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体格检查(研究运用)
上肢及肩部的体格检查

上肢及肩部得体格检查临床上有些内脏疾病,可以通过神经反射表现为体表某些区域疼痛;因此遇到肩部疼痛得病人,首先要排除因内脏疾病而引起得疼痛、如左肩疼痛要排除心脏疾病;右肩疼痛要排除肝胆疾病。
另外有些肩痛就是由于颈椎病而引起得,称之为“颈肩综合征"、所以对肩部疼痛进行整体检查就是十分必要得。
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整理上肢及肩部得体格检查。
肩部望诊肩部得望诊必须两侧对比检查、检查时,两肩都要裸出,对比两肩就是否等高,外观其皮肤颜色情况,肩部有无畸形、肿胀、窦道肿块及静脉怒张,对比两侧三角肌得发育及锁骨上、下窝得深浅就是否对称,肌肉有否萎缩;然后检查背面,对比两肩胛骨高低就是否一致,肩胛骨内缘与脊椎距离就是否相等,肩胛冈得上下肌肉有无萎缩。
还要借助肩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来观察其肌肉及关节得形态与功能状况,如果发现两侧不对称,则应进一步检查。
若肩胛骨高耸,多为先天性肩胛骨高耸症;若肩胛骨内缘向后突起,尤在用手抵墙时更为明显,则为前锯肌瘫痪,又称翼状肩;对于急性损伤患者,如果在肩后部有明显肿胀,则提示可能有肩关节脱位或肩胛骨骨折。
三角肌膨隆消失成“方肩",多提示肩关节脱位。
对比两肩,瞧锁骨外端就是否高突,患肩就是否向下、前、内移位,前者说明肩锁关节脱位或锁骨外端骨折,后者则为胸锁关节脱位或锁骨骨折。
触诊肩部触诊,首先要了解肩部得正常解剖结构、活动幅度及其骨性标志,肩峰在肩外侧最高点骨性突出处;其下方得骨性高突处为肱骨大结节;肩峰前方为锁骨外端锁骨外、中l/3交界得下方一横指、肱骨头内上方为喙突。
触诊时,用拇指、按压检查,寻找压痛点,并注意关节结构就是否正常,活动时有无异常状态及摩擦音等,并应注意排除骨折。
对肩部压痛点,须与肩关节功能检查结合,来判断病变得部位。
如压痛点在肩峰前下方,一般就是肱骨小结节附近得病变;压痛点在肩峰外侧,多见于肱骨大结节附近得病变。
在望诊时如发现两侧上肢不等长,肌肉萎缩,需进行测量、上肢得长度一般测量从肩峰至肱骨外髁或尺骨茎突得距离,两侧对比;测量上肢周径时一般选择两臂相应得部位,并标明该部位距离肩峰或尺骨鹰嘴突得长度、活动肩部活动功能检查时,应固定肩胛下角,避免肩胛骨一起参与活动造成假象,因为上臂上举动作不仅仅就是肩关节得运动,而就是肩关节屈曲或外旋到最大幅度(90°)得基础上,再加上肩胛骨旋转得结果,肩关节得正常活动幅度见图4-7。
上肢查体评分标准

上肢查体评分标准
背景
上肢查体评分标准是用于评估上肢功能的一种工具。
通过对上肢功能进行系统观察和测量,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上肢活动能力,并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评估项目
上肢查体评分标准通常包括以下项目:
1. 肌力:通过对上肢关键肌群进行力量测试,评估患者的肌力水平。
2. 活动幅度:检查患者上肢在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评估患者的关节灵活性和活动幅度。
3. 协调性:通过观察患者上肢协调运动的能力,评估患者的协调性。
4. 感觉:检查患者上肢的感觉功能,评估患者的触觉、温度感知和位置感知等。
评分标准
上肢查体评分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评估工具和方法而有所不同。
每一项评估指标都有对应的评分标准,评分通常是根据功能水平、
活动幅度、正常对比、协调性和感觉功能等方面进行判定。
评分标准的具体内容应根据医学研究和专业机构的指南制定,
以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应用领域
上肢查体评分标准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神经学、运动医学等
领域。
在康复治疗中,医生可以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患者的康复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
在神经学和运动医学领域,上肢查体评分
