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猪仔无名高热综合症防治
猪无名高热病的诊断及防治对策

厂、 农
病畜死亡。因此 , 最好通过细菌的药敏试验选择抗生 素, 治疗前先进行药敏试验 。 发病猪治疗越早 , 效果越好 , 等到全身各器官发 生功能衰竭后再治疗就没有价值了。用药时 , 药量要 足, 疗程 要 够 , 药 一 旦 无 效 就 应 迅 速 更 换 其 他 药 。 用
笔 者 通 过对 上 述疫 情 的观 察 ,发 现 不 同病 畜 的
临床症状不完全一样 。大部分发病猪首先表现体温
升高 , 一般 为 4 ~ 2 , 14 % 由于 当时 没有 最终 确 诊 , 疑为 无 名 高热 。所 有发 病 猪 均表 现 食 欲不 振 、 吐 ; 分 呕 部 母 猪 出现 流 产 、 死 胎 现 象 ; 分 病 猪 有 流鼻 涕 , 产 部 眼
病 的发 生 。 因此 一定 不 要 图便 宜 购买 不 合 格 的饲 料
或原 料 , 且严 禁 饲喂霉 变 饲料 。 并
43加 强 免 疫 . 建议处于危险地区的猪场全面使用弱毒疫苗和 猪瘟单苗 , 强化免疫 , 避免 高热病 引起并发症 , 造成
大面 积死亡 。
睛分泌物增多, 皮肤呈蓝紫色 ( 特别是耳朵和腹部皮
不 一 。 笔者 与其 他畜牧 站工 作人员 对病 猪共 同治疗 经 后 , 中 9头 痊愈 , 其 另外 3头 死亡 。 猪场 确实 在春 防 此 期 间进 行过猪 瘟 、 猪丹 毒 、 猪肺 疫 等 的免 疫接 种 。
42 加 强 营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营养是猪产生抵抗力的基础 ,所以饲料的品质 也 可 以影 响 到猪 的抵 抗 力 。选 择 营养 平 衡 的饲 料 可 以基 本 满 足猪 繁 殖 与生 长 的需 要 , 在关 键 时 期 , 但 能 够影 响 猪 采食 和 营养 需 求 的 因素 都可 降低 猪 的抵 抗
猪无名高热的综合防治

03
中草药治疗需根据病情灵活调 整剂量和用药时间。
西兽医治疗
对病猪进行解热、消炎、防止继发感染等对症治疗。 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 对病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疾病控制与社会责任
养猪场应加强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疾病传播 和扩散。
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和 公共卫生安全。
传播。
病原体为多种病毒和细菌的混 合感染,包括猪瘟病毒、猪繁 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
病毒2型等。
该病在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夏 秋季节多见,不同年龄和品种
的猪均可感染。
02
疾病病因与病理
病因分析
猪瘟病毒
猪瘟病毒是引起猪无名高热的 主要病原体之一,其感染力和 致病力极强,对猪的免疫系统
造成严重损害。
免疫逃避
某些病原体能够通过改变自身表面抗原等方式逃避 机体的免疫识别和攻击,从而在体内长期存活并繁 殖。
免疫重建
对于某些受到免疫抑制影响的病原体,可以 通过使用疫苗等手段来刺激机体产生有效的 免疫应答,实现免疫重建。
03
疾病诊断与预防
诊断方法
01
02
03
临床诊断
根据病猪的体温、食欲、 呼吸、皮肤和黏膜等临床 症状,以及病程发展速度 进行初步诊断。
加强疫苗研发与改进
继续研发新型疫苗,提高疫苗的保护力和免疫持久性,降低疫 苗接种对猪的不良反应。
完善综合防治技术
总结现有防治经验,进一步完善综合防治技术,提高防控效果 。
未来研究方向预测
病原监测与预警
加强病原监测,及时发现新发病原,为防控提供预 警。
疫苗接种策略优化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养殖场的情况,优化疫苗接种 策略,提高防控效果。
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探寻

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探寻【摘要】猪无名高热是一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
病因主要是由于病毒的传播,通过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食物水源传播等途径引起感染。
为了有效控制疫情,建议加强防控措施,包括加强养殖管理,定期清洁消毒猪舍,防止疫情的传播。
疫苗预防也是重要的措施,及时接种相关疫苗可有效降低猪无名高热的发病率。
猪无名高热的防控至关重要,需要全面加强养殖管理和预防措施。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为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猪无名高热、病因、病毒传播、防控措施、养殖管理、疫苗预防、防控关键、加强管理、有效措施1. 引言1.1 猪无名高热的概述猪无名高热,又称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主要影响猪类动物。
这种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且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给养猪行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污染的水、饲料及其他动物传播,一旦猪群感染,很容易迅速扩散。
