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习题答案
第12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确认和计量原则练习(含习题和答案解析)-题目答案合并

第十二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确认和计量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交易或事项中,甲公司需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处理的是()。
A.政府无偿提供非货币性资产给甲公司建造固定资产B.甲公司以一项专利权换取乙公司的一批存货C.甲公司吸收合并乙公司,取得的乙公司固定资产D.甲公司与乙公司进行债务重组,取得乙公司一项无形资产【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选项A,政府无偿提供非货币性资产给企业建造固定资产,属于政府以非互惠方式提供非货币性资产,不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一一政府补助》;选项C,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一一企业合并》;选项D,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一一债务重组》;选项B,站在甲公司的角度,适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站在乙公司角度,由于换出资产为存货,所以适用的是收入准则。
2.下列各项交易中,不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是()。
A.以长期股权投资交换其他权益工具投资B.以无形资产交换债权投资C.以存货交换固定资产D.以自用写字楼交换长期股权投资【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选项ACD,交换的资产均属于非货币性资产,因此均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选项B,债权投资属于货币性资产,因此不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在不考虑补价的情况下,判断交易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该判断交换的资产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3.下列各项资产中,属于货币性资产的是()。
A.长期股权投资B.其他权益工具投资C.交易性金融资产D.债权投资【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选项ABC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选项C,交易性金融资产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不是固定或可确定的,所以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收取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资金的权利。
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等。
二、多项选择题有()。
A.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B.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C.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D.换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大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应同时满足的条件包括:(1)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2)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12第十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5、3、 4、 A.数量 B.质量 C.违约责任 D.解决争议的方法根据合同法有关规定,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有以下几种(A.继续履行B.采取补救措施 违约责任的免责条件主要有( ABCDA.不可抗力B.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ABCD ) D.违约金我国合同法上的支付损失赔偿金的构成要件有(C.赔偿损失)C.货物的合理损耗D.债权人的过错ABCD )第十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 合同法中最重要的基本原则是(A. 平等原则B. 自愿原则 2、 下列哪一情况不属于要约的失效( A. 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B )C.公平原则B )B .受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C. 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D. 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3、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定金的数额可以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 同标的额的( D )A.5%B.10%C.15%D.20%4、 下列哪一项不是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D )A.赔偿损失B.采取补救措施C.违约金D.终止履行5、 根据《合同法》第 91 条规定,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合同的权利义务可以终止的法定原因( D )A.债务相互抵消B.债权人免除债务C.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D.合同履行6、 《合同法》施行的起始日期是(C )A.1999年1月1日B.1999年5月1日C.1999 年 10 月 1 日D.1999 年 12 月 1 7、 合同的书面形式内容不包括(D ) A.合同书 B.信件 C.数据电文8、 下列哪一项不是解决合同争议的途径( A.协商B.投诉C.调解9、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违约责任的分类( A.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 B.单独责任与共同责任 C.单方责任与混合责任D.违约责任与无违约责任10、 合同 ( A ),是指合同成立以后,尚未履行完毕之前由合同当事人双方依法对原合同的 内容进行的修改。