标准可以用于评估不同疾病和运动障碍对上肢功能的影响,为临床
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结论
上肢查体评分标准是一种有助于评估上肢功能的工具。
通过系
统观察和测量上肢的肌力、活动幅度、协调性和感觉功能等项目,
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上肢活动能力,为康复治疗和临床诊
断提供重要参考。
上肢及肩部的体格检查(优选借鉴)

上肢及肩部的体格检查临床上有些内脏疾病,可以通过神经反射表现为体表某些区域疼痛;因此遇到肩部疼痛的病人,首先要排除因内脏疾病而引起的疼痛。
如左肩疼痛要排除心脏疾病;右肩疼痛要排除肝胆疾病。
另外有些肩痛是由于颈椎病而引起的,称之为“颈肩综合征”。
所以对肩部疼痛进行整体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整理上肢及肩部的体格检查。
肩部望诊肩部的望诊必须两侧对比检查。
检查时,两肩都要裸出,对比两肩是否等高,外观其皮肤颜色情况,肩部有无畸形、肿胀、窦道肿块及静脉怒张,对比两侧三角肌的发育及锁骨上、下窝的深浅是否对称,肌肉有否萎缩;然后检查背面,对比两肩胛骨高低是否一致,肩胛骨内缘与脊椎距离是否相等,肩胛冈的上下肌肉有无萎缩。
还要借助肩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来观察其肌肉及关节的形态和功能状况,如果发现两侧不对称,则应进一步检查。
若肩胛骨高耸,多为先天性肩胛骨高耸症;若肩胛骨内缘向后突起,尤在用手抵墙时更为明显,则为前锯肌瘫痪,又称翼状肩;对于急性损伤患者,如果在肩后部有明显肿胀,则提示可能有肩关节脱位或肩胛骨骨折。
三角肌膨隆消失成“方肩”,多提示肩关节脱位。
对比两肩,看锁骨外端是否高突,患肩是否向下、前、内移位,前者说明肩锁关节脱位或锁骨外端骨折,后者则为胸锁关节脱位或锁骨骨折。
触诊肩部触诊,首先要了解肩部的正常解剖结构、活动幅度及其骨性标志,肩峰在肩外侧最高点骨性突出处;其下方的骨性高突处为肱骨大结节;肩峰前方为锁骨外端锁骨外、中l/3交界的下方一横指、肱骨头内上方为喙突。
触诊时,用拇指、按压检查,寻找压痛点,并注意关节结构是否正常,活动时有无异常状态及摩擦音等,并应注意排除骨折。
对肩部压痛点,须和肩关节功能检查结合,来判断病变的部位。
如压痛点在肩峰前下方,一般是肱骨小结节附近的病变;压痛点在肩峰外侧,多见于肱骨大结节附近的病变。
在望诊时如发现两侧上肢不等长,肌肉萎缩,需进行测量。
上肢的长度一般测量从肩峰至肱骨外髁或尺骨茎突的距离,两侧对比;测量上肢周径时一般选择两臂相应的部位,并标明该部位距离肩峰或尺骨鹰嘴突的长度。
上肢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

上肢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考核内容
本次上肢体格检查的考核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神经系统检查
2. 肌肉骨骼系统检查
3. 特殊体位和手势检查
评分标准
考生在每个方面将获得0-10分的评分,总分为30分。
评分标准如下:
神经系统检查
1. 听力: 听清考官的指令,得2分;需要再次确认,得1分
2. 视力: 看清考官的手势,得2分;需要再次确认,得1分
3. 触觉: 检查5个触点(指尖、指甲、手掌、掌根、前臂),每个触点检查得分为1分
4. 反射: 检查三个反射点(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骨),每个反射点检查得分为1分
5. 肌力: 检查肩部、上臂、前臂和手部肌肉的肌力情况,每个部位检查得分为1分
肌肉骨骼系统检查
1. 活动度: 检查肩部、上臂、前臂和手部的活动度情况,每个部位检查得分为1分
2. 稳定性: 检查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的稳定性情况,每个关节检查得分为1分
3. 压痛: 检查肩、肘、手腕和手部的压痛点,每个压痛点检查得分为1分
特殊体位和手势检查
1. 肩关节捏压:检查肩关节稳定性和肩袖损伤,得2分
2. 肘关节折叠:检查肘关节稳定性和肘部骨折、脱位情况,得2分
3. 手握力检查:检查手握力的情况,得2分
4. 特殊手势检查:检查手部特殊姿势,比如大拇指对掌指,得2分
总结