对猪无名高热的病因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猪无名高热的病因、病毒传播途径、防控措施建议、养殖管理措施以及疫苗预防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养殖户提供科学的防控指导,有效预防和控制猪无名高热的传播,保障猪群健康与安全。
2. 正文2.1 猪无名高热的病因猪无名高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感染猪只。
其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毒感染:猪无名高热的病原体是一种RNA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或者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病毒一旦侵入猪只体内,会导致病猪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粘膜出血等症状。
2. 猪群密度过高:如果养殖场的猪只密度过高,容易造成猪只之间的接触频繁,从而增加了病毒传播的机会。
尤其是孵化期间,由于幼猪的免疫力较弱,很容易被病毒感染。
3. 不良的养殖环境:养殖场的卫生状况和通风情况直接影响了猪只的健康状况。
如果养殖环境脏乱、通风不良,会导致病毒滋生,加重了猪无名高热的传播。
猪无名高热的防治措施

1 ・ 8
肺部肿胀 。 变硬 , 如不能收缩的呈橡皮状肺, 间质性 肺炎症 状 明显 , 部呈现斑 驳状 至褐色病 变似大理 石 肺 样; 大多数混合感染 肺炎 , 有化 脓灶 , 部分 肺脏出血 , 呈 出血性肺炎 , 间质 明显增宽 。淋 巴结 肿大 , 尤其 以腹 股
沟 淋 巴结 和 肺 门 淋 巴结 最 为 严 重 。有 的病 死 猪 肝 脏 肿 胀 , 色 变 淡 , 的肝 脏 呈 黄 土 色 、 脆 。个 别 猪 肾 、 颜 有 质 膀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猪, 再用药物进行治疗 , 给猪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并改 善饲养管理 ,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 , 控制猪场疾病 。 根 据疾病特 征, 相应 的进行 紧急免疫接种 , 别注 特
意 伪 狂 犬 、 耳 病 和 猪 瘟 这 几 种 免 疫 抑 制 性 疾 病 的 免 蓝 疫。 抓好母猪免疫 , 保证免疫质量。同时注意不同疫苗 的 注 射 必 须 间 隔 5 天 以 上 , 则 不仅 不 能 起 到 免疫 作 ~7 否 用 , 会 使 猪 群 免疫 受 到 抑 制 , 致 疾 病 情 况更 严 重 。 还 导
连。 5 治疗 、
2 病 因 分析 、 2 1 环 境 因素 .
许多猪舍饲养密度过高 、 通风能力低 , 隔热条件差 , 加 之 夏 季 天 气 炎 热 导 致 饲 料 中维 生 素等 营 养 成 分 因 氧 化 而 失 效 , 成 猪 群 对疾 病 的抵 抗 力降 低 。 造 2 2 免 疫 和 保 健 不 健全 . 由于 猪 价 低 , 多 中 、 型 猪场 为 了节 约 成 本 , 少 许 小 减 了猪群 的药物保 健 、 虫和疫苗接种等 内容 , 驱 并使用质 量 较 差 的 原 料 , 致 猪 群 营 养 不 良 , 疾 病 的 抵 抗 力 明 导 对 显下降 。 2 3 饲 料 因素 . 夏 季高温和潮湿 环境中饲料较 易发 生霉变而产生 霉菌毒素 , 导致 畜禽 免疫抑制 , 引起猪群免疫失败 , 疫苗 接种效果不理 想, 以致抗 体偏低 。 2 4 猪 苗 原 因 . 许 多 养 猪 场 和 养 猪 户 在 外地 采 购 大 量 猪 苗 时 , 有 没 经过严 格检疫 , 将多种病原 体带 回猪场 , 下了疫病爆 埋 发的隐患。 3 临床 诊 断 、 病猪体温升高至4 -4 ℃ , 1 2 食欲减退 , 精神不振, 初 期 便 秘 , 后 有 的腹 泻 , 部 毛 孔有 出血 点 , 内侧 毛 少 而 背 股 皮薄的地方 有蓝紫色斑 点 ; 巴结 肿大 , 的鼻孔内流 淋 有 出粘液样分 泌物 ; 后期少数病猪 耳尖 、 中 四肢 末 端 及 腹 下 呈 红 紫 色 , 走 不 稳 , 地不 起 , 行 卧 有些 病 猪 两 耳 向后 竖 起 , 而 出现 神 经症 状 。 继 4 剖检 变 化 、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防治措施去年入夏以后,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江苏等地,入秋以后又相继在山东、河北、辽宁、内蒙等地区陆续发生“猪无名高热综合症”,习惯上常称的“猪无名高热”。
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很多常规治疗方法难以见到理想的疗效,致使许多猪场猪发生大规模死亡,损失惨重,很多中小猪场因此而关闭。
一、流行病情况该病传染快,呈地方流行,各年龄的猪都可以感染,但以20公斤以上的多发,各年龄段猪群都有发生,特别是饲养密度大、管理不很规范的中小猪场以及散养户,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流行较快,很多治疗方法难以见效。
二、主要临床症状1、体温升高达40.5--42℃,食欲减退,精神沉郁。
2、有的便秘,有的拉稀,很少出现便秘和拉稀交互出现的情况。
3、呼吸困难,腹式呼吸明显,也有咳喘症状,有的鼻孔流混浊的鼻液。
4、皮肤有出血点,股内侧毛少皮薄的地方明显,有的出现毛孔渗血。
5、中后期少数病猪耳尖,四肢末端、腹下呈红紫色;有的头部和臀部发紫。
6、部分猪后期出现神经症状,步态不稳,卧地后四肢滑动。
7、怀孕母猪发生流产。
8、一般解热镇痛药物作用不明显。
三、剖检变化1、肺脏肿胀,质地变硬,肺间质增宽明显,有出血点或斑。
2、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切面外翻、多汁,部分有出血点,也有的出现大理石样变。
