堰高度hw (11)6.1.3 弓形降液管宽度Wd 和截面积Af (11)6.1.4 降液管底隙高度h o (11)6.2塔板布置 (12) (12) (12) (12) (12)7.筛板的流体力学验算 (13)7.1塔板降 (13)hc计算 (13)hl计算 (13)hσ计算 (13)7.2液面落差 (13)7.3液沫夹带 (14)7.4漏液 (14)7.5液泛 (14)8.塔板负荷性能图 (15)8.1漏液线 (15)8.2液沫夹带线 (15)8.3液相负荷下限线 (16)8.4液相负荷上限线 (17)8.5液泛线 (17)9.主要接管尺寸计算 (19)9.1蒸汽出口管的管径计算 (19)9.2回流液管的管径计算 ............................................................19 9.3进料液管的管径计算 ............................................................19 9.4釜液排出管的管径计算 .........................................................19 10.塔板主要结构参数表 ..................................................................20 11.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21 参考文献 (23)1. 设计方案简介1.1设计方案的确定本设计任务为分离丙酮—水混合物提纯丙酮,采用连续精馏塔提纯流程。

水吸收丙酮

水吸收丙酮

水吸收丙酮填料塔设计设计用水吸收丙酮常压填料塔,其任务及操作条件为①混合气(空气、丙酮蒸汽)处理量:??1450??。

②进塔混合气含丙酮 2.13%(体积分数);相对湿度: 70%;温度:??35℃;③进塔吸收剂(清水)的温度:25℃;④丙酮回收率:??93%;⑤操作压强:??常压操作。

[设计计算]一、吸收工艺流程的确定采用常规逆流操作流程.流程说明从略。

二、物料计算l. 进塔混合气中各组分的量近似取塔平均操作压强为101.325kPa,故:混合气量 n= 1450* *??= 57.38? ?(kmol/h)混合气中丙酮量n = 57.38×0.0213 =1.22??(kmol/h)? ?? ?? ?? ???m = 1.22×58=70.89??(kg/h)查[wiki]化工[/wiki]原理附录,35℃饱和水蒸气压强为5623.4Pa,则每kmoI相对湿度为70%的混合气中含水蒸气量= =0.0404 kmol水气/ kmol(空气十丙酮)混合气中水蒸气含量n==2.23 (kmol/h)? ?? ?? ?? ?? ?? ?m=2.23×18=40.14? ?(kg/h)混合气中空气量n=57.38一1.22—2.23=53.93(kmol/h)m=53.93×29=1563.97??(kg/h)2.混合气进出塔的摩尔组成? ?=0.0213? ?= =0.001523.混合气进出塔的比摩尔组成若将空气与水蒸气视为情气,则情气量n=53.93十2.23=56.16 (kmol/h)? ?? ? m=1563.97十40.14=1604.11??(kg/h)==0.0217? ?(kmol丙酮/kmol情气)==0.00152??(kmol丙酮/kmol情气)4.出塔混合气量出塔混合气量n=56.16十1.22*(1-0.93)=56.25 (kmol/h)? ?? ?? ?? ?m=1604.11十70.89*0.07=1609.07??(kg/h)三、热量衡算热量衡算为计算液相温度的变化以判明是否为等温吸收过程,假设丙酮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全被水吸收,且忽略气相温度变化及塔的散热损失(塔保温良好)。

水吸收丙酮化工原理及机械设备课程设计_说明书

水吸收丙酮化工原理及机械设备课程设计_说明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学生:指导教师:班级:专业:应用化学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设计一个填料塔,回收混合气中的丙酮。

进塔气在操作条件下(101.3kPa,250C)的流量为0.5+ (学号后两位) m3/s,其丙酮含量为5%(摩尔分数),要求塔内吸收率达98%。

(其它条件自行根据实际条件确定,但要合理)。

要求:设计包括设备的工艺设计和机械设计1.工艺设计包括塔的各部分尺寸计算、填料的选择、塔内各种辅助件的确定等内容;2.机械设计包括塔的壁厚、补强,强度的校核等内容;3.在设计过程确定吸收过程的控制过程;4.设计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设备装配图。