本次上肢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涉及多方面评分,考生需要全方位进行实际操作和考查。
只有真正掌握了各项技巧和细节,才能顺利通过考核。
《上肢体格检查》课件

05
CATALOGUE
上肢运动协调性检查
动作协调性检查
肩部活动度
01
检查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内收、外展以及旋前、旋后的活动
范围,判断肩部肌肉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肘关节屈伸
02
观察肘关节在屈曲和伸展时的动作是否流畅,判断上肢屈肌和
伸肌的协调性。
手腕关节活动度
03
检查手腕关节的背伸、掌屈以及桡偏、尺偏等活动度,判断手
记录检查过程
检查时间、检查环境、患者配合程度等。
记录检查结果
各部位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感觉等。
结果分析
分析检查结果
对各部位关节活动度、 肌肉力量、感觉等进行 评估,判断是否存在异 常。
对比正常值
将检查结果与正常值进 行对比,确定是否存在 异常。
分析异常原因
根据检查结果,分析异 常原因,为后续治疗提 供依据。
握力测试
让患者紧握测力计,测量其握 力,以评估上肢屈肌和伸肌的
力量。
臂力测试
让患者平举重物,测量其臂力 ,以评估肩部和上臂肌肉的力
量。
手指力量测试
让患者用手指捏住测力计,测 量其手指力量,以评估手部和
小臂肌肉的力量。肌Fra bibliotek萎缩检查01
02
03
观察法
通过观察患者上肢的外观 和周径,判断是否有肌肉 萎缩的现象。
CATALOGUE
上肢感觉检查
浅感觉检查
痛觉
通过轻轻触碰皮肤,观察患者是 否感觉到疼痛,以判断浅感觉是 否正常。
温度觉
通过分别用冷、热水接触皮肤, 观察患者对温度变化的反应,以 判断温度觉是否正常。
深感觉检查
位置觉
让患者闭目,被动移动其手指或脚趾 ,询问患者被移动的位置和方向,以 判断位置觉是否正常。
上肢体格检查的常见试验

上肢体格检查的常见试验颈肩部一、杜加斯(Dugas)征:又称肩内收试验、搭肩试验。
正常人将手放在对侧肩上,肘能贴胸壁。
肩关节前脱位肘内收受限,伤侧的手放到对侧肩上,肘不能贴胸壁此为杜加斯阳性。
此为正常此为阳性二、肩外展疼痛弧:又称肩关节外展试验。
肩峰下的肩袖有病变时,因冈上肌腱与肩峰下摩擦,在肩外展60°~120°范围内出现疼痛,在此范围以外则无疼痛也见于冈上肌腱炎。
肩锁关节病变的疼痛弧在肩关节外展150°~180°。
60度左右开始出现疼痛120度左右疼痛消失三、肩袖损伤:(1)前屈上举征:检查者以手扶患侧前臂,保持上肢于中立位并前屈上举,使肩袖的大结节附着点撞击肩峰的前缘,肩痛为阳性。
常见于肩峰下滑膜炎,冈上肌腱钙化,肩袖损伤等。
(2)前屈内旋试验:检查者将患肩前屈90°,屈肘90°,用力使肩内旋,使肩袖病变撞击喙突肩峰韧带;产生肩痛为阳性。
(3)撞击试验:怀疑有肩袖病变的患者在肩峰下注射1%利多卡因5~10ml后,再做肩外展如疼痛及痛弧减轻或消失为阳性提示有肩袖损伤。
四、肩关节稳定试验:分别在站立位和卧位时检查。
①直立位检查:患者坐或者站立臂部放松下垂(如果患者未能完全放松可以向前弯腰45°),检查者一手固定肩胛颈部,另一手将患臂伸展并从后方给肱骨头压力,可试出肩前方不稳如向后推肱骨头,可试出肩后方不稳。
将肱骨向下牵拉时,可试出肩下方不稳。
②卧位检查:平卧位,患肩放在诊床边缘,外展90°,检查者支撑患臂。
一手固定肩胛颈另一手握住肱骨近端向前后下方移动。
受损的一方活动加大,并有滑出关节盂的感觉及疼痛需双肩对比检查。
五、冈上肌腱断裂试验:在肩外展30°~60°范围内时,三角肌用力收缩,但不能外展举起上臂,越外展用力,肩越高耸。
但被动外展到此范围以上,患者能主动举起上臂。
最初的主动外展障碍为阳性征,提示冈上肌腱断裂。
上肢检查介绍

上肢检查介绍上肢是人体的组成部分之一,包括肩、臂、肘、前臂和手。
上肢检查,就是对肩、臂、肘、前臂和手进行检查。
上肢检查是全身体格检查中的其中一个项目。
上肢是由骨、肌肉、血管神经及浅、深筋膜和皮肤形成的多层次鞘状局部。
可分为浅、深二层结构。
浅层结构由皮肤和浅筋膜构成,在浅筋膜内有丰富的浅静脉、淋巴管和皮神经。
深层结构由深筋膜、肌肉、血管神经和骨构成,并以血管神经及其行径形成了若干重要的局部结构及局部核心结构。
上肢检查有以下的内容:观察上肢皮肤、关节等、观察双手及指甲。
触诊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检查指关节运动。
检查上肢远端肌力。