3、肾脏表面有出血点;脾脏肿大,质地变脆,部分边缘有梗死灶;肝脏肿大,色淡,质脆,有的有白色坏死斑点。
4、胸腔有纤维素性渗出,肺与胸膜粘联;细胞核心脏粘联,分离后心脏呈典型的绒毛心。
5、胃粘膜有出血点,有的胃大弯粘膜弥漫性出血;肠粘膜出血,部分猪回盲口附近有溃疡灶。
6、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很难做出诊断。
根据很多资料显示,不同地区、不同猪场原发病源不同,主要有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等。
继发性细菌病原有巴氏杆菌、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沙门氏菌等。
原虫病原主要是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
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探寻

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探寻猪无名高热是一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和全身不适。
这种病症给养猪产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研究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建议。
一、病因探究1. 病原体猪无名高热的病原体是一种与动物活动密切相关的病原体。
目前尚未完全确认猪无名高热的病原体,但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结果,猪无名高热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病毒感染可以引起猪体内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高热和全身不适症状。
2. 传播途径猪无名高热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猪只或其排泄物传播。
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感染猪只、食用受感染的猪肉或猪产品以及呼吸被感染猪只排泄的飞沫等。
3. 环境因素猪无名高热的发生与饲养环境密切相关。
不良的饲养条件、不洁净的饲养环境和空气污染都会增加猪无名高热的发病风险。
二、防控措施探究1. 加强疫情监测对于养殖场等猪无名高热易发地区,应加强疫情监测,定期对猪只进行体温检测和临床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进行隔离和诊断。
2. 完善消毒措施定期对猪舍和饲养设施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特别是对于猪无名高热易发地区和疫情暴发地区,应加强消毒频次和力度,有效减少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3. 强化管理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合理安排饲养密度,保证养殖环境的洁净,提供优质饲料和饮水,并加强猪只的运动和锻炼,以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猪无名高热的发病风险。
4. 饲养规范化规范养殖场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卫生隔离制度,避免受感染猪只与健康猪只接触,实行物品消毒、人员消毒和车辆消毒等措施,防止猪无名高热的传播。
5. 加强疫苗研发加强疫苗的研发工作,探索有效的疫苗接种方案,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并保护猪只免受猪无名高热的侵害。
6.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猪无名高热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养殖户的防控意识,引导养殖户科学饲养、加强疫情监测和消毒防控,共同预防和控制猪无名高热。
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关键要素探究

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关键要素探究猪无名高热是一种常见的猪病,主要发生在猪群中。
这种疾病对养猪业产生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究猪无名高热的病因以及防控措施的关键要素。
一、病因探究1. 病原体猪无名高热的病原体是一种属于“无名高热病毒”的RNA病毒。
这种病毒主要通过猪的食物和水源传播,在高温环境下会复制和扩散,从而引发猪的感染。
2. 宿主猪是猪无名高热的唯一宿主。
猪感染了无名高热病毒后,会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呕吐、腹泻等,严重的病例还会导致猪的死亡。
3. 环境因素除了病原体和宿主,环境因素也是猪无名高热的重要病因之一。
高温潮湿的环境会提高病毒的传播速度,从而加剧猪无名高热的流行。
二、防控措施的关键要素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无名高热的关键措施之一。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猪无名高热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猪群的感染。