1概述与设计方案的确定 (1)1.1填料塔简述 (1)1.2设计方案的确定 (1)1.2.1装置流程的确定 (1)1.2.2填料的选择 (2)1.2.3 吸收剂的选择 (3)1.3操作参数的选择 (4)1.3.1操作温度的选择 (4)1.3.2操作压力的选择 (4)2.设计计算 (5)2.1基础物性数据 (5)2.1.1 液相物性数据 (5)2.1.2气相物性数据 (5)2.1.3气液相平衡数据 (6)2.2物料衡算 (6)2.3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7)2.3.1塔经的计算 (7)2.3.2泛点率校核 (7)2.3.3填料规格校核 (8)2.3.4液体喷淋密度校核 (8)2.4填料塔填料高度计算 (8)2.4.1传质单元高度计算 (8)2.4.2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10)2.4.3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10)2.4.4填料塔附属高度计算 (10)2.5填料层压降计算 (11)2.6.液体分部器计算和再分部器的选择和计算 (12)2.6.1 液体分布器的选型 (12)2.6.2分布点密度计算 (12)2.6.2液体保持管高度 (13)2.7其他附属塔内件的选择 (14)2.7.1液体分部器 (14)2.7.2液体再分布器 (15)2.7.3填料支承板 (15)2.7.4料压板与床层限制板 (15)2.7.5气体进出口装置与排液装置 (15)2.8吸收塔的流体力学参数计算 (16)2.8.1吸收塔的压力降 (16)2.8.2吸收塔的泛点率 (17)2.8.3气体动能因子 (18)2.8.4离心泵的选择与计算 (18)3.8.5进出管工艺尺寸的计算 (18)总结 (19)工艺设计计算结果汇总与主要符号说明 (20)化工机械设备部分 (23)一、设计条件 (23)二、按计算压力计算塔体与封头厚度 (23)三、塔设备的质量载荷计算 (24)四、风载荷与弯矩计算 (25)五、地震弯矩计算 (27)六、各种载荷引起的轴向应力 (28)七、塔体与裙座危险截面的强度与稳定校核 (30)八、塔体水压实验 (32)九、水压试验时应力校核 (33)十、基础环设计 (34)十一、地脚螺栓承受的最大拉应力 (35)化工原理部分1概述与设计方案的确定1.1填料塔简述塔设备在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医药、食品等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的汽液传质设备[1]。

水吸收空气中的丙酮填料塔的工艺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水吸收空气中的丙酮填料塔的工艺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水吸收空气中的丙酮填料塔的工艺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课程名称: ____填料塔设计____设计题目: ____水吸收丙酮____院系: ___ 化工学院_____学生姓名: _____ ______学号: ____ ____专业班级: ____化艺1001班____指导教师: ______ ______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水吸收空气中的丙酮填料塔的工艺设计(二)设计条件1.生产能力:每小时处理混合气体8000Nm3 /h2.设备形式:填料塔3.操作压力:101.3KPa4.操作温度:298K5.进塔混合气体中含丙酮6%(体积比)6.丙酮的回收率为99%7.每年按330天计,每天按24小时连续生产8.建厂地址:兰州地区9.要求每米填料的压降都不大于103Pa。

(三)设计步骤及要求1.确定设计方案(1)流程的选择(2)初选填料的类型(3)吸收剂的选择2.查阅物料的物性数据(1)溶液的密度、粘度、表面张力、丙酮在水中的扩散系数(2)气相密度、粘度、表面张力、丙酮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3)丙酮在水中溶解的相平衡数据3.物料衡算(1)确定塔顶、塔底的气流量和组成(2)确定泛点气速和塔径(3)校核D/d>8~10(4)液体喷淋密度校核:实际的喷淋密度要大于最小的喷淋密度。