触诊腕关节、检查腕关节运动。
触诊双肘鹰嘴和肱骨髁状突。
触诊滑车上淋巴结。
检查肘关节运动。
检查屈肘、伸肘的肌力。
视诊肩部外形、触诊肩关节及其周围。
检查肩关节运动。
检查上肢触觉(或痛觉)。
检查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
检查Hoffman征等。
上肢无力应该做哪些检查很多时候,年纪稍微大一些的中年人容易感到上肢无力。
但是很多人都会认为,是泰国操劳的原因,多加休息就没事了。
其实上肢无力并没有把么简单,过渡劳累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
上肢无力多于40~60岁隐袭发病,单/双上肢/下肢无力、肌肉挛缩、肌束颤动以及萎缩。
早期多为上肢无力。
具有典型上、下神经元损害的特征,同时可影响颈、舌、咽、喉而出现延髓麻痹症状,最后躯干和呼吸肌受累,危及生命。
即使病程很长,病情很重,患者始终无感觉障碍。
上肢无力的病因不明确,病因学说较近多。
近年来的研究支持发病的免疫学机制,有多种免疫学理论。
其他的病因包括中毒,微量元素、氨基酸代谢障碍,病毒感染。
部分病例有遗传特征。
关岛地区发病率高出世界其他地区50~100倍,但未探明环境毒物,饮食结构异常的证据。
那么出现上肢无力这种情况,需要做什么检查呢?上肢无力只是一个症状,引起上肢无力的原因有很多,如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甲亢、糖尿病、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等)、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等等,也有可能是肝肾阴虚,如果体型偏瘦,脾胃也有可能虚弱,脾主四肢,脾胃虚弱就会造成四肢无力,精力不足。
观察上肢的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上肢骨骼肌肉结构观察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上肢骨骼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 认识上肢肌肉的分布和功能。
3. 分析上肢骨骼肌肉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0日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实验材料:1. 上肢骨骼模型2. 上肢肌肉模型3. 显微镜4. 照相机5. 记录本实验步骤:1. 观察上肢骨骼模型,记录骨骼的名称、位置和特点。
2. 观察上肢肌肉模型,记录肌肉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3. 利用显微镜观察上肢骨骼和肌肉的微观结构。
4. 分析上肢骨骼肌肉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
5. 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一、上肢骨骼观察结果1. 肱骨:上肢骨骼中最长的骨,分为肱骨体和肱骨端。
肱骨体呈圆柱形,肱骨端包括肱骨头、肱骨小结和肱骨小结节。
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形成肩关节,肱骨小结与尺骨形成肘关节。
2. 尺骨:上肢骨骼中最长的骨,分为尺骨体和尺骨端。
尺骨体呈长条形,尺骨端包括尺骨头、尺骨鹰嘴和尺骨小头。
尺骨头与肱骨形成肘关节,尺骨鹰嘴与桡骨形成桡尺关节。
3. 桡骨:上肢骨骼中最长的骨,分为桡骨体和桡骨端。
桡骨体呈长条形,桡骨端包括桡骨头、桡骨小头和桡骨茎突。
桡骨头与肱骨形成肘关节,桡骨小头与尺骨形成桡尺关节。
4. 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
腕骨包括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和钩骨。
掌骨包括掌骨底、掌骨体和掌骨头。
指骨包括指骨底、指骨体和指骨头。
二、上肢肌肉观察结果1. 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侧,主要功能是屈肘关节和旋前臂。
2. 肱三头肌:位于上臂后侧,主要功能是伸肘关节。