养猪场应该严格按照疫苗接种的时间和剂量进行接种,提高猪的免疫力。
2. 环境卫生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是防控猪无名高热的重要手段之一。
养猪场应该保持猪舍的干燥和清洁,定期进行杀菌消毒,减少病原体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
3. 畜禽运输管理畜禽运输是猪无名高热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防止疫情的传播,养猪场应该加强对畜禽运输环节的管理,确保猪群的健康与安全。
4. 饲料管理饲料是猪群的主要食物来源,因此饲料的管理对于防控猪无名高热非常重要。
养猪场应该选择正规安全的饲料供应商,定期进行饲料质量检测,并根据猪群的生长发育状态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
5. 疫情监测定期对猪群进行疫情监测是防控猪无名高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猪群的体温、粪便等生理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疫情的流行趋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6. 人员管理养猪场的工作人员是猪群健康的重要保障。
养猪场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疫情防控的认识,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疫情传播的可能。
猪无名高热的病因主要包括病原体、宿主和环境因素。
猪无名高热征的发病情况及防治对策关键要点

猪无名高热征的发病情况及防治对策关键要点
猪无名高热征是一种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疾病,主要以高热、厌食、消瘦、呼吸困难、贫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该疾病对猪的生产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发病情况:
1.高热:病猪体温可高达40℃以上,使得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细菌、病毒感染。
2.呼吸困难:病猪容易出现呼吸急促、气促,咳嗽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猝死。
3.消瘦:由于高热影响食欲,病猪容易出现厌食、消瘦的症状。
4.贫血:由于病原体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红细胞破裂或者减少,从而引起贫血。
防治对策:
1.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理猪舍,保持舍内清洁卫生,适当增加空气流通量和通风靠墙等措施。
2.合理饲喂:饲喂足量、高质量饲料,保持猪圈内的饮水和饲料清洁卫生,避免混杂过多的异物和杂草。
3.保持猪场卫生:定期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病原体交叉感染,减少病毒、细菌在猪圈内存活的机会。
4.使用特效药物:在发病初期及时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增强病猪免疫力,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和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猪无名高热征这种疾病,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合理、保持猪场卫生环境、使用特效药物等方法是有效的防治手段。
同时,定期对猪圈内环境和病情进行检测,及时发现疫情,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疾病的发展,保障猪的生产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猪仔无名高热综合症的防治
[摘要] 猪仔无名高热综合症是最近几年发生的高发生率、高死亡率、高淘汰率的猪病。
病情来临之际,养殖场损失惨重,人们束手无策。
猪仔无名高热综合症是由于养殖场没有做好安全卫生工作引起的并发症。
发生猪仔无名高热不但使养殖人员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失,而且还会引起流感,影响人们的健康,阻碍社会和谐发展,所以,如何防治猪仔无名高热是当务之急的任务。
本文中,笔者结合猪无名高热症状浅谈其原因与防治。
[关键词] 猪仔无名高热防治思考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175-01
现代畜牧业发展很快,猪养殖中存在无名高热症状已经使许多养殖场面临经济损失,并且无名高热引起的并发症可能导致当地人民甚至更多的人受到健康的威胁。
政府已经引起了高度的关注,为了使人们了解猪仔无名高热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如何防治。
下面,笔者将结合猪仔无名高热分析其原因及防治要点。
一、猪仔无名高热综合症症状
高热41-4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口渴、聚成团、卧地不起、犬坐势。
病猪皮肤发红,耳部、腹下部、臂部苍白。
有一些猪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气、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睛有分泌物。