A .变更B .转让C .解除D .终止11、 合同 ( D ),是指合同当事人依法将合同的全部或者部分权利义务转让给其他人的合法 行为。
答案:第十二章练习题-健康信息学

第十二章:练习题库-健康信息学1.(单选)正确答案:D,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分三个部分,即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社区健康档案。
2.(单选)正确答案:B,个人健康档案,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问题记录。
二是以预防为导向的记录。
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记录,通常包括患者的基础资料、个人生活行为习惯记录、健康问题描述、健康问题随访记录、转会诊记录。
家庭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家庭的基本资料,家系图、家庭评估资料、家庭主要问题目录、问题描述、家庭各成员的个人健康记录和家庭生活周期健康维护记录。
3.(单选)正确答案:C,考查普查的定义,记忆型题目;普查是指根据一定目的,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所有对象进行调查或检查,所以应该是完全调查,选择C。
4.(单选)正确答案:A,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Wiemer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能量、信息及其属性的标示"。
邓宇等人2002年提出的“信息”概念与定义: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
此题为老版健康管理师内容5.(单选)正确答案:E,记忆题。
正确答案选E。
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
因此信息与知识不同。
6.(单选)正确答案:C,记忆题。
正确答案选C。
信息的时效性是指信息在一定的时间内是有效的信息,在此时间之外就是无效信息,因此需要不停更新。
信息的主要特征包括:1、可识别性,信息是可以识别的,识别又可分为直接识别和间接识别,直接识别是指通过感官的识别,间接识别是指通过各种测试手段的识别。
不同的信息源有不同的识别方法。
2、可存储性,信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存储在不同的介质上,信息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存储的。
3、可扩充性,信息随着时间的变化,将不断扩充。
4、可传递性,人们通过声音、文字、图像或者动作相互沟通消息,因此,信息具有可传递性,这是信息的本质特征5、可共享性,同一信源可以供给多个信宿,因此信息是可以共享的。
基础护理学第十二章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在下列给药途径中,发挥药效最快的给药途径是A.口服B.皮下注射C.吸入疗法D.肌内注射E.静脉注射2.皮内注射进行药物皮肤试验时,选择前臂掌侧下段是因为该处A.皮肤较薄、肤色较淡B.无大血管C.离大神经远D.皮下脂肪薄E.操作较方便3.服磺胺药物需多饮水的目的是A.避免结晶析出堵塞肾小管B.避免损害造血系统C.减轻服药引起的恶心D.避免影响血液酸碱度E.增加药物疗效4.无痛注射方法中,哪项是不正确的A.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分散注意力B.进针要快C.拔针要快D.推药液慢E.先注射刺激性强的药液,再注射刺激性弱的药液5.两岁以下婴幼儿肌内注射时最好选用A.臀大肌B.前臂外侧C.股外侧肌D.上臂三角肌E.臀中肌、臀小肌6.皮内试验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无菌操作B.针尖与皮肤呈5°角刺入C.严格核对D.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针眼E.用70%乙醇消毒皮肤7.以联线法取肌内注射部位的定位法是A.髂嵴与脊柱联线外1/3处B.髂嵴与尾骨联线外1/3处C.髂前上棘与脊柱联线外1/3处D.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E.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外上1/3处8.灭菌注射器及针头哪部份手可接触A.针尖B.针梗C.活塞D.针栓E.乳头9.皮下注射时,针头与皮肤的角度为A.15°~20°B.50°~60°C.20°~25°D.90°E.30°~40°10.肌内注射时,为使臀部肌肉放松,应采取的姿势为A.侧卧位,下腿伸直,上腿稍弯曲B.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C.俯卧位,足尖分开,足跟相对D.坐位,腰背前倾E.站立位,身体需挺直11.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时,首选药物是A.盐酸肾上腺素B.盐酸异丙嗪C.去甲肾上腺素D.异丙肾上腺素E.盐酸麻黄素12.表示饭后的外文缩写的正确写法是A.hsB.acC.pcD.sosE.Co13.同时服用下列药物,最后服用的是A.维生素B1B.复方阿司匹林C.麦迪霉素D.硫酸亚铁片E.止咳糖浆14.下列哪种病人给药时须将药研碎溶解后用A.鼻饲病人B.发热病人C.禁食病人D.腹泻病人E.呕吐病人15.药物保管原则中,下列哪一项不妥A.药柜宜放在光线充足处B.由专人保管,定期检查C.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别保管D.麻醉药应加锁E.瓶签模糊的药物应认真核对16.不妥的药瓶标签是A. 内服药用蓝色边B.外用药用红色边C. 剧毒药用黑色边D. 瓶签—药名应用中文,不可用外文E.瓶签上可涂蜡保护17. 剧毒药品必须A. 放在柜子里B. 与普通药统一领取C. 专柜加锁,专人保管D. 随便放置E. 医生保管18.王先生,因外伤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局部皮丘红肿,硬结1.7cm,痒感。
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第12章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预防犯罪思考与练习一、简答题1. 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有哪些?答:(一)主观原因1. 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 法制观念淡薄3. 义气交友,容易冲动4. 心理扭曲(二)家庭原因1. 环境因素2. 心理因素3. 结构因素4. 功能因素(三)社会原因1. 政治因素2. 经济因素3. 教育因素2. 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答:(一)自身预防首先,应加强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教育培养,增强其公德意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在生活中,学会理财,杜绝浪费与攀比。