3. 肱肌:位于上臂前侧,主要功能是屈肘关节。
4. 前臂肌肉:包括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指浅屈肌等,主要功能是屈腕、屈指。
5. 手肌:包括小鱼际肌、大鱼际肌、指短肌、指长肌等,主要功能是屈指、伸指、握拳。
三、上肢骨骼肌肉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上肢骨骼肌肉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骨骼肌肉的协调运动:上肢骨骼肌肉在运动过程中,各肌肉群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6-29
专业应用
1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量诊 特殊检查
专业应用
2
视 圆弧形,两侧对称(正常) 肩关节脱位或三角肌 萎缩(方肩) 斜方肌瘫痪(垂肩)
触 肩三角 动和量 关节活动范围
特殊检查
专业应用
3
肩关节检查法
专业应用
4
1.杜加征(Duga’s sign) 肩关节脱位时肘部内收 受限,患侧的手搭在对侧肩上,肘部不能贴近胸壁,或 肘部贴近胸部时,则手搭不到对侧肩,称为杜加征阳 性
专业应用
7
1.米尔征(Mills sign) 2.肘伸直外翻挤压试验(侧向试验)
专业应用
8
2、Mills征
伸直肘关节,前臂旋前位极度屈曲腕关节并尺侧倾斜, 肱骨外上髁疼痛加剧为阳性
肱骨外上髁炎时为阳性
专业应用
9
侧向试验
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上臂另一手握住患者前臂,伸直 肘关节作肘关节外翻活动,肘关节内侧有异常活动并 内上髁肿胀压痛可诊断肘内侧副韧带损伤,为侧向试 验阳性
2.直尺试验(Hamilton征) 正常人肩峰位于肱骨外 上髁与肱骨大结节连线内侧,用直尺的边线紧贴上臂 外侧,一端靠近肱骨外上髁,另一端如能与肩峰接触, 则为阳性.
专业应用
5
肩关节的特殊检查
3.痛弧(pain arc) 冈上肌腱有病损,在肩 外展60-120范围内有 疼痛 肩周炎检查
专业应用
6
相反应力作用于肘关节内侧,为外侧副韧带损伤
专业应用
10
专业应用
11
1.握拳尺偏试验(Finkelsein sign)患侧拇指握于掌 心,使腕关节被动尺偏,桡骨茎突处疼痛为阳性.
2.腕关节尺侧挤压试验 3.屈腕试验(Phalen 征)
专业应用
12
专业应用
பைடு நூலகம்
13
1.臂丛牵拉试验 (Eaten sign)患者坐位,
18
专业应用
19
1. 肱二头肌反射:被检查者屈肘,前臂稍内旋。检查者
左手托起被检查者肘部,以左手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腱上, 用叩诊锤叩击检查者拇指。观察肱二头肌收缩引起前臂 屈曲动作
2. 肱三头肌反射:护士以左手托扶病人的肘部,病人肘
部屈曲,然后以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直上方的肱三头肌 肌腱,反应为肱三头肌收缩,前臂稍伸展
检查者一手将患者头 部推向健侧,另一手 握住患者腕部向外下 牵引,如出现上肢疼 痛、麻木感为阳性。 见于颈椎病
专业应用
14
2.压头试验(Spurling sign)颈肩部疼痛患者,患者 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术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 压。出现颈痛并向患手放射者,称之为压头试验阳 性。常见于颈椎病患者神经根型。
3. 桡反射:护士以左手轻托患者的前臂于半旋前位,并
使腕关节自然下垂,然后以叩诊锤轻叩桡骨茎突,便发 生前臂屈曲和旋后的运动。有时检查者可以左手握住患 者两手各指,两前臂屈曲120度,然后叩击两侧的桡骨 茎突
专业应用
20
上肢神经检查法
专业应用
21
脊髓损伤检查法
专业应用
22
专业应用
23
专业应用
15
专业应用
16
3.拾物试验
在地上放物品,嘱患者去 拾,如拾物时只能屈曲两 侧膝、髋关节而不能弯腰 为阳性
阳性提示骶棘肌痉挛,多 见于下胸椎及腰椎病变
专业应用
17
上肢神经检查法
上肢的主要神经支配来自臂丛, 由 颈5-胸1神经根所组成。主要神经有 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
专业应用