部分猪表现为便秘、粪干、呈球状、无尿,有时还可观察到腹泻。
病程稍长的猪表现为皮肤苍白,身体系统性的消耗,皮毛粗糙,后肢麻
痹,最终发生癫痫和死亡。
“高热症“的整个病程一般为1-3周,通常感染母猪常发生。
由于充血,绝大多数的死胎呈红色。
死猪呈现出典型的败血症的变化;皮肤出血和出血。
二、农村猪仔无名高热综合症流行原因
猪仔无名高热综合症的流行存在一定的原因:首先,多种动物同时养。
农村的小规模养殖场存在多种动物同时养的情况,许多养殖场在以猪为主的同时,又饲养了牛、鸡鸭鹅等畜禽。
一方面增加了疾病传染几率,另一方面鸡鸭猪同时养殖加大了传染的范围,禽类生病时很容易传染到猪身上去,导致无名高热并发症的流行。
其次,农村养殖消毒意识不强,没有严格的消毒计划,消毒时间时断时续甚至不消毒,造成多种病毒有机可乘,引起并发症出现无名高热综合症。
最后,疫苗免疫不合理。
农村中小规模养猪场进行的免疫注射品种通常是猪瘟、口蹄疫等几种疫苗,对常导致无名高热的伪狂犬、支原体、蓝耳病基本不注射。
由于没有抗体常导致伪狂犬、支原体、蓝耳病的感染,加之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常导致无名高热综合症的暴发及流行。
在注射疫苗时,很多人没有按照相应的剂量注射疫苗,导致无名高热症的流行。
部分农村中小规模猪场饲养的母猪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注射伪狂犬、支原体、蓝耳病疫苗。
但仔猪不进行以上疫苗的注射,造成免疫空白,为无名高热综合症的暴发流行埋下隐患。
三、猪仔无名高热综合征防治
在防治中要注重猪场的选址,改变农村猪场在庭院养殖的方式,
把猪场的选址定位庭外养殖,这样既给猪一个良好的环境,又可以尽量避免高热病原体的袭击。
另外,注重生物安全,专职养猪,不让其它病原体传染到猪仔身上,减少其他动物带病菌感染到猪仔引发无名高热综合征流行爆发。
减少人与猪的接触,谢绝参观,兽医及猪贩子来到时应该做好消毒防范工作,杜绝人与猪传染引起无名高热病症的传播,使其不再流行爆发。
其次,合理的使用疫苗,进行疫苗免疫程序。
下面推荐两个免疫程序,仅供参考。
母猪免疫程序。
(1)母猪产前45、30 d 分别注射1 次蓝耳病灭活疫苗;(2)母猪产前35、21 d 分别注射1 次支原体灭活疫苗;(3)母猪产后21 d 注射猪瘟疫苗;(4)母猪产后28 d 时注射1 次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
仔猪免疫程序。
(1)仔猪在2~ 3 周龄时肌肉注射2 ml蓝耳病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2)仔猪在7 日龄注射支原体灭活疫苗;(3)曾经发生猪瘟的猪场,仔猪出生后立即进行猪瘟超前免疫,免疫后1~ 2 h 再喂初乳, 60 日龄再注射4 头份猪瘟疫苗,没有发生过猪瘟的猪场,猪瘟首免可在生后20~ 25日龄进行, 60 日龄再强化免疫1 次;(4)仔猪在21 日龄注射1次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
最后,注重药物防治,仔猪药物保健。
(1)仔猪出生后3、7、21 d分别注射长效土霉素1 ml;(2)仔猪断奶前后饲料中添加金霉素及支原净,防治断奶前后仔猪感染支原体等病引发无名高热综合症;(3)断奶前后1 周的饲料中添加应激电解多维,减少应激的发生,消除引发无名高热综合症的诱因。
四、结语
猪仔无名高热并发症的流行,已经引起人们及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养殖人员的经济利益,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考虑。
监管部门要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计划。
在防治猪仔无名高热综合征要遵循生物安全,避免传染病发生及传播的规则。
本文中,笔者就结合实际情况从猪仔无名高热综合症症状、农村猪仔无名高热综合症流行原因、猪仔无名高热综合征防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 王群,罗中汉,彭文锋. 猪无名高热病的防治[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6(11) .
[2] 万遂如. 猪无名高热综合症[j]. 养殖与饲料. 2006(10) .
[3] 任晓明. 猪高热病防治十六问[j]. 今日畜牧兽医. 2010(01) .
[4] 曹思军,肖海君,崔金生,朱瑞良,王汝义,马荣德. “高热病”病猪细菌性病原的分离鉴定[j]. 动物医学进展. 2008(09) .
[5] 徐辉,李晓成,陈伟杰,赵灵燕,洪建伟,周彩琴,吴发兴,顾小根,吴赟竑,倪柏锋. “猪高热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主要病因分析[j]. 中国动物检疫. 2007(06).
[6] 曹华斌,郭剑英,赵洪杰,梁群超,李成梅. 猪无名高热症的发病及防治[j].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09(11) .
[7] 邹春生. 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猪无名高热综合征[j]. 中国畜牧兽医. 2008(05) .
[8] 黄智俊.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无名高热病[j]. 养殖技术顾问. 2007(12) .
[9] 邓浩来,曾跃中.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高热病症[j]. 中兽医
学杂志. 2007(03) .
[10] 裴爱民,李连敏. 针对当前猪无名高热症的防治措施[j]. 今日畜牧兽医.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