最后,对待人际交往要慎重,杜绝与社会不良人员的接触。
(二)家庭预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遏制大学生犯罪,首先应从家庭抓起。
一是提高父母自身素质,优化家庭环境。
二是注意家教方法。
过分溺爱和纵容,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正确行为的培养是极其有害的。
三是善于发现孩子犯罪的早期征兆。
(三)学校预防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学生管理,建立健全管理约束机制。
(四)社会预防营造一种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
3. 正当防卫的要件有哪些?答:(1)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
(2)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3)具有防卫意识。
(4)针对不法侵害本人进行防卫。
(5)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4. 如何避免大学生沾染黄、赌、毒?答:(1)优化家庭环境。
(2)创造良好学校环境,充分发挥学校对大学生教育担任的主导作用。
(3)建立和谐社会环境,确保大学生健康学习生活。
(4)大学生自身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习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名词解释1.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2.公有制经济3.全民所有制4.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5.混合所有制6.按劳分配三、综合选择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重要特征是:A.在旧制度内自发组建产生()B.经过无产阶级和劳动力人民的斗争并取得政权后产生()C.由全民公决产生()D.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协商产生()2.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A.可以跳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B.可以超越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C.可以跳过工业化发展阶段()D.可以跳过无产阶级专政()3.从新中国的建立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要有一个过渡时期是由:A.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殊性决定的()C.商品经济不发达决定的()D.科学教育水平落后决定的()4.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分配原则A.国民收入()B.个人消费品()C.生产资料()D.社会总产品()5.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上,正确的观点是:A.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也应该多样化()B.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C.应结合社会生产力发展,努力寻找适合的公有制形式()D.集体所有制也是公有制实现形式()6.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因为它A.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B.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所有制基础()C.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D.是劳动人民国家主人地位的保证()7.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社会化大生产()B.生产资料的公有制()C.无产阶级专政()D.商品经济()8.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具体途径有: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全民所有制()B.对民族资本通过赎买政策改造为全民所有制()C.通过合作化道路改造个体农业和个体工商业为集体所有制()D.没收一切私人资本建立公有制经济()9.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是由于:A.商品经济规律作用()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C.竞争规律作用()D.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联合斗争()10.按劳分配原则中的劳动是指劳动者提供的A.劳动的数量()B.并经过必要的社会扣除后的劳动量()C.劳动的质量和数量()D.被社会所承认的劳动量()三、判断分析题1、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的途径之一是剥夺民族资产阶级的资本。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二章

第12章 机械振动 习题及答案1、什么是简谐振动?哪个或哪几个是表示质点作简谐振动时加速度和位移关系的? (1);(2);(3);(4).答:系统在线性回复力的作用下,作周期性往复运动,即为简谐振动。
对于简谐振动,有,故(3)表示简谐振动。
2、对于给定的弹簧振子,当其振幅减为原来的1/2时,下列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变化为原来的多少倍?(1)劲度系数;(2)频率;(3)总机械能;(4)最大速度;(5)最大加速度。
解:当时,(1)劲度系数k 不变。
(2)频率不变。