4.填料层高度计算5.填料层压降核算如果不符合上述要求重新进行以上计算6.填料塔附件的选择(1)液体分布装置(2)液体再分布装置(3)填料支撑装置(4)气体的入塔分布.(四)参考资料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贾绍义柴诚敬天津科学技术出版2、《现代填料塔技术》王树盈中国石化出版3、《化工原理》夏清天津科学技术出版(五)计算结果列表(见下页)目录1. 概述与设计方案的确定--------------------------------------- - 5 -1.1填料塔简述------------------------------------------ - 5 -1.2设计方案的确定-------------------------------------- - 5 -1.2.1装置流程的确定 ----------------------------- - 5 -1.2.2填料的选择--------------------------------- - 6 -1.2.3 吸收剂的选择------------------------------- - 9 -2. 设计计算-------------------------------------------------- - 9 -2.1基础物性数据---------------------------------------- - 9 -2.1.1 液相物性数据------------------------------- - 9 -2.1.2气相物性数据----------------------------- - 10 -2.2 物料衡算------------------------------------------ - 11 -2.3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 11 -2.4填料层高度计算------------------------------------- - 13 -2.5填料层压降计算------------------------------------- - 15 -3. 填料塔附件的选择------------------------------------------ - 16 -3.1 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 - 16 -3.2 液体分布器的选择 ---------------------------------- - 16 -3.2.1液体分布器的选型 -------------------------- - 16 -3.2.2分布点密度计算 ---------------------------- - 17 -3.3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 18 -3.3.1填料支承设备------------------------------ - 18 -3.3.2填料压紧装置------------------------------ - 19 -3.3.3液体再分布装置 ---------------------------- - 19 -3.3.4除沫装置---------------------------------- - 19 -4. 结论------------------------------------------------------ - 19 -5.参考文献--------------------------------------------------- - 20 -6.附录------------------------------------------------------- - 21 -1. 概述与设计方案的确定1.1填料塔简述塔设备在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医药、食品等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的汽液传质设备[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化工学院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水吸收丙酮填料吸收塔的设计教学院化工与生物技术学院专业班级生工1101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张卫华2013年12月 19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水吸收丙酮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除混于空气中的丙酮气体。

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为1550(m3/h),其中含空气为96%,丙酮气为4%(mol分数),要求丙酮回收率为98%(mol分数),采用清水进行吸收,吸收剂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倍。

(25C°下该系统的平衡关系为y=)2、工艺操作条件:(1)操作平均压力常压(2)操作温度t=25℃(3)填料类型及规格自选。

3、设计任务:完成吸收工艺设计与计算,有关附属设备的设计和选型,绘制吸收系统的工艺流程图和吸收塔的工艺条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目录摘要 (III)第1章绪论 (1)吸收技术概况 (1)吸收设备的发展 (1)吸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吸收的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塔设备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化工生产对塔设备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设计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吸收剂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2吸收工艺流程的确.........................................................错误!未定义书签。

吸收工艺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吸收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过程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吸收塔设备及填料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吸收塔的设备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填料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参数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温度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压力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吸收塔的工艺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物性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液相物性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相物性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物料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塔径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泛点率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填料规格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液体喷淋密度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填料塔填料高度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传质单元高度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填料塔附属高度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液体分布器计算和再分布器的选择和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液体分布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布液孔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液体保持管高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他附属塔内件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液体分布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液体再分布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填料支承板......................................................... 错误!未定义书签。

填料压板与床层限制板...............................................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体进出口装置与排液装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吸收塔的流体力学参数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吸收塔的压力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吸收塔的泛点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体动能因子.......................................................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属设备的计算与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离心泵的选择与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进出管工艺尺寸的计算举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艺设计计算结果汇总与主要符号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束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吸收是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液体中的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气态均相混合物的一种单元操作。

在化工生产中主要用于原料气的净化,有用组分的回收等。

填料塔是气液呈连续性接触的气液传质设备。

塔的底部有支撑板用来支撑填料,并允许气液通过。

支撑板上的填料有整砌和乱堆两种方式。

填料层的上方有液体分布装置,从而使液体均匀喷洒于填料层上。

本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填料吸收塔的方法处理含有二氧化硫的混合物,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在设计中,主要以水吸收混合气中的二氧化硫,在给定的操作条件下对填料吸收塔进行物料衡算。

本次设计包括设计方案的选取,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物料衡算、设备的结构设计和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工艺流程图,主要设备的工艺条件图等内容。

关键词:水填料塔吸收丙酮低浓度第1章绪论吸收技术概况在化工生产中,经常要处理各种原料、中间产物、粗产品。

这些物料几乎都是混合物,而且大部分都是均相物系,往往不能满足生产要求,需要把它们分离成较为纯净的物质。

为了实现这种分离,常利用均相物系中不同组分的某种性质差异,使其中的一种组分(或几种组分),在分离设备所提供的两相物系界面上,通过充分的接触,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其它组分仍保留在原物系中,从而实现了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