(3)总机械能(4)最大速度(5) 最大加速度3、劲度系数为1k 和2k 的两根弹簧,与质量为m 的小球按题图所示的两种方式连接,试证明它们的振动均为谐振动,并分别求出它们的振动周期.解:(1)图(a)中为串联弹簧,对于轻弹簧在任一时刻应有21F F F ==,设串联弹簧的等效倔强系数为串K 等效位移为x ,则有111x k F x k F -=-=串222x k F -=又有 21x x x +=2211k F k F k Fx +==串 所以串联弹簧的等效倔强系数为2121k k k k k +=串即小球与串联弹簧构成了一个等效倔强系数为)/(2121k k k k k +=的弹簧振子系统,故小球作谐振动.其振动周期为2121)(222k k k k m k mT +===ππωπ串 (2)图(b)中可等效为并联弹簧,同上理,应有21F F F ==,即21x x x ==,设并联弹簧的倔强系数为并k ,则有2211x k x k x k +=并 故 21k k k +=并 同上理,其振动周期为212k k mT +='π4. 完全相同的弹簧振子,时刻的状态如图所示,其相位分别为多少?解:对于弹簧振子,时,,(a ),故km(a)kmv(b)kmv(c)km(d),故(b ),故,故(c ),故,故 (d ),故 ,故5、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为m ,放在光滑斜面上,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弹簧的倔强系数为k ,滑轮的转动惯量为I ,半径为R 。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第12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2.GDP被定义为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3.用货币去度量性质不同的各种产品,才能使各种产品能够进行加总,得出一国产出的总价值。
()4.如果农民种植的粮食用于自己消费,则这种粮食的价值就无法计入GDP之内。
()5.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务劳动要计入GDP之内。
()6.本年生产但未销售出去的最终产品价值不应计入本年的GDP之内。
()7.最终产品只包括消费品,不包括投资品。
()8.最终产品是按照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划分的。
()9.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10.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只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11.用价值增值法计算一国产出的总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
()12.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13.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的价值增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
()14.若某企业年生产20万元的产品,只销售掉10万元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 为10万元。
()15.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GDP的一部分。
()16.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
()17.某人2000年用10万元购买了一辆产于1998年的小汽车,这10万元应该计入2000年的GDP。
()18.一栋旧建筑物的销售额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19.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20.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21.国内生产总值是重要的流量变量。
()2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方法,当计算结果出现差异时,以收入法的结果为主。
()23.国民收入的核算中使用的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其内在逻辑是不一致的,因而它们最后所计算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数量也可能是不一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章习题答案
1.设T 是一个非平凡树,证明T 中最长基本链的起点和终点的次数为1。
证明:假设P 是T 中最长的基本链,P 的起点或终点的次数不为1,即它的次数至少是2,则至少有一个顶点,令其为u ,与P 的起点或终点邻接。
若u 在P 上,则构成圈,与T 是树矛盾,若u 不在P 上,则存在比P 更长的基本链,这与P 是T 中最长的基本链矛盾。
因此,非平凡树T 中最长基本链的起点和终点的次数必为1。
2.证明恰好有两个顶点的次数为1的树必为一基本链。
证明:假设T 是任意一个恰好有两个顶点的次数为1的树,如果T 不是一基本链,则至少有一个分支顶点的次数大于2。
设T 有n 个顶点,则T 有n-2个分支顶点,n-1条边。
根据定理9.1,T 的顶点的次数之和等于T 的边数的2倍,可知
2(n-1)>2+2(n-2)
因此得到2n-2>2n-2,矛盾。
故T 必为一基本链。
即恰好有两个顶点的次数为1的树必为一基本链。
3.一个树有n 2个顶点次敉为2,n 3个顶点次数为3,…,n k 个顶点次数为k ,问这个树有几片树叶?
解:设这个树为T ,有x 片树叶,则T 有x +n 2+n 3+…+n k -1条边。
根据定理9.1,T 的顶点的次数之和等于T 的边数的2倍,有
x +2n 2+3n 3+…+k n k =2(x +n 2+n 3+…+n k -1)
解得 x =n 3+2n 4+3n 5+…+(k-2)n k +2
即这个树有n 3+2n 4+3n 5+…+(k-2)n k +2片树叶。
7.证明在完全二元树中,弧的总数等于2(n t -1),这里n t 是树叶的数目。
证明:设完全二元树T 有n 个顶点,m 条弧。
因为它有n t 片树叶,所以除树叶以外的顶点有n -n t 个。
由于在完全二元树中,除树叶以外的顶点的引出次数均为2,每片树叶的引出次数均为0,故所有顶点的引出次数之和为2(n -n t ),它等于弧的总数m 。
又因为1-=n m , 故有2(n -n t )=1-n ,解得n =2n t -1。
因此m=n-1=2(n t -1)。
11. 图12.11给出了一个有序树,试求其对应的位置二元树。
解:把该树顶点标记i u 的下标i 作为序, 利用将有序树转化为位置二元树的算法, 求得其对应的位置二元树如右图所示。
4u
3
u
5
u
7
u
0u
1u 2u
6u
8
u
9
u
10
u
14. 对于图12.13的带权图,用Kruska 算法求出它的最小生成树。
解:最小生成树T 如右图所示。
15. 图12.14给出了一个连通无向图G ,试求G 的任意一个生成树,并找出关于该生成树的基本圈组和基本割集组。
解:求得G 的生成树T 如右图所示。
基本圈有C 1=(e 1,e 5,e 6), C 2=(e 2,e 6,e 7),
C 3=(e 3,e 7,e 8), C 4=(e 4,e 5,e 8)
T 的基本圈组为{}1234,,,C C C C 。
基本割集有{}1514,,S e e e =,{}2612,,S e e e =,{}3723,,S e e e =,{}4834,,S e e e =; T 的基本割集组为{}1234,,,S S S S
1 2
